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如何计算景深

合集下载

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口诀

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口诀

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口诀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光圈和景深的关系,这可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哦!光圈,就像咱们的眼睛,开得大了,能看到的东西就多,光线也进得多;光圈小了,视野就变窄,光线少了。

这就好比吃饭的时候,碗大能盛很多,碗小了,吃的就少。

景深呢,就是画面里有多清晰,前面清晰,后面模糊,画面就显得层次分明。

想象一下,拍个照片,前面的小花很清晰,后面的大树就模糊了,哇,那效果真不错,简直像是电影里的镜头一样!说到光圈,咱们用个简单的口诀:“光圈大,景深浅;光圈小,景深深。

”这就像看电影时,主角特别清楚,配角模糊,真是个好戏啊!你想,光圈越大,进的光就越多,背景模糊得越厉害,特别适合拍人像。

这时候,模特站在花丛里,背后是一片虚化的绿树,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美!仿佛模特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灵动得很。

相反,光圈小的时候,整个画面都很清晰,前景、背景全都一览无遗,像是在拍风景照。

比如一片大草原,山、天、云,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就像你走进了一幅画卷,整个人都被带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心情都变得愉悦起来。

此时此刻,咱们的眼睛就像是光圈一样,能同时捕捉到所有的细节,真是太舒服了!再说,调节光圈就像调节音乐的音量。

想要制造气氛,光圈大点;想要稳重一点,光圈小点。

你有没有发现,拍照的时候,调光圈的感觉,真是像是在掌控整个世界。

光圈一大,周围的事物都被抛到脑后,只有你想要的焦点闪闪发光。

这个时候,人的情绪也是满满的,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玩摄影的时候,光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快门和ISO也是小伙伴。

快门快,捕捉瞬间;ISO高,暗光环境也能拍出好片。

三者结合,简直就像是调酒,酒好不怕巷子深!摄影师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是不断试探,寻找最佳的组合。

有时候搞得自己满头大汗,结果拍出来的照片,嘿,真是赞得不要不要的!有趣的是,很多人觉得拍照只要按一下快门就好,然而其实这背后隐藏的门道可多了。

每个光圈的调整,都是在给照片注入灵魂。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①景深的概念摄影时,必须对好焦点,景物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拍摄位于不同距离上的多种景物时,片样选择调焦目标,焦点对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

景深的理解与运用技巧

景深的理解与运用技巧

景深的理解与运用技巧景深,也称为焦深,是指照片、画面中能够保持清晰焦点的范围大小。

在摄影中,掌握景深的理解与运用技巧是提高摄影作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景深的定义、原理,并提供几种常见的景深运用技巧,帮助读者在拍摄时选择适当的景深。

一、景深的定义与原理景深是指摄影画面中被认定为清晰的范围,涵盖了从摄影镜头前方一定距离开始到无限远的范围。

景深的大小受到五个关键因素的影响:焦距、光圈、拍摄距离、相机传感器尺寸和观赏距离。

1. 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2. 光圈:光圈越小(光圈值越大),景深越深;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景深越浅。

3. 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4. 相机传感器尺寸:传感器尺寸越小,景深越深;传感器尺寸越大,景深越浅。

5. 观赏距离:观赏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观赏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了解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决策,以达到所期望的景深效果。

二、景深运用技巧1. 浅景深营造焦点浅景深是指背景虚化的效果,通过选择较大光圈值(小光圈)和较长焦距可以实现。

这种技巧适用于需要突出主体的摄影,如人像摄影、美食摄影等。

将焦点放在主体上,通过虚化背景来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画面。

2. 深景深保持清晰深景深是指画面中大部分区域都保持清晰焦点的效果,通过选择较小光圈值(大光圈)和较短焦距可以实现。

这种技巧适用于需要呈现全景的摄影,如风景摄影、建筑摄影等。

通过保持画面中各个部分的清晰度,将整个景物表达得更加真实、饱满。

3. 调整焦点位置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调整焦点位置可以达到更有趣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焦点放在画面的前景或背景上,使主体成为模糊而突出的元素,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拍摄效果。

这种技巧适用于需要创造出独特视觉感受的摄影作品。

4. 运用景深表达故事景深的运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故事和情感。

通过合理选择景深,可以突出主体的重要性、刻画主题的情绪,以及给观者带来特定的观感体验。

显微镜的景深计算方法

显微镜的景深计算方法

显微镜的景深计算⽅法光学⼈⽣,你的精彩⼈⽣!景深在照相时是指成像画⾯内近处物体与远处物体之间的距离,如果在⼀张照⽚内近处的景物与远处的景物都很清晰说明景深⼤。

照相机的景深可以根据照⽚需要展现的效果做适当调整。

显微镜⼀般都是垂直向下取景的,通过视场直径内观察到的物体表⾯凸起的位置与凹下的位置都能够看的很清楚时,那么凸点与凹点之间的⾼度差就是景深了,对于显微镜来说景深越⼤越好,景深越⼤在观察⾼低不平整的物体表⾯时,能够得到更好更⽴体的清晰度画⾯。

显微镜的景深计算⽅法景深表⽰,象平⾯上清晰的象所对应物平⾯的前后空间的深度:dtot=(λ*n)/NA + n/(M?NA) * e例:40.5um =(0.55um * 1)/0.1 + 1/(4*0.1)*14um (这⾥取中间值14um)注:这⾥以4x物镜为例公式中:dtot:景深NA :数值孔径M :总放⼤率λ:光波波长, (通常λ=0.55um)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 n=1、油: n=1.515)e : 可分辨的最⼩距离,检测器被放置在显微镜物镜的像⾯,其横向放⼤率是 M(e⼀般是4um、5um、6um......24um)显微镜的景深计算⽅法物镜4X10X40X100X数值孔径0.10.250.65 1.25数值孔径(N.A.)计算公式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

数值孔经(N.A.)以下式计算。

N.A.=n×sinθn=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 n=1、油: n=1.515)θ: 光轴与离物镜中⼼最远的折射光形成的⾓度。

显微镜的视野亮度(B)由与物镜倍率(M)相关的下式求出。

数值孔径(N.A.)越⼤,物镜倍率越低,则以孔径、倍率的平⽅值亮度会增加。

B ∝ N.A.2/ M2光学⼈⽣= lm_optical =- END -微信群光设群:纯光学设计的专业话题群,群⼈员为200⼈以内,版主做简要的判断后,邀请⼊群!光学群:全开放的⼤群常按下图⼆维码,与版主⾯对⾯版主已经为光学事业奋⽃了27年更多交流,敬请期待QQ群光学群:全开放的⼤群常按下图⼆维码,直接进⼊QQ光学群专业群:请按照⾃⼰的需要,选择进⼊下记专业群!⾮诚勿扰!以免占⽤有限资源!更多交流,敬请期待肯定⽂章,认可价值,动⼿指点并转发,就是最好的⽀持与肯定。

nikon 景深计算

nikon 景深计算

nikon 景深计算Nikon景深计算是一种用于计算拍摄场景中景深范围的方法。

景深概念:景深是指在拍摄场景中,从相机镜头前方到后方清晰成像的范围。

在拍摄照片时,选择合适的景深可以突出主题,增强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

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光圈大小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因此,在拍摄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

焦距和景深的关系:焦距也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因此,在拍摄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来控制景深。

Nikon景深计算公式:Nikon景深计算公式是一种基于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来计算景深的方法。

具体公式如下:前景深:FD = f / (F×M)后景深:FD = f / (F×(M+1))焦距f:相机镜头焦距(单位:毫米)光圈F:光圈大小(例如:F/1.8、F/2.8等)拍摄距离M: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单位:米)通过将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代入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前景深和后景深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焦距和光圈组合,以获得所需的景深范围。

5. 注意事项:在使用Nikon景深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光圈和焦距的选择应考虑到所需的景深范围和拍摄效果。

拍摄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拍摄对象在所需的景深范围内清晰成像。

在实际拍摄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光线、相机稳定性等对照片质量的影响。

Nikon景深计算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如何控制景深范围,从而拍摄出更具表现力和层次感的照片。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 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 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 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 U”字型的线条,用“ 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 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 或f22 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xx表与xx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xx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DC知识-总结了些关于景深及景深计算的资料

DC知识-总结了些关于景深及景深计算的资料

--总结了些关于景深及景深计算的资料,与大家共享一下首先,要了解景深,就要先弄清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这个概念。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上面的图片转色影无忌相对于数码相机,一般四个像素才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彩色内容,我们可以认为两个像素的直径为容许弥散圆。

以Z1为例,它的三百万CCD最大解析度约为2000x1500像素,对角线是2500像素。

2个像素正好是对角线的1/1250。

Z1的CCD对角线长度为1/2.7英寸(9.4mm),那么Z1对应的容许弥散圆直径就应为9.4/1250=0.00752mm。

引用无忌上的景深计算公式:我们需要四个参数才能计算出实际景深δ——容许弥散圆直径f ——镜头焦距F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 ——对焦距离F*δ*L^2前景深ΔL1=————————f^2 + F*δ*LF*δ*L^2后景深ΔL2=————————f^2 - F*δ*L2*f^2*F*δ*L^2景深ΔL = ΔL1 + ΔL2 = ——————————f^4 - F^2*δ^2*L^2那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Z1和传统相机的景深差别了。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基本简介相机景深: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主要特点1.焦点: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δ容许弥散圆直径)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其实就是计算一个模糊圈圈在恰好能被人眼分辨成一个点的时候的直径,要计算这个直径,必须要涉及人眼的分辨率。

根据经验,同样的照片,在近的地方看和远的地方看,模糊是不同的。

为此,在判断模糊时,不是直接用模糊的直径,而是用人眼看该模糊圆的直径的角度表示,该角度是多少呢?人的视力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因条件而变化,一般来讲,把人的视觉极限定为1分,即0.0003弧度。

正常人的视力确定后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就简单多了,如附图所示,弧度=弧长/半径,由于0.0003弧度非常小,所以可以用容许弥散圆上两点间的距离(也即容许弥散圆直径)代表弧长,则容许弥散圆直径的长度为:400mm x 0.0003 = 0.12mm以上的计算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结果是接近的!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景深的名词解释

景深的名词解释

景深的名词解释
景深是指被摄体后面清晰的范围,它取决于光圈大小和焦距长短。

在同一场景中,当被摄体越靠近相机时,景深越浅,而离相机越远,景深越深。

1、
景深有两种方式来计算:一种是模糊方式,另一种是数字方式,或者称为精确方式。

用模糊方式来计算景深时,需要估算这样一个尺度:当镜头的光轴与被摄体的平面平行时,被摄体前后各个像的最清晰范围的距离。

通过查表得出一个约为等效焦距乘以0.8的值,这就是“景深”,也叫“焦深”。

用数字方式来计算景深时,有几点需要注意:①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②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③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④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⑤被摄体越接近相机,景深越浅;
⑥被摄体越远离相机,景深越深。

数字式景深的数值可以由相机的感光器件直接测定。

使用数字式景深可避免光学系统因光线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2、现代与数码相机中都有景深调整功能,其原理是让镜头内部
的光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成像系统(包括成像器件和成像介质),即改变镜头的口径或焦距。

数码相机在测光模式下,将数码单
反相机镜头内部进入胶片上对应位置处所形状记录图案作参考标准物;然後利照射至该区域之投影仪(Projector)并经专业软性程序转
换制造特殊波纹型态分布於底板印刷品(即菲林)及冲洗好玻璃基材纸张背版加工厂商依据此技术开始研究製做全新类比传统35mm规格
电子扫描静止画素且不失真又符合人眼视觉习惯宽广角高解析力超
薄设备液晶显示屏幕自动曝光控管闪灯触摸快门按键操纵无须再担心任何困扰!。

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

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

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这俩概念在摄影和光学领域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呢!咱先来说说景深。

景深简单来说,就是在拍摄时,能够清晰成像的那段前后距离范围。

比如说,您拍一张风景照,可能从近处的小花到远处的大山都清晰得很,这就是大景深。

要是拍个特写,比如一朵花的花蕊,可能就只有花蕊那一小部分清晰,前后都模糊了,这就是小景深。

那景深到底是咋算出来的呢?这就得提到景深公式啦。

不过这公式看着有点复杂,一堆参数让人头大。

但别怕,咱慢慢捋一捋。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不少呢。

光圈大小就是一个关键因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就好比您眼睛睁得越大,看得越局部;眼睛眯起来,就能看到更广的范围。

再说焦距。

长焦距会让景深变小,短焦距则会让景深变大。

想象一下,用长焦镜头就像用望远镜看东西,只能看清瞄准的那一小点;用广角镜头,那就是一眼能扫一大片。

还有拍摄距离。

离拍摄对象越近,景深越小;离得远,景深就大。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出去拍照,本来想拍一片花海。

我用的是大光圈,想着突出其中一朵特别美的花。

结果拍完一看,只有那一朵清晰,周围的花都模糊了,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这就是没搞清楚景深的规律闹的笑话。

接下来再聊聊放大倍率公式。

放大倍率在显微镜、望远镜这些光学仪器里常用。

它指的是像的大小和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

放大倍率的计算也有一套公式,不过别被它吓住。

其实就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类的参数来算。

比如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不同的放大倍率能让您看到细胞不同的细节。

低倍率能看到细胞的整体分布,高倍率就能看清细胞内部的结构。

有一回我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一开始用低倍率怎么都看不清楚想要的细节。

后来调整了放大倍率,才终于看清了细胞壁和细胞核的样子,那种发现的喜悦真的难以言表。

总之,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多实践、多琢磨,就能掌握其中的奥秘,拍出美美的照片,或者在观察微观世界时获得更精彩的发现!您要是多去试试,多去琢磨,也能玩转这些公式,让它们为您的观察和拍摄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乐趣。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镜头与景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景深是指照片中能够保持清晰焦距范围的距离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物体能够呈现清晰的轮廓和细节。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等。

从技术角度来说,景深可以通过一些数值计算得出,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景深效果。

首先,焦距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距越大,景深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就越深。

这是因为焦距的变化会导致画面中物体的尺寸和距离变化。

焦距较大的镜头在聚焦物体时只能保持较小范围内的清晰,其他距离远近的物体则会呈现模糊。

相反,焦距较小的镜头能够在较广范围内保持清晰,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够清晰呈现。

因此,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光圈也是影响景深的关键因素。

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量,从而影响景深。

通常情况下,光圈较大(即光圈值较小)时,景深较浅;而光圈较小(即光圈值较大)时,景深较深。

这是因为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线通过镜头的多少。

光线通过光圈进入后,会被聚焦于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形成清晰的画面。

光圈较大时,进光量较大,只能保持较小范围内的清晰;而光圈较小时,进光量较小,使得更多距离远近的物体都能够保持清晰。

最后,拍摄距离也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拍摄距离指的是摄影者与目标物体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这是因为拍摄距离的变化会导致物体的尺寸和距离变化。

当摄影者靠近目标物体时,物体的尺寸变大,清晰的距离范围较小,从而导致景深变浅;当摄影者远离目标物体时,物体的尺寸变小,清晰的距离范围较大,从而导致景深变深。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景深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景深公式进行计算。

景深公式可以通过焦距、光圈、相机传感器尺寸和远景距离等参数来计算得出。

在实际应用中,专业摄影师可以借助各种景深计算器或应用程序,输入相关参数后即可得到景深的数值。

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和光圈,以达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景深概念及计算范文

景深概念及计算范文

景深概念及计算范文景深(Depth of Field,简称DOF)指的是一张照片中被认为是清晰的区域范围。

在摄影中,景深可以用来控制焦点和背景的清晰程度,从而影响照片的效果和表现力。

在一张照片中,只有部分区域呈现清晰,其他区域呈现模糊,这种效果可以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艺术美感。

景深的计算基于几个主要因素: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

焦距是指镜头和感光面之间的距离,通常用毫米表示。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光圈则是指通过镜头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大小,其大小通常用F值表示。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拍摄距离是指摄影者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景深的计算方式因相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景深(前景)=(2x物距x被摄物距离/焦距²)x(光圈值²/1000)景深(背景)=(2x物距x被摄物距离/焦距²)x(光圈值²/1000)x 背景模糊系数其中,物距是指被摄物离镜头的距离,被摄物距离是指被摄物距离感光面的距离。

光圈值越大,背景模糊系数越大。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来计算景深。

不同的参数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景深范围。

在使用景深计算时,需要注意焦点的位置和主体大小,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景深对摄影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有重要影响。

适当控制景深可以突出主体,使其从背景中突显出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浅景深使主体更加突出,背景模糊可以减少视觉上的干扰,将观者的关注集中在主体上。

相反,深景深可以将整个场景清晰地呈现,展示出更多的细节和环境。

总之,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通过控制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可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合理运用景深,可以增加照片的立体感和艺术美感,传达更具表现力和情感的视觉效果。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是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摄影、电影和视觉效果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景深,我们能够控制图像中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背景的模糊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围绕景深公式在光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重点介绍景深公式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一些相关的光学原理和技术。

一、景深的基本概念景深是指一张图像中从前景到背景的清晰范围,通常用来描述图像中物体的锐利程度。

景深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光圈大小、焦距、相机与物体的距离等。

在光学中,景深通常使用景深公式来计算,以便更好地控制图像的清晰度和模糊度。

二、景深公式景深公式是用来计算景深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不同的参数来调整图像的景深。

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景深公式通常表示为:D = (f^2 * N * c) / (s * (N + f))D表示景深,f表示光圈大小,N表示光圈数,c表示相机与物体的距离,s表示物体的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参数来计算出相应的景深数值,从而实现对图像景深的精确控制。

三、景深公式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中,景深是影响照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景深能够使照片中的主体清晰,同时模糊背景,达到艺术效果。

利用景深公式,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场景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光圈大小、焦距和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以获得最佳的景深效果。

当拍摄人像时,摄影师通常会选择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以便将模糊背景,突出人物;而在拍摄风景时,摄影师通常会选择较小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以确保整个景物清晰可见。

四、景深公式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在电影制作中,景深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影摄影师需要根据剧情需要和影像效果来调整景深,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景深公式,可以帮助电影摄影师更精准地控制画面的清晰度和模糊度,从而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影像效果。

在拍摄特写镜头时,电影摄影师通常会采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以突出人物或物体;而在拍摄大景时,摄影师则会选择较大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以确保整个画面清晰可见。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是光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摄影、镜头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景深俯视到去,图像将点、线、面立体感如水晶珍珠般清晰。

景深公式是用来描述景深与物体位置、镜头焦距、光圈大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景深公式,可以计算出最佳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光学是研究光的行为和性质的科学,而景深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景深公式是在光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公式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光学问题。

下面将从景深公式的定义、应用和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景深公式的定义景深公式是用来计算景深的公式,它的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D=\frac{kNf^2}{S^2}+n\]D表示景深,k是一个常数,N代表光圈数,f是焦距,S是物体到镜头的距离,n为近焦点。

这个公式简单地表示了景深与光圈数、焦距和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二、景深公式的应用1. 摄影在摄影中,景深公式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摄影机的焦距和光圈大小。

根据景深公式,摄影师可以计算出最佳的拍摄参数,从而获得清晰的照片。

在人像摄影中,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和焦距,可以实现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这都是景深公式的应用。

2. 镜头设计景深公式也被用于镜头设计中。

通过景深公式,光学工程师可以计算出不同焦距和光圈大小的镜头的景深,从而设计出适合各种应用的镜头。

3. 计算机图形学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景深公式被用于渲染引擎中,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景深效果。

通过景深公式,可以在计算机中生成逼真的景深效果,让图像看起来更加生动。

三、景深公式的意义景深公式的应用在光学领域有着深远的意义。

景深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光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理解光学系统。

景深公式能够指导实践,在摄影、镜头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总结而言,景深公式是光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它在摄影、镜头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圈焦段与景深的关系5分钟让你学懂景深

光圈焦段与景深的关系5分钟让你学懂景深

光圈焦段与景深的关系5分钟让你学懂景深怎样利用手头有的器材(即使是新手级相机或套装镜头)去拍出漂亮的相片,希望各位能于5分钟内对「景深」的运用有所了解,更能善用现有的器材,拍出漂亮相片!(第一点) 光圈大小对景深有影响记得以下的理论:光圈大=数字小=背景模糊/景深浅=拍人像光圈小=数字大=背景清楚/景深深=拍风景大光圈的例子有 f/1.4、f/1.8、f/2.8等;小光圈的例子有 f/8、f/11、f/32等。

大光圈可以令景深变浅。

(第二点) 焦距长短对景深有影响相同光圈下: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因此拍人像可以用85-200mm(用来记忆的例子)(第三点) 背景远近对景深有影响背景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浅。

(第四点) 我可以用全自动模式拍出浅景深吗?虽然全自动模式不能调较光圈,但你可以试试:1.开启「微距模式」;2.把相机尽量靠近主体拍摄;3.找一个角度,让背景离主体远一点。

这样的相片应该也会有浅景深效果啊!利用相机的微距模式,加上靠近主体可以拍出浅景深效果。

(第五点) 对焦点前后的景深范围相同吗?不同的。

通常景深范围会在对焦点前 1/3 及对焦点后 2/3,但当焦距越长,前后的范围便会越来越接近了。

(第六点) 甚么时候需要用上浅景深?虽然浅景深拍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不是随便用的,以下的情况可以用上:•想把焦点集中于主体身上(如拍人像);•背景过于杂乱时(如于街上拍照);•要拍出梦幻效果时;•创意摄影(如自制散景图案时)利用浅景深可以拍出梦幻的效果。

(第七点) 甚么时候需要用上深景深?当你的光圈小,景深便会变深,当我们想相片全部内容也清楚的时候,我们便会利用深景深,常用于风景摄影或街摄。

拍风景时便会用上深景深,令相片内容全部清晰。

后记景深的控制是学摄影其中一样很重要的技巧,建议各位一定要熟练啊!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深的计算
先介绍几个概念: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一般常用的是:
画幅24mm x 36mm6cm x 9cm4" x 5"
弥散圆直径0.035mm0.0817mm0.146mm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

其中:
δ——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焦距
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对焦距离
ΔL1——前景深
ΔL2——后景深
ΔL——景深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5、一些计算实例
网上有些在线计算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
摄影光学计算器
Windows版本的可下载的计数器在
f/Calc
(1)、200/2.8对焦在5m时,f/2.8的景深:
δ= 0.035mm
f= 200mm
F= 2.8
L= 5000mm
ΔL1= 60mm
ΔL2= 62mm
ΔL= 122mm
结论:该镜头在用f/2.8拍摄时,清晰范围是从4.94m~5.062m,景深很浅。

(2)、200/2.8+2X=400/5.6对焦在5m时,f/5.6的景深:
δ= 0.035mm
f= 400mm
F= 5.6
L= 5000mm
ΔL1= 30mm
ΔL2= 31mm
ΔL= 61mm
结论:该镜头在配合2X增距镜后,主镜头用f/2.8拍摄时,景深是(1)的一半。

景深的照片
话说焦外成像(初稿)
2002年7月
对镜头品质的考核一般有如下因素:解像力、反差、色彩还原等。

这些都是一些可以量化的物理指标。

但是对画面的表现而言,前后景的虚化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焦点前后虚化的影象如何表现就成为考核镜头的另外一个因素,但是这个因素难以量化的。

焦点前后虚化的影象也通常称为焦外成像/虚像/散焦(也称为Bokeh,这是一个生造词;OOF:Out Of Focus),它与柔焦的区别是:柔焦一般是指整个画面柔化,没有清晰的影象;而散焦则有清晰的部分,在清晰焦点前后的影象都是柔化的。

除了某些特定的镜头,普通折射镜头的焦外成像特点来自于镜头球面像差的矫正,这个可以参见
135F2DC的:《美能达AF 85/1.4(G)D Limited镜头的设计思想》。

下面是焦外成像的一些说明:
球面像差导致的焦外成像,虽然是扩散,但是在边缘有残留
部分不好的焦外成像,
边缘过于锐利
自然的焦外成像,边缘没有残留
部分
可以说,焦外成像可以分成两大类类型:
1、模糊虚化:除焦点外,整个画面都是扩散的、模糊的,边缘没有残留部分,这是最好的焦外成像;
Carl Zeiss 50/1.4 @ f/1.4,小蔡拍摄
2、二线性虚化:这是不太理想的焦外成像,被摄物体的散焦画面轮廓被两条或者数条线分开。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折反射镜头,具有明显的二线性。

二线性出现,在视觉容易对主体产生干扰,
这是一些二线性虚化的例子:
俄罗斯500/5.6折反镜头拍摄
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尽管二线性虚化属于不太理想的焦外成像,但是充分利用这样的成像特点,同样也能营造出美妙和有意思的画面。

对于普通折射镜头而言,影响焦外成像的因素有两个:镜头设计的本性和光圈的形状。

绝大多数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时候,光圈都是圆形的,此时的焦外成像就代表了镜头设计的本性;
当收缩光圈拍摄时表现出来的焦外成像,是镜头设计的本性和光圈形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些镜头在全开光圈时可以表现出很好的焦外成像,
但是在收缩光圈后,由于光圈的非圆形,会破坏焦外成像,
这就是近年来许多厂家陆续采用圆形光圈的缘故之一,这
类圆形光圈在收缩两档依然能够保证具有比较完美的圆
形。

比如下面的例子,就表现出光圈的形状对焦外成像的
影响。

下面的图中:
左图的焦外成像良好,线条、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形状都表现出均匀往外扩散,中间亮度最高,随着向外模糊的同时,也随之降低亮度;
右图的表现就一般了,也是多数镜头的表现。

线条的边缘比较生硬,由明显的边缘。

其他的形状扩散不够
均匀。

上图具有良好焦外成像,下图的焦外成像呈现出二线性。

利用二线性虚化的一些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