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同步训练)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同步训练)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以下哪种碳单质是最常见的化石燃料?A、金刚石B、石墨C、活性炭D、碳纳米管2、碳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下列哪项不属于碳燃烧时的产物?A、二氧化碳B、水蒸气C、臭氧D、一氧化碳3、题干:下列关于碳单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但它的熔点不高B、石墨的熔点很高,但它的硬度较低,不易被划伤C、活性炭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常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碳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形分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4、题干: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金刚石因其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和加工宝石B、石墨因其导电性好,常用于制作电极C、活性炭因其吸附性强,常用于净化水和空气D、碳60分子因其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是:()A.金刚石B.石墨C.二氧化碳D.碳纳米管6、下列行为中,有利于节约和有效利用碳单质资源的是:()A.大量使用煤作为工业燃料B.提倡使用化石燃料替代可再生能源C.合理开采和使用煤炭资源D.将废旧的废旧电池随意丢弃7、下列物质中,属于碳单质的是()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石墨D. 碳酸钙8、在下列碳单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 石墨B. 碳化硅C. 碳墨D. 碳纳米管9、下列碳单质中,具有极强还原性的单质是()A、金刚石B、石墨C、活性炭D、碳纳米管 10、将一定量的碳纳米管放在高温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C + O₂ → CO₂B、C₇₀ + 70O₂ → 70CO₂C、nC + O₂ → nCO₂D、nC₇₀ + 70O₂ → nCO₂11、碳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形成多种碳单质,下列不属于碳单质的是:A. 金刚石B. 石墨C. 二氧化碳12、下列关于碳单质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常用于切割玻璃B.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C. 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定产生一氧化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题目:下列关于碳单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C.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D. 石墨的层状结构使得其具有润滑性2、题目:以下关于碳单质与氧气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石墨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金刚石在空气中加热后不会燃烧C. 碳纳米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碳单质与氧气反应均为放热反应3、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

3.1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

3.1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

3.1 碳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1.下列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过程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B .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终变成二氧化碳等物质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通过水生生物的贝壳和骨骼转移到陆地D .石墨矿的开采利用2.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A .H 2B .CC .FeD .CO3.下列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 .氯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甲烷4.用足量的CO 还原32.0 g 某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 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B .Fe 2O 3C .CuOD .Cu 2O5.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 .通过灼热的炭层C .通过水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6.形成钟乳石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①CaO +H 2O===Ca(OH)2②Ca(OH)2+CO 2===CaCO 3↓+H 2O③CaO +CO 2===CaCO 3④CaCO 3+CO 2+H 2O===Ca(HCO 3)2⑤Ca(HCO 3)2=====△CaCO 3+H 2O +CO 2↑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④和⑤7.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含量上升,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即产生“温室效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B .CH 4是目前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会破坏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原有平衡D .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CO 2-3+Ba 2+===BaCO 3↓B .NaOH 溶液与Ca(HCO 3)2溶液反应:HCO -3+OH -===CO 2-3+H 2OC .NaHCO 3溶液与盐酸反应:CO 2-3+2H +===CO 2↑+H 2OD .NaHCO 3溶液与CaCl 2溶液反应:CO 2-3+Ca 2+===CaCO 3↓9.某固体物质A 受热分解,生成B 、C 、D 三种物质,B 为一种钾盐,向B 的水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E ;E 溶于盐酸放出无色气体D ,将D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出现浑浊现象,然后又变澄清;C 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版)鲁科化学必修一 3.1《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

(版)鲁科化学必修一 3.1《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选择题(10*2=20只有一个答案)1、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

D.他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3、人体吸入后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气体是()A、Cl2B、N2C、COD、CO24、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水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入盐酸时,会产生相同的气体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5、已知某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① C + CO2=2CO ②CO +H2O =CO2+H2由此可以推断,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是()A、CO>C>H2B、C>CO>H2C、C>H2>COD、CO>H2>C6、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炭C、通过水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7、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相同C、是氧化还原反应D、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8.在空气中久置而不变质的是 ( )A、碳酸钠晶体B、漂白粉C.氧化钠 D、纯碱9、在盛有NaOH 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是( )A.NaOHB.Na 2OC.Na 2CO 3D.NaHCO 310、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小苏打,一份直接与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先加热至恒重,再与稀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一样多B.消耗同浓度的盐酸后者多C.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一样多(不包括加热生成的)D. 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后者多。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同步测试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同步测试

1.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A.O B.N C.C D.H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NH4CNO合成出的有机物是
A.甲烷B.酒精C.醋酸D.尿素
3.在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③岩石的风化④海水的吸收⑤工业上制干冰⑥使熟石灰变石灰石等这些过程中,属于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过程是A.仅①B.仅①⑥C.①②③D.①③④
4.碳的多样性体现在①碳单质的多样性②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③碳转化的多样性④碳及其化合物应用的多样性等方面。

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所体现的是上述:A.①B.②C.③D.④
5.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B.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还原D.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6.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原试样的质量的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为
A.50%B.75%C.%D.100%
7.从某微溶物质A的悬浊液开始,可发生如图(1)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回答下面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D的方法是_____ ___________;
(3)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在操作①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 _______;。

《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1(鲁科版必修1)

《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1(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 炭的多样性1、C 60、金刚石、石墨三者互为 。

2、把CO 、CO 2的混合物V L 缓缓的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中,气体体积减小了1/5,那么混合物中CO 、CO 2的体积比为 。

3、某种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它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制备碳酸钙的方案,其流程图为:石灰石 ①高温 生石灰 ②加水 石灰水③加32CO Na 溶液 碳酸钙 〔1〕、请写出上述方案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2〕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了一个制备碳酸钙的方案,其流程图为:石灰石你所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3〕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方法:4、金刚石、石墨和碳60的性质有所不同,原因是〔 〕A 、构成原子不同B 、各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 、具有不同的几何外形D 、硬度不同5、以下物质的化学名称、化学式和俗名一致的是〔 〕A 、碳酸钙 3CaCO 石灰石B 、氢氧化钠 NaOH 纯碱C 、碳酸钠 32CO Na 苏打D 、碳酸氢钠 3NaHCO 苏打6、以下各变化中,在木炭燃烧时不可能发生的反响是〔 〕A. CO O C 222点燃+B. 22CO O C 点燃+C. CO C CO 22∆+D. 22O C CO +∆7、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碳酸盐的是〔 〕①纯碱②蛋白质③大理石④方解石⑤胡胡萝卜素⑥菱铁矿⑦淀粉A 、只有①②④⑥B 、只有①②③④⑥⑦C 、只有①③④⑤D 、只有②③④⑤8、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 、32CO Na 溶液与2)(OH Ba 溶液反响↓=++-3223BaCO Ba COB 、NaOH 溶液与()23HCO Ca 溶液反响O H CO OH HCO 2233+=+---C 、3NaHCO 溶液与盐酸反响O H CO H CO 22232+↑=++-D 、3NaHCO 溶液与2CaCl 溶液反响↓=++-3223CaCO Ca CO9、为制备枯燥、纯洁的2CO ,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响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由以下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分别盛放〔 〕A 、水;无水2CaCl 固体B 、饱和3NaHCO 溶液;浓硫酸C 、浓硫酸;饱和3NaHCO 溶液D 、饱和3NaHCO 溶液;稀硫酸10、关于32CO Na 和3NaHCO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32CO Na 比3NaHCO 易溶于水B 、3NaHCO 比32CO Na 稳定C 、石灰水能和3NaHCO 反响,不与32CO Na 反响D 、等物质的量的32CO Na 和3NaHCO 与足量的盐酸反响,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1、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含有2CO 、CO 、水蒸气、2H 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响完全〕①通过碱石灰石,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A 、一定含有2CO 、O H 2,至少含2H 、CO 中的一种B 、一定含有O H 2、CO ,至少含有2CO 、2H 中的一种C 、一定含有CO 、2CO ,至少含有O H 2、2H 中的一种D 、一定含有CO 、2H ,至少含有O H 2、2CO 中的一种12、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盐酸反响,消耗的和产生的2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B 、2:3C 、3:4D 、4:513、把2CO mol x 通入含()2OH Ca mol y 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响后,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当y x ≤时,生成g x 100沉淀B 、当y x ≥时,生成g y 100沉淀C 、当y x y 2<<时,生成()g x y -2100沉淀D 、当x y ≤2时,无沉淀生成14、以下应用表达了碳的导电性的有〔 〕A 、铅笔芯中含有碳B 、干电池中用石墨棒作电极C 、用墨书写的书画年长日久也不变色D 、用碳取暖15、纯洁的()23HCO Ca 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固体质量为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23HCO Ca 的分解率是〔 〕A 、50%B 、75%C 、92.7%D 、100%16、有10g 含有杂质的3CaCO 和足量的盐酸反响,产生了0.1mol 2CO ,试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 〕①3NaHCO 和3MgCO ②32CO K 和2SiO ③3MgCO 和2SiO ④32CO Na 和3NaHCO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7、将空气与2CO 按体积比5:1混合,跟足量赤热焦炭反响,恢复至原温度,在所得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假设空气中,其它成分不计〕〔 〕A 、29%B 、43%C 、50%D 、100%18、加热3CaCO g m 使之分解,并按以下列图继续变化,最后得到3CaCO 的质量不可能是〔 〕A 、g m 5.0B 、g mC 、g m 2D 、g m 319、将足量的2CO 通入KOH 和()2OH Ca 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和通入2CO 体积〔V 〕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20、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32CO Na 溶液中参加1.06g 无水32CO Na ,搅拌后静止,最终析出的晶体的质量〔 〕A 、等于1.06gB 、大于1.06g 而小于2 .86gC 、等于2.86gD 、大于2.86g21、〔05年全国〕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以下列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同步练习】《碳的多样性》(鲁科)2

【同步练习】《碳的多样性》(鲁科)2

《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 • C 和02B • CO?和Ca(0H)2C. Na?C03和盐酸D. Na?02 和CO?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 Na2CO3溶液与石灰乳:Ca2+ + C03一===CaC03 JB.NaHC0 3溶液与Na0H溶液:HC03 + 0H 一===co3「+ H20C.Na0H溶液中通入足量C02:C02 + 20H 一===C03 - + 出0D.Na2C0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0「+ 2H +===C02 f + 出03.在含有7.4 g Ca(0H)2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0?气体后,得到8 g白色沉淀,则通入C02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A.一定是2.24 LB.一定小于2.24 LC.一定大于2.24 LD .可能小于2.24 L,也可能大于2.24 L4.不能用来鉴别Na2C03和NaHC0 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A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B.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等浓度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5.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03「的理由是()A .加入AgN0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B.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C.加入Mg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 •加入Ba(0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反应现象如选项C所述6.将足量C02通入KOH和Ca(0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0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_ A7.标准状况下将4.48 L CO 2通入1 L 0.3 mol • NaOH溶液中,当CO2与NaOH完全反应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只有一种阴离子(OH「除外)B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C.反应后有CO2逸出D .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吸收部分CO2& 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 . CaCl2溶液B. Ca(OH) 2溶液C. Ba(OH) 2 溶液D . Ca(CIO)2溶液二、非选择题9.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因密封不好会变质,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可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 ,若___ ,则说明烧碱溶液已经变质。

22-24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2时+习题)

22-24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2时+习题)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课型:新授课编号:22 【学习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碳的三种同分异构体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上的差异【学习过程】碳是自然界中的最主要的元素之一。

其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定义:【注】同素异形体的要素:(1)由同一元素组成;(2)必须是单质;(3)必须结构不同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思考】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性质差别如此之大?【例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金刚石、C60和石墨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C. 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金刚石、石墨、C60 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CO2【例题2】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CaCO3和MgCO3 B. CO2和CO C. 2H和1H D. S8 和S6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阅读课本64—65页)重要的含碳化合物NaHCO、、Na(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讨论】3溶液与C a(O 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 a H C O3溶液过量(2)C a(O H)2溶液过量【思考】(以下能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就用离子方程式)1、如何除去N a 2C O 3固体中少量的N a H C O 3?如何除去N a 2C O 3溶液中少量的N a H C O 3?2、如何除去N a H C O 3溶液中少量的N a 2C O 3?【例3】现有25mL 2mol/L 的Na 2CO 3 溶液和75mL 1mol/L 的稀盐酸,①将Na 2CO 3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 ②将稀盐酸逐滴加到Na 2CO 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情况是( )A. 均为0.84LB. 均为0.56LC. ①>②D. ①<②【例4】关于Na 2CO 3和NaHCO 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a 2CO 3的溶解度比相同条件下的NaHCO 3大B 、NaHCO 3比Na 2CO 3稳定C 、Na 2CO 3、NaHCO 3溶液都可与Ca (OH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等物质的量的Na 2CO 3和NaHCO 3与盐酸反应,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而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例5】不能用来鉴别Na 2CO 3和NaHCO 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 2溶液C 、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课堂达标】1、下列物质既可以与碳酸钠反应,又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是 ( )A. NaOH 溶液B. CaCl 2溶液C. C a (O H )2溶液D. 硝酸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稀硫酸:HCO 3-+H +=CO 2↑+H 2OB.向烧碱溶液中通人少量的CO 2:2OH -+CO 2=CO 32-+H 2O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HCO 3-+Ca 2++OH -=CaCO 3↓+H 2OD.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烧碱:HCO 3-+ OH -= CO 32-+H 2O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a 2CO 3 和NaHCO 3均可与HCl 反应B .Na 2CO 3比NaHCO 3易溶于水C .Na 2CO 3的热稳定性比NaHCO 3强D .Na 2CO 3能与石灰水反应而NaHCO 3不反应4、可以用来断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A .加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B .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C .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镁溶液有无白色沉淀生成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无白色沉淀生成5、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经强热后,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正确是( )A .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前者是后者的一半B .放出二氧化碳的量两者一样多C .消耗盐酸的量两者一样多D .消耗盐酸的量是前者多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课型:新授课 编号:23【学习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测试题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测试题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测试题1一、选择题1.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Q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 0H_ + CO + 2H+===HCO + H2OB. 20H_ + CO + 3H+===HCO + 2出0C. 2OH_ + CO + 4H+===CQ f + 3H2OD. OH_ + CO + 3H +===CQ f+ 2H2O2A. AB. BC. CD. D3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CO2 .'■:A. NaAIQ (aq) —;Al(OH) 3 > Al饱铀NaCOKa<C fHCOOHdq,B. CaSO(s) CaCO^s) * (CH3COO)Ca(aq)AC. FezQ ' FeCb(aq) —■无水FeCWco?D. NaCI(aq) 一;NaHCO NaCO4.将O.4gNaOH和1.06gNa2CO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5 .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 以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精盐的水溶液制取钠B. 用海水、石灰乳等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用C. 以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为原料,通过反应产生的 制得铁D. 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制得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在相同的温度下 NaHCO 溶解度比NaCI 、NaCO 、NHHCO 和NHCI 的溶解度都小的性质,运用CO+NH+HO+NaC P NaHCO j +NH 4CI 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气体A 的袍和酒液 加入严卫A 和直盐的饱和濬踱旦S 晋空H 島浊液寄.晶体而严纯碱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气体是CO , B 气体是NHB. 第川步得到的晶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C. 第川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D. 第W 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结晶7. “ NaCI+CO+NH+H 2O=NaHCO +NHCI ”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习题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习题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A卷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石墨B.水、重水C.氧气、臭氧D.白磷、红磷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石灰石中加稀硫酸CaCO3+2H+=Ca2++H2O+CO2↑-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2++2HCO3-+H+=H2O+CO2↑C.氯化氢通过饱和小苏打溶液HCO3-+OH-=CaCO3↓+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足量烧碱溶液Ca2++HCO3H2O3.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A.Cl2B. CO2C.HClD.CO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A.1∶3B.7∶33C.33∶7D.3∶15.由10 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0.1 mol CO2,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A.KHCO3和MgCO3B.K2CO3和Na2CO3C.MgCO3和Na2CO3D.Na2CO3和NaHCO36.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

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B.2∶3C.3∶4D.4∶5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C.2H2O22H2O+O2↑D.CaCO3CaO+CO2↑8.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①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②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的化学成分相同的是( )①钠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②盛放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④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A.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10.向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习题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习题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A卷1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石墨B水、重水C氧气、臭氧D白磷、红磷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石灰石中加稀硫酸CaCO3+ 2H+= Ca2++ H2O+ CO2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 2+ 2CO2= Ca2++ 2HCO3 C氯化氢通过饱和小苏打溶液HCO3 + H += H2O + CO2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足量烧碱溶液Ca2++ HCO3 + OH = CaCO3 +H2O3•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A.CI2B. CO2C.HClD.CO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A.1 : 3B.7 : 33C.33 : 7D.3 : 15•由10 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0.1 mol CO2,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A.KHCO 3和MgCO3B.K2CO3 和Na2CO3C.MgCO3 和Na2CO3D.Na2CO3 和NaHCO36.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

消耗H +和产生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 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 2B.2 : 3C.3 : 4D.4 : 5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 CaCO3+2HCI=CaCl2+CO2f+ H2O B. CaO+H2O=Ca(OH)2C. 2H2O2 ' 2H2O+O2TD. CaCO s ' CaO+CO218.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①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②Ca (OH) 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9•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的化学成分相同的是()①钠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②盛放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④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0.向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 .只有①②B .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 D .是①②③④⑤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 (水蒸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1)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1)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1.下列反应起到了固氮作用的是( )A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 3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被O 2氧化成NO 和H 2OD .由NH 3制备化肥NH 4HCO 3【解析】 由定义知,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

【答案】 A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B .N 2+O 2=====放电2NOC .2NO +O 2===2NO 2D .3NO 2+H 2O===2HNO 3+NO【解析】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为离子反应,A 、B 、C 三项反应均为分子反应。

【答案】 D3.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 .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解析】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加热、放电等条件下,氮气能与O 2、H 2等发生反应;氮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氮气跟H 2发生反应时,氮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H 3,氮气作氧化剂;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答案】 B4.(2012·兰州高一检测)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在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只能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A.HCl B.CO2C.NO D.NO2【解析】HCl、CO2、NO2均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易被O2氧化,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5.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解析】A项,不属于固氮;B项,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C项,属于人工固氮;D项,属于自然固氮中的生物固氮。

鲁科版化学必修1《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1

鲁科版化学必修1《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1

《碳的多样性》检测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Na 23H 1Ca 40Ⅰ卷(选择题50 分)一、选择题(每题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20 分)1.以下气体中,均属于大气污染物的一组是()A . CO、 SO2、 NO 2B . N2、 O2、CO2C.H 2、 N2、 SO2D. CO、 CO2、 SO22.以下对于 NaHCO 3 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小于Na2CO3B.加热至 200℃左右,可完好分解,利用这类性质,可由NaHCO 3制取纯碱C.与 Na2CO3同样质量时,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响后,则NaHCO 3可获得许多的二氧化碳D.它是一种碳酸盐3.欲除掉 NaHCO 3溶液中少许的Na2CO3可加人()A. 饱和石灰水 B .NaOH 溶液C.盐酸D.通人 CO24.以下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 ..钠与水反响:2-+H2 2Na+ 2 H O = 2Na + 2OH↑B .氧化钠与盐酸: O2-+2H + = H 2O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CO32-+ 2H+=H2O+CO2↑D .烧碱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HCO 3-+ OH -= H 2O+ CO2↑5.以下物质中与其余三组构成不一样的是()A .金刚石、石墨、 C B.红磷、白磷60C.氧气、臭氧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以下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批共存的是()―+、OH ―、K+2―+、K+―A 、HCO 3、 Na B、CO3、 Ba2、NO3C、Ba2+、OH ―、 Cl ―、Na+D、 CO32―、Na +、 NO3―、 H+7.在以下物质中,受热能放出某气体 A ,并将所得残渣与盐酸反响又能生成气体 A 的化合物是 ()A 、NH 4HCO 3B、K2CO3C、Ca(HCO 3)2D、 KClO 38.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响生成的气体先后通人装有以下物质的两个汲取装置,两个装置应挨次装人()A .水;无水CaCl 2固体B.饱和NaHCO 3溶液;浓H2SO4C.浓H 2SO4;饱和NaHCO 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9.以下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响条件或反响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 .Na2O2和 CO2 B.Na 和 O2C. NaOH 和 CO2D.C 和 O210.以下各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响,不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CO 3―+22+H=CO↑ +HO 表示的是()A 、碳酸氢钾溶液B、纯碱溶液C、碳酸氢钙溶液 D 、小苏打溶液二、选择题(每题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3 分,共 30分)1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添,影响植物的生长,比如水果愈来愈大。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同步训练试卷.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同步训练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同步训练试卷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一瓶已经变质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K2CO3等杂质,若将此样品wg 加入到98g20%的稀硫酸中,过量的酸再用20gl0%的K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

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是 ( )A.30.8g B.34.8g C.30.8~34.8之间 D.无法计算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是C,则乙可能是O2 B.若甲是Fe,则乙可能是Cl2 C.若B甲是NaOH溶液,则乙可能是SO2 D.若甲是H2S,则乙可能是O23.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气体体积缩小。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

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B.一定有N2、CO和HClC.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4.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为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5.下列有关化学物质的俗称错误的是()A.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 B.四氧化三铁的俗称是磁性氧化铁C.氧化铁的俗称是铁红 D.碳酸氢钠的俗称是苏打6.关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与酸反应的速度:Na2CO3>NaHCO3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试剂可用于区别这两种溶液的是A.NaCl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石灰水8.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A.硅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石灰水 D.漂白粉溶液9.化学不仅在书本里,还在生活中。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一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一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碳的多样性同步练习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中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A .,CO,烟尘B .,酸雨C.HCl ,,粉尘D .,NO,CO,雾2、在相同温度、压强条件下, 将同体积的C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能得到HCO3-浓度最大的是[ ]A. 过量氨水溶液B. 过量饱和Na2CO3溶液C.过量CH3COOH溶液D.过量蒸镏水3、下列元素的单质,最易与氢气反生成氢化物的是[ ]A.硼B.碳C.氮D.硅4、石和石墨的物质结构中的碳碳键长, 前者对后者的关系是[ ]A. 大于B. 小于C. 于D. 不能肯5、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A.石B.硅C.一氧化碳D.干冰6、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有重大贡献的三位家,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而分子也已制得,由它们都可制得型的超导体材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1)的熔、沸点与石相似;(2)和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3)、、石,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4)若将(3)中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得到二氧化碳;(5)若石墨与石在一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变化为物理变化;正确的是[ ]A.(2)(3)(4) B.(3)(4)C.(3)(4)(5) D.(1)(2)(3)(4)(5)7、在高温下,1.2g碳和下列0.2mol某氧化物完全反,该氧化物为[ ]A氧化铁B氧化铜C氧化钙D二氧化硅8、可以证明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都有相同的晶体结构B.都是电的良导体C.都具有高熔点D.取同质量完全燃烧时产生同质量的二氧化碳9、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进一步恶化,国环保组织于1998年大会通过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的氧化物D.含氟氯的化合物10、下列有关5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是44gB.质量是220gC.体积是22.4LD.微粒数是6.02×11、可以证明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都有相同的基本晶体结构B.都是电的良导体C.都有几乎相同的高熔点D.取同质量完全燃烧,都产生同数量的二氧化碳12、下列物质不跟二氧化碳反的是[ ]A.漂白粉B.纯碱C.烧碱D.小苏打13、7g炭粉和14g氧气在一条件下反生成21g氧化物,则生成的CO 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2∶3 D.3∶214、当空气与二氧化碳按5∶1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赤热炭作用,假设反后碳的氧化物只有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占总体积分数接近于[ ]A.20%B.50%C.33.3%D.66.7%15、地壳中存在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是[ ]A.硅和铁B.氧和铝C.硅和铝D.氧和铁16、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未发生化学反的物质是[ ]A.活性炭B.过氧化钠C.漂白粉D.二氧化硫17、碳元素易形成共价化合物的主要原因是[ ]A.非金属性较强B.核外有4个电子C.属于元素周期表第四主族,处于中间位置D.有还原性18、下列关于碳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B.主要化合价为+2、+4C.都是非金属元素D.易形成离子化合物19、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 、B.冰、干冰C.石墨、石D .氕、20、KHCO3和CaCO3的混合物与质量的NaHCO3分别与盐酸完全反时,消耗盐酸的量相, 则KHCO3和CaCO3的质量比是[ ]A.17:4B.17:2C.21:17D.1:121、将106g 的和84g经充分强热后,再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 ]A.消耗盐酸一样多B .放出一样多C.NaH 放出的多D .放出的量是的一半22、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00g,加热到质量不再继续减少为止,剩下的残渣为84.5g.取残渣8.45g放入烧瓶中,缓缓加入20g盐酸(过量)至气泡不再产生后称量,溶液净重25.15g.试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及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1、◆答案:A2、◆答案:B★ 试题提示:Na2CO3+CO2+H2O=2NaHCO3★ 试题详解: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B★ 试题详解:空气中O2约占, 5V空气中02占1V,N2占4V 2C+O2=2CO CO2+C=2CO1V 2V 1V 2V共生成CO 4VCO 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100%=50%15、◆答案:B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A★ 试题提示:设KHCO3为xmol,CaCO3为ymol,为NaHCO3为zmolKHCO3────HCl 100X XCaCO3───2HCl100y 2yNaHCO3───HCl84Z Z★ 试题详解: KHCO3───HCl 100X XCaCO3───2HCl100y 2yNaHCO3───HCl84Z ZX+2y=Z ①100X+100y=84Z ②①×84-②16X=68y x/y=68/16=21、◆答案:AD22、★ 试题详解:为42%;NaCl为5%;为53%解析:设100g混合物中含质量为x,8.4g残渣中含质量为y 8.45 g残渣中含NaCl:8.45g-7.95g=0.5g原混合物中含NaCl:0.5 g×10=5g原混合物中含:100g-42g-5g=53g混合物中质量分数::42%、:53%、NaCl:5%。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同步测试1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同步测试1

1、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D.C60的式量是720
2、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
3、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
B.都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C.在O2里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
D.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 和CO2的体积比为()
∶3 ∶33 ∶7 ∶1
5、将CO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
①Na2CO3②Na2SiO3③NaAlO2④C6H5ONa⑤Ca(ClO)2⑥CaCl2⑦CaCO3
A.①③④⑤⑥
B.①和⑥
C.只有①
D.只有⑥
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1)上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合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习题参考答案:
1、BD
2、D
3、CD
4、A
5:(1)E F C D A B I J G H
(2)无水硫酸铜变蓝色H2使还原CuO生成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同步练习1.下列反应起到了固氮作用的是( )A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 3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被O 2氧化成NO 和H 2OD .由NH 3制备化肥NH 4HCO 3【解析】 由定义知,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

【答案】 A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B .N 2+O 2=====放电2NOC .2NO +O 2===2NO 2D .3NO 2+H 2O===2HNO 3+NO【解析】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为离子反应,A 、B 、C 三项反应均为分子反应。

【答案】 D3.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 .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解析】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加热、放电等条件下,氮气能与O 2、H 2等发生反应;氮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氮气跟H 2发生反应时,氮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H 3,氮气作氧化剂;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答案】 B4.(2012·兰州高一检测)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在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只能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A .HClB .CO 2C .NOD .NO 2【解析】 HCl 、CO 2、NO 2均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 易被O 2氧化,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5.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解析】A项,不属于固氮;B项,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C项,属于人工固氮;D项,属于自然固氮中的生物固氮。

【答案】 C6.下列对氮的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B.氮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C.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D.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解析】A项,NO2为红棕色气体;B项,NO2、N2O5等均易溶于水;C项,NO为不成盐氧化物;D项,氮的氧化物均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答案】 D7.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O2有剩余,同时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

【答案】 C8.NO2被水吸收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判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A.3∶1 B.1∶3C.1∶2 D.2∶1【解析】“高被氧化,低被还原”,可知NO2→HNO3过程中NO2被氧化;NO2→NO过程中,NO2被还原。

【答案】 C9.(2012·福建福州三中月考)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很大,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B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该转化总反应: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解析】 A 项,N 2不属于污染物;B 项,N 2为还原产物;C 项,NO 和O 2反应时不需要催化剂。

【答案】 D10.将装有50 mL NO 2、NO 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30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NO 的体积比是( )A .5∶3B .3∶5C .3∶2D .2∶3【解析】 判断此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运用差量法进行计算,由所得结果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设混合气体中NO 2的体积为x差量法:3 mL x =2 mL 20 mLx =3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 为50 mL -30 mL =20 mL ,所以V (NO 2)∶V (NO)=30 mL∶20 mL=3∶2。

【答案】 C11.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 、CO 2、NO 2、N 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 .NO 2、N 2B .NO 、CO 2C .NO 2、CO 2D .NO 、CO 2、N 2【解析】 混合气体无色,气体中不含NO 2,气体通过Na 2O 2后显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NO ,且有与Na 2O 2反应生成O 2的气体CO 2,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且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原气体中不含N 2。

【答案】 B12.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 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试管内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再往试管里通入适量氧气,试管内又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NO 2与水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所以水会上升到试管容积的23处;反应生成的NO 又与O 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 2气体,而NO 2又与水反应,水面又上升。

【答案】 试管内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面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 试管内又出现红棕色,接着红棕色消失,液面又上升 由于NO 2易溶于水,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故颜色消失,液面上升至容积的23处。

当再充入O 2时,发生反应2NO +O 2===2NO 2,故又出现了红棕色,NO 2继续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气体颜色又消失,液面又上升13.NO 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 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因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 亦被称为“明星分子”。

请完成下列问题:(1)NO 的危害在于________。

A .破坏臭氧层B .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 .造成酸雨D .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2)若将盛有NO 和NO 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 和NO 2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将盛有4 mL NO 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要想使试管中充满水,应向试管中再通入________ mL O 2。

【解析】 (1)NO 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以及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等方面。

(2)设原混合气体中NO 体积为V 1,NO 2体积为V 2,则当将其倒立于水槽中时发生反应:3NO 2,+,H 2O ,===,2HNO 3,+,NO ,V 2,,,,,,V 23)则由于气体体积变为原来一半可列式:V 1+V 23V 1+V 2=12,则V 1∶V 2=1∶3。

(3)根据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可知,若想使试管中充满水应向试管中通入3 mL O 2。

【答案】 (1)ACD (2)1∶3(3)314.如图所示:在B 水槽中装有500 mL 水,容积为a mL 的试管A 充满了NO 2和NO 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 倒插入B 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 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 。

(1)将A 倒插入B 槽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通过导气管C 向余下0.5a mL 气体的试管A 中持续通入氧气,A 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试管A 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 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 -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解析】 (1)试管A 倒插入B 水槽水中后,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 2,质量比为1∶2。

根据题意有13n (NO 2)+n (NO)=12[n (NO 2)+n (NO)],n (NO 2)∶n (NO)=3∶1。

(2)试管A 中剩余0.5a mL 气体为NO ,通入氧气后,发生反应2NO +O 2===2NO 2,4NO 2+O 2+2H 2O===4HNO 3,可写为4NO +3O 2+2H 2O===4HNO 3,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至全充满,继续通入氧气后,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后充满无色气体(O 2)。

(3)试管中充满气体时,根据原子守恒,n (HNO 3)=n (气体)=a 22.4×10-3 mol ,c (HNO 3)=a 22.4×10-3 mol 0.5 L =a 11 200 mol·L -1。

【答案】 (1)3NO 2+H 2O===2HNO 3+NO 1∶2 3∶1(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至全充满。

继续通入氧气后,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后充满无色气体(3)a11 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