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教案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教案1

《猴子上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过程:
一、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老师用未来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折纸方法
1.用课件展示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0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老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老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老师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上。
5.老师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四、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老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上。
3.作业欣赏,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提出装饰要求,学生动手装饰玩具,老师巡视指导。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五、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猴子上树-湘美版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猴子上树-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猴子上树》。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掌握猴子的基本形态和动态,以及树木的结构,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基本特征和动态,能够准确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猴子的动态表现,特别是爬树的姿势。
2. 树木的结构和纹理的表现。
3. 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猴子爬树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猴子爬树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猴子的特征和动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猴子和树木的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
板书设计1. 《猴子上树》2. 主题:猴子、树木、自然3. 重点:猴子的动态、树木的结构4. 难点:画面构图、色彩搭配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独立完成一幅《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2. 观察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动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示范、练习、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猴子爬树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1. 猴子上树》4-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1. 猴子上树》4-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21. 猴子上树》是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猴子上树的场景描绘。
教材以富有童趣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生动有趣的活动,对于猴子上树这样的场景有天然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猴子上树的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猴子上树的场景描绘方法,能独立完成绘画和手工制作。
2.难点:创新表现猴子上树的场景,使作品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意识。
4.激励法:教师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1. 猴子上树》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猴子上树的手工制作材料(如树枝、树叶、猴子形象的纸张等)。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猴子上树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猴子是怎么上树的吗?它们在上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幅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问:“这些作品中有哪些元素?它们是如何表现猴子上树的?”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画和制作猴子上树的场景。
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1课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
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猴子生活的环境。
2.了解猴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3.发现猴子的可爱之处,培养对猴子的情感。
4.学会通过简单的线描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形态。
二、教学内容
1.谈论猴子上树的生活情景。
2.介绍猴子的基本特征,如面色、四肢长度等。
3.教学口号:手描猴子寻找特点,带上颜料打造画面。
4.教学步骤:
1.向学生展示猴子上树的图片,让学生谈论猴子上树的情景。
2.向学生说出猴子的基本特征,如面色、四肢长度等。
3.让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简单地描出一个猴子上树的形象。
4.在已描画好的猴子身上,让学生涂上颜色,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色彩表现出猴子的特点。
5.教师现场辅导,引导学生细心描绘猴子形像,使猴子的形态更加生动和传神。
三、板书设计
1.猴子上树的生活情景
2.猴子的基本特征
3.手描猴子寻找特点,带上颜料打造画面
四、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色彩表现力。
2.综合运用写生和色彩表现技法,教会学生欣赏猴子的美和特点,以及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家中使用多种材料自由创作,以提高素质和自信心。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一课 猴子上树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 通过观察、描绘猴子上树的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猴子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2. 猴子上树的动态描绘3. 创作个性化的猴子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猴子上树的动态,创作个性化的猴子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猴子动作,并将其生动地表现在作品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猴子上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动作、表情等,讨论猴子上树时的动态特点。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猴子上树的绘画步骤,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示范,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评价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猴子形象。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绘画技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描绘其动态。
2. 发挥想象,创作一幅以动物为主角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猴子上树的动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同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观察与讨论”环节。
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和讨论猴子上树的图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猴子的动态特点,为后续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学习运用简笔画表现猴子的形象;学会运用线条、图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猴子上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掌握简笔画表现猴子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提高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猴子的形态表现,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表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示范作品等。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简笔画表现猴子形象的方法,示范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
3.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想象、表现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猴子上树》2. 内容:猴子的形态特征、简笔画方法、线条、图形、色彩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猴子上树”为主题,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
2. 答案要点:猴子形象生动,线条、图形、色彩运用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猴子形象的表现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观察、想象、表现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尝试用简笔画进行表现,提高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猴子的形态表现,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主要围绕“动物的运动”这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让学生了解猴子爬树的动态特点,掌握表现动物运动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动物的世界》中的第3节“猴子上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动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猴子上树的动态表现方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表现猴子爬树时的生动形象,以及动态线条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猴子爬树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析(1)介绍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3. 示范讲解(1)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动态。
(2)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动态线条的把握、色彩的搭配等。
4. 学生实践(1)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猴子上树的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创作。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猴子上树》2. 教学内容:猴子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动态表现方法;创作实践。
3. 教学重点:动态线条的把握、色彩的搭配。
4.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的表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的动态表现方法,创作一幅《猴子上树》的作品。
2. 答案要点:线条流畅、动态生动、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创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动态表现方法。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教案4

《猴子上树》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4、提问: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1、回顾旧知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
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
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
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三、组拼、粘贴成“树林”1、拼摆树木(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
(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
(2)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
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3)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2024年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21.猴子上树3

2024年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21. 猴子上树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学习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猴子的形象,通过创作表现猴子在树上活泼玩耍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猴子的基本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表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猴子的生动形象。
3. 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猴子的形态特征表现,以及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能力,以及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猴子图片、示范画、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猴子在树上玩耍的图片,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观察猴子: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的外貌、动作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猴子的形象,讲解画猴子的步骤和技巧。
(3)实践练习: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自行创作一幅猴子上树的画作。
3. 随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程《猴子上树》2. 重点内容:(1)猴子的形态特征(2)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表现(3)创作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创作一幅生动的猴子上树画作。
2. 答案要点:(1)猴子的形象要生动、可爱(2)色彩搭配要和谐(3)画面富有动感,展现出猴子在树上的活泼场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动物的特点,尝试进行创作。
(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真实的猴子,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猴子的形态特征表现,以及色彩搭配。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 》教学设计 (4)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21猴子上树》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描绘猴子上树的场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观察、模仿、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但对于猴子上树的场景,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猴子上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运用彩泥和毛笔进行创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猴子上树的场景,学会运用彩泥和毛笔进行创作。
2.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猴子上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创作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彩泥、毛笔、画纸、猴子上树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彩泥、毛笔、画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猴子上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猴子上树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猴子上树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彩泥和毛笔进行创作。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猴子上树场景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技能创作一幅关于猴子上树的画作,并写下自己的创作心得。
21. 猴子上树-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猴子上树-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猴子这种动物的外形和活动特征;2.通过绘画表现猴子上树的场景;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猴子上树的特点,并能通过绘画表现猴子上树的场景。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笔画的技巧,表现出猴子上树的活动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1.观察猴子图片,了解它的特点和活动习惯;2.让学生了解画画注意的事项,包括保持好的姿势、握笔方法及动笔的顺序等;3.调出PPT图片教学,讲解猴子的形态特征,突出其表情、动作等。
2. 学习(30分钟)1.教师通过PPT上的图片和范例讲解猴子上树的情况,让学生了解猴子上树的不同姿势和表现方法;2.学生在纸上模仿老师讲解的笔画技巧,画出猴子的不同形态。
3. 操练(40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画板上的猴子形态自行进行练习,直到熟练掌握;2.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指导学生整理姿势和调整笔画;3.学生自由操练,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
4. 课堂展示(15分钟)1.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提供指导性意见,让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作品。
四、作业1.让学生完成一幅猴子上树的作品并上交,要求符合教学要求和规范;2.学生在家里整理笔画,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学习、操练、课堂展示和作业等环节,既让学生掌握了猴子上树的表现技巧,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展示和作业环节时间较短,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 》教学设计 (3)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21猴子上树》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猴子爬树的场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
教材中提供了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和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猴子爬树的场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猴子爬树的动作和神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猴子爬树的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爬树的画面。
3.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生动性的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猴子爬树的动作和神态。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爬树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爬树的动作和神态。
2.讲解法:讲解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教师准备猴子爬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师准备评价标准和示例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爬树的动作和神态。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展示猴子爬树的范例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讲解如何表现猴子爬树的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开始绘画猴子爬树的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精品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将探索猴子形态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中第二节“有趣猴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猴子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
难点:如何把握猴子形态特征,使画面生动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猴子图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猴子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分析猴子上树动态变化。
3. 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强调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自行绘制猴子上树画面。
5. 互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猴子形态特征2. 线条与色彩表现3. 动态与表情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线条和色彩,绘制一幅生动猴子上树画面。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实际情况评价。
2. 课后拓展:观察其他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尝试用绘画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猴子绘画技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描绘猴子动态时,线条较为生硬,需要加强练习。
在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2. 示范过程中绘画技巧讲解;3. 学生实践环节个别指导;4.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延伸实践性。
一、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1. 展示生动有趣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特征;2.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猴子为什会上树?”、“猴子哪些特征让它们在树上生活得如此自如?”;3. 通过讲述与猴子相关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_《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方法;2、在添画、黏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课件、步骤图、教具、大纸片、颜色笔、剪刀、胶水2.学生准备:课本、A4纸、剪刀、颜色笔、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老师结合教具(范作)生动的讲一个有关猴子上树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猴子上树》)。
二、讲授新课1、初步分析“猴子上树”这种玩具的构成、做法。
(1)、“猴子上树”这种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哪两部分?(2)、“猴子上树”这种玩具的大树是什么形状做成的?猴子呢?(3)、你们知道这个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折→剪→装饰2、引导学生探讨研究怎么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学会折法。
3、引导学生怎么剪。
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剪得要领,学会剪法。
4、引导学生探讨研究其他三种折法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他三种不同的折法。
5、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装饰方法,了解不同的折法可以装饰出不同种类的“猴子上树”。
6、观看课件让学生区分两种猴子部分的不同装饰方法。
7、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欣赏范作,触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8、学生宣读课件中创作要求,根据要求学生开始创作,同时课件滚动展示范作,后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巡回指导。
9、小组评价出本小组内的最好作品,代表本小组参加评选班级小小巧手评选,各小组评出来的同学站在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台下的同学评价作品,教师综述评价,选出小小巧手。
10、各小组同学在本小组内交流“猴子上树”的玩法。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师生们通过折→剪→装饰,三个步骤的探讨研究,学会了怎么制作“猴子上树”。
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做几种不同的猴子上树,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不同的做法和玩法。
四、下课。
五、板书设计:猴子上树折→剪→装饰湘版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取材于一种民间游戏,通过学习,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散思维,对折法和玩法有创新表现,使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共5篇)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猴子上树》教学设计《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猴子上树》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猴子上树”这类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制作纸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找到其它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装饰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猴子上树”的折法。
教学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具准备:CAI 玩具若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开课通过边讲故事边演示玩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玩进一步激趣,让学生掌握玩法,产生我也要拥有一个这样的玩具的愿望。
)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想听吗?(师边说边演示玩法)有只小猴特别爱吃桃,它看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立刻爬上树……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也玩玩?生:组长拿出“猴子上树”玩具,分发给同学们,学生在组内轮流玩。
二、民主导学:师:这些玩具在玩时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谁发现了?生:小纸片能向上爬。
师:知道为什么吗? 生:是纸推动它往上爬。
(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纸片上升的现象,思索并了解其中的原因。
同时自然而然地做到了美术与自然学科的整合。
学生体会到了手工课的趣味性)师小结:夹缝摩擦产生的力推动小纸片向上爬。
在民间这类玩具流传很广,以前有人叫它“步步高”蕴含吉祥的意思。
你们想给这种玩具取个什么名?生众说纷纭:直上云霄、飞机上天、猴子上树……师揭示课题。
尝试探究折法:师:想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吗?快快把书翻到第六面。
学生看书。
师:书中告诉了我们几种折法?生:四种。
师:让我们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CAI展示四种折纸造型。
(师出示四个有编号的纸板,上有四种折纸造型。
)这四种折纸可以揭开“猴子上树”的奥秘。
快和同组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揭开第几号秘密。
生组内商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结密锦囊,回到组内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并尝试折纸。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优质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与表现,通过观察猴子爬树的姿态,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第二部分为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有趣的猴子爬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猴子的动态表现和线条、色彩的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猴子爬树的姿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绘画材料等。
学生准备:绘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分析猴子的形态特征和爬树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爬树的动态,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1)观察与表现:猴子的形态特征、动态表现(2)创作与实践:线条、色彩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有趣的猴子爬树作品。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鲜明,表现出猴子的动态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进行创作练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美好事物,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猴子的动态表现和线条、色彩的运用。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 》教学设计 (5)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5)一. 教材分析《21猴子上树》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描绘猴子上树的场景,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难度适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猴子上树的绘画技巧,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动物尤其是猴子较为喜爱,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猴子上树的动作,通过绘画表现猴子上树的场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2.难点:学生能够生动地表现猴子上树的动作和表情。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展示猴子上树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猴子上树的动作,分析绘画技巧。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绘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2.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材料3.猴子上树的图片素材4.教学视频或动画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猴子上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猴子上树的动作和表情。
提问:“你们觉得猴子上树时的样子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已完成的猴子上树绘画作品,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步骤如下:a.画出猴子的外形,注意猴子的身体比例和动作。
b.描绘猴子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爪子等。
c.添加背景,如树木、草地等。
d.调整画面,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帮助。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一课 猴子上树 ︳湘美版 (4)

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方法;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取材于一种民间游戏,通过学习,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散思维,对折法和玩法有新表现,使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这一性格特点,结合本课内容的生动有趣,采用简单的折法,巧妙的组合,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我自己制作的玩具,老师先玩给你们看一看,你们觉得有趣吗?生:有趣。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玩具由几部分组成?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小结:玩具由猴子和树两部分组成,是折好了再画上去的。
师:现在你们能给这个玩具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猴子上树》。
二讲授新课师:你们想折《猴子上树》的玩具吗?板书;折。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方形纸和老师一起看着步骤图制作玩具。
(出示课件)。
1教折法第一步尖角对折,第二步再对折,第三步打开,把上面这个角折下来,跟中间折痕对齐,另一个角从背面折下来跟折痕对齐,第四部,最难的一部,中间有两层左右拉开,变成一个三角形,每折一步把折痕圧平,2 剪法师:折纸的奥秘我们已经揭开了,接下来就要剪出“小猴子”的部分,也就是要剪一个三角形,板书,剪。
教师强调剪三角形使应注意的问题,(出示三种剪发课件)三角形不能剪的太小,,小了不便于添画,也不能太大,太大,“树”的部分太小,缩短了“猴子”往上爬的路径,更不能剪斜了,斜了,“猴子”不容易爬上去。
三探讨装饰,拓展想象师:我们的“树”和“猴子”的部分已经做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装饰它,板书;(装饰)我们在小三角形上画上猴子,下面画上结满桃子的大树,小三角形上也可以画一些向上或向前移动的物体,下面画一些和小三角形上的内容相符合的背景作为装饰。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1. 猴子上树1-湘美版

第21课《猴子上树》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方法;2、在添画、黏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重点: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具准备:师:课本、多媒体课件、步骤图、正方形纸、彩笔、剪刀、胶水生:课本、正方形纸、剪刀、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考勤;2、学具检查;3、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所以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故事内容: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树林里住着一只小猴子(教师手拿三角形的小猴子出示),这只小猴子可喜欢吃桃子了。
有一天,小猴子在树林里散步,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呦!”小猴子叫了一下,正当小猴子准备爬起来时,它发现,它的眼前出现了一棵长满桃子的桃树(出示梯形制作的桃子树),这可把小猴子开心坏了,它忘记了刚刚摔跤的疼痛,迅速地爬到了树上,摘下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吃了起来。
)师:这是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新玩具,课本上给这个玩具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猴子上树》(板书)。
三、讲授新课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看着这个玩具,告诉我,它由几部分组成?猴子由哪部分做成?树是什么形状的?它又是怎样做出来?小结:三角形的猴子和梯形的树,树是先折了再画。
师:现在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们看,这里有一张《猴子上树》的制作步骤图,下面请大家拿出桌面那张正方形纸,跟着老师所提供的步骤图,试着折叠出来,比比哪个同学最快速将它折出来。
1、请最快折叠出来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折法,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跟着学,完成树的造型,学生在讲解自己制作方法的同时,如有发现不对或不足的地方,教师在旁及时指出并纠正。
2、教师再次强调折法的要点,边对边,角对角折整齐并再演示一遍。
师:折纸的奥秘已经被同学们揭开,接下来要怎样将它们变成玩具呢?生:剪出上面的小三角形出来。
21. 猴子上树-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猴子上树——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猴子的习性以及它的形态特征。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猴子上树的情景,提高绘画基本技能。
3.学生能够欣赏和感受猴子树上活泼可爱的形象,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猴子的习性和形态特征;学会使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猴子上树的情景。
2.难点: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猴子的姿态和神态。
三、教学内容1.猴子的习性和形态特征2.猴子上树的情景绘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节课的主题是“猴子上树”。
请同学们告诉我,猴子一般都在哪里生活?(森林、山区等)猴子有什么习性?(喜欢爬树、爱玩、机敏聪明等)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猴子在这里做了什么呢?2. 猴子的形态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猴子的形态特征,它的耳朵、鼻子、手脚等哪些地方和我们不同?请同学们拿出画纸和颜料,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这只猴子的形态特征。
(注:讲师在黑板上展示猴子的形态特征,并提示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来)3. 猴子上树的情景绘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猴子在树上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观察猴子的姿态和神态,模仿它上树的样子,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
注:讲师在黑板上展示猴子在树上的情景,同时逐步教授画猴子的姿势和神态。
4. 总结课堂内容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绘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五、教学评估本次课将以学生作品来进行评估。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展板上,让大家共同欣赏。
同时,教师也会就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估。
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尝试用更细致的线条和丰富的颜色描绘出猴子上树的情景。
同时,要注意猴子的神态和姿势,让它看起来更生动、更活泼。
七、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资源:猴子形态特征图片、猴子上树情景图片、画纸、颜料、笔。
八、教学参考1.湖南美术出版社.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M]. 2011年.2.丘阿丽. 草原小兵团之猴子上树[J].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上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过程:
一、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老师用未来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折纸方法
1.用课件展示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0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老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老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老师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上。
5.老师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四、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老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上。
3.作业欣赏,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提出装饰要求,学生动手装饰玩具,老师巡视指导。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五、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