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说明顺序 PPT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课件(共57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从现象到本质
从概括到具体
从原因到结果
从浅到深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 到成虫的过程”等)
考点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 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事物)的
思:
1.什么是说明对象? 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3.说明对象的特征。 4.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
4
评:
1、什么是说明对象?
•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 说明对象。
简单的说,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
.
5
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 《中国石拱桥》。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 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 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 ,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 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 星象。
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 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 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 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说明文《说明顺序》讲解
•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 概括→具体 一般→个别 特点→用途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方法指导
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 Nhomakorabea?为什么?
• 答一: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 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 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答二:前二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 杂。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比较难于理解的部分
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
说明顺序
知识回顾
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或以 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或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 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自左而 右,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 去呈辐射式对事物作介绍。 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 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 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 具体(或从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 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 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 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 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 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 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 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 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 了有利条件。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 概括→具体 一般→个别 特点→用途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方法指导
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 Nhomakorabea?为什么?
• 答一: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 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 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答二:前二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 杂。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比较难于理解的部分
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
说明顺序
知识回顾
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或以 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或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 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自左而 右,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 去呈辐射式对事物作介绍。 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 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 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 具体(或从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 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 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 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 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 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 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 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 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 了有利条件。
说明文的顺序ppt课件
7
巩固练习
• 《中国石拱桥》说明顺序是 • 《桥之美》说明顺序是 • 《苏州园林》说明顺序是 • 《故宫博物院》说明顺序是 • 《说“屏”》说明顺是
8
结 构
总
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 者无论站在 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 画。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分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说明顺序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整体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⑤角落的构图美 ⑥门窗的图案美 ⑦建筑的色彩美
局部
9
《故宫博物院》
由南向北
10
11
巩固练习
1、《中国石拱桥》文章的说明顺序 2、《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介绍说明顺序 3、《中国石拱桥》最后一段的说明顺
12
中考考点2: 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顺序上
下文的照应
15
小结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外→ 内、上→ 下……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个别→一般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 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提问方式:
文中语段顺序能否颠倒
13
巩固练习
• 1、《中国石拱桥》倒数第二段中,“首先— —其次——再次”顺序能否颠倒?
• 不能,因为本段落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说明的。
• 2、《苏州园林》中“四个讲究的内容”3456 段落与789段落顺序能否颠倒?
• 不能,因为这部分文章是按照从整源自到局部的 逻辑顺序说明的。说明文学习 第二知识点 说明顺序的把握
巩固练习
• 《中国石拱桥》说明顺序是 • 《桥之美》说明顺序是 • 《苏州园林》说明顺序是 • 《故宫博物院》说明顺序是 • 《说“屏”》说明顺是
8
结 构
总
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 者无论站在 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 画。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分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说明顺序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整体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⑤角落的构图美 ⑥门窗的图案美 ⑦建筑的色彩美
局部
9
《故宫博物院》
由南向北
10
11
巩固练习
1、《中国石拱桥》文章的说明顺序 2、《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介绍说明顺序 3、《中国石拱桥》最后一段的说明顺
12
中考考点2: 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顺序上
下文的照应
15
小结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外→ 内、上→ 下……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个别→一般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 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提问方式:
文中语段顺序能否颠倒
13
巩固练习
• 1、《中国石拱桥》倒数第二段中,“首先— —其次——再次”顺序能否颠倒?
• 不能,因为本段落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说明的。
• 2、《苏州园林》中“四个讲究的内容”3456 段落与789段落顺序能否颠倒?
• 不能,因为这部分文章是按照从整源自到局部的 逻辑顺序说明的。说明文学习 第二知识点 说明顺序的把握
说明文课堂教学课件(35张PPT)
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典型考题(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①本文使用了 说明顺序,②对 加以说明,③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 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
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 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 是”,试说明理由。
答:①不能。②“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 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③用“总是”说明天上 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太绝对了。④“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⑦画图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事 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 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 括说明。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 “XX是……” 和“……叫XX”。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 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 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 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说 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2)带回原句翻译句子。 (3)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 事物“XX”的特征/事理。 (4)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典型考题(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①本文使用了 说明顺序,②对 加以说明,③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 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
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 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 是”,试说明理由。
答:①不能。②“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 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③用“总是”说明天上 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太绝对了。④“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⑦画图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事 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 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 括说明。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 “XX是……” 和“……叫XX”。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 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 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 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说 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2)带回原句翻译句子。 (3)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 事物“XX”的特征/事理。 (4)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作文指导《如何写说明文》课件(共20张PPT)
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顺序。
3.逻辑顺序
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 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 概括到具体,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等。
04
掌握说明方法
掌
握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
说
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
明 方
释、摹状貌、引用等。
法
掌 握 说 明 方 法
举例子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 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作比较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苏州园林》
掌 握 说 明 方 法
分类别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 可以称为阵地战。——《向 沙漠进军》
打比方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桥之美》
掌 握 说 明 方 法
下定义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 ——《食物从何处来》
作诠释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 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看云识天气》
引用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猴毛变猴就 是克隆猴。
part 05 了解说明结构
01
确定说明对象
确
阅读一篇文章,要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需
定 说 明 对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整体看一篇文章说明 的是什么事物,二是从部分看说明的是这一事物 的哪一个方面,即一篇文章的具体说明对象。
象
02
抓住对象特征
3.逻辑顺序
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 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 概括到具体,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等。
04
掌握说明方法
掌
握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
说
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
明 方
释、摹状貌、引用等。
法
掌 握 说 明 方 法
举例子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 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作比较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苏州园林》
掌 握 说 明 方 法
分类别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 可以称为阵地战。——《向 沙漠进军》
打比方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桥之美》
掌 握 说 明 方 法
下定义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 ——《食物从何处来》
作诠释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 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看云识天气》
引用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猴毛变猴就 是克隆猴。
part 05 了解说明结构
01
确定说明对象
确
阅读一篇文章,要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需
定 说 明 对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整体看一篇文章说明 的是什么事物,二是从部分看说明的是这一事物 的哪一个方面,即一篇文章的具体说明对象。
象
02
抓住对象特征
说明的顺序-PPT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2)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 事物和事理的文章,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 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选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 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 说明的顺序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 征,懂得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与技巧。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状元成物才路 的基础上做到言之 有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 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 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 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 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 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 式组织全文。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真题解说】 这是一篇写处所的说明文。写作时要抓住居室
的主要特点,选准立足点,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把空间的方位解说清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使用平实、生动相结合的语言。同时要考虑到布置 居室应以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为格局,遵循方便、美 观的原则,还要注意室内的光线,如写字台不能背
状元成才路
光放置等。注意恰当使用说明的语言,合理安排好 说明的顺序,否则状元成极才路 易落入俗套。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2)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 事物和事理的文章,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 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选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 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 说明的顺序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 征,懂得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与技巧。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状元成物才路 的基础上做到言之 有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 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 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 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 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 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 式组织全文。
[名师微课堂专题]《说明的顺序》- PPT-PP T课堂 说课稿
【真题解说】 这是一篇写处所的说明文。写作时要抓住居室
的主要特点,选准立足点,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把空间的方位解说清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使用平实、生动相结合的语言。同时要考虑到布置 居室应以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为格局,遵循方便、美 观的原则,还要注意室内的光线,如写字台不能背
状元成才路
光放置等。注意恰当使用说明的语言,合理安排好 说明的顺序,否则状元成极才路 易落入俗套。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课件(共38张PPT)
100%
看标题
探秘巧克力 ①巧克力是外来词 chocolate的译音。 它是一种甜食,不但口感细腻甜美, 还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研究显示: 适量食用黑巧克力对大脑和心脏有益, 甚至还能帮助减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找原文
②你知道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是什么 吗?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源于可可树 结的可可果。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树木, 原生长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地区。可 可果形状像甜瓜,每个可可果里面一 般有 20~50 枚2厘米长的可可豆。
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是?
找原文
③可可豆是如何加工的呢?首先, 要进行发酵。用香蕉叶子把可可豆包 起来发酵,既可以避免可可豆在运输 和储藏的过程中发芽,也可以去除它 的苦味。经过发酵,可可豆棕色的外 观开始出现,并且形成了它独特的味 道。接下来是干燥,这会进一步去除 苦味并增加芳香。最后,可可豆经过 清洗、挑选、分类后,就可以打包销 售了。
2、时间顺序 即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
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 明。 如:法布尔的《蝉》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是按照蝉由“出洞” 到“上树”再到“脱壳”直到“成虫”这样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的。
3、逻辑顺序
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
加工可可豆有几道工序?
制作巧克力有如下几个步骤:烘烤,找原文
可可豆在烘烤的过程中,外壳会膨胀
与爆裂,这样有利于工人去除它的外
பைடு நூலகம்
壳;冷却,使可可豆保持独特的味道;
粉碎,去掉可可豆的外壳后把豆粒切
碎成许多小块;研磨,在研磨可可豆
制作巧克力有几个步骤?
的同时,温度上升,可可豆随之会释
说明文对象说明内容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PPT课件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
变等。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 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 扁的沙子》
第2页/共30页
第3页/共30页
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 明对象。
•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
• 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 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 本物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 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 不少课文中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 时必须抓住它。
• 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 “不但,而且”这样第递5页进/共3关0页系的句子。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
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 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第11页/共30页
说明顺序
第12页/共30页
•3.分类别:
•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 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 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 语言标志: 一类(种) ……一类(种)……
第22页/共30页
•4.作比较:
•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
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
感性认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
变等。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 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 扁的沙子》
第2页/共30页
第3页/共30页
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 明对象。
•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
• 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 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 本物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 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 不少课文中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 时必须抓住它。
• 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 “不但,而且”这样第递5页进/共3关0页系的句子。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
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 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第11页/共30页
说明顺序
第12页/共30页
•3.分类别:
•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 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 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 语言标志: 一类(种) ……一类(种)……
第22页/共30页
•4.作比较:
•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
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
感性认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 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 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
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 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
做帛书。
(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刘庄,位于杭州西湖西南西里湖畔,丁家山南麓,现 辟为西湖国宾馆。它包括“水竹居”、“蕉石鸣琴”和丁 家山等,占地540亩。
注意: 有的说明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 明顺序,文章整体的说明顺序和 段落的说明顺序不是一回事。答 题时要格外注意题干问题指向的 是全文顺序还是部分段落的顺序。
感谢您的聆听!
(2)与说明对象的特点 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 和事理的文章,要想写好一 篇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对 象的特点来写,选用合适的 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 象的特点。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卢沟桥(1189年) →
长虹大桥(1961年)
(时间顺序)
2、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佛印(右)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 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 做帛书。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 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 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
☆逻辑顺序
从主要到次要
从整体到局部
从现象到本质
从概括到具体
从原因到结果
从浅到深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 到成虫的过程”等)
2.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
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
(1)与说明对象有关。如果 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我 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道理,一般采用的是逻 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 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
④ 丁家山,是南高峰的支脉,西接大麦岭,三面临湖。 山上有一亭子,亭子右侧有一座舫室,轩槛临空,从低处 向上望,宛若行驶在绿波之上。舫室前面,状如芭蕉的石 块林立,下有一天然小池,泉水从石罅进出,清趣泠然。
⑤刘庄,在潋滟水光,绿树红花掩映下,犹如仙境。
1、在介绍刘庄各景点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② “水竹居”,位于刘庄的东南面。它背山濒水,环境 幽静,建筑豪华,陈设古朴典雅。内有迎宾馆、梦香阁、 望山楼、湖山春晓等楼台水榭。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③ “蕉石鸣琴”,在丁家山东北麓。那里有一石壁,高 3米许,壁前立一条石,状若蕉叶屏风,称为 “蕉屏”。 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经常在此弹琴,琴声绕 石,音韵清越,响入云端,故有“蕉石鸣琴”的雅名。今 石上四字,为康有为所题。
说明文说明顺序
理清说明 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 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理清说明顺序
☆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 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 做帛书。
2、“水竹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②段中】 背山濒水,环境幽静, 建筑豪华,陈设古朴典雅
3、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
抓语言标志法 01
抓表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的词语或 短语。逻辑顺序尤其要注意中心句、 首括句、过渡句、小结句和问句。
归纳段意层意法 02
有些说明文,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过 渡转折性标志,要想厘清它的说明思 路,就需要把握段落中心,厘清段落 层次,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空间顺序)
3、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 去,走近……
(空间顺序)
4、(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5、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6、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
(一般→ 个别)
(结果→原因;主要—次要)
(概括→ 具体)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 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 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
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