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_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_理论研讨会综述

_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_理论研讨会综述

信息与动态“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林红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辽宁阜新 123000)[关键词]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5-0092-02日前,由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四家单位主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局和全国30多所高校、院所以及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绿色时报》、《生态文化》杂志社等报刊的55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并以“鹫峰宣言”的形式将最终的研讨成果予以公布。

现将主要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造成生态危机从而危及人类生存的深刻反思的结果。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诸阶段。

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它是人类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所要建立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

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必然。

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和内在充分条件。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必将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主导。

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行动。

近年来,生态文明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介绍生态文明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在国内,生态文明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进行研究。

一些学者关注生态文明的理论框架和内涵,试图构建一个包含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系统模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些学者则关注生态文明的实践和政策,研究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还有一些学者将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如何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国外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例如,欧洲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德国在能源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

此外,一些国际机构也关注生态文明的研究,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和研究,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然而,目前生态文明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对于生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生态文明,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其次,尽管在生态文明的研究中,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被认为是密不可分的,但目前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其中的其中一方面,缺乏整体性的研究。

最后,生态文明的实践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如利益冲突、政策不落地等。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其次,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第三,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最后,需要加强实践研究,探索生态文明的实践模式和路径。

总结起来,生态文明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
1 5
明晰概 念是 科学研 究的逻辑 起点 .要正 确 理
解 当代 中国生态 文明建设 的过程及 其价 值 .首 先
必 须对 “ 生态 文 明 ” 的科 学 内涵有 个 清 晰 的把 握 。 十七大 以来 , 学者们 通过分析 , 出了许 多不 同 的 提 见解 。概 括 而言 , 归纳为 三类 : 可
文明和 工业文 明前后 相继 的社会 文 明形态 .是人
设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以及实 现全面 小康社会 的重要
战略 目标 , 意义重大 , 影响深远 。 国学术 界对此进 我
类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 然呼求 的进步状态 。 如韩宝 平 等认 为 . 人类 文明 的发展具 有 阶段性 . 随着 人类 社会 的前进 , 人类 文 明也将 不断 向前迈进 , 经历 并
多学科 的综 合研 究
关 键 词 : 七 大 生 态 文 明 生 态 治 理 环 境 问题 生 态 道 德 十
中共 十七大 创造性地 提 出了“ 生态 文 明 ” 的科 学概 念 . 并将其确定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现代化建
第 一类 观点从纵 向的人类 文 明发展史 的角度
出发进 行解 释 , 为生态 文 明是 与原 始文 明 、 认 农业
研 究 综 述
代丰 科视野 2 1 I = 0 0年第 4期
十七 大 以来 生 态 文 明理 论 研 究 述评
胡 洪 彬 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玲 玲
(. 江旅 游 职 业 学 院社 科 部 杭 州 3 1 3 1浙 12 1 2浙 江 大 学 思政 部 . 杭 州 3 02 ) 108
内容提 要 : 态文明的提 出实现 了对人 类 已有先进 生态理论 的继承 和创 新 。 生 有助 于巩 固 中国共 产党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摘要: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不断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

大理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有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天然优势,但大理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成和谐社会仍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

本文从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以及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举的战略高度,充分说明了我国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也引发了学界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国内外学者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看法。

一、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一)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燕乃玲认为,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万本太则提出,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自然观上看。

认为自然界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

二是从价值观上看。

主张摒弃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的权利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协调共生的。

三是从发展观上看。

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的强度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了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模式。

四是从消费观上看。

生态文明强调以实用节约为原则,在不影响人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注重生活方式的实用性。

王慧敏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平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地平等,即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合理控制改造利用自然界的程度,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完整稳定。

十六大以来国内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十六大以来国内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第3 4 卷 第2 期
2 0 1 3 年3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HUNAN CI TY UNI VE RS I TY
0 . 1 . 3 4 No . 2 Ma r .2 O 1 3
十六大 以来 国 内生态文 明研 究综述
作 出界 定 ,必 须坚 持静 态 与动 态 、历史 与现 实 、 理 论 与实 践 的统 一 ,对 其 定义 、地 位 、作用 、特
“ 生态文明” 概念是谁提出的?据现有资料 ,
1 9 8 4 年叶谦吉教授在前苏联讲学时提 出了 “ 生态 文明”的概念 ;1 9 8 7 年刘思华提出了 “ 社会主义 生 态文 明 ”的概 念 。 … 那 么什 么是 生 态 文 明 ?对
这 一 问题 ,大 家 的分歧 比较 大 。 目前 主要 有三 种 观 点 。第一 种 观点 认 为生态 文 明就 是 指人 与 自然
十六 大 以来 ,随着 科学 发 展观 的提 出 ,生 态 文 明 的研究 颇 受学 术界 关 注 。据笔 者 统计 ,研 究
程度 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 明观念 的增强 。p 第二
种 观点 认 为 , 生态 文 明不仅 包括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 还 包括 人 与人 、人与 社会 的和谐 。潘岳 认 为 , “ 生 态 文 明 ,是指 人类 遵循 人 、 自然 、社会 和谐 发展 这 一 客观 规律 而取 得 的物 质与精 神 成果 的总 和 ; 是 指 以人 与 自然 、人 与人 、人 与社 会和谐 共 生 、 良性循 环 、全 面 发展 、持 续繁荣 为 基本 宗 旨的文 化伦理形态。 ” 【 4 】 第三种综合上述看法提 出了折中
关键词 :十六大 ;生态文明 ;综述 中图分类号 :x 2 2 文献标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1 9 4 2 . 2 0 1 3 . 0 2 . 0 1 2 文章编 号 :1 6 7 2 — 1 9 4 2 ( 2 0 1 3 ) 0 2— 0 0 6 3 — 0 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政法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一班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

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数学者都认同它是指关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郇庆治在《环境政治国际比较》中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基于后工业主义社会的,在新的价值理念——即传统经济理性服从于社会与生态理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多元原则、共享原则与合作原则的文明2。

宋林飞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生态文明主张认识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更要建设生态3。

在这方面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内涵的实质性争议不多。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

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1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10 潘岳。

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2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3宋林飞.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07. 12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4。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二、研究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难点问题,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直接了解各地区、各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问题。

此外,还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

在资源利用方面,应加强节约型和循环型经济模式的推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在生态修复方面,应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五、研究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护人类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只有通过跨界合作、创新模式,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六、研究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投入。

2.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3.个人应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七、研究展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的内涵_特征与地位_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

生态文明的内涵_特征与地位_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55(2010)05-0092-05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与地位———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毛明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新目标。

当前,理论界对于生态文明概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学者们分别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视角、生态文明的调节对象或构成要素视角以及广义和狭义相区分的视角来定义生态文明。

对于生态文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消费方式以及公正合理的生态制度等。

对于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有三种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更高一级的概念,是其他三种文明的总称;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与其他三种文明相并列的概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其他三种文明既是并列概念,又是更高一级的概念。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是理论界的关注点之一。

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重要治国理念提出以后,生态文明再次成了全国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

生态文明研究的视角既包括生态文明理论的理性探讨,也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就生态文明的理论探讨而言,学者们围绕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以及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地位等,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这已成了全球的共识。

但是,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学者们的理解不尽相同。

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理论视野以及关注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文明定义。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从较为抽象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视角来定义生态文明,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或这种文明形态的新特征;另一种观点是从较为具体的角度,即生态文明的调节对象或构成要素视角来定义生态文明;还有一种是从广义和狭义相区分的角度,即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和文明构成要素两者兼顾的角度来定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礼貌建设调研报告(一):生态礼貌建设调查专题报告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

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

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

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

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

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状况。

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

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

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建立工作。

从2006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建立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透过多年的建立,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建立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个性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透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透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1 生态文明内涵综述生态文明自提出之后,国内不同研究领域对生态文明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

主要是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个公开明确生态文明概念的科学家就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他在1987年首次向学术界明确了“生态文明”一词的概念,他指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从自然获利,也能为自然创造财富,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在改造自然之时又要保护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生态文明”。

这个概念充分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它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一步。

潘岳在其发表的《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书中对生态文明这样定义:生态文明是指在人、自然、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当中,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与精神的成果之和。

也可以理解为,生态文明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和谐共生,至此达到一种持续繁荣且全面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

最后是国家林业局对生态文明内涵的定义: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我国人类用一种文明并且进步的眼光与态度和自然相处,用各种方法努力优化自然与人的关系,用积极的态度建设有序良好的生态运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所取得物质、精神以及制度方面全部成果的总和就是生态文明。

在以上学者对生态文明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本人对生态文明有着自己的理解:生态文明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共同达到最优状态,且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资源和环境在经济学里就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消费而排出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具体而言,公共物品的性质可以根据经济学里有名的“公地的悲剧”得到,它告诉我们公共物品被过度使用之后会造成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这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晰所造成的,这里的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产权界定的不清晰导致理性人在计算个人成本时忽略了其行为导致的社会成本。

正如许多企业作为理性人,只计个人的经济利益,过度开采矿山造成严重的污染,直接导致经济效益小于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调研目地和实际意义:掌握故乡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江河水源污染和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实际意义取决于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住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浓淡,好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一同基本建设大家美丽的家乡。

实地调查:在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参观考察过故乡的河堤,也来到村民委员会了解。

在与村民委员会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中,我获知前两年,县上增加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委员会也勤奋的做招商引资工作工作中,村内经济收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是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收益,促使在一定水平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

流过村内的一条江河遭受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加工厂向河中排出废水,生活垃圾处理往河中倒。

过去清澈的河水,而如今废弃物四处飘浮,边沿好像污浊的排水沟一样。

许多地区全是这般,因为前两年单方的追求完美经济收益,对环境污染难题沒有妥善处理。

进而造成自然环境并沒有获得非常大的改变,反过来还使一部分空气污染更为比较严重。

基本情况与剖析:1、平林开扩土地资源,绿态比较严重遭受毁坏,因为现阶段人口数量增加,土壤资源欠缺,为了更好地开扩大量土地资源室内空间,进而开展了平山伐林,造成了大量的当然生态环境保护遭受毁坏,大量花草树木被伐,绿化展现指数上升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另外也促使生活垃圾处理也随着增加,我国在很早以前以前就施行了保护生态环境条规,另外也执行了很多对策,严禁大家随处倒垃圾,废旧物品回收运用,大城市还设立专业的收垃圾场地,有专业的工作员清除垃圾,殊不知在农村,这一切的工资待遇仅仅空白支票,沒有专业的回收垃圾场地,大家为了更好地便捷,全是会随处找一个地区就倒,江河、山坡地、角落里变成大家扔垃圾最“照顾”的场地,积堆成山的废弃物招来了钟爱废弃物的小动物,释放出一阵阵异味,河流在大家的照料下,清亮身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裤子,此后望不上里,街道社区上散播着的是大家不自觉顺手扔的废弃物,没人扫,这种废弃物如同四处飘流的天涯浪子,沒有固定不动滞留的地区,飘到哪去便是哪里废料再次运用的不足全方位,在这种生活垃圾处理里,有很多包装袋,纸袋子,旧衣物,旧玩具,这种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物件,尤其是包装袋,包装袋归属于一级环境污染品,大家选购物品的产品袋使用过一次以后都是会顺手丢掉,而不是再次运用,伴随着大家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旧衣物、旧玩具已被大家远远地抛之而去,有一些以捡破烂谋生的便会捡这种回来运用,比较之下她们比大家更明白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汇编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汇编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

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

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

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

(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

(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是满足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保障、对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做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三大文明健康发展。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基础与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它是和谐美‎好的象征,包含了社会‎价值、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提高全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内容的丰‎富以及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上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概念;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引言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写入党的‎报告以来,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和探索从‎未中断,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思路和观点‎。

由于生态文‎明的复杂性‎和新颖性,以及研究者‎侧重点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其概‎念和科学内‎涵尚有不同‎理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近十‎年的生态文‎明研究资料‎加以分类梳‎理,整理出学术‎界对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理论‎意义的不同‎观点看法,以期促进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给生态文明‎概念下定义‎是研究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

因为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较晚,具有不可否‎认的新颖性‎,再加上其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另外也由于‎研究者侧重‎点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其含‎义尚有不同‎理解。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实质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从‎“敬畏、服从”到“利用、改造”,进而转变为‎“征服”,结果带来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并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生态文明调研报告篇1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代表活动方案”的安排,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8月19-20日由常委会杨红军副主任带队,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大路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和高新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

除调研组成员外,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有关部门,镇街人大(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应邀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开展前我们还通过向社会各方面人员发放调查表、在璧山网上征集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委托镇街人大(工委)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效按照区委“三区一美”战略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从治河、治污、创模到生态创建不断探索实践,在成功创建“市级生态区”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优势也在不断延续、巩固和提升。

1002份民意调查表反映,对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表示“满意”的952份占95%,“基本满意”的48份占4.8%,“不满意”的2份占0.2%;从246名受访网民反映的情况看,认为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很好”的126人占51.2%,认为“好”的111人占45.1%,认为“较好”的6名占2.4%,认为“较差”的3名占1.2%。

调研组认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__年就成立了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又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考核机制等。

20__年制定了《璧山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报人大常委会审议,20__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还制定《实施方案》,将工作指标细化分解,较好地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同时制定下发了年度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生态文明这一范畴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

对于这一范畴的内涵、价值、特征、与科学技术及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思想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引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境遇,人类享受到丰饶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致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割裂、疏远和冲突,生态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一个严峻的时代。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继而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人们意识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并非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这种反思的结果导致了生态文明的产生。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

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

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

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

90年代,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实践,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

本世纪初,人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总结汇编(5篇)444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总结汇编(5篇)444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总结汇编(5篇)444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是五篇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总结汇编。

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挑战":这篇综述总结了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球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

文章指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资源有限、技术不足、利益冲突等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改变消费行为和生产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该综述总结了各国制定和执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措施和经验。

文章指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保障。

各国在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保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加强执法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3.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这篇综述总结了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需加强信息共享、技术转让和经验交流。

同时,技术创新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与经济发展":该综述总结了市场化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章指出,市场化机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和惩罚企业和个人,以促进环保行为。

然而,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需要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探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5. "公众参与与生态环境保护":这篇综述总结了公众参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公众参与是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各国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共同推动环保的力量。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组 织和秩 序 。
的硬 保障 , 属 于生态 文 明 内涵体 系 的显 层面 。生 态
文 明的实 践 形 态 ,即关 于社 会 主 义生 态 文 明的行
对 于生 态 文 明 的概 念 ,人 们 从 不 同角 度 进 行
解 读 。1 、 三重维 度 的生 态文 明观 。其 大意是 . 生态
全新 阶段 。
明内涵 存 在着 观 念 、 制度 和实 践形 态 要 素 . 从而 形


对 生 态 和 生 态 文 明 基 本 概 念 的解 读
成 生态 文 明 的观 念形 态 、生 态文 明 的制度 形态 和
生 态文 明 的实 践 形态 三大 要 素 。生 态 文明 的 观念
从 词 源学 的 角度 , 生态( E c o 一 ) 一词 的词 根 , 起
[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西部项 目“ 传统信仰 文化与 中国当代信仰建设研 究” ( 1 2 XK S 0 2 6 ) 西安社 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 马克 思主 义 生 态 文 明观 的理 论 定 位 及 当代 发展 研 究 ” 5 3
层 次的理 解 .直 接提 醒 我们 在 处 理 工业 文 明 向生 态文 明的转 型时 , 必须要 重 视这一 文 化维度 。正是 由于 生态 文 明 的概 念 中 具 有 文 化 这 一层 含 义 , 才 能够 帮 助人 们在 改善 物 质 生存 环 境 的 同时 ,引起 他们 对本 质 的人 的超 验 生 存状 态 的重 视 。帮 助他 们 反思 现有 的精 神 生活 的匮乏 以及 精神 生 态 圈 的 沦 陷 。4 、 理 念论 的生态 文 明观 。有学 者认 为 , 生 态
指 向。2 、 结构 论 的生态 文 明观 。此说认 为 , 生 态文

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综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综述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然而,由于人类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资源的短缺。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资源的供给有限,导致资源的紧缺现象。

2.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大于再生速度。

3. 自然资源的滥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包括乱砍滥伐、过度捕捞等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

4. 环境污染问题。

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资源的短缺。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资源的供给有限,导致资源的紧缺现象。

2.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大于再生速度。

3. 自然资源的滥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包括乱砍滥伐、过度捕捞等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

4. 环境污染问题。

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为了解决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推动绿色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概况・(《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邹爱兵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530004)
90年代以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学界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范畴,并对这一范畴的思想内容展开了讨论。

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生态文明的涵义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它是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

还有一些学者虽未给生态文明下一个较为规范的定义,但依然提出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

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通过破除自我中心论而实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或者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进化,与地球表层的共存,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出发,人类应形成一种“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从而使人类的一切活动既能满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又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实现资源增殖和信息增殖。

二、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问题
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而工业文明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经济价值观,生态文明则要求形成一种“人—自然”系统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生态文明,均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因为人类倡导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最终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只不过人类中心主义有两种,一种是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一种是相对人类中心主义。

工业文明是以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为其价值观的,而生态文明则是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其价值观的。

三、关于生态文明的地位、作用及独立性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工业文明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从兴盛走向衰亡,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未来社会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大文明,大文明是未来社会文明的主要形态,而生态文明只是其中未来社会整体文明中的一种。

传统的和现实生活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把生态文明看成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一个内容。

对此,有论者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独立的内容,它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把生态文明看成是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一个内容而否认它的相对独立性,就不能反映现代新文明的客观实际和生态时代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从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还是从现代文明建设的新的构成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生态文明及
其建设都有不同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建设的内容。

还有论者认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诸种形式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一类实体性的文明形式,它们具有独立性、主导性的特征,而生态文明则是一种依赖性或依附性的文明形式。

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可能单独地、专门地进行,只能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载体和基础,生态文明的成果也主要是在人们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加以体现和获得。

因此,有意拔高和夸大生态文明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忽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观点与做法,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四、关于生态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人类运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并实现了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与此同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及一系列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也是科学技术的伴生物,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二律背反性。

作为一种比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其发展也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为了避免科学技术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必须对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化的改造,按照生态学原理的要求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管理与应用。

针对“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论断,也有学者指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工业生产中利用科学技术产生了诸如“三废”等问题,但这不能归罪于科技本身。

人们使用科学技术之所以发生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这两种作用和结果,关键在于利用者的目的、需要,因而决不能把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正负效应,笼统地归属于科技本身,从而加以片面的褒贬,必须正确地把科技本身的性能与利用它的负效应加以区分。

他们认为,要建立科学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绝不能忽视或低估科学技术的作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五、关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有学者认为,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核心与本质,是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它是在扬弃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这种文明要求把人类的价值和终极关怀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界,并赋予生态环境应有的道德地位。

这样,一种新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就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应运而生。

它要求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做到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规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善恶,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必须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积极保护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确保生态价值增殖。

也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效建设与进步上,这三个文明的协调推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中,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柱,它的有效建设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

还有学者指出,我国现代经济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实践,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民主建设为保证的四大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客观规律。

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
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了促进生态文明的顺利发展,人们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实现以下转变
11价值观念的转变。

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到“人—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整体价值观
和生态经济价值观。

21知识结构的转型和教育方式的更新。

按照“面向未来”的要求,通过对全社会成员的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实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结合。

31食物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要求改变人们不良的食物需求与消费习惯,避免食物生产与消费功能的异化。

41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要求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建设,城市内部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城市与其外部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关系。

51人口生产模式的转变。

要求全球人口增长处于人类有理性的控制之下,建立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人口生产模式。

(二)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实行生态生产
学者们指出,发展生态农业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和生态经济规律,培植资源,防治污染,提供清洁食物和优美环境;发展生态工业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减轻工业代谢污染的程度,走清洁生产的道路。

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实现生态文明不但要建立资源增殖意义上的物质基础,还要建立其精神基础——信息增殖。

因此,应集中投资,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充分利用信息创造新的财富,为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作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辛生1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观1广东社会科学,1997(6)
2 黄明同,周薇1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道德观1广东社会科学,1997(5)
3 齐金池1关于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1新疆大学学报,1997(2)
4 傅先庆1略论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1福建论坛(经社版),1997(12)
5 邱耕田1三个文明的协调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福建论坛(经社版),1997(3);文明结构探析1广西大学学报,1998(1);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1求索,1997(2)
6 申曙光1生态文明: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文明1学术月刊,1994(9);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1北京大学学报,1994(3);生态文明构想1求索,1994(2)
7 刘宗超等1地球表层进化研究的新视角:从物理观到生态文明观1大自然探索,1995(3)
8 黄顺基,刘宗超1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9)
9 刘思华主编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1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 徐 兰)
(《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研究概述赵红梅 (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430062)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没有人文精神?如果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又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是学术界在近期人文精神研讨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人文精神?这是人文精神研究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总体上看,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