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的风俗文化
家乡的风俗阜阳六百字作文
家乡的风俗阜阳六百字作文《家乡阜阳的风俗》
我的家乡阜阳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独特的风俗,
让我特别着迷。
在阜阳,每到过年的时候可热闹啦!大人们会早早地开始准备,
买好多好多的年货,有甜甜的糖果、红红的对联,还有各种美味的
食物。
而我们小孩子呢,就盼望着穿新衣服、拿压岁钱。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
菜肴,有鱼有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饺子。
听大人们说,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呢。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开始放烟花啦!看着那五颜
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就像一朵朵绚丽的花朵,我高兴得又蹦
又跳。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要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去拜年。
见到长
辈们,我们要说吉祥话,然后就能拿到红包啦,那感觉可真棒!在
拜年的路上,还能看到好多人在舞龙舞狮,他们的表演精彩极了,
龙和狮在人群中欢快地跳跃,特别威风。
除了过年,在阜阳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赶庙会。
庙会上有各
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好吃的小吃,比如糖葫芦、棉花糖;还有好
玩的游乐设施,像旋转木马、碰碰车。
我最喜欢在庙会上逛来逛去,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感觉怎么也看不够。
还有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看赛龙舟。
那激烈的比赛场面,让我忍不住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这些就是我家乡阜阳的风俗,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点缀
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喜欢这些风俗,也喜欢我的家乡,我希望这些
美好的风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
阜阳的传统风俗
阜阳的传统风俗
阜阳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阜阳的传统风俗。
1.传统节日
阜阳拥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著名的庙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阜阳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展示都会在庙会上展出。
此外,阜阳还有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民俗活动。
2.婚俗
阜阳的婚俗十分独特,在传统婚礼上,新娘要在出嫁前“散冠”,即在头发上插上丝绸花饰,用白头巾裹头,象征着新娘成为了成年女性。
在迎亲时,新娘会跨过一条由红布条串成的门槛,象征着新娘跨过了门槛,进入了新的家庭。
3.传统手工艺
阜阳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其中最有名的是“官窑”。
官窑是指明代官方为皇宫烧制的瓷器,现在已成为阜阳重要的旅游资源。
此外,阜
阳的手绣、木雕、花灯等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4.民间音乐
阜阳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黟调”。
黟调
是阜阳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它以悠扬的旋律和细腻的唱腔著称,在阜阳地区有着广泛的传唱和流传。
5.传统饮食
阜阳的传统饮食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阜阳饼。
阜
阳饼是一种薄薄的面皮,夹着芝麻馅的小吃,外层香脆,内馅酥软,
口感十分美味。
此外,阜阳还有“八卦粉”、“火腿皮”、“茶蜜糖”等传统
美食。
以上就是阜阳的传统风俗,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为阜阳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成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城市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
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
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
安徽阜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家乡风俗是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它体现了阜阳人民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
一、传统节日
阜阳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春节。
春节是每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民间有“过年好”之说。
除夕之夜,每个家庭都要祭祖,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吃年夜饭。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赠礼品,并到亲朋好友的家中串门,热闹非凡。
二、传统美食
阜阳的美食可谓是琳琅满目。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扬镖。
扬镖是一种将冬虫夏草炒制后捣成粉状与火腿、冬笋、鲫鱼等配料一起制成的一道传统美食。
色、香、味俱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此外,阜阳的其他传统美食还有黄粱糯米饭、崇州豆腐、渚河鱼饺等。
三、婚俗
阜阳的婚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阜阳乡村,有一种称为“拆门”的婚俗。
在新娘到达新家之前,新郎的家人会摆下一道大门,并在门上挂上红布,这时,新娘必须破坏大门才能进入新家,象征着新娘进入新家后的吉祥和美满。
四、民间艺术
阜阳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皖西秧歌。
戏曲、民歌、竹编等都是阜阳优秀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既传承了民间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性,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阜阳地区的独特风情。
阜阳的家乡风俗是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也是广大阜阳人民的精
神食粮。
它向人们展示了阜阳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
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家乡风俗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方人民的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
阜阳,作为安徽的一个城市,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家乡风俗。
以下将就阜阳的家乡风俗进行介绍。
一、民俗活动阜阳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年俗。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阜阳便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活动。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放烟花,还有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传统节目。
在阜阳,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叫做“鼓楼会”。
这是一个古老的庙会,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饮食文化阜阳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徽菜为主要代表。
徽菜以独特的烹调技巧和口味鲜美而闻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徽州烧鸡”、“徽州板栗糕”等。
此外,阜阳还有一道独特的传统小吃叫做“铜钱饼”,它是由绿豆面、红豆馅和白豆馅制成,形状像铜钱一样,非常有趣。
三、传统习俗在阜阳,有一些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比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踏青节”。
这一天,人们会结伴踏青,欣赏春天的美景。
另外,婚礼也是阜阳人生活中重要的仪式。
婚礼上,新郎要穿着传统的“松石青褂”,新娘要戴着“镶绿旗帽”,这些都是阜阳地区独有的传统习俗。
四、民间艺术阜阳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阜阳皮影戏。
阜阳皮影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以精美的皮影和生动的剧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此外,阜阳还有传统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都是阜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宗教信仰阜阳地区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是阜阳人民最主要的宗教信仰。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阜阳的佛教寺庙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批信众前来参拜。
此外,阜阳还有一些寺庙和道观,是信众们日常祈福的场所。
阜阳的家乡风俗丰富多样,在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习俗传统、民间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家乡风俗不仅是阜阳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阜阳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展示了阜阳的历史和民俗风情。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去阜阳感受这里的家乡风俗,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阜阳丧葬风俗
阜阳丧葬风俗
阜阳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其丧葬风俗与当地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关。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阜阳丧葬风俗:
1. 葬礼仪式:阜阳的丧葬仪式通常较为庄重和隆重。
家属会请僧道来进行祭祀和超度亡灵的仪式。
同时,还会邀请亲友前来送别,表示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
2. 家庭祭祀:在阜阳,家庭会设有祖先牌位或神台,定期进行祭拜。
在丧期内,家庭会暂停祭拜活动,待丧期结束后重新恢复祭祀。
3. 墓地选址:在选择墓地时,阜阳人会考虑地势、风水和传统习俗等因素。
一般来说,墓地会选在山脚下、坟头朝向东或南方,以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
4. 安葬形式:阜阳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和火葬两种。
土葬是将逝者遗体安放于墓穴中,而火葬则是将遗体经过火化后,将骨灰安放于骨灰盒或墓地。
5. 服饰与丧期:阜阳的丧葬期一般为3至5天,期间家人
会穿着素服,即不戴饰物、不穿花色鲜艳的衣服。
而在出殡时,家属通常会穿上白色或黑色的丧服,以示哀悼。
阜阳民俗文化
阜阳民俗文化阜阳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作为一个典型的江淮地区的城市,阜阳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反映了阜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地方特色的象征。
首先,阜阳的民俗文化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中。
例如,阜阳的花坛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盛大庆典。
在花坛节期间,人们会用鲜花、彩带和灯笼装饰街道和房屋,以示喜庆。
此外,阜阳还有曲剧节、大闹天宫节等多种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
其次,阜阳的民俗文化还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形式中。
例如,阜阳剪纸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刀法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
在阜阳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许多剪纸艺术家正在展示他们的技艺,吸引着许多人的目光。
此外,阜阳还有传统的皮影戏、秧歌等表演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参与的机会。
此外,阜阳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饮食习俗中。
阜阳是一个农耕文化的代表,传统饮食以粗粮和蔬菜为主,注重营养和健康。
例如,阜阳的特色菜品有汤豆腐、农家小炒肉等,口味独特而美味可口。
此外,在农历的一些重要节日,阜阳人还会举行丰盛的家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传统美食,增进感情。
最后,阜阳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乡村生活中。
在阜阳的乡村地区,人们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们以耕种、养殖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传承着祖辈留下的传统智慧和技艺。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美丽的稻田、茂密的果园和平和的乡村景象,感受到宁静与安详。
总的来说,阜阳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从节日庆典到传统艺术,从饮食习俗到农村生活,都体现了阜阳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增加了阜阳的文化底蕴,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无论是作为阜阳人还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都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关于阜阳的常识
关于阜阳的常识阜阳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
阜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文化阜”的发祥地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阜阳的常识。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阜阳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北纬32°38',东经115°48',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阜阳地势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河流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颍河、淮河和沭河。
阜阳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为15℃,降水集中在夏季。
阜阳的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中国的粮食基地之一。
阜阳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同时也是很多优质果蔬的产地。
此外,阜阳还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区之一。
二、历史文化阜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早在新石器时代,阜阳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秦汉时期,阜阳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咽喉之地”,对整个华北地区的交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阜阳以培养了众多文化名人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文学家袁枚,他的诗文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阜阳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最具代表性的是八公山景区,这是中国遗址最多的山区之一。
八公山墓群是中国墓葬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墓群”。
此外,阜阳还有贵池古铜矾矿、颍上古城等历史文化名胜,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三、经济发展近年来,阜阳经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阜阳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农业占据了阜阳经济的重要位置。
同时,阜阳的工业也在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冶金、化工、纺织等领域。
阜阳市还被誉为“中国石化之都”,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阜阳市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八公山景区、贵池古城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为阜阳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阜阳也是中国的教育中心之一,在这里有着多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四、民俗风情阜阳的民间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
安徽的风俗作文600字阜阳
安徽的风俗作文600字阜阳阜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其风俗习惯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
在阜阳,人们尊重长辈,注重礼仪,这体现了传统的中华礼仪文化。
在阜阳的家庭中,孝顺是一种被强烈倡导的美德,家族观念十分浓厚,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大节日或重要日子,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吃顿团圆饭,这不仅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在阜阳,人们崇尚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上,更是注重传统礼俗。
比如,在丧礼上,家人和亲友们会穿上素服,每个人都要虔诚地祭拜,这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和敬重。
而在婚礼上,人们则会追求简约大方,尊重传统习俗,如“三书六礼”、“拜天地、祖宗、父母”的程序必不可少,这些仪式既彰显了家族之间的尊重和敬畏,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在阜阳,人们对待食物也有着独特的看法和习惯。
作为安徽的一个重要城市,阜阳以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这里的人们喜欢吃辣,烹饪方法也非常丰富多样。
在阜阳,家庭主妇们都擅长烹饪,经常为家人精心准备美食,这既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是继承和传承传统美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阜阳,人们还有着一种独特的饮茶习俗,无论是早茶还是晚茶,都是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感情、消遣时光的好机会。
此外,在阜阳,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比如清明节时要踏青祭祖,端午节要包粽子,中秋节要赏月吃月饼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这些习俗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阜阳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这些习俗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独特和有魅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阜阳这座城市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风俗,让这座城市更加灿烂多彩。
宣传阜阳传统文化后感
宣传阜阳传统文化后感
摘要:
1.阜阳市的传统艺术和文化概述
2.阜阳市的饮食文化
3.阜阳市的服饰文化习俗
4.阜阳市的寺院经典舞蹈
5.阜阳市的民间工艺习俗
6.阜阳市的文体游艺习俗
7.阜阳市的传统文化盛会
8.宣传阜阳市传统文化的意义
正文:
阜阳市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阜阳市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包括饮食、服饰、舞蹈、民间工艺和文体游艺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阜阳市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喇嘛炖肉”、“喇嘛羔”和“蒙古馅饼”等美食。
这些美食都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是阜阳市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阳市的服饰文化习俗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蒙古男袍、女绣袍和马甲等。
这些服饰都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是阜阳市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阳市的寺院经典舞蹈有查玛舞。
查玛舞是一种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舞蹈,是阜阳市寺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阳市的民间工艺习俗包括绘画、剪纸和风筝等。
这些民间工艺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阜阳市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阳市的文体游艺习俗包括跑黄河、驴皮影、大秧歌和二人转等。
这些文体游艺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阜阳市文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阳市的传统文化盛会有“祭敖包”和“那达慕”等。
这些盛会都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是阜阳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阜阳市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增强人们对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阜阳民俗文化
鞋 民国初期,民间常见的鞋子,有布鞋、草鞋两大类。布鞋类,男鞋有 双脸、单脸、圆口、带盖等样式;女鞋有云头、纳花、彩绣等样式。穿此类 鞋者多属殷实人家。单鞋类有麻制、草制等,穿此类鞋者多系出苦力的穷人。 偶尔也有布帮皮底,民间称之为“皮底鞋”者,穿者多是地主老财。穿皮鞋 者寥寥无几。民国20年(1931年)后,皮鞋渐多,穿者多系地方豪绅和官员。 儿童有猫头鞋、虎头鞋、绣花鞋等。阴天有木屐、油鞋,穿胶鞋者极少。 冠戴 民国期间,常见的冬帽,有帽垫子、瓜皮帽、马虎帽、风帽、 毡帽、礼帽,火车头等,常见的夏帽,有草编帽、帽壳、斗笠等。老人爱戴 六合帽垫,形圆顶平,上缀黑、红色顶结;劳苦大众爱戴毡帽,结实耐用, 帽檐卷起,可作眼罩,帽檐放下,可护双耳。农民尤喜马虎帽,帽下有扁孔, 热时卷起,只护头顶,冷时放下,可护耳、颈。中年妇女多缠包头。 首饰 首饰多随发型变化而变化。民国时期,妇女绾纂,其头饰有 簪、钗、针等。簪有如意钩式、五福捧寿式、金鱼卧莲式、荷叶式、孔雀式, 等等。钗用两股金属物合成,上镶红绿翡翠;耳有耳环,腕佩手镯。首饰有 金、银、铜、铁之分。富人佩带金银饰物,一般人家佩带铜铁饰物。解放后, 妇女绾纂者已不多见,但在一段时间里对金属实行统一管理。耳坠、手镯消 迹。
舞蹈
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 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 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 • 龙灯舞:是阜阳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 表演时,整个龙灯摇头摆尾,蜿蜒起伏,时而上 下翻飞,时而卷缩盘结,表演场面威武雄壮、气 势磅礴,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 斗牛舞:是阜阳搬运工人从乡间生活中牛抵 头的趣事中得到启发编排出来的。斗牛舞语汇简 单、粗犷、豪放,表现出搬运工人剽悍、爽朗、 顽强的性格特征。 • •
家乡的风俗安徽阜阳作文
家乡的风俗安徽阜阳作文
家乡的风俗——安徽阜阳
安徽阜阳,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南有合肥,北联六县,毗邻淮河,
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代发展迅速,是一座优美的城市。
我的家乡——安徽阜阳,有着其独一无二的风俗。
首先,“早秋望月”是安徽阜阳的风俗。
“早秋望月”位于古城外围
的黄河沿岸,应天而动,盛情邀约。
每年的八月十五,水面上满是成
群的人们,以古朴的歌谣,欢唱来表达对月令爱慕之情。
其次,“放鞭炮”也是安徽阜阳的一项风俗。
每年春节期间,烟花爆
竹声声,像是举国欢庆一样在全城响彻,热闹热烈,贴近民俗,又别
有一番风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再次,“纪念抗日”也是安徽阜阳的一项重要的风俗。
每年的九一八,当地政府都会举行相关的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的英勇无畏,来传承
革命的精神。
还有,“爱心书画拍卖会”也是安徽阜阳的一项传统风俗。
今年过春节,一次爱心书画拍卖会在当地举行,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和
文明文化,聚集了许多义流和爱心人士,让社会更加温馨和谐。
安徽阜阳的风俗传承了我们的历史,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精髓,让我们
不断深刻地体会到家乡的美丽与温暖。
阜阳的特色
阜阳的特色阜阳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阜阳格拉条:这是一种独特的面条,具有金黄、粗壮的特点,也被称为“金条面”,是阜阳人民日常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2.阜阳卷馍:卷馍是阜阳的经典小吃,历史悠久。
其由粉子馍、粉条、豆芽等制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3.阜阳淡麻糊和咸麻糊:这是阜阳的传统早餐,由大米、黄豆等制成,口感独特,营养丰富。
4.阜阳粉鸡:这是阜阳的一道传统美食,由红薯粉制成,口感鲜美,回味无穷。
5.阜阳撒汤:这是一种早餐食品,由麦仁、鸡肉等制成,营养丰富,是阜阳人民的传统早餐之一。
6.枕头馍:这是阜阳的一种特色面食,形状像枕头,口感软糯,是阜阳人民喜爱的小吃之一。
7.皮丝:这是阜阳的一种传统食材,由猪皮制成,口感爽滑,营养丰富。
8.米粉肉:这是阜阳的一道传统名菜,口感鲜美,肥而不腻。
9.水洛馍:这是阜阳的一种传统小吃,口感香脆可口。
10.麦仁酵子:这是阜阳的一种传统食品,由麦仁发酵制成,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香味。
11.文峰塔:文峰塔位于阜阳市中心,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初建于唐,北宋时期重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建筑。
12.颍州西湖:颍州西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阜阳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胜地。
13.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品:阜阳地区的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这些工艺品既是阜阳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总的来说,阜阳的特色包括美食、建筑、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展现了阜阳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和感受阜阳魅力的机会。
六年级下次第一单元家乡风俗作文阜阳
六年级下次第一单元家乡风俗作文阜阳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六年级下次第一单元家乡风俗作文阜阳】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年上六年级了。
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我决定写一写我家乡阜阳的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统。
阜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地处皖北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庶的好地方。
阜阳不但风景秀丽,而且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风俗和传统。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阜阳地方习俗。
第一个就是阜阳的"灶王爷"文化。
在阜阳,几乎每一户人家的厨房里,都会供奉一位"灶王爷"。
灶王爷是主管火神的神灵,相传他平时住在厨灶上,专门看守家里的火灶。
阜阳人们都非常尊重和崇拜灶王爷,每逢年底,就会精心准备各种美味佳肴,摆上香烛供品,虔诚地举行"迎灶"和"送灶"的仪式。
爷爷说,灶王爷是家家户户最亲近的神灵,吃好了才能留在家里,否则就会离开。
所以每年都要给灶王爷大吃一顿,好好孝敬他。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阜阳的"二月二"习俗了。
在阜阳,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就是传统的"二月二"节日。
这一天,阜阳各家各户都会打扫卫生,贴上春联对联,然后举行"worship the Memorialtablet"的仪式,祭拜祖先和神灵。
阜阳人们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因为相传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但能沟通血脉,也能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丰登。
爷爷每年的二月二那天,都会叫上我和弟弟一起烧香拜祖先,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安康。
第三个让我难忘的阜阳传统,就是农村的"夏禛"。
每年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阜阳农村的村民们都会组织起来,在村口的大树下或者村前的土地公庙旁,摆上长长的八仙桌,摆满了各种吃食,再燃起熊熊的火炉,开始举行夏禛的仪式。
大人们会焚香烧纸钱,祭祀"禛神"和其他神佛,祈求今年的庄稼能够丰收。
阜阳的风俗民俗
阜阳的风俗民俗
阜阳,简称阜,古称颍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里曾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颍考叔的故里;也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礼仪之乡”、“书画之乡”。
阜阳地
区民风淳朴,素有“中原名邑”之称。
在阜阳的农村里,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剪窗花、挂灯笼、敲锣打鼓舞狮子……忙得不亦乐乎。
这其中,最吸引人
的是那一种“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
据记载,清乾隆年间开始盛行于京津地区,并传到了国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舞狮子”又称“舞
狮灯”。
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活动时,家家户户都要请“狮子”
来助兴。
这种习俗据说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阜阳的“舞狮灯”又称“舞龙”或“龙灯会”,以其制作精巧、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民间舞蹈艺术之瑰宝”。
舞
狮灯是阜阳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
—— 1 —1 —。
安徽阜阳太和的风俗作文
安徽阜阳太和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安徽阜阳太和,那里有许多很有趣的风俗。
我最喜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大红对联,就像给房子穿上了最喜庆的新衣。
大人们会带我去庙会,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我还爱吃那香喷喷的油煎炸丸子,还有甜甜的冰糖葫芦。
每到端午节,家家都会包粽子。
我奶奶包的粽子最好吃,里面有香软的红枣,还有绵糯的糯米,吃起来真香!我还很喜欢看龙舟比赛,几个健硕的划手,拼尽全力划桨,就像一条条威武的巨龙。
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在田野里抓蚂蚱。
鸣蝉叫声清脆,像一首欢快的歌曲。
我还会和伙伴们一起在河里游泳,清凉的河水一洗夏日的酷热。
我忘不了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我们都会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月亮又圆又亮,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玉盘,映亮了夜空。
太和的风俗,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点缀着我的童年,也让我的家乡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爱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安徽阜阳的风俗六年轻600字作文
安徽阜阳的风俗六年轻600字作文作文一《俺们阜阳的风俗》俺们阜阳是个好地方,有好多特别有意思的风俗。
过年的时候那可热闹啦!一进腊月,大家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东西。
比如说,要蒸好多好多的馒头,有白花花的大馒头,还有各种各样造型的花馍,可好看啦!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我也会跟着凑热闹,虽然包得不好看,但是特别开心。
晚上吃年夜饭之前,还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吓得我捂着耳朵到处跑。
还有端午节,妈妈会早早起来,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五彩线,说能保佑我平平安安的。
然后一家人一起包粽子,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可甜可好吃啦!俺们这儿结婚的风俗也很特别。
新娘子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有乐队敲敲打打,可热闹了。
到了新郎家,还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俺们阜阳的风俗可真多呀,这些风俗让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也让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作文二《阜阳的独特风俗》在俺们阜阳,有着各种各样独特的风俗。
比如说中秋节,除了吃月饼,我们还会在晚上摆上一桌好吃的,有水果、点心,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
大人们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每次都听得入了迷。
赶庙会也是俺们这儿的一大风俗。
庙会上有好多好玩的,有卖糖葫芦的,有卖小玩具的,还有耍杂技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大人去逛庙会,一边吃着好吃的,一边看那些精彩的表演,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还有正月十五的花灯节,街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灯,有兔子灯、荷花灯,各种各样的,好看极了。
我和小伙伴们拿着自己的小灯笼,在街上跑来跑去,欢笑声回荡在整个街道。
这些风俗是俺们阜阳的宝贝,它们让俺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温馨。
我爱俺们阜阳的风俗,更爱俺们的家乡!。
安徽阜旧物产和风俗作文
安徽阜阳物产与风俗
说起安徽阜阳,那真是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虽然咱四川跟它隔得远,但听起那边的物产和风俗,也是津津有味得很。
阜阳啊,粮食堆得跟山一样高,小麦、玉米、大豆,那是样样不缺,尤其是那阜阳馓子,金黄酥脆,跟咱四川的麻花有得一拼,但风味又自成一派,吃起来香得很,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爱炸上几盘。
再讲风俗,阜阳人是热情好客的典范,你去了那儿,保管让你感受到啥子是“宾至如归”。
过年过节,那叫一个热闹,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特别是那阜阳剪纸,手艺精湛,红彤彤的,贴在窗户上,既喜庆又好看,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还有啊,阜阳人对吃也是讲究得很,早上一碗热腾腾的格拉条,配上特制的酱料,那味道,绝了!中午要是来个地锅鸡,围着锅子一坐,热腾腾的气儿往脸上扑,边吃边聊,那才叫一个惬意。
晚上,再来点阜阳的特色小吃,比如卷馍,里面夹着各式各样的菜,一口咬下去,满口生香,满足感爆棚。
总而言之,阜阳这个地方,物产丰富,风俗淳朴,去了就不想走。
有机会啊,咱们四川的兄弟姐妹们也该去溜达溜达,感受一下那边的风土人情,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阜阳的特色风俗作文
阜阳的特色风俗作文《阜阳的特色风俗》嘿,朋友!你知道阜阳吗?那可是我的家乡,一个有着独特风俗的好地方!在阜阳,过年的时候可热闹啦!一进入腊月,大家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东西。
大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好多好多的年货,什么花生、瓜子、糖果,还有各种各样的肉,堆满了家里的厨房。
这时候我总会跟在大人身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好吃的,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呀?”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有一个特别的仪式——送灶王爷上天。
奶奶会在灶台上摆上一些糖果和糕点,嘴里还念念有词:“灶王爷啊,您上天多说好话,保佑咱们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我就好奇地问奶奶:“灶王爷真的能听到吗?”奶奶笑着说:“心诚则灵嘛!”过了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卫生。
这可不是一般的打扫,是要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窗户都要擦得透亮。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拿着扫帚、抹布,忙得不亦乐乎。
妈妈说:“把旧年的灰尘都扫走,新年才有新气象!”除夕那天,那才叫一个热闹!一大早,爸爸就忙着贴春联,我在旁边给他递胶水。
看着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就好像给家门穿上了新衣服,喜气洋洋的。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满桌的菜啊,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有香喷喷的红烧肉,有鲜美的鸡汤,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鱼。
爷爷说:“这鱼可不能吃完,要留到明年,寓意着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我就盼着放烟花啦!爸爸带着我到院子里,点燃了烟花。
“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哇,太好看啦!”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穿上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
每到一家,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我心里乐开了花,想着:“这下我可以买好多好多的玩具啦!”在阜阳,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风俗,就是唱大戏。
村里会请来戏班子,搭起戏台子,唱上几天几夜。
男女老少都围坐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
那咿咿呀呀的唱腔,那精彩的表演,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故事中。
阜阳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阜阳家乡的风俗作文
阜阳家乡的风俗作文《阜阳家乡的风俗》我的家乡阜阳,那可是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风俗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
就说过年吧,那可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啦。
为啥?准备过年呗!先是腌腊肉,那一块块新鲜的猪肉,被抹上盐,挂在房梁上,就等着变成美味的腊肉啦!这时候我总会想:“这些肉啥时候才能吃呀?” 哈哈,是不是我太馋啦?还有炸馓子,这可是个技术活!妈妈和奶奶会把面团搓得细细长长的,然后一圈一圈地盘起来,放进油锅里一炸,“噼里啪啦”,那声音就像在放鞭炮。
刚出锅的馓子金黄金黄的,又香又脆,我总是忍不住抓一把往嘴里塞,哎呀,烫得我直呼气!“这馓子咋就这么香呢?”我一边吃一边问。
到了年三十,那更是热闹非凡!一大早,爸爸就忙着贴春联,我在旁边帮忙递胶水。
看着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啦,“这春联一贴,年味儿不就出来了嘛!”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温馨极了!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有鱼有肉,有鸡有鸭。
爷爷说:“这鱼可不能吃完,得留着,意味着年年有余!” 我点点头,心里想:“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呢!”吃过年夜饭,就等着看春晚啦。
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等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外面鞭炮声震耳欲聋,烟花把夜空都照亮了。
“哇,好美啊!”我兴奋地叫着。
除了过年,端午节也很有意思呢!端午节前几天,奶奶就会包粽子。
白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绿绿的粽叶,在奶奶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粽子。
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您怎么包得这么好呀?”奶奶笑着说:“多包几次你也能学会!”到了端午节那天,我们会把艾草挂在门上,据说可以驱邪呢!然后吃上香喷喷的粽子,那滋味,别提多美啦!再说说中秋节,那可是个团圆的节日。
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赏着月亮。
爸爸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得入了神,“嫦娥一个人在月亮上多孤单呀!”阜阳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庙会、舞龙舞狮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有一个好听的简称“皖”。
听到这个字,我想大家心中闪现的肯定是一个温婉而具有风情的漂亮城市。
事实上阜阳也确实不负众望,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城市。
通过暑假的走访我看到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的阜阳。
地处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线的阜阳,时时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对流之中:这里既流行“合关西大汉握铁简板放喉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戏曲中的豫剧、京腔,妇孺能歌,也间有“合二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磨婉约之韵,黄梅、越调亦常有耳闻。
阜阳的民俗文化堪称丰富多彩、斑斓多姿。
一、阜阳记忆——民俗文化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阜阳的艺术细胞非常迷人。
民歌:阜阳民歌感情朴实,曲调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淮北特色。
曾经广为流传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绣》、《看戏》、《货郎子调》、《李玉莲》等。
吹打乐:乐器有班鼓、边鼓、手板、大锣、小锣、水镲、大镲、架排云锣、班笛、小喇叭等,音乐豪爽奔放,善于表现喜乐欢腾的情绪。
锣鼓棚子:是船民鼓乐班,多以边舞边鼓的行乐出现,演奏气氛热烈。
响乐班:以吹管乐为主,即唢呐班,用以婚丧嫁娶活动。
曲艺:阜阳在安徽省享有“曲艺之乡”的美誉。
据初步调,源于或流散全市的曲种有淮词、清音、莺歌柳、琴书、坠子、道情、大鼓、评书、三弦书、端公戏、灶书、莲花落、杠天神、讲圣谕、相声、大小铙等近20种。
舞蹈: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
龙灯舞:是阜阳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
表演时,整个龙灯摇头摆尾,蜿蜒起伏,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卷缩盘结,表演场面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斗牛舞:是阜阳搬运工人从乡间生活中牛抵头的趣事中得到启发编排出来的。
斗牛舞语汇简单、粗犷、豪放,表现出搬运工人剽悍、爽朗、顽强的性格特征。
狮子舞:表演时,由一男一女训狮武士各执绣球,引狮入场。
在热烈欢腾的锣鼓声中,扮狮人表演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威、炸毛、摇头、摆尾及窜、跳、滚、扑、站、卧、翻等,还可表演上高桌、滚绣球、走梅花桩等高难度技巧。
三仙会舞:流行于阜南朱寨一带。
表演时,3个高大的巨人,左右摇摆,前仰后合,在民间打击锣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执撑者)和“架子”(表演者)组成,内容以传统折子戏为主,在鼓乐配合下,且行且舞。
赶犟驴:由民间老艺人李贺轩1935年创作,舞蹈表现新婚媳妇骑毛驴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马:从民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
舞蹈时,锣鼓声声,旌旗猎猎,表现了马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打玉扇:表现1对青年夫妇在赶会途中发生的趣事,二人载歌载舞,反映出青年夫妇爱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满。
在所有的民舞中最有名的就是花鼓灯了。
早在宋代就在阜阳流传,属安徽省三大花鼓灯流派之一。
其表演形式是:由“领伞”引出“鼓架子”(男演员)和“兰花”(女演员),上场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队形。
传统的队形有走四门、五朵花、三引场、蛇蜕壳、别篱笆、满天星、二龙吐须等,全场队形变化均由领伞指挥,节奏欢快、气氛热烈。
阜阳剪纸阜阳人民具有的所有才艺中做的最好的莫过于阜阳剪纸了。
阜阳剪纸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关于阜阳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歌颂巾帼英雄花木兰(古谯郡人,今亳州人,亳州原属阜阳)的《木兰辞》(北朝乐府民歌)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花黄”即是头贴剪纸,这说明早在南北朝时期阜阳地区就出现了剪纸艺术。
在唐代,阜阳地区的亳州出产过著名的“亳绢”。
唐代以绢为纸,剪绢花的风俗在这里应该流传过,这种剪绢花和剪纸是同源的。
在明清时期,阜阳地区有很多用剪刀铰“花”,并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主要是为妇女做鞋花、帽花、枕花等提供绣花样,并为当地人们的生活提供大量的装饰花样。
千余年来阜阳人民逢年过节、祝寿送礼,都习惯用剪纸来装饰物品、点缀门窗、美化环境。
但是,由于历年来淮河的频繁泛滥,使得阜阳人民经常背井离乡,剪纸只能夹在本子中,故保留下来的作品比较少。
其中至今保存下来的阜阳剪纸有清代的“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兰桥会”、“牧笛”、“祭塔”。
这些作品虽然篇幅不大,但都构图简洁、剪口清晰、形象生动。
作为姑娘绣花鞋的底样,嫁衣云襟子上的图案,或旧式方枕两端的纹样。
阜阳市民基本上有些年纪的都会剪纸,想我们现在的青年很少有人会,我自己就只会剪双喜。
其次值得一说的是阜阳的婚丧嫁娶。
各地都有自己的忌讳与期待,阜阳也不意外。
结婚习俗: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
《诗经·卫风·氓》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指此。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娲。
据《路史后纪二》记载:“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
”罗苹注引《风俗通》曰:“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
”《周礼》、《吕氏春秋》诸书中,也都记载上古时于仲春之月设太牢祭礼高禖的活动。
另外,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
据《周礼·地官》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
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凡娶判妻入子者,书之。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婚嫁习俗,作为一个阜阳人,前段时间我对我们当地的婚嫁习俗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初步了解了我们那个地区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托媒提亲。
俗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农村的老人最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情况下,当男方年龄达到22岁左右、女方年龄达21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有“红娘”上门为男方或者女方说媒提亲了。
第二步:双方见面。
俗称“相亲”。
在经过媒人简单介绍男女双方各自的家庭背景、本人情况之后,如果双方有意愿,媒人会撮合男女双方到对方的家里见个面,一方面,让男女双方互相认识一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对方的父母及亲朋好友从表面上对男方或者女方有个感性认识。
如果见面后双方及父母都没有什么大的意见,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任何一方有意见,此事就会无条件作罢。
第三步:男方下聘礼。
俗称“定亲”。
在双方自愿交往的前提下,媒人会挑选个好日子带着男方到女方家里下彩礼,(一般情况下,彩礼包括一万元左右的礼金以及相应的鸡鸭鱼肉烟酒水果等),并和女方父母商量选定一个良辰吉日举办婚礼。
一旦女方接受了男方的彩礼,就表示自己愿意与男方交往下去,两人的终身大事也就此确定。
注:如果在举办婚礼酒宴之前,男方对这桩婚事反悔的话,那婚事就会自动取消,男方所下的彩礼也就打了水漂;如果是女方反悔的话,婚事也是自动取消,不同的是,女方要全额赔付男方的彩礼,并让媒人简单说明原因。
第四步:为女方购置首饰、服饰。
在女方嫁给男方之前,男方会陪着女方选购几套新的的服饰以及所谓的“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三金”的选购一般视情况而定。
并在女方第二次去男方的家里的时候,男方父母给予女方1000~6000元不等的礼金,俗称“见面礼”。
第五步:举办婚宴。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男方家庭则会在选定的良辰吉日举办盛大的喜宴,时间一般持续三天至四天,邀请亲朋好友以及同村的人前来喝喜酒。
第一天晚上,是同村的人前来道喜,喜酒钱一般在50元左右;第二天和第三天是亲朋好友道喜的日子,喜酒钱一般在100~200元之间(另外,舅舅还要请一班唢呐,以此吹响结婚进行曲);第四天,新娘会在送亲的和迎亲的队伍中款款而来……喜宴到此结束。
第六步:拜堂成亲、闹洞房。
新娘下车时,男方还要准备一笔不小的礼金(5000~10000元不等)送给新娘,新郎新娘会在长辈的主持下拜堂成亲。
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或是父母,最后是夫妻对拜,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之后,新郎新娘会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被送入洞房。
一些不安分的人开始了闹洞房的恶作剧,他们给新郎新娘出各种各样的难题,为难新郎新娘,洞房里的气氛紧张而幸福。
第七步:回门。
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按照风俗要回到娘家,俗称“回门”。
之后再被接回婆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开始和婆家人一起正常生活,自己的终身大事也就确定下来了。
在农村,经过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的七个步骤,对于男方来说,就可以娶个媳妇回家了。
这中间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那一切就会前功尽弃。
如果事情一切顺利的话,我初步统计了一下,男方如果想要把女方娶回家,除时间、精力之外还要付出15万元(保守统计)以上的“巨额”财力。
其中,包括建造新房12~14万元,下聘礼1万元左右,首饰、服饰一万元左右,见面礼3000元左右,新娘下车费1万元左右,另外还要加上举办酒宴的各种开支;而女方需要付出买嫁妆的部分费用……在我看来,这似乎显得有些不太合理,毕竟结婚是两个人两个家庭共同的事情,为什么要让男方家庭付出那么多,而女方家庭却仅仅是绵薄之力呢?但在农村,在我们那,这就是现实,就是婚嫁的习俗。
谁也没有办法,男方要想娶得媳妇就要和别人一样这样做,哪怕你没有钱,借钱也要“打肿脸充充胖子”。
所以在农村你就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男方家为娶得媳妇冒了数万元的外债,而男方家辛辛苦苦地盖起的二楼洋房却空无一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或者外出做生意去了,老人又不愿意上上下下,所以新房就闲置了下来。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通过这个简单的调查,我感觉到,农村婚嫁的风俗亟待改善,譬如,男方彩礼可以少拿些,没必要互相攀比;新房暂时不住可以暂时不盖;两个人共同承担婚事的举办等等。
只有这样两个人以后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满。
当然,随这科学的发展,思想的进步,现在农村里也有很多自由恋爱的恋人,他们的情况和那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相径庭,在此就不细说了。
殡葬习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做为女性,养育了一大群儿女,是位伟大的母亲.早晨,听人说段庄村XX的老母亲(80多岁)故去了,连忙在附近商店买了十刀纸,骑车前往.要直接到他家.路上或到了他所在的村庄村民家是万万不可的,这样让人很忌讳,认为会给他们带来丧气的,长时间不平安的.所以不认识他家往哪走,也只能远远的打听,我听力不好,他们就用手势告诉我.听力不好,但在100米远处就听到震天的唢呐声.到了地方,做为晚辈的头戴白布,腰系麻绳,脚穿的也是白布鞋,见到就磕头.大家要明白,这可是向着我磕头但实际上是向"已在天的人"磕的.耳边响起一串炮,随后就是人拿着木板收黄纸的.我随后向记帐人交了100元钱(红白喜事我们都知道,记帐这一环节很重要,现在物质上涨,红白喜事也不例外).有人为我给条白布,随后就是前往停在房屋中堂正中的放有故去人骨灰的棺材门前,做揖、下蹲、磕头,这时两边守孝的便回礼,起身后安抚一下就完事(如果是很亲的人,当然离不远就要“号啕大哭,至于是否发自内心,这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