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模板-2012-5-22 (2)

合集下载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2)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2)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是北京邮电大学探索和培养工程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改革项目.我国的邮政事业己进入依托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阶段,在21世纪将实现邮件内部处理自动化,搬运装卸机械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营业窗口电子化.是机电,控制结合的新型专业,旨在培养机电一体化,控制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数理知识,英语,机械基础,力学基础,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测控技术,电机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企业管理概论等课程.同时,密切结合邮政自动化实际,还将学习邮政自动化,邮政计算机网等课程.通过这些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比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夯实基础与加强综合相结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一二年级突出基础性,侧重等基础课,三四年级突出综合性,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综合性的显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用综合性的思维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精英教育与教育相结合:在一二年级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要求一部分高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确立考研方向同时设立级大学生创新基金,基本素质的培养.理论实践应用:1.课程设置基本框架本培养方案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划分为通识教育,工程基础教育,工程专业教育三个层次.培养方案突出设计了工程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工程应用课程,科研训练,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使学生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通识教育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社会人才要求而设置,为全面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包括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两个模块.综合基础:设置了由"政治思想理论课,体育,军事理论"等系列课程构成的必修课程,由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系列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一方面满足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法规知识的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基本技能:主要设置计算机类,英语类,科技文献检索,工程实践等理论和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基本的工程与科研素养以及良好国际竞争能力.工程基础教育培养领域工程人才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包括工程学科基础和大类专业基础两个模块.工程学科基础:设置数学,物理类基础性课程及有关实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大类专业基础:设置,电子电路,计算机硬件等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课程,培养工程人才在大类学科专业领域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工程专业教育重点设置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与理论相结合实习实践,毕业设计,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领域的工程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方向所必须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各类工程应用与实践课程是以工程科学研究训练为载体的工程课程和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大类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的整体知识框架,掌握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了解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2.课程设置框架说明(1)学分分布总学分学分.其中,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学分,约占总学分比例为%,课外实践与课外活动4分,占2.3%.培养计划强化了实践能力培养,安排了1年,共4周,包括认实习,实习工程实习毕业设计.()主要课程设置和要求以培养工程师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重点加强等基本技能课程,数理科学,工程技术等工程科学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群等工程应用类课程.其中,特别强化了应用与实践类课程的教育.表主要课程设置一览教育层次模块主要课程通识教育综合基础思想政治理论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训,体育,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理论与实践.基本技能大学英语,高级语言,数据结构,前沿讲座,科技文献检索.工程基础教育工程科学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大类专业基础,等.工程专业教育专业技术平台,等理论与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实践实践环节以及企业学习,详见表.英语课程:学生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分别通过学校英语水平考试.学生应具有以英语书面和口语顺利进行日常交流和领域工程技术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快速阅读能力,听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类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程序设计等手段解决工程计算,工程模拟和工程表达等问题.工程科学基础类课程:通过数学,物理类课程使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通过工程学概论与项目训练等课程.使学生从总体上建立工程系统的概念,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的一般过程,并掌握一般的工程方法.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建立在数学,交叉融合基础上,与实验使学生具有基础.专业技术平台:建立整体概念培养学生工程的设计,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的能力.CMU)高级访问学者.在航天总公司811厂工作10年,先后从事了工业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液压伺服系统,烟草包装机组等项目的研制任务,先后担任厂副总工程师兼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厂副总工程师兼厂长助理等职务.电子设备机构设计许良军:工学博士,教授,博士导师.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机械制造工学硕士学位,波兰Wroclaw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获电气工程工学博士学位.英国IET特许工程师(CEng).曾在化工厂,电信设备厂工作共计5年.多次出访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波兰,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同行有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并多次邀请接待外国专家学者的来访.有限元理论及应用杨福兴: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获博士学位.在江西量具刃具厂,航空总公司303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工作先后工作共计11年.主要从事机械制造,物流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代邮政机械魏世民: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在首信集团首都钢铁公司设计院工作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的研究领域: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虚拟设计,移动机器人测控技术.运动控制工程应用与实践类课程:在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工程实践,在应用中熟练掌握关键技术,培养产品设计开发,工程规划,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45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45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45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1120181 19 学生:指导教师(含职称):(副教授)1.课题意义及目标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运用所学过的金属学及热处理等专业知识,了解45钢的概况;熟悉45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认识45钢热处理前后金相组织;找出热处理对4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零件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主要任务(1)制定45钢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实验。

(2)制备金相试样,观察分析45钢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

(3)测定45钢热处理前后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性能、硬度、冲击韧性等。

(4)分析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5)撰写毕业论文。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顺畅;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格式符合太原工业学院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1] 赵琳.45钢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性能[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05):203-204.[2] 李文学,李国成,李忠民,等.45钢热处理工艺和化学成分与性能之间关系分析[J]. 物理测试,1996,(05):12-14.[3] 崔忠圻,覃耀春.金属学与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30-308 4.进度安排审核人:2014 年12 月15日45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摘要:本次实验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45钢的组织性能。

本次实验的热处理工艺从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在相同加热温度并且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对45钢调质处理组织性能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相同加热温度并且在不同保温时间对45钢调质处理组织性能的影响。

即在普通调质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零保温淬火的新工艺。

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及范例

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及范例

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及范例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不仅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我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整理归档,特制订《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应由封面、中英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毕业设计论文是体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体,也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果之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内容及格式要求如下:1.内容要求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项目齐全,概念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炼、内容正确、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图表清楚、准确;对方案的分析与论证,要观点鲜明、结论正确;对资料选用、数据测试、参数计算,应力求准确。

(1)中、英文摘要摘要应高度概括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出整个论文内容的精华。

中文摘要300~500字左右,包含关键词,并译成英文。

英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

中文、英文各一页。

(2)目录建议采用自动生成的目录。

操作方法:文件(菜单上)→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3)前言前言应说明选择的题目,提出选题的依据,进行课题调查与资料收集过程,研究该题目的背景,国内外对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情况的评述(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协作人员和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4)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所选题目的理论分析、方案论证、设计过程与步骤、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图表分析、资料运用和结论性意见等。

字数要求工程类本科生在2万字左右。

在排版时,要求每一章的标题均出现在页首。

(5)结论结论一般包括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以及本人在毕业设计中的主要收获或者感想。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届.别. 2011届学号200714240225 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手机充电器设计姓名李冰江系别、专业物电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师姓名、职称陈水先教授完成时间2011年5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1.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总体设计 (2)2.1 设计任务 (2)2.2 系统结构设计图 (2)2.3 电路原理图 (3)3硬件设计 (4)3.1 STC12C5608AD单片机芯片的介绍 (4)3.2 单片机工作电源部分 (5)3.3 充电电源电路 (5)3.4 键盘控制部分 (6)3.5 状态指示灯及蜂鸣器输出电路 (6)3.6 晶振与复位电路 (6)3.7 IO扩展电路 (7)3.8 数码管显示电路 (8)3.9 充电电路及电压检测电路 (8)4软件设计 (9)4.1用C语言开发的优势 (9)4.2程序设计 (10)5检测 (16)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7)致谢 (18)附录 (20)摘要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充电问题,设计了一种以STC12C5608AD单片机芯片为核心的通用充电器,介绍了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和充电模式,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实现方法。

由于采用了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及高分辨率的A/D转换电路,保证了充电器具有很高的精度。

科技的发展使得电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同时锂电池的快速发展及其锂电池优良的性价比,使其快速成为现在社会电池中的主导。

所以使用电池,就牵扯到电池充电的问题,电池能反复充电使用多少次就成为锂电池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更好的,合理的,有效的利用锂电池,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锂电池的合理充电问题,这要就联系充电保护。

关键词:STC12C5608AD单片机芯片;74HC595;数码管;ABSTRACT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design a kind of STC12C5608AD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hip in for the core of general intelligence charger, introduced the intelligent charger the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s and charging mode, and discusses the system hardware structure and software realization method. As A result of the high-performance micro controller and high resolution A/D circuit, and to ensure the charger has A high precision.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s batteries become lif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item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lithium battery good performance-to-price ratio, make its rapidly becoming the dominant social battery now. So your battery, the battery is involved in the problem, the battery can use repeatedly charging many times become lithium batter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So better,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urgent problems to solve is lithium batteries can use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on to how the number of its insurance charge, this should contact charging protection care.Keywords:STC12C5608AD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hip; 74HC595; Phone chargers1 概述1.1国内外研究动态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持式电器的出现,对高性能、小尺寸、重量轻的电池充电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参考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参考

自动化本科论文提纲一、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摘要目录图目录表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当前工程教育开展的社会背景1-1-2 以CDIO为典型代表的工程教育新范式1-1-3 CDIO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1-1-4 我国机械工程教育开展现状1-2 研究问题的提出1-3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1-3-3 研究路线1-3-4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2 理论根底和研究综述2-1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理论2-1-1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研究2-1-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现状研究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综述2-3 CDIO理念2-3-1 CDIO理念内涵2-3-2 CDIO一体化课程设计2-3-3 CDIO模式的研究现状2-4 本章小结3 国外CDIO工程教育改革本科课程方案案例分析3-1 案例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2 MIT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方案分析3-2-1 案例研究背景3-2-2 案例介绍3-2-3 案例分析3-3 本章小结4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实证分析4-1 数据收集4-2 数据处理与分析4-2-1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4-2-2 专业课程与科学课程4-2-3 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4-2-4 人文社科类课程4-3 本章小结5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模型重构5-1 CDIO理念下的课程组织原那么5-2 MIT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与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方案差距分析5-3 基于CDIO理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模型5-3-1 课程体系模型重构5-3-2 课程结构要素设计5-4 本章小结6 研究结论及展望6-1 研究结论6-2 相关建议6-3 研究缺乏与展望参考文献二、办公自动化在新建本科高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摘要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综述1-3-2 国内研究综述1-3-3 前人的研究成果存在的缺乏1-4 研究内容与结构1-4-1 研究内容1-4-2 本文结构1-5 本章小结第2章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根底2-1 概念的界定2-1-1 新建本科高校2-1-2 办公自动化2-1-3 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公自动化2-1-4 信息资源2-2 办公自动化的相关理论根底2-2-1 组织结构理论2-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2-2-3 协同政务理论2-3 本章小结第3章办公自动化开展现状分析3-1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开展现状分析3-1-1 国外的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开展现状3-1-2 国内的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开展现状3-2 我国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现状3-2-1 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根本功能3-2-2 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特点3-3 与老本科高校的差距对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影响3-4 本章小结第4章新建本科高校办公自动化分析——以三明学院为例4-1 办公自动化建设对新建本科高校行政组织的影响4-1-1 促进新建本科高校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4-1-2 促进新建本科高校行政组织的业务流程再造4-1-3 促进新建本科高校行政组织的协同政务4-2 三明学院办公自动化现状分析4-2-1 门户网站建设情况4-2-2 内网与外网相结合4-2-3 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完善4-2-4 “一卡通〞效劳的开展4-3 基于三明学院门户网站的问卷调查分析4-4 相关新建本科高校访谈分析4-5 新建本科高校办公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5-1 多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4-5-2 起步晚、根底弱,缺乏前瞻性4-5-3 重技术、轻管理,管理能力弱4-5-4 机制体制不健全,缺乏平安性4-5-5 引导创新缺乏,缺乏绩效评价体系4-6 本章小结第5章新建本科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对策建议5-1 新建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原那么5-2 新建本科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对策5-2-1 CIO 制度的建立5-2-2 信息根底建设的完善5-2-3 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5-2-4 机制体制建设的完善5-2-5 绩效管理的加强5-3 新建本科高校建设办公自动化的具体要求5-4 本章小结第6章研究总结6-1 研究主要结论6-2 研究创新点6-3 研究缺乏与展望结语参考文献A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格式范文模板摘要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缘起1-1-1 研究背景1-1-2 问题的提出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研究思路及内容1-2-1 研究思路1-2-2 研究内容1-3 文献综述1-4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1-4-1 研究技术路线1-4-2 研究方法第二章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国际研究2-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研究2-1-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开展概况2-1-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研究2-2 日本技术科学大学课程设置研究2-2-1 日本技术科学大学开展概况2-2-2 日本技术科学大学课程设置研究2-3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课程设置研究2-3-1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开展概况2-3-2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课程设置研究2-4 我国台湾地区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研究2-4-1 我国台湾地区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概况2-4-2 我国台湾地区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研究2-5 国际上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经验总结2-5-1 阶段性的课程安排2-5-2 模块化的课程结构2-5-3 重视技术实践和应用2-5-4 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第三章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国内研究3-1 核心概念界定3-1-1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3-1-2 课程3-1-3 课程设置3-1-4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3-2 国内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开展现状与问题探讨3-2-1 国内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开展现状3-2-2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开展问题探讨3-3 国内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探讨3-3-1 国内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3-3-2 国内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问题探讨第四章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理论研究4-1 三元论的哲学观根底4-1-1 科学活动、工程活动和技术活动的界定4-1-2 科学、工程和技术的关系4-2 人才分类理论4-2-1 人才分类的理论依据4-2-2 不同人才类型的特征4-3 教育分类理论4-3-1 教育分类的理论依据4-3-2 不同教育类型的特征4-4 技术知识与能力结构理论4-5 多元整合的课程观第五章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实践研究5-1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实践研究的根底5-1-1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依据5-1-2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原那么5-1-3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5-1-4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内容筛选与实施5-1-5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评价方式5-2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案研究5-2-1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结构的划分5-2-2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内容的选择5-2-3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学时比例与学分的配置5-2-4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案5-3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案的比拟分析5-3-1 与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方案比拟分析5-3-2 与传统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比拟分析5-3-3 与国内某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案比拟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四、基于复杂网络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摘要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 文章组织与结构第2章复杂网络的根本理论2-1 复杂网络的开展概况2-2 复杂网络的表示方法2-3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2-3-1 度与度分布2-3-2 聚集系数2-3-3 介数2-3-4 平均路径长度2-4 小世界网络2-5 无标度网络2-6 本章小结第3章复杂网络社团划分算法3-1 社团结构划分算法分类3-2 层次聚类算法3-2-1 分裂算法3-2-2 凝聚算法3-3 局部相似性社团划分算法3-3-1 局部相似性度量3-3-2 基于局部相似性的社团结构划分算法3-4 本章小结第4章知识网络及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建模4-1 知识网络概述4-2 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建模4-2-1 知识点选取4-2-2 知识关联建模4-2-3 知识网络提升4-2-4 数据标准化4-3 知识关联建模实现4-4 本章小结第5章基于复杂网络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1 基于节点度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2 基于聚集系数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3 基于介数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4 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5 基于社团结构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6 知识网络的节点重要性评估及分析5-6-1 评估模型5-6-2 节点重要度计算方法5-6-3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网络分析5-7 拓扑结构排序在课程排序上的应用5-8 根据目标知识点学习脉络浮现5-9 本章小结第6章总结和展望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目录.。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模板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模板

一、论文题目(例如:基于PLC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二、摘要摘要部分应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例如: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大。

本文针对某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生产线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关键词(例如:电气自动化;PLC;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四、引言引言部分应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例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已成为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某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控制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相关理论及技术本部分主要介绍与论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PLC原理、自动化生产线控制原理等。

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例如:1. PLC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具有可靠性高、编程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

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采用PLC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2.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原理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主要由PLC、传感器、执行器、人机界面等组成。

通过传感器采集生产线上的各种信号,经PLC处理后,控制执行器完成相应的动作,实现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六、系统设计本部分主要介绍所设计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结构、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等。

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

(例如:1. 系统结构本系统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包括控制层、执行层和监控层。

(1)控制层:由PLC和通信模块组成,负责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2)执行层:由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负责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实际动作。

(3)监控层:由人机界面组成,负责显示生产线运行状态和参数。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5篇)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5篇)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5篇)自动化掌握毕业论文(5篇)自动化掌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过程装备掌握工程毕业设计一、前言过控专业讨论的主要是过程工业,涉及到许多物理手段和化学反应,主要是为产品生产供应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过控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学问掩盖面特别广,口径比较宽。

现阶段过控专业的同学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设计要考验的就是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力量,这对同学将来进展也是特别有影响力的。

要想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保证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找消失阶段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过程装备与掌握工程专业设计现状1.管理监控不严格合格的毕业设计需要在每个环节上确保质量[1]。

现阶段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文件,这说明毕业设计都是有肯定要求的,其中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目的以及相关老师的职责,并制定了论文的详细规范,只是这些是文件上的规定,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高校还是缺乏管理的,高校没有对同学实施合理的监控,也就是说各个环节都是处于无监控状态,难免会有一些环节消失问题,这是目前高校各专业毕业设计共有的一点问题,缺乏监控机制。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社会经济在不断进展,过控专业实际上已经是现阶段本科中特别热门的专业,同学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该专业的进展是特别有利的,但对于相关高校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同学数量过多,就意味着师资力气需要跟上,目前就是专业课老师的数量并不能满意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

多数高校是一名指导老师要负责十几名甚至更多同学,在这种状况下,老师还要负责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能拿出的精力有限,对同学的关心也有限,因此仅靠现阶段的教学资源要想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是特别有难度的,而且各高校同学若是想自主查找资料,是缺少资源的,纸质的资料特别少,但电子资料方面由于同学数量大,没有固定场所,使用起来也不是很便利。

3.选题不合理实际上毕业设计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2]。

自动化系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自动化系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KEELOQ编码的无线遥控密码锁的设计系(院)自动化系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006级5班学生姓名郑佳亮学号2006090714指导教师黄爱芹职称讲师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数字用阿拉伯数字,“2006”级不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一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二〇一一年月题目摘 要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而且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NO x 和碳烟排放。

此外HCCI 燃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燃料的着火时刻和燃烧过程主要受化学动力学控制,基于这个特点,发动机结构参数和工况的改变将显著地影响着HCCI发动机的着火和燃烧过程。

本文以新型发动机代用燃料二甲醚(DME )为例,对HCCI 发动机燃用DME的着火和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

研究采用由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提出的DME 详细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及其开发的HCT 化学动力学程序,且DME 的详细氧化机理包括399个基元反应,涉及79个组分。

为考虑壁面传热的影响,在HCT 程序中增加了壁面传热子模型。

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充量加热、发动机转速、EGR 和燃料添加剂等因素对HCCI 着火和燃烧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模板

电气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模板

论文题目:智能电气设备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智能电气设备的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阐述了智能电气设备的重要性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接着,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包括功能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各模块的功能设计。

然后详细介绍了数据采集技术和通信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原理、硬件选型,以及无线和有线通信技术。

在具体设计与实现部分,分别讨论了监测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最后,通过设计测试方案并分析测试结果,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智能电气设备;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技术;通信技术;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智能电气设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第2章智能电气设备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2 系统架构设计 (2)2.3 各模块功能设计 (2)第3章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 (3)3.1 数据采集技术 (3)3.1.1 数据采集原理 (3)3.1.2 数据采集硬件选型 (3)3.2 通信技术 (3)3.2.1 无线通信技术 (3)3.2.2 有线通信技术 (3)第4章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4.1 监测系统设计 (4)4.2 控制系统设计 (4)4.3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4)4.4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4)第5章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 (5)5.1 测试方案设计 (5)5.2 测试结果分析 (5)5.3 性能评估 (5)第6章结论 (6)6.1 主要工作总结 (6)6.2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6)致谢 (7)第1章绪论1.1 智能电气设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智能电气设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论文(共5则范文)

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论文(共5则范文)

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论文(共5则范文)第一篇: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论文(共)自动化专业是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论文一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并结合国外的一些新发展,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趋势电气自动化概述电气自动化运用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电气自动控制,以计算机技术实现程序控制,并且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自动控制电力系统和运行维护功能。

其明显特征是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故障反映迅速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范围较广,包括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包括配电系统所有硬件设施和控制流程,通过输电、配电和用电实现配电自动化流程。

变电站自动化通过馈电自动化实现系统监控和管理。

而馈电自动化方面,则是高度集成化,除了常规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包括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监测、电能质量等监测,还集成了断路器监视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智能化开关。

电气自动化发展史伴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走出了工厂,并且在办公、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时期。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晶闸管出现,标志了运动控制新纪元的开始。

继后出现了交流变频技术和全控制式器件GTR等,即电力电子器件第二代。

第三代器件包括IGBT和MGT 这类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

而第四代器件则由功率集成电路PIC构成。

(2)电路低频向高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变换器电路也随之改变。

在普通晶闸管时期,整流控制主要由直流传动变换器完成。

交流变频传动由交-直-交变频器完成。

在第二代时期,PWM变换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PWM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可以改善电动机低频转矩脉动问题。

(3)交流调速理论发展。

电气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模板

电气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模板

论文题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论文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论文的组织结构。

然后详细解释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

接着,论述了电力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进一步地,通过实例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

最后,讨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的来说,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原理;具体应用;影响;前景展望目录第1章引言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3 论文组织结构 (1)第2章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2)2.1 电气自动化技术定义及特点 (2)2.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2)2.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2)第3章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原理 (3)3.1 电力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3)3.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3)3.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3)第4章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4)4.1 在发电环节的应用 (4)4.1.1 自动化控制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 (4)4.1.2 自动化控制在水力发电厂的应用 (4)4.2 在输电环节的应用 (4)4.3 在配电环节的应用 (4)4.4 在用电环节的应用 (4)第5章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前景展望 (5)5.1 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5)5.2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5)致谢 (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位论文模板(A4-16K)-2010-6-25

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位论文模板(A4-16K)-2010-6-25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学生姓名:学号:0612010301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任务起止时间:2010年3月8日至2010年6月28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四芯模管道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论文论述了高压玻璃钢管道制造工艺,介绍了纤维缠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工控机和TRIO运动控制器的四芯模管道缠绕机数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内固化缠绕机的高精度自动缠绕控制。

该论文结构合理,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方案设计合理,理论分析正确,达到了本科毕业学位论文要求,同意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职称:教授评阅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教师职称: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职称:年月日教务处制表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学号:0612010301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任务起止时间:2010年3月8日至2010年6月28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四芯模管道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工作内容:了解高压玻璃钢管道制造工艺,研究纤维缠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四芯模管道缠绕机数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时间安排如下:第1—2周:查阅相关资料并翻译外文资料;第3—4周:了解缠绕机控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确定四芯模缠绕机控制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系统整体的设计思想;第5—8周:明确四芯模缠绕机控制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将要用到的器件,熟悉运动控制技术和伺服电机的使用;第9—11周:学习TRIO MC206运动控制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绘制主电路图,对下位机程序进行编制和调试;第12—14周:利用VC++6.0编写上位机程序,并进行程序的调试;第15—16周:书写论文的初稿,进一步完善缠绕机控制系统上下位机功能,并进行软硬件联调;第17周:修改并完成书面论文,准备答辩。

本科毕业答辩模版 自动化

本科毕业答辩模版  自动化

返回目录
10
第四章, 第四章,软件界面设计
MFC( classes)是微软Visual MFC(microsoft function classes)是微软Visual C++环境中提供的一种面向对象框架的程序开发平台 环境中提供的一种面向对象框架的程序开发平台。 C++环境中提供的一种面向对象框架的程序开发平台。 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一框架创建Windows Windows应用程序 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一框架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 MFC由很多C++类组成 由很多C++类组成。 MFC由很多C++类组成。 MFC类库 MFC之所以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MFC中所带的类 类库: 之所以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MFC MFC类库: MFC之所以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MFC中所带的类 库十分丰富。MFC类库按照功能应用划分为基本基类 类库按照功能应用划分为基本基类、 库十分丰富。MFC类库按照功能应用划分为基本基类、 应用程序结构类、对话框和控件类。 应用程序结构类、对话框和控件类。
返回目录
7
第三章, 第三章, ModBus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
RTU消息域如图 RTU消息域如图
开始标 志 地址域 功能域 数据域 CRC校 CRC校 验域 结束标 志
T1-T28bit T3-T4 ( >3.5 字符)
8bit
n*8bit
16bit
T1-T2T3-T4 ( >3.5 字符)
返回目录
的串行端口通信功能,也可以用来创建功能完备的、 的串行端口通信功能,也可以用来创建功能完备的、事件 驱动的高级通信工具。 驱动的高级通信工具。 MSComm控件在串口编程时非常方便 MSComm控件通信功能 控件在串口编程时非常方便, MSComm控件在串口编程时非常方便,MSComm控件通信功能 的实现,还是间接调用Windows API编程的结果 编程的结果, 的实现,还是间接调用Windows API编程的结果,只是先通 过Comm.drv解释,然后再传递给设备驱动程序进行的。不 Comm.drv解释,然后再传递给设备驱动程序进行的。 解释 必花时间去了解较为复杂的API函数,而且在Visual API函数 必花时间去了解较为复杂的API函数,而且在Visual Basic C++ ++通用 、Visual C++通用。

自动化的毕业论文

自动化的毕业论文

自动化的毕业论文自动化的毕业论文摘要:建筑物的多项改造活动都包含在电气工程内,它极大影响着建筑物的结构性能。

目前阶段,在设备运行以及线路连接等方面,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建筑物电气工程结构中,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改造质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设计;注意事项;建议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到很多的领域,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等,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了很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主要特点是结合了强弱电、机电、软硬件等等。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全空型电力电子开关:电子电力器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晶闸管,并且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第二代是全控制式器件,是在交流变频技术之后出现的;第三代是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也就是IGBT和MGT;功率集成电路,也就是PIC,是第四代的电力电子器件。

从原来的低频发展为目前的高频电路:变换器电路的更新换代,是在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下所催动的;但是直流变换器用在普通晶闸管的时候,主要是相互控制整列,而交流变频传动采用的变频器方式则是交流到直流再到交流。

而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取代了原来的变换器时,就增多了很多的采用。

PMW变换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显露出了很多的缺陷,因此,高频电路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低频电路。

投入使用的通用变频器:在通用变频器投入使用之前,还经历了第一代功能型U/F控制类型,高功能型第二代U/F型和高动态性能的变频器。

二、在线监测系统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就是当电气设备处于某种状态下时,对其进行检测和维修。

对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技术来说,在线检测系统很关键。

依据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的数据,技术人员能够对出现的异常问题予以及时发现,并尽快的对故障维修方案予以实施。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绝缘监测绝缘性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很大关系,我国在电网建设期间多采用挂网运行的绝缘子来对绝缘监测系统进行设计,比如玻璃、复合绝缘子等,这些装置容易被外界变化因素所影响,从而使得其性能减弱,为了电气设备的作业能够稳定进行,可以对绝缘元件实行监测系统的配备。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5篇)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5篇)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5篇)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5篇)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一)指导时间集中化指导时间集中化主要表现为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在短时期内过于集聚的现象。

这一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时间支配过于集中。

虽然部分专业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支配提前至大四第一学期,但受同学考研、考证及公务员考试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在实际执行中造成压延,真正指导时间仍集中于大四其次学期。

二是同学毕业论文指导扎堆。

同学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寻求指导时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要么是一段时间里没人找指导老师,要么是大家一起都来找指导老师寻求论文指导。

而且集中指导的时间特殊集中于毕业论文开题前及毕业论文提交前,造成短时间内指导任务急剧加大。

(二)指导形式封闭化目前,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能结合实际,通过面谈、邮件、、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毕业论文指导。

尽管这些方式为同学得到毕业论文指导供应了准时、有效、柔性化的现实途径,但这些途径的点对点方式也将论文指导置于封闭环境中,造成论文指导形式的开放性不足。

特殊是利用邮件、、电话等指导形式,无法让同期毕业生得到更多的论文写作借鉴信息,也不利于论文写作常识性学问的集中。

(四)指导内容重复化指导内容重复化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同期指导内容重复。

在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受指导形式封闭化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识性学问常需要多次教育,甚至一个同学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过的问题又发生在另一个同学身上,造成同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二是跨期指导内容重复。

在不同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指导问题更为突出。

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消失的问题,下一届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还是时有发生,几乎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都需要多次重复指导。

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现存问题的缘由分析(一)现有指导模式忽视写作主动性引导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之所以造成指导任务大量化、指导时间集中化,其缘由当然有招生、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但现有指导模式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长期规划指导以及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也使得本科生缺乏毕业论文写作的乐观性与主动性。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所谓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技术,就是希望透过不同类型自动检测途径,以及专属控制器具,进行远程性电力系统精准调试和监管,进一步确保对周边不同区域企业、居民的电力供应质量,同步处理好内部各项经济、安全类事务。

尤其最近阶段,我国不管是经济或是高新技术研发实力,都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结果,这对于后期一线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等,更提出较为严格的规范要求。

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依据如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和发展态势,进行后期各项全新应用方案筹备,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措施电气工程,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支撑地位毋庸置疑,其主张时刻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媒介,透过本质层面上整改基层人员生活、工作模式。

而电气自动化涉足行业类型繁多,如电气开关设计和航天科技研究等,毕竟电力才是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针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细节,加以充分论证解析,绝对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内部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规划的核心原则论述(1)其主张利用有限地资源,进行不同产品工艺制备流程电气自动化改造诉求满足。

(2)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案切勿过于复杂,旨在清晰划分处置机械、电气之间的关联特性。

截至至今,大多数民用或是高新科技产品,都主张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予以改造,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工艺形式创新、制造成本缩减、维护便捷性控制等问题。

归根结底,技术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方案布置应用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控制不同类型电器部件,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可靠状况,以及人工智能操作维护的简单、人性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灵活拓展沿用的措施内容解析在电气工程领域内部改良延展自动化应用技术,其优势特征包括:①大幅度提升电气设备全程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准。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目录摘要 ..................................................................... (1)Abstract ........................................................... .. (2)第1章绪论...................................................................... (3)1.1本课题研究背景 ..................................................................... . (3)1.2本课题研究意义 ..................................................................... . (3)1.3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 4 第2章嵌入式微机保护装置设计方案 ....................................................................52.1 微机保护装置的组成 ..................................................................... . (5)2.2 微处理系统介绍 ..................................................................... (6)2.2.1 微处理系统方案选定...................................................................... (6)2.2.2 处理器简介 ..................................................................... . (7)2.2.3 桥接双口RAM简介 ..................................................................... . (7)2.3 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 . (7)2.3.1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案...................................................................... (7)2.3.2 数据采集方案的选定...................................................................... (7)2.4 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 .. (7)2.5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 7 第3章微机保护系统硬件设计 ..................................................................... . (7)3.1 输入量硬件电路设计 ..................................................................... . (7)3.1.1 开关量输入电路 ..................................................................... .. (8)3.2 输出量硬件电路设计 ..................................................................... . (8)3.3 存储系统设计 ..................................................................... . (8)3.4 人机接口设计 ..................................................................... . (8)3.4.1 LCD接口电路 ..................................................................... (8)3.4.2 键盘和LED接口电路 ..................................................................... .............. 8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 . (8)4.1 微机保护算法分析 ..................................................................... .. (8)4.1.1 傅里叶级数算法 ..................................................................... .. (9)4.1.2 相电流突变量算法 ..................................................................... . (9)4.2 软件流程设计 ..................................................................... . (9)4.2.1 从单元软件设计 ..................................................................... .. (9)4.2.2 主单元软件设计 ..................................................................... ....................... 9 第5章系统调试及测试结果 ..................................................................... .. (9)5.1 调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解决 ..................................................................... .. (9)5.2 系统调试及结果 ..................................................................... . (10)5.2.1 系统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10)5.2.2 测试结果 ..................................................................... ................................. 10 第6章总结与展望 ..................................................................... (11)6.1 总结 ..................................................................... .. (11)6.2 展望 ....................................................................................................................... 11 参考文献 ..................................................................... ..................................................... 12 致谢 ..................................................................... . (13)宋体小五号居中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5行,摘要一级标题(大纲级别1级)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微机保护产品不断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使得微机保护向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学号: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班级: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所在系:□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题目:指导者:签字:(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2 年6 月吉林(空一行)摘 要 (空一行) ××××××××××××××××(中文小四号宋体,西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固定值20磅 ,首行缩进2字符)××××××××××××××××××××××××××××××××××××××××××××××××××××××××××××××××××××××××××××××××××××××××××××××××××××××××××××××××××。

摘要正文约500字左右,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

中外文摘要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2)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3)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4)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空1行)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固定值20磅,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符号)(小四号黑体)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关键词的外延层次排列。

(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空一行) ABSTRACT (空一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固定值20磅,首行缩进2字符)××××××××××××××××××××××××××××××××××××××××××××××××××××××××××××××××××××××××××××××××××××××××××××××××××××××××××××××××××××××××××××××××××××××××××××××××××××××××××××××××××××××××××××××××××××××××××××××××××××××××××××××××××××××××××××××××××××××××××××××××××××××××××××××××××××××××××××××××××××××××××××××××××××××××××××××××××××××××××××××..(空1行)Key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书写格式应与中文摘要对应,题目一律用大写字母)(空一行)目 录 (空一行)摘 要 .................................................................................................................................... I ABSTRACT .......................................................................................................................... I I 主要符号表 . (IV)第1章 绪 论 (1)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1 ×××××× (1)1.2 ××××××× (1)第2章 ×××× (3)2.1 ×××××× (3)2.1.1 ×××××× (3)2.1.2 ×××××× (3)2.2 ×××××× (3)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西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其余用小四号宋体(西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

目录内容包含:摘要(中、英文)(主要)符号表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致谢建议目录采用自动生成方式:先定义文中各级标题,然后选择菜单:插入 引用 索引与目录 目录(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空一行)主要符号表(空一行)g g g重力加速度,9.81m/s2重力加速度,9.81m/s2重力加速度,9.81m/s2(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符号者可略去此表)(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小四号宋体(西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固定值20磅(空一行)第1章 绪 论(空一行)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