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四章
二、社会的特征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1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 5 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
活的机体
社会以人与人的 2 交往为纽带
社会的特征
5
社会具有心理的、精 神的联系
社会是有文化、有 3 组织的系统
4 社会是以人的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的
三、社会的要素
人口要素
社
资源要素 素
会
环境要素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化要素
人口要素
社会转型度
社会 转型 速度 广度 度深度 难度 向度
社会转型度是衡量社会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
社会转型速度
社会转型速度是衡量社会转型整体的快慢的概念,具体表 现为许多相应的特征,如工业化速度、城市化速度、社会结构 的变迁速度等。
社会转型的广度
社会转型的广度主要衡量社会转型所涉及的社会领域的范 围,包括不同的社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等。
(二)社会转型
◆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社会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型社会则是指在这一转换过程 中的一种特殊社会运行状态。
◆ 社会转型与社会现代化
当我们说“社会转型”时,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 在这一意义上,“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是重合的。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的本质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
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 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的本质
生
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
产 关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3.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1)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构成:①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②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③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2)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
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①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逻辑思维方法原则;③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2.社会学方法的特征(1)动态性。
社会学的立场和视野是动态的,它是关于变动中的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各种事实和关系的动态过程。
(2)整体性。
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整体论高度出发的,把社会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过程。
(3)经验性。
社会学注重对社会事实和现实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事实是首要的。
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范式的定义范式,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2)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①实证范式②解释范式③批判范式。
如表3.1所示。
表3.1 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总结。
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见图3.1)。
图3.1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运行及协调发展的理论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
(1)概念和变量①概念a.社会学概念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
b.概念包括实体性概念和非实体性概念。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
《社会行动结构》
《社会系统》
《现代社会体系》
塔尔科特﹒帕森斯
行动的唯意志理论
1、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批判与综 合
2、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
行动者
规范、价值观和其他“观念” 手段1 手段2 手段N
情境条件
目标
社会系统
取向模式→行动类型→
有取向的 行动者的
互动
→ 互动的 →
社会冲突论
将世界看成持续不断的斗争。 代表人物:科塞、达伦多夫。 1、资源是有限的。 2、人们为有限资源和权力等
进行的斗争是社会生活中永恒 的主题。 3、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4、社会秩序只是冲突的结果 ,而不是天然的状态 5、社会秩序往往是强者对弱 者、富人对穷人的支配和统治 。
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 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
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
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 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 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一)对功能主义的批评
(二)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 行动、互动、情感、刺激、报酬、成本、投 资、利润、剥夺、满足、价值、惩罚、期望
(三)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
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
4、剥夺—满足命题
5、攻击—赞同命题 6、理性命题
符号互动论
着眼点不是宏观结构和 社会力量,而是具体个 人和小群体的行动。
裂 离职修养 游历世界各地 美国对他的触动。 从1903年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投身学术创作。
1904-1905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06年,《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1911年,《经济与社会》第二部分 1915年,《儒教与道教》 1916年,《印度教和佛教》 1917年,《古代犹太教》 1918年,发表评述战后德国形势的多篇政治论文 1919年,两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作为职业的学术》和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一)全面把握,重点理解《社会学概论》课程共十一章,各章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
在学习和复习时,考生必须独立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业、例题分析、综合练习题等栏目的内容。
应围绕课件,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在导学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突出重点,全面复习本课程考试重点在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领会程度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必须重点突出,但一般性的内容也应了解。
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握重点问题,掌握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识记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名词和重要知识点等。
这部分内容多出名词解释题型。
领会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性掌握,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涉及到领会层次内容。
(三)加强练习,重视课件围绕课程内容,并依据考试大纲的题型,本课程有关课件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并提供参考答案,供考生复习时用。
这些练习题都在可能的出题范围,力求覆盖课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针对考试对考生跨章节进行测试的特点,练习题中有些习题将各章节所要测试的知识点串联综合起来分析,以此提高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做大量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检验平时的复习效果,以便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复习,更重要的是也可通过考前的测验,增强考生在考场上必胜的信心。
当然,考生必须重视全面复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中,必须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以便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同时,学习中还需要随时注意新的情况,吸收新的内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一章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农 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巨大的 物质财富,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破产、工 人失业、阶级矛盾、环境污染、犯罪等。为克服当时面 临的种种危机,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这 些社会问题,试图运用新的方法和理论重新组织和安排 社会生活秩序,以适应社会发展,西方社会学应运而生 。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
创立时期社会学的特点
与哲学关系密切,还没有完全从哲学的怀抱 中解放出来;
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 学的方法考察社会;
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 会关系。
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如社会学社会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
们更易于自杀。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 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 性具体社会科学。我们把这个定义代表的观 点称为“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 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即“社会良性 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 (第二版)
郑杭生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
迁的,他指出,每一个社会 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 ”。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 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他将人 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阶 级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的过 程。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和关于 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 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被人为对 于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八章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怀特的“机会链”理论 解释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
◆ 科尔曼等的二级传播理论 以非正式关系解释传染病流行及信息流通问题。
◆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理论 对劳动力市场中寻找与变换工作的问题做了讨论。他认为要从互动的频
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做了讨论。
◆ 林南等人的社会资本理论 把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以社会网络解释寻找工作等现象。他们认为
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
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
群体领导与决策
群体内部关系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成员有限 1
7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成面员对间面有互动直。接的、经常的2、
6 群体整合程度高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表现出了全部个性。3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45 成员难以替代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可以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和国际关系网等。
◆ 以成员交往密度划分 可以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 以网络的结构模式划分 可以分为“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社会资源获取功能
组织管理辅助功能
日常生活联系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 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析。
正功能
负功能
1、承担社会化的任务。 1、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
◆ 具体概念 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关系而形成群体叫血缘群体,包括家庭、家族、
氏族、部落、部族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位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叫地缘群体,包括邻里、
老乡、民族社会等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叫业缘群体,包括各种各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六章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人的社会化 社会角色扮演 人的个体化
“人的社会化”是古典社会学理论家对于早期现代社会 的一个经典研究内容,也是有关现代人研究的较为成熟 的理论。
相对而言,“人的个体化”则是近数十年中发展起来的 一个新的理论关注。有关个体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当代 社会学理论的新的生长点。
2、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是这样一种社会化 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 扮演的角色。
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是相对于基本 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4、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 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 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 的品质特征。
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 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 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镜中我理论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是美 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 家,也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鼻祖。 1887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 18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此后一 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美国社 会学会主席。库利理论研究的重点 是探讨个人如何社会化,并贯穿于 他的三部极具分量的著作——《人 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 《社会组织》(1909)和《社会 过程》(1918)之中。
二、个体化社会与人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社会”的到来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一章、第二章 教案
人口条件
□ 基础条件 □ 现代适度人口论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法国 人口学家索维,他在1952年出版的《人口 通论》中,认为适度人口是介于人口过剩 和人口不足之间最适宜的人口。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 的基本情况,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 、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 1339724852人。
郑杭生提出以下观点
□ 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 个层次 □ 一般——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 □ 特殊——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科学 □ 个别——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专门社 会科学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 对象不同 □ 层次不同 □ 作用不同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 特殊和个别
1892一1979,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 家、社会心理学家。1918年北京大学哲 学系毕业。1925年获纽约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复旦公学教授,中央大学 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师范学院院长, 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1928年与吴泽霖、吴景超等发起成立 “东南社会学会”。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 社会学社,任理事一职,并主编《社会学刊 》。1928年国立中央大设社会学系后,孙 本文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他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1979年2月21日 逝世 。
□ 自然科学的发展 □ 社会调查的兴起 □ 各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 包含的社会思想。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十六章
行动者
规范、价值观和其他“观念” 手段1 手段2 手段N
情境条件
目标
启示
第一,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整合是现代 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有机体论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变化的内生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社会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而又充满着内部矛盾的整体。 启示: 第一,它揭示了社会的四个子系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以科学性。 第二,它揭示了社会建设必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系统的建设相
对社会建设的结构关怀:结构关怀主要是针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快速和失常的结构分化,强调优化 社会结构的重要性。
对社会建设的价值关怀:价值关怀主要针对的是中国 现代化进程中客观出现的价值观念多样化以及某种程 度上的信仰危机,强调建设主流价值观念对于凝聚社 会共识、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性。
对社会建设的历史关怀:历史关怀强调社会建设的历 史性,也就是说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建设进行 具体分析,社会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们分别承担着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的适应功能(A),分配资源并使用于
特定目标的达鹄功能(G),维持和调
节社会成员关系的整合功能(I),以
及保存和传递社会基本价值规范的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GIL模型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
)
的代表人物。
行动的唯意志理论
1、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批判与综 合
第十六章 社会建设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社会建设的主要关怀 对社会建设的秩序关怀:秩序关怀强调社会建设主要是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十四章
埃德温•勒默特对越轨类型的划分
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卷入违 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 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的影响。
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卷入违反社会 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而且越轨 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在次级越轨中,越轨者 必须围绕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 我观念。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目录
第一节 越轨行为 第二节 社会控制及其类型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差
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 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 的行为。
(二)社会越轨的类型
失范是一种社会状态:社会规定 的目标与决定着达到这些目标的 规范不一致。
失范是指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 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 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 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 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 己的文化目标。
适应类型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1.附和
+
+
2.创新
+
-
3.形式主义
无助于预测当某个特定个人面临失范时将作何 反应。
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同的民族、阶层、地域的人的信仰、 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各不相同,当不同集团的 利益和目标发生矛盾时,往往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往 往导致越轨。 四种情形:
✓ 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文化法律规范被扩展至另一个文化集团的领 域时;
罗伯特•默顿对越轨的区分
(1)反常越轨者(aberrant deviant):是指基本上接受社 会规则的合法性但却因个人目的而违法的人,大多数的 犯罪行为归入这一类。实际上任何人都不赞成这种反常 越轨,即使越轨者在大多数场合也不赞同。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复习提纲一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复习提纲一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P2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唯实论与唯名论)p693.社会的要素:人口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P735.社会运行评价的三原则: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6.***微观社会结构: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理解)费孝通7.**试分析血缘,地缘,业缘关系?P85—88血缘关系: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的位置关系。
业缘关系:指以人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8.文化定义: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P90 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它为人类所共同享有。
5.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可习得性(2)文化具有共享性(3)文化具有象征性(4)文化具有全括性(5)文化具有整体性(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6.***文化的区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辨析题)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了解)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的辨析7.文化的构成: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文明8.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期末复习点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
奥古斯特·孔德: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之父,开创了社会学学科。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注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规律,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提出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对应的社会发展“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他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
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实证主义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提出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针锋相对,主张社会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本质。
社会整体观:社会的实体性必须由社会整体性加以说明。
迪尔凯姆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的目的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明确划分一条界线,认为二者分属两个不同层次,受不同性质的规律支配,必须由不同学科分别对之进行研究。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
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噫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代表:帕森斯(创始人)、默顿。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试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答:(1)相同之处:①都认识到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②都把经济作为重要的分层标准。
(2)不同之处:2.如何理解阶级分析?答: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因素,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1)阶级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首先,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其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
因此,阶级结构是处于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结构。
(2)由于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具有同样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因此在社会表现的各个方面容易取得一致,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而阶级共同行动能力则与它是否成熟相联系,判断一个阶级是不成熟的“自在阶级”还是成熟的“自为阶级”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阶级意识,即通过共同斗争,同一阶级成员在认清共同利益基础上对所属阶级的自觉认同和心理归属;二是阶级的组织化程度,这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有:阶级成员的集中化程度、沟通手段、联系状况以及代言人、政党、领袖等。
阶级意识与组织化程度互为因果,推动着阶级从“自在”向“自为”的发展。
(3)在私有制社会中,各个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集中表现,经常具有敌对性的一面,因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阶级是个历史现象,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阶级现象最终将随私有制的铲除、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消亡,阶级的消亡与其产生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消亡意味着人类最终能够消灭社会不平等。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结论就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十五章
趋势与展望
1、制度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 2、工作方向: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并重; 3、服务对象:弱势群体问题群体为主体,兼顾全
第十五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社会工作在西方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充实、修正和完 善,已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和专门技术 的实用性社会科学学科,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 专门职业。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1)社会工作的恢复功能 (2)社会工作的协调功能 (3)社会工作的稳定功能
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 去解释:
➢ 一是关于人的价值 ➢ 二是关于社会的价值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般说来,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指那些在
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某一方面受到损害的人 、群体和社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 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些国家把为全社会成 员服务的某些工作也纳入社会工作,这可以 看做是社会工作的延伸。
在开展个案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接纳原则 ❖ 个体原则 ❖ 沟通原则 ❖ 保密原则 ❖ 案主自决原则
团体社会工作
团体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各种群体为工作对象 ,探讨群体中人们的互动模式及相互关系, 引导个人与群体的协调,消除群体内个人之 间的障碍,提高群体活动的质量,增强群体 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社会工作的Leabharlann 容(1)社会福利 (2)社会服务 (3)社会保险 (4)社会救济 (5)救灾工作 (6)社区工作 (7)社会工作教育 (8)社会工作行政、督导和咨询 (9)国际社会工作
《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答案1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2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4一、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5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6社会条件:7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
18世纪英8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9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10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11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12会革命。
13历史材料:14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
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15想。
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16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17会学的思想来源。
18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
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1920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21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论自杀》是代表作。
2223二、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24➢国外看法25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
实证主义。
26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韦伯。
反实证主义。
27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2829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30➢国内看法31A.社会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
社会32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
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33(费孝通)。
34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具体来说社会制度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2)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社会制度从宏观上确立了个人关系丶群体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
(4)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较低层次的关系非正式的(5)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微观社会结构(1)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丶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丶相互作用的模式。
3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1)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丶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2)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3)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以下关系(继承丶变异丶中断)(4)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丶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基本关系(交叉与渗透丶制约丶促进丶转化)(5)区分良性中性恶性社会运行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丶协调性原则丶满足需要的原则)(6)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1 社会生存方式2公社社会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3社团社会建立在非人情的丶正式的丶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1文化的概念含义广泛意义上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2文化的特征(1)可习得性(2)共享性(3)象征性(4)全括性(5)整体性第二节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三节文化的构成1象征符号2价值观念3 规范体系4物质文明第四节文化的功能1 认同功能2 规范功能3 整个功能4 涵化功能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1集体化社会与人的社会化2 个体化社会与人的个体化3社会化与个人化的基本关系第二节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定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3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镜中我”理论美,库利(2)“角色扮演”理论美,乔治.米德(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4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5)生命历程理论4 社会化的生物条件及社会条件(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5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2)学校(3)工作单位(4)大众传播媒介(5)同龄群体6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过程(1)早期社会化(2)成人继续社会化(3)代沟问题社会化的内容: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角色扮演的学习第三节社会角色扮演1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丶身份想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丶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2分类(1)先赋角色与自获角色(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3角色扮演过程4角色冲突与协调角色失调类型(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角色协调的基本原则(1)在特定情境中,从属角色应服从的主导角色或以主导角色为主(2)根据主流社会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价值合理性程度(3)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第四节人的个体化1 个体化的意涵2个体化与人的主体性3个体化的机制自主机制丶能动机制丶选择机制丶创新机制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丶个人与群体丶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社会交换论(6)本土方法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 社会互动的情境 2社会互动的过程3 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1社会互动的维度(1)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2)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互相依赖程度的大小(3)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4 频度2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2)竞争(3)冲突(4)强制(5)顺从与顺应第四节集体行动1集体行动及其特征集体行动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特征(1)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动者相互依赖2集体行动理论(1)基本条件说(2)模仿理论(3)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理论(5)匿名理论(6)控制转让理论3集中典型的集体行动(1)恐慌(2)谣言(3)就行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1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2)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2 社会网络的类型分类标准3社会网络的功能(1)社会资源获取功能(2)组织管理辅助功能(3)日常生活联系功能4社会网络分析第二节社会群体1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2 社会群体的类型(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内群体与外群体(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5)血缘群体丶地缘群体丶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3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1)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吸引其成员,并把成员聚集在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2)群体规范(3)群体内部关系(4)群体领导与决策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1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1)成员有限(2~30人)(2)成员间有直接的丶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2初级群体的功能(1)正功能(2)负功能3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四节婚姻与家庭1婚姻家庭及其发展2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3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功能(1)生理需要满足功能(2)社会延续功能(3)经济协作功能(4)社会化功能(5)保障功能问题(1)夫妇关系问题(2)代际关系问题(3)核心家庭问题第九章社会组织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指人们为了实现不了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的所形成的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