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性敏感引发的强迫症状

合集下载

强迫症的介绍

强迫症的介绍

强迫症的病因一心理学因素-认知理论-认知缺陷理论Reed,1985-般性认知控制缺失,记忆力和决定能力不足 认知行为模型Salkovskis&Kirk,1997-对行为主义模型的发展-强迫观念是侵入性的,强迫行为是 误的应对-方式-对观念的压抑反而会使其更为频繁活跃-对强迫信念的研究0 osessive Compulsi e-Cognitions Working Group,1997
治疗困难性-精神分析式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行为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Goodman Price,19 0-药物疗法效果不理想,停药复发-率高-作田,1997-外科手术风险大-Jenike et al.,-19 1-全球医院网-QQYY.eo品
强迫症的危免疫-认知因素-認知的错误(強迫信念)-学习方式的 误…-社会·文化-不充分的社会援助-知識普及不够等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不适当的父母的教养 式.…-否定性的人生经历-生活中的事件-日常生活中的疲劳与压力.…
强迫症的病因一心理学因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22)-强迫症是个体对本我冲动的恐惧,以及自我-的防御机 为减轻恐惧带来的焦虑而做出的反-应所导致-自我防御机制:抵消作用反向形成-与个体肛门期发展的问题有关-攻击 冲动与自我压抑之间的斗争
强迫症的病因一心理学因素-行为主义(双因素模型,Mowrer,1947-特定刺激引发恐惧情绪(经典条件反射 -恐惧情绪的维持(操作性条件反射)-焦虑情绪由难以逃避的情境引起-缺点:无法解释强迫观念如何产生以及不-伴 强迫行为的OCD
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的强迫倾向-健康人的84%有与OCD强迫思维相同的体验-Rachman&de Silva1 78;健康人的54.7%有与-OCD强迫行为相同的体验Muris et al..,1997-·健康与亚健康 群中也常见强迫式的思维与行为-Rachman de Silve,1978;Salkovsiks-Harri on,1984-·从症状内容上无法区分OCD患者和其他人群-在症状表现形式上区别明显Rachman,197 -健康人群的强迫倾向将会随着压力的增大,适应-性减弱而逐渐增强,甚至会恶化到OCD状态-Salzman,1 73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之一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除了常见的强迫症症状,例如反复洗手、检查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对特定声音表现出过度敏感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1. 强迫症和声音敏感的关系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难以摆脱的想法、意念或冲动;而强迫行为则是患者为了减轻或避免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而不得不不断地进行的特定动作或仪式。

在强迫症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对特定声音表现出了过度敏感的症状。

他们可能会对某些声音,如门关上的声音、钟表的滴答声等,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或焦虑感。

这种声音敏感可能会引发强迫行为,例如不断检查门是否关好、关闭一切会发出声音的设备等。

2. 声音敏感的原因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2.1 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发现,在强迫症患者中,大脑中与情绪调节有关的区域以及与感觉处理有关的区域存在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对特定声音的感知和情绪反应异常敏感。

2.2 认知因素强迫症患者往往具有过于细致和完美主义的个性特征,他们可能对各种声音进行过度解读和过度关注。

他们可能将某些声音与负向的经验或情绪联系起来,进而触发他们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2.3 早期经验早期的负向经验,如对特定声音的负面经历或受到过强烈的语音约束等,可能导致强迫症患者对特定声音产生过度敏感的情绪反应。

3. 应对和治疗对于强迫症患者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症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应对和治疗:3.1 情绪调节训练通过咨询师的指导,患者可以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正念等,以减轻对特定声音引发的焦虑和厌恶感。

3.2 曝露疗法曝露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强迫症治疗方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引发过度敏感的声音,并逐步减少对声音的恐惧和回避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3.3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来减轻患者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强迫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导语:相信有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强迫症,甚至怀疑自己的想法也像是患上了该病。

但是由于对强迫症的了解不够多,所以就不敢独自妄下结论。

那这种疾病
相信有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强迫症,甚至怀疑自己的想法也像是患上了该病。

但是由于对强迫症的了解不够多,所以就不敢独自妄下结论。

那这种疾病究竟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临床反应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将可能的不适症状总结在一起,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掉这一疑问。

一、强迫性追忆:在做某件事需全力以赴完成的任务时,莫名其妙出现对某种往事、某句歌词、某次与某人发生的小争执的反复追忆。

明知这种追忆毫无意义而且分散注意力,仍不断萦绕于脑海,而且心理越烦越摆脱不了。

二、强迫性对立思维:反复出现概念记忆的对立现象。

如见路牌上的向东标志会觉得是向西,看到“好”会立即引起“坏”的印象。

患者因而经常提心吊胆,怕说错话,做错事。

三、强迫性怀疑: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有件事未很好完成。

譬如,出门后怀疑门窗未锁好,怀疑自己在考卷上没写上姓名,怀疑刚塞入邮筒的信未贴上邮票等等。

这种无根据的怀疑反复出现,迫使自己反复去查对,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当有重要事情要做时反而心不在焉了。

四、强迫性想象:例如某少女一见到陌生男子走近,就会想象对方要和自己谈恋爱,一走过商店,就觉得马上会有售货员冲出来问自己为什么拿东西不给钱。

自己也觉得这种想象荒唐可笑,但到此场景仍会出现同样想象。

简而言之,强迫症的最主要症状都离不开强迫二字,不管是什么动作以及想法,都是由于患者的主观臆想而导致的。

小编在此就要提醒。

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周期和病程

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周期和病程

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周期和病程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患者通常会因为无法抑制这些强迫思维和行为而感到极度不安和焦虑。

强迫症状的发作周期和病程是了解该疾病的重要方面,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周期和病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该疾病。

1. 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周期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周期因人而异,但大多数患者表现出以下特点:1.1. 反复发作强迫症症状通常是反复发作的,患者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症状缓解期,接着再次出现强迫思维和行为。

这种反复发作的周期可以从数天到数周不等。

1.2. 压力引发强迫症症状的发作通常与焦虑和压力有关。

在面临压力的情境下,患者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的反复发作。

1.3. 各种触发因素强迫症症状的发作可以由各种触发因素引发,例如特定的触摸、声音、气味或者特定的环境条件。

这些触发因素可以作为该症状发作的预警信号,提示患者症状将开始加重。

2. 强迫症病程的特点强迫症的病程是指该疾病的发展和进展过程,可以描述为以下特点:2.1. 慢性病程强迫症通常呈慢性病程,患者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经历着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反复发作。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

2.2. 病情波动强迫症病程中病情通常有波动,患者的症状可能在某个时期得到缓解,而在另一个时期则加重。

这种波动可能与患者的压力和焦虑水平有关。

2.3. 状态过渡强迫症的病程中,患者可能会从一个症状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症状状态。

例如,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主要表现出强迫思维,然后逐渐过渡到表现为强迫行为的症状。

3. 强迫症症状的长期影响强迫症症状的长期存在可能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以下方面:3.1. 社交功能受限强迫症症状可能导致患者避免某些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影响他们的社交功能和人际关系。

患者可能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而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3.2. 日常生活受干扰强迫症症状可能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洗手强迫可能导致患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清洁上,无法正常地进行其他活动。

强迫症症状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症状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症状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想和行为。

在这种障碍中,有些人会表现出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这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症状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并提供一些缓解方法。

强迫症症状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形式各异,但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

这些人会对某些物体或表面的触感产生极度的焦虑或不适感。

他们可能会避免接触特定物体,尽量避免碰触某个特定的表面,或者会表现出强迫性的洗手行为和清洁行为。

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困扰。

首先,这种敏感性会限制他们的日常活动。

比如,他们可能会避免使用公共设施中的把手,拒绝握手或拥抱别人,甚至可能会拒绝外出或进入一些公共场所。

这些避免行为可能导致社交隔离、职业受损和精神健康问题。

其次,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强迫行为。

他们可能会不断触摸特定的物体或表面,直到感觉满意为止。

这种行为可能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更严重的是,如果无法得到满意的触感,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那么,应该如何缓解强迫症症状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呢?首先,患者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方法来减轻症状。

他们也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应对困扰。

其次,患者可以尝试一些自助技巧来减轻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

舒缓呼吸法、深度肌肉放松法和冥想都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不适感。

此外,寻找替代行为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患者可以专注于其他事物,比如运动、阅读或参加一些放松活动,以分散触感过度敏感的注意力。

最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理解患者的困扰,并提供鼓励和情感支持。

他们的陪伴和理解有助于患者面对挑战并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总之,强迫症症状对触感或触碰的过度敏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制性思维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强迫症症状:
强制性思维(Obsessions):不断反复出现的、不受控制的、不合理的想法、念头或形象,这些想法使患者产生强烈的不适和恐惧感。

例如,担心感染疾病、害怕被细菌污染等。

强制性行为(Compulsions):不断反复出现的、不受控制的、不合理的行为或仪式,患者认为这些行为或仪式能够防止或减轻他们的强迫症思维。

例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反复数数等。

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患者追求完美和控制,对细节过于关注,不能容忍任何一点差错,因此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检查、整理和清洁。

社交和人际关系困难:患者因为强迫症状,常常无法正常社交,与他人保持距离,导致孤独和情感障碍。

忧郁和焦虑:由于强迫症的持续存在和影响,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强迫症症状,但不同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可能不同。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医生,以便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甘肃岷县幼儿园曹莉关键词:留守儿童性教育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

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性,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是我国教育中比较回避的,有关人类性教育方面的内容往往容易被忽略。

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相应的性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却形同虚设。

在性教育上,很多学生都没有很好得到相应的教育,这个问题普遍存在。

在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性”是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已开始具有一定的性意识和性心理,幼儿在幼儿园会出现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如偷看异性同伴上厕所,相互观看性器官,相互亲嘴等。

另外,幼儿也经常提问一些有关性的问题,有研究调查发现,有90%的儿童在幼儿期都会问“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他有小鸡鸡,我没有”等,这些行为或问题都是儿童性意识发展的反映。

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玛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

”①席庆兰等人(2005)对幼儿性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对幼儿进行各种方式的性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极为重要。

我国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解答儿童性教育问题时指出:3~6岁是孩子性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幼儿性教育的开展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有的在小时候就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于性更是讳莫如深。

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没有得到关于性教育的一些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让他们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不知所措。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

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

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

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

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

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无显著区别。

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

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

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

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

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

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

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

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患者经历着强迫性的、无法控制的想法和行为,这些想法和行为通常与某种恐惧或焦虑有关。

强迫症的症状不仅限于心理层面,还表现在身体上。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

一、身体症状1. 肌肉紧张和疼痛: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紧张和疼痛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长期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导致肌肉过度紧张,进而引发疼痛感。

2. 头痛和头晕: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感到头痛和头晕。

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头痛和头晕的感觉。

3. 呼吸困难:强迫症患者有时会感到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焦虑和紧张导致呼吸加速或不规律,进而导致呼吸困难的感觉。

二、心理原因1. 恐惧和焦虑: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和焦虑。

患者通过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来减轻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感。

这种恐惧和焦虑可能与特定的对象或情境相关,例如害怕细菌感染或害怕事物不整齐。

2. 控制欲望:强迫症患者通常有强烈的控制欲望。

他们试图通过强迫性行为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环境,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这种控制欲望可能源于对不确定性和失控的恐惧。

3. 不合理的信念:强迫症患者常常抱持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例如认为特定的行为能够避免灾难的发生。

这些信念可能是由于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导致的,患者试图通过强迫性行为来证实这些信念的正确性。

4. 前庭系统失调:前庭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个感觉系统,负责维持平衡和空间定位。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前庭系统可能存在失调,这可能与他们的身体症状有关。

总结起来,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密切相关。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紧张和疼痛、头痛和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导致的。

心理上,强迫症患者的身体症状可能与恐惧和焦虑、控制欲望、不合理的信念以及前庭系统失调等因素有关。

深入了解强迫症的身体症状和心理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这些患者。

性生活强迫症

性生活强迫症

性生活强迫症
性生活强迫症的症状包括对性生活的不正常焦虑和恐惧,无法停止的性冲动和性幻想,以及强迫性的性行为。

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性交会导致疾病或怀孕而避免性行为,或者会因为对性生活的焦虑而无法达到性高潮。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强迫性的性行为,他们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甚至会在没有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性行为。

性生活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包括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性教育不足、性心理问题等。

生理因素可能包括激素水平的异常、神经系统的问题等。

社会因素可能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

治疗性生活强迫症需要综合考虑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性观念和行为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改变不健康的性观念和行为。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性冲动和性幻想。

除了治疗,患者还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家人和社会应该对患者保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不要歧视和排斥他们。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性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性,减少性生活强迫症的发生。

总之,性生活强迫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社会的支持。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摆脱病症的困扰,重获健康的性生活。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怀疑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怀疑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怀疑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怀疑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其中,强迫性怀疑是强迫症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持怀疑态度,不断地检查、核实,以追求内心的安全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强迫性怀疑的常见症状及其表现。

一、症状特征强迫性怀疑主要表现为患者持续怀疑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思维、感觉和判断是否正确或真实。

患者对平凡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产生过度的疑虑,无法轻易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常常出现反复核实的行为。

二、思维方面的表现1. 反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患者会怀疑自己是否记得正确的事情,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或细节,也会不自觉地反复核对。

2. 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患者会不断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无法确定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是否真实可靠。

3. 对他人行为的过度怀疑:患者对他人的言行举止产生过度的怀疑,难以相信他人的动机和真实意图,经常需要通过不断地询问和核实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行为方面的表现1. 反复核对和检查行为:患者会不断反复核对自己是否做了某个行为或者做得正确,如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煤气是否关掉等。

2. 反复求证:患者会反复询问他人或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力图证明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但往往依然无法消除内心的不安。

3. 再三核对文件或个人资料:患者会在签署合同、填写表格等事务性文件上进行反复核对,以确保没有出错。

四、精神状况的表现1. 内心的困扰和痛苦:患者持续不断地感觉内心被不确定性充满,无法轻松自在。

反复的怀疑和核实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正常工作。

2. 焦虑和恐惧感:患者常常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他们担心因为错误的判断或行为而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伤害自己或他人。

3. 与人交往困难:患者由于不断的怀疑和求证,常常无法信任他人,这导致他们与人交往困难,容易感到孤独和不满足。

强迫性怀疑是强迫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之强迫症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之强迫症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之强迫症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缓解更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以强迫症为例,谈一谈其治疗措施。

1.含义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的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地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治疗(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

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该法可以用来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应于其它以焦虑为主导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和强迫症。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建立刺激等级表,一步步缓解其焦虑反应;(2)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它也可以称为冲击疗法。

它的治疗原则是让患者一下子面对他惧怕的这种客体;如患者特别怕脏,有的患者出门不敢坐公交车,怕脏怕什么地方不敢摸,怕有艾滋病,怕有细菌,怕有病毒,他不敢去什么地方,这时候治疗师就可以陪伴他去什么地方,他不敢碰什么,让他专门去碰什么。

治疗师也可以作为榜样,先去接触,再让患者自己接触。

虽然他害怕,也鼓励让他接触,同时在结束以后交给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如肌肉放松,比如深呼吸,让他躯体放松,减轻他的这种焦虑的反应。

(3)行为终止法: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方式。

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理就默念:“我能控制它,我不害怕,它不是我的对手……”,用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由此来抵抗强迫症;(4)替代法:替代法简单点就是转移法。

适用正确的合理的观念、意向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意向和行为的自控方式。

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刻去回忆或假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立即去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然消失;(5)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主要观点为“关注当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强迫症

强迫症
五、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不但人类正常的行为方式是刺激―反射的结果,病态的行为反应已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强迫症的产生可能就是如此。 强迫症患者
经典的条件反射的模式把恐怖症看作是学得的恐惧反应。华生做过一项实验,一个名叫Albert的小男孩年仅九个月,身体健康,天不怕地不怕。他们趁Albert不注意的时候,突然敲响一面铜锣,这声突如其来的巨响终于把小Albert吓哭了;不仅如此,配合铜锣刺激,他们还使Albert学会了对先前并不害怕的小白鼠产生了恐惧反应;经过3个月的反复实验,这种恐惧反应甚至进一步泛化到狗、兔等动物或皮毛衣物等。 操作条件作用的观点是,受到强化的行为就容易保留下来。这在强迫症中看得最清楚:强迫礼仪常常是一种可减轻充满恐惧的强迫性思维的行为,所以不管这个行为多么愚蠢或不合理,它还是继续下来。例如,患有强迫性核查症状的病人,会不断地检查他们是否把门锁好,是否把衣服叠好,是否把灯关掉等等。他们需要以固定的、礼仪式的方式把各件事情做"好",他们被这种需要困扰着。Roper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以了解被试的检查反应。在被试的仪式动作前后对他们进行估量,可以发现核查前焦虑有明显的增长,而在核查后焦虑有所减轻。这说明他们的强迫性核查行为在得到强化。通过强化习得的强迫症行为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是偶然的结果。研究发现,有复视等癔症症状的飞行员似乎有一种与焦虑来源直接有联系的症状;与此相反,许多强迫症状只不过是变化不定的意外事件的结果。
一、观察学习假设
强迫症患者
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

强迫症症状反复触碰的欲望

强迫症症状反复触碰的欲望

强迫症症状反复触碰的欲望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特定的强迫思维和行为,并且个体难以自控。

其中,强迫症症状中的“反复触碰”行为,即触摸物体或特定部位的冲动,常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安与焦虑。

本文将从强迫症的定义、症状特征、触碰行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强迫症的定义与症状特征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频繁而无法自控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患者通常会出现重复的、不必要的、无法摆脱的思维或行为,导致极度的焦虑和不适感。

强迫症的症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迫思维:患者存在固定的、重复出现的特定思维,如洁癖、恐惧症等;2. 强迫行为:患者常常会表现出特定的、无法避免的行为,如检查、洗手等;3. 冲动控制困难:患者对于某些行为或思维产生强烈的冲动,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触碰行为的原因与表现在强迫症症状中,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触碰行为的欲望。

这种欲望可能是由特定的触觉刺激、特定物体或环境引发的,常常与患者的强迫思维息息相关。

触碰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生物学原因:研究者发现,强迫症与脑神经活动有关,患者的大脑在执行控制行为时出现了异常,从而导致了强迫症状的出现;2. 心理因素:触碰行为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如焦虑、恐惧等。

通过触碰行为,患者试图减轻内心的不安情绪;3. 习得行为:有的患者可能是通过某种方式学习到了触碰行为能够缓解内心不安情绪的效果,从而形成了习得性的行为。

触碰行为的表现形式各异,但通常都与重复、频繁、固定相关。

例如,有的患者会反复触碰自己的脸部、头发或身体不同部位,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会反复触摸某个物体,如门把手、书籍等。

三、应对措施与治疗方法对于强迫症患者的触碰行为,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症状,并寻找更好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与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观念和认知模式,通过正确认识触碰行为的危害来减少其欲望;2. 药物治疗:在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些特定的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以减轻症状;3. 支持与理解:给予强迫症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性心理

性心理

中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及对策班级:08心本姓名:张晓学号:SY08101291.中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处于人生观形成的时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活动也趋于完善。

尤其是在性功能成熟之际,性心理表现更加强烈。

面对生理心理的双重变化,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不适和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咨询和指导,不仅容易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干扰学习、生活,也将影响其今后的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形成人格障碍,导致精神失常。

常见的青春期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1性困惑在青春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和性生理的逐渐成熟,青少年的身心发生了大的变化,也由此带来了一些性困扰。

有些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极度自卑,甚至厌恶自己,崇拜异性,幻想能够成为异性。

还有些青少年,由于缺乏基本的性科学知识,不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对自己闲暇时、入睡前的性幻想不能接受,反复谴责自己,又惟恐别人发现自己内心的秘密,就竭力回避一些社交场合,拒绝与人交往。

结果造成精神极度紧张,见人脸就红,面部表情不自然,患了赤面恐怖症。

其实,性幻想是青春发育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方式。

有的学者调查发现,青春期前,28%的男性和25%的女性有性幻想;而青春期后,存有性幻想的男性和女性,其比率高大99%和98.5%。

可见,有性幻想的青少年可以坦然处之,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所羞愧、悔恨,更不必担心别人会发现自己的秘密。

当然,不能无休止的做性爱白日梦,整天昏昏沉沉,无所事事,也不能用梦境代替现实,而失去了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1.2性敏感青少年在青春期,对性的问题十分敏感,对异性存有强烈的神秘感,有探寻异性秘密的强烈愿望。

这本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由于社会上“男女授受不亲”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自幼所受家庭教育,使得在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想与异性交往的需求与已经形成的对两性关系的片面认识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心理平衡遭到破坏。

强迫症症状无法克制的反复碰触

强迫症症状无法克制的反复碰触

强迫症症状无法克制的反复碰触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无法克制的、反复出现的强迫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反复洗手、整理物品、计数、检查等,其中一个较为突出且常见的症状是无法克制的反复碰触。

一、什么是强迫症症状无法克制的反复碰触强迫症症状无法克制的反复碰触,通常被称为“触摸强迫”,表现为患者反复、无法抑制地触摸特定物体或有特定质地的物体。

这些物体可能包括门把手、电子设备、纸张等,引发了患者强烈而焦虑的感觉。

二、触摸强迫的症状触摸强迫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 反复碰触物体患者会反复碰触特定物体,一遍又一遍。

他们可能会使用手指或部分身体进行碰触,有时甚至需要完成特定的动作或姿势。

这种动作经常是有规律的,病患会坚信只有完成这些动作才能缓解内心的不安。

2. 对特定质地的物体有强烈需求患者对某些特定质地的物体有着强烈的需求,对于这些物体的触感特征(如光滑、凹凸等)会引发他们的焦虑感。

在无法获得满意的触感时,患者会不断尝试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

3. 完美主义倾向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有完美主义倾向,希望事事都达到最完美的标准。

在触摸强迫中,他们相信只有按照特定方式去触摸物体,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望。

这种触摸行为会不断重复,直到患者认为达到了完美的标准。

三、可能的原因触摸强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患有触摸强迫的人往往在脑部多巴胺水平异常,这种化学物质与控制行为以及奖赏系统有关。

此外,焦虑和压力也可能与触摸强迫的发展相关。

四、诊断和治疗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可能患有触摸强迫的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医生将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评估来确定诊断。

治疗触摸强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精神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抗焦虑药物等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抑制强迫行为的发生。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ERP)。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出现频繁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而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则是强迫症的一个常见症状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症状的表现、原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1. 症状表现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对自己行为的过度反思和怀疑。

他们会不断质疑自己是否做了某些错误的事情,或者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某些无意义的行为。

这种疑虑无法消除,会让患者陷入不断的思维纠结和困扰之中。

2. 病因分析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生物学因素。

家族遗传是强迫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患有强迫症的家族成员中,其亲属罹患该病的可能性要高于正常人群。

此外,环境因素如生活事件的压力、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大脑中与不确定性处理相关的神经递质——丁酰谷氨酸的水平异常,这也可能导致他们过度的担心和怀疑自己的行为。

3. 可能的治疗方法针对强迫性质疑自己的行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以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主,能够调节患者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减轻他们的强迫症状。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与反应预防治疗(ERP)。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发掘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减少对自己行为的过度质疑。

暴露与反应预防治疗则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他们害怕的刺激物,且阻止他们进行强迫行为,以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对自己行为的不必要质疑。

4. 日常生活中的应对策略除了专业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缓解强迫症状。

首先,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情绪和减少强迫性思维的发生。

其次,与亲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负担和压力。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无法控制的反复强迫思维和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其中,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是强迫症的常见症状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的相关表现和影响。

一、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的表现1. 避开与恐惧相关的物品或地点:强迫症患者常常避开与自己所恐惧或嫌恶的事物有关的物品或地点。

例如,如果某人对细菌有强烈的恐惧,他可能会避免接触公共厕所、地铁扶手等公共场所,甚至会对周围的人物产生怀疑。

2. 避开造成焦虑的触感或气味:某些患者会避免接触特定的材质或气味,因为它们会引起他们的焦虑情绪。

例如,他们可能会避免触摸某种纹理或嗅到某种特殊气味,因为这些触感或气味会引发他们的强迫性思维。

3. 避开可能引起负面影响的人际互动:强迫症患者还可能会避开与其他人互动,特别是那些可能引起负面情绪或冲突的情况。

他们会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或恐惧,并采取逃避策略,比如回避聚会、躲避对话等。

4. 避开触发强迫行为的事物:某些患者会避开那些容易引发他们强迫行为的事物。

例如,如果一个人有强迫收拾的倾向,他可能会避免接触让他触发这种行为的物品或场景。

二、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的影响1. 影响日常生活: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规避所恐惧的物品或场所,导致社交、学习或工作的受阻。

2. 降低生活质量: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会使患者感到压力、焦虑和沮丧,从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长期以往,可能导致社交隔离、自卑等心理问题。

3. 因避免扩展症状:当患者一味地避免特定事物时,可能会逐渐形成避免扩展症状。

这意味着他们对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恐惧,并避免与之接触,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范围。

4. 加重焦虑循环:强迫性避开特定事物往往是由恐惧和焦虑触发的,而这种避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缓解对应的不适感。

然而,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随后患者可能陷入焦虑循环,反复进行强迫行为。

scl90分项结果解读

scl90分项结果解读

scl90分项结果解读SCL-90是一种常见的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

它包含90个项目,覆盖了9个维度:焦虑、抑郁、敌对、敏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分析分项结果,可以揭示个体在不同心理问题上的表现。

下面将逐一解读这些分项结果。

1. 焦虑:焦虑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紧张、不安或担忧。

高得分可能意味着你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容易感到不安和紧张。

2. 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快乐感的减少。

高得分可能意味着你在情绪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3. 敌对:敌对度高的人倾向于怀有敌意、暴力倾向或敌视他人。

高得分可能表明你内心对他人持有一定的敌意,需要关注和处理这种情况。

4. 敏感:敏感性指个体对外界刺激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高得分可能说明你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负面情绪的引导。

5. 强迫:强迫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个体会不自觉地陷入某种重复、刻板的模式中。

高得分可能表示你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强迫倾向。

6. 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敏感度高的人通常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容易受到他人意见和态度的影响。

高得分可能意味着你对他人的看法比较在意,容易感到他人对你的评价或态度的压力。

7. 恐怖:恐怖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情境产生极度的恐惧或无法控制的恐慌感。

高得分可能表明你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或对某些事物有强烈的恐慌感。

8. 偏执:偏执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的事物或事件持怀疑、猜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高得分可能表明你对周围事物持有一定程度的猜疑和不信任,需要留意这种情况对个人关系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9. 精神病性:精神病性是指出现幻觉、妄想或其他精神失常的症状。

高得分可能表示你在精神方面存在某些异常,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医疗帮助。

总结:通过对SCL-90的分项结果的解读,你可以对自己在焦虑、抑郁、敌对、敏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性敏感引发的强迫症状
[来询者基本情况]
汪某,男,26岁,理工类硕士研究生。

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自幼性格温顺、内向、胆小,但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来询者自上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屡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

18岁进入某大学学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热爱专业学习,学生成绩优良,性格内向,喜独处,不喜欢运动,不善交际,但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良好。

来询者的父母都是一般国家行政干部,对子女要求甚严,一般不准来询者与其它同学出去玩,更不准与女同学一起玩,以免分心影响考大学。

为教育子女,来询者的父母常给孩子讲一些因男女作风问题而受到处分的例子。

来询者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来询者体检无异常。

[主诉]
在与别人交往时,自己面部经常无意识地呈现讥讽的表情而无法自制,为此周围的同学和教师都觉得他有点怪,很多同学都不愿意与他交往,他自己也非常紧张,害怕和其他人在一起,甚至害怕与导师讨论问题。

上述症状持续近两年,来询者感到非常痛苦,求治心切。

大学三年级的某一天傍晚,来询者和几个同班同学饭后在校园内散步,此时在不远处的绿园中,一位女生在椅子上看书,当来询者走近那位女生时,侧脸看了女生几眼,这一行为被一同散步的其他几位同学发现,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对来询者评论一番,总的意思是说来询者心中有鬼,爱偷看女孩子等等,当时虽然大家是在开玩笑,但来询者却感到非常尴尬和难为情。

此事过后,来询者总是忘不了这件事,认为自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已形成了下流的印象,所以深感懊悔和自责,并下决心今后再也不去注意女生了。

从此以后,来询者总是极力避开与女生交往,甚至在走路时若发现远处走过来一女性,就马上改道躲开走。

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教室上课、餐厅就餐、图书馆自习等),来询者周围不可能没有女性,于是他就强迫自己不去看周围的女性,但是越强迫自己不去看,就越按捺不住去看,而每看一次就自责和后悔一次,于是来询者反复下决心,反复失败,反复自责。

一年下来,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健康状况也远不如以前,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极度疲乏,面部表情呆板,目光无神。

临近大学毕业时,症状进一步加剧,发展到几乎碰到每一位女性都要看几眼,而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中年或老年女性。

最为严重的一次是,有一天来询者在街上走路,当他发现对面走过来一位女性时,他心中暗暗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看她,然而就在那位女性走到和他平行的位置,马上就要过去时,来询者的眼球还是自觉地转了过去,而等那位女性过去后,来询者的眼球竟一时调整不过来,经来询者自己反复按摩后眼球才回到正常位置。

此后,来询者内心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会为此失明。

大学毕业后,来询才分配到某单位工作,由于环境的改变,来询者内心压力减少,上述症状逐渐减轻,足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但一次偶然事件使其又表现出新的症状。

那是某天晚上关灯睡觉前,青年职工宿舍中,来询者与同宿舍的两位同事天南海北地闲聊,其中一位同事说他在某杂志上看到一项调查研究结果称40岁左右的妇女性欲最强,当时,来询者和另外一位同事都付之一笑。

事隔数日,来询者在下班的路上迎面看到一位表情严肃的中年妇女走来,心中顿时产生一种非常可笑的感觉,同时呈现出一副讥讽的表情,暗想:真是假正经,其实性欲最强。

从此以后,来询者便经常不自觉地呈现这种讥讽表情,有时在与别人交往时出现,有时自己独处时也出现。

来询者考上研究生后,上述症状越来越严重,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甚至与导师讨论问题也十分紧张,不敢正视导师,唯恐出现讥讽的表情被导师发现,人际关系状况也日趋恶化。

来询者来咨询时,表情严肃紧张,面容愁苦,但意识清楚,表达流畅,叙述层次分明。

咨询员在交谈过程中,确实发现来询者不时有讥讽的表情出现,但远不象来询者所描述的那样严重,若不仔细观察或长期相处,很难引起注意。

[分析与诊断]
来询进自幼受家长严厉管教,对异性存在神秘感,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形成了片面的看法,自尊心很强,性格懦弱,这种人格结构使来询者进入大学后内心产生了压抑感,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压抑感日益严重,自己想与异性交往的需求与已形成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冲突,来询者的心理平衡
受到了破坏,在来询者失衡的心理状态尚未得以恢复的情况下,一次偶然的事件(同学的评论和嘲笑)加剧了这种心理不平衡,致使来询者出现强迫症状(强迫注意女性的行为),进而在来询者错误认知的驱使下,陷入恶性循环,强迫症状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来询者的学习生活,并历时达两年余。

暂时的环境改变(参加工作)减轻了来询者的心理压力,使来询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心理失衡状态暂时得到调整。

但是,由于来询者长期形成的强迫人格素质并未得到改变,所以使他在另一次偶然事件中重新出现强迫症状(面部强迫呈现讥讽表情的行为),这种症状在来询者又回到大学校园环境时得到进一步强化,致使来询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并持续近一年的时间。

来询者无脑器质性疾病,病程长达数年,且上述强迫症状对来询者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诊断为强迫症,同时强迫症状还使来询者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咨询及治疗过程]
由于来询者的强迫症状根源于不良的认知及其不健全的人格素质,所以,通过纠正来询者已形成的认知和改善其人格结构,恢复其心理平衡,从而达到消除其强迫症状的目的是一条正确的治疗路线。

但是,由于来访者病程较长,开始就进行常规意义上的认知疗法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咨询者首先采用渲泄疗法,使来询者倾诉长期积郁心中的苦闷和矛盾,并辅以心理音乐治疗法(6次,每周两次),从而调节和改善来访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强迫症状和对人际交往的恐惧。

此后,咨询者转用认知行为疗法,一方面向来询者分析其所面临问题的性质、原因及症状产生的必然性,同时说明消除和预防的方法;一方面根据来询者的情况循序渐进地布置一些作业(如每天独自到体育场参加半小时锻炼,每天参加集体性体育锻炼半小时以上等)。

[咨询效果]
咨询关系持续近一年,来询者情绪平稳,强迫症状基本消失(在与他人交往时,若不刻意去想这件事,无紧张感和强迫症状),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顺利完成学业。

由于来询者毕业参加工作,咨询关系中断。

[总结]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良的或片面的教育将给子女带来不良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的时候阻碍子女的正常成长。

同时本案例再一次证明,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必要性和广泛进行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迫切性,这项工作可以使许多大学生少走弯路,及时纠正错误的价值观体系,不断完善人格结构,全面增强心理素质。

通过本案例还可以看到,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有时仅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在咨询与治疗的不同的咨询与治疗方法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咨询者事后认为,在治疗初期若辅以药物治疗,疗程可能会短一些。

[点评]
具有强迫症人格的人,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

对自身出现违背自己已有观念的想法与行为十分敏感,刻意进行自我克制,却常认为自己未能做好而重复进行。

于是,越是意识到不应这样做,越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做,做完又自责,这种恶性循环使强迫症状越发严重,不能自拔。

这使具有强迫症人格的人十分烦恼与痛苦,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

本案例介绍的是由性敏感引起的强迫症。

汪某从小接受“因男女作风问题而受处分”的实例教育,使他早期接受的片面的两性关系教育与正常的性敏感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又在同学间、同事间有关议论与嘲讽的背景中加剧。

汪某越想用强制力迫使自己不去注意异性,就越难以控制自己对异性的注意,最后导致自我感觉面部经常无意识地呈现讥讽表情,从主观上与客观上都障碍了与他人正常交往。

咨询者采用渲泄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循序渐进地帮助汪某解除由强迫症引起的焦虑,改变汪某的行为方式,以逐步消除强迫症的症状。

当然,由于汪某的强迫症是由性敏感引起的,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对异性的敏感是不可避免的。

在认知疗法过程中,咨询者也必定要使汪某领悟到正确对待异性及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釜底抽薪,使汪某失去产生强迫症的内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