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学教案

合集下载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考核大纲(教案)《服装结构制图》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二版)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考核大纲(教案)《服装结构制图》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二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服装结构制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 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
- 服装结构制图的定义
- 服装结构制图的作用和意义
- 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要素
2. 服装结构制图的常用工具
- 尺子、圆规、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 剪刀、缝纫机等裁剪和缝合工具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服装结构制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知识产权,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法治意识。此外,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学生能够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考核大纲(教案)《服装结构制图》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二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服装结构制图》是高教版第二版教材,主要面向高中阶段学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基本技巧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本章节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绪论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1.平面结构设计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原型法2.立体结构设计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单一式混合式展平式三、服装结构的内容服装人体工学规格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庛病与修改第一章服装与人体工学第一节人体的构成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

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

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

7。

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大班服装结构教案

大班服装结构教案

大班服装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服装结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大班学生了解服装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服装设计的兴趣。

3. 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制作简单的服装模型来加深对服装结构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服装,如上衣、裤子、裙子、帽子等。

2. 纸张、剪刀、胶水、彩色铅笔等制作服装模型所需的材料。

3. 展示板或黑板。

4. 学生的绘画和装饰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不同类型的服装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服装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服装,提问如下:- 你能看到哪些部分?(例如:领子、袖子、纽扣等)- 你知道服装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讲解服装结构:1. 在展示板或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服装轮廓。

2.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服装的基本结构,如上衣的领口、袖口、裙子的腰部等。

3. 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逐步了解服装的不同部分和名称。

制作服装模型:1. 分发纸张、剪刀、胶水和彩色铅笔给学生。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服装模型。

3.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和装饰材料来增加模型的吸引力。

4.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理解和实践服装结构的概念。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完成后,邀请他们展示自己的服装模型,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

2. 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和互相学习,以促进合作和交流。

总结和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服装结构知识,并强调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2. 通过提问学生,评估他们对服装结构的理解程度,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观察和描述自己穿着的服装。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服装店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服装和设计风格。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堂上进行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注: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兴趣。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李春青目录课题一:男衬衫的制图课题二:男西裤的制图课题三:女西裤的制图课题四:牛仔裤的制图课题五:男西服的制图教学(三)、前开口结构变化:门襟翻边明纽开口过程教学过程四、男西裤完成纸样1.后裤片描出男西裤后裤片原型纸样,标明原有的点25,取25-D=6cm,点D为后袋口的中点位置。

取后袋口宽l4cm,画出后袋口线位置。

在裤脚口弧线处加上5cm的缝份,裁两片,取布纹经线。

2.前裤片描出男西裤前裤片原型纸样,在侧缝迹线上腰点标明为点A,取A-B=5cm,取B-C=l9cm为袋口线,用直线连接点B和侧缝迹线上点C,在前斜袋口线B-C处加上lcm的缝份,在裤脚口线处加上5cm的缝份。

裁两片,取布纹经线。

3.前袋垫布在前裤片纸样基础上,将袋口线B-C平行加出5cm为D-E,C-F=2.5cm,描出A -D-E-F为前袋垫布(袋衬)纸样。

裁两片,取布纹经线。

4.前袋贴边在前裤片纸样基础上,将袋口线B-C平行加出5cm,并在B-C线加上lcm缝份,描出B-D-E-F为前袋贴边纸样。

裁两片,取平行B-C线为布纹线。

四、男西裤的排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⑤后裆缝线在腰口线处,取②~③的1/2与后臀围大连接并延长,上端提高2 cm为后翘高,下端与后裆低落处相交。

⑥后腰围大由后翘高点量起W/4+1+4.5(省)=23 cm,在腰口线上相交。

⑦后裆宽由后裆缝线与后裆低落交点量起为H/10=10 cm。

⑧后中裆大以烫迹线为对称线两边平分。

⑨后脚口大按脚口规格20+2=22cm,以烫迹线为对称线两边平分。

⑩侧缝线由脚口大连至中裆大,再与臀围线和①的交点连接,中间凹进0.5cm,再连接至⑥,用弧线画顺。

⑾后裆缝弧线在后裆缝线上,由③至⑦用弧线画顺。

⑿下裆缝线由脚口大连至中裆大,再连至⑦,中间凹进1cm。

⒀后省将后腰围大三等分确定两只后省的位置,侧缝省长10 cm,大2 cm;后缝省长11 cm,大2.5 cm,与腰口线垂直。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案:衬衫结构制图——连衣裙(全2课时)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案:衬衫结构制图——连衣裙(全2课时)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教学内容前中开襟,单排扣,钉纽5粒,前片腰节设置胸省+腰省,后片收腰省,前后衣片侧缝处吸腰,右侧缝装拉链。

裙子为以A字裙为基础的裥裙,前后裙片收裥8个(图5-20)。

(二)测量要点(1)衣长的测量由于款式为腰围剪接式,剪接部位在中腰,因此衣长即为腰节长。

(2)裙腰围的放松量由于是连衣裙,裙腰围的放松量大于半截裙,一般按人体测量数值加放5 cm以上为宜。

(三)制图规格号型衣长胸围领围腰围袖长160/84A 110 92 36 74 58教学内容二、连衣裙前后片结构制图(一)前片制图(二)后片制图板书设计一、连衣裙制图依据(一)款式特征与适用面料(二)测量要点(三)制图规格二、连衣裙前后片结构制图(一)前片制图(二)后片制图教后札记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教学内容前中开襟,单排扣,钉纽5粒,前片腰节设置胸省+腰省,后片收腰省,前后衣片侧缝处吸腰,右侧缝装拉链。

裙子为以A字裙为基础的裥裙,前后裙片收裥8个(图5-20)。

(二)测量要点(1)衣长的测量由于款式为腰围剪接式,剪接部位在中腰,因此衣长即为腰节长。

(2)裙腰围的放松量由于是连衣裙,裙腰围的放松量大于半截裙,一般按人体测量数值加放5 cm以上为宜。

(三)制图规格号型衣长胸围领围腰围袖长160/84A 110 92 36 74 58教学内容三、连衣裙前后裙片结构制图(三)前片裙制图(四)后片裙制图(三)袖片制图板书设计一、连衣裙制图依据(一)款式特征与适用面料(二)测量要点(三)制图规格二、连衣裙前后片裙结构制图(一)前片裙制图(二)后片裙制图 (三)袖片制图教后札记。

服装结构教案

服装结构教案

服装造型学教案第一章服装造型基础知识服装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

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制图,其中服装的主要依据是人体。

服装着身覆盖于人体,服装的造型也是基于人体之上,应注意的是线条即人体的曲线美,女体要求得体程度略高,所以对服装造型要求也很高在教学中,以女装为主,以男装为辅,应不断总结经验。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一)人体结构。

(二)体型外部特征对服装产生的影响。

二、人体测量(一)人体测量应注意哪些(二)人体测量的部位。

三、服装成品的放松量(一)放松量如何产生(二)成衣服装放松量参考。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人体的外形是决定服装结构和形态的依据,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尺寸数据,是服装制图的直接依据。

(一)人体结构服装制图中的点、线、面是根据人体结构的点、线、面而定的。

(1)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根据人体测量的需要,可对人体划分以下几点。

1颈椎点高: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身长的起点,它是后颈窝定位的参考依据。

2颈椎点:位于人体后中央颈、背交界处(即第七颈椎界)它是测量人体背长及上体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后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椎定位的参考依据。

3颈侧点:位于人体颈部侧中央与肩部中央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前、后腰节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前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4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峰点处,它是测量人体总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臂长或服装袖长的起始点,及服装袖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5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胸省省尖的方向参考。

6背高点:位于人体背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后肩肩省省尖的方向参考7前腋点:位于人体前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胸宽的基准点。

8后腋点:位于人体后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背宽的基准点。

9前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前端处,它是服装前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服装结构教案范文

服装结构教案范文

服装结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的基本结构;2.掌握服装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3.能够描述一件服装的结构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1.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2.服装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描述和区分不同服装结构;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服装分析。

四、教学准备:1.PPT或者教学画板;2.各种类型的服装样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几张不同类型的服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服装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功能?Step 2:讲解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1.展示PPT,介绍服装结构的基本概念:服装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领口、袖口、腰带、裙腰和下摆。

2.逐个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领口:用于装饰,使服装更有层次感和设计感;-袖口:包裹手臂,保暖和装饰作用,也能体现服装的风格;-腰带:用于固定上下衣的连接,也能改变服装的线条和形状;-裙腰:用于固定裙子的连接,也能改变裙子的形状和延展;-下摆:用于固定服装的形状和长度。

Step 3:案例分析1.选择一件服装样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其结构和特点;2.学生自由发言并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3.引导学生关注服装的细节,如纽扣、拉链等细节构造。

Step 4:拓展练习1.随机分发几种不同类型的服装样品给学生;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服装的结构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3.学生互相交换样品,进行对比和分享。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服装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掌握了描述和区分不同服装结构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服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服装结构的认识和分析,更好地欣赏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

同时,也为今后的服装设计和制作奠定了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服装的结构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一些细节构造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进行示范和引导。

服装结构教案

服装结构教案

服装结构教案教案:服装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的基本结构和构造;2. 掌握服装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3. 学会分析和描述服装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1. 服装的基本结构:上装、下装、外套、配饰等;2. 服装的构造:领口、袖口、腰身、裙摆等;3. 服装的部位名称和功能:领子、袖子、纽扣、拉链等;4. 服装的结构特点:款式、剪裁、细节设计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服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服装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2. 介绍服装的基本结构:上装、下装、外套、配饰等。

并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服装。

3. 介绍服装的构造:领口、袖口、腰身、裙摆等。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服装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件服装进行分析和描述。

要求学生注意服装的结构特点,包括款式、剪裁、细节设计等。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选择的服装,并分享他们对服装结构的分析和描述。

6. 总结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服装的基本结构和构造的特点,并强调服装的结构对款式和设计的重要性。

7.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服装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服装,进行设计和制作。

要求学生考虑服装的结构和构造,以及款式和细节设计。

教学资源:1. 服装图片;2. 示意图或实物展示服装的结构和构造;3. 练习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2. 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设计和制作服装的成果。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设计DOC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设计DOC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教师:班级:一1-3课时课题: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人体体型和人体测量)目的:1、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为以后的制图作准备。

2、简单了解本课程所学的内容。

重点:1、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有哪些。

3、理解人体各部位的测量方法并能动手操作。

难点:1、激发学生兴趣。

2、人体测量。

方法: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准备:1、测量工具:皮尺、直尺、记录笔、腰节带。

2、临时测体对象。

课时安排:3课时过程:A、讲解本课程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B、讲授新课:一、服装结构制图的含义: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

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机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接着将面料裁成衣片。

二、结构制图的依据有哪些?1、人体。

(主要依据)所谓“量体裁衣”,精辟地概括了人体和服装的关系。

2、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规格数据。

(直接数据)注:人体运动规律则是作为服装放松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体体型:可分人体比例和人体结构两个方面理解:(一)人体比例:测量单位:头正常人体:成年男性:7.5个头成年女性:7个头1—2岁:4个头5—6岁:5个头14—15岁:6个头16岁:接近成年人25岁:达到成年人身高(二)人体结构:为方便测量,可将人体的体表部位用假设的点、线、面表示。

1、点如:颈间点、肩端点、颈窝点、胸高点、等等。

2、线:如:颈围线、颈根围成、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

臀围线等等3、面:如:肩部、胸部、腰部、腹部、膝部、等等。

4、人体服装相对应的部位:在以后边制图边讲解,首先自己了解。

四、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是取得服装规格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测体工具(常用)软尺:主要工具。

3、腰节带:围绕在腰节最细处,测量腰节所用工具。

(二)测体方法:(以女体为例讲解)测净体规格(仅穿内衣)。

规格即为净规格。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范例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范例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服装基础纸样制作”,包括服装纸样的基本概念、人体测量与尺寸计算、基础纸样的绘制方法以及纸样的修正与调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服装纸样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测量和尺寸计算的方法。

2. 学会绘制基础纸样,并能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服装结构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服装纸样的修正与调整方法。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和尺寸计算、基础纸样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模型、软尺、画笔、剪刀、胶带等。

学具:A4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不同款式的服装,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讨论如何将二维的布料转化为三维的服装。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服装纸样的基本概念,讲解人体测量的方法和尺寸计算。

(2)讲解基础纸样的绘制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款简单的连衣裙为例,演示如何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基础纸样。

4.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绘制基础纸样,教师巡回指导。

5. 纸样修正与调整(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服装纸样的基本概念2. 人体测量与尺寸计算3. 基础纸样的绘制步骤4. 纸样修正与调整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款服装款式,绘制其基础纸样,并对纸样进行修正和调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础纸样的绘制方法,但部分学生在修正和调整环节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学习更多款式的服装纸样绘制方法。

(2)了解服装结构设计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

(3)探索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体测量与尺寸计算2. 基础纸样的绘制步骤3. 纸样修正与调整方法一、人体测量与尺寸计算1. 测量工具:使用软尺进行测量,确保其弹性适中,避免过度拉伸或压缩。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4)教案第⼀部分教育⽬标⼀、理论教育⽬标:本学期课程设有《童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旗袍与中式服装结构变化与制图》、《特殊体型制图》三部分组成。

童装部分要求学⽣理解、掌握男童装、⼥童装与童装的结构设计与款式变化、掌握童装讲究外形的装饰性和常常采⽤在外形上以各种形态来分割⾐⽚。

了解旗袍和中式服装变化主要表现在款式结构上,掌握中式服装与其它服装在制图上的区别。

对特殊体型的服装以西裤为例作凸臀、平臀、凸肚、O型腿、X型腿的介绍理解并掌握;理解上装以挺胸、驼背、⾼低肩等为内容及处理⽅法。

学好服装结构设计是为后续服装制版与缩放奠定基础。

⼆、能⼒培养⽬标:了解童装、旗袍和中式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其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要求规范。

掌握旗袍的制图⽅法和中式服装的结构变化的区别,以旗袍为例进⾏改⾰,设计礼服的训练。

掌握特殊体型结构制图与处理⽅法。

能⽤结构设计与制图表现平⾯或⽴体造型效果,为设计时装及制版与缩放奠定基础。

第⼆部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第⼀:童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旗袍、中式服装结构变化与制图第三:特殊体型结构制图与处理⽅法第⼀:童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学⽬标:教学⽬的:童装是指⼉童时期的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孩⼦所穿着的服装总称。

⼉童时期是指从出⽣起到⼩学毕业的⼀段时期。

掌握童装设计从穿着场合划分、从功能上划分、从⾯料上划分。

掌握⼉童在⽣长时期的体型、性格、爱好、活动和⼼理发展等特点,再结合服装材料的性能,进⾏设计和结构设计。

掌握童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法及制图要求规范。

教学要求:1.了解童装设计的分类和款式设计的要点。

2.掌握童装款式设计对⾯料的需求。

3.掌握童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制图的⼀般步骤。

4.掌握童装整体结构设计原理与⽅法。

⼆、课程内容:概述:在结构设计童装时应考虑以下⼏个因素:第⼀:不同年龄段,再按照不同体型特征。

(婴⼉0--1岁、幼童1--3岁、⼩童4--6岁、中童7--12岁、⼤童13--16岁)。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章节一:女装结构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了解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流程。

2. 演示法:展示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图示和实物。

3. 练习法:让学生练习识读服装号型和测量身体尺寸。

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女装结构设计概念的理解。

2. 考核学生对女装结构设计原则和流程的掌握。

3. 考核学生对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认知。

章节二:女装裙装结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裙装的结构设计原理。

2. 掌握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裙装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1. 裙装的结构设计原理。

2. 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裙装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裙装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裙装结构设计的图示和实物。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裙装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裙装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2. 考核学生对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掌握。

3. 考核学生对裙装结构设计实践的能力。

章节三:女装上衣结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上衣的结构设计原理。

2. 掌握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上衣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1. 上衣的结构设计原理。

2. 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上衣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上衣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2. 演示法:展示上衣结构设计的图示和实物。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上衣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上衣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2. 考核学生对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掌握。

完整版)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完整版)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完整版)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服装结构制图》班级:09服装班课题: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人体体型和人体测量)目的: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简单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

重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研究兴趣,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和人体各部位的测量方法并能动手操作。

难点:激发学生兴趣,人体测量。

方法: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准备:测量工具:皮尺、直尺、记录笔、腰节带,临时测体对象。

课时安排:3课时过程:A、讲解本课程知识点与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B、讲授新课:一、服装结构制图的含义: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

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机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接着将面料裁成衣片。

二、结构制图的依据有哪些?1、人体。

(主要依据)所谓“量体裁衣”,精辟地概括了人体和服装的关系。

2、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规格数据。

(直接数据)注:人体运动规律则是作为服装放松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体体型:可分人体比例和人体结构两个方面理解:一)人体比例:测量单位为头。

正常人体:成年男性:7.5个头,成年女性:7个头,1—2岁:4个头,5—6岁:5个头,14—15岁:6个头,16岁:接近成年人,25岁:达到成年人身高。

二)人体结构:为方便测量,可将人体的体表部位用假设的点、线、面表示。

四、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是取得服装规格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测体工具(常用):软尺是主要工具,腰节带用于测量腰节。

二)测体方法:以女体为例讲解。

测净体规格(仅穿内衣)。

规格即为净规格。

服装规格:净规格+放松量(人体活动量和穿着层次量)。

如按穿着层次测量,则只加人体活动量。

三)测量部位:1、身高:头骨顶点量至脚跟。

2、衣长:前衣长:由右颈肩点通过胸围最交点,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长度。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的各个部位及测量方法,以及服装制图的工具、图线符号和代号。

在人体测量中,需要测量的部位包括后衣长、胸围、腰围、颈围、总肩宽、袖长、腰节长、脊长、臀围、裤长、胸高、乳距、臀高和上裆长。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4)教案1000字Lesson 4: 衣领及袖口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衣领及袖口的种类和结构设计;2. 掌握衣领及袖口的制图方法。

教学内容:I. 衣领的种类和结构设计1. 直领:是最常见的一种,与领口垂直,没有弧度,一般用于休闲和工作服装。

2. 蕾丝领:细长的蕾丝或刺绣装在领口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领子结合使用,用于女性服装。

3. 荷叶边领:领口有一个波浪形的荷叶边,呈现出柔和的线条感,多用于女性裙装。

4. 鹅领:领口向外弯曲,类似于一只展翅欲飞的雁形,用于女性高雅的礼服。

5. 大衣领:大幅面积的领,可以立起来或翻过来,常用于冬季外套或大衣。

II. 衣领的制图方法衣领的制图需要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不同的图样和制图方法,这里以直领为例:1. 绘制基础线条:首先,根据设计图纸上的领口和领角位置,用直尺和铅笔勾画出基础线条。

2. 画出领口曲线:然后,用显微镜放大口袋区域,用画线锥在布料上勾勒领子内框;将勾出的内框上缘按设计要求削圆或平直,确定领口曲线。

3. 分割领子:用量角器量出领口两侧的角度,分别与基础线条相交,将领子分割成上领和下领。

4. 绘制上领:根据需求设计的宽度和形状,用直尺和画线锥绘制出上领的线条,一边计算出领口纽扣的位置和大小。

5. 绘制下领:同样的,根据所需的款式和长度,用直尺和画线锥绘制出下领的线条。

在领角处留出一定的缝边,让下领和上领连接。

III. 袖口的种类和结构设计1. 直袖口:较为普通的袖口,沿着袖子的直线划分成两半,入手简单,多用于休闲和工作服。

2. 荷叶边袖口:袖口的外缘有波浪形的荷叶边,可以增加服装的质感和阴影效果,适合用于女性裙装。

3. 绑带袖口:在袖口处增加了一条或多条绑带,既美观又实用,常用于女性外套或上衣。

4. 口袋袖口:在袖口处开设了一个小口袋,既实用又时尚。

IV. 袖口的制图方法袖口的制图同样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图样和制图方法,这里以直袖口为例:1. 绘制基础线条:根据袖子的长度和宽度,在纸张上画出基础线条。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课号 1 授课班级服装133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29日授课时数 4授课单元名称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授课设计主要教学知识或能力要求1. 服装结构构成方法2. 基本概念和制图规则3. 人体体型特征和人体测量4. 服装规格系列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教学互动点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人体测量的使用,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特征与服装的关系。

采用教辅手段用图片进行展示和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处理人体测量的现场示范授课环节引入新课通过不同服装造型方法,引入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和重要性教学内容及主要板书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基础1.1 服装结构设计概述1.2 服装结构构成方法一.间接法1、原型法2、基型法二.直接法1、比例制图法2、短寸法1.3基本概念和制图规则1、制图方法2、制图顺序3、制图工具4、纸样制图符号1.4人体体型特征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特征二、人体测量三、号型规格教学小结掌握人体体型特征与人体测量的技巧使用。

课后作业复习上课内容课后总结课号 2 授课班级服装133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30日授课时数 4授课单元名称第二章服装基础纸样设计授课设计主要教学知识或能力要求2.1原形采得方法2.2英式、美式基础纸样2.3 标准女子基础纸样设计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教学互动点通过立体裁剪示范原形形成原理,并通过示范教学,讲解原型的平面制图方法采用教辅手段用图片进行展示和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处理通过示范和巡回指导,讲解原型的结构制图原理授课环节引入新课通过在人台上进行立体构成,讲解原型构成中前后浮余量的处理方法第二章服装基础纸样设计2.1女装基本纸样采得方法一、立体方法二、立体、平面结合的方法2.2 英式、美式基本纸样适合套装设计基本纸样英式纸样分类贴身设计基本纸样适合弹性面料基本纸样青年型----发育成熟的妇女美式纸样分类少女型----体型较小的妇女3.3标准女装基本纸样一、衣身前、后浮余量二、原型的构成要素三、原型基本纸样制图(文化式)教学小结掌握选区工具的使用和属性设置课后作业复习上课内容课后总结课号 3 授课班级服装133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31日授课时数 4授课单元名称第二章服装基础纸样设计授课设计主要教学知识或能力要求2.4 女装基本纸样与人体关系2.5 男装基本纸样设计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教学互动点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纸样的概念,并通过示范教学,讲解原型的平面制图方法采用教辅手段用图片进行展示和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处理男装原型设计方法。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概念以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2. 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符号;3. 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服装结构制图。

二、教学重点1. 服装结构制图的概念和作用;2. 常用的服装结构制图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服装结构制图中的常用符号;2. 运用所学制图技巧进行实践。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3. 教学演示服装样本。

五、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简要介绍服装结构制图的概念和作用。

展示与讲解:2. 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样本展示常用的服装结构制图符号,并分别进行讲解。

同时,强调不同符号的代表意义和使用场景。

练习与合作: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服装样本,尝试使用所学结构制图符号进行标注。

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分享各自的制图思路和成果。

展示与点评:4. 随机选取几组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结构制图成果,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改进之处,并进行相关指导。

拓展与实践:5. 学生个别或小组形式完成一份简单的服装结构制图作业,提醒学生注意符号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结与反思:6.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帮助学生梳理还存在的疑惑与困难。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制作服装结构制图样本,提高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了解更加深入的服装结构制图知识和技巧;3. 组织学生参观服装设计相关展览或工作室,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七、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制图实践的情况;2. 批改学生完成的结构制图作业,检查符号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概念和常用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幼儿园衣服的结构教案

幼儿园衣服的结构教案

幼儿园衣服的结构教案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意图:衣服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衣服的种类很多,但是衣服的功能还是没变,夏天的衣服让人感觉很凉爽,冬天的衣服让人感觉很暖和。

现在天气慢慢变凉,孩子们穿的衣服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区分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所以设计这节课,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对衣服的认知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1、认识不同季节的衣服,知道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

2、认识服装的基本结构。

活动准备:不同季节的衣服若干。

活动过程:一、宝宝买服装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服装厂里参观。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师:这里的衣服好看吗?师:服装厂里的老板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可爱,他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件衣服,现在请你们挑一件自己喜欢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服装的结构师:哇,你们都挑了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呀。

师:我请你们来说说为什么挑这件衣服?师:咦!你们拿的衣服上藏了很多小呢,我们来看看衣服上面都有什么?师:哇,有好多呢,有纽扣,有帽子,有拉链真神奇啊!教师总结:我们的衣服除了款式、颜色不一样,每一件衣服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些衣服上有帽子,有些衣服上有纽扣、拉链,有了这些会让我们的衣服更好看。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你手里的衣服是什么季节穿的吗?师:现在我请你们说说这件是什么时候穿的?为什么?师:夏天的衣服很薄,会让我们感觉很凉快,而冬天的衣服很厚,会让我们感觉很暖和。

师:现在请拿夏天衣服的小朋友找到绿色的椅子坐好,请拿冬天衣服的小朋友找到的椅子坐好。

师:请你们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手上拿的衣服。

师:请拿夏天衣服的小朋友说说你旁边小朋友衣服上有什么?师:请拿冬天衣服的小朋友说说你旁边小朋友衣服上有什么?师:衣服除了有很多小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呢!冬天呀,我们要穿冬天的衣服,才会保暖。

夏天呢,我们要穿夏天的衣服,才会凉快。

四、服装表演师:你们看这些衣服真漂亮,让我们一起穿上它来个服装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造型学--教案第一章服装造型基础知识服装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

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制图,其中服装的主要依据是人体。

服装着身覆盖于人体,服装的造型也是基于人体之上,应注意的是线条即人体的曲线美,女体要求得体程度略高,所以对服装造型要求也很高在教学中,以女装为主,以男装为辅,应不断总结经验。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一)人体结构。

(二)体型外部特征对服装产生的影响。

二、人体测量(一)人体测量应注意哪些?(二)人体测量的部位。

三、服装成品的放松量(一)放松量如何产生?(二)成衣服装放松量参考。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人体的外形是决定服装结构和形态的依据,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尺寸数据,是服装制图的直接依据。

(一)人体结构服装制图中的点、线、面是根据人体结构的点、线、面而定的。

(1)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根据人体测量的需要,可对人体划分以下几点。

1颈椎点高: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身长的起点,它是后颈窝定位的参考依据。

2颈椎点:位于人体后中央颈、背交界处(即第七颈椎界)它是测量人体背长及上体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后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椎定位的参考依据。

3颈侧点:位于人体颈部侧中央与肩部中央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前、后腰节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前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4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峰点处,它是测量人体总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臂长或服装袖长的起始点,及服装袖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5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胸省省尖的方向参考。

6背高点:位于人体背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后肩肩省省尖的方向参考7前腋点:位于人体前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胸宽的基准点。

8后腋点:位于人体后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背宽的基准点。

9前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前端处,它是服装前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10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后端处,它是确定服装后袖弯凸势及袖肘省省尖方向的参考点。

11前腰节点: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央处,它是前左腰与前右腰的分界处。

12后腰节点: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央处,它是后左腰与后右腰的分界处。

13腰侧点:位于人体侧腰部位正中央,它是前腰与后腰的分界处,也是测量服装裤长或裙长的起始点。

14前臀中点:位于人体前臀正中央处,它是前左臀与前右臀的分界点。

15后臀中点:位于人体后臀正中央处,它是后左臀与后右臀的分界点。

16臀侧点:位于人体侧臀正中央处,它是前臀和后臀的分界点。

17臀高点:位于人体后臀左右两侧最高处,它是确定服装臀省省尖方参考点(或区域)。

18前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的前端处,它是测量服装袖口大的基准点。

19后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的后端处,它是测量人体臂长的终止点。

20会阴点:位于人体两腿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肢下和腿长的起始点。

21膑骨点:位于人体膝关节的外端处,它是测量确定服装衣长的参考点。

22踝骨点:位于人体脚腕处侧中央,这是测量人体腿长的终止点,也是确定服装裤长的参考点。

人体基准点的设置将为服装主要结构点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2)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

根据人体体表的起伏交界,人体前后分界及人体对称性等基本特征,可对人体外表设置以下几条基准线。

1颈围线:颈部围围线,前经喉结下口2cm处,后经颈椎点,它是测量人体颈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领口定位的参考依据。

2颈根围线:颈根底部围圆线,前经颈高点,侧经颈侧点,后经颈椎点,它是测量人体颈根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领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又是服装中衣身与衣领分界的参考依据。

3胸围线:前经胸高点的胸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胸围长度的基准线,又是服装胸围定位的参考依据。

4腰围线: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圆线,前经前腰中点,侧经腰侧点,后经后腰中点,它是测量人体腰围长度及臀长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臀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5臀围线: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圆线,前经前臀中点,后经后臀中点,侧经侧臀点,它是测量人体臀围长度及臀长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臀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6中臀围线:腰至臀平分部位的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中臀围长度的基准线。

7臂根围线:臂根底部的围圆线,前经前腋点,后经后腋点,上经肩端点,它是测量人体臂根围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中衣身与衣袖分界与服装袖窿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8臂围线:腋点下上臂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臂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袖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9肘围线:经前、后肘点的上肢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上臂长度的终止线,也是服装袖肘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0手腕围线:经前、后手腕点的手腕部的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人体手腕围度的基准线及臂长的终止线,也是服装长袖袖口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1腿围线:会阴点下最丰满的水平围线,它是测量人体腿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横裆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2膝围线:经膑骨点的下肢膝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大腿长度的终止线,也是服装中袖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3脚腕围线:经最细处的脚腕部水平围圆线,它是测量脚腕围长度的基准线及脚腿长的参考线,也是服装长裤脚口定位的参考依据。

14肩中线:由颈肩点至肩端点的肩部中央线,它是人体前、后肩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前、后衣身上部分界和服装肩缝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5前中心线:由颈窝点经前腰中点,前臀中点至会阴点的前身对称线,它是人体左右胸,前左右腰,左右腹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前左右衣身(或裤身)分界及服装前中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6后中心线:由颈椎点,经后腰中点,后臀中点顺直而下的后身对称线,它是人体左右背后,左右腰后,左右臀的分界线,也是服装后左右衣身(或裤身)分界及服装背中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7胸高纵线:通过胸高点,膑骨点的人体前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结构中一条重要的参考线,也是服装后公主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8背高纵线:通过胸高的,膑骨点的人体前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结构中的一条重要的参考线,也是服装后公主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19前肘弯线:由前腋点经前肘点至前手腕点的手臂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前袖弯线的定位的参考依据。

20后肘弯线:由后腋点经后肘点至后手腕点的手臂后纵向顺直线,它是服装后袖弯线的定位的参考依据。

21侧缝:通过腰侧线,臀侧点,足踝骨点的人体侧身中央线,它是人体胸,腰,臀及腿部前后的人界线,也是服装前、后衣身(或侧缝)定位的参考依据。

人体基准线的设置将为服装主要结构线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体型外部特征对服装制图的影响。

由于生理关系及发育生长方面的原因,人体除了在高度,围度方面存在差异,在体太外形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肩部、胸背部、腰部、臀部(1)肩部(外形特点)男性:一般肩阔而平,肩头略前倾,整个肩膀俯着看呈弓形状。

肩部前中央表现呈双曲面状。

女性:一般较男性肩狭而斜,肩头前倾,肩膀弓形状及肩部前中央的双曲面状均较男性明显。

老年:一般较年轻人薄而斜,肩头前倾,肩膀弓开状及肩部双曲面均甚于青年人。

幼儿:一般肩狭而薄,肩头前倾,肩膀弓形状及肩部双曲面均弱于成年人。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基差异反映在服装结构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肩头的前倾使得一般上的前肩缝线略余于后肩斜线。

2肩膀弓形状使得上衣后肩缝线略长于前肩缝线,前肩缝线外凸,后肩缝线区域必须内凹且后肩阔于前肩。

3肩部中央的双曲面线面状决定了合体服装的前肩缝线区域必须适量拔开,后肩缝线区域必须适量归拢。

4女肩窄于男肩,使得相同条件下的女装肩宽小于男装肩宽。

5女肩斜于男肩,决定了相同条件下,女装前、后肩缝线的平均斜度大于男装。

6女肩膀头前倾度大于男肩头,决定了女装前,后肩斜度差大于男装。

7女肩部前中央的双曲面状更为明显,决定了相同条件下,女装前,后肩缝线区域的归拔程度大于男装,此外,也决定了女装前肩省上段略带内弧线形。

(2)胸背部(外形特点)男性:整个胸部呈球面状,背部有肩胛骨微微隆起,后腰节长大于前腰节长。

(简称腰节差)女性:由于乳峰高高隆起,使得胸部呈圆椎面状,背部肩胛骨隆起较男性明显,前后腰节差明显小于男性。

老年:一般胸部较青年平坦,肩胛骨的隆起更明显,别外,由于脊椎曲度的增长,使驼背体型较为常见。

幼儿:一般胸部的球面状程度与成年人相仿,但肩胛骨的隆起却明显弱于成年人,背部平直略带后倾,成为幼儿体型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反映在服装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胸部的球面状产生了上装的胸劈门,也使得上装中通过胸部的分割线边缘部位往往留有劈势。

2女性的乳峰形体特征决定了胸省,胸裥等女装结构的特有形式。

3采取节差的存在决定了男装后腰长总大于前腰节长,由于男女体腰节差的区别,又使得女装的腰节差不如男装那样明显。

4肩胛骨的隆起产生了上装的后肩省,省裥及通过该部位周围的分割线需留有劈势等,一系列结构处理方法,也决定了后肩缝线后袖窿线上段处允许归拢。

5幼儿的背部平直且略有后倾,使得童装的后腰节长只要等于甚至小于前腰长即可(3)腰部(外形特点)男性:腰节较长,腰部间隔明显,侧腰部呈双曲面状。

女性:腰节较短,腰部凹陷基于男性,侧腰部的双曲面状更为明显。

老年:腰部的凹陷程度及侧面的双曲线较青年要明显减弱甚至形成腰胸落差同样大小。

幼儿:腹部呈球面状突起,致使腰节不明显,凹陷模糊。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反映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腰节的男底女高,使得同样裤长的女裤直裆长于男裤直裆。

2腰部的明显凹陷产生了曲腰身结构的服装,男女腰部凹陷的区别又决定了相同条件下女装的吸腰量往往大于男装的吸腰量。

(4)臀部(外形特点)男性:臀窄且小于肩宽,后臀外凸较明显,呈一定的球面状,臀,腰围差值(简称臀腰差)明显,一般在14——20cm内。

女性:臀宽且小于肩宽,后臀外凸更明显,呈一定的球面状,臀腰并比男性更为显著,一般在20——26cm内。

老年:男性老年的后臀部外形基本与青年相仿,女性老年的后臀部则显得宽大圆浑,略有下垂与青年相比,老年的臀腰差明显减小。

幼儿:臀窄且外凸不明显,臀腰差几乎不存在。

上述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反映在服装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臀部的外凸使得西裤在后裆宽大于前裆宽,后半臀大于前半臀。

2臀部呈球面状决定了西裤后侧缝线上段处的地方必须归拢,通过臀部的分割线边缘部位必须留有劈势,此外,它也是西裤前裥后省的一个重要原因。

3臀腰差的存在,是产生西裤前褶和后省的主要原因。

4女性臀部的丰满,使得女装后省往往大于男裤后省。

5幼儿不存在臀腰差,使得幼儿童裤的腰部,一般不常收省打褶,而都可以收橡皮筋或背带为主。

二人体测量量体要点。

服装裁剪是服装制作的基础,而“量体裁衣”则是服装裁剪最基本的要求。

任何一个时装款式,由于量体、裁剪的好坏不同,都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