戴珙《盟台夕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
“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2.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
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王朝危在旦夕。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楚怀王在此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善歌舞,她受张仪指使日夜劝说怀王亲秦绝齐。
③圣神:天子英明神武。
家四海:统一天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题咏地点。
诗人被碧溪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不由久久驻足停留,瞻眺武关,凭吊历史。
B.颔联通过郑袖被宠的“娇娆”媚态反衬出屈原遭流放的“憔悴”情状,由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C.颈联抒发诗人的感喟,眼前高耸的山峰、险扼的山谷历历在目,弱肉强食、诸侯争雄的局面却都已成空。
高三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苹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获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通过诗人望中所见,描绘出长安城富有节令特点的景色。
B.卢诗通过“梦”细微地写出悲伤的情绪,而赵诗主要是直接表情达意。
C.卢诗中的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残阳之间,而赵诗中的宫阙高耸壮观。
D.两首诗从多个角度写景,都有色彩的渲染,也有动静之变、高低之分。
2.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2.(6分)同: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思家盼归之情。
卢诗尾联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惆怅,对家的思念;赵诗运用典故,表达毅然归乡的决心。
异:①卢诗中“逢世难”体现出一介书生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独”“衰鬓”写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惆怅;②赵诗尾联的意思是,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白白地像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借典故表现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归隐的渴望。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专题17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
“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2. 【答案】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②。
(注)①此诗作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②传说阮籍作“青白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③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后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待政务是敷衍之态,已厌烦至极。
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
即为友人远离,自己已无弹琴的雅致。
C.只因美酒,诗人才“青眼”相看,一个“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
D.尾联既照应了登快阁所见美景,又写出了作者归隐的希冀,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C.“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是错误的。
“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所以一个“横”表现出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诗人自称“痴儿”,并且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而且作者登上快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首联表现出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表现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到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步①陆游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 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B(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
结合“汉家戚里生飞将”及注释①②内容分析,上阕没有作者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的表达。
故选B。
(2)结合注释③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
“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
形容年轻时的容貌。
运用借代。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讲与练(高考复习指导)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讲与练(高考复习指导)【一】怀古诗概说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特点:⒈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结构上: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3.写法上,怀古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4.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三】、解题指导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2、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借古讽今、用典、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对比、反衬……【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盟台夕照》阅读翻译答案及赏析
《盟台夕照》阅读翻译答案及赏析《盟台夕照》阅读翻译答案及赏析「篇一」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渔村夕照明·沈明臣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
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
(4分)(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⑴张诗以动衬静,描写了老牛在夕阳西下时自行归来,似乎是牛蹄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夕阳下的乡村静谧和谐。
(2分)沈诗以景衬情,通过描述夕阳落山时的景象,渲染出渔村清幽的环境和安宁平静的'气氛,昭示渔民的淳朴善良。
(2分)⑵张诗描绘了一幅淡雅祥和的秋日村居图(1分);沈诗描述了渔村街巷幽静安宁的景象。
(1分)两位诗人都对眼前的情景充满喜爱,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羡慕和留恋之情。
(2分)《盟台夕照》阅读翻译答案及赏析「篇二」【原文】:盟台夕照戴珙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释】: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博野知县,官至山东左布政使。
有《渑池八景诗》传世。
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翻译】:赵国消逝秦国灭亡已经过了许久岁月,斜阳下曾经的盟台空空的更显寂寥。
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岗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
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
不知曾经的英雄们在哪里,在此怀古只能令人空自伤怀。
【赏析】:著名的渑池八景之一。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
赵王临行前作了周密部署,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
为表示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因而才有了后来的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留下许多佳话和诗词。
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七月十五夜著甚,看月达晓①[清]黄遵宪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
破碎山河犹照影,广寒宫阙定谁家?光残银烛谈偷药,热逼金瓯②看剖瓜。
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③。
[注]①此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
这一年慈禧太后先是利用义和团,随即大肆镇压,以讨好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
①金瓯:金瓯指金制的小盆。
比喻疆土的完整、国家的巩固。
①“黄花”暗用北齐后主穆皇后之典。
《隋书·五行志》:“武平末,童谣曰:“‘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时穆后母子淫僻,干预朝政,时人悲之。
穆后小字黄花,寻逢齐亡,‘欲落’之应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在七月十五看月到天明,既有“夜暑甚”的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
B.“太白”即金星,“北斗”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这一句呼应了标题。
C.“破碎”句意谓现在月中还剩有一些破碎山河的影子。
“广寒宫阙”指月宫,神话传说为嫦娥所居。
D.“偷药”是指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的神话传说。
“剖瓜”是说一家人围坐,边赏月,边分瓜食的团圆美满的场景。
(2)“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
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的意思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的意思“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其古诗全文如下: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注释】⑴诸子:指诗人的各位友人。
虢州:唐州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南。
西亭:虢州城西山上的亭子。
观眺:观赏,眺望。
⑵出鸟外:高出飞鸟之外。
⑶天围:苍天笼罩。
⑷残虹:将要消失的彩虹。
陕北:陕州以北。
⑸关西:函谷关以西。
【翻译】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赏析】诗的一开头点出登亭。
第一句写自下而上望去,西亭高出鸟外,从登前写亭高。
第二句写登临后向四周望,身与浮云相齐,从登后写字高。
三、四两句开始写登亭后的“观眺”。
用山下的点点树影,千村万落和眼前的苍天,脚下的群山烘托“亭高”,并构织出辽远的画面。
五、六两句以西亭所见景物。
点出登临时的天气。
“残虹”、“急雨”,都符合夏末秋初天气特征,从而暗示“早秋”。
一“挂”一“过”,一静一动,景象十分生动;而从“陕北”、“关西”两个大的方位来写,尤其符合登高的特点,场面辽远而开阔。
七、八两句由远眺写到近观,均从颜色着笔来写,陡峭“青壁”,弯弯“绿溪”,加上“洒榼”、“瓜田”,把山上山下风光写得别有风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孟珙传》阅读练习
《孟珙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
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
珙料其曲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
越翌日.诸军临澹布阵,金人果至.丰渡伏发.歼其半。
以功补进勇副尉。
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
绍定三年,丁母忧。
明年,起复京西兵马钤辖。
制置司檄珙问边事,珙曰:“金人苦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然须腾云、吕堰等寨受节制乃可济。
”有顷,金人犯吕堰,珙喜曰:“吾计得矣。
”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寨军四合,佥人弃辎重走,斩首三千。
移刺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
珙八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
端平二年,知光州,又兼知黄州。
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货。
又虑兵民杂处,因高阜为齐安、镇淮二寨,吼居诸军。
嘉熙元年,授鄂州诸军都统制。
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境,江帅万丈胜战不利。
珙入汉阳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
”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赐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
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淳祜五年,珙以身镇江陵。
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渍乃犀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病遂革,乞休致,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
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
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盂珙传》,有删改)【注】货:应为“贷”。
汉阳:当时汉阳隶属于鄂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摩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_从,B.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C.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D.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朝代,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所建,在我国北部。
完整版登临诗
2014 届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三)万里江山一目了然无量情思涌上心头登临诗一、学习目标1.认识登临诗的意象和表达的感情。
2.用典。
二、学习过程( 一 ) 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尔后回答以下问题。
( 09 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眺望中原,荒烟外,好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 注] 到此刻,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零散。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回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修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比较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2 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情形?(4 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眺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响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 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尔后回答以下问题。
( 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令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想。
(4 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2011 湖北卷)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 2 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述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2 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2022年4月名校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梦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九日登高台寺沈辂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
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
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
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
16.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C16.①曹诗结句描写梦醒后的场景。
枯黄的草、寒冷的烟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
②沈诗结句描写宴会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场景。
霞光满天,色彩绚烂,营造出一种宏远阔大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恣意豪放、自由洒脱的形象特点。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错误,王维诗表达的是登高望远,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而本诗中写的是诗人与朋友们一道登高观景,饮酒吟诗的愉悦心情,感情不一致,也并不含蓄深沉。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重要句子的能力。
曹诗写“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梦醒之后,梦中追寻的美好均不复存在,只剩下衰草寒烟,让人感到无限凄冷。
与梦中寻找到的希望、美好相较,现实实在太过孤独凄凉,黛玉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是又没有谁可倾诉,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珙《盟台夕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
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戴珙《盟台夕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原文】:
盟台夕照
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释】: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博野知县,官至山东左布政使。
有《渑池八景诗》传世。
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翻译】:赵国消逝秦国灭亡已经过了许久岁月,斜阳下曾经的盟台空空的更显寂寥。
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岗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
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
不知曾经的英雄们在哪里,在此怀古只能令人空自伤怀。
【赏析】:著名的渑池八景之一。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
赵王临行前作了周密部署,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
为表示诚意,
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因而才有了后来的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留下许多佳话和诗词。
夕阳之下,盟台高耸,披万道霞光,挟九州来风,倒影修长,一抹千丈。
此情此景使人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盟台夕照”成了渑池古八景之首
【阅读训练】: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结合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的“空”字,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有声有色,(视觉和听觉)动静相衬。
(2分)颔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岗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
紫色的山,黄色的草,一片肃穆萧瑟的景象。
这是静态的描写。
(1分)颈联是从听觉来写。
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
鸟喧、笛鸣,渲染出夜幕降临前的喧闹,与其他景致的空寂形成对比。
这是动态的描写。
(1分)
2.首联:诗人感叹赵去秦亡,物是人非,只有昔日的盟台仍空自笼罩在惨淡的斜阳下。
(1分)尾联:不知曾经的英雄们在哪里,在此怀古只能令人空自伤怀。
(1分)从首联盟台之空,到尾联人心之空,面对历史遗迹,诗人内心感到英雄无觅的孤独沧桑悲切之感。
(2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