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之比较(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之比较(一)

论文关键词:诸葛亮;司马懿;家世;性情思想渊源;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司马懿与诸葛亮同为当世军事奇才,二人有很多可比性。二人自身因素对各自所代表的政权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拟从家世、性情、思想渊源、接班人培养等四方面探讨其中之原因。

诸葛亮与司马懿皆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但从二人屡次交锋中可以见出,诸葛亮之虑事先于司马懿,故司马懿往往扮演失败者之角色,甚至在上方谷被困,险些丧命。

论才干,论智谋,诸葛亮较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二人功业却相反。个中缘故颇为错综复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之。

一、家世不同

司马懿生于官宦人家,其祖发迹于西汉初,更四世至东汉官至二百石。司马家族既是东汉豪门大族,又有崇儒重教之美誉。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是儒家礼仪的实践者,《三国志》卷一五《司马朗传》注引司马彪《序传》云:“性质直公方,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者数十万言。……”1]其兄司马朗与弟司马孚均被誉为当世“醇儒”,司马朗“雅好人伦典籍”,值岁大饥、人相食之时,“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2],又建议复儒家某些古老制度,如五等之制、井田制等;司马孚亦是儒教的忠实信徒,《晋书》卷三记载:“(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司马懿本人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融闻,伏膺儒教”

(《晋书》卷一《宣帝纪》)。

司马氏之社会地位、声望,对大族官僚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司马懿得到魏文帝、魏明帝器重,被委以重任,在数年间将曹魏枝叶翦除殆尽,为其子篡位、其孙建晋鸣锣开道,除自身因素外,无不得力于此。

诸葛亮则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据《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记载:“(亮)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3]

诸葛亮家境日趋式微,其从父诸葛玄谢世后,诸葛亮俨然为一村夫。诸葛亮亲人只有兄长诸葛谨、弟弟诸葛均,后亦各为其主。诸葛亮无家族倚重,幸得遇明主,凭一己之才,期力挽狂澜于既倒。无奈,孔明为国事夙兴夜寐,积劳成疾,最终在悲风中陨落。倘若有如司马家族一样煊赫的豪门为支撑,为其分忧解难,诸葛亮也许不会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否则,鹿死谁手尚在两可。

二、性情各异

司马懿生性残忍、手段毒辣,是“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对司马懿之为人,曹爽之弟曹羲有着一定地认识:“……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4]但是天真地认为投降即可全命:“不如自缚?见之,以免一死。”5]司马懿先用狡诈的手段两次派人诱骗曹爽:“太傅无他事,只是削汝兵权而已。”“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

之事,别无他意。”6]及曹爽交出兵权,凶残面目暴露无遗,当即翦除曹爽党羽,接着便把魔爪伸向曹爽一族,“……然后押着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7]最终掌握了大权,为司马篡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先于此,司马懿不准公孙渊投降,斩杀两名求和使者;而古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故事,司马懿此举违背了游戏规则。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毒辣可见一斑。

太尉华歆进言于曹睿云:“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患。”8]王朗亦言:“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9]二人之言印证了司马懿种种丑恶行径。司马懿临终时叮嘱二子:“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10]司马懿做出一副语重深长的姿态,极力表达忠诚之心,掩藏心底不可告人的秘密,虚伪之真面目欲盖弥彰。正如曹操欲称帝,又惧怕遭到舆论的谴责而按兵不动,由他的儿子完成未竟事业一般,司马氏归曹魏政劝于己的过程亦是如此,可见司马懿之虚伪、狡诈不亚于曹阿满。

诸葛亮生性淡泊明志、温文尔雅,正如其门上之对联所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11]内在性情淡化为外在行为,则表现为“涵平常之心,做该做之事”。诸葛亮感恩于刘备三顾茅庐殷勤之意,而“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刘备的恻隐之心、感恩之心,是怀着淡泊名利之心,只为行宜、不计后果之念,最终促成了诸葛亮做出了如此的人生抉择。

在先主逝世后,诸葛亮时刻不忘托孤之重,夙兴夜寐,操劳国事。这不仅体现了孔明之忠,更体现了诸葛亮遵守对先主之诺言,是忠臣、贤相之典范。

《三国演义》在诸葛亮尚未出场时,有一段风景描写:“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12]这段风景应是为诸葛亮而设,也是其性情的映衬。诗中以困龙、单凤喻孔明之才,以交加之修竹状其品行之高洁,以困龙、单凤形容其之怀才不遇,以温馨之野花极写其之悠然貌。一位身怀奇才、情操高尚、神采飘逸之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读者未见其人,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周遭风景与人性情相映成辉,足见隐者之品性。杜甫在赞扬诸葛亮时,也采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森森”,正是诸葛亮高洁人格的象征。

诸葛亮温和尔雅之风范、淡泊宁静之心境,决定了其与生性残忍、专致于功名的司马懿迥然不同的人生理想与政治命运。诸葛亮待人温和,如对公子刘琦,本不欲介入他人家事,经不住再三恳求,最终为之出谋保全其性命;诸葛亮讲诚信,如遵守诺言,对孟获的七擒七纵,不加伤害,使其心服口服。而司马懿自幼因家世影响,为人残暴、心恨手辣、狡诈多权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