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复习思考题知识分享
优才内经复习指导
优才内经复习指导2104优才内经复习指导第一章养生一、早衰的原因和养生方法。
1. 早衰的原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说明不正当的生活方式,耗伤精神真气,是导致早衰的根本原因。
2. 养生方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之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节制饮食、作息规律、劳逸适度、恰当锻炼,外避虚邪贼风,内养精神真气,达到形神兼养,尽终天年。
二、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及肾气的作用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精神,分析归纳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如下:1.生长期:男子八岁—二八,女子七岁—二七。
特点:肾气充盛,身体发育表现为齿更发长,天癸至,男子精气溢泻,女子月事以时下,具有生殖能力。
2.壮盛期:男子三八——四八,女子三七——四七。
特点:肾气充满,身体发育为真牙生,发长极,筋骨坚,肌肉壮。
3.衰老期:男子五八——八八,女子五七——七七。
特点:肾气衰,表现为面焦发白,发堕齿槁,筋骨解堕,天癸竭,男子精少,女子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都与肾气密切关系,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故肾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人的生殖机能与天癸有关。
天癸是一种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逐渐成熟的对人体生殖机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物质。
所以随着肾气充实,而天癸至,随着肾气衰,而天癸竭。
三、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养生要领。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内经复习题及答案
1.肉烁、骨痹、肉苛的含义是什么?肉烁:肌肉消瘦。
“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骨痹:又称肾痹。
寒伤肾阳,但未损及心肝,症见身冷骨节拘挛而不冻憟。
肉苛:肌肉顽麻沉重之症。
病机是荣卫两虚,肢体皮肉失养。
主要症状是皮肉麻木,肢体不能举动,身形与神志不相协调,最终引起死亡。
2.“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如何?机理:胃失和降,阻碍卫气运行,故睡眠不安。
临床意义:喘息、不得卧、息有音等病变均有脏器上逆引起,但病位的不同,因而症状有差异。
(1)肺络上逆,症见“起居如故而息有音”,病轻。
(2)胃气上逆,症见“不得臥而息有音”,病较重。
(3)肾水之气上逆,症见“不得卧卧而喘”,病重。
素问·咳论1.怎样理解“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发生咳。
2.怎样理解“肺之令人咳”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是肺之主要病症,从整体角度看,肺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肺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
如临证可见肝火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
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止咳之法外,还有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3.六腑咳证各具什么兼症特点?六腑咳--各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胆咳:咳呕胆汁。
大肠咳:咳而遗失。
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膀胱咳: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4.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五脏于分别主旺的季节(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感受相应的时令之邪而发病。
(2)聚于胃,关于肺:水饮聚于胃,则上关于肺而为咳。
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以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内经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内经复习资料学习资料《内经选读》复习资料⼀、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绪论》1.《内经》的成书年代?⽐较公认的是西汉中后期,⾮⼀时⼀⼈之作,是古代医家的论⽂集2.《内经》的注家、注本?(1)全元起——南朝齐梁⼈——《内经素问训解》内经最早的注本。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进⾏系统整理(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补录素问所缺第7卷,对素问全书系统详尽注释,对经旨颇有发挥,为后⼈注释内经的基础,改灵枢之名;(6)张介宾——明——《类经》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部书。
其注释义理周祥,明⽩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
3.医家之宗——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论》1.阴阳的含义及作⽤?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阳⽓的作⽤:①卫外的功能②保护阳精的功能③温养的功能2.清⽓在下则⽣飧泄,浊⽓在上则⽣嗔胀,的含义清阳之⽓本应该上升,浊阴之⽓本应该下降,但现在清阳不升,久陷于下则飧泄出现清窍不利,⽿⽬失聪,四肢倦怠,阴浊之⽓不降,停滞于中则?胀,出现腹胀,呕吐,⼩便不利,⼤便不通。
3.三对“清阳”“浊阴”的含义是什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饮⾷所化之精微及吸⼊的⾃然之⽓,上升化布于头⾯七窍,以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肝功能。
⾷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液其重浊沉降,尤其前后⼆阴排出清阳出发腠理,浊阴⾛五脏:饮⾷所化之精微,其轻清部分外⾏于腠理肌表,其浓稠部分内注于五脏,此清阳指卫⽓,浊阴指精⾎津液。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饮⾷物化⽣的精⽓,充养于四肢,⽓化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
名解: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昭著谓之明,神是阴阳作⽤的机理,明是阴阳作⽤的结果飧泄:完⾕不化之泄泻,腹泻物中有不消化的⾷物。
嗔胀:胸膈胀满《素问.⽣⽓通天论》1.阳⽓有哪些作⽤?提出经⽂依据卫外功能阳⽓者,若天与⽇,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光明,是故阳因⽽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重点思考20题
思考题1、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生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发生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
生长属阳;收藏属阴。
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如何理解“魄门为五脏使”?魄通粕。
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
使:役使。
指肛门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调节,(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魄门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五脏六腑气机的升降。
病理:如当魄门失常时表现为大便秘结或泄泻。
3、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1)足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为脏腑精气供给的泉源,若阳明旺则气血充,五脏六腑得养,肢体功能正常,而痿证自愈(2)阳明为冲脉之海,多气多血之经,有润养宗筋的作用,而宗筋有束骨利关节之功,人体的骨节筋脉依赖阳明化生的气血以濡养,才能运动自如。
(3)若阳明虚,则诸经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驰纵为痿,相反则痿证可愈。
(4)此“独取”只是着重的意思。
4、脾不主时是什么含义?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脾主四时每季季末的十八天,因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中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样。
一年四季中,任何脏腑组织器官在任何时令中,都离不开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滋养。
5、怎样理解“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说明咳嗽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从病因而言:皮毛受邪,从其合入肺,寒饮入胃,从肺脉注肺,与肺胃相关。
从病机而言:①肺的关系:邪伤于肺,使肺失宣降而病咳。
②胃的关系: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胡胃弱则化源不足,脏腑失养,抗病力弱易感外邪而病咳。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脾胃受伤,水津失运,停聚于胃则为痰为饮,上逆于肺而发咳嗽。
胃属土,为万物所归,且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故胃独自受邪或接受五脏六腑内传聚于胃的邪气,均可循经脉上传于肺而为咳。
黄帝内经思考题01
名词解释1.煎厥: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
2.薄厥: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
薄:通“暴”,突然。
3.汗出偏沮: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4.间者并行:病症轻浅者,标本兼治。
间:病轻。
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故称之。
罢,音义同疲。
6.封藏之本: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7.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
魄通粕。
8.去菀陈莝:除去郁久的恶血。
陈莝,即莝陈。
此句去、莝同义,即除去。
菀通郁。
此句菀、陈同义,指恶血。
9.开鬼门:鬼门,即汗孔。
指发汗的治疗方法。
10.洁净府:净府,即膀胱。
指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11.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
12.着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13.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
躄,两腿行动不便。
14.掉眩:肢体搐动震摇,头止旋晕。
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
15肠覃: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
16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经,大便。
溲,小便。
17.尻以代踵:尻:尾底部。
踵,足后跟。
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尾骶部)代之。
18.宗筋:狭义指男子的前阴。
广义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
19.甚者独行:病症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20.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症状。
转,转侧;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
21.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运用补益固涩的方药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不畅病症,运用通利泻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证。
22.阳道实,阴道虚: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23.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24.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25.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黄帝内经》思考题、习题
61、痹病的病因、病机如何?病因:1、风寒湿邪所伤,是致痹的主要原因。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同时阐明:痹病属外感病范畴;外邪致病的相兼性,致痹之邪是诸邪杂合的“复合致病因子”;2、同时,参照本篇“五脏痹”、“六腑痹”,以及《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痹症发病内因。
病机:1、五体内合五脏,外应于四时,在不同季节感受风寒湿致痹之邪,就会在不同部位发生相关的痹病。
如张志聪所言“皮肉脉筋骨,五脏之外合也。
五脏之气,合于四时五行,故各以其时而受病,同气相感也”。
2、五脏痹:(1)体痹病久不愈之因;(2)各脏在所应季节重新感受风寒湿邪;(3)五脏阴精先伤,是痹传五脏的内在病理基础;(4)营卫失和。
3、六腑痹:(1)饮食不洁/节,是引发六腑痹的内在基础;(2)营卫失调亦是六腑痹形成的内在原因之一。
62、行痹、痛痹、着痹的辨证要点。
行痹: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痛痹: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着痹: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
63、痹病发生与营卫之气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1、关系:营卫之气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和调与五脏”,“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是五脏六腑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营卫失和必使五脏六腑功能障碍,成为风寒湿内传脏腑的条件之一。
2、意义:治疗痹症当注重调和、顾护营卫,桂枝汤系列。
64、如何正确理解“治痿独取阳明”?突出强调脾胃在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机理有三:1、“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乃人生气血津液化生之源;2、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阳明盛,气血充,诸筋得以濡养,则关节滑利,运动自如;3、阴经阳经总会于宗筋,合于阳明。
65、《素问.痿论》提出痿症的治疗原则有哪些?1、“治痿独取阳明”;2、辨证论治:“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当辨虚实;3、因时制宜:“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内经选读的知识点总结
内经选读的知识点总结《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经”,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内经》中的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和治疗的原理。
一、阴阳五行理论《内经》中阐述了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统一的对立因素构成的,而五行理论则是阴阳发展变化的轨迹。
阴阳五行理论贯穿了中医的整个理论和实践系统,成为中医的基本范畴和理论依据。
1. 阴阳学说阴阳是指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统一是万物生成发育,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中医中,阴阳学说被运用到了诸多领域,如病理病机、诊断治疗、饮食调养等方面。
2. 五行学说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代表了事物相互制约,生克相济的规律。
中医通过观察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变化规律,从而作出治疗方案。
二、气血津液和脏腑理论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而脏腑是器官系统的总称。
《内经》中对气血津液和脏腑的理论有着系统的阐述。
1. 气血津液气是人体内的动力,血是气的载体,津液是气血在人体内的营养和润滑作用。
气血津液的运行状态决定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调养气血津液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2. 脏腑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被称为脏腑,其中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内经》中对脏腑的功能特点、病理变化和相互关系有着详尽的论述,为中医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研究疾病的起因和发展规律,采取辩证施治的方法,这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内容。
1. 病因病机《内经》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有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等多方面因素,而病机则是疾病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包括病邪入侵、正气失调、病邪病位等内容。
2. 辨证论治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根据疾病的表现特点和脏腑病理变化,做出辨证施治的方案。
《内经》中对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有着详细的论述,包括望、闻、问、切等方法。
四、预防和调养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的调养,提倡“未病先防”的理念,这也是《内经》的重要内容之一。
内经复习重点笔记
内经选读《内经》成书年代:《内经》内容既有战国的,又有秦汉时期的,跨越的年代很长,非一时作品。
最后成书在西汉末年。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从七略摘编而成),已亡佚书名的由来与作者:《内经》非一个医家所著,可看作是一部医家经验的论文汇集,亦有说成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的各家学说”。
《内经》的“经”,是经典的意思。
这里的“经”,就是常道、规范、门径的意思。
《内经》所阐述的医学原理和法则,成为后世医学的常规、典范,也是人体生理病理的必由门径。
《素问》的含义:黄帝及其臣子歧伯等人的平素问答。
《灵枢》的含义:“灵枢”之名,系唐王冰所加,蕴涵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现通行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就是经王冰收集整理,重新编次,并经宋林亿等校正。
(两批人整理!)《素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体部分)成编汉以前第二部分(运气七篇)乃唐王冰增补。
第三部分(遗篇:刺法论和本病论)为宋刘温舒补入。
《灵枢》最早称为《九卷》(灵枢又称“九卷”,“针经”)宋•刘温舒又补上二篇《本病论》《刺论》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经南宋史崧校正刊行的版本,刊行流传至今。
第一章宝命全形《素问·上古天真论》背诵内容:(解释文理医理,见笔记本和书上注解)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肾者主水的医理:肾的主要功能之一。
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
1、强调整体的观点2、肾精来源于先天,培育于后天3、肾以闭藏精气为主,有藏也有泻女子月经与肾气、天癸、冲任相关。
各个七、八的生理变化(选择题)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黄帝内经》知识题
《黄帝内经》知识题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明脉衰答案:D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答案:B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答案:D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A、口B、心C、目D、耳答案:C5、《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A、四七B、五七C、四八D、五八答案:D6、《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A、肾气平均B、筋骨隆盛C、筋骨坚D、阳明脉衰答案:C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A、肾气有余B、三阳脉盛C、气机畅通D、天癸未竭答案:A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答案:B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A、寒变B、痎疟C、飨泄D、痿厥答案:C10.《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的目的是:A.顺天守时B.志闲而少欲C.把握阴阳D.尽终其天年答案:D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调养神志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必须:A.德全不危B.食饮有节C.节制嗜欲D.形劳而不倦答案:C1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肝气衰”的病理表现是:A.筋脉不利B.筋骨疹软C.筋脉横解D.筋不能动答案:D1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五脏皆衰”的病理表现是:A.天癸尽B.气血衰少C.精少D.阳气虚衰答案:A14.《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是:A.春夏养阳B.秋冬养阳C.法于阴阳D.服天气答案:C15.《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真气”是指:A.宗气B.肾气C.营气D.正气答案:D16.《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天癸”,其合理解释是:A.肾精B.肾水C. 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D.月经答案:C17.《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地道不通”是指:A.小便不通B.六腑气机不通C.大便不通D.月经闭止答案:D18.《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地道不通”的原因是:A.三阳脉衰于下B.阳明脉衰C.天癸竭D.肝气衰答案:C19.《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答案:C20.《素问·上古天真论》“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见于:A.男子六八B.女子七七C.男子五八D.女子六七答案:D21.《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外貌特征是:A.面皆焦,发始白B.面始焦,发始堕C.面焦,发鬓颁白D.发鬓颁白,身体重答案:B22.《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是指:A.主水液的蒸腾气化B.主天癸C.主藏精D.主水道通调答案:C23.《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是: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答案:D24.《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的“生气”是指:A.营卫之气B.呼吸之气C.生命之气D.肾中精气答案:C2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阴气充沛B.阳气强盛C.阴阳俱盛D.阳气固密答案:D26.《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阳强不能密C.阴阳失调D 阴不胜其阳答案:B2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驱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A.阴精阳气的平衡协调B.阴精阳气的对立消长C.阴精阳气的相互转化D.阴精阳气的互根互用答案:D28.《素问·生气通天论》谓“精神乃治”的关键是:A.真气从之C. 阴平阳秘D.独立神守答案:C29.除哪一项外,都是《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A.医疗实践B. 科学实验方法C.自然科学D.特有的形式逻辑答案:B30.下述除……外,都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的养生方法:A.动作以避害B. 起居有常C.恬恢虚无D.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答案:A31.下述除……外,都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五脏皆衰的衰老之征:A.无子B.行步不正C. .腹满D.筋骨解堕答案:C32.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天气通天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A. 寒热B.温病C.咳嗽D.咳疟答案:A33.按《素问·天气通天论》所论,“阴在五宫,伤在五味”,下述除……外,都是五味偏嗜所致病证:A.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C.筋脉沮弛D.烦则喘喝答案:D34.下述除……外,都是《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阳气失常,寒邪入侵引起的病证:A. 偏枯B.风疗C.疹D.痛肿答案:A35.下述除……外,都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药物食物阴阳属性及作用:A.辛甘发散为阳B.气薄则发泄D.气厚者为阳答案:C36、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蓄秀”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答案:B37、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答案:A38、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长夏答案:C3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长夏C、秋D、冬答案:D40、《灵枢·天年》认为表现为“好趋”的年龄段是()A、十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答案:B41、《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B、本C、桥D、根答案:A42、《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B、本C、桥D、根答案:C4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A、好趋B、好步C、好转D、好走答案:D44、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答案:B4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针灸甲乙经》答案:D46、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答案:B47、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答案:D48、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A. 此消彼长B.此长彼长C.此消彼消D. 此长彼消49、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A. 母B.子C.所胜D. 所不胜答案:D50、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A. 肝为心之母B.脾为心之子C.肾为肺之所胜D.肺为肝之所不胜答案: C51、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答案:D52、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答案:B53、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A.肺B.脾C.肝D.心答案:C多选题1、据《素问·阴阳离合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阳予之主B、失常则天地四塞C、生因春D、长因夏答案:BCD2、《素问·痿论》指出,筋痿的症状是B、枢折契C、胆泄口苦D、筋急而挛答案:ACD3、对《内经》理论体系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儒家B、道家C、阴阳家D、墨家答案:BC4、《内经》理论体系学术特征主要是A、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B、从整体角度辨证论治的原则C、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D、从人中心角度把握天地人关系答案:ABC5、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少壮之人不昼膜”的原因是A、气血盛B、肌肉滑C、气道通D、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答案:ABCD6、《灵枢·天年》提出长寿条件是A、五脏坚固B、血脉和调C、肌肉解利D、呼吸微徐答案:ABCD7、据《灵枢·营卫生会》,属于“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应用的是A、暑证不可发汗B、疮家不可汗C、亡血家不可发汗D、血家不可汗答案:BCD8、据《素问·热论》,“少阳与厥阴俱病”的表现有A、耳聋B、不知人C、厥D、水浆不入答案:ABCD9、据《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可见A、目黄B、口干D、喉痹答案:ABCD10、据《灵枢·水胀》指出,石痕的病因病机是A、恶血当泻不泻,虾以留止B、子门闭塞气不得通C、恶气乃起D、瓣而内著答案:AB11、据《灵枢·百病始生》,积生于阳明之经可见A、饱食则益大B、饥则益小C、饱食则痛D、饥则积见答案:AB12、据《灵枢·经脉》,十五络脉中足厥阴经脉之别所表现的病证有A、挺长B、暴痒C、脊强D、腹皮痛答案:AB13、《灵枢·百病始生》认为“积”“著于阳明之经”可见A、扶脐而居B、饱食则益大C、饱食则安D、饥则益小答案:ABD14、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养生方法是A、使气得泄B、夜卧早起C、广步于庭D、无厌于日答案:ABD15、《素问·厥论》中阳明之厥的主证是A、肿首头重B、面赤而热C、癫疾欲走呼D、腹满不得卧答案:BCD1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可以见到A、汗B、肿C、静则多言D、烦则喘喝1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特点是A、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B、其民陵居而多风C、其民华食而脂肥D、其治宜灸炳答案:ACD1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正治法的有A、热因寒用B、寒因热用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答案:CD19、《灵枢·癫狂》认为“狂”的原因是A、得之忧饥B、得之大恐C、得之大怒D、得之有所大喜答案:ABCD20、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表现是A、发始堕B、阳明脉衰C、太冲脉衰D、面始焦答案:ACD21、据《灵枢·海论》,血海的输穴有A、气街B、三里C、大抒D、巨虚之上下廉答案:CD22、据《素问·金贾真言论》,性质属阴的有A、心B、肺C、肾D、肝答案:ABCD23、《素问·热论》,伤寒二日,阳明病的症状有A、头项痛B、身热C、鼻干D、不得卧答案:BCD24、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方法有()B、食饮有节C、起居有常D、乐括恢之能答案:BCD25、据《素问·示从容论》,下面正确的是()A、年壮则求之于络B、年少则求之于内C、年长则求之于腑D、年少则求之于经答案:CD26、据《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A、耳聋B、溢肿C、喉痹D、掌中热答案:ABC27、据《素问·玉机真脏论》脾风的症状有()A、腹中热B、烦心出黄C、发痒D、少腹冤热而痛答案:ABC28、据《灵枢·百病始生》,生于缓经可见()A、饱食则益大B、饥则安C、饱食则痛D、饥则积见答案:BC29、据《灵枢·癫狂》,“癫疾”出现“气下泄”则属“不治”,其“气下泄”指()A、矢气B、流诞C、泪出D、遗屎答案:BD30、据《灵枢·五禁》,属于五逆的是()A、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B、病泄,脉洪大C、淫而夺形身热,色天然白D、寒热夺形,脉坚搏答案:ABCD31、据《灵枢·五味》,“胃之两焦”指的是()A、上焦B、中焦D、胃上口答案:AB32、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当先治其标的是()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大小不利者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答案:CD3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骨将惫矣”的表现是()A、行则楼附B、不能久立C、转摇不能D、行则振掉答案:BD34、据《灵枢·决气》,气的作用有()A、生津B、充身C、熏肤D、泽毛答案:BCD35、据《素问·刺禁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肝升于左B、肺藏于右C、心布于表D、肾治于里答案:ABCD37、据《灵枢·本脏》,卫气和则()A、筋骨劲强B、精神专直C、分肉解利D、皮肤调柔答案:CD38、《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络脉伤”的原因是()A、因所堕坠B、起居不节C、卒然多食饮D、用力过度答案:CD3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的机理有()A、心无所存B、神无所归C、虑无所定D、意无所存40、《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二七可有()A肾气平均B肾气盛C任脉通D太冲脉盛答案:CD4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A阳明脉衰B任脉虚C天癸竭D冲脉衰少答案:BCD4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丈夫二八可有()A精气溢泻B肾气盛C任脉通D太冲脉盛答案:AB)43、《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丈夫七八可有()A肝气衰,筋不能动B天癸竭,精少C肾脏衰D形体皆极答案:ABCD44、《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养生者的主要做法是()A起居无节B务快其心C食饮有节D法于阴阳答案:BCD45、《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于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以酒为浆B以妄为常C不妄作劳D不知持满答案:ABD46、《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精神养生者能够()A美其食B高下不相慕C恬淡虚无D任其服答案:ABCD47、《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天养生应()B早卧早起C被发缓形D广步于庭答案:ACD4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秋天养生应()A使志安宁B早卧早起C使气得泄D以缓秋刑答案:ABD4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天养生应()A早卧晚起B早卧早起C必待日D使志若伏若匿答案:ACD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辛味B.B. 酸味C.C. 甘味D.D. 苦味答案:AC2、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答案:C3、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答案: D4、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 木与火C. 木与金D. 水与金答案:BC5、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答案:CD6、《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普瘾,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庆,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答案:ABCD7、《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A.诸湿肿满B. 诸痉项强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答案:BCD8、《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搜不利答案:ABCD9、《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A.浮B.下肤C.在肤D.垫虫将去答案:BD10、《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答案:ABCD11、《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A.目不明B.色白C.天然不泽D.耳聋答案:BC12、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答案:AC13、《脉要精微论》望面色中失神五色的比拟物品有( )A.鹅羽B.地苍C.黄土D.重漆答案:BC1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答案:ABC15、《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 )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饮食不入答案:ABD16、《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肌郁答案:ABCD17、《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 )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答案:ABCD18、《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A.体若潘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答案:BC19、《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仓康之官”是指(A大肠B小肠C胃D脾答案:CD20、《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的心的生理功能是( ) A生之本B通于夏气C其充在血脉D通于冬气答案:ABC2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为( )A生之本B气之本C神之变D魄之处答案:BD22、《素问·六节藏象论》主要论述了( )A人体以五脏为本B五脏与五华的关系C五脏与精神活动的关系D五脏与四时的关系答案:ABCD23、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征是()A与五脏相表里B贮藏精气C传化水谷D形态中空答案:BD24、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包括( )A女子胞B脉C骨D脑髓答案:ABC2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B传化物而不藏C泻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答案:AD26、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包括( )A胃B大肠、小肠C膀胱D三焦答案:ABCD27、《素问·五藏别论》所说:“魄门亦为五藏使”说明肛门的启闭要依赖于()A心神的主宰B气的条达C脾气的升提D肺气的宣降答案: ABC28、《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A输精于皮毛B散精于肝C行气于府D浊气归心答案:ABCD29、《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A脾气散精,上归于肺B毛脉合精C水精四布,五经并行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答案:ACD30、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阳道实,阴道虚”,其中伤阴的邪气为()A贼风虚邪B食饮不节C起居不时D情志不节答案:BC3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六腑的表现为( )A身热B谵语C不时卧D喘呼答案:ACD3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五脏的表现为( )A身热B谵语C飨泄D久为肠癖答案:CD33、《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搜不利答案:BC34、《灵枢·本神》指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可出现( )A 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答案:AB35、《灵枢·本神》认为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 )A狂忘不精B阴缩C挛筋D两胁骨不举答案:ABC36、《灵枢·本神》所述,在五脏虚实病中,引起五脏不安的脏是( ) A肝B心C脾D肾答案:CD37、《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 )A和喜怒B顺四时C节阴阳D安居处答案:ABD38、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营卫二气运行的规律是( )A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B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C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D营卫者,精气也答案:ABC39、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老人之不夜膜者”的主要机理是( ) A气血衰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肌肉枯,气道涩D五脏之气相搏答案:ACD40、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少壮之人不昼朕者”的原因是()A气血盛B肌肉滑C气道通D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答案:ABCD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则年五十出现( )A阴气自半B起居衰C体重D耳目不聪答案:CD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阳胜则出现( ) A身热B寒厥C齿干D膝理闭答案:ACD4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例哪些属于阳的特性( )A静B躁C化气D生清答案:BCD44、据《灵枢·百病始生》,积生于阳明之经可见A、饱食则益大B、饥则益小C、饱食则痛D、饥则积见答案:AB45、《灵枢·百病始生》认为“积”“著于阳明之经”可见A、扶脐而居B、饱食则益大C、饱食则安D、饥则益小答案:ABD4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顺四时而“从其根”的养生方法是( ) A春夏养阳B春夏养阴C秋冬养阳D秋冬养阴答案:AD)47、《灵枢·天年》认为人能长寿的内在因素是( )A五脏坚固,血脉和调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呼吸微徐,气以度行D肌肉解利,皮肤致密答案:ABCD48、《灵枢·天年》中三十岁的表现为( )A血气始盛B五脏大定C血脉盛满D肌肉坚固答案:BCD)49、《灵枢·天年》指出人生百岁则( )A五脏皆虚B神气皆去C精气皆亏D形以独居答案:ABD50、《灵枢·天年》篇认为“其不能终寿而死”的原因有( )A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B喘息暴疾,又卑基墙C薄脉少血,其肉不石D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答案:ABCD。
内经选读复习重点
内经选读复习重点《内经选读》复提纲第一单元宝命全形10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
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
术数,此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不妄作劳:不要违背常规的劳作。
妄,乱也,此为违背常规之意。
作劳,包括劳作和房事。
形与神俱:形神健全。
形,形体;神,精神。
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
引申作健全、和谐。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10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XXX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
XXX: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静淡泊。
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103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XXX: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XXX,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XXX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XXX?XXX: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XXX,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内经选读复习要点
1、如何领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实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段原文反映了《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其精神实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⑴未病先防:即防病于未然,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了防病的重要性,这与现代预防医学的预防为主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
《内经》强调人在平时就应从生活起居、饮食劳倦、精神情志等方面进行调养,使正气充足,并且对外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⑵已病防变:即防止疾病发生传变。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传变而影响波及他脏,因此一旦疾病发生,就应针对相关脏腑进行调理,防止疾病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此意。
⑶早期诊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小到大、由轻转重、由浅至深的,所以临床上应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就能够诊察出来,并给予及时的治疗,防止疾病转深转重。
总之,《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注重于未病先防,若已病之后,则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
这种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防治实践,为中医预防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中医治疗学的影响更为深远。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
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
其道理是:(1) 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
(2) 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不同,也有阴阳之异。
(3) 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
(4) 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
皇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皇帝内经知识点总结一、五脏六腑的理论《内经》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分别为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六腑。
每个脏腑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并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理论贯穿于《内经》的方方面面,包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1. 五脏五脏是人体内蕴藏的重要脏器,分别为心、肝、脾、肺、肾。
《内经》中对五脏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它们在人体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心主律,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肾主藏精。
这些理论不仅对于阐释人体生理变化有着重要作用,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六腑六腑分别为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是人体的“利器”,在《内经》中也有着详细的描述。
它们分别负责消化吸收、排泄排泄、运化清秽等功能,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六腑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互动,相互影响、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五行医学《内经》中提出了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
这一理论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克制、相生相克,体现出自然界及人体自身的调节规律。
在疾病的治疗中,可以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采用药食同源的方法来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二、经络腧穴的理论经络腧穴是《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经络的走向和腧穴的分布。
《内经》对经络腧穴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经络贯穿于人体各个部位,腧穴分布于经络上。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经络经络是《内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认为它是连接五脏六腑的通道,贯穿于全身。
经络的气血流动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内经》中对经络的走向、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对经络的理解,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腧穴腧穴是经络上的特殊部位,是刺激经络的关键点,也是针灸治疗的重要依据。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素问·疏五过论》提出的治病原则是( )。
A.必先岁气,无伐天和B.治病之道,气内为宝C.守数据治,无失俞理D.定其中外,各守其乡E.调其虚实,和其逆顺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内容,下列各项中阐述“脾不主时”原理的有( )。
A.脾者土脏B.治中央C.脾为胃行其津液D.常以四时长四脏E.脾与胃以膜相连3.《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入胃”后,精气的输布途径是( )。
A.散精于肝,淫气于筋B.上归于肺,通调水道C.浊气归心,淫精于脉D.上输于脾,脾气散精E.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B.洞泄C.温病D.痎疟E.肠氵辟5.《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B.居处C.饮食D.燥湿E.阴阳喜怒6.《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B.按尺肤,知滑涩C.切脉动静D.审问病情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7.《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B.狭义伤寒C.温病D.寒湿病E.暑病8.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B.肢节剧痛C.肢节重痛D.疼痛游走无定外E.重痛不移9.《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10.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B.气以度行C.肌肉解利D.五脏坚固E.血脉和调二、填空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内经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1、《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试述《内经》人体整体观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3、《内经》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1. 词解:“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飧泄、胀、清阳、浊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厥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权衡规矩、“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2. 背诵:“阴阳者,天地之道—重热则寒。
”“风胜则动—湿胜则濡泻。
”“故喜怒伤气—冬生咳嗽。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之使也。
”“善诊者—以诊则不失也。
”“故邪风之至—半死半生也。
”3. 理解:(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如何运用阴阳观点去解决医疗实践中的问题?(3)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为什么治病必须“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结合本篇内容,试述你对疾病转归的认识?1.为什么“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2.说明饮食气入胃后在体内的输布过程,并说明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3.结合《五脏别论篇》说明“独取寸口”诊脉法的诊病原理。
4.背诵:“食气入胃…五经并行。
”5.解释:(1)淫气于经;(2)气归于权衡;3)毛脉合精;(4)肺朝百脉。
1、说明“六气”的概念。
2、说明“六气”不足的病候及其机理。
3、您如何理解“六气不分贵贱”和“六气源于一气”的观点?1.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不得相失也。
”2.如何理解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十二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的观点说明什么问题。
1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2说明你对“精神魂魄”等概念的理解,并从“意志思虑智”的含义说明思维的过程。
3简述情志过激的致病特点。
4说明五脏所相应藏舍的精气神。
5背诵“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6背诵“肝藏血,血舍魂,……实则胀,五脏不安。
”7掌握词解:德流气薄、泾溲不利、本于神、胸盈仰息、破脱肉、长生久视。
1.简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五脏与体表五华、五体有何通应关系?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一、词解:阳道实,阴道虚、阴阳异位、四肢不用、肠澼、飧泄二、背诵:“阳者,天气也……阴受湿气”。
内经思考题
《内经》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试述精气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气立是指生命体所依赖的外界气化活动。
神机指生命体内部的生机和活力。
气立和神机都是以人体的精气的升降出入为基础,升降出入一旦紊乱,停止神机、气立都不能存在,也就没有事物生长壮衰已、生长化收藏的过程。
所以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
2、天地之气与人生命活动的关系是什么?有何意义?天地之气决定人生命的存在,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天地之气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过程。
人的生命活动随天地之气而变化,如人在一日或四时中气机变化与天地自然阴阳的变化规律相应。
这对于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3、何为神机、气立?其与气的关系是什么?气立是指生命体所依赖的外界气化活动。
神机指生命体内部的生机和活力。
气立和神机都是以人体的精气的运动为基础,是生命力的体现。
第二章1.五脏阴阳属性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一是五脏所在的位置,膈上胸腔属阳,膈下腹腔属阴,故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
二是五脏的五行属性及与四时相通关系。
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属至阴。
2.为什么说心为“生之本”?①心主神明,应变万事,神能御形②心能生血,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3.如何理解“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的含义?蛰:⑴伏藏:肾为阴中之至阴,以静藏为其本性。
⑵蕴涵强大生机: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凡繁衍生殖、生长发育,莫不依赖肾阳的作用。
封藏之本:肾者主水,应冬气主闭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人体封闭潜藏功能的根本,以维护人体精气固守而不妄泄。
其实肾之封藏作用不仅体现在精气上,凡人体精气神浮散不能内藏之病,皆可从肾治疗。
4.如何理解“肝者,罢极之本”的含义?肝者,罢极之本:诸医家解释不同:①丹波元简认为“罢”乃四之误。
②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罢’当为‘能’字而读为‘耐’,‘极’当为‘疲困’。
《内经》课后复习思考题
《黄帝内经》课后复习思考题绪论1.对《内经》的创作与汇编成书时代,你是如何认识的?2.《素问》、《灵枢》的通行版本是什么?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内经》书名的著作是什么?3.如何理解《素问》和《灵枢》的书名含义?4.《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什么?第一单元1.如何理解“形与神俱”?2.如何理解“肾者主水,受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藏盛,乃能写?”3.《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法则有哪些?4.“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中有什么作用?5.根据原文精神,简述四时养生的原则和方法?6. 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综合本文及后世医家观点说明)第二单元1.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2.本篇文章是如何对药食气味进行阴阳分类?“辛甘为阳,酸苦为阴”,阴阳分类的理由何在?3.如何理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4.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简述清浊升降理论的意义。
5.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药食气味太过的危害主要有哪些?6. 试析“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之机理。
7. 试析“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胀”之机理及临床指导意义?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五行的关系有哪些认识?第三单元1.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3.结合《素问·经脉别论》简述饮食入胃后的输布过程。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简述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
5.如何理解“阳道实,阴道虚”?第四单元1.说明你对“精神魂魄”等概念的理解,并从“意志思虑智”的含义说明思维的过程。
2.简述情志过激的致病特点。
3.说明五脏所相应藏舍的精气神。
4.何气为营,何气为卫?两者的分布与会合怎样?5.简述三焦的功能?6.简述六气的生成和作用。
第六单元1.《灵枢·百病始生》提出的外感病发病机理和传遍规律是什么?2.积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3.《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阳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什么?4.阴精与阳气的相互关系是什么?5.试比较煎厥和薄厥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述《内经》人体整体观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3、《内经》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1. 词解:“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飧泄、胀、清阳、浊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厥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权衡规矩、“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2. 背诵:
“阴阳者,天地之道—重热则寒。
”
“风胜则动—湿胜则濡泻。
”
“故喜怒伤气—冬生咳嗽。
”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之使也。
”
“善诊者—以诊则不失也。
”
“故邪风之至—半死半生也。
”
3. 理解:
(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如何运用阴阳观点去解决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3)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为什么治病必须“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
结合本篇内容,试述你对疾病转归的认识?
1.为什么“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
2.说明饮食气入胃后在体内的输布过程,并说明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3.结合《五脏别论篇》说明“独取寸口”诊脉法的诊病原理。
4.背诵:“食气入胃…五经并行。
”
5.解释:(1)淫气于经;(2)气归于权衡;3)毛脉合精;(4)肺朝百脉。
1、说明“六气”的概念。
2、说明“六气”不足的病候及其机理。
3、您如何理解“六气不分贵贱”和“六气源于一气”的观点?
1.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不得相失也。
”
2.如何理解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十二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的观点说明什么问题。
1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2说明你对“精神魂魄”等概念的理解,并从“意志思虑智”的含义说明思维的过程。
3简述情志过激的致病特点。
4说明五脏所相应藏舍的精气神。
5背诵“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
6背诵“肝藏血,血舍魂,……实则胀,五脏不安。
”
7掌握词解:德流气薄、泾溲不利、本于神、胸盈仰息、破脱肉、长生久视。
1.简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五脏与体表五华、五体有何通应关系?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一、词解:阳道实,阴道虚、阴阳异位、四肢不用、肠澼、飧泄
二、背诵:
“阳者,天气也……阴受湿气”。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不用焉”。
1.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3.为什么说“气口独为五脏主”?
4.解释:(1)魄门亦为五脏使;(2)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3)气口。
1、何气为营,何气为卫?两者的分布与会合怎样?
2、试述中焦的功能?
3、熟记:“人受气于谷⋯⋯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愿闻中焦之所出⋯⋯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
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具体情况如何?
2.说明外感病的发病机理。
3.本篇提出什么样的诊治法则?
4.背诵:“风雨寒热…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
5.解释:(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1、试述调治经络的意义。
2、试述本篇虚实含义、虚实形成的原因、机理。
3、分析“阳虚则外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阴盛则内寒”的古今之别。
1.如何理解“百病皆生于气”?
2.试述“九气”致病的病机,对后世有何指导意义?
3、背诵:“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1.词解:生气通天、四维相代、煎厥、薄厥、偏枯、足生大丁、肠澼。
2. 背诵:
“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乃竭。
”
“阳气者,烦劳则张—使从薄厥。
”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形乃困薄。
”
“阴者藏精而起亟—气立如故。
”
“凡阴阳之要—发为痿厥。
”
3. 理解:
(1)试述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2)如何理解阴精和阳气的关系及“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含义?
(3)怎样理解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及其意义?
1. 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如何理解“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2. 何为“五虚”?何为“五实”?为什么说“五虚死”?“五实死”?为什么“其时有生者”?
1、词解:病机、掉眩、暴注下迫、瞀瘛。
2、背诵:病机十九条。
3、分析病机十九条?
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要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痛症鉴别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背诵:“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
1.“五藏六府皆令人咳”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指导价值?
2.引起咳嗽的病因是什么?它在发病上有何特点?
3.五藏咳和六府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它们的传变规律如何?
4.“聚于胃,关于肺”说明什么问题?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5.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6.背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则为泄痛。
”
1、怎样理解精气与邪气在热病过程中的关系?
2、试述风厥的概念,治法及临床意义。
3、何谓劳风,风水?
4、掌握“阴阳交”、“三死”、“风厥”、“劳风”、“风水”、“强上冥视”、“以违法行”、“以救俯仰”、“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等词句。
1.为什么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热病的病机是什么?
2.说明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和病候。
3.热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4.遗热和复食的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5.如何区别暑病与温病?治暑的大法是什么?
6.解释:(1)伤寒;(2)两感;(3)未入于脏;(4)烦满而囊缩。
1 、试述痿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 、试述五体痿的病机及症状。
3 、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1.为什么“诊法常以平旦”?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
2.本篇如何强调四诊合参这一诊法原则?
3.脉诊的原理是什么?试述短、数、大、细、代、涩等脉的诊病意义。
4.什么是五色“欲”与“不欲”?有何诊病意义?
5.本篇提出哪些“失守”和“失强”病候?各说明什么病情?
1、说明“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和“平息调脉”诊脉方法。
2、如何区分四时五脏平病死脉?您对“脉合四时阴阳”这一脉学理论有何体会?
3、什么叫虚里诊?有何诊病意义?
4、什么叫“脉之胃气”?为什么“脉以胃气为本”?
1.如何根据五色诊断疾病的性质?
2.望色诊病的要领是什么?
3.谈谈您对面部部位配属相应脏腑形身这一诊法理论的见解。
1、词解:标本、标本相移
2、背诵:“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是谓妄行。
”
3、理解:
(1)何谓“标”、“本”、“逆”、“从”?
(2)“标本缓急”如何运用?
(3)辨别标本有何意义?
1、毒药治病的用药原则及饮食调养的作用?
1.说明水肿病的病机、病候和治疗法则。
2.名词解释: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1.为什么“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
2.为什么治病必须“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3.谈谈您对“五方异治”的见解和体会。
1、词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决之。
2、试述本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特点。
1、何谓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有何意义?
3、理解治方的法则。
1.本文提出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方法?
2.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和生殖有何关系?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3.解释:(1)虚邪贼风;(2)天癸;(3)地道不通。
1、试述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养生方法。
2、谈谈你对“治未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