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础结构和功能分子,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法、生物物理法和免疫学法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生物化学法:生物化学法通过酶促反应或化学反应,将蛋白质转化成可以测定的可溶物或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特定吸光度的产物,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生物化学法有Lowry法、Bradford法和BCA法。

(1) Lowry法:Lowry法是1969年由Lowry等人开发的一种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Folin-Ciocalteu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具有最大吸收峰的蓝色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光密度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Bradford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与染料(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之间的特异结合,蛋白质和染料形成一个蛋白质-染料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光度变化与蛋白质的浓度呈正相关。

通过测定复合物的光密度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3) BCA法:BCA法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将蛋白质还原成具有强吸收的蓝色离子的方法。

BCA试剂(含有琥珀酸铜II配合物和增强剂)能与蛋白质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尤其是含有两个以上连续胺基的肽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强吸收的蓝色离子。

利用光密度测定产生的蓝色离子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 生物物理法:生物物理法是通过光学原理,利用蛋白质溶液对光的吸收、散射或旋光等性质进行测定,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生物物理法有紫外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和荧光法等。

(1) 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蛋白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比较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比较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比较一、分光光度法1、测定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在pH 4.8 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

在波长400 nm 下测定吸光度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测定步骤:①试样消解:称取经粉碎混匀过40目筛的固体试样0.1g~0.5g(精确0.001g)、半固体试样0.2g~1g(精确至0.001g)或液体试样1g~5g(精确0.001g),移入干燥的100 mL 或250 mL 定氮瓶中,加入0.1 g硫酸铜、1 g 硫酸钾及5 mL 硫酸,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定氮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半小时。

取下放冷,慢慢加入20 mL 水,放冷后移入50 mL 或100 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②试样溶液的制备:吸取2.00 mL~5.00 mL 试样或试剂空白消化液于50 mL 或100 mL 容量瓶内,加1 滴~2 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摇匀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黄色,再滴加乙酸溶液至溶液无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③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0.00 mL、0.05 mL、0.10 mL、0.20 mL、0.40 mL、0.60 mL、0.80 mL 和1.00 mL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相当于0.00μg、5.00μg、10.0μg 、20.0μg、40.0μg、60.0μg、80.0μg 和100.0μg 氮),分别置于10 mL 比色管中。

加4.0 mL 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及4.0 mL 显色剂,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三种常见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三种常见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三种常见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是决定植物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植物栽培及种子货架上,精确掌握植物蛋白质含量,进而为植物中品质和效用性提供重要的评价依据。

目前,研究常用的植物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Kjeldahl法,Bradford法和Lowry法等三种。

Kjeldahl法是一种多功能性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它可以测定含氮量甚至微量有机氮,此法在测定蛋白质含量方面易于操作,测试效率高, get精度也较高。

该法简单地以氨作为氮源,以硫酸释放氨,用硫酸钠将氨碱中的氨携带,然后进行缓冲及蒸发水解,最后通过酚酞形成深蓝色络合物对氮进行定量,从而间接的得到蛋白质的含量。

Bradford法同样是一种多用途的法子,它能够直接测定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及胆羧酸含量,该方法的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测试效率高,可在一个小时内达到较高精度的测定结果。

Bradford法原理是将蛋白质及它的沉淀由蛋白质合酶结合至二价铬J络合物,从而形成一种光电的特异性比色反应。

Lowry法也是一种多功能性的定量方法,该方法能测定有机物中蛋白质、氨基酸等氮含量,以及各种物质中的亲合体,操作过程简单,精度也较高,比Kjeldahl法快7倍以上,Lowry法原理是蛋白质分解成其中的氨基酸,通过对色比色反应,底物络合过程自络合金属,再经冷酰膦处理,酰膦中色素降解,形成比色荧光,定量检测氮含量,从而间接得到蛋白质含量。

以上就是蛋白质含量测定常见三种方法。

从Kjeldahl法,Bradford法和Lowry法等三种方法,人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植物蛋白质含量,进而为植物中品质和效用性提供重要的评价依据。

生化综合实验报告--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三种方法及其比较

生化综合实验报告--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三种方法及其比较
器材:
①容量瓶②试管及试管架
③恒温水浴槽④吸量管
⑤分光光度计⑥电热套
⑦锥形瓶⑧比色皿
(3)紫外吸收法
试剂:
样品蛋白溶液:准确称样品蛋白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器材:
①紫外分光光度计②容量瓶
③试管、试管架④吸量管
⑤锥形瓶⑥比色皿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双缩脲法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2支试管分成两组,按下表平行操作,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综合实验正是这培养了我们的耐心、恒心和信心,让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我们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越。真真正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不管实验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从其它地方得不到的知识,让我们获益匪浅!
若样品中含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双缩脲法


0
1
2
3
4
5
样品1
样品2
O.D540
0
0.021
0.052
0.160
0.316
0.345
0.08
0.029
标准蛋白质浓度(mg/ml)
0
1
2
3
4
5
X
Y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0
1
2
3
4
5
样品1
样品2
蛋白质浓度(ug/ml)
样品测定:
①制备样品的蛋白质提取液。
②取出两份1.0 ml样品液。操作同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OD值,平行两份
计算:

临床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临床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等。

1、凯氏定氮法:准备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向1、2号烧瓶中加入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另外两个烧瓶作为对照,在每个烧瓶中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再加入浓硫酸,将4个烧瓶放到消化架上进行消化,之后进行蒸馏。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各烧瓶中收集的氨量,直至指示剂混合液由绿色变回淡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结算出蛋白质含量。

2、双缩脲法: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双缩脲试剂呈蓝色,是一种碱性含铜测试溶液,它由几滴1%硫酸铜,1%氢氧化钾和酒石酸钾钠制成。

3、考马斯亮蓝法:基本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可以与考马斯亮蓝G-250定量结合。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是许多生物科学领域研究的基础。

目前,人们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方法来定量蛋白质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及其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定量方法。

它利用样品中蛋白质与流动相在分离柱中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定量。

HPLC方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品。

但是,该方法需要相对较高的设备要求和操作技巧,对样品预处理也较为复杂,且比较耗时。

2.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蛋白质的方法。

其中,低里氏试剂法和双硫键试剂法是比较常用的比色法。

低里氏试剂法是通过蛋白质与龙氏试剂(碱性铜硫脲)之间的比色反应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双硫键试剂法则是通过蛋白质与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之间的比色反应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比色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等优点,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比色反应的敏感度和选择性可能不同。

3. 显微波特光度法(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基于酒红素(Coomassie BrilliantBlue G-250)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颜色变化。

蛋白质与酒红素结合后,溶液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可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而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常规蛋白质定量。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可以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并定量。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中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比色或者近红外成像等方法来定量。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几种方法以及优缺点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几种方法以及优缺点

一、染料法
优点:因为它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染料-蛋白质颜色稳定,抗干扰性强。

缺点:对于那些与标准蛋白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因为不同的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是不同的,故该法适合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近的蛋白质。

二、双缩脲(Biuret)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缺点: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三、酚试剂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改良Lowry法)
优点:方法简便,灵敏度高,能够测定2~100μg的微量蛋白质。

其方法凯氏定氮法操作简便,其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左右。

因此经常被用于科研与临床检验。

四、紫外吸收法
优点: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缺点:准确度不高,有的检测不可用,有限制。

五、凯氏定氮法(Kjeldahl determination)优点: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

结果
准确、改进后可以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缺点:最终测定的是总有机氮而不是蛋白质氮。

精确度低于双缩脲法、试剂有腐蚀性。

六、F olin-酚试剂法(Folin-phenol
Reagent Method )
优点:灵敏度高,方便简单。

缺点:费时较长,精确控制操作时间
七、考马斯亮蓝法(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taining )
优点:灵敏度高,测定快速,应用广泛,只需一种试剂,用时间短。

缺点:有较大的偏差,而且去污剂等很多试剂对其有干扰。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一、紫外吸收法。

紫外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的特征吸收峰来进行测定。

在实验中,首先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量的缓冲液中,然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在280nm处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的对照,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比色法。

比色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某些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显色物质,通过测定显色物质的吸光值来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试剂包括布拉德福试剂、伯杰试剂等,不同试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测定。

三、BCA法。

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蛋白质酰基发生还原反应的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BCA试剂混合后在60℃条件下反应,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显色物质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Lowry法。

Lowry法是一种以菁蓝G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显色物质的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碱液、菁蓝G和还原剂混合后在室温下反应,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显色物质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五、总蛋白法。

总蛋白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样品中总蛋白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总蛋白试剂混合后在室温下反应,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显色物质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总结,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样品类型和测定条件,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工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生物素-亲和法、BCA法、Lowry法和Bradford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一、生物素-亲和法生物素-亲和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层析原理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素与亲和基团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目标蛋白质结合,通过洗脱和检测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生物素标记的试剂,成本较高。

二、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还原能力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还原离子中的铜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受到还原剂和蛋白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易受到误差。

三、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酸性铜离子的还原反应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酸性铜离子的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需要多个试剂的配制和操作,较为繁琐。

四、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基于染料结合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染料与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形成蓝色复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蛋白质的测定等优点,但受到盐离子和其他成分的影响,结果易受到误差。

综上所述,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含量是指在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或浓度。

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
1. 布拉德福德法(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布拉德福德蛋白
质染料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并产生特定的颜色,通过比色法测定颜色强度从而确定含量。

2. 低里氏法(Lowry法):该方法基于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
与碱性铜离子复合生成紫色产物的原理,通过比色法定量测定。

3.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法):该方法利用BCA试剂与
蛋白质中的蛋白质产生螯合,形成紫色到蓝色的产物,并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测定含量。

4. 还原硝酸银法:该方法是通过硝酸银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中的硫原子反应产生黑色沉淀,通过沉淀的重量或者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5. 紫外吸收法: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峰,在特定波长下进行测定,可以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验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摘要】: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酚试剂法(Lowry)杜马斯燃烧法。

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颇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过去Folin—酚试剂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在本公司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测定农产品中全氮的凯氏定氮法在许多国家已被杜马斯然烧定氮法所代替,杜马斯燃烧法是基于在高温下(大约900 ℃),通过控制进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的。

这6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关键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Folin—酚试剂法杜马斯燃烧法一、凯氏定氮法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蛋白检测方法

常见的蛋白检测方法

常见的蛋白检测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快速地测量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检测方法,包括光度法、比色法、核酸杂交、免疫层析、质谱法以及流式细胞术。

一、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蛋白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可见光或紫外光通过溶液时的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存在芳香族氨基酸(如色氨酸和酪氨酸)能够吸收紫外光。

常用的测定波长是280纳米,此时酪氨酸和色氨酸对紫外光的吸收最大。

光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其他物质可能会干扰吸光度的测定,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波长和合适的标准曲线进行校正。

二、比色法比色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蛋白检测方法。

它利用蛋白质与某些特定化学试剂反应,生成有颜色的复合物,然后根据复合物的光吸收特性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常用的比色试剂有Bradford试剂、Lowry试剂和BCA试剂等。

这些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产生蓝色或紫色的复合物,在适当的波长下测量其光吸收度,从而得出蛋白质的浓度。

比色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但也存在可能受到其他溶液成分的干扰的问题。

三、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是一种常用的蛋白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基于DNA和RNA的互补配对原理,可以通过与特定的DNA或RNA探针杂交,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

常见的核酸杂交方法有Nor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等。

这些方法需要先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转化为核酸序列,然后与互补的DNA或RNA序列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物的存在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四、免疫层析免疫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检测方法,利用抗体与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先制备对目标蛋白质具有特异性的抗体,然后将样品与这种抗体进行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特定结构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比较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比较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比较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缺点。

本文将对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1.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常用且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染料共价结合蛋白质,形成染色复合物。

该染色复合物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比色测定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Bradford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的优点,可以测定低至微克级别的蛋白质含量。

然而,Bradford法对于某些化合物的干扰较为敏感,且结果受蛋白质组成的影响较大。

2. 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和蛋白质的还原反应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还原剂将蛋白质中的两个或四个近似残基之间的硫键断裂,生成含有可溶性铜离子的蛋白质。

铜离子与特定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染色复合物,可通过光密度测定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BCA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并且能够有效抵抗一些常见的干扰物质。

然而,BCA法对于某些还原剂和胶体含量较高的样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干扰。

3. 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也是Bradford法的改进版。

该方法利用酸性条件下染料与蛋白质产生复合物,并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显色反应。

Lowry法具有较高的测定灵敏性和较宽的测定范围,能够测定低至纳克级别的蛋白质含量。

然而,Lowry法操作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多个步骤,花费的时间较长。

此外,该方法对于一些离子存在较高的样品可能存在干扰。

4. UV吸收法UV吸收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在紫外光区域的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UV吸收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无需使用染料的优点,并且对于大多数蛋白质都适用。

蛋白含量检测方法

蛋白含量检测方法

蛋白含量检测方法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对于生物学研究、食品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多种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可供选择,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布拉德福法(Bradford assay):这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基于蛋白质与染料共价结合的原理。

该方法使用吸光度测量,通过与标准蛋白质溶液进行比较,可以准确测定未知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布拉德福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溶液样品。

2. 低里氏法(Lowry assay):这是另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基于蛋白质与铜离子和酸性荧光染料之间的反应。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低浓度的蛋白质样品具有较好的测定效果。

然而,低里氏法相对于布拉德福法来说操作稍复杂,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3.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 assay):这是一种基于巴比特酸染料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BCA法与布拉德福法类似,都是通过蛋白质与染料反应形成复合物,并通过吸光度测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BCA法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蛋白质样品消耗量。

除了上述常用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蛋白质测定方法,如尿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氨基酸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或实验目的下具有特殊的优势和适用性。

综上所述,蛋白质含量检测是生物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后续实验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同时,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蛋白质含量信息。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测定蛋白质含量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工作,目的在于确定给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样的测定对于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研究、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等。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原理和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常用的方法。

1. 低里斯法(Lowry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光度法。

在这个方法中,样品中的蛋白质与Folin-Ciocalteu试剂中的碱性铜离子形成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在750 nm附近吸收光线。

通过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 BCA法(双异硫氰酸铜法):BCA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光度法,它与低里斯法原理类似。

在这个方法中,蛋白质的还原性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与BCA试剂中的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560 nm 处吸收光线。

通过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3. 线性校正法(Coomassie蓝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光度法。

在这个方法中,蛋白质与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595 nm处吸收光线。

通过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4. 尿素法:这是一种测定总蛋白质含量的化学方法。

在尿素法中,样品中的蛋白质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5. Biuret法:这是一种经典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光度法。

这个方法利用了蛋白质中的肽键和某些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组氨酸)与碱性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的性质。

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6. Kjeldahl法:这是一种测定总氮含量的化学方法,因为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测定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这个方法需要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提取和转化,最终测定氮含量,并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
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因此测定蛋白质含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四种:浊度法、酶测定法、比色法和免疫测定法。

下面我们将简述这四种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1.浊度法
浊度法是利用蛋白质的吸光度特性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吸光性,在紫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均有吸光度。

因此,在适当的光谱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就可以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浊度法的基本流程是:将样品加入溶剂,在适当的光谱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然后按照蛋白质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2.酶测定法
酶测定法是利用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特性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中有一类叫做可氧化氨基酸,如组氨酸、苯丙氨酸。

3.硫氰酸法: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中的硫氰酸氨基酸,将其与特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再与染料反应,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4.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与染料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再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肽含量的测定(一)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原理、优缺点)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

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

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1微量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1.1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1.2操作方法样品经前处理、炭化、消化、蒸馏、滴定等主要步骤1.3特点准确度较高,适用于0.2~ 1.0mg氮,误差为±2%;操作复杂费时,整个过程需要耗时8~10h,试剂消耗量大。

,测得结果为总氮含量,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样品均可用此方法。

2 双缩脲比色法2.1原理双缩脲法是利用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因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所以有双缩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未知样品溶液与标准蛋白质溶液同时反应,并于540~560nm测定,即可以通过标准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

2.2操作方法标准蛋白溶液或样液直接加双缩脲试剂反应30min,即可测定。

先绘制标准曲线,再测定样品2.3特点灵敏度低1~20mg ,20~30分钟操作简便、呈色稳定性好、试剂单一;测定结果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灵敏度不高,约为1mg,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3 福林酚法(Lowry法)3.1原理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其肽键与Cu2+螯合,形成蛋白质一铜复合物,此复合物使酚试剂的磷钼酸还原,产生蓝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蓝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的线性关系作标准曲线并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该化合物在750nm有最大吸收峰。

3.2操作方法测定依次加福林酚甲液、乙液后可见光度计750nm测定;先绘制标准曲线、再测定样品。

3.3特点试剂配制略麻烦,但试剂可长期保存;测定灵敏度高,约5mg ,测定时间约40~60分钟,操作简便;操作要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测定结果受待测样品蛋白中肽键存在形式及含量的影响)。

4 紫外吸收法4.1原理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

吸收高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2操作方法直接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需绘制标准曲线4.3特点灵敏度50~100mg ,5~10分钟完成,操作十分简便,但结果受样品蛋白品种影响大。

5 考马斯亮蓝法5.1原理考马斯亮蓝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定律,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染料在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得到与其结合的蛋白质量。

5.2操作方法直接加考马斯亮蓝试剂反应5min后即可测定;先绘制标准曲线,再测定样品。

5.3特点灵敏度高,约为1~5mg (比Lowry法灵敏4倍),测定时间5~15分钟,操作简便、迅速、干扰物质少、重线性好,但要求样品颜色为无色或浅色,灵敏度高。

(二)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及步骤1 微量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1.1 试剂硫酸铜、硫酸钾、硫酸、2%硼酸溶液、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或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40%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盐酸标准溶液。

1.2 仪器消化架、吸量管、量筒、微量滴定装置、锥形瓶、容量瓶、定氮蒸馏装置1.3 分析步骤:1.3.1 消化精密称取固体样品0.2~2g,半固态2~5g,液体样品10~20mL(约相当于30~40mg氮)于干燥洁净的凯氏烧瓶,加入6g无水K2SO4,0.2g CuSO4,20mL H2SO4。

瓶口放一小漏斗,先小火加热待泡沫停止后加大火(330~400℃),直到溶液澄清透明,再继续加热0.5h~1h。

冷却后加水定容100mL(数次冲洗,使样品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1.3.2 蒸馏将2%硼酸溶液10mL放入100mL三角瓶中(接收瓶),加入甲基红混和指示剂2~3滴,此时为紫红色,将冷凝管尖端浸入液面下。

蒸馏装置中的水蒸气发生器装水2/3,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溶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并保持沸腾。

准确吸取2.0 mL ~10.0 mL 试样处理液由小玻杯注入反应室,以10 mL水洗涤小玻杯并使之流入反应室内,随后塞紧棒状玻塞。

将10.0 mL 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

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

蒸馏10 min 后移动蒸馏液接收瓶,液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 1 min。

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蒸馏液接收瓶。

1.3.3 滴定馏出液用标准HCl溶液滴定,直到蓝绿色变为淡紫色。

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1.3.4计算:蛋白质(%)=(V1-V2)×C×0.0140×F×100/m V3×100%V1—样品滴定时消耗的标准HCl溶液体积(mL)V2—空白滴定时消耗的标准HCl溶液体积(mL)C—标准HCl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0.0140—1mL 1mol/lL HCl相当于0.0140g氮F—氮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一般食物为6.25m—试样的质量(g)V3—测定时吸取消化液的体积(mL)2双缩脲法2.1 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nm为0.66来校正其纯度。

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 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mol/L NaOH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取 1.50g硫酸铜(CuSO4.5H2O)和 6.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用500mL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mL 10% NaOH溶液,用水稀释到1L,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2器材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2.3 操作方法2.3.1 标准曲线的测定:取7支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 的10mg/mL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

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钟,于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

用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液。

以蛋白质的含量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图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标准曲线3 福林酚法(Lowry法)3.1 试剂3.1.1试剂甲:50份A与1份B混合,即为试剂甲A液:10g Na2CO3,2g NaOH和0.25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

溶解于500 mL蒸馏水中。

B液:0.5g硫酸铜(CuSO4•5H2O)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3.1.2 试剂乙:在 2 L磨口回流瓶中,加入100g钨酸钠(Na2WO4•2H2O),25g钼酸钠(Na2MoO4•2H2O)及700 mL蒸馏水,再加50 mL85%磷酸,100 mL浓盐酸,充分混合,接上回流管,以小火回流10小时,回流结束时,加入150g 硫酸锂(Li2SO4),50 mL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开口继续沸腾15分钟,以便驱除过量的溴。

冷却后溶液呈黄色(如仍呈绿色,须再重复滴加液体溴的步骤)。

稀释至1L,过滤,滤液置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使用时用标准NaOH滴定,酚酞作指示剂,然后适当稀释,约加水1倍,使最终的酸浓度为1mol/L左右。

3.1.3 标准蛋白质溶液(250 µg/mL):精确称取结晶牛血清清蛋白,溶于蒸馏水再定容。

3.2 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旋涡混合器、秒表、试管3.3 分析步骤3.3.1 标准曲线的测定:取7支大试管,分别加入0,0.1,0.2,0.4,0.6,0.8,1.0毫升标准蛋白质溶液(浓度为250µg/mL)。

用水补足到1.0毫升,然后每支试管加入5 mL试剂甲,在旋涡混合器上迅速混合,于室温(20~25℃)放置10分钟。

再逐管加入0.5 mL试剂乙,同样立即混匀。

这一步混合速度要快,否则会使显色程度减弱。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750nm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图2 福林酚法测定蛋白质标准曲线4 紫外吸收法4.1 分析步骤4.1.1绘制标准曲线取八只试管分别加入0 ml、0.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4mL的1mg/mL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加水至4 mL,在280nm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值图3 紫外法测定蛋白质标准曲线5 考马斯亮蓝法5.1 试剂5.1.1 1mg/mL牛血清蛋白标准储备液:精密称取0.1g牛血清蛋白标准品用蒸馏水定容于100mL容量瓶。

5.1.2 100μg/m L牛血清蛋白标准工作液液:取10mL牛血清蛋白标准储备液加水定容至100mL5.1.3 考马斯亮蓝试剂:取0.1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乙醇,加入100mL质量浓度为0.85 g/mL的磷酸,作为母液保存,使用时用水稀释到100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