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太阳系和地球运动,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原因。

2. 地球的磁场和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球的磁场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3. 地球与月球,探讨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关系,月相变化原因,月球的表面特征等。

4. 人类活动与地球,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地球运动、地球内部结构、月球运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光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18.物体光滑,反光强,吸热能力弱;物体粗糙,反光弱,吸热能力强。

物体颜色深,反光弱,吸热能力强;物体颜色浅,反光强,吸热能力弱。

19.经过多面镜子投射。

会形成强光和高温。

2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1.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储蓄箱(保温)、吸热管(黑色)、支架(与阳光垂直)。

22.光的特征:光是直线传播,光能反射,光具有能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空气的成分知识点: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氧气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用来灭火。

4.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和无氧的环境。

(2)助燃剂(3)冶炼5.氮气的作用:(1)医疗手术(2)制氮肥、(3)保护食品6.二氧化碳的作用:(1)制作碳酸饮料(2)用作制冷剂(3)提高作物产量(4)作为灭火剂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实验一: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矿泉水瓶等实验方法:①将一支蜡烛黏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②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③用一只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方现象:蜡烛慢慢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实验二:将燃烧的木条插入矿泉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判断哪瓶是氧气,哪瓶是二氧化碳?把点燃的火柴(或者木条、纸条等)放进瓶子里,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氧气。

5.燃烧与灭火1.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4.遇到火灾怎样逃生?(1)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将身体贴近地面行走。

(3)披上湿被褥。

实验:右图所示,①用“纸锅”可以烧水吗?为什么?“纸锅”可以烧水。

“纸锅”中的水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纸锅”始终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②逃生方法推想: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浸湿的被褥可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防止被烧烫伤,保护我们的身体。

6让空气更清新1.让空气更清新的措施:(1)植树造林(2)低碳出行(3)道路洒水(4)治沙种草。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1课船的历史1.船的发展历史?独木舟(人力)(♦早),一棺木购人力),帆船(风力)∙U汽船(蒸汽机),轮船(柴油机)•常■(柴油机成核动力)2.独木舟存在哪些不足?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熟记)独木舟存在装♦量小•不・定等不足.可以采用增火船体等方法使共保持■定.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

船首采用流线费(尖洛),可以减小船在行X中的阻力(熟记)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哪些进步?(熟记》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我垂做更大。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不防水,用防水材料做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1.行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行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可以造明•沆的材料也可以造船2什么是浮力?(热记)⅜⅛体在水中会受到经亶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曼力,3.沉的材料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熟记I橡皮泥和铝箱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B¾U工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常大,因而能史春舄漂浮在水面上.4.为了让船型检皮泥和馅佰稔定地漂浮在水面上,可以用什么方法?〈熟记)可以增加船的宜度、使船体均匀不偏沉.5.船在行驶中,•定性十分・鬟,不然船就会■翻,造成∙"故.6.渡船的廖都酒脚宜・,67.制铁也能造船,U也更大.1.什么叫浮力?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雪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2.事浮在水面上的船爻到的浮力等于3.什么叫推开的水■?(MiB)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漫A水中的体积)叫排开的水£,船排开的水∙⅜t±,∙∙∙Z大,浮力IIΛ∙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物快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峰呢?(熟记)铁块及入水中的体枳小,排开的水K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枳大,排开的水at⅜,它受到的浮力ι⅛大.所以帔决在水中是沉的,而物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他找货物.5.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例附.解决问逆的方法?把器登IIMdi瞳,是为了增慢瞳物时的我定性b2∙*大船的体职,3.6.增加朋的我,支诚方法:IJMt中合建故■■他(不侑/、7*加岫*分⅜ħ4.用大推开的水■:5.使用更轻的材料"g船身的质量,同时保剂热的强度,这神可以常加可搭■货物的Ht等•7.体枳的计重公式?体积单位?(会计*倚单图形体积)体积=底面积X高,单位:立方厦米、立方米8.船的■>,与船的切、笫杓、体职、货典放鬓的的!等有关.第5课给给装上动力1,明可以通过什么控制方向?船猊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IMg的方向期船行较的方向一致.陀杆向左转动,船向左行校,肥料向右转动,船向右行It能杆与船身加⅝二衰,2.认识潜艇(熟记)«0特点M<h∣fi⅛拄•次浮动力相抵的特征水下航行设计岫类的调节自身工力的大小柴油动力和铁动力身体形状3.船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重力、浮力、水的阻力等.4.要想使龄保持致力必须提加源源不断的H5.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若船的初力系筑,推动犯的发展。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必备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必备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5 孩子与父母必备知识点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的“孩子与父母”这一主题中,以下是相关的必备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亲代:指的是生物体的父母一代,即产生后代的个体。

2. 子代(或后代):指的是由亲代繁殖产生的下一代个体。

在“孩子与父母”这一主题中,孩子即为子代。

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似性1. 性状遗传:孩子与父母之间在形态、生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这是由于遗传物质(DNA)从亲代传递给子代所导致的。

这些相似的特征被称为性状,如双眼皮、酒窝、发色、身高、体型等。

2.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例如,双眼皮和单眼皮、有酒窝和无酒窝就是相对性状。

三、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规律解释了生物性状如何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不同的基因组合会导致不同的性状表现。

四、观察与实验1. 观察家庭成员的性状: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性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2. 性状记录表格:可以使用表格来记录自己和家人的性状,以便更直观地比较和分析。

五、实例分析1. 人类性状遗传:人类有许多性状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如身高、体型、发色、眼睛颜色等。

这些性状的遗传受到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2. 动物性状遗传:动物界中也存在许多性状遗传的例子,如猫的花纹、狗的体型、鸟类的羽毛颜色等。

这些性状的遗传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六、科学思维与方法1. 观察与比较:通过观察不同生物体的性状,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推理与判断:根据遗传规律,可以推理和判断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方式和可能的表现类型。

3. 实验设计: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如种植不同品种的豌豆并观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材料体积重物放置方式设计工程设计步骤材料浮的沉的人力风力蒸汽机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蒸汽船轮船核潜艇木条竹竿钢铁底部宽,稳定性好重心高,稳定性差重心低,稳定性好底部窄,稳定性差发展载重量稳定性底部重心制作设计与制作画设计图计算成本讨论合理性和可能性动力续航船舵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内燃机核动力帆船动力知识要点一、造船技术的发展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3、生产生活需要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4、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船的发展。

5、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们逐步探索出让船行驶的新方法——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

二、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理和稳定性。

2、船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船在水面上漂浮时,受到浮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大小。

3、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船型1 船型2 船型3 示意图最大载重量20个垫圈15个垫圈12个垫圈稳定性十分重要船的重心越低,底部越宽,船的稳定性越好。

5、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底部较宽,稳定性好。

6、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7、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8、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做成船型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9、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

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三、设计和制作小船1、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一)各节知识点一、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2.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

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

3.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

4.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二、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三、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3.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现象。

四、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3.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

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4.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火山喷发→火山的成因(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

(2)注意事项:①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

(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
习资料
1. 物体和材料
- 物体:能占有空间的一切事物。

- 材料:制作物体所用的东西。

2. 物体的特征
- 形状:物体的外形。

- 颜色:物体的外观颜色。

- 大小:物体的长、宽、高的大小。

- 质地:物体的触感,如光滑、粗糙等。

3. 对象的分类
- 动物: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

- 植物: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

- 人工物:人类制造的物体。

4. 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 形状:物体的外形。

- 材质:物体的构成材料。

- 功能:物体的特殊作用。

5. 物体的变化
- 形状的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如拉伸、压扁等。

- 状态的变化:物体的状态的改变,如液体变固体等。

6. 常见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 金属材料:坚硬、导热、导电,用于制作器具、建筑等。

- 木材:轻便、可加工,用于制作家具、工艺品等。

- 塑料材料:软、耐磨、隔热,用于制作玩具、日用品等。

7. 循环利用材料的重要性
- 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 保护环境: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对环境更友好。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二单元

五年级科学二单元

五年级科学二单元在五年级科学课程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将探索生命的奥秘。

通过学习有关植物、动物和人类身体的知识,我们将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运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一、植物的生长与繁殖(500字)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的繁殖方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昆虫传粉、风传播和自我繁殖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重要性。

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00字)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动物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等。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照食性和栖息地等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三、人类身体的结构与功能(500字)人类是地球上最发达的生命形式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人类身体的结构与功能。

人类身体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它们相互协作,保持人类的正常运作。

通过学习人类身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将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奥秘,并学会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生命的保护与关爱(500字)在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学习生命的保护与关爱。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它。

我们将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和健康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濒危物种,我们将明白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五年级科学二单元的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和人类身体的知识,以及生命的保护与关爱。

通过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生命的奇妙,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同时,我们也将学会保护和关爱生命,为构建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课光和影一、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屏。

二、光源: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三、影子的特点:1、影子随光源的位置改变而改变;2、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四、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五、投影的应用:交通标志牌;洗手间门口的标志牌。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一、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么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太阳的方向和位置高低而变化。

二、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期中的道理吗?答: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一、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因为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二、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第四课光的反射一、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二、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三、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的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请举几个例子。

答:汽车反光镜、额镜。

四、汽车反光镜和额镜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它们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

五、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因为需要增强反光。

六、在制作潜望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两片镜子要互相平行;2、镜子与纸盒成45°夹角;3、两个镜面相对。

七、反光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答:玻璃幕墙反射的光形成光污染。

第五课光与热一、光源分为两种:1、热光源;2、冷光源。

二、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光越强,温度越高。

三、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四、试着画出凹面镜反射阳光和凸透镜折射阳光的路线图。

五、太阳灶是利用什么原理做成的?答:太阳灶是以凹面镜反射阳光的原理做成的。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太远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两千万度,日夜不停的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课地球的表面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占(71%)。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2、世界五大地形特点。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所形成的。

3、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又称水成岩,是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4、变质岩:(大理石、板岩)在高温、高压等影响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5、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地球内部充满着运动。

这些运动也使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地壳的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就是地震。

2、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

3、地震发生时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答:①岩层断裂、错动②公路毁坏③铁轨变形④山体滑坡、泥石流⑤房屋倒塌旧⑥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①形成火山岩小山②形成火山口湖③形成火山岛2、火山喷发的成因?答: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地球内部充满着炙热的岩浆,这些岩浆不断的向上运移,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会顺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涌而出,从而形成火山。

3、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答:坏处: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好处: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产生矿产资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第四课风的作用1、戈壁滩的形成: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热的传递1. 热传导- 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粒子在固体里玩接力赛呢。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就是热传导。

比如说,你拿着一根金属棒,把一端放在火上烤,过一会儿,你会发现没靠近火的那一端也变热了。

这就是热沿着金属棒这个固体传导过去了。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像铜、铁这些金属,热传导的速度可快啦。

而木头、塑料就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们传导热就比较慢,就像一群懒家伙,不太愿意把热传递出去。

2. 热对流- 热对流是在液体和气体中玩的把戏。

想象一下,锅里的水在加热的时候,下面的水先受热,就像一群被烫到的小水滴,它们变得比较轻,就往上跑。

上面比较冷的水呢,就比较重,就往下沉。

这样上上下下的循环,热就通过水这种液体传递开了。

在空气里也是一样的道理哦。

比如暖气周围的空气,靠近暖气的空气先热起来,然后往上飘,上面的冷空气就下来补充,这样热就对流开了。

3. 热辐射- 热辐射就比较酷啦,它不需要任何介质就能传播热。

太阳就是个超级大的热辐射源。

它把热直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地球。

你在太阳下感觉到热,那就是热辐射的功劳。

而且,热辐射不管是在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里都能进行,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不受环境的限制。

二、物体的热胀冷缩1. 一般规律- 大部分物体都像个调皮的小气球一样,受热的时候会膨胀,遇冷的时候会收缩。

比如说,温度计里的水银或者酒精,天气热的时候,它们就会膨胀,在温度计的管子里往上爬,这样我们就能读出温度升高了;天气冷的时候,它们就收缩,往管子下面走,显示温度降低了。

不过也有特殊的哦,像水这种物质,在4℃的时候体积最小,在0℃到4℃之间,它是冷胀热缩的,就像一个叛逆的小家伙,不按常理出牌。

2. 应用- 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多啦。

比如说铁路的铁轨,在铺设的时候,两根铁轨之间都要留一点小缝隙。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夏天的时候,铁轨受热会膨胀,如果不留缝隙,铁轨就会相互挤压变形,火车可就没法好好跑啦。

还有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时候,不能打得太足,因为天气热的时候,轮胎里的气体会膨胀,如果打得太足,就容易爆胎,那就像气球突然爆炸一样,很危险呢。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认识地球1.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地图。

2.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可以划分为海洋和陆地两部分,其中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3.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玉环的地形主要是丘陵。

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形是山地。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5.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火山与地壳和地幔有关。

在地球深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6.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等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等7.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常常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

(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力量运动对地形造成的变化猛烈且迅速。

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

①地震的成因:地壳运动使板块挤压或断裂,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或错动。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危害,甚至产生堰塞湖。

②火山喷发的形成条件主要有高温高压、地壳中存在薄弱地带、岩浆中存在大量的气体。

火山喷发有利有害。

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岩和火山灰还能做建筑材料。

2.地球外力作用对地形造成的变化缓慢且温和。

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和水的作用。

①风主要通过磨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地表逐渐发生改变。

(1)磨蚀:雅丹地貌、风蚀蘑菇搬运:戈壁堆积:沙漠(2)大风、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的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沙漠。

②水主要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使地表逐渐发生改变。

(1)降雨具有侵蚀的作用,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表的形态。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第二单元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gui)。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17、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8、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0、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二、解释概念。

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三、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 光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 与镜面反射相比,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

三、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比如将铅笔斜插入水中,看到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

1.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2.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3.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能用来做放大镜。

五、眼睛的科学。

1.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

2.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3.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桐乡市崇德小学班级学号姓名《光》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物体影子的方向会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5.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gui)。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第四课:光的反射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照明灯上的灯罩等。

第五课:光与热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1.太阳是一个巨大火球,外度温度约有6000摄氏度。

2.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4.阳光照射的角度与物体的吸热有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直射)比倾斜(斜射)吸热快。

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节能装置。

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前要考虑:构造、材料、运用的原理、如何方便实用等。

第八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新科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总结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新科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总结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2.1.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世界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可以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地球陆地分为七大陆地部分,被称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世界地图七大洲四大洋3.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因为亚洲与欧洲是直接相连在一起的,同时亚欧大陆也是地球最大的一块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主要就是由大洋洲组成)和南极大陆6块大陆。

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高原(特点:海拔较高,外围较陡,内部地势相对平缓)、平原(特点:海拔低,地势平坦)、丘陵(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山地(特点:地势起伏较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盆地(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7.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因为: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呈阶梯状分布,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地貌记录表8.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喷发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太阳、水、风、大气、生物等。

包括:风化作用、河流、冰川、湖泊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2.2.地球的结构1.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的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考
点梳理
知识点1: 物体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了解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形式;
- 理解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性质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
- 理解化学变化是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具有不可逆转性质。

知识点2: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 掌握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
- 掌握物质的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 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不同,是由于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导致的。

知识点3: 电的传导原理
- 理解物体中的电荷带电粒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力;
- 理解金属等导体中电子是自由移动的,可以传导电荷;
- 理解绝缘体中电子不能自由移动,不易传导电荷。

知识点4: 电的产生与电的应用
- 了解摩擦生电和接触生电是电的两种常见产生方式;
- 了解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机械能等形式;
- 了解电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电灯、电风扇、电热水器等。

以上是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考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上第二单元知识点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水母。

恒星:如太阳
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一: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实验二: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当光源和屏的位置不变时,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遮挡物与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实验三: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物体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4.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清晨长中午短黄昏长
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一个物体的影子变长是在下午。

6.我们发现: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影子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影子清晨长中午短黄昏长
7.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东、南、西
一天中太阳高低的变化:低、高、低
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8.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发出的光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图一看到光线通过3个小孔,在屏上留下一个光斑。

图二将第二张纸向右移动5厘米后,光斑出现在第二张纸上,而不是最后的屏上。

以上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9.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1)物体背面有影子如皮影戏。

(2)排队时如何站成一条直线(3)三点一线瞄准射击(4)日食、月食的形成。

(5)小孔成像10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11.如果光是以直线传播的,那么当阳光照在室外,没有直接照在室内,室内却是亮的?
因为光的反射
12.除了教科书上的方法,你还能用其他方法验证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吗?(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画图的形式表示)
答:1、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

2、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13.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14.会画以上三张图片光的路线图。

15.光的反射举例:
(1)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情况。

(凸面镜)
(2)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

(凹透镜)
(3)水兵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两个平面镜)
(4)照明灯装灯罩,灯罩把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使灯下环境更明亮。

(5)墙面刷成白色,白色的墙壁有利于光的反射,使室内更明亮。

(6)路边的广角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凸面镜)
(7)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16.我们的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是瞳孔。

光线强烈时,眼睛的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眼睛的瞳孔放大。

17.在黑屋子里,为什么台灯亮后,人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请画出灯光的传播路线。

答:光线先照射到书本上
,然后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17.杯弓蛇影科学原理光的反射。

立竿见影科学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凿壁借光科学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形影不离科学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湖光倒影科学原理光的反射
19.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

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20.实验发现:镜子数量越多,
反射到温度计上的光就越强,
接收到的热量就多,温度就高。

21.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的例子。

(1)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可以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2)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会聚光线的原理制成的
(3)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4)利用放大镜(凸透镜)点火。

(5)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

22.太阳是一个巨大火球,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3、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比浅色升温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物体吸热的多少与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吸热快。

24.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很早以来,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得到更多的太阳光,请你写出4条能得到更多光和热的办法?(1)利用凹面镜会聚太阳光(2).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
(3).利用深颜色的物体可以吸收更多的光和热。

(4)让物体与太阳光垂直角度摆放可以吸收更多的光和热。

(5)用多面镜子把太阳光投射到一点
25.夏天穿什么颜色衣服合适,为什么?
夏天穿浅色衣服,因为深颜色的吸热强,浅颜色的吸热弱。

26、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的实例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充电器、太阳灶
27.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28.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利用真空集热管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保温水箱将热水存储。

29.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1)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纸反光;
(2)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
(3)盒子可以改变角度;(4)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

30.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盒子里涂黑色,是为了吸收更多太阳的热量。

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箔纸是为了加强反射。

把塑料盒的大纸盒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保持与阳光(垂直照射),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瓶子周围用泡沫塑料填充,是为了保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