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一)

合集下载

对中部地区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思路的重新思考

对中部地区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思路的重新思考
部地 区的快 速发 展 ,进 一步解 决 区域经 济发展 过程 中 的新 情 况 、新 问题 ,国家从 全局 和战 略的高 度在
的政策 机遇 , 中部 六省 在实施 中部 崛起 战略 时 ,需
要有 明确 的思 路与 战略性 的设 计 。 只有这 样 ,才 能
在科 学 发展观 的正 确指 引下 ,走 出有 中部 特 色 的协
史 发展 过程 。在这 个过 程 中 ,模 式 的选 择更 加 突出
济社会 发 展 中快 速 发展 带来 了机遇 。 中部地 区的发
展开 始得 到各界 的关注 ,中部崛起 问题 提上议 事 日
了 创 新 在 区 域 经 济 、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主 导 作
用【 ( 1 J 。 中部 地 区在 不 利 于 自身 发展 的外 部 环境
调 发展 之路 。 区域创新 是 区域经 济发 展 的核心 动 力 。中部 地 区区域 发展模 式 的形成 经历 了从 单 一到 多元 、从 被
党 的十六 届 四中全 会上 提 出了加快 中部 地 区快 速发
展 的中部 振兴 发展 战略 ,这 为 中部地 区在新 一 轮经
动到 主动 、从 分异 到 同步 、从传 统 向创新 发 展 的历
势 和经 济优 势 ,促 进 中部地 区 崛起 。 党 中 央 、国 ” 务 院关 于促进 中部 崛起 的发展 战 略 ,无 疑给 中部地
区的发展 带来 了希望 ,指 明了方 向 。面对 如 此难得
新 的 世纪 ,我 国 区域经济 进入 到 以均衡 、全面 和协调 为 主题 的发展 时期 。在 大力 实施西 部大 开发 战略 和振 兴东北 老 工业基 地 的背景 下 ,为了促 武汉 经济 技术 开发 区 、东

中部崛起的战略取向与政策选择

中部崛起的战略取向与政策选择
副院长 , 究 员。 研
人们思想观念陈 旧保守 , 体制机制不活 , 经济活
中部 崛起 的战略 取 向 与政 策选 择
耿 德 建
( 南省 人 民政 府 发展 研 究 中心 , 南 河 河 郑 与 中部 地 区崛起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 济 发 展 的外 部 环 境 发 我
为联 动性 动力 机制 , 中部地 区迅 速 崛起 和协 调 对
制定 发展 蓝 图 , 变 目前 中 部 六 省 争 做 龙 头 、 改 难 以协 调发 展 的局 面 , 步 形 成 群 龙 共 舞 、 舸 争 逐 百
流 的发展 格局 。
发展 有加 速 作 用 。六 项 动 力 机 制 是 一 个 有 机 整
变; 由过 去重型 工业 优 先 发展 向消 费 工业 优先 发
的节点 , 至是 我 国经 济发 展 避 免 拉美 化 的 试 验 甚 田; 为局 部 经 济现 象 , 们 不 敢 奢 望 中部 地 区 作 我 超越 其他地 区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 隆起 带 , 只 而
趋 同。各 省 应 在 协 调领 导 小 组 统 一 规 划 指 导 下
真 正属 于企业 的权 力 还 给 企业 , 属 于 市场 的功 把 能 还给市 场 , 属 于 社 会 的功 能 还 给 社 会 , 高 把 提 政府 工作 效率 , 化经济 发展 环境 。 优 上述 六项 动 力 机 制 , 、 一 二项 为 内 生 性 动 力 机 制 , 中部 崛起 的决 定 性 因 素 ; 、 是 三 四项 为外 生 性 动力机 制 , 中部 崛起 起着 促 进 作 用 ; 、 项 对 五 六
务 型转变 。进 一 步 推 进 政 企 分 开 , 政 放权 , 简 把

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几点思考

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几点思考

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几点思考陈文玲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要靠改革创新,靠形成内生机制,靠中部地区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各种优势和潜力。

因此,制定和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应坚持六个结合。

一是要把中央制定支持政策与发挥中部各省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奋力崛起的精神和热情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同时注重发挥中央政策的杠杆作用和乘数作用。

二是要把解决共性问题与解决个性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有针对地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即根据中部地区的特殊困难、特殊贡献和特殊问题制定特殊政策。

三是要把整合存量资源与有效利用增量资源结合起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四是要把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通过推进改革,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自主增长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效率。

五是要把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上突出重点。

六是要把注重效率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二、中部地区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问题。

对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直接关系到中部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

中部地区应定位为“六个基地”,即全国商品粮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生产基地、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基地。

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还是一个地理方位的概念,尚未形成完整的经济区域概念,制定统一规划确有困难。

可先行研究制定一些专项规划,如新型能源基地建设规划、交通网络建设规划、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粮食主产区发展规划等。

浅谈江西在中部崛起的若干举措(一)

浅谈江西在中部崛起的若干举措(一)

浅谈江西在中部崛起的若干举措(一)摘要]江西在中部崛起是江西未来发展的一项宏伟战略目标。

本文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江西经济的现状,同时提出了若干发展思路,以期为江西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抓住机遇;政策环境;城市化;工业化近几年来,江西省经济发展很快,提前1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然而,江西经济还比较落后,各方面矛盾也比较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实现江西省在中部崛起呢?笔者以为: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解除制度和观念约束的重要途径,只有解放思想,使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从计划模式转移到市场模式中来,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树立面向全球的观念,政府的行为才有理性,企业家才有信心,投资者才有良好的预期,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

衡量思想解放的标准是形成“四种能力”。

即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各种文化的协调能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显著标志是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面对着多元的全球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升自己各种文化的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深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梯度转移速度越来越快,沿海为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了一些低附值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步伐。

而江西省也具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比较优势(资源丰富、市场大、投资成本低),有“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科学定位,再加上近些年来,我们在营造开明开放政策方向作了大量文章,只要我们尽快转变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加快企业现代化管理步伐,大胆吸纳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江西在中部崛起将指日可待。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绿色通道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发展,江西省的政务环境大有改观,但依然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

华东交通大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当地政府已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认同度只有27.3%,而“政府行政不作为使企业经营难”、“企业过多精力放在与政府协调关系上,影响了经营管理能力的发挥”的认同率分别为86.2%和63.8%。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本文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出发,立足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路。

标签: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纬跨度位于北纬25~40,东经108~119之间,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23.0%的GDP,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由于发展起点和环境、条件不同,一方面东部地区借助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先行一步,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部六省;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依靠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厚积勃发,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会抓住“振兴东北”战略的难得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突破性进展。

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加速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崛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中部崛起提出的战略背景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

在该战略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

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五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西南成渝协作区和东北三省。

现在,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将初显成效,尤其是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将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三大城市经济圈面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当前态势,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思路。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战略和政策,推动各地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然后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以期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辽阔的国家,其区域协调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繁荣与稳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从总体上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同时,中西部地区也加快了发展步伐,特别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战略政策的推动下,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也应看到,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在资源、环境、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些地区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思路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二是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层次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区域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中部崛起实施方案

中部崛起实施方案

中部崛起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中部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的崛起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因此,制定中部崛起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目标中部崛起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升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

三、战略重点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2.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对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 加强人才培养。

中部地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5. 深化改革开放。

中部地区需要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政策措施1. 加大财政支持。

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中部地区的专项资金投入。

2. 减轻税收负担。

对中部地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

3. 加大金融支持。

加大对中部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中部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为中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4. 加强项目扶持。

对中部地区的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扶持,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项目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实施保障1. 健全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中部崛起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中部崛起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话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十六大”以来西部大开发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缩小了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协调互动的格局。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

地区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后发地区发展热情持续高涨,区域竞争激烈,宏观调控面临新的挑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

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政策,区域协调发展,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产业转移,宏观调控,劳动力流动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话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六大”以来区域政策的成效“十六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

在土地总量控制,节能降耗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了突破性进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特色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大为增强。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顺利启动,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中部崛起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中部崛起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中部崛起中部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作用,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财政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对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部崛起的必要性1.中部的落后也影响了全国的现代化战略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资源禀赋差异、经济技术差距和空间距离,因此,中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处于过渡地带,在生产力扩散、产业转移中处于优先位置。

要形成中国经济区域总体布局的均衡态势和完整结构,必须以中部地区作为坚实的支撑点。

2.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中部六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0%集中在中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压力非常大;中部地区高新技术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业积累能力不强,工业化滞后成为制约中部崛起的主要障碍;中部城乡差距扩大,公共服务缺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逐渐凸显。

二、有利的财政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在特定地区实施,通过对资本预期收益和资本成本的影响来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决策,引导资本、劳动力和信息技术的流入,从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最终影响资源配置的结构和规模,实现国家宏观调控预期。

(1)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在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注重运用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对本国欠发达地区实施发展援助。

如日本通过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采取税收、财政支出等多种政策工具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效地缩小了地区间差异;欧盟各国政府为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积极运用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多种政策手段,支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

(2)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财政政策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国家给予了沿海地区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沿海地区的经济很快有了较大的增长,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从“十五”开始,国家为了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给予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支持政策,很快就使西部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超过中部。

论中部崛起如何促进中部城市的发展

论中部崛起如何促进中部城市的发展

论中部崛起如何促进中部城市的发展引言中部崛起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部城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部崛起对中部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提供机会中部崛起为中部城市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部地区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受益的城市将得到政府的特殊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这为中部城市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建设基础设施中部崛起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能源等方面的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促进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中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通过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中部城市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便捷的交通网络使中部城市成为物流中心和产业转移的热点。

3. 优化产业布局中部崛起战略旨在调整中国经济的产业布局,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从东部地区转移到中部地区。

这对中部城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他们可以吸引这些产业的转移,并结合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进行升级和转型。

这不仅推动了中部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创新驱动中部崛起战略强调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鼓励中部城市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中部城市可以通过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等来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建设科技园区和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这将有助于中部城市打破传统产业的限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 优化人居环境中部崛起战略注重提升中部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的质量。

中部城市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创建宜居、宜业的环境。

优化的人居环境不仅吸引人才来中部城市发展,也有利于引进外部投资和吸引旅游资源。

结论中部崛起给中部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部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中部崛起战略,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其效果,探讨中国在区域发展上的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规划。

一、区域发展战略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

该战略从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该战略的实施涵盖了十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其中包括了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较为贫困的地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强人力资源培养等措施,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其次,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中部崛起”战略。

该战略是在2004年提出的,旨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内地的平衡发展。

中部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手段,快速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现在,中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对于推动中国内地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东北振兴”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计划从2003年开始,旨在推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东北地区的困难和矛盾。

在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

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加快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

二、区域发展政策除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外,中国政府还给予了一些区域发展政策的支持。

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以推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江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江西中部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崛起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区域协调、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江西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首先,江西中部地区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

在经济政策方面,江西中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投资、促进创新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内资企业落户。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方面,江西中部地区进行了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其次,江西中部地区通过区域协调,实现了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

为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江西中部地区与周边省份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了资源要素的互补和产业链的延伸。

特别是与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江西中部地区借助这些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加速了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再次,江西中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升级。

为了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江西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创建科技创新园区和资金扶持政策,江西中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江西中部地区注重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文化、教育和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江西中部地区通过优化环境,提高了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江西中部地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能源转型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江西中部地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综上所述,江西中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快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当前,江西中部地区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等。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政策建议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政策建议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政策建议
1.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部地区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2.
优化产业布局:中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

同时,要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3.
提升产业链水平:中部地区应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业链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4.
发展绿色经济:中部地区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地区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6.
扩大开放合作:中部地区应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引进外资,拓展出口市场,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

同时,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监管,防止产能过剩和市场混乱。

中部崛起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部崛起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

导 的产 业 结 构 , 优势 仍 不 明 显 。 传统 的流 通 和 服务 业 为 主 但 以 的第 三 产 业 虽高 于全 国平 均 水 平 , 金 融 、 讯 和 信 息 产 业等 但 通 相 当薄 弱 , 代 化 水平 不高 。 现
第 二 . 济 体 制不 灵 活 经 在 产 业 结 构调 整 中 , 府 干 预过 多 , 于缺 乏 透 明 度 和 制 政 由 度 性 监督 , 越 位 ” “ 位 ” “ 位 ” “ 到 位 ” 现 象较 为普 “ 、错 、缺 和 不 的 遍。 块分割、 条 行业 垄断 , 职能 重 叠 的 问题 较 为 突 出 , 在所 有 制
赣六省 . 占地 面 积 1 27万 平 方 公 里 . 全 国 1 . : 口 36 0. 占 O7 人 % . 亿, 占全 国 2 . 81 %。近年 来 , 中部 与 东 部发 展 差 距 不断 扩 大 , 与 西部 差 距 日渐 缩 小 , 成 了 “ 部塌 陷” 势 区域 协 调发 展 是 形 中 之
第 一 。 业结 构 演 进 不合 理 。 产
中部 地 区产 业 结 构演 进 过 有偏 慢 和偏 快 问题 。当 全 国进
l独 特 的 区位 、 出的 市 场 辐射 力 和 良好 的交 通 条件 。 、 突 中部 六 省南 、 、 =面分 别 与 珠 三角 、 三 角 、 渤海 三 东 北= . 长 环 个 国 内经 济 最 活 跃 的 区 域 接 壤 , 侧 与 大 西 南 、 西 北 相 通 . 西 大
发 展 潜 力 的增 长 极 。通 过 研 究 发现 , 中部 具有 最 主 要 的 G P D 溢 出功 能 效 应 , 金 回报 率 最高 资
( ) 大 劣势 三 六

中部崛起的 S WOT分析

论中部崛起如何促进中部城市的发展

论中部崛起如何促进中部城市的发展

论中部崛起如何促进中部城市的发展一、论文报告标题:1.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推动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政策指导与战略实施4. 城市发展的资源配置优化与创新驱动5.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我国中部地区作为组成全国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呈现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成长壮大。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统筹兼顾产能、生态和城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中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

通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小型企业领域的研究分析发现,在支撑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地,中部地区经济的主干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辅助产业是运输、物流、金融等。

三、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推动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中部地区趋势的基础上,中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新的希望。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中部地区城市发展需要借助它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这对于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来说是稀缺的资源,而对于中部地区的城市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最后,是面对积极的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各种挑战。

这需要中部地区的城市发展积极应对,使得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更加顺畅,从而进一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政策指导与战略实施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战略实施方案。

政策方面可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 科技创新。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推进知识经济发展,提升中部地区产业水平。

2. 投资引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鼓励外来投资者进驻中部地区,并为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政策。

3. 政府扶持。

政府针对中部地区企业的特殊情况给予扶持,使得这些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支持,加强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中部崛起战略决策演化及对策研究

中国中部崛起战略决策演化及对策研究

事实上 .中央已经采取 了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政 策 .对
策 的重点将极可能是中部地 区 . 但扶持的只能是中部 的部分优势 中部 地 区粮 食 生 产 、农 业 基 础设 施 和能 源 建设 等 方 面 .支持 力 度
海之外的又一台发动机 . 为战略机遇期引领 中国经济健康成长 要 的 .而 现 实 是 随 着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逐 步 完 善 ,国 内市 场 与 国际 成
的重 要 动 力 .通 过 经 济 竞 争 对 东 部形 成 压 力 . 进 东 部 的产 业 升 市场的接轨 .政策均等是一种必然 .中央对任何一个地 区提供优 促 级 和创 新 发 展 .强 力推 动 中 国经 济 的 持 续 ,稳 定 、高 速 发展 .进 惠政策的空间都将有限。中部地 区庞大的发展需 求 . 区间激烈 地
利益出发 自主创新 系统多轮驱动发展和国家 的适度扶持是 中部
崛 起 的基 本 途 径 。

20 0 4年 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首次 明确提 出
促 进 中部 崛 起 . 起 中 部 省 份 极 大 关注 2 0 年 1 月 .中央 经 济 引 04 2 工作 会 议 再 次 提 到 促进 中部 崛 起 :2 0 年 3月 .温 家 宝 总理 在 政 05 施 。2 0 年 2 1 .温 家 宝 总理 主 持 召 开 国务 院 常 务 会 议 .再 06 月 5日 西部 大开 发 、振 兴 东北 等老 工业 基 地 之 后 .又 一 项 统 筹 区 域 经 济 中部 地 区 的 崛 起 ,国家 区 域 经济 政 策 的扶 持 和 促 进 是 至 关 重
全 埋 下 了 隐患 。现阶 段 中 国的 安 全 形 势 不 能 过 分 乐观 .应加 强 中 政 策 的 制定 也 就 迟 缓 了。 因此 .具 体 的 中部 崛 起 政 策 的 出 台还 需 国 经济 战略 回旋 空 间 的拓 展 ,而 中部 崛 起 正 顺 应 这 种 要 求 ,极 大 假 以 时 日 . 内容 上 将 主 要包 含 有 以点 带 面 . 进 重 点 地 区 发 展 : 促 地 提 高 中 国 经济 的战 略 回旋 空 间 .保 障 中国 国 家 安全 。三 是 未 来 优 惠政 策的力度降低 .甚至虚化 :结合新农村建设 出台政策 .重 中 国经 济 决 策 的重 点 。改 革开 放 以来 .我 国先 后 实 施 的 沿 海 发展 点扶 持中部 农业 区域发展 :以 ” 中部崛起 ”的名分促进发展 .有 战 略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基 地 战略 都 有 完 整 的 配 可 能设 立 ” 济 特 区 ”或 ” 经 改革 试 验 区 ” 以安 定 人心 .并 且 中央

探讨中部崛起城市圈区域发展战略

探讨中部崛起城市圈区域发展战略

探讨中部崛起城市圈区域发展战略专业:学号:姓名:摘要:2009年09月23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全文终于公布。

“培育城市群增长极”一节中,明确提出了六大城市群(圈)的概念,即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太原城市圈。

本文对中部六大城市群中的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三个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从中研究三个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异同,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部崛起城市群对比分析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条件中部六省包括华中地区三省、华东地区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

中部崛起计划首次施行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这期间的发展重点为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

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

支持发展矿山机械、汽车、农业机械、机车车辆、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

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以下我们就针对中部六大城市群中的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多方面比较分析,进行总结。

城市圈区域范围:中原经济区规划区域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河南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区域。

具体范围包括: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山西省的晋城市、长治市和运城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和邢台市;山东的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安徽省的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共涵盖30个地级市和两个县。

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7亿,相当于巴西的总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一)
论文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中部崛起是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提升中部区域创新能力,必须创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

本文从中部区域创新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从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与建议,以期能对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有所借鉴。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日渐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布局下,如何创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中部创新能力,已然成为中部能否从“塌陷”中崛起、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相协调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从中部区域创新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从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关于如何衡量及评价各区域创新能力,各学者纷纷运用不同的指标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核算与考察。

但最后的结果,从总体态势来看,基本相同,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是东强西弱,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而从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的排名来看,这里选用科技部相关课题组的测算结果,2003年,中部六个省份综合排名除了湖北排名靠前外,其他五省除了高于西部几个省市外,与其他先进省市差距还很大。

可见,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西部较接近,而和国内先进地区比,差距还比较大。

下面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要素方面来考察分析。

(一)知识创造能力即不断提出新知识的能力
一方面,从中部R&D经费投入来看,2004年,中部地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尽管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但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科技经费支出有所增长,但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其中,中部科技投入中政府的R&D经费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平均为34.83%。

另一方面,从科技产出方面来看,中部六省在国内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为48855篇,占全国总数的17.79%;而发明专利受理量仅占全国总数的3.28%,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更低,仅占全国的0.49%,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知识获取能力又称知识流动能力
中部地区知识获取能力的平均综合得分为18.2,与西部地区相差不大,而与东部地区38.63的平均得分相差甚远。

将我国知识获取能力分为四个等级,2004年的报告显示,除中部的湖南排名较靠前外,其它省市仍处于第三、第四等级。

这说明中部地区的知识流动性不强,合作程度不高。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部技术创新综合评价远低于东部,尤其是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上。

企业的研究开发在研究开发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从中部创新的重要产出指标看,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并不高,据《全国R&D资源清查工业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山西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国有企业分别占47.05%、39.26%、41.16%、51.84%和35%。

可见,中部几个省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是创新主体,而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地位并不高。

而且从中测算出的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来看,不仅东部远高于中部,甚至西部也优于中部。

如效率指标中单位科技资金投入产生的发明专利产出、单位科技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以及新产品开发费占新产品产值,西部都强于中部。

(四)区域创新环境
一个地区创新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水平、市场的大小、劳动者的素质等硬环境,也包括观念、政策、文化、制度等为企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的软环境,这些都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


硬环境来看,中部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但从2003年各个区域创新环境综合测评指数上来看,中部综合测评在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全部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其原因不仅在于中部信息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更主要的在于中部的政策、制度等创新软环境严重落后。

中部区域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实力较弱且经费投入不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水平,直接影响其R&D投入强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强度和区域创新能力。

中部曾是我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中前期阶段,但由于中部广大地区以农业为主,“三农”问题突出,因此,中部总体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2003年,中部人均GDP为7810.67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为970.27美元。

据统计,近年来中部R&D经费与GDP的比例平均维持在0.62%左右,而东部和西部的比例分别为1.18%和0.80%。

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中部只能走以使用技术和改进技术为主的技术创新道路,缺乏创造技术的能力。

中部地区知识创造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开发投入低,而中部科技投入中政府的R&D经费投入所占比重较大,相对来说,企业经费投入不足。

中部企业R&D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中部国有企业比较多,经营机制尚未转变;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工业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的融资体制扶持,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筹措资金困难。

因此,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