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乏、贫血等症状。
针对淋巴瘤的护理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位淋巴瘤患者的疑难病例及护理讨论。
病例介绍:张先生,男性,57岁,因多个淋巴结肿大数年就诊。
经过多次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前进行第四疗程化疗,但发现张先生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导致营养不良和情绪不稳定。
问题分析: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是化疗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因为口腔黏膜和肠道黏膜的细胞也会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导致糜烂和坏死。
同时,口腔黏膜上的味蕾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味觉丧失,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心情。
此外,由于口腔溃疡的存在,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护理计划:1.口腔护理:每天使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口腔消毒液和软毛牙刷定期刷牙,避免糜烂区域直接受到刺激。
如果患者口腔溃疡较大,需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营养支持:设计营养计划,尽量提供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的食物。
对于味觉丧失的患者,可以使用调味酱料来提高食物的风味。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餐食菜单来激发患者的食欲。
3.心理疏导:尽可能让患者了解口腔溃疡的发生原因,并积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为患者提供温暖、和美和谐的环境,避免令患者感到无助和恐慌。
4.监测和评估: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饮食量、味觉状况和口腔溃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淋巴瘤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护理。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温暖关爱的态度。
针对张先生的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监测和评估都是重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分享
确诊
在儿童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 咽拭子等),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
CHAPTER 03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
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是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 型症状,医生首先会通过观察患 者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病情。
实验室检查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是否存 在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以及进行血 液生化检查,了解肝肾功能状况, 帮助诊断病情。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的病例分享
汇报人:XXX
2023-11-22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病例详情 • 诊断与治疗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01
引言
病例分享目的
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
了解该病的治疗措施 及预后
熟悉该病的临床症状 及诊断方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介
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可诊断 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治疗措施
01
02
03
04
一般治疗
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使 用解热镇痛药、润喉药等进行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采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等,对EB病毒进行抗病毒治 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病原学检查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血液中EB病毒 的DNA,确定病原体,为诊断提供 确凿依据。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临床症状:具备发热、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
实验室指标:外周血涂片检查 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液 生化检查可能显示肝肾功能异
病例讨论5病例简介
CAEBV临床表现
CAEBV的症状和体征由轻到重可呈多样性,通过免疫组 化可分为T细胞型和NK细胞型。CAEBV的预后存在异质 性,这或许受基因的影响。 症状和体征 ( %) 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 发热 100 噬血细胞综合征 21 肝功能损伤 90 冠状动脉瘤 21 脾脏肿大 90 肝衰竭 18 淋巴结病 50 恶性淋巴瘤 16 血小板减少 50 间质性肺炎 12 贫血 48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7 蚊咬过敏 43 脓毒败血症 7 皮疹 28 肺高压 4 基底钙化 18 肠穿孔 4 口腔溃疡 18 心肌炎 4 夏季牛痘样疮 14
病例讨论5
病例简介
患儿男,8岁。因反复发热、皮肤结节、脓疱1年 半第二次住院。 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和四肢出现皮肤硬红结 节,发热伴右颈部肿物。开始皮疹呈淡红色粟粒 样丘疹,逐渐增大,中央出现清亮水疱,渗出液逐渐 混浊,10天左右结痂,结痂逾数周不脱落;发热呈 弛张热,皮损结痂后热退;右颈部有一肿物,约 6.0cm×6.0cm大,硬度中等,触痛明显。外院先后 以“脓疱病”、“败血症”予以多种抗生素间断 治疗2个月无效,以“脓毒败血当小儿同时有发热、咽颊炎、淋巴结及肝 脾肿大者应考虑本病。确诊依据:异型淋 巴细胞占10%以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 性;特异性血清学改变阳性; CD4+/CD8+下降;CD8+HLA-DR+,CD 8+CD45RO淋巴细胞增多。
EBV-HLH诊断
包括HLH和感染两个方面 (1)HLH诊断标准-2004方案5/8符合:发热; 脾脏肿大;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Hb低于90g/L, Plt低于100×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 1.0×109/L;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 NK 细胞活力降低或缺乏;血清铁蛋白 ≥500mg/L;可溶性CD25 ≥2400u/ml (2)EBV感染证据:
颈部肿物查因病例讨论
查体
• 右颌下肿物大小约5×6cm,触之疼痛,质 地硬,活动度欠佳,局部肤温升高、肤色 稍红,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 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偶可闻及大中 水泡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 压痛、反跳痛,肝肋下1.5cm可及,质软边 清,无压痛,脾肋下未及。
• 血沉:73mm/H,CRP:35.20mg/L。 ASO:正常。 •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80,抗结核抗体(TB):阴性。 • 肝功正常,生化7项:BUN:1.65mmol/L,
TCO2:21.2mmol/L,Na+:135mmol/L, K+:5.68mmol/L。 • 尿常规:PRO:1+。29日复查尿常规正常。大便常0×10^9/L,GRAN%:61.5%, LYM%:27.6 %,RBC:5.60×10^12/L,HGB:127 g/L, PLT:854×10^9/L。
• 血细胞分析:杆状核粒细胞:6 %,分叶核粒细胞:62 %, 淋巴细胞:25 %,单核细胞:7 %。
入院后主要检查结果
• B超: 外院颈部B超: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部分液性 坏死,未能排除结核可能。必要时行淋巴 活检。 肝胆脾B超未见异常
• 胸片未见异常。 • 人型PPD阴性。
病例特点
• 患儿,男,1岁,因“反复咳嗽3周余,发现右侧 颌下肿物1周”入院。以右侧颌下肿胀、疼痛、咳 嗽为主要表现。查体:全身无皮疹及皮下出血点, 右颌下肿物大小约5×6cm,触之疼痛,质地硬, 活动度欠佳,局部肤温升高、肤色稍红,余浅表 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 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 偶可闻及大中水泡音。外院颈部B超:颈部淋巴 结肿大伴部分液性坏死,未能排除结核可能。血 常规:WBC:27.80×10^9/L,GRAN%:61.5%。 血沉:73mm/H, CRP:35.20mg/L。肺炎支原体 抗体:阳性1:80,抗结核抗体(TB):阴性。
长期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上消化道出血
仅维 持 1 ~3 h, 2 6 但是 颈部 淋 巴结 明显 缩 小 , 扁桃 体 脓性 分 泌物消 失 。精神食 纳好 转 半月 后再度 颈 部 淋 巴 结肿 大 伴腮 腺肿 胀 , 下颁 软 组织 肿 胀 。 T3  ̄4 ℃。经静点 丙种 球蛋 白 5 / 连 用 4 , 9 1 g d, d 地 塞米 松 1 mg d 1 后 体 温 降 至正 常 , 0 /,周 颈部 包块 逐渐 缩小 。 2 用 5 第 周 g丙种 球蛋 白巩 固疗效 持 续 2周 未再发 热 , 家长 要求 出院 。 出院后随访 1月 后死 于意外 。
感染 骨髓 象 , 部 淋 巴及 扁 桃体 活 检均 为变性 坏 颈
死 。 核抗 体 ( )抗 D 抗 十 , NA 抗 体 4 , S A 抗 8 抗 S
无 明 显 诱 因 出现 不 规 则 发 热 , 9 4 ℃ , 喷 T3 ~ 0 伴 嚏、 流涕 及咽痛 。 当地按“ 呼吸道 感染 ” 在 上 治疗好 转 此 后 , 何隔 1 ~ 4 d发热 1 , 为上 感或 扁 0 s 次 多
3m ×2 m 大 小 之 淋 巴 结 , 硬 , 痛 ( ) 活 动 c c 质 压 土 , 可 , 面皮肤 无红肿 。 眼睑浮肿 , 表 双 口唇 苍 白 , 充 咽
医师 A
此病 例 特点 : 学龄儿 、 ① 男性 。②间
断不 规 则发 热 3年余 加 重 9月 , 热时 常伴 有 上 发 呼 吸道 感染 或化 脓 性扁 桃 体 炎表 现 , 颈部 及腮 腺
讨 论
后 多个 结 节影 , 为是淋 巴结 。 认 先后用 吡喹 酮抗肺 吸虫 治疗 2 程 及 激素 治 疗达 6 月 , 疗 个 初静 点 地
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分析
审稿 : 仝连 信
责任 编 辑 : 士信 杨
颈部 淋 巴结 肿大 病 理分 析
宋印利
哈 尔滨 医科 大学 分校
180 5 10
在病 理活 检 的送检 组 织 中 , 大 淋 巴结很 常 见 , 肿
部 病 例 4 .7 , 龄 最 大 者 5 34 % 年 6岁 , 最小 2岁 , 均 平 2. 7岁 ; 巴 结 内 转 移 癌 10例 , 73 淋 0 占全 部 病 例 的 3. 8 ( 中腺 癌 7 25 % 其 6例 , 癌 1 鳞 6例 , 分 化 癌 8 未 例 ) 年龄 最 大 者 7 , 8岁 , 小 l 最 7岁 , 均 5 .4岁 ; 平 65 淋 巴结 原 发瘤 2 6例 , 占全 部 病例 的 84 % , 龄最 .9 年
症4 7例 , 占全 部 病 例 的 1.6 。 年 龄 最 大 者 7 53% l 岁, 最小 者 1岁 , 平均 3. 9岁 ; 核 占 13例 , 23 结 3 占全
表 1 36例 各 种病 变 分布 比例 0
维普资讯
牡丹 江医学院学报
的 8 % ) 但恶 性 病 变 淋 巴结 原 发性 肿 瘤 有 7 % 分 0 , 0 布在 4 0岁 以下 年 龄 组 , 中 年龄 最 小 者 为 6岁 , 其 平 均 年龄 为 3.5岁 , 28 因此 对 颈部 淋 巴结 长 期 肿 大 的 年 青人 也应 有 必要 的警惕 性 。 23 本组 材料 中 , 症 病 例 的 平 均 年 龄 3 .9岁 , . 炎 23 男/ 为 2 8 1结 核 病 例 的平 均 年 龄 为 2 . 7岁 , 女 ./ ; 73 男/ 为 1 19 ; 巴结 内转移 癌病 例 平均 年 龄 5 . 女 / .5 淋 6 5 4岁 , 女 为 25 1 其 中腺 癌 转 移 病 例平 均 年 龄 男/ ./ ( 5 .4岁 , 女 为 2 11 鳞 癌 转 移 病 例 平 均 年 龄 54 男/ ./ ; 5. 9 8岁 , 女 为 6 1 未 分 化 癌 转 移 病 例 平 均 年 龄 男/ /;
发热病例讨论
发热病例讨论---1. 引言本病例讨论文档对于一个被诊断患有发热的病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本文讨论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2. 病例概述病人X是一个年轻成年人,主要症状是发热。
以下是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描述:- 症状:症状:- 发热(持续)- 乏力- 头痛- 体征:体征:- 体温升高(摄氏度)- 淋巴结肿大(颈部)3. 医学评估与检查病人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以下是病人接受的主要检查:- 血常规- 尿液分析- 放射性扫描(根据临床需要)- 其他相关检查4. 是什么导致了发热基于对病人的评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可能的原因导致了发热: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等2. 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 结缔组织病- 某些癌症等5. 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重要的。
以下是可能的进一步步骤和治疗选择:- 血液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对病人进行更全面的检查以排除系统性疾病- 给予退烧药物以缓解病人的发热症状- 针对可能的病原体进行特定抗感染治疗结论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提供了对于一个发热病例的评估和可能的诊断选择。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必要的。
---以上是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的主要内容,提供给您参考。
如有更多相关信息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及时与我联系!。
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黄疸一例
以颈腋窝淋巴结多见,亦见于全身,肺门淋巴结肿大少见,质柔软,无粘连压痛,米粒大至3..4em。 病理为:淋巴结呈弥漫反应性增生,并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及程度不同的坏死区,偶见苏木素小体。 此病例与上述基本相符。但因狼疮首发为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实属罕见,且早期无明显其他系统受损 表现,故极易误诊为淋巴瘤等疾病,需仔细鉴别。一般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质韧,早期活动好,无
签字离院。 讨论:
本病历患者年轻女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首发为淋巴结肿大,有①关节痛②血尿蛋白尿, 肾脏病变③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④多浆膜腔积液⑤免疫学异常:抗Sm等阳性 ⑥ANA谱阳性,故根据免疫风湿学会1997年的SLE的分类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诊断。此患
者系统性损害中以血液系统异常为突出表现,以下主要讨论两点: 其一,首发为淋巴结肿大。SLE患者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50%,儿童更常见,多出现于活动期,
谱ANA:1:3200(颗粒型),nRNP:弱阳性,抗Sin.弱阳性。SSA(+),SSB(+).dsDNA(.).Coomb
试验:对照组亦为阳性。再予丙球209,甲强500rag冲击。3pm开始血浆置换,之后再送配血仍未
成功。于行血液滤过过程中血压下降,停血滤。26日0Am心跳停止,复苏后恢复自主心律,家属
・230・
2010年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法确定,予丙球209,甲强60mg后送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测定:初定为AB,溶血不可输注。次日
请风湿科会诊建议予甲强冲击,考虑患者心功能差,予甲强200rag及丙球209后仍配血失败。25日 患着因左心衰加重,呼吸衰竭上机。化验回报Hb:3 19,L.PLT:9万1,CD55/CD59(.),抗核抗体
压痛,晚期可增大融合破溃,有时会自行或抗炎后短时消退,需多次活检才能确诊。应完整切除每
_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临床分析
29
12
41
慢性淋巴结炎 11
8
19
淋巴结结核
5
8
13
结节病
1
3
4
恶性淋巴瘤
5
4
9
转移癌
4
0
4
合计
55
35
90
!!!!!!!!!!!!!!!!!!!!!!!!!!!!!!!!!!!!!!!!!!!!!!!!!!!!!!!!!!!!!!!!!!!!!!!!
[6] [7]
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5):345-347. Ney T,Goz G. Force-moment measurements on the passive palatal arc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ongue [J]. Forfschr Kieferorthop, 1993,54(6):249-253. 谈 龙,叶湘玉,周 洪,等. 横腭弓增强支抗的研究[J]. 实用口腔
·102·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 年 2 月第 26 卷第 2 期 J Clin Stomatol, Feb,2010,Vol.26.No.2
颈部淋巴结肿大 90 例临床分析
于鸿滨,李永生 * (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 90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进行淋巴结切
[中图分类号] R783.2 R73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34(2010)02-0102-02
Clinical analysis of cervical lymphadenectasis:a report of 90 cases. YU Hong-bin,LI Yong-she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Affiliated Kunhua Hospital,Kunming Medical College,First People's Hospital,Yunnan Province,Yunnan Kunming 650032,China
颈部肿物查因病例讨论
对于一些恶性颈部肿物,放射治疗可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杀死癌细 胞并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
手术治疗颈部肿物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肿物的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然后进行肿 物切除或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物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对于良性颈部肿物, 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术后恢复较快。而对于恶性颈部肿物,治疗效果则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等因素。
06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总结
患者信息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颈部肿物 就诊。
诊疗过程
医生初步诊断为淋巴结肿大, 但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物并非淋 巴结,而是甲状腺癌。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恢 复良好。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经验教训
医生需要更加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全面的 体格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血流情况。
CT检查
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肿物的位置、 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 有助于判断肿物的性质。
X线检查
可观察颈椎及上纵隔的 情况。
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
用细针穿刺肿物,取出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的金标准。
细胞学检查
通过涂片或印片方式获取细胞,进行病理学诊断 。
手术活检
通过手术方式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物,进行病理学 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检测肿物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情况,为治疗 提供依据。
04
病例讨论与诊断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1. 病例信息患儿:男,5岁主诉:持续高热、皮疹、关节肿痛既往史:无重要疾病史家族史:无相关遗传或传染性疾病史2. 现病史患儿于两周前开始出现高热,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之间,伴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不适。
三天后,患儿出现红色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颈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斑丘疹样,色素鲜红,不易消退。
此外,患儿还抱怨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体格检查发现颈淋巴结肿大。
3.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培养:阴性•尿常规:正常•血清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血清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骨髓涂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4. 讨论根据患儿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诊断:1.风疹(Rubella):患儿出现了皮疹,这是风疹的典型表现之一。
但是,风疹通常不伴有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2.猩红热(Scarlet fever):患儿有高热和皮疹,但通常没有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此外,颈淋巴结肿大也不是猩红热的典型表现。
3.丹毒(Erysipelas):丹毒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感染,并伴有局部红斑、水泡等。
全身性皮疹、关节肿胀和淋巴结肿大不是丹毒的典型表现。
4.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RA可能导致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但通常不伴有高热和皮疹。
5.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JIA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关节炎,可以伴有高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JIA通常没有严重的全身不适。
5. 进一步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我们建议进行以下进一步检查:1.风疹抗体检测:风疹抗体IgM阳性可以确诊风疹感染。
2.血培养:排除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表现。
3.血沉、CRP等炎症指标监测:观察其变化趋势,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
颈部淋巴结肿大188例临床病理分析
丝 的淋 部肿瘤均可转移至颈部淋 巴结 , 以转移癌在 颈部而原发癌 以帮助鉴别其 他病 因造成勰 巴结 肿大 。淋 巴结 结节病 也 所 结 少 无 位置可遍及全身 。淋 巴结病理 组织学 检查是 淋 巴结转 移癌 为 肉 芽肿 性 病 变 , 节 小 而散 在 , 有 融合 现 象 ; 干 酪 样 坏
R C 3、D T C A、F 等 多种抗体检测 。 O、DoC G、E A P
2 结 果
查结果结合临床进 行分析 , 报道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颈 部 淋 巴结 肿 大 患 者 年 龄 、 别 与 病 理 组 织 学 类 型 分 性 类见表 1 。颈 部 淋 巴结 转 移 癌 有 三 种 组 织 学 类 型 : 1淋 巴 ()
可活动或活动度差 ,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 质硬无压痛。 12 方 法 18 颈 部淋 巴 结 肿 大 患 者 苏 木 素 一伊 红 染 色 . 8例
切 片 , 分病例经免疫组织化学 , 部 白细 胞 共 同抗 原 (E 、 IA)细 胞 角 蛋 白 ( K)上 皮 膜 抗 原 ( M 、 I0 C 5 、 c c 4 C 、 E A) SO 、 D/ C 、 o5 6
建议 Kkci 的病理 诊断采用 “ 除 i h病 u 排 验新近转阳或强 阳性 ;4 有 单个 或成 串 的与周 围组织粘 连 理诊断似有泛化趋势 , () , 并与其临床 资料进行 的淋 巴结且 缓慢 增 大, 痛轻 微 或波 动 , 疼 或流 脓形 成 窦道 ; 法 ”必须全 面观察 患者 的淋 巴结 病变 , 与可 出现碎 屑性坏 死的多种 淋 巴结 疾病/ 变认 病 () 5 胸部 x线显示肺部有结核灶或肺门淋 巴结肿大 ;6 淋巴 综合分析 , () 真鉴别 , 并逐 一排 除 , 可 轻 易诊 断 。 不 结 穿刺 抽 脓 , 到 结 核 杆 菌 。 由 于 非 特 异 性 淋 巴 结 炎 ( 巴 找 淋 结反应 性增 生) 非常常 见 , 这两 种浅表淋 巴结肿 大在 临床 参 考 文 献 且 上有一定相似性 , 在诊断 中容易产 生误诊 , 治。肿大 淋巴 误
发热、颈淋巴结肿大
发热、颈淋巴结肿大作者: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0-01-26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天津蓟县人,因“发现颈部肿物6周”入院。
患儿6周前右侧颈部出现一鸡蛋大小肿物伴疼痛、发热(38℃左右)和咽痛。
予头孢菌素等口服约2周,肿物略有缩小,质地变硬,但低热仍持续。
4周前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7×109/L,以中性为主,经静点青霉素7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肿物未减小,3周前左侧亦出现约核桃大小肿物。
既往史及个人史第一胎第一产,出生后体健,生长发育正常,按时预防接种,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T 36.8℃ P 90次/分 R 20次/分 BP 90/60 mmHg 左侧颈部可触及数个0.5~2 cm3肿大淋巴结,轻压痛,边界清,活动度略差,无粘连,质较硬,右侧颈部可触及一3 cm3淋巴结,轻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差,质较硬,周围软组织无红肿。
余浅表淋巴结不大。
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Ⅰ度。
副鼻窦区无压痛。
心肺查体正常。
腹软,肝脾不大。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卡疤(+)。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7.6×109/L, N 75%, L 25%, RBC 6.01×1012/L, HB 150 g/L, PLT 358×109/L。
尿便常规正常。
血沉54 mm/h ,支原体抗体阴性,抗链O 120 IU/ML。
CRP 28 mg/L。
结核抗体IgM(-),IgG(+);PPD 5 IU可疑阳性。
单纯疱疹病毒IgM(-),巨细胞病毒IgM(-),肠道病毒 IgM(-),EB病毒IgM(-)。
电解质、肝功、肾功、肌酸肌酶正常,乳酸脱氢酶261 U/L略高。
胸片、心电图正常。
腹部B超:肝脾不大,未见肿大淋巴结。
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统增生旺盛,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性粒细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及内外浆。
红系统增生比值相对偏低,形态大致正常。
儿童发热病例分析报告
儿童发热病例分析报告儿童发热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通过对一名6岁男孩发热病例的分析,探究该病症的可能原因和处理方法。
病例描述:患儿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6岁主要症状:持续高热、咽喉疼痛、咳嗽、喉部充血体征检查: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红斑分析与讨论:基于小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的病情可能属于感染性疾病。
根据临床经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针对小明的咽喉疼痛、咳嗽和喉部充血症状,我们考虑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喉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表明小明患上了扁桃体炎,而红斑皮疹可能是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之一。
鉴于小明的高热持续存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尽管喉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以是细菌感染的征象,但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典型体征,如脓性分泌物、淋巴结化脓等,在该病例中并未观察到。
针对小明的病情,我们建议进行以下处理:1. 对症治疗:针对小明的咽喉疼痛和咳嗽症状,可以给予适当的镇痛消炎口服药物,如布洛芬口服液。
2. 观察与饮食调理:高热期间,小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同时,控制饮食摄入,宜选择软食和易消化食物。
3. 休息与避免传染:小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和寒冷刺激,以加速体内对病毒的清除。
在发热期间,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4.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情继续加重,或出现血尿、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后与总结:针对小明的发热病例,根据当前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病毒感染所致的扁桃体炎。
在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下,大多数患儿通常能够在数日内逐渐康复。
然而,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本例仅为典型儿童发热病例的分析报告,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定期关注儿童健康与生长发育,提高家长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抵御儿童发热等常见病症的侵袭。
发热疑难病例讨论
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动脉炎等。 (5)其他疾病:血清病,结节病,原发性肉芽肿性肝炎,
克罗恩氏病(Crohn氏病)等。
治疗
一线治疗-- NSAIDs
➢ NSAIDs sometimes, prednisone often
➢ NSAIDs,仅20%可有效控制病情,80%以上需要
FT3 3.1pmol/L、TSH 5.403Uiu/ml,余未见异常。
相关检查:
4.CT检查:
2012.5.17 胸 部 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感染,左肺肺大泡。 CT
2012.6.5胸部CT 右肺下叶感染基本吸收,左肺上叶感染基本同前,左肺肺大 泡同前。
2012.7.23胸片
肺心隔未见异常。
2012.8.5胸片
病史简介
既往3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正规抗结核治 疗半年。
入院查体:咽部充血,颈静脉充盈,颜面及 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 湿性罗音,心脏、腹部无明显异常。
相关检查:
1.血常规、血沉检验
WBC(×109/L) NEUT%
RBC(×1012/L)
PLT (×109/L)
ESR(mm/h)
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远端指间关节亦可受累。 发病早期受累关节少,以后可增多呈多关节炎。不
少患者受累关节的软骨及骨组织可出现侵蚀破坏, 故晚期有可能出现关节僵直、畸形。
肌痛
肌肉疼痛常见,约占80%以上。
多数患者发热时出现不同程度肌肉 酸痛,
部分患者出现肌无力及肌酶轻度增 高。
(4)咽 痛
➢ 较少见的有肾、中枢神经异常、周围神经损害。 ➢ 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衰、心包填塞、缩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1. 病例概述这是一个来自中山医院的儿科疑难病例,患者为一名5岁男孩,主诉持续发热、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以及贫血症状。
病例引起了医生团队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讨论内容记录。
2. 评估与分析医生团队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考虑到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感染性疾病:考虑到患者长期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淋巴瘤等可能性较大。
- 免疫系统疾病:以消瘦、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考虑到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3. 检查与诊断针对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以下是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最终诊断:- 抽血检查:发现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白细胞计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和感染。
- 影像学检查: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未发现其他明显异常。
- 骨髓穿刺:未发现异常细胞学改变。
- 抗核抗体检测: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 免疫学检查:异常IgG和IgM水平,提示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最终确诊该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4. 讨论与观点在这个病例的讨论过程中,医生团队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免疫疾病的多样性:在病例讨论中,医生团队强调了免疫疾病的多样性。
不同的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呈现出相似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区分和确诊。
- 诊断过程的重要性:医生团队强调了对儿科疑难病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诊断过程的重要性。
从病史了解到检查、诊断,每一步都需要逐步确认和排除可能的疾病,以确保最终的诊断准确性。
- 多学科协作:医生团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儿科疑难病例中的重要性。
通过多个专科的合作和讨论,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5. 总结与回顾这个病例的讨论过程让医生团队对儿科疑难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g/L,血小板PLT160×109/L;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cm;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 5.5%;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细胞75.0%,CD23+细胞68.7%;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3.9×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4、辅助检查:WBC3.9×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三、进一步检查:1、抗EBV抗体2、嗜异凝集试验3、PCR检测EBVDNAV;四、鉴别诊断:1、淋巴瘤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瑞氏综合征4、心肌炎5、病毒性6、川畸病五、治疗:1、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有继发感染用抗生素不宜用氨苄青病史同前,该患儿首先要考虑淋巴瘤,支持点:8岁男孩,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有触痛,无红肿,伴有发热,37.5---39度,,咳白色痰,累及纵隔肝大肋下4.5厘米,化验室检查GPT101,GOT225;血沉22;应用抗生素无效;不支持点:无消瘦,体重减轻,盗汗;化验检查,常规无明显异常;骨穿正常;建议做胸片,肝胆脾,腹膜后B超及淋巴活检;其次,要考虑结核,支持点;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血沉快;抗生素无效;不支持点:无消瘦,无盗汗,肺部无阳性体征;肝大,酶高不好解释;建议查胸片,PPD试验,及淋巴穿刺作抗酸染色;个人之见病例特点:小儿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不规则发热8天,抗炎治疗无效,查:咽红,肝大,血像正常,淋巴高,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肝功能受损,血沉稍快,血生化多种指标异常,骨穿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1、恶性淋巴瘤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待排进一步检查1、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2、嗜异性凝集试验3、EBV抗体主要是与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相鉴别,通过骨穿、淋巴结活检相鉴别;本病例特点:1、患儿,男,8岁;2、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1、嗜异性凝集抗体检测;2、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病可能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炎;3、鉴别诊断:1、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多见,常无淋巴结肿大;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2、急性弓形体病:常有动物接触史或进食生肉史,临床表现可从单纯的淋巴结肿大到致命的急性暴发型肺炎和脑脊髓膜炎,可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血液、脑脊液的动物接种,寻找病原体;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3、恶性组织细胞病:除了发热、淋巴结肿大外,还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骨髓穿刺可确诊;4、还应与风疹、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白血病等项鉴别;患儿病史有如下特点:1.淋巴肿大20天,8天来发热.伴阵咳.体查:淋巴肿大,肿大.咽红.2.血常规分类以淋巴增高为主.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稍高,心肌酶示有心肌损害. 诊断考虑:患儿有呼吸系统症状,淋巴肿大,心肌损害.有多系统症状.诊断上考虑支原体并肺外表现.应查冷凝集试验及拍胸片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1.淋巴结核多有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可拍胸片,PPD试验.2.传单血常规见变形淋巴细胞0.07,咽红,肝大.淋巴肿大.可查嗜异凝集试验及VCA-IGM鉴别3.淋巴瘤骨髓穿刺不支持. 病史特点: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阵咳20天,发热、淋巴结触痛、咳嗽8天,查体:肝大;辅助检查:淋巴细胞比例高、有变形淋巴,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增高;诊断和鉴别诊断:1、淋巴肉瘤:依据:初为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排除淋巴细胞性;辅助检查:淋巴结活检;2、结核:依据:一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血白细胞不高;辅助检查:肺X光片或者CT、TB-DNA、PPD实验;3、中毒性心肌炎:没有明显的心脏症状、体征和病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有心肌酶增高;需要做一个心脏B超,看心脏大小和心包有没有积液;4、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应该排除;查抗核抗体、DS-DNA、SM-DNA、狼疮细胞;特点:儿童,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伴肿大淋巴结触痛,食欲差;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辅助检查:WBC3.9×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沉22mm/h,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需要检查:1心肌肌钙蛋白检测2心动图检查3病毒学诊断4心肌活检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心病,原发性心,甲亢等引起的心肌改变等;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发热8天;2.淋巴结开始无触痛,后出现发热并有触痛;否认有结核接触史;3.查体: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咽红,肝脏肋下4.54.血象底,淋巴为主,可见异淋,血沉升高,GPT高,心肌酶谱升高.骨穿正常.需做检查:淋巴结B超;胸片;EBV-AB;TB-AB;PPD;淋巴结活检等诊断:1.EBV;2.颈淋巴结炎;3.颈淋巴结结核伴感染鉴别诊断:1.寄生虫病;2.猫抓病. 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伴有咳嗽;2.PE: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3.WBC3.9×109/L异形淋巴细胞0.07;GPT增高;心肌酶增高;诊断:想了好几个,都无法鉴别排除,先空着;考虑病毒性感染;需要的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2.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3.孕佳试验;4.胸片;5.乙肝五项;鉴别:1.病毒性2.结核;虽无结核接触史,但仍不好排除;行结核菌素试验;3.传单;异性淋巴多10%,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可确诊;4.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5.川崎病;6.急淋;骨髓穿刺以排除;病例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因皮肤、巩膜伴尿黄、食欲减退、20天,2周于2008年9月17日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发现尿色加深如茶色,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入院前1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0℃,下午或晚间体温开始上升,经对症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伴有畏寒,无寒战,伴轻咳;当地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81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027U/L,总胆红素TB为2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为167.6μmol/L;将其转入传染病医院,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治疗,予“吲哚美辛栓剂”肛塞降温,并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发热;患者自行应用退热药“新癀片”1盒3天,后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停用;停药后患者仍发热,仍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既往史1年半前患者开始对花粉过敏,反复出现周身荨麻疹;2008年4月曾口服“肤痒颗粒、依匹斯汀”1个月,皮疹消退且无其他特殊表现;患者本次发病前曾因再次出现荨麻疹口服上述药物2天,停药2天后开始不适症状;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营养欠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周身可见较密集、大小均等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颈部可触及3~4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良好,无融合,有触痛;结膜稍苍白,颈无抵抗;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肋下2cm,剑下4cm,质中,有触痛,脾脏肋下5.0cm,质中,无触痛,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相关检查患者入院后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检查;血常规:WBC2.92×109/L,N%70.9%,L%20.5%,红细胞RBC3.22×1012/L,血红蛋白HGB78.2g/L,血小板PLT93.4×109/L;肝功能:ALT84U/L,AST102U/L,总蛋白TP51.7g/L,白蛋白ALB29.9g/L,碱性磷酸酶ALP213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23U/L,TB172.8μmol/L,DB122.9μmol/L,肌酸激酶CK12U/L,乳酸脱氢酶LDH582U/L;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15.6mg/L;血沉11mm/h;伤寒、副伤寒抗原检查两次均阴性;抗嗜肺军团菌抗体各型均阴性;中段尿细菌培养、痰普通细菌培养、需厌氧菌血培养两次均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两次均阴性;胸片未见异常;结核杆菌抗体阴性;结核分枝杆菌PCR扩增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外周血找疟原虫阴性;超声心动图: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血清蛋白电泳未见明显异常;抗体过筛: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均阴性,抗胃壁细胞抗体1:40;狼疮相关抗体阴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抗体均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靶抗原PR3和MPO、抗心磷脂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为阴性;腹部B超:肝右叶最大斜径16.7cm,门静脉主干内径1.0cm,脾脏16.2×7.1cm,肋下6.0cm,脾静脉主干0.9cm;弥漫性肝损害伴肿大,脾大,脾静脉扩张;2009年9月18日行骨穿骨髓细胞学检查取材部位为髂后上棘,髓象:①取材、涂片、染色可;②骨髓增生Ⅲ~Ⅳ级,粒系占59%,红系占29%,粒红比值2:1;③粒系,原粒以下可见,中幼粒细胞比值增高,浆内可见中毒颗粒;④红系,早红以下可见,中幼红比值高,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部分中心浅染区扩大;⑤淋巴细胞形态、比例正常;⑥阅全片见巨核细胞24个,其中颗粒巨20个,裸巨4个,血小板散在小簇可见;⑦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异常细胞;⑧组化铁染色,外铁-,内铁-68%,+28%,++4%;血象:①白细胞偏少,分类粒系浆内可见中毒颗粒;②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部分中心浅染区扩大;③血小板散在可见;需厌氧菌骨髓培养均为阴性;抗HEV-IgG两次均为阴性;抗EBV-IgM阴性;抗CMV-IgM阴性;2008年9月19日肝活检结果显示,肝窦内可见多腺泡坏死及桥接坏死,坏死带已有早期塌陷,有的肝窦内仍可见红细胞,存留肝细胞多明显肿胀,少数胞浆内含胆色素颗粒,时见凋亡小体,此外可见再生的多核肝细胞,汇管区轻度扩大,炎症轻,细胆管增生不明显;病理诊断:重度小叶性肝炎,早期修复,考虑药物性肝损伤;诊治过程一入院第1周患者仍发热,最高体温波动于38℃~39℃,于2008年9月22日开始应用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入院第2周体温恢复正常;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过程中患者于2008年10月2日再次出现畏寒、高热,体温最高41℃,下午或晚上体温最高,对症治疗后可降至正常;体温下降后患者精神状态尚好,再予需厌氧菌血培养检查2次均阴性;咽拭子找真菌阴性;大便、尿找真菌、真菌培养均阴性;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端细菌培养、找真菌均阴性;复查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寻找发热原因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有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首先分析发热原因;1.感染性发热肺炎患者发热时伴有轻咳症状,无明显咳痰、胸痛、胸闷、憋气等不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外院及入院后检查:肺炎衣原体抗体、支原体抗体、抗嗜肺军团菌抗体各型均阴性,胸片未见异常,痰普通细菌培养检查两次均阴性;患者入院第3周再次出现畏寒、高热时复查胸片仍未见异常,咽拭子找真菌阴性,考虑由肺部细菌、真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感染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不大;脓毒症患者虽畏寒、高热,但精神状态尚佳,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示WBC未升高,反而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未升高,多次需厌氧菌血培养、骨髓培养均为阴性,大便、尿找真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考虑感染所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结核患者既往无肺结核及其他部位结核病史,且本次入院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血沉不快,结核杆菌抗体阴性,结核分枝杆菌PCR扩增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考虑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既往无心瓣膜病病史,亦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其他危险因素,未闻及心音改变及病理性杂音,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淤斑,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考虑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急性传染病患者无传染病接触史,院内外检查显示,伤寒、副伤寒、麻疹、布氏杆菌感染等急性传染病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疟疾患者无疟疾疫区停留史,且发病时间为我国北方9月下旬,无明显的寒战、高热、大汗等疟疾典型表现,肝功能示总胆红素最高达348.8μmol/L,不支持溶血引起的黄疸,外周血找疟原虫阴性,考虑疟疾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不大;2.非感染性发热血液系统疾病本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组织活检及肝活检证实,由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及淋巴瘤导致发热的可能不大;结缔组织病患者既往无结缔组织病病史,相关检查中血清蛋白电泳、抗体过筛、狼疮五项、干燥三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等免疫学方面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结缔组织病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不大;图4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高倍视野可见片状增生的单核样组织细胞及大片状坏死,坏死组织中可见多量核碎片寻找黄疸原因1.溶血性黄疸患者无腰痛、酱油色小便等溶血表现,再次出现高热时血红蛋白水平未见波动,且患者总胆红素最高达348.8μmol/L,不支持溶血引起的黄疸;2.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无大便颜色灰白,肝功能以ALT、AST、胆红素升高为主,ALP、GGT轻度升高,腹部B超未见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可能性不大;3.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有明显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提示肝功能损伤明显,胆红素大幅升高,考虑肝细胞性黄疸的可能性较大;患者肝脏损伤的原因考虑如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既往无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且本次发病院内外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均为阴性,不支持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脏损伤;酒精性肝病患者无长期大量饮酒史及近期大量饮酒史,酒精性肝病的可能不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既往无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史,免疫学相关检查指标未见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不大;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无遗传代谢性肝病家族史,肝活检亦除外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本次发病前曾自行服用“肤痒颗粒、依匹斯汀”,服药后第4天出现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症状,周身可见斑丘疹,考虑有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最后肝活检证实为药物性肝损伤;诊治过程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入院时更为明显,仍有压痛;为明确诊断,2008年10月7日对其进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可见滤泡结构,部分区域结构不清,可见片状增生的单核样组织细胞及大片状坏死,坏死组织中可见多量核碎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3大部分淋巴细胞+,CD20部分淋巴细胞+,增生单核组织细胞CD68和溶菌酶+,Ki-6730%+,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患者病理结果符合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图4、5诊断;2008年10月5日患者夜间体温达到41℃,在继续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临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自2008年10月6日后体温一直正常图6;经保肝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出院前复查ALT29U/L,AST62U/L,TP61.1g/L,ALB35.7g/L,ALP118U/L,GGT72U/L,TB58.8μmol/L, DB38.2μmol/L,2010年4月底电话随访,患者未出现疾病复发;什么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是由菊池Kikuchi和藤元Fujimoto等于1972年在日本最先报道,又称菊池病;该病在日本发病率较高,约占颈部淋巴结活检的10%,欧洲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始有报道;由于HNL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形态也可不典型,易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猫抓病等疾病混淆;临床特点HNL好发于青年女性及儿童,男女比例约为1:4;多数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部分可持续高热达40℃以上,热程2~6周,也可数月以上,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长但患者精神状态尚佳,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局部痛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耳前、腋下及腹股沟处等浅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受累,少数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为1~3cm左右,无粘连、融合,可活动,常有压痛,热退后缩小或消失,再发热时又肿大;约30%的患者皮肤受累,皮疹为多形性,可表现为丘疹、斑丘疹、多形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甚至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少数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受损,ALT、AST、LDH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可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多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骨髓象增生良好,骨髓粒、红、巨核系均以增生活跃为主;血沉不快;病理特征本病最终依靠淋巴结活检确诊;病理特征如下;①病变主要位于副皮质区或皮质区,淋巴结结构未被完全破坏;②散在或大片碎屑样凝固性坏死,坏死灶周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形态多样包括新月形细胞、多形性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等并有明显吞噬现象和淋巴细胞母细胞化现象;③无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④病灶周围丰富的小淋巴细胞及散在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共同形成“星空”现象;⑤有的淋巴结内可见到坏死灶被肉芽组织取代的修复现象;⑥细胞外可见丰富的凋亡小体;⑦免疫组化显示小灶性或簇状CD68或MPO阳性细胞;治疗及预后HNL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2个月可自行缓解;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绝大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发热症状在短期内缓解和消失,淋巴结逐渐缩小;本病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小结患者为青年女性,畏寒、发热,体温较高,但精神状态尚佳,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有颈部痛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且有皮疹,ALT、AST、LDH升高,外周血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多次血和骨髓培养均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疗效好,考虑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大,最后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笔者认为,患者出现肝、脾肿大,ALT、AST、LDH升高,可能部分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有关,患者本次发病可能与荨麻疹发病及应用药物有关;。
发热病例讨论
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
2.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3. 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
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
、肌肉关节痛等。
4.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5. 诊治经过 6. 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业史等
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
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氏
杆菌病等。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
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
类药物中毒。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
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七、问 诊 要 点
通过血脑 屏障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散热
发 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等
三、病因与分类
• 感染性发热 (infective fever)
三、辅助检查
PMR最突出的实验异常是血沉增快(40 ~50mm/h)、C-反应蛋白升高。 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血清补体、血 清肌酶活性均正常。 肌电图检查无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征 象。
四、诊断
50岁以上老人; 颈、肩、腰背或全身僵痛持续4周以上 ; 血沉>40mm/h; 对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阴性。 须除外继发性多肌痛症。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5.5%。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 细胞75.0%,CD23+细胞68.7%。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5.5%。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 细胞75.0%,CD23+细胞68.7%。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5cm。
4、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三、进一步检查:1、抗EBV抗体2、嗜异凝集试验3、PCR检测EBVDNA V。
四、鉴别诊断:1、淋巴瘤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瑞氏综合征4、心肌炎5、病毒性肝炎6、川畸病五、治疗:1、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有继发感染用抗生素(不宜用氨苄青)病史同前,该患儿首先要考虑淋巴瘤,支持点:8岁男孩,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有触痛,无红肿,伴有发热,37.5---39度,咳嗽,咳白色痰,(累及纵隔)肝大肋下4.5厘米,化验室检查GPT101,GOT225。
血沉22。
应用抗生素无效。
不支持点:无消瘦,体重减轻,盗汗。
化验检查,常规无明显异常。
骨穿正常。
建议做胸片,肝胆脾,腹膜后B超及淋巴活检。
其次,要考虑结核,支持点;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血沉快。
抗生素无效。
不支持点:无消瘦,无盗汗,肺部无阳性体征。
肝大,酶高不好解释。
建议查胸片,PPD 试验,及淋巴穿刺作抗酸染色。
个人之见!病例特点:小儿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不规则发热8天,抗炎治疗无效,查:咽红,肝大,血像正常,淋巴高,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肝功能受损,血沉稍快,血生化多种指标异常,骨穿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恶性淋巴瘤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待排进一步检查1、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2、嗜异性凝集试验3、EBV抗体主要是与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鉴别,通过骨穿、淋巴结活检相鉴别。
本病例特点:1、患儿,男,8岁。
2、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食欲差,静滴抗生素无效。
3、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4、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沉22mm/h ,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LDH965u/L,CK-MB37u/L,HBD406u/L,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1、嗜异性凝集抗体检测。
2、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病可能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炎)。
3、鉴别诊断:1、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多见,常无淋巴结肿大。
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
2、急性弓形体病:常有动物接触史或进食生肉史,临床表现可从单纯的淋巴结肿大到致命的急性暴发型肺炎和脑脊髓膜炎,可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血液、脑脊液的动物接种,寻找病原体。
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
3、恶性组织细胞病:除了发热、淋巴结肿大外,还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
骨髓穿刺可确诊。
4 、还应与风疹、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白血病等项鉴别。
患儿病史有如下特点:1.淋巴肿大20天,8天来发热.伴阵咳.体查:淋巴肿大,肿大.咽红.2.血常规分类以淋巴增高为主.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稍高,心肌酶示有心肌损害.诊断考虑:患儿有呼吸系统症状,淋巴肿大,心肌损害.有多系统症状.诊断上考虑支原体肺炎并肺外表现.应查冷凝集试验及拍胸片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1.淋巴结核多有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可拍胸片,PPD试验.2.传单血常规见变形淋巴细胞0.07,咽红,肝大.淋巴肿大.可查嗜异凝集试验及VCA-IGM鉴别3.淋巴瘤骨髓穿刺不支持.病史特点: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阵咳20天,发热、淋巴结触痛、咳嗽8天,查体:肝大。
辅助检查:淋巴细胞比例高、有变形淋巴,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增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1、淋巴肉瘤:依据:初为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排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辅助检查:淋巴结活检。
2、结核:依据:一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血白细胞不高。
辅助检查:肺X光片或者CT、TB-DNA、PPD实验。
3、中毒性心肌炎:没有明显的心脏症状、体征和病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有心肌酶增高。
需要做一个心脏B超,看心脏大小和心包有没有积液。
4、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应该排除。
查抗核抗体、DS-DNA、SM-DNA、狼疮细胞。
特点:儿童,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无触痛。
8天前出现发热,伴肿大淋巴结触痛,食欲差。
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沉22mm/h ,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
需要检查:1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2 心动图检查3 病毒学诊断4 心肌活检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甲亢等引起的心肌改变等。
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发热8天;2.淋巴结开始无触痛,后出现发热并有触痛;否认有结核接触史;3.查体: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咽红,肝脏肋下4.54.血象底,淋巴为主,可见异淋,血沉升高,GPT高,心肌酶谱升高.骨穿正常.需做检查:淋巴结B超;胸片;EBV-AB;TB-AB;PPD;淋巴结活检等诊断:1.EBV感染;2.颈淋巴结炎;3.颈淋巴结结核伴感染鉴别诊断:1.寄生虫病;2.猫抓病.本病特点:1. 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伴有咳嗽。
2. PE: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3. WBC 3.9×10 9/L 异形淋巴细胞0.07。
GPT增高。
心肌酶增高。
诊断:想了好几个,都无法鉴别排除,先空着。
考虑病毒性感染。
需要的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
2.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
3.孕佳试验。
4. 胸片。
5.乙肝五项。
鉴别:1.病毒性肝炎2.结核。
虽无结核接触史,但仍不好排除。
行结核菌素试验。
3.传单。
异性淋巴多》10%,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可确诊。
4.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5.川崎病。
6.急淋。
骨髓穿刺以排除。
病例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尿黄、食欲减退、乏力20天,发热2周于2008年9月17日入院。
入院前20天患者发现尿色加深如茶色,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
入院前1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0℃,下午或晚间体温开始上升,经对症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伴有畏寒,无寒战,伴轻咳。
当地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81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027U/L,总胆红素(TB)为2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为167.6μmol/L。
将其转入传染病医院,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治疗,予“吲哚美辛栓剂”肛塞降温,并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发热。
患者自行应用退热药“新癀片”1盒(3天),后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停用。
停药后患者仍发热,仍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既往史1年半前患者开始对花粉过敏,反复出现周身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