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上市(IPO)需要那些花费与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企业上市(IPO)需要那些花费与成本
相信每家企业以及每位企业家都有一个上市梦,但上市之路并不易,而且过程中所涉及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可能让企业望而却步。
那我们就先来看一下,企业上市到底要花多少钱,这些费用又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
企业在IPO 的过程中需要向主办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支付相关费用。
比如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及验资费、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费,以及支付给券商的保荐费、承销费、发行手续费、用于本次发行的信息披露费用及其他等。根据企业发行量以及企业上市板块不同会有部分差距。
在企业上市全过程中,券商收费是最高的,承担的工作也最多;同时,这也是不同公司上市成本不同的最大之处。
其中,承销费用主要是按照企业上市发行时募集金额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这部分费用也是所有费用中区别最大的,决定了公司上市的成本大小;而保荐费用则是支付给保荐人的签字费。
各企业上市的保荐费用差别并不大,基本在300-500 万之间。
其中支付给券商的保荐费是在向证监会申报的时候便要收取,但承销费是在企业完成首次公开发行之后,从实际募集的资金中进行扣取,无须企业动用自有资金提前支付,所以IPO 上市企业在前期并不需要承担这么大的资金压力。
备注:表格中的数据为笔者统计了从2014到2017 年 A 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所有新股发行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供读者参考。
除了以上费用之外,主要的费用还有税务成本、社保成本、上市筹备费用等(其中新三板企业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进行了税务和社保等方面的规范,这部分费用基本可以忽略)。
1)税务成本
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公司之前存在大量避税情况,这是企业上市规范之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比如由于业务层面的原因导致少缴纳部分税款,或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成本支出、收入确认等不符合税法规定,或是企业关联交易处理不慎等问题都可能造成企业的税务成本。
2)社保成本
社保成本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尤为常见,企业内部存在劳动用工不规范的问题。
比如社保基数降低、用工人数虚报等。发审委对于企业劳动用工的规范要求非常严格,企业IPO 一般需要进行社保规范而付出较高的社保成本。
IPO 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何选择券商
IPO 的成本不菲,刨除以上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及能否成功的机会成本也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因此,企业更应该针对IPO 如何选择券商、申报之前需要做哪些筹备动作等进行系统筹划。
我们团队在与不少拟IPO 企业和新三板创新层企业针对IPO 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时,券商的选择几乎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企业通常反应是按照券商排名选择比较好的券商。其实不然,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拿中信证券来说,不管从资产规模、还是历史业绩来讲,中信证券无疑是优质券商。
但其督导的其中一家新三板企业在申报IPO 之前却计划要更换券商,原因是中信对其投入的精力不足加上之前的保荐人离职。
中信证券不缺服务和督导的大企业,一家净利润5000 万的中小民营企业对其来说,近期来看能从其收取的中介费用有限,精力自然是在其他大型客户身上。
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在选择券商时,可以重点考虑几点。
首先,券商与企业的规模是否匹配,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可以考虑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经验丰富且服务精力充沛的券商,具体可以查看该券商的注册资本金、过往历史业绩、保荐人数量等。
第二,重点考察具体的保荐团队,保荐团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券商本身。可以重点考虑保荐团队的相关项目经验、团队重点人员的从业经验、相关资源、业务风格及协调能力,以及对企业所处行业的认知等。
其他如地域、具体收费等也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进行衡量。
1、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及高管应该对IPO 过程中的费用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做系统了解,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具体情况确定公司启动IPO 的时间节点。
举例来说:是否启动IPO 是当下很多满足条件的新三板企业都在思考的命题。
在申报IPO 的过程中,投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均无法进行,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目前有很大的整合机会,漫长的排队时间反而有可能使企业错失了成为行业龙头的机会。
因此,启动IPO 的时间节点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企业情况、资本市场情况进行
综合衡量,而不是随意跟风而动。
2、企业应该慎重选择券商等中介机构。
选择合适的券商对于企业迈向资本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多数企业不知道选择券商及保荐团队的要领,依赖于熟人介绍,缺乏从企业自身及券商、保荐团队的角度去进行综合衡量。
3、企业应该以IPO 为导向进行系统的战略及资本规划。
我们团队接触过不少净利润在3000-6000 万之间的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多是实业出身,大多只关注公司技术、产品及具体业务层面。
公司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是在面向资本市场、外部机构时可能仍无法清晰传达公司的战略定位、业务结构、所处的市场空间及自身增长潜力。这是其一局限性。
其二局限性,公司只看业绩指标满足或即将满足IPO 要求即决定启动IPO,缺乏系统的资本规划。
比如,企业应该在什么时间段申报IPO;财务审计的基准日如何确定;申报之前是否要开展一轮并购,时间是否充足等等,都是企业应该思考和掌握的时间节拍。
4、不要局限于内部团队限制,去外部寻找合适的IPO咨询机构。
大家知道,近期保荐机构手中的IPO 项目不断在增加,这种现象导致保荐团队无法投入100% 精力去研究其中一家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而在招股说明书中,如何用资本市场的语言向外界传递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投资价值,对于拟IPO 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也建议,在综合考虑IPO 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背景下,企业也要注意莫要因小失大。如果内部缺乏该类人才,可以考虑与外部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IPO 咨询机构、市场研究机构等服务企业进行合作,争取IPO 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