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分析,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历年高考环境保护

历年高考环境保护

2011年全国卷1---44.(10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4.(10分)环境保护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 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012年全国卷1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9)。

⑴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⑴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⑵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2013年全国卷1--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44.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014年全国卷一44.(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图10为切沟景现。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44.(10分)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1.(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2(1(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12.(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23.(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43.(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⑶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54.(2012年高考江苏卷)【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 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 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环境保护(含答案)干旱区的柽柳是一种耐旱灌木,具有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等特点。

近年来,在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但不久之后,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这说明柽柳可能会入侵天然林,对周围物种的生存造成影响。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从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加强生物入侵的防控。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了“红色荒漠”。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观察发现,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不同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注重自然恢复,促进植被多样性。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发现,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相比之下,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强。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森林环境效益差异的成因分析,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区分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在环境效益方面的差异。

天然原始林茂密,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能力,而人工林的树种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弱。

原始森林,也称为原生林,是指一个森林已经达到非常长久的年龄而没有受到显著的干扰,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生态特征,并可能被归类为顶级群落。

全国高考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全国高考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全国高考环境保护试题答案1、19.(1)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任答三点)(2)浙江山地丘陵多、平原少(3)经济发达(或城市化水平高) 生态环境意识较强(4)例:绍兴镜瑚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例: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周例:慈溪杭州湾湿地公园(5)水稻田(或鱼塘等) 大型绿地中的人工湖(6)“生物多样性”课题举例: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鸟类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途径:观察(或文献查阅)“旅游观光”课题举例:内容:游客数量(或游客构成等)的时问变化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途径:观察(或问卷调查)20.(本题共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探究问题完整过程的了解。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3)不可以。

理由:①NO2 (或NOx)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21.答案要点:(1)主要危害: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

(2分)(2)防控的主要措施: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

(2分)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

(2分)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

(2分)22. (1)B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分);影响旅游景观(分);阻碍航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008-2009年1、D2、B3、A4、D5、D6、D7、A8、A9、D 10、B 11、C 12.(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近几年《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详细解析)

近几年《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详细解析)

近几年《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详细解析)xx年xx月xx日•试题回顾•题型分析•解题思路与方法•备考建议目录01试题回顾试题简述日本水俣湾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水俣湾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水俣湾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并能够从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为例,要求考生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治理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城市水体污染的常见原因,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试题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危害,并能够从影响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02题型分析覆盖面广选择题涉及了《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

注重基础选择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环保法律法规的名称、环保基本概念等。

难度适中选择题的难度适中,既有简单的基础题,也有一些需要一定思考的题目。

选择题分析突出重点填空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环境保护》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环保工作中的一些常用数据、环保设备的名称等。

难度较大填空题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作答。

结合实际应用题通常会结合实际环境问题或政策进行考察,例如让学生分析某地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

注重能力应用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大应用题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03解题思路与方法总结词理解题目背景详细描述首先需要通读整个题目,了解题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考察的知识点。

通读题目,理解题意总结词:分析问题详细描述:针对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含答案1.[2023·全国乙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

(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2022·全国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

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

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为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2022·全国乙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

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

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上中下游地区相互联系,山水林田湖草不同要素相互影响,黄河流域应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答案解析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科目涉及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科目试题的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1. 题目: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 风能解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时间尺度内能够循环再生的能源。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源于风的动力,可以通过风力发电装置进行利用。

2. 题目:以下哪个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答案:A. 工业废水排放解析:工业废水排放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

3.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是:答案:C. 废电池解析:废电池属于有害固体废弃物,其中包含了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如果随意处理或排放,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填空题部分4. 题目:大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解析: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但二氧化碳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它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气候变化的重要气体。

5. 题目:国家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在______。

答案:湖南解析:湖南是我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所在地,它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措施和模式。

三、简答题部分6. 题目:请简述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答案: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次,倡导节约用水,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同时,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水排放,保持水体的污染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后,要推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通过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7. 题目:请简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答案: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满足能源需求,同时也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和排放量;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近几年《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详细解析)

近几年《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详细解析)
用。- 解析: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需要学生 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颖、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同时还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积累,能够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 生活实践中。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性强,覆盖面广
试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 境法律等,要求考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
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近年来,试题更加关注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 、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要求考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
趋势预测
• 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未来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可能会继续加强对实践应用 能力的考查,如分析环境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
• 增加跨学科的考查:为了适应新时代环境保护的需要,跨学科的考查可能会成 为一种趋势,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
• 对环境法律和政策的考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环境 法律和政策的考查可能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 通过对近几年《环境保护》全国卷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试题具有主题稳 定、注重基础、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同时也呈现出对实践应用能力、 跨学科考查和对环境法律政策考查的趋势。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全面掌握 基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也要关注环境 热点问题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
完善细节
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逐 步完善每个知识点的细节 ,包括概念、原理、方法 等。
横向联系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各章 节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 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 识体系。
提高解题能力
熟悉题型
了解考试中常见的题型,熟悉每 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地理十年真题(2010-2020)专题汇总解析—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十年真题(2010-2020)专题汇总解析—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十年真题(2010-2020)专题汇总解析—环境保护【2020年】1.(2020·新课标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先注意审题,该问题包括两个分析,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再提出对策。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开始下降。

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

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

2.(2020·新课标Ⅱ)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

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1、分析水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自然原因: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2、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①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②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③水生物种减少;④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⑤加快湖泊沼泽化进程。

2022年——2022年十年高考真题全国卷《环境保护》

2022年——2022年十年高考真题全国卷《环境保护》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 2) 湿地比率(%)[2022 年课标试题]43.〔10 分〕环境保护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

2022~2022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

40ºN5808 山峰 海拔/m沙 漠 聚 落 等高线/m 图 9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答案:民勤地区沙漠广布〔沙源丰富 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枯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加。

[2022 年全国卷] 44.(10 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1976 2 251 88 893 42.991986 3 721 39 639 19.172022 1 973 19 230 9.30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4.【解析】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不仅为人类供给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修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整气候、补充地下水、把握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 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裂开,湿地面积大幅度削减。

1986~2022 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削减,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修养水源力量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掩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削减;生物种类(数量)削减等。

100º104º 1924 1955 5547 民 勤 5808[2022 年全国卷]44.(10 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 年为苏州河,1928 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 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22 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以下图)。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3 环境保护(解析版)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3 环境保护(解析版)

专题十三环境保护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呈现真题解密近年真题对比典型真题回顾三年考情分析名校模拟探源核心考点速记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16题(2)、(3);18题;19题】1.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

图(左)为该流域示意图,图(右)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寻访中华蜜蜂谷(1)阐述该流域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区位。

任务二、探究水环境变化查阅文献,获取到图中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监测数据,如表所示。

采样日期2月25日4月25日7月2日8月15日9月10日10月21日氮含量(毫克/升)3.43.25.813.911.88.8(2)绘制统计图。

概括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调研流域生态治理以“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为目标,当地对蛇鱼川流域开展生态治理。

(3)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的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1)蜜源丰富;蜂蜜酿造工艺水平高;技术有保障;产品质量好;市场广阔;知名度高。

(2)如图所示:变化特征:采样点河水氮含量冬春较低,夏秋较高。

理由: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水体。

(3)甲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乙地:控制污染企业布局;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蛇鱼川流域蜂谷主要位于山区,受山体垂直地带性的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强,蜜源较丰富;根据材料“300多年前就有养殖中华蜜蜂的纪律”可知,该地区养殖蜜蜂历史悠久,养殖经验丰富,蜂蜜酿造工艺水平高;有科普馆指导,养殖技术有保障;根据材料“通过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可知该地区的蜂蜜获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质量好,知名度高,产品形象好;根据材料“借助新媒体扩大知名度”可知,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宣传,有利于扩大市场,且该地区靠近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市场广阔。

全国卷环境保护模板及真题

全国卷环境保护模板及真题

(2017全国卷1)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017全国卷1)44.怪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2017全国卷2)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2017全国卷3)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分析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分析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2014·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历年文综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题目.doc

历年文综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题目.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 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1.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详解1.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1.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森林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数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主要从生存空间、量等角度来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10 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1.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详解1.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从次生林是自然演替的结果这一角度进行解答,如:植被自然适应性强,多样性好,截留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强等。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 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1.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详解1.(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高考试题

(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高考试题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

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

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4.(2018年江苏卷)[环境保护]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

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2014·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2014·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2013高考题新课标2)(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2013·新课标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答案(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引海水养虾为背景材料,通过图文信息,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答此题关键是获取有用的材料信息“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分析海水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分)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2分)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2分)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

(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6分。

)【名师点睛】快递业务迅猛增长的当前,快递包装垃圾的处理迫在眉睫。

该题以快递包装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

这些包装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大量的垃圾堆放,同时伴随的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污染。

针对此问题的措施作答时,观点要切实可行,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即可。

这道题考查实现生活,学生容易思考,难度小。

只是注意答题语言组织即可,学生选此题得分率会较高。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

(4分)(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名师点睛】近年来,“鱼”成为高考地理特别青睐的对象。

长江刀鱼味道鲜美,价格昂贵,其数量近年来不断减少,因此其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这一实事,出题人设置了“长江刀鱼衰竭的原因和保护措施”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

刀鱼数量减少一方面应“归罪”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刀鱼生存环境的破坏。

地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一般应根据其形成原因来回答,例如,针对过度捕捞,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禁止过度捕捞;针对河流污染,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治理河流污染等等。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名师点晴】本题以近年来贵州省某喀斯特地貌山区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为切入点,文本形式提供材料,指出了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考查石漠化防治的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分析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该地区因经济贫困在山上过度开垦、放牧、砍柴,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基岩裸露,发生石漠化,所以要想减少石漠化的发生应该退耕、限牧、限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是本题关键词“政府”,所以应该是政府能采取的“政策性”或“宏观工程性”措施,并且以“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3分)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4分)【名师点睛】该题以喀斯特地区特殊土层条件为材料,考查在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土层,保持土壤的肥力,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清楚,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从开挖石料、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哟针对性措施,同时需注意结合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

该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保护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

解答此题关键是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提示,逐一分析.(2014·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名师点睛】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

[规律总结]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祸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名师点睛】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

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

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规律总结:物种灭绝及保护①灭绝的原因:a.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②保护措施: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2013高考题新课标2)(10分)环境保护【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2分)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2分)(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分)【命题立意】以文字和分布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水污染的危害泉水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