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的形成过程,知道科学假说是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2、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以及地球的六大板块,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山脉、海沟、裂谷、海洋、地震、火山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陆漂移说”的建立,初步认识科学假说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假说的建立以及在新的证据出现的情况下对原有假说不断解释、修正,感受科学研究的曲折和螺旋式发展。通过科学家研究过程史料的学习,逐步养成严谨、执着的科学研究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6节,着重讲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的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等。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组成地壳的岩石以及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初步形成了地球表面处于不断变动的抽象思维。但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到地理的知识,对地理整个体系的建构并不是非常的清晰,因此本节课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应用的转变,学会从假说的建立到对未知自然世界的推测中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而应用科学知识,为后继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

1、“大陆漂移说”的形成过程,知道科学假说是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以及地球的六大板块,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山脉、海沟、裂谷、海洋、地震、火山发生的原因。

难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山脉、海沟、裂谷、海洋、地震、火山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四位初中阶段认识的科学家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图片。

刚刚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近了进入初中来我们认识的科学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从一个细节出发的科学研究都有可能载入科学史册。

展示魏格纳的图片,让学生指认

解读图片信息,初步认识魏格纳。

有一天魏格纳躺在病床上,望着世界地图,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而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发现,拉开了人们认识地壳运动序幕。

地球表面的板块

(展示世界地图)指导学生思考这位科学家发现了什么现象。

通过阅读图片信息,提出可能的猜测:地球可以分为七大洲、南美洲的西海岸和非洲东海

岸的轮廓线几乎重合等等。

活动2【讲授】以线带面,新课教学

1大陆漂移学说

1.1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过程

结合学生在导入部分提出的南美洲的西海岸和非洲东海岸的可拼性,通过地球轮廓模型,让学生上台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说。

提出假说的概念:用已获知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通过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指导学生从全球大陆角度出发,提出更大胆的假设。

通过概念的提升,提出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发生了漂移等等。

对学生大胆提出假说进行充分的肯定,但是假说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证据检验,否则就会石沉大海,请学生补充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

相连、分离

展示一片切下的蛋糕,让学生收集从那一个蛋糕中切下来的证据。

仔细观察课件,并结合已知经验说一说自己证明切下来的蛋糕具有可拼性的理由。

以蛋糕的可拼性为鉴,说一说证明原来大陆连在一起的证据。

展示魏格纳证实各个大陆原来连成一片,后来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的证据。

小结:1915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正式确立,这一理论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是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1.2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大陆漂移学说短短的两句话,背后的求证之路却包含了魏格纳无数的心酸血泪。引导学生通过一段科学史料视频来走进这位伟大的先行者。

看完科学史料同学们意犹未尽,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为了科学研究,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执着的科学精神,哪怕未知付出一定的牺牲。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经验材料,通过思考提出大陆原来连在一起后来分离,这就是一种家说的建立过程,本节设计试图以此为突破点,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读图、蛋糕模型的展示,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降低了学生从前概念引向新知的难度;通过科学史料的呈现,试图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融合。

2.海底扩张说

2.1海底扩张说的形成过程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以后很长一段内,科学界都不接受他的假说,引导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学说为解决的动力来源问题

学生思考并得出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导致了人们的质疑。

直展示美国地磁学家赫斯和迪茨对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结合图进行小组讨论:该研究成果能否帮助魏格纳揭开未解之谜。(小组讨论有困难,给出地球纵切图提示)

结合小组讨论,表达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提出海底扩张说概念,指出“海底扩张说”不仅支持而且拯救了“大陆漂移说”。原因就在于其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动力来源。由此可见,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被不断地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而这也是科学带给人们的无穷魅力。

2.2海底扩张说的应用

通过一段介绍”海底扩张说”的视频更形象地理解这一假说

小组讨论:通过已知并结合书本图3-54 说一说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海底扩张说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一时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通过形象的图示讲解并结合视频,给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之间架设了扶梯。通过假说的不断修正直至新假说的提出意在引导学生认知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后,通过该假说的应用,实现从课本知识的学习到解释实际问题的跨越。

3板块构造学说

3.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指导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被不断地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

读图3-55六大板块示意图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圈划该假说的关键信息。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地图,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以及对六大板块的认知。

1.班级性六大板块的指认。2、个别学生板块指认。3、完成助学本P40,第5题。

3.2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找出其中比较明显的两处地理特征---不断上升的喜马拉雅山区和不断扩张的红海。

两书本紧挨,然后缓慢用力推,仔细观察,说一说实验现象!----板块碰撞

木板平放桌面,板上放一小物件,两同学缓慢用力拉开,仔细观察、并感受拉断时的感觉! --------板块张裂

解释喜马拉雅山区有很多海洋生物化石,且在不断的上升;红海还在不断的扩大。

除了在这两个区域,其实我们熟知的阿尔卑斯山脉就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而东非大裂谷就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小结: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板块运动不仅造就了奇特的地形地貌,也会形成一定的地质灾害,比如说地震,

结合世界地震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解释其有规律分布的原因。

2亿年前大陆是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后来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请学生大胆猜测再过2亿年,地球大陆会是不断分离还是最终和在一起?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大陆漂移学说来到”海底扩张说”,最终学习了集大成者“板块构造学说”,可见一个假说的提出往往需要在历史的检验中不断得到修正,而科学研究的道路也不正是这种曲折坎坷中迎接属于自己的光明。

设计意图:抓住板块构造理论这一重难点,通过自主学习,语言概括,模拟实验,实际应用的环节,试图通过学生主动思维形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激发学生形成完整、饱满的科学概念,并通过对未知事物的大胆假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乐趣。

活动3【练习】习题反馈、巩固提高

完成助学本1-4题:必做第1、2、3、4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当堂反馈助学本中的相关习题,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活动4【作业】课后练习,升华提高

作业一:1.作业本A 《地球表面的板块》 2.自主完成《创新》1、2、3、5、8、12

作业二: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整理板块构造学说的最新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