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养心修心修禅
修心养性成语

修心养性成语第一篇:修心养性成语【成语】:修心养性【拼音】:xiū xīn yǎng xìng【简拼】:xxyx【解释】: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示例】:我纵欲~,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冰心《寄小读者》【近义词】:修身洁行【语法】:作谓语、宾语;指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心养性成语接龙【顺接】:性三品说性命交关性命关天性命攸关性急口快性情中人性烈如火性直口快【顺接】:柴毁灭性豺狼成性存心养性动心忍性风流水性膏梁之性慧心灵性毁不灭性【逆接】:法成令修福慧双修簠簋不修经明行修年久失修日省月修日短夜修束身自修【逆接】:修仁行义修修补补修名不立修好结成修学务早修己安人修己治人修德慎罚第二篇:修心养性的人生格言篇一: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学习借鉴多位老师高人的观点整理而作池朝兴引言: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神州处处太平盛世,时时可见歌舞升平。
但是,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从现实存在到意识形态,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现象。
比如,一些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盲目攀比、恶性竞争、贪婪诱惑、诚信缺失、道德失衡、贪污腐败、信仰危机、世风不景,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就不时感到困惑,感到烦恼。
不少人在问,我们本来应该感到的幸福,为什么却没有经常滋润我们的心田?事实上,任何时候,社会客观现实都是复杂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大家共同自觉接受的信仰,如果没有大家共同自觉身体力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
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虽然没有能力一下子去改变这些现象,但是,我们却有能力通过自己对信仰的确立,通过修心养性,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境界,进而去面对社会现实,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影响改变社会的负面,去共同构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欢喜心,让自己时时处处感到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
养性养心修心修禅

心正,才能正菩提之正道;心歪,则万事皆空。
- 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心怀一念慈悲意,xx明入菩提。
一个经常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一定是一个经常去帮助别人的人。
奉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关爱,这是做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美德。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是不平坦的,当然会有些波折,有了超脱的心胸和胸怀,才能度过困难和战胜一切邪恶。
作为一个诚实的菩提弟子也好,或作为一个真正的高层次的修炼者也好,就要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心境。
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
-心何时足,知足便足。
人生何时闲,偷闲便闲。
-知足常足心,终身不辱人。
知止常止心,终身不耻人。
心足虽贫不是贫,心贪虽富亦是贫。
-平常人长怀平常心,平常路长迈平常步,知足人长说知足话,知足心长交知足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当你付出你的爱心时,你会感觉到这世界因你而变得美丽。
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
怀善良心,作善良事,一生无悔。
怀平常心,作平常事,日夜安宁。
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记人怨。
心宽一分则云消雾散,让人一步则晴空万里。
有缘相逢共一笑,从此再不论古人。
相逢业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峭即是自杀第一钢刀。
贪心似海无足时,过眼浮云有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贵人。
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放算好心。
-浮生似梦,与谁为仇,去烟过眼,与谁结怨。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
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作梦里人。
人生大舞台,荣辱皆是空。
高人不作作村夫,心中坦然。
名人不作作山人,一生平安。
一笑恩怨随风去,人间何处寻仇敌。
有事之心泰然处之,无事之心谨慎防之。
-睁只眼,闭只眼,人间何必太计较?省一事,少一事,生来不必太辛苦。
万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费心肠。
今生做个宽厚人,永不与人较聪明。
白头也学少年郎,举心动念真心肠。
一生功名知秋业,世间自取苦人多。
饭饱便念人间好,衣暖更谢众生亲。
今生不被声名累,权作西山一片云。
修心禅修心境安宁

修心禅修心境安宁修心禅修是一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平衡情绪,增强专注力,提高自我意识,并最终达到修心境的宁静。
一、修心禅修的基本原理修心禅修基于佛教禅宗的思想,强调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受、观察思绪等方法来培养觉知力和专注力。
通过坐禅、行禅和静修等方式,我们可以体验当下的存在,超越思维的纷扰,从而达到思绪停止,心境安宁的境界。
二、修心禅修的步骤与技巧1. 坐禅:找一个静谧的地方,坐在舒适的姿势上,保持身体的笔直但不僵硬。
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于呼吸的感受,努力使思绪稳定下来。
2. 行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缓慢地行走。
每迈出一步,都要全神贯注地感受脚部的触地感。
如有必要,可以默数脚步以帮助保持专注。
3. 静修: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一段时间,不受干扰地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感觉。
不作评判,只是客观地观察,让它们自由地来去。
4. 观察思绪:观察自己的思绪,但不要被它们所牵引。
将思绪当作云彩一样,从容地看待它们的出现和离去。
保持观察的同时,不要作出反应或判断。
5. 禅修持续时间:最初可以每天进行5-10分钟的禅修,随着修行的进展,逐渐延长时间,直到达到较长的禅修时间。
三、禅修对心境的影响1. 内心宁静:通过修心禅修,我们可以减少思绪的波动,使内心逐渐变得宁静与安详。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保持内心的平和。
2. 情绪平衡:修心禅修有助于调节情绪,降低压力和焦虑。
在禅修中,我们学会了观察情绪的起伏,但不被其所困扰。
这种观察和接纳的态度使得我们能够平和地面对各种情绪体验。
3. 专注力提升:通过禅修,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觉知力。
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的专注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关注当前的活动,避免分散注意力。
4. 自我觉察:修心禅修使我们对自身有更深入的认知。
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身体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烦恼与快乐从内心产生。
静心养心修心诗句大全

静心养心修心诗句大全
以下是关于静心、养心、修心的诗句:
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静心如水,无欲则刚。
3.身心合一,道法自然。
4.沉醉修心,自在如风。
5.宁心静气,回归本真。
6.心如秋水,明镜止水。
7.放下包袱,心无旁骛。
8.知足常乐,清心寡欲。
9.淡看江湖路,莫问归程。
10.心无挂碍,无拘无碍。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关于静心、养心、修心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平静、自省和无欲。
它们倡导去除内心的杂念和包袱,回归本真,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这些诗句提醒人们要学会放下,释放压力,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简单。
通过内心的平静和自省,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
养性、养心、养体

养性、养心、养体养性、养心、养体养生之道,大抵最上者养性,其次养心,其次养体。
一、养性养性者,所谓积功德、修善行、明心见性、修真合道也。
儒释道诸经,言之甚详,此不赘论。
兹录司马光《禅门六偈》,邀诸君共享: 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
颜回甘陋巷,孟轲安自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
孝弟通神明,忠恕行蛮貊,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不坏身”。
道德修一身,功名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菩萨佛”。
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二、养心养心者,养此虚明洞达之心,而非养此血肉之心也。
百家养生,首重养心。
《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以其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人生以百年为限,节护乃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
此长生之药。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 内经开篇即详言于此,实乃养心养生之总纲,奈何今之学医者,多以为无用,而弃之如敝屣,良可浩叹。
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亦同于此。
盖养心之要,乃清心寡欲,精神内守;求得内心自安,不须向外驰求。
当今之世,竞争激烈,压力日增,人人或为生计奔波,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或追名逐利,形驰神劳,无有止境。
不知名利诸物,纷纷扰扰,实乃过眼烟云;若能看得轻,放得下,淡泊自乐,不为外物所累,乃得养生之首务。
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在卦为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在卦为坎。
阴阳互根,则水火既济。
若心摇于上,精泄于下,则心肾不交,阴阳失偶,诸病于是乎作矣。
三、养体养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此其大端。
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顺应天地、四时、人体阴阳消长变化之规律。
修身养性修心修行如何培养内在的修养与修炼

修身养性修心修行如何培养内在的修养与修炼修身养性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内在修养与修炼的过程。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内在的修养,提升自我修炼的水平。
本文将围绕修身养性的概念,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培养内在的修养与修炼。
一、正确认识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种与外在和谐相处、内心充实的生活方式。
它不仅仅是修养身体、充实精神,更是提高人性格素质、塑造完善的人格的过程。
要正确认识修身养性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培养内在的修养1. 修身: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瑜伽、太极等。
此外,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也是培养内在修养的关键。
2. 养性:注重心灵的修养和培养。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了解历史和哲学思想,探索人生的意义。
平时多留意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增加生活的乐趣。
三、修炼内心的修行1. 内心的反思:通过定期对内心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逐渐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
2. 正念与冥想:通过正念和冥想的练习,可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正念是指对当前的感受、思想和行为进行觉察,冥想则是一种静坐冥思的修行方式。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少压力和焦虑。
3. 善待他人:培养善良与宽容的心态,善待他人。
通过帮助他人,体验与人之间的共情与友爱,进一步提升自我修炼的境界。
四、营建良好的生活氛围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培养内在的修养和修炼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1. 整理环境:保持家居整洁,摆放些许物品以增加生活的美感与舒适感。
2. 创造安静的空间:在家中划出一片安静的空间,可以用来进行冥想或读书静思。
3. 坚持学习与思考: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思维方式。
五、养成修养与修炼的习惯1. 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内心反思和正念冥想练习。
佛系修心养性的语录

佛系修心养性的语录很多人对于佛语其实不太了解,以为是很古板的东西,但是其实并不是的。
那么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佛系修心养性的语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佛系修心养性的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佛系修心养性的语录1、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着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4、人生的痛苦,源于跟自己过不去。
眼是审美的,结果纠缠在丑中,最后都审了丑;心是收藏快乐的,结果困于计较中,最后都盛了痛。
总是执迷于困境,才挤走原本属于我们的快乐。
淡之喧嚣,坐拥宁静;舍之奢靡,但享温馨;失之无忧,得之快乐,此谓生活。
5、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6、做事三原则: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7、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8、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为人低调而洞若观火。
做人如水,以柔克刚。
只有那些以不争为争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
低调者更容易成事,无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万不可锋芒毕露。
学会低调,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才可能赢得整个人生。
9、人生如同没有回头路的拾荒,想走得远,你不能背得太重,必须经常清理背篓,该扔该留不犹豫。
一辈子在于碰: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你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你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你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
10、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1、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静心养性修心之道

静心养性修心之道心灵的宁静与平衡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内心缺乏宁静和平衡。
然而,通过静心养性修心的方式,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改善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几种静心养性修心的方法和技巧。
一、冥想与呼吸冥想是一种古老的修心方法,通过专注于呼吸和内心的观察,帮助我们获得宁静与平衡。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
放慢呼吸,专注感受空气在身体中的流动。
放松身心,观察内心的思绪和感受,并尝试将其放空。
这样的冥想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安定思绪,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
二、身体运动与放松身体运动也是一种静心养性的有效途径。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瑜伽、太极等,通过身体的运动和伸展,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运动的同时,配合深呼吸,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使我们放下杂念,获得身心的平静。
此外,身体运动还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和压力,提升情绪稳定性。
三、大自然的呼唤大自然拥有着强大的能量,能够帮助我们平静心灵,修复身心。
每天抽出时间,走进大自然,感受阳光、听听鸟语、观赏花草树木,与自然融为一体。
大自然的美景和静谧会唤醒我们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在城市中,也可以找寻一片小花园、公园或者室内盆景,与植物亲近,感受它们的生命力和能量,平复内心的波澜。
四、兴趣爱好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有效的修心方式。
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却外在的琐事与纷扰。
不论是看书、绘画、音乐或者手工制作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心灵的宁静境地。
培养兴趣爱好是给自己放松的时间,让内心得到滋养与修复。
五、减少外界干扰当我们沉浸于手机、社交媒体和电视等外界噪音时,很难保持内心的宁静。
因此,要学会减少这些干扰,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
减少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时间,将电视关掉,在家中或工作场所创造一个专注和安静的氛围,有助于我们专注于内心,培养静心养性的习惯。
什么是修心养性?修心是开荒,养性是种地

什么是修心养性?修心是开荒,养性是种地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叫做修心养性,这个话题在这几十年来我也听了很多,曾经也有很多读书人,他们也是以读书来净化心灵,他们也不一定学佛。
他就是喜欢搞文学创作等等,他就希望通过文学艺术的涵养以此来修心养性。
那些书法家画家等等这些艺术家也是如此,他们用这种艺术来训练自己,让心静下来,不要浮躁。
所以,他们以达到身心平静,能够激发艺术灵感,作为一种修心养性的人生追求吧。
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们就以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以这些伦理道德来训练自己,涵养自己,他们也说这个也是修心养性,养什么性呢?养出一颗善良有品德的心性出来。
所以,他们在儒家当中就强调人之初,性本善,他就是要把这种善良的本性给激发出来,跟艺术家训练一颗平静的心态,充满灵感的心性,他们也是修心养性。
还有文学创作的人,能够激发文学上的灵感,他们也觉得能够在山水之间熏陶陶冶自己,用文学来陶冶自己。
这样陶冶情操,他也认为这是修心养性。
还有道家,他们以追求长生不老,追求神仙之道。
所以,整天就练内丹、炼外丹。
炼外丹的人,他就通过各种药物的提炼来达到健康长寿,乃至于长生不老。
那练内丹的人通过气脉导引让自己奇经八脉畅通,让自己身心变得更加的轻盈健康长寿,这样他也认为这是他们的修心养性。
所以通过几十年来的观察,我们就发现到好像人人都在修心养性,但是所说的心啊性啊各宗各派,各个学科里面都有所差异。
所以之前就有人问我,佛门里面也在谈修心养性,那么佛门当中的修心养性到底修什么?养什么?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就侧重在佛门当中的修心养性,跟大家聊一聊。
这个修心就是要修掉我们心中的贪嗔痴,还有心中的杀盗淫,还有心中的种种恶劣的劣根性。
所以把心中的不散的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东西先要修干净。
然后修干净之后,修心这一步骤就算是成功了。
那养性呢?养什么性?养的就是佛性。
我们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佛性,这个佛性是什么样呢?六祖慧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那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乃至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等等。
如何提高个人修养

如何提高个人修养作者:凤翔师范邰俊修养,就是修心和养性。
修心,就是通过学习和觉悟在心里明白世间的各种事物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养性,就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和性格。
一个人知道该做什么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一个人培养自己始终坚持按原则做事的过程是养性的过程;不知事理是愚昧,知理不守属脆弱。
心如明镜洞察秋毫是智者的眼睛,处乱不惊镇定自若乃强者所为。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想拥有智慧的头脑与坚强的性格,但这一切并不会与生俱来,必须依靠后天的不断学习与磨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释迦牟尼没有十年苦修就不会成为佛祖,姜太公没有深厚非凡的忍耐力,肯定不会等到80岁才去辅佐周文王。
所有后人仰慕的贤能,都有着非凡的修为历程与与过人的品性操守。
那怎样做才能提升个人的修养呢?“三纲五常”是儒家提出的个人基本行为规范。
“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所谓的三条纲领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人人平等”,显然背道而驰,把它扔之于历史的垃圾堆大家肯定没意见。
再看“五常”:“仁、义、礼、智、信”,五条日常生活原则,全属于个人修养的范畴。
21世纪的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必要把这“五常”继承下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仁者爱人”这句孟子的名言,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人们对“仁”最朴素的理解。
不管是基督教的“爱主”,还是佛教的“慈悲”,不管是西方追求的“博爱”,还是东方崇尚的“孝悌”,都离不开一个爱字。
爱几乎是全世界一致认定的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基础。
只有竞争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唯有“让世界充满爱”,几十亿人才能在地球上和平相处。
再看“义”。
义者,正道也。
儒家所说的“义”与道家所说的“道”,实际上是一个东西,那就是合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规律的事情。
修心、修身、修行的感悟

修心、修身、修行的感悟修心、修身、修行,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的一句话,也是许多人在修身养性上的指导原则。
修心即修养心性,修身即修养身体,修行即修炼修行。
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外修行体系。
修心是指修养内心的品质和境界。
人的内心是一个充满欲望和冲动的世界,修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修炼,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纯净、宁静。
修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冥想、禅修、读书、写作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减轻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修身是指修养身体的健康和形象。
人的身体是心灵的外表,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修身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强壮、美丽。
修身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运动、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修行是指修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人的能力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能力更加强大、全面。
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实践经验、参与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不断进步和成长。
修心、修身、修行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修心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纯净,增加内心的力量和智慧;修身可以使人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美丽,提高人的体质和形象;修行可以使人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人的技能和才干。
修心、修身、修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要从修心开始,通过修炼心性,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平和、纯净;然后要从修身开始,通过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变得健康、强壮;最后要从修行开始,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修心、修身、修行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修心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平和,增加人的智慧和修养;修身可以使人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美丽,提高人的形象和气质;修行可以使人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人的才干和竞争力。
修心、修身、修行是一个人追求完美的重要手段。
修心养性走心文案短句

1. 洗尽铅华,心灵自洁,方显真我风采。
2. 悠然自得,心静如水,方得世间安宁。
3. 修心如养花,耐心等待,方见花开满园。
4. 内心强大,方能抵御世间风雨。
5. 拥有一颗平常心,笑对人生百态。
6. 修心养性,静待花开,人生路漫漫,心随景移。
7. 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方能在纷扰世界中找到宁静。
8. 真正的修行,是从内心开始,慢慢净化,直至澄明。
9. 静坐修身,养性以静,心灵之窗渐次打开。
10. 慈悲为怀,宽容待人,心灵得以升华。
11. 修心无捷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12. 世间纷扰,心灵宁静,方能洞察世间真谛。
13. 内省于心,自省于行,修心之路,漫漫求索。
14. 拥有宁静的心灵,方能感知生活的美好。
15. 修心养性,人生如梦,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16. 心无挂碍,自在人生,修心养性,自在其中。
17. 心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8. 修心如行路,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足迹。
19.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便充满阳光。
20. 知足常乐,修心养性,人生便无烦恼。
21. 修心养性,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好地面对现实。
22. 内心纯净,世界便美好,修心养性,让世界更和谐。
23. 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世界便没有敌人。
24. 修心养性,人生如茶,越品越香。
25. 心如明镜,无尘无垢,修心养性,人生如画。
26. 修心养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接纳不完美。
27.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世界便充满爱。
28. 修心养性,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己。
29. 心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便无烦恼。
30. 修心养性,不是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富足。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修心养性,犹如在心灵深处种下一颗种子,经过岁月的洗礼,终将开花结果。
让我们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修心养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生追求的境界。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炼,不断成长,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修身养性的66句禅语

修生养性的66句禅语1、世界上一切都是荣耀与辉煌,都是福赐与快乐。
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3、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
4、应该找回我们的权力,我们的荣耀,我们所该拥有的一切,因为我们本来拥有整个世界。
5、选择勇敢,做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甘心投降在小小的障碍里。
6、以非当事人角度看事物,可以得出理智的结论,经常这样做可以修身养性。
7、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8、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9、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10、用坚强的意志,维持好习惯,与高尚的人在一起,可以改掉很多坏习惯。
11、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2、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来的。
13、简单的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为要活的简单,一定不能想的太多。
14、酒能弄性仙家饮之,酒也乱性佛家戒之。
15、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
16、心性须要修养,就像生命需要滋润一样;心灵需要修缮,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样。
17、人生难得解脱,难求洒脱;解脱只是自救,洒脱才是自在。
18、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19、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懂得修身养性,用智慧与意志去正确实践。
20、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21、穷人的苦恼在于没有选择,富人的苦恼在于有太多选择。
22、我们必须先得到内在和平,才能将和平带入世界。
23、最大的浪费是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智慧,不明白自己拥有全宇宙的力量。
24、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树立起来,人的声望更要用毕生的德行来养护。
25、爱什么人,照顾他、保护他、给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爱。
26、四莫忘:养生莫忘养心,养心莫忘寡欲;至乐莫忘求知,求知莫忘读书。
何为修禅(一)

何为修禅(一)
“禅”即“心”。
此心非分别心,而是心灵深处之“真心”。
“修禅”即“养心”,心性是人性之根本,若不把心性“养正、养善、养纯“,则达不到养生的目的。
因此,“修禅”之终极目的即“明心见性”。
常言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完全可以通过身心修养而改变。
因为心理的改善,可以导致生理的改善。
反之,亦然。
世人往往对身体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身体即肉体”。
其实,身体由“肉体、心”两部分组成。
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只加强饮食滋养肉体,而不重视对心的保养。
不知不觉中百病重生。
“病(相)由心生”,如此而已。
要想健康,先要清除精神垃圾,安定心神,补充正气,则气脉通畅、精气神饱满。
“修禅”,对身体的保健及疾病的调理,有相当不可思议之功效,短期内,清净身心,恢复安宁。
正所谓“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
“修禅”藏文意“熟悉”,即让心熟悉正面的、有益的状态。
遇有不顺意便生气,是因为此反应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并成为习惯的感觉。
而“修禅”让我们熟悉心的正面状态,如“慈心、悲心、忍耐、平静、智慧”,而这些正面的状态越来越自然表现出来,则果体呈现。
“修禅”是一种心的活动,并不能与身体的任何活动(如:静坐)画等号,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所谓“活在当下,红尘修行”。
当“修禅”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就可以不拘形式发挥,让自己随时随地进入“修禅”状态,娑婆世界,亦为欢乐净土。
四字禅语唯美修心养心静心句子

四字禅语唯美修心养心静心句子查看全部佛家静心禅语四字佛曰:知足常乐,风清月明。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佛曰: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佛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四字经典禅语一、四字经典禅语1.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百丈竿头、辩才无碍、辩才无阂2.超尘拔俗、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爱故生忧、人生八苦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万法唯心、七级浮屠、有容乃大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悟无言、立地成佛5.禅语洗心、戏墨听禅、自然天成、教学相长、度比江河6.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7.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9.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10.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11.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12.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13.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14.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15.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二、励志四字禅语1.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2.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3.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4.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5.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6.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7.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8.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9.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10.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12.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13.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14.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15.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三、最经典的四字佛语1.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2.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3.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4.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5.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6.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7.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8.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壹谦四益、韵雅趣幽9.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10.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最精辟的禅语四字最精辟的禅语四字如下:1、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中医养生注重的是整体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在传统中医理念中,养生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调理,更注重心灵的抚慰和修养。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境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养心养性的方法和追求内外平衡的重要性。
一、养心之道中医认为,心是人的主宰之官,心态的平衡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心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强调调理情绪的重要性,提倡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
这可以通过正面的思维、适度的锻炼、良好的休息和调理来实现。
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
2. 调整饮食中医文化中有一句名言:“药食同源”。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在养心之道中,合理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合理搭配食材,注意荤素搭配,也能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中医推崇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适度的运动。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焦虑,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养性之法除了养心,养性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养性即培养品质和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自我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身体的健康与情绪、心理的平衡是相辅相成的。
养性之法首先是学会自我调节,尽量避免消极的情绪和情绪压力。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太极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方法,使自己更加平和、开朗。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强调言行举止要遵循道德原则,注重礼仪。
此外,养成正确的姿势和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也是养性的重要方面。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升整体素质。
3. 修养性情修养性情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养心与修心

养心与修心佛学常识发表时间:2013-07-30 15:17点击:204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字体关闭心正,才能正菩提之正道;心歪,则万事皆空。
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心怀一念慈悲意,空静灵明入菩提。
一个经常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一定是一个经常去帮助别人的人。
奉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关爱,这是做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美德。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是不平坦的,当然会有些波折,有了超脱的心胸和胸怀,才能度过困难和战胜一切邪恶。
作为一个诚实的菩提弟子也好,或作为一个真正的高层次的修炼者也好,就要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心境。
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
心何时足,知足便足。
人生何时闲,偷闲便闲。
知足常足心,终身不辱人。
知止常止心,终身不耻人。
心足虽贫不是贫,心贪虽富亦是贫。
平常人长怀平常心,平常路长迈平常步,知足人长说知足话,知足心长交知足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当你付出你的爱心时,你会感觉到这世界因你而变得美丽。
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
怀善良心,作善良事,一生无悔。
怀平常心,作平常事,日夜安宁。
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记人怨。
心宽一分则云消雾散,让人一步则晴空万里。
有缘相逢共一笑,从此再不论古人。
相逢业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峭即是自杀第一钢刀。
贪心似海无足时,过眼浮云有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贵人。
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放算好心。
宁教身形死,不教嗔心起。
宁教身形死,不教慈心灭。
修心本来无定法,祖师只说吃茶去。
日过午过念人生苦短,风乍起,当记心平气和。
心静不总问禅机,无事方做高人。
念到心头,须防无意伤人之念。
话到唇边,常防无意伤人之语。
爱心是你和我共同的馈赠。
粗布淡茶,长存随缘之想。
轻言细语,须顾他人身心。
一生积善,善犹不足。
不问人间恩怨事,无心一笑走春秋。
上根人闭心,中根人闭口,下根人闭门。
客来谨防口出伤人之语,独坐谨防心生伤人之念。
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养性

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养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了,类似于“身体是1,其他是0”等等不知根本的说法大行其道。
人们比过去更加怕病怕死了,动不动就谈如何养生,什么锻炼、吃素、食疗、药膳、辟谷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在养生,而是在养身,养自己的臭皮囊,也就是养自己住的“屋子”。
而真正的养生是修养“真我”,也就是养心,病由心生,心态不好,智慧不足,不管你如何保养肉身这个躯壳都无济于事。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知足者常乐。
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为他人多着想。
不知天命,胡乱追求,一辈子也达不到,一辈子烦恼。
仅仅养身没用,那么养生长寿对吗?也不对。
孔子、王阳明等圣人们认为这是违背“天命”的贪婪,既然“生死有命”,那么,任何的人为努力,梦想长寿都是徒劳的。
一个人如果希望养生长寿,那么长寿就是他心中的贪欲,而贪欲就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贪婪长寿的人必然是怕病怕死的,处处谨小慎微,稍有不适便如临大敌。
这样,一旦生病或面临死亡就害怕了,而事实是,任何人都会生病,都会死亡,生老病死不是人能够控制的,这样就难逃烦恼、担心、痛苦的一生了。
这是无明,也是愚昧。
真正的养生是一种心灵的自然追求,不是为了不生病或长寿,恰恰相反,养生的目的就是看破生死,理解生死,不惧生死。
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宁静安详,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事来应事,自然而然的状态中。
修心禅修心灵净化

修心禅修心灵净化修心禅修是一种修习心灵的方法,通过专注和冥想来净化内心,达到内心平静与和谐的境界。
在当今繁忙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修心禅修成为了一种寻找内心宁静与平衡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修心禅修的意义和方法,并探讨其对心灵的净化作用。
一、修心禅修的意义修心禅修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疲劳,恢复活力和创造力。
在修心禅修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专注于当下的身心状态,让杂念不再干扰,帮助我们摆脱琐事的纷扰,回归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二、修心禅修的方法1. 找到一个安静的空间,舒适地坐下来。
闭上眼睛,缓慢而深呼吸。
慢慢地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感受到肌肉的放松和身心的舒展。
2. 注意呼吸,专注于每一次呼吸的过程。
无论是气呼吸还是腹式呼吸,都要专注于呼气和吸气的感觉,让呼吸成为你集中注意力的焦点。
3. 当杂念浮现时,不要抗拒或重视它们,只是简单地观察它们,然后放松并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
4. 持续修炼禅修,逐渐延长每天的禅修时间。
通过积累修行时间,我们的专注力会逐渐提高,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会更加稳定。
三、修心禅修对心灵的净化作用1. 减轻压力与焦虑:修心禅修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琐事繁杂的现实,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静,舒缓紧张的情绪。
2. 提升专注力与注意力:通过持续的禅修修行,我们可以增强专注力和注意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训练自己专注于当下,不受外界的干扰,培养出更好的专注力。
3. 促进自我觉察和认知:修心禅修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更好地认知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和世界相处。
4.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修心禅修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会培养出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宽容和爱心的态度,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幸福感。
结语修心禅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净化心灵,追寻内心平静和和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正,才能正菩提之正道;心歪,则万事皆空。
-
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
心怀一念慈悲意,空静灵明入菩提。
一个经常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一定是一个经常去帮助别人的人。
奉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关爱,这是做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美德。
-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是不平坦的,当然会有些波折,有了超脱的心胸和胸怀,才能度过困难和战胜一切邪恶。
作为一个诚实的菩提弟子也好,或作为一个真正的高层次的修炼者也好,就要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心境。
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
-
心何时足,知足便足。
人生何时闲,偷闲便闲。
-
知足常足心,终身不辱人。
知止常止心,终身不耻人。
心足虽贫不是贫,心贪虽富亦是贫。
-
平常人长怀平常心,平常路长迈平常步,知足人长说知足话,知足心长交知足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当你付出你的爱心时,你会感觉到这世界因你而变得美丽。
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
怀善良心,作善良事,一生无悔。
怀平常心,作平常事,日夜安宁。
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记人怨。
心宽一分则云消雾散,让人一步则晴空万里。
有缘相逢共一笑,从此再不论古人。
相逢业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峭即是自杀第一钢刀。
贪心似海无足时,过眼浮云有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贵人。
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放算好心。
-
浮生似梦,与谁为仇,去烟过眼,与谁结怨。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
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作梦里人。
人生大舞台,荣辱皆是空。
高人不作作村夫,心中坦然。
名人不作作山人,一生平安。
一笑恩怨随风去,人间何处寻仇敌。
有事之心泰然处之,无事之心谨慎防之。
-
睁只眼,闭只眼,人间何必太计较?省一事,少一事,生来不必太辛苦。
万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费心肠。
今生做个宽厚人,永不与人较聪明。
白头也学少年郎,举心动念真心肠。
一生功名知秋业,世间自取苦人多。
饭饱便念人间好,衣暖更谢众生亲。
今生不被声名累,权作西山一片云。
不慕世间王侯贵,长思山中流泉声。
相聚相携莫用心。
好言一句能解千年积怨,一语不慎能结一世深仇。
人生难得开怀笑,恩怨让它笑中了。
莫向人间说恩怨,一忍二让由它消。
-
平心似水伴日月,烦恼只为逞聪明。
少事之心,淡茶粗饭总知香,多事之心,美味佳肴如食蜡。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主观天下之理。
看淡人间烦恼事,只向心中觅清凉。
人之心胸,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
长用谦退可保一生平安。
长处安详可事事顺心。
待人宽容可得天下知己。
处世洒脱可生一生快乐。
-人生烦恼时,切记忍耐。
世事纷扰处,切记心静。
人生失意处,切记看淡。
-聪明人时时动用心机。
智慧人日日月月随缘。
聪明人对命运怨天尤人,智慧人对命运守心问心。
聪明人看重自己得失之处,智慧人时刻守得失之心。
-粗衣淡饭,皆生
欢喜心,利物利人,平心养心。
-聪明之人,步步占先者是。
智慧之人,事事退后者是。
我为人人,无私奉献,完善自身,贡献于民。
只求我为人人,不求人人为我。
-人生就是一禅,就是一个禅定的过程,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闭门念经,圆明心性,不易得道,真正得道是到人间以身说法,帮助人类解除苦难。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当你心里面真正装有一朵洁白芳香的莲花,你将一生无悔,一生无怨,幸福和安详永远伴随你。
-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者是;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者是。
聪明的人,战胜别人的人。
知足之人必安,无求之人必贵,多贪之人必贱。
-纷扰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
-莫说无益身心之语,莫做无益身心之事,莫近无益身心之人,莫入无益身心之境,莫动无益身心之念。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我我为基。
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是非场中卖愚卖呆卖痴,恩怨人间少是少非少心。
-用智慧探索人生。
每一天都是开端,每一分钟都是起点,从现在开始,每一点念头中去掉一点自私,去掉一点嫉妒,去掉一点是非,去掉一点得失,每一分都会给你培积无量功德。
-用平等对待人生。
-求鬼求神,莫于自究其心:慈悲心正直心无私心能容心知足心本份心益众心忠孝心仁义心忍辱心方便心羞耻心戒慎心改过心退让心-不向今生度此身,更向何时度此身。
不向自心求万法,万法又向何处寻?-用爱心走完人生,用理解找到平衡。
-用平静的心对待眼前之人。
用平常的心处理眼前之事。
用平凡给自己找到平凡的位置。
-聪明人一生最怕一无所有。
智慧人一生追求心无挂碍。
-用普通镜子照一照普通的自己。
-聪明人看人个个心怀鬼胎,智慧人处世时时良辰吉日。
-慈悲是这个世界的灵魂,理解是心和心之间的桥梁,宽容是人和人之间的纽带。
-宁教身形死,不教嗔心起。
宁教身形死,不教慈心灭。
-修心本来无定法,祖师只说吃茶去。
-
日过午过念人生苦短,风乍起,当记心平气和。
-心静不总问禅机,无事方做高人。
-念到心头,须防无意伤人之念。
话到唇边,常防无意伤人之语。
-爱心是你和我共同的馈赠。
-粗布淡茶,长存随缘之想轻言细语,须顾他人身心。
-一生积善,善犹不足。
-不问人间恩怨事,无心一笑走春秋。
-上根人闭心,中根人闭口,下根人闭门。
客来谨防口出伤人之语,独坐谨防心生伤人之念。
-放开心胸做人,满心欢喜待人。
-心若少妄念,即是大精进。
口若少是非,即是大持戒。
-一腔热诚帮人,宽开心地谅人。
-心内无事即禅定,心中无私是菩提。
-宁让人心负我心,莫教我心负人心。
-少看俗事多欢心,闭口不论古今人。
闭门只当深山坐,闭心权作半个僧。
-眼前无事即是红尘高人,心中无事方作世外高人。
身居草堂心不辱,官居草民知足。
-少事少累却称得上君子,太便宜。
忙东忙西被人说是小人,太冤枉。
-天地间如此之多聪明人,何用我多言。
人世上多如牛毛好事客,不用我多管。
-谁是谁非都莫问,花开花谢多关心,谁对谁错都不知,风来风去付一笑。
-一生作村夫,心中无得失。
有人问草民,名利任他忙。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
-人生百秋,当以能容之心作人,当以知足之心处事,当以本分之心律己,当以公益之心待人。
-借酒消愁不如扪心自问,怨天尤人不如闭门思过。
-人生在世,心莫放肆,常常回光返照。
-人无超凡之处,却有超凡之心。
人无脱俗之时,却有脱俗之心。
-长存克己之心,则天地万物皆我家中之物。
常怀仁爱之心,则天下生灵皆我家中一员。
长怀慈悲之心,原谅天下所有人有意或无意的过失。
长怀布施救济之心,则天下之灾难,无非是我姐妹兄弟之灾难。
-人生有风霜,修我心之境地。
人间的炎凉,修我心之时节。
-人生炎凉,无法卜测。
处逆境时,当把心开扩一些,处顺境时,当把心收敛一些。
-人生有恩怨,修我心之资粮。
-顺境逆境,心不怠忽,常常回心自省。
-每天读一遍,有益君身心健康。
祝大家身体健
康,吉祥如意,家庭和睦,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