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合集下载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为何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 界历史进一步发展旳成果。 一方面,落后国 家跳跃性发展旳可能起源于文明旳相互借鉴和 效仿。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往旳不足, 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旳发展道路。文 明旳发明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旳,因而尽 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觉,但创新往往 是反复别人已经走过旳艰苦之路。
• 另一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同两 极性旳世界分工亲密有关。两极性旳世界分工 也是世界历史旳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 系发展旳直接成果。虽然资本主义旳发展使世 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各个民族或国家旳发展 在整体化旳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不平衡性。各民 族之间旳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种民族旳生产力、 分工和内部交往旳发展程度。
• 近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旳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自 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旳 社会,民族灭亡旳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 方谋求真理,幻想经过资本主义旳发展来富强 中国。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旳发展刚刚开始 起步时,世界上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 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 具有了特殊主要旳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 竭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旳发展,以确保它旳投 资场合和对落后国家旳掠夺。
• 世界性旳交往和竞争,不但使文明旳成果得以 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个民族或国家能够在科 学技术、经济生产、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 鉴已经有旳文明成果,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旳发 展方式。这么,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跳跃性 发展就成为历史旳一种常规和普遍旳现象。防 止反复和少走弯路正是后起国家能够不久赶上 和超出先进国家旳根本原因。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世界形势二十世纪50年代的世界形势是这样的: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初一革命的边缘,因此毛主席无可辩驳的说明中国只有选择社会主义而别无选择。

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现状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

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建国初期,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战斗,最终选择了上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必然性。

第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就决定了它具有两面性。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这就使其具有了较强的革命性。

但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引进外国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

这又使其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那么发展资本主义必然遭到巨大的挫折甚至失败。

第二,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了理论基础,确立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的纲领,表明了其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向。

因为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最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那么他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必将使是中国求发展的最佳道路。

这也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广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得政策,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

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恫吓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我们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

向苏联学习借鉴更为现实。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都将是必然。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意识到了在中国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救命稻草。

因此,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想要使社会主义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就要了解中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即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想要使中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正确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本文分别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背景、经济动因及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标签:中国;社会主义;必然性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背景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已有近百的历史。

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及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是中国放弃资本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主要缘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人民政府出现在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导致了这种结果的产生,这种结果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凭着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意志、能力、理想与信念,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并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

正如吉尔伯特·罗兹曼所说:“消除分裂并建立起强大而整齐划一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传统之中的民心所向”,“这种民心所向一旦变成现实,它就具备自身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1〕起初一些国内外人们怀疑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但在建国后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使他们不能不表示钦佩。

犹如学者詹于虹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证明了‘打天下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

”〔2〕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其雷厉风行的“三反”运动,宣告其对党自身建设的重视,并表明党惩治腐败的决心。

种种事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经得起考验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它有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治国安邦的能力;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威望及其执政能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956年,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这表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由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时,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但是,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党也经历过挫折,发生过失误。

然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后来者继续探索提供了借鉴。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对共和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它是共和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开端。

它一方面说明,在中国近代以来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资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这已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承认这个客观事实,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中国建立后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经济建设,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还未完成,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急于进入社会主义,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因此,这时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就其社会性质来说,已经超越了资本主义而进入了社会主义,但就其社会发展程度和生产力水平来说,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个介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够格的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特殊的历史阶段,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必然带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留给我们的经济遗产相当可怜。

17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17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17.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从而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必要性: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重要的和唯一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技术来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彻底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二、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原料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无法有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个体农户农业生产力十分低下,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不仅如此,在当时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可能性:第一、我们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国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个根本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形势与现状: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处于革命的边缘。

当时中国面对三条道路: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首先我国艰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所以一定要摒弃封建主义。

其次鉴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带有毛主席的个人想法,凡是资本主义的要坚决反对。

再次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十分认同的,而且当时苏联走社会主义路线成果显著,军事经济力量强大,因此中国无可辩驳的选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从而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

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中国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在中国不可能行得通,资本主义道路也因为资产阶级剥削本质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需要,最适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以他们手上的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向清政府发起了挑战,但是由于农民的局限性,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联合势力镇压。

1860年清政府实行自救,开展了洋务运动,企图在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维新派走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维新变法,如果成功,中国也许可能走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失败。

1905年在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组织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很多人都希望中国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窃取。

致使中国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实践,让当时仍处在黑暗中的中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向独立的希望。

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的独立自强而努力奋斗。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把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问题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就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而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个时期向全面过渡的主客观条件业已成熟,提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适时的和必要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做出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道路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当时的形势是:抗美援朝战局早已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新中国被迫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久可望结束;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主要是大规模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尽管受战争的影响并有紧张的社会改革相伴随,由于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进行得比较顺利,原来设想“三年五年恢复”,现在三年就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

以上说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

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的主体当然是国家的工业化,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计划同落后、分散的个体农业,同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发展重工业的资金积累在我国相当大部分是来自农业,并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对粮、布和副食品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

而我国个体农业的状况是:经济力量十分薄弱,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根本无力扩大再生产;农民生活艰难,购买力很低;个体农业商品率低,基本上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

这样落后的农业难以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把个体农业改造成为集体农业以增加农业生产。

从体制上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当时,客观上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的靠行政手段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就必须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成国家完全能够控制的、执行国家计划的经济组织。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正确性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正确性

题目: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摘要: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经实践证明,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性,使得中国能一步步发展强大直至今天。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正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是基于当时国情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已确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而在此时,我国领导者在了解现实情况后,充分考虑了实施的可能性,选择在此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选择的原因有四点。

首先,我国当时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经比较强大,且发展较为迅速。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有80%是官僚资本,政府没收这些巨额资产,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还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都产生了相互协作的内在要求。

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合作,也能提高产量。

实际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协的增产效果总体上更显著。

此外,建国之初,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络,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最后,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而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经实践证明,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把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问题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就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而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个时期向全面过渡的主客观条件业已成熟,提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适时的和必要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做出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道路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当时的形势是:抗美援朝战局早已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新中国被迫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久可望结束;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主要是大规模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尽管受战争的影响并有紧张的社会改革相伴随,由于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进行得比较顺利,原来设想“三年五年恢复”,现在三年就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

以上说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

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的主体当然是国家的工业化,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计划同落后、分散的个体农业,同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发展重工业的资金积累在我国相当大部分是来自农业,并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对粮、布和副食品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

而我国个体农业的状况是:经济力量十分薄弱,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根本无力扩大再生产;农民生活艰难,购买力很低;个体农业商品率低,基本上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

这样落后的农业难以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把个体农业改造成为集体农业以增加农业生产。

从体制上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当时,客观上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的靠行政手段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就必须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成国家完全能够控制的、执行国家计划的经济组织。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摘要: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期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其中有一定的必然性。

当时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处于革命的边缘,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并且对后代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20世纪社会主义必然意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落后国家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来源于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交往的局限性,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的发展道路。

文明的创造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因而尽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现,但创新往往是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艰辛之路。

世界性的交往和竞争,不但使文明的成果得以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个民族或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鉴已有的文明成果,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方式。

这样,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跳跃性发展就成为历史的一个常规和普遍的现象。

避免重复和少走弯路正是后起国家能够很快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同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密切相关。

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也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各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在整体化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平衡性。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从而造成了世界性的两极分化,使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使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

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为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由于在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落后国家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富强自己,这就促使它们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发展自己。

中国五十年代初期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中国五十年代初期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
5
(三)基本国情决定的必然性
1.国内环境
a.民众走合作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b.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势
d.学习俄国战时共产主义
2.国际环境
a.西方国家孤立中国
b.苏联援助中国
c.战争威胁的存在
.
6
(四)人民要求决定的必然性 1.自由,富强的法治国家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伟大的崛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a.经济快速发展 b.民主政治水平提高 c.社会主义法制完善
.
7


谢谢 观看
.
8
历史的
必然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
目 录
一、历史道路决定的必然性 (一)智慧中国人的探索 (二)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分析 (三)过渡时期的选择
二、党的使命决定的必然性
三、基本国情决定的必然性 (一)国内环境 (二)国际环境
四、人民要求决定的必然性
(一)自由、富强的法治国家
(二)伟大的崛起
树立“民主”与“科学”旗帜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宣告失败
中国无产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袁世凯窃取果实
.
4
(二)党的使命决定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 江泽民曾描述:“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去重新培 植和养肥一个资产阶级,在我国人口中国众多,社 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只能是原始的买办的资本 主义,只能以为着中国劳动人民再度沦为外国资本 和本国剥削的双重努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 义,资本主义最终也会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中国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pdf

中国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pdf

中国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在中国不可能行得通,资本主义道路也因为资产阶级剥削本质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需要,最适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以他们手上的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向清政府发起了挑战,但是由于农民的局限性,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联合势力镇压。

1860年清政府实行自救,开展了洋务运动,企图在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维新派走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维新变法,如果成功,中国也许可能走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失败。

1905年在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组织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很多人都希望中国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窃取。

致使中国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实践,让当时仍处在黑暗中的中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向独立的希望。

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的独立自强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必然性

社会主义必然性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外国帝国主义、国内封建势力、国际社会力量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而后来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取得的胜利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刚刚进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非独立的、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中国人民面临着走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双重选择。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3)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早已明确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尤其是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但同时,又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时国际上东西冷战正炽,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的政策。

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就很紧张的关系更趋紧张。

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什么援助,而且连正常的贸易交往都不可能。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个根本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确当时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主要是:经济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了主导地位,政治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国际上苏联社会主义的榜样。

社会主义应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旧社会所无法想象的巨大成就,这是举世瞩目的。

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摘要:20世纪对人类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了对世界瓜分的狂潮。

纵观中国近代史以来,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情况,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重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力量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帮助中国重新崛起。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正文:(一)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发展史中国步入近代以来,一直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经济政治都不能独立,从鸦片战争之后,就不断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中国的近代来看,中国从1840年国门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华民族的命运陷入低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自强,洋务自强是建立在中国万事皆西人之上,唯独制器不行。

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方式,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科学发展,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个时候,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提出中国不是器物层面不如人,是制度方面不如人,戊戌变法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但戊戌变法倾向的是君主立宪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曾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的孙中山意识到,封建制度是救不了中国的,必须用革命推翻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统治。

此后,民主、革命深入人心,人民都希望这一番新的气象能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带来一丝生机。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摘要:中国,一个泱泱大国,而且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它们的代表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由此决定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成功。

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人、革命、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道路。

一、中国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封建社会在中国早已根深蒂固,但是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封建社会的弊端显露无疑,再加之中国领导者的无能,才会导致闭关锁国这样的浅露之举,使中国与世界先进文化,先进科技所脱节,才会导致外国侵略者趁虚而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中国陷入了一个十分混乱的时期,但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救国救民斗争,但是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法学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展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

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也以失败告终。

之后,新文化运动兴起,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指导思想。

经过十月革命,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占有很大比重。

由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与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的过程相提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摘要:
20世纪对人类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了对世界瓜分的狂潮。

纵观中国近代史以来,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情况,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重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力量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帮助中国重新崛起。

关键字:
中国近代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
正文:
(一)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发展史
中国步入近代以来,一直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经济政治都不能独立,从鸦片战争之后,就不断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中国的近代来看,中国从1840年国门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华民族的命运陷入低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自强,洋务自强是建立在中国万事皆西人之上,唯独制器不行。

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方式,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科学发展,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个时候,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提出中国不是器物层面不如人,是制度方面不如人,戊戌变法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但戊戌变法倾向的是君主立宪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曾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的孙中山意识到,封建制度是救不了中国的,必须用革命推翻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统治。

此后,民主、革命深入人心,人民都希望这一番新的气象能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带来一丝生机。

然而,事与愿违,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让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

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中国,李大钊,陈独秀先后举起社会主义这面大旗,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月四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

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运动,虽然最终并未成功,但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形势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两极格局进一步巩固。

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战略,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9年美国同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1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简称北约,其宗旨是缔约
国实行“集体防御”。

美国通过实施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和亚洲的同盟体系,建立前沿军事基地,向各国提供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在西方联盟中确立了领导地位。

与此相应的,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老大哥”的地位。

1947年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立了由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经互会;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峙,两极格局稳定下来,成为冷战时期影响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1955年,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比较恶劣。

同新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仅有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民主共和国、阿富汗、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等21个国家;另外,英国和荷兰与新中国有代办级外交关系;锡兰同中国仅有贸易关系。

多数国家还同台湾国民党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有的国家在政治上受美国的影响和控制,对新中国有严重的对立情绪。

美国对中国采取封锁、禁运等敌视的政策,拼凑了一些军事集团,形成不同层次的防御链条来遏制中国。

195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同蒋介石集团非法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

(三)中国20世纪50年代现状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

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四)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

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

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

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既然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必然的选择。

结论:
历史是不容置疑的,中国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摸索,证明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是在这个漫长的摸索,中国等待的太久了,所付出的也太多了。

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这个中国期待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刻,终于迎来了新生。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民众所归的必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

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

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带给我们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让中国这条巨龙重新腾飞于寰宇之间。

参考资料: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初探》(豆丁网)
《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百度文库)
《20世纪50年代形势》(新浪博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