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题库—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和第二章1.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2.公共物品: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3.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4.财政: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第三章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6.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7.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第四章第五章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五福所形成的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2.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1.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答: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掌握,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是融资(贷款)方式,讲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是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政策性金融”2.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3.财政补贴的概念答: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4.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5税收超额负担或是无谓负担的概念答: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6.财政政策的概念答: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7.BOT投资方式概念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经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公共选择其研究对象为集体的非市场决策过程;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9.国家预算的含义答: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0.李嘉图等价定理定义答: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1.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财政法执法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答:(1)对合理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干预也会存在失效,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尺度和范围,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

(2)对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财政学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财政学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财政: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价格分配:是由于价值规律作用,从而引起价格背离价值的一种分配。

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社会产品的总和。

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是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

(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

(市场参与者以市场机制以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

)1 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其是如何产生的?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产生条件: 1.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2.国家的产生2 试述不同历史阶段财政的特点(考虑范围:财政管理水平高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配形式)奴隶制国家财政: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封建制国家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

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资本主义国家:①收入:税收、公债和通货膨胀等;②支出:满足国防支出、行政支出、社会支出及基础设施支出等公共需要的支出;③财政分配形式:完全货币化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①节俭的财政(收支尽量少) ;②非生产性财政(国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③主张财政收支平衡。

垄断资本主义:①财政成为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显著增加;②财政支出不限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有所加强;③主张发行公债和实行赤字政策。

[精品]财政学考试整理资料.doc

[精品]财政学考试整理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范畴,市政府凭借国家权力对一部分剩余产品进行社会范围内的分配,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塔索体现的是财政分配关系。

2、公共财政:3、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取得的收入。

4、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5、国家预算: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各级政府编制的、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计划。

6、分税制(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范围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7、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措施的总称。

8、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9、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各种财政补贴、补助、养老金、失业救济金、捐赠、债务付息支出等。

10、规费:是公共经济部门的行政、司法机构向个人或单位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司法管理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二、简答题1、公共需要的特征。

答:社会公共需要涵盖额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1)非加总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字加总。

(2)无差别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无对称性。

社会成员享受公共产品无需直接付出代价,或只付出少量费用。

(4)外部正效应。

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来解决。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正效应。

(5)剩余产品性。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财政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辨析简答及答案)

财政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辨析简答及答案)

财政学一、名词解释公共产品: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混合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产品为“混合产品”。

外部性: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政府失灵:它是指政府无力,或者不能达到相应公共目标,或者损害了市场效率,或者自身低效率运行的行为。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投资项目)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方案,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评价一个项目时,其成本和收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宏观税负:(总体税负)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所集中的价值总量。

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税收收入总额。

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100%。

国家预算: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政府采购: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规费:指国家机关向居民或法人提供特定权力或特殊服务而定向收取一种经济补偿或报酬,如工商执照费、商标注册费、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商品检验费以及护照费和刑事、民事裁判费等等。

分税制:分税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关系的制度。

税负转嫁: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不一致。

财政学(名词解释大全)

财政学(名词解释大全)

【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众共同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财政】以国家为主体,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或者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制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平均成本定价】是指政府在保持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的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法【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一是与使用量无关定期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负荷定价】定价体系是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公共选择】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的选择转化集体的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和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乘数作用】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向变化)【BOT投资】政府拟建项目公开招商建设,双方协定的时期内由项目公司经营,到期后政府收回产权并接手经营。

【政策性金融】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的部门的一种资金融资活动。

【现收现付制】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政府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项目。

【社会福利】是对残疾人给予的物质帮助。

【财政收入】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

(P127邓)2.财政: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即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

财政在本质上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两个基本属性。

(P16邓)3.瓦格纳法则:由于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从而国家活动的不断扩张是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瓦格纳将财政支出的增长与国家活动的扩张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些人将“瓦格纳法则”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P72邓)4.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的收入。

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也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方式。

(P132邓)5.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

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所使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它的基本假设就是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即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

(P48陈共)6.税率:是指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

在税基一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大小和政府课税的程度就体现在税率上。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因此,税率被看做税制的中心环节。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还有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分。

在实际运用中,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三类。

(邓P137)7.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2.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3.免费搭车: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4.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6.文教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总称。

7.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8.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强制由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共同筹集基金,在劳动者及其家属生、老、病、伤、残、失业时给予的物质帮助。

9.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0.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支出。

11.财政补贴:是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制定的方针政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

12.直接税:指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13.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

课税对象与税率的乘积就是应征税额,反过来说,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

14.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每一种税都必须明确对什么征税,每种税的课税对象都不会完全一致。

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16.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解答仅供参考)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财政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政策。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或服务,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供给,需要由政府提供。

3.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没有相应货物或服务的交换下,将一部分财富从一部分人或地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或地区。

4. 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行为不产生额外的干扰或扭曲,即税收不会影响纳税人经济决策的相对价格。

5. 预算赤字:预算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超过了收入,导致财政赤字。

二、填空题1. 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答案:政府、市场2. 根据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将其分为______支出和______支出。

答案:消费性、投资性3. 税收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4. 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______发行和______发行。

答案:直接、间接5.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______关系。

答案:相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工具?A. 税收B. 公债C. 利率D. 政府购买答案:C2. 公共物品的提供主要依靠的是?A. 市场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答案:B3. 下列哪种税属于直接税?A. 增值税B. 关税C. 所得税D. 消费税答案:C4. 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政府收入B. 实现社会公平C. 提高经济效益D. 扩大财政赤字答案:B5.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预算盈余?A. 支出大于收入B. 收入等于支出C. 收入小于支出D. 支出小于收入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财政政策的目标?A. 经济稳定B. 收入分配公平C. 资源配置效率D. 国际收支平衡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税收的分类依据?A. 税种B. 纳税人C. 征税对象D. 税率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公债的种类?A. 内债B. 外债C. 长期债D. 短期债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政府购买的内容?A. 公共设施建设B. 教育服务C. 社会保障支出D. 国防支出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财政赤字的影响?A. 推动经济增长B. 导致通货膨胀C. 增加国家债务D. 影响国际收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手段。

财政学名词解释(最终版)w

财政学名词解释(最终版)w

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2.排他性: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在消费者对私人物品付钱购买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3.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4.购买性支出:指与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换相关联的财政支出。

5.政府性基金: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的发展。

6.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7.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8.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9.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示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10.瓦格纳法则:指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11.课税对象: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12.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

13.税收能力: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

14.税收努力: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

15.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16.绿色税收:是环境税的比喻,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征收的各个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

17.纵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中央收入占主导地位而地方又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所形成的地方财政缺口。

18.横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规范统一的收支划分方法,形成了一些地方的收入能力不能满足支出需要的缺口。

19.认购者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让购者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

财政名词术语概念解释

财政名词术语概念解释

财政名词术语概念解释1、财政总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划中央、省级、运城市收入之和,反映地方当年组织的财政收入总规模,是计算当年可用财力的主要依据。

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可反映财政的集中程度。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入地方预算,直接缴入地方金库的财政收入。

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收入;二是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即一级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八类基金,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由上级做预算;我市需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四类基金预算。

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列入地方预算的财政支出,其支出项目按功能设置“类”级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预备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转移性支出及其他支出等。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财政学名词解释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

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

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

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财政题库—名词解释

财政题库—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2.外部效应3.公共物品4.混合物品5.公共需要6.公共定价7.财政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9.财政监督10.购买性支出11.转移性支出12.瓦格纳法则13.财政支出14.政府投资15.财政投融资16.建设——经营——转让方式(BOT)17.税收支出18.政府收费19.预算外资金20.财政贴息21.财政收入23.税收中性24.税负转嫁25.拉弗曲线26.税收制度27.税收管理28.税收的收入效应29.税收的替代效应30.税收乘数31.国债32.国债市场33.国债负担率34.国债依存度35.或有债务36.国家预算37.政府采购制度38.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9.预算管理体制40.分税制41.转移支付制度42.财政政策43.财政平衡44.平衡预算乘数45.购买性支出乘数46.预算赤字47.排挤效应48.财政政策传导机制49.国际税收50.税收饶让51.出口退税52.财政关税53.保护关税答案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①市场不提供公共物品;②市场对外部效应的产品提供过多或过少;③市场在初次分配中不公平;④市场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或失衡;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垄断。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社会均衡大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不足;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之和,社会均衡小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过度。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

萨缪尔森: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减少。

4.混合物品:5.公共需要:公共需要(PUBLIC WANTS)是与使人需要相对应的。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中央财政中央政府的一级财政,中央政府为实现职能的需要,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国民收入与社会产品分配形成的分配关系,在国家财政中居于主导地位。

2.预备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当中应该按照本级政府预算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3.地方财政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地方政府与所属或所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我国地方财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乡(镇)三级财政组成。

在地方财政体系中,省级财政是主导,城市财政是支柱,市辖区、县、乡(镇)财政是基础环节。

各级地方财政是同级地方政府执行其职能的财力保证,通过地方政府的预算筹集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支出。

4.财政分配财政分配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对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进行的分配,是财政资金筹集、分拨和使用过程的总称。

5.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6.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

7.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

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8.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购买,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等。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的情况无须借助外力而自动发挥稳定作用。
13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主要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品。性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4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1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7国债:中央政府在国内发9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1预算赤字:指预算年度内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17公平税收原则:1、收益原则(各社会成员应按照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有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照各社会成员享用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收入高的分摊多,收入低的分摊少,显然,这一原则具有收入再分配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15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反垄断的需要 D.其它一些基础设施(道路、上下水道、天桥)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2.专卖收入: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3.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而构成的财政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它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

5.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6.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7.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主要指公共部门向整个社会的成员提供的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如国防。

8.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9.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0.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1.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12.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1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2. 外部效应3. 公共物品4. 混合物品5. 公共需要6. 公共定价7.财政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9.财政监督10.购买性支出11.转移性支出12.瓦格纳法则13.财政支出14.政府投资15.财政投融资16.建设——经营——17. 税收支出18. 政府收费19. 预算外资金20.财政贴息21.财政收入22.税收23. 税收中性24.税负转嫁25. 拉弗曲线26. 税收制度27. 税收管理28. 税收的收入效应29. 税收的替代效应转让方式(BOT)30.税收乘数31.国债32.国债市场33.国债负担率34.国债依存度35.或有债务36.国家预算37.政府采购制度38.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9. 预算管理体制40.分税制41. 转移支付制度42. 财政政策43.财政平衡44. 平衡预算乘数45. 购买性支出乘数46. 预算赤字47 •排挤效应48.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49. 国际税收50. 税收饶让51. 出口退税52. 财政关税53. 保护关税答案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①市场不提供公共物品;②市场对外部效应的产品提供过多或过少;③市场在初次分配中不公平;④市场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或失衡;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垄断。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社会均衡大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不足;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之和,社会均衡小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过度。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一一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

萨缪尔森: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减少。

4. 混合物品:5. 公共需要:公共需要(PUBLICWANT S是与使人需要相对应的。

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凡是,虽然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由市场提供使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

6.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针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 ,通过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

7•财政:从实际工作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或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财政资源配置的目标,是保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欲望。

9•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和检查活动。

10.购买性支出:政府根据等价交换原则,用政府掌握的资金,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直接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包括政府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

11•转移性支出: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方式对企业或个人、地区的单方面资金转移,是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偿支付。

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12•瓦格纳法则:随着工业发展,在政治因素方面,市场关系复杂化,导致对法律和治安的需求增加;在经济因素方面,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管理与调节工作,这些都促使国家活动增长。

所以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勺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13•财政支出: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14•政府投资:政府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利用财政支出对一些特定的社会经济部门和需要进行的投资活动。

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预算资金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筹资,主要集中投资于大型项目,侧重于战略性和开发性投资,更关注社会效益。

15. 财政投融资: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被称为“财政性金融”。

16. 建设一一经营一一转让方式(BOT :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和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

其最大特点是旨在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17. 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8. 政府收费: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此外还有少量其他费收费,如罚没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政府收费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有利于提高公共品的配置效率。

19.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0. 财政贴息: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21•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资金。

作为一个过程,它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阶段;作为一定量的资金,它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

22.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3.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补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使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4.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5.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26. 税收制度:一种理解认为,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裁。

另一种理解认为,税收制度是国家按照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种的搭配问题。

27. 税收管理:是国家以法律为依据,根据税收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对税收参与社会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政府通过税收满足自身需求,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的一种活动。

税收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税收法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税收计划管理、税务行政管理。

28.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纳税人由于国家课税,收入水平下降,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就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而言,收入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9. 税收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或经济行为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由于影响了相对价格水平,使纳税人在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以低税或无税的商品或经济行为代替重税或有税的商品或经济行为的反应。

30. 税收乘数:它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GNP勺影响程度。

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

31.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32. 国债市场:包括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

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

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33. 国债负担率: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勺比重来表示,是衡量国债限度的一个指标。

34. 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

用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35.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36.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

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足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

从更深的层次上说,由于国家预算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37.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38.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以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39. 分级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1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 )在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实行预算调节体制;(5)适应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而长期形成,体制整体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