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加味补阳还五汤加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加味补阳还五汤加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10d 最短 者 1 。 0 , 5d
1 临床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门诊 患 者 3 1例 , 院 2 住 0例 , 经 头 颅 “ T” 均 C 断 层扫 描 或 头 颅 “ I 检 查 确 诊 脑 血 栓 脑 梗 塞 形 成 MR ” 5 例( 左 颞 叶皮 层 腔 隙 性 脑 梗 塞 、 底部 梗 塞 、 1 有 基 桥 脑梗 塞 、 枕 叶脑 梗 塞 、 右 右外 束 脑梗 塞 、 层下 动 脉硬 皮
化性 脑病 、 萎 缩 等 ) 男 性 3 脑 。 9例 , 性 1 女 2例 , 程 病
最 短者 2d 最 长 者 3个 月 。 年 龄最 小 4 , 5岁 , 大 7 最 9 岁 , 均 治疗 时 间 3 平 0~6 。 0d
12 方 药 与 治 法 .
加 味 补 阳还 五汤 组 成 : 尾 6 g 川 芎 1 , 芪 归 , 0g 黄 5 , 仁 1 , 0g 桃 0g 地龙 1 , 0g 赤芍 1 , 花 5g 桂枝 1 5g 红 , 0 g 葛 根 3 , 床 上 根 据 辨 证 所得 临 床 证 侯 随 证 加 , 0g 临
蚕 1 , 根 2 , 适 量 清 水 煎 服 , 日 1剂 , 渣 0g 葛 5g 加 每 复
煎服 , 日饮 2次 . 每 并用 5 S20m 加 血 栓通 1 %G 5 l 0ml
减, 用适 量 清 水煎 服 , 日 1剂 , 渣 煎 1次 , 2次 每 复 饮
为适 , 个 月 1 程 , 5 1 疗 用 %G 5 l S2 0m 加血 栓 通 1 0ml
守方 再 服 1 0剂 以巩 固疗 效 。 3 讨 论
阳还 五 汤 中 当归 、I芎 能 降低 血 小 板 表 面 活性 , 制 川 抑 体 外和 体 内血 小板 聚集 , 已聚集 的血 小 扳有 解 聚 作 对 用, 能预 防血 栓 形 成 ; 芪有 增 强机 体 免 疫功 能 , 高 黄 提 直 激 能力 , 抗衰 老 , 氧化 作 用 , 抗 能促使 造血 功 能损 伤 后 的恢 复 , 改善 心 脑 供 血 ; 仁 醇提 物 有 明显 的抑 并 桃 制血 凝 作用 , 能扩 张周 围血 管 , 少血 管 阻力 , 加 血 减 增

浅谈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

浅谈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

浅谈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

研究发现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中药在治疗溶栓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93-02缺血性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本病严重者会出现全脑功能缺失的症状,若不在极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脑供血,缺血的脑组织就会死亡,即脑梗死形成。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主要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降纤,神经细胞保护剂等。

医学研究表明,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中医认为,溶栓应从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入手,本文将重点阐述中药在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

1.单味中药1.1 三七三七中提取物中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黏度的功效。

刘川等[1]研究发现三七三醇皂苷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扩血管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能增强纤维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起到抗血栓作用。

1.2 刺五加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有补肝肾、壮筋骨、益气活血等功效。

药理研究证明刺五加所含异嗪皮啶、丁香苷等有扩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赵岩[2]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血栓,86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痊愈25例,占58.14%,显效12例,占27.91%。

1.3 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所含黄酮苷和银杏内酯、白果内酯能减轻缺血后的脑水肿,减轻炎症,防止溶血,还可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

王会改[3]在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滴丸辅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

1.4 川芎川芎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川芎内酯、阿魏酸、川芎嗪、氨基酸、大黄酚、维生素A、叶酸等。

中医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中医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中医脑梗塞的治疗方法脑梗塞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英文译为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患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缺氧、缺血等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

1.脑梗塞的症状及病因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一般有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等等,其中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八成以上。

和脑梗塞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心律失常、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血压下降、动脉炎、肥胖、高血压、休克、脱水等。

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突然晕倒、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不省人事等症状,均属于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脑梗塞会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威胁,也会给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痛苦和负担。

作为突发性脑部疾病,脑梗塞能够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血栓部位和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坏死的程度。

一般多出现于四十五岁到七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

脑梗塞发病较急,大多没有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达到高峰,出现完全性卒中,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和意识障碍,患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出现栓塞导致大面积的脑梗死,会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出现昏迷或脑疝,痫性发作较为少见。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存在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的患者极容易患有脑梗塞。

患者大多会在睡眠和安静中发病。

2.脑梗塞的分类脑梗塞部位的临床分类可分为中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腔隙性梗死。

中面积梗塞主要以颞叶区、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发病最为常见。

患者具体表现为频繁出现恶心、突发头痛、呕吐、神志不清醒、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假性延髓性麻痹、偏身瘫痪、中枢性面瘫等症状。

大面积梗死时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四肢瘫痪、昏迷或脑疝等。

出现腔隙性梗死时患者脑梗死面积较小,一般在一点五厘米以内,表现为走路步态不稳、亚急性起病、四肢无力、头昏脑胀、少数会出现吞咽困难和饮水障碍,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定位体征。

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和患者出现脑损害的部位、缺血程度、脑缺血性血管大小、发病前是否有其他疾病及重要脏器疾病有密切关系,病情较轻能够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临床研究

2 . 1 对照 组
采 用 西 医常规 治疗 。 对 患者 进行 常规 体 征 显 著 改 善 , 生 活 能 自理 ; 有效: 头晕 、 头痛 、 耳
5 参 考 文 献
[ 1 】 G r e e n h i l l C . D i a g n o s i s : n e w n o n i n v a s i v e t e s t t o d i a g n o s e N A S H
【 2 】 郑筱 萸. 中 药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试行 ) . 北京 :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版 社 . 2 0 0 2 : 8 6
【 3 】 中华 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 酒精性肝病 学组.非酒精性脂
肪 性 肝 病 诊 疗指 南 ( 2 0 1 0年 修 订 版 ) . 中华 肝 脏 病 杂 志 , 2 0 1 0, 1 8
取得 较好 疗效 , 现 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2 . 2 治疗 组 在对 照 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加 用 补 气 化 瘀通 络 中药 口服 。方 药组 成 : 黄芪 3 0 g , 当归 1 5 g , 川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1 0年 l 2月 至 2 0 1 2年 l 2 芎 1 0 g , 丹参 1 5 g , 赤芍 1 0 g , 桃仁 1 0 g , 熟地 1 5 g , 白术 月期 间 就诊 于我 院的患 者 ,共 1 3 5例 ,随机 分 为 2 1 5 g , 红花 1 0 g , 全蝎 6 g , 桑 寄生 1 5 g 。化裁法 : 痰 多者
. 1 观察 指标 观察 2组 患者 治 疗前 后 血压 、 总胆 1 . 2 诊 断标 准 西 医诊 断符合 《 各类 脑 血 管疾 病诊 3

_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_解读_陈怀珍

_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_解读_陈怀珍
明确静脉溶栓时间窗为 3 ~ 4. 5h,对于有溶栓治疗 指征者,入院至给药时间应在到达医院 60min 内完成( I 类推荐、A 级证据) 。符合静脉 rt-PA 治疗条件者,应接 受静脉 rt-PA 治疗,即使正在考虑动脉内治疗; 在有静脉 纤溶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动脉内纤溶治疗或机械取栓是 合理的; 在大动脉闭塞、已行静脉纤溶治疗无效的患者, 采取动脉内纤溶或机械取栓,作为急救治疗方法实现血 管再通,可能是合理的; 需要另外再进行随机试验。 1. 3 2011 年 AHA / ASA 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本指南提供有关预防缺血性卒 中全面和 及 时 的 循 证 医 学 建 议,包 括 对 危 险 因 素 的 控 制,对动脉粥 样 硬 化 疾 病 的 干 预、对 心 源 性 栓 塞 的 抗 血 栓治疗,对一 些 特 殊 情 况 预 防 卒 中 复 发 的 建 议,包 括 动 脉夹层、卵圆 孔 未 闭、高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血 症、高 凝 状 态、 镰状细胞病、脑静脉血栓形成、女性卒中、脑出血后抗凝 的应用等。 1. 3. 1 控制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或 TIA 二级预防的 关键 ①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或 TIA 最主要的危险因 素。降压药物选择应个体化,根据药物特性、作用机制、 合并疾病( 如颅内外血管闭塞性疾病、肾功能损害、心脏 病、糖尿病) 等进行药物选择。该指南并没有提出具体 降血压目 标 值,仅 间 接 指 出 收 缩 压 和 舒 张 压 平 均 下 降 10 /5mmHg 可 以 获 益,正 常 血 压 值 不 应 超 过 120 /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11 期
·94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
陈怀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 安徽合肥 23003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能, 增加 局部 血流 量 。 1 . 3 疗效 对 比 从血 压变 化情 况 、 T G变 化情 况 、 T C变化 情况 及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比较 两 组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患 者 的 临
为其进行缺血性脑血疾病临床治疗 。
作 者 简介 : 肖国胜 , 1 9 7 1 年生要 从事 中西 医结 内科 临床工作 。
与对 照组相 比 , 实验组 患者 缺血性 脑血 管病 的 临床疗 效更佳 , 两组数据 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 义( P < O . 0 5 ) 。对 比两
组 患者的不 良反应发 生 率 , 无统计 学意 义( P > O . 0 5 ) 。结论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缺 血性脑 血管 患者 , 可 改善其血压 情况, 提 高患者生 活质量与 心理舒 适度 , 中西 医结 合的 临床 治 疗方 法值得 进 一步推 广。
【 关键词 】 缺血性 ; 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 ; I 临床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 ( I s c h e mi c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1 . 2 一 般方 法
d i s e a s e ) 属脑血管疾病 , 具有高致残率与病死率 , 严 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导 致 闭塞 、 血栓 、 管腔 狭窄后 , 会 引起脑局部缺氧 、 缺 血【 ” , 此为缺血性脑血管 的发病机制。耳鸣 、 目眩、 头
借助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 , 借助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 , 两种缺血性脑血疾 病治疗措施如下。 1 . 2 . 1 西 医常 规方 法
降低 血 液 粘 稠 度 、抗 凝 、 溶
痛 、头晕是缺血性脑血管 患者的主要 临床症状 , 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分析

参考文献
【】 方 熙 德 . 经病 学 [ . 3 . 京 : 民 卫生 出版 社 , 0 0 1 神 M】 第 版 北 人 20 :
15%。 .6 总有效率9 .1 血化验指标 : 5 3%。 全血比黏度( P s m a.) 治疗前后
4 9 ±02 、.1 0 1 , .1 .34 3 ± .0血浆 比粘度( a.) mP s治疗前后 19 -00 、 .3 .5 + 18 ±00 , 细胞压积( ) .9 .3红 % 治疗前后 4 .5 .24 .0 4 0 , 58 ±90 、62 ±1 .1血
脱落的栓子 , 导致颅 内血管的阻塞 ; 心源性栓塞( 来源于心脏 , 如人
工瓣 膜 、 房颤 、 心室 血 栓 、 张 性 心肌 病 等 )导 致颅 内动脉 的 阻塞 ; 扩 ,
脑部 小血管的脂肪透明样变 , 导致微小血 管腔 隙性梗塞 ; 较少见
的原 因是 颈 动 脉 夹 层 分 离 、 管 炎 、 血 病 引起 的血 栓形 成 。 脉 凝 对 于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目前 西 医 学 的 治疗 主 要 包括 两 大 策 略 ,
【 关键 词 】 中西医结 合 缺血性 脑血 管病
【 图 分 类 号 】 R2 中 6
【 献标识码l 文 A
【 文章 编 号 】 I " - 7 2 0) 2b一0 7 一o / 0 4 ( 0 90 () 0 0 I 64 2
临 床 上治 疗 的 脑血 管 病 关 键在 于 挽救 缺 血 区域 ( 暗 带 ) 濒 半 的 临 死亡 的 神 经 元和 促 进 损伤 后 神 经功 能 的 恢 复 。 灸 和 中药 治 疗 针
20 年1 0 5 月至 20 年 1 0 7 月来 我院 内科住 院 和或 急 诊观 察 的 急性 缺 血 性 脑血 管 病 患 者 6 例 , 中男 3 例 , 2 例 , 龄 5 ~7 岁 , 4 其 6 女 8 年 2 6

中医药如何治疗缺血性中风

中医药如何治疗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目前,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优势逐渐凸显,不仅能够辨证施治,还可降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中医将中风分为两个不同的临床类型,即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的病情程度较轻,患者通常没有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等问题。

主要表现是肢体一侧的活动受限,或者面部神经受损、言语不利等。

中脏腑的意思是患者发病时出现意识上的问题,比如神昏、呼之不应,张不开嘴、双手打开,同时出现二便失禁等。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知识。

1.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方中有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术、桃仁、红花、香附、青皮、延胡索、天麻、生姜、大枣等,一日用药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便秘者可加黄芩、大黄、栀子。

(2)风阳上扰证治法:清肝泻火,息风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中有钩藤、天麻、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夏枯草、山栀、黄芩、牛膝等,一日用药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如患者出现严重头痛,可加羚羊角、夏枯草;如急怒、易怒症状明显,可加牡丹皮、生白芍。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养肝肾,潜阳息风。

方药:镇肝息风汤。

方中有天麻、钩藤、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甲、代赭石、牛膝等,一日用药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痰盛者可去龟甲,加胆南星、竹沥;心烦失眠者可加黄连、栀子、莲子心、首乌藤等。

2.中脏腑根据患者具体的表现不同,中脏腑又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是患者神昏、两手紧握、牙关紧闭等,脱证会出现类似于虚脱的表现,患者意识丧失,同时嘴会张开,出现浑身瘫软的表现。

(1)闭证痰热腑实证。

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方药:桃仁承气汤。

方中有桃仁、大黄、芒硝、枳实、胆南星、黄芩、全瓜蒌、红花、丹皮、牛膝等,一日用药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头痛、眩晕加重者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等;烦躁不安者可加生地黄、沙参、夜交藤等。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梗死的60%~8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2]。

脑梗死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学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其关键是辨证分型。

基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整体辨证理念及中医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的辨证分型,辨证过程常缺乏客观指标,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3]。

MRI 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对脑梗死的检出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探讨MRI 在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7例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36~84岁,平均(68.7±10.23)岁。

67例均无神志改变,28例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7例有高血压病史。

主要临床表现:肢体麻木、力弱、眩晕、眼黑矇、舌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2.03.003[基金项目]西南医科大学科研基金(2019ZQN166)。

[通信作者]刘勇,Email :。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张刘璐,王欧成,刘勇,尧麒,江澜(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讨MRI 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其中风痰阻络证41例,气虚血瘀证26例。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 检查(T 1WI 、T 2WI 、FLAIR 、DWI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风痰阻络证41例,其中急性脑梗死4例(9.75%),陈旧性脑梗死5例(12.20%),急性、陈旧性脑梗死并存(混合性脑梗死)32例(78.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2例临床观察

12 诊断标准 .
中医诊断标准 : 照《 参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 常
规》 n 和卫生部 19 制定的《 93 中药 新药治疗 中风病的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 乜 。西医诊断标准 : 照 19 年 中华 神经科学 参 95
氧化反应 , 还能显著降低大 鼠血小板 黏附率 , 少小血栓形 减 成, 扩张脑血管 , 改善血液 黏稠度 [ ; 7 川牛膝 有利尿 降压、 降
选择 20 —0 —20 —1 本 院住 院及 门诊 09 2 09 1
司发为中风。 本研究 中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 加用 中药起 到改
病人 17 。随机 分为 观察 组和对 照组 。观察组 6 例 , 1例 2 其 中男 3 例 , 2 例 ; 9 女 3 年龄 4 7 , 3~ 7岁 平均 6 . ; 52岁 平均发病 时间 82天。对 照组 5 , 中男 3 例 , 2 例 ; . 5例 其 4 女 1 年龄 3 ~ 5 7岁, 6 平均年龄 6 . ; 67岁 平均发病 时间 85 。两组一般 资 .天
3 结 果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9 : 4 1 32 . 9 7 3 中华神经科 学会 . 各类 脑血管疾 病诊断 要点 . 中华 神经科 杂志 ,
19 ,9 6 :9 96 2 ()8 .
4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 试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96 1( )5 . . 19 ,9 1 :5
31 疗效标准 参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制 . 定 的《 中风病诊断 与疗效评 定标准》 判定疗效 。神 经功能 缺损程度评分按照 19 年全 国第 四次 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 95 过 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分表 。 J

自拟缺血汤治疗脑缺血性疾病

自拟缺血汤治疗脑缺血性疾病

者易 昏倒。先后 至市县医 院就诊 服用尼莫地 平、阿 司匹林 等西药 治疗 效果不佳 。于2 0 1 0 年5 月 入我 院门诊就诊 ,自述病状 同前所述 。查体 T 3 6 . 5 ℃,P 8 0 次/ 分 ,R 1 5 0  ̄ / 分 ,B P 1 0 0 / 7 0 mm H g ,颈不 亢 ,舌质紫 ,
参 ;血 脂 高者 加草 决 明、夏枯 草 、 山楂 ;颈椎病 压迫 椎动 脉者 加 红 花 、羌活 、灵 仙 ;头 昏重者加菖蒲 、远志 、天麻 ;失眠者加 枣仁 、远
1 5 g 、远志 1 0 g 、砂仁8 g 、山植2 0 g 、甘草 6 g ,服 1 剂 后症状减轻 ,继续
服3 剂 ,症 状消失 。以后每半月 服1 剂巩固 ,至今精神好 ,没有 复发 。 病例2 :患 者女性 ,5 0 岁 ,农 民。 因头 昏、颈亢 、活动 时头 昏加 重 ,于2 0 1 0 年1 O 月5 日就诊 ,查体T 3 6 . 5 ℃ ,P 8 0 次/ 分 ,R l 6 次/ 分, B P 1 1 0 / 7 0 m m Hg 。颈稍亢 ,舌苔 白腻 ,脉细 ,因瘀血 阻络 ,治宜行气
2 . 2不 良反应
C D 4  ̄ ,C D , + / c o , ,是一种非常好 的免疫 调节剂 ,主要治疗免疫功 能低 下 引起 的疾病 。
两组 患儿治疗及随访期 间均无 不 良反应发生 。
表 1 缺 血 汤与传 统 西药 组数据 对 比
主要症状…一 头 昏、晕 、痛 、重都有 很满意的疗效 。 通过对 比观察 发现 :中药 治疗 组 明显 优于西药对 照组 ,中药治疗 组对 所有症 型都有效果 ,而西药对照 组对 伴低血压 型 、颈椎病 型及肢
体 障碍 等型效果差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摘要】目的:观察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方法:对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早期西医溶栓、抗凝、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和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施治治疗。

结果:疗效显著61例占48.4%,疗效一般48例占38%,总有效率86.4%。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提高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为理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61-01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突然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分水岭梗死等。

临床以偏瘫、失语等急性或亚急性脑局部病变最常见。

中风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1]。

我科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4例,女性72例,年龄54一82岁。

根据头部ct或mri扫描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脑栓塞78例,脑血栓形成46例。

2 治疗措施2.1 西医治疗:①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12h以内者。

常用蝮蛇抗栓酶0.5u加人液体静滴,l周为一疗程。

②抗血小板治疗不能进行溶栓的患者,在排除脑出血性疾病的前提下,应尽快给予口服阿司匹林[2]。

③低分子右旋糖配,250一500ml静滴,l/d,连用7~14d。

④降纤疗法降纤制剂于发病早期使用,包括类蛇毒制剂,隔日1次,共3次,剂量为10 u、5 u、5 u,需要在用药前后监测纤维蛋白原。

⑤神经保护剂目前尚无一个独立的神经保护剂表明影响卒中的预后[3],故无法推荐。

可考虑的用药为:胞二磷胆碱,钙拮抗剂(低灌注梗死禁用),银杏制剂,硫酸镁等。

使用的方法最好为联合用药。

2 .2中医治疗:①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治则治法很多,且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临床治疗以明确辨证后对证治疗的效果最好。

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

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

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复方丹参片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成分包括丹参、三七、川芎等多种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依达拉奉是目前常用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来改善脑血流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

1.临床研究表明,复方丹参片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凝血、抗炎等多种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

2.依达拉奉是一种非选择性5-羟色胺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脑血流情况,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

3.复方丹参片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能够互补作用,复方丹参片通过活血通络、促进微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而依达拉奉能够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4.临床观察发现,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联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1.复方丹参片具有扩张颅内外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可以改善脑组织的营养供应,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

2.依达拉奉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神经细胞,减轻缺血性损伤。

1.复方丹参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依达拉奉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复方丹参片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能够综合调节血脂代谢,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治疗效果均为临床观察结果,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复方丹参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辨证论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中医辨证论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45传统医学医学□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中医辨证论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致使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病理上出现脑组织的软化坏死。

平时所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统称为脑梗死,都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本病需做相应的检查,包括颅脑CT、颅脑MRI、TCD、颈椎CT、全血黏度、血液流变学、颈部动脉彩超等,为确定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表明,1/15~1/5的患者死于首次发病,首次脑梗死后1年、5年、10年的累积生存率大约分别为90%、75%和50%。

急性期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超过1/4,以无肢体瘫痪者的预后为最好。

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复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中医“中风”“眩晕”“类中风”等范畴,多以中经络为主。

急性期多为风痰淤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等证。

恢复期多见气虚血淤、阴虚风动证。

临床与出血性中风没有绝对的界限,应随机把握。

风火上扰证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发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或伴麻木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川牛膝、钩藤(后下)各12克,石决明(先煎)18克。

加减: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者,加陈胆星、郁金各9克,化痰开郁;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代)、夏枯草各9克,清肝息风。

痹阻脉络证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

川乌头(去皮、脐)、南星(生用)各3克,白附子10克,法半夏9克。

加减:语言不清者,加石菖蒲10克,远志9克,祛痰宣窍;痰淤交阻,舌暗紫有淤点、淤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地龙、赤芍、桃仁各9克,红花6克,活血化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及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及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症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关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学说很多,主要有微栓塞,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颅内血管炎或脑盗血综合症等也会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中医里隶属于中风范畴,根据其发病时症状及症候治疗等特点属于中风先兆,先兆期表现为肝阳上亢,内风旋动,表现出一派动象,符合风邪的致病特点,即“风中急性期,风性善行而数变”。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且参考文献古籍及近代医家的论著,现将中风先兆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中风病先兆论治1.1 病因病机特点本虚标实为中风先兆的病机特点,即正虚于内,风盛于外。

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七情过急,嗜醇酒厚味等多种病因长期作用于人体,最终导致脏腑虚衰,精元不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肝阳上亢,内风煽动,风阳挟带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攻于脑,正邪交争,胜负难分则出现中风先兆。

即《内经》所谓:“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清代叶天士谓:“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

可见本病的发生着重在于内因,在外风的作用下发为本病。

中风先兆的每个症状都表现出一派风性善行而数变的不确定性,因此患者在此期表现出病情不稳定。

这是在中风病病程中内风旋动攻冲不定的最明显阶段。

1.2 中风先兆的诊断1.2.1 临床症候症状: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双影,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语言蹇涩,一过性偏身无力,晕厥发作,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瞤,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稳。

舌象:舌质淡紫或紫暗,舌下静脉紫暗迂曲。

脉象:弦滑。

1.2.2 发病特点上述症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可逆性,好发年龄多在50岁以上,具有吸烟、饮酒,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

帅血通脉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

帅血通脉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
维普资讯

3 ・ 6
河南 中医药 学刊
2o 0 2年
第 1卷 7
第 6期
帅 血 通 脉 灵治 疗缺 血 性 脑 血 管病 2 0例 0
梁庚 银 。 海深 。 东生 。 张 王 郭志玲 。 马新娟 。 陈保 林 。 张善 举
( 河南省洛 阳市第四人 民 医院 , 河南 洛 阳 4 10 ) 7 0 0
2 2 对 照 组 .
血管病学术会议修 订的脑血管疾病诊 断标准… , 结合 中国中
医学会 内科分会 制定的“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 评定 标准 州 引, 均经头颅 Cr或 磁 共振 扫 描确 诊 ,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治疗组共 2 o例 , 中男性 10例 , 0 其 2 女性 8 0例 , : 男 女为
1 5 1 年龄 3 .:; 8岁 ~7 8岁 , 均 6 . 平 5 4岁 ; 程 <2 h为 5 病 4 2
例 ,4 2 h至 1 内就 诊为 1 0例 , 周 以上就诊 1 周 3 1 8例 ; 并 合 糖尿病 3 6例 , 高血压病 8 0例 , 高粘 血症 9 8例 , 状动脉 粥 冠
4 讨论
缺血 性脑血管病 ( , 属 中医 “ D) 中风 ” “ 中 ” “ 枯 ” 、卒 、偏 范畴。其 病位在脑 , 为本 虚标 实之 证 。肝 肾阴 阳失调 为本 , 风、 、 、 痰 浊 瘀血 为标 , 虚标 实是其病理变化 的基本特 征 , 本 瘀 血、 痰浊瘀 阻脉 闭络是其 基本 病机 。 而瘀 血又 是贯 穿于本 病 发生发展 的重要病理产物 。 帅血通 脉灵 是根据 小续命 汤 、 资寿 解语 汤 、 涤痰 汤和 补 阳还五汤等方化 裁而成 。方 中麻 黄、 枝 、 活 、 桂 羌 乌药 、 菖 石

脑缺血的中医药治疗

脑缺血的中医药治疗
• 脑对缺氧极度敏感:脑缺氧脑功能很快障碍
编辑ppt
14
……………………………
• 脑缺血: • 缺氧 • 缺乏葡萄糖 • 缺乏酶 • 缺乏其他神经体液中的营养物质 • 脑缺血比脑缺氧所致的脑功能障碍更严重。
编辑ppt
15
••…脑 首…先缺引血…起的…细损胞…害膜:去…极…化,…………
• 细胞内的钙离子及游离脂肪酸增加, • 刺激钙自线粒体释放。 • 钙由内质网中释放→
应,起到代偿作用。
编辑ppt
10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二、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动脉系统
• 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最高神经中枢所在,
平均重量约1400g,占体重2%~3%,但需要 的血液供应却占心排出总量的20%。
• 脑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 • 脑组织几乎没有氧和葡萄糖的储备。 • 脑血液供应障碍,就会导致氧和葡萄糖缺乏,
成一动脉环,称Willis环,即脑底动脉环。
• 前部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互相连接;
• 后部为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与环中部
的颈内动脉相连。
• 脑底动脉环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 使颅内两大动脉系统,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
动脉系统连接起来,
• 使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液供应保持平衡。
• 一侧动脉缺血时,可迅速从对侧获得血液供
细胞的缺血、缺氧、水肿或坏死。
• 急性脑血管病: • 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 减少脑的损害和造成后遗症。
编辑ppt
17
三、脑血管疾病分类………………
脑血管疾病根据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通常分为两大类,即:
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常分为: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中医症型将其分为肝阳暴亢型38例,肝阳上亢型21例,风痰瘀血型15例和痰热腑实型12例,分别记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给予20ml脉络宁注射液,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肝阳暴亢型,肝阳上亢型,风痰瘀血型和痰热腑实型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7.36%、95.24%、86.67%、91.67%,且颅脑CT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84%、80.95%、73.33%、66.67%,肝阳暴亢型,肝阳上亢型临床有效率和颅脑CT临床有效率与风痰瘀血型和痰热腑实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不一,在肝阳暴亢型,肝阳上亢型上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辨证治疗。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不同证型;脉络宁注射液;效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在中老年群体中,在中医上称为“中风”,有多种分型,主要有肝阳暴亢型,肝阳上亢型,风痰瘀血型和痰热腑实型等[1],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脉络宁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机体微循环,常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但中医症型不同,临床效果亦不同。

为探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根据中医症型将其分为4组,均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中医症型将其分为肝阳暴亢型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6.81岁,病程3h-5d,平均2.67d;肝阳上亢型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57.69岁,病程2h-6d,平均2.81d;风痰瘀血型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4-76岁,平均56.96岁,病程3h-6d,平均2.78d;痰热腑实型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79岁,平均57.21岁,病程1h-5d,平均2.51d,分别记为A组、B组、C组和D组,四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2.1 降纤、溶栓药这类药物中以蛇类、水蛭和地龙研究得较多,蛇包括各类毒蛇,如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和眼镜蛇等,蛇有祛风通络和护肝止痉的作用。

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组方中有蛇者,如人参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再造丸、舒风再造丸、活络丸、大活络丸、人参搜风丸等。

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治疗中风各种古方、组方中有水蛭者如麝香抗栓丸。

地龙有窜通经络和熄风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在组方中有地龙者,如醒脑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舒风再造丸、麝香抗栓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还有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名的补阳还五汤。

2.1.1 蛇毒制剂蛇毒是含蛋白质的混合物,有20多种氨基酸,具有蛋白质的特性、多种酶的作用,由蝮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称为蝮蛇抗栓酶。

蝮蛇抗栓酶(Svate)有大连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精制蝮蛇抗栓酶、江浙蝮蛇抗栓酶和去纤酶等。

药理作用:Svate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除含凝血酶外,还含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的激肽释放酶(Kalliknein),这种酶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

力源精纯抗栓酶(Liyuan pure lysoethrombusase)又名注射用降纤酶,是以我国尖吻蝮蛇(又名五步蛇)毒为原料,经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而精制的蛇毒制剂。

药理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为缬氨酸蛋白水解酶,能直接作用于血中的纤维蛋白α-链释放出肽A,此时生成的肽A血纤维蛋白体的纤溶系统,诱发t-PA的释放,增强t-PA的活性,促进纤溶酶的生成,使已形成的血栓得以迅速溶解。

由于降低了血中纤维蛋白原,产生明显的抗凝效果,可防止血栓再形成。

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和降低血小板聚集,进而清理、疏通和改善微循环,使缺血部位的功能得以恢复。

本品不含出血毒素,因此很少引起出血并发症。

2.1.2 海王降纤酶(DF-Neptun)取材于尖吻蝮蛇毒素,是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

药理作用:海王降纤酶促使t-PA释放,激活纤溶酶原,促使体内纤溶酶抑制物PAI(Plasˉ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等纤溶酶抑制因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使血栓快速溶解。

海王降纤酶还有选择性地促使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其浓度降至一定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进而阻止血栓形成和抑制血栓增大。

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

2.1.3 巴曲酶(Batroxobin)是从巴西蝮蛇毒中提取。

药理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

巴曲酶选择性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链神经末端的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释放纤维蛋白肽A。

此时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和血纤维蛋白多聚体容易被分解,形成血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血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GDP),使凝固血栓的架桥在血中迅速被分解消失,因而可抑制血栓形成。

溶解血栓,巴曲酶可促使血中t-PA的释放,t-PA将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

另外,巴曲酶分解血纤维蛋白原,生成降解A链纤维蛋白单体,此单体对t-PA促进血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有增进的作用。

总之,巴曲酶能促使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而纤维蛋白溶酶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另外,还能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降低血管阻力和改善微循环。

2.1.4 抗血栓素(ATX、Ⅰ-Ⅱ)是从眼镜蛇毒中提取的抗凝物质。

药理作用:ATX具增强纤溶活性、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溶解转变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降低纤维蛋白原,有效地降低了血浆粘度,有利于梗塞区功能的恢复。

中药蛇毒制剂治疗脑梗塞,与西药溶栓药一样强调治疗时机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蛇毒制剂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西药溶栓药,应用时一定要经头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无出血素质或出血性疾病者。

2.1.5 水蛭制剂鲜水蛭(Hirudo)主要含水蛭素(Hirudin)有破血逐瘀之功。

药理作用:水蛭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现介绍几种应用于临床的水蛭制剂:(1)抗卒丸系水蛭制剂:有报道119例脑梗塞和7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CT改善时间30天以内者半数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认为水蛭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不适于出血性中风患者。

(2)血栓心脉宁:组方有川芎、丹参、水蛭等。

(3)疏血通注射液:药物组成为水蛭、地龙等。

(4)通心络胶囊:药物组成有人参、水蛭、全蝎等。

2.1.6 地龙制剂性善窜通,有通经活络之功效。

(1)蚓激酶(Lumbrokionase)是由特殊品种蚯蚓用生化分离技术制备的水解蛋白酶,是一种多分酶制剂,分别属于两种类型酶,即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和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是一种降纤和溶栓药物。

药理作用:主要是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溶酶,都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它还含有类似t-PA的成分,使蚓激酶具有一种特性,在纤维蛋白存在时,才能够起作用。

因此,不会出现高纤溶状态时的出血倾向,此特性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

另外,它还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并有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目前几种蚓激酶有百奥蚓激酶、普恩复和博洛克等。

(2)地龙粗制剂或复方:①补阳还五汤(现有消栓口服液):药物组成有黄芪、归尾、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等。

②小洛络丸:药物组成有胆南星、地龙、草乌、麝香、没药等。

此方对脑血管病后遗的半身不遂、麻木、疼痛效果较好。

③大活络丸:药物组成有人参、茯芩、地龙、蕲蛇等50味中药。

据曲戈霞选用ADP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血粘度实验、复钙实验测定、凝血酶原实验测定及纤溶活性测定等,五项测试指标对比较常用的50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筛选,证明其中具有强烈抗凝、溶栓活性的中药有白僵蚕、元胡、白附子、山豆根、姜黄、白干姜等6种,具有部分抗凝作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五灵脂、牛膝、桂枝、益母草、红花、桃仁等26种。

2.2 扩张血管药物2.2.1 银杏叶及银杏叶制剂银杏树又名百果树,银杏叶的治疗作用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银杏叶提取物是纯天然植物药。

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银杏叶提取物制成银杏叶片,当时取名为“6911”片,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一定的疗效。

当时德法两国将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取得很好效果。

1983年在银杏叶提取物中发现银杏苦内酯(Ginkgolide)是一种高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拮抗剂。

如今银杏叶提取物,在欧洲许多国家已有产品,如Tanakan(法国)、Tebonin(德国)、Rokan(德国)、金纳多注射液(德国);在国内有银杏叶片、杏灵颗粒、天保宁、舒血宁等。

药理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银杏叶提取物具有高效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经大量药理学实验证明,PAF是迄今最强的致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因此,银杏叶提取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其还能逆转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有利于疏通小血管内的血液瘀滞,有利于缺血后脑功能的恢复。

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杏仁总黄酮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以及升高SOD的活性和降低LPO含量的作用。

此外还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智能恢复的作用。

关于银杏叶制剂治疗脑梗塞的报道很多,如一组治疗脑梗塞45例,总有效率94%,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变化亦有显著差异。

舒血宁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118例,基本痊愈33例,显效52例,进步26例,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 葛根制剂(1)葛根素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的总黄酮提取物中,经分离和纯化而得,主要成分为葛根素,纯度高达98%。

药理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具有降低TXA 2 、提高PGI 2 和提高HDL 的作用,从而能抗脑血管痉挛,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

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显著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并且具有受体阻滞作用,主要作用于β受体,对β受体影响甚微,缓和地降低心率和血压,使心脏负荷明显减轻,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从而有效地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降低儿茶酚胺,减少或阻断细胞膜通道的开放,防止或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起到保护心脏和扩张脑血管的作用。

(2)松龄血脉康:由葛根、珍珠粉等药物组成。

有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和平肝潜阳等功效,有改善心、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2.2.3 天麻制剂天麻具有平肝潜阳和熄风止痉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症候与养血、祛风、化痰、通络等类药物同用,可治疗各种类型的中风。

药理作用:天麻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苷类和生物碱等。

有改善脑血流灌注和改善脑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和止痛镇痉的作用。

常用制剂有全天麻胶囊、天眩清(天麻素注射液Gastrodin Injection)、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天麻丸、天麻祛风丸。

2.2.4 脉络宁注射液系由玄参、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注射液。

药理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纤溶活性,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等作用。

2.2.5 当归制剂当归有补血、活血、破血、养血之功,因而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疗中风配方中常用药物。

经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是藁本内酯、占47%),其次为丁烯基内酯,有机酸(阿魏酸等)。

药理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释放和降低血粘度。

当归主要成分之一的阿魏酸钠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和钙拮抗作用。

(1)当归注射液(Angerica Acutiloba Injection):有一组报道当归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48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有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当归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

(2)华陀再造丸:药物组方有当归、川芎、白芍等。

(3)活络丸:药物组方有蕲蛇、当归等。

(4)回生再造丸:药物组方有党参、当归等。

2.2.6 川芎制剂川芎有理气活血之功,既能理气,又能活血。

川芎嗪注射液:1972年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从川芎的生物碱中提取四甲基吡嗪(Terramethy pyrazine)命名为川芎嗪。

药理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北京首都医院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1例,总有效率84%。

2.2.7 黄芪注射液(Astragalus Injection)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等作用。

黄芪主要成分有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苷类,氨基酸类和生物碱等。

药物作用:有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扩张心、脑血管和清除自由基,有利于减轻脑缺血性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