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竭镇痛和阻滞神经传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_程明

312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程 明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摘要 龙血竭是一种传统的镇痛抗炎药物,为进一步明确龙血竭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本文研究了来自剑叶龙血树的龙血竭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Dragon ’s blood ,TFD )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通过在体实验评价TFD 的镇痛效果及其急性毒性,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其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TRPV1和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2~20 mg/kg 剂量的龙血竭总黄酮对福尔马林模型第Ⅱ相疼痛有显著抑制效果;0.02-2 mg 每只小鼠剂量的TFD 可以显著降低辣椒素引起的舔脚时间。
上下法急性毒性实验表明TFD 对小鼠的LD50大于5 g/kg 。
TFD 对1μmol/L 辣椒素所激发的TRPV1电流的最大抑制率为(50.6±2.2)%,半数抑制浓度为(10.6±0.8) μg/mL 。
TFD 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电压门控性TTX-s 和TTX-r 型钠离子通道电流,其对TTX-s 和TTX-r 型钠通道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19.8±3.0) μg/mL 和(36.3±4.6) μg/mL 。
TFD 可升高TTX-s 和TTX-r 型钠通道的半激活电压,并降低它们的半失活电压。
TFD 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它的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在痛觉传输通路上同时对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和TRPV1受体进行调制而起作用。
关键词 龙血竭总黄酮;镇痛;急性毒性;TRPV1;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中图分类号 R266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5.01.04.04The analgesic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Dragon’s bloodCHENG Ming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Dragon’s blood is one of the renowned traditional medicines used for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of Dragon’s blood (TFD) from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 in animal models and its effects on TRPV1 receptor and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in acutely dissociated rat DRG neurons by using whole-cell patch clamp technique. The TFD (2-20 mg/kg, i.p.) showed significant analgesic activity in the phase Ⅱof formalin test and 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capsaicin-induced licking time in all doses tested in mice. The LD50 of TDF in mice is greater than 5 g/kg by up-and-down procedure. TFD inhibited 1 μM capsaicin activated current in DRG neurones, and its maximal inhibition efficiency was (50.6±2.2)%,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was (10.6±0.8) μg/mL. TFD also inhibited both TTX-s and TTX-r sodium currents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TFD for TTX-s and TTX-r sodium channels were (19.8±3.0) μg/mL and (36.3±4.6) μg/mL, respectively. TFD could increase the half-maximal activation voltage and reduce the half-maximal inactivation voltage for both TTX-s and TTX-r sodium channe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FD have significant analgesic activity and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acute toxicity. One mechanism of analgesic effect of TFD is that it modulates both TRPV1 receptor and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simultaneously in pain transmission pathways.Keywords Total Flavonoids of Dragon’s blood; analgesic; acute toxicity; Transient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1; V 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收稿日期: 2015-08-23 ;修回日期:2015-10-2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96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27B06)作者简介:程明,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物发现,电子信箱:chengmingcnchina@引用格式:程明.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5, 1(4):312-319* 论著——精准医疗*本文摘自内蒙古中医药3131 引言龙血竭为剑叶龙血树(Dranaena cochinachinensis (Lour.) S.C.Chen)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在许多国家有长期的使用历史,主要用于活血散瘀,定痛止血[1]。
龙血竭的药理、临床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龙血竭的药理、临床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孙晶;庞道然;郑姣;黄文哲;王振中;萧伟;屠鹏飞;李军【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7(017)011【摘要】龙血竭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is (Lour)S.C.Chen的含脂木材经乙醇提取得到的树脂,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及生肌敛疮等功效,是血竭的国产替代品。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龙血竭具有止血、改变血液流变学、脑保护、抗炎镇痛、促进表皮修复、抗菌、抗肿瘤、降脂和降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痔疮、月经不调、外伤出血及糖尿病并发症等。
【总页数】3页(P1445-1447)【作者】孙晶;庞道然;郑姣;黄文哲;王振中;萧伟;屠鹏飞;李军【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01;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01;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相关文献】1.傣药灯台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杨妮娜;王灿红;赵应红2.龙血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杨晓宇;姚琳3.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和反向药理学 [J], 刘向明;陈素4.传统中药材龙血竭药性药理及临床应用探讨 [J], 金圣龙5.龙血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林忆龙; 文亦磊; 黄洪; 黎芳; 邓堉琳; 奉建芳; 梁健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IP专享】学习资料(龙血竭)

中药龙血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龙血竭是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主产于广西、云南南部。
《本草纲目》记载其性温、平,味甘、成,无毒,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生肌敛疮等功效,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近年来其临床应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
现将近年来龙血竭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临床应用1.1心脑血管系统庆慧等…将4l8例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4例口服复方龙血竭胶囊28d,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王宁波以龙血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
梁建博应用龙血竭乙醇外敷治疗新辅助化疗(PF)方案化疗引起的静脉炎42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
以上提示龙血竭具有保护心肌、抗心绞痛及治疗局部化学性静脉炎等作用。
1.2消化系统白晓玲应用肠炎康配合龙血竭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治愈率达76.4%,无肠胃反应。
杨辉等报道龙血竭外加思密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恢复和溃疡面愈合时间快,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说明龙血竭可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景看好的一种药物。
1.3皮肤科胡春华等用龙血竭粉剂外敷治疗Ⅱ~Ⅲ度褥疮患者30例,治愈率达到100%。
汤新辉等将80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应用龙血竭粉治疗40例,与湿润烧伤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叭)。
中医理论认为脓疮多以血瘀、湿热等为病机,龙血竭以活血化瘀、生肌敛疮的功效达到治疗目的。
1.4妇科王素英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卵巢囊肿4O例,治疗半个月后,对年轻女性尤其有效。
陶鑫焱等观察了本品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I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减少,血中NO显著降低(P<0.05)。
另外龙血竭治疗宫颈糜烂、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出血和月经不调等均有报道,疗效较好。
龙血竭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广西中医药2018年2月第41卷第1期龙血竭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胡华1,徐小彬1,杨柯2(1.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南宁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目的:研究龙血竭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龙血竭喷雾剂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腹腔通透法、耳廓肿胀法观察龙血竭喷雾剂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热板法观察龙血竭喷雾剂的镇痛作用。
结果:龙血竭喷雾剂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无显著抑制作用(P >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无显著抑制作用(P >0.05)。
龙血竭喷雾剂对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P <0.01);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小鼠舔后肢的时间(P <0.01)。
结论:龙血竭喷雾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龙血竭喷雾剂;抗炎;镇痛;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18)01-0061-03基金项目: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143134)通信作者:徐小彬,主管药师,从事保健食品及新药研究与开发;E-mail:1029971125@ 龙血竭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的树脂,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及东南亚国家,微有清香,味淡微涩,其主要成分为龙血素B 。
龙血竭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等症。
根据其主要功效,本实验对龙血竭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实验材料1.1试药龙血竭喷雾剂(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提供,批号20160901,每毫升含龙血竭40mg )。
高剂量即原液,用乙醇将原液按体积分别稀释1倍和2倍即得中、低剂量(龙血竭浓度为20mg /ml 、10mg /ml )。
醋酸地塞米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1123);硫酸罗通定注射液(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60902)。
龙血竭中提取总黄酮对初级感觉神经元两种钠通道电流的作用[发明专利]
![龙血竭中提取总黄酮对初级感觉神经元两种钠通道电流的作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8762bbe3c1ec5da51e27061.png)
专利名称:龙血竭中提取总黄酮对初级感觉神经元两种钠通道电流的作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向明,陈素
申请号:CN201010177896.2
申请日:20100520
公开号:CN102251012A
公开日:
20111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为从龙血竭中提取的黄酮部位(血竭总黄酮)对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对疼痛的发生和传导的抑制,临床上产生镇痛作用。
本发明属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本发明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的:第一步,从龙血竭中提取分离黄酮部位。
第二步,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
本发明首次提出血竭总黄酮对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说明了龙血竭的镇痛机理,为人类以血竭总黄酮为先导化合物研发新的镇痛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申请人:刘向明,陈素
地址: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708号中南民族大学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引言龙血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中医药方剂中。
其中,其总黄酮成分的镇痛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表现显著。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关于龙血竭总黄酮镇痛作用的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详细阐述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1. 临床观察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龙血竭总黄酮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其作用表现在对多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如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等。
患者在使用龙血竭总黄酮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龙血竭总黄酮对多种动物模型的疼痛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有关。
三、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机制研究1.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龙血竭总黄酮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镇痛作用。
研究表明,龙血竭总黄酮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从而改变痛觉传导过程,达到镇痛效果。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龙血竭总黄酮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作用,从而减轻炎症性疼痛。
3. 抗氧化作用龙血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从而缓解疼痛。
四、研究展望目前,关于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龙血竭总黄酮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镇痛效果差异、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疼痛中的应用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细胞培养等技术,深入研究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五、结论综上所述,龙血竭总黄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等方面。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将不断深入,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更多依据。
龙血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

龙血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该病常常引起脊柱及骨盆部的关节强直、僵硬和疼痛,最终导致患者严重的残疾。
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仅能通过控制症状和减轻痛苦来缓解病情。
在现有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龙血竭作为一种中草药材,其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也已有一定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龙血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的患者30名,均为首次确诊的患者,年龄22-50岁,男女不限。
2.研究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名。
观察组采用龙血竭中药口服液作为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片。
两组患者均需持续治疗3个月。
将患者每周进行2次复诊,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血沉等指标,同时记录任何不良反应。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龙血竭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有一定的探讨和了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龙血竭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龙血竭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龙血竭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龙血竭胶囊是由龙血竭植物的根茎磨成粉末,经过加工制成胶囊形状的中药制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龙胆紫素、龙胆黄素和龙胆素等,具有消炎、止痛、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等药理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龙血竭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一、消炎和杀菌作用龙血竭胶囊具有显著的消炎和杀菌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
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断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同时,龙血竭胶囊还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部位的修复和康复。
因此,龙血竭胶囊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二、止痛作用龙血竭胶囊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可以缓解由于炎症和感染引起的疼痛。
它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疼痛的发生。
龙血竭胶囊还可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病理性疼痛的传导,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龙血竭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关节炎、腰肌劳损、牙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三、抗病毒作用龙血竭胶囊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阻断病毒的侵入和复制。
它可以抑制病毒的蛋白合成,阻碍病毒的基因转录和复制过程,从而减少病毒的数量和活性。
龙血竭胶囊对于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龙血竭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
四、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龙血竭胶囊具有改善循环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
它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脏负荷,提高心肌收缩力和泵血能力。
龙血竭胶囊还可以调节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功能,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龙血竭胶囊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五、调节免疫功能龙血竭胶囊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它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能力,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龙血竭剂型的研究进展

龙血竭剂型的研究进展马乃荣;陈梅;姜婷婷;曹志尉;刘影;陈晨【摘要】近年来,龙血竭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其上市剂型仅有散剂、胶囊剂和片剂.目前,虽然各种缓释剂型已研发出,且可明显提高龙血竭的溶出度,但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实践.这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龙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生肌敛疮的功效,在临床有很好的效用.目前临床常见剂型及药物浓度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通过对其提取工艺的研究,增加其溶出度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31【总页数】4页(P175-178)【关键词】龙血竭;剂型;龙血竭总黄酮;溶出度;提取工艺【作者】马乃荣;陈梅;姜婷婷;曹志尉;刘影;陈晨【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淮安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300【正文语种】中文龙血竭,即滇龙血竭[1],主产于云南,从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中获得,树皮割破后会流出殷红的汁液,龙血竭就是从汁液中提取的。
为红棕色至黑棕色的不规则块状或片状,有光泽,质地较脆,结构有空隙,有些附有少量红棕色粉末。
微有清香,嚼起来微有涩味,有炭粒感并轻微粘牙,物理特性为可溶于甲醇、乙醇或稀碱液,不溶于水、乙醚和稀酸溶液[2]。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龙血竭含有血竭红素、血竭素、去甲血竭红素、去甲血竭素、松香酸及苯甲酸等,中医发现它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生肌敛疮之功效,在《本草纲目》中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3],主要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瘀滞等症,同时还有消炎、镇痛、抗菌、降血糖、降血脂、抗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抗肺纤维化、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NOS活性、促进表皮修复的作用[4-5]。
龙血竭研究进展

龙血竭研究进展龙血竭研究进展广西药用植物园制药厂(南宁530023)血竭为传统名贵中药,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
历史上血竭主要来源是生长于非洲的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分泌的树脂,称为“非洲血竭”或“麒麟竭”。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药用血竭主要靠进I=1。
70年代后,我国医药学工作者在云南、广西和海南发现了与“非洲血竭”植物资源相近的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is(Lout)S.G.Chen〕,从而研制出国产血竭。
1990年广西药学工作者将国产血竭开发成我国的中药一类新药,命名为“广西血竭”。
1999年“广西血竭”的新药试行标准转为正式标准,定名为“龙血竭”。
、现将近年来龙血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从广西血竭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剑叶龙血素A和B,分别鉴定结构为4’-羟基一2,6.二甲氧基双氢查耳酮和6一甲氧基一7.羟基.3-(4’.羟苄基)色原烷…,以及4个已知化合物:7.羟基.47一甲氧基黄烷、4’-羟基一3,5.二甲氧基二苯代乙烯、4’-羟基一2,4,5-三甲氧基双氢查耳酮,并将剑叶龙血素B的结构修正为6.羟基.7.甲氧基.3一(4’一羟苄基)色原烷L2J。
从广西血竭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特征成分——含氯化合物剑叶龙血素C,推定结构为1,2,4,5.甲氯.二甲氧基苯12J,以及15个已知化合物b’41;从龙血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7一羟基一3’甲氧基一4’一丁基黄酮和7、4’一二羟基一5甲氧基.8一甲基黄酮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除一个外均届于在本药材中首次发现bo;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为:1,2,4,5.四氯.3,6一二甲氧基苯(I)、胆甾.4廿甲基.7.烯一3p醇()、胆甾.4a.甲基.7.烯-3-酮从云南血竭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26.opD葡萄吡喃糖基一呋甾烷一5,25(27)一二烯.18,3p,22p26.四醇一l—oa—L-阿拉伯吡喃糖苷(I),3,4一二羟基烯丙基苯一4.opD葡萄吡喃糖苷(),7.羟基一3一(对.羟基苯基).色原烷(),7,4g一二羟基一3g.甲氧基黄烷(),3,4.二羟基烯丙基苯(V),白藜芦醇(),7,4g.二羟基二氢黄酮(),二对羟苯基甲烷(),五加苷B(),对羟基苯甲酸(X),对羟基苯酚苷,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一J。
龙血竭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镇痛机制探讨

关 键词 : 龙血竭; 龙血竭总黄酮; 抗炎镇痛; 纳洛酮 D 0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5 . 0 0 3
中图分 类号 : R 2 8 5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5期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5
—
i n d u c e d mo u s e e a r e d e ma t e s t , t h e a n t i—i l a f n mma t o y r nd a a n a l g e s i c e fe c t s o f Dr a g o n ̄ B l o o d a n d i t s t o t a l l f a v o n e w e r e o b —
龙 血 竭 总 黄 酮 抗 炎 镇 痛 作 用 及 其 镇 痛 机 制 探 讨
陈 素 , 吴水才 , 曾 毅 , 刘 向明
( 1 . 北京工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1 2 4 ; 2 . 中南 民族大学 生物 医学工 程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CHE N S u , WU s h u i _ c a i , Z E NG Yi , L I U Xi a ng — mi n g
( 1 . C o l l e g e o fL i f e S c i e n c e a n d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e c h n o l o g y , B e O ' i n g , 1 0 0 1 2 4 , C h i n a ; 2 . C o l — l e g e f o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u t h—C e n t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Wu h a n , H u b e i , 4 3 0 0 7 4 ,C h i n a )
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和反向药理学

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和反向药理学刘向明;陈素【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27)003【摘要】以提出龙血竭能干预外周痛觉信息的传导而产生镇痛效应的新机理及其药理学研究为背景,对在传统药物研发中如何进行药理机制和药效物质研究这一基础性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针对传统药物一般为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及具有多种药理效应和多个靶点这些共有特征所造成的在阐明传统药物的药理机制和寻求其药效物质中的困难,建立传统药物药效物质的现代概念,发展传统药物研究的反向药理学模式的方法学,作为提出传统药物研发领域适当的科学问题,寻求接近问题本质的方法的尝试,并指出目前这一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检测、表达和分析传统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与其化学成分和成分的组合的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总页数】7页(P40-46)【作者】刘向明;陈素【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相关文献】1.反向药理学和基于传统药物的现代镇痛药的研发 [J], 陈素;黄先菊;刘向明;;;2.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大鼠疼痛模型镇痛效应的药理学机制研究 [J], 张利亮; 刘唐春; 谢玉海3.Bestatin的免疫药理学研究Ⅳ.B estatin对环磷酰胺所致外周血白细胞等降低的回复促进操用 [J], 王萍;陈荣秀;沈炜明4.桂枝与柴胡联用镇痛效应的药理学研究 [J], 唐伟军;卢新华;周大现;谭斌;王俊杰5.理气止疼与活血止疼治则镇痛作用的比较药理学研究(Ⅰ)——失笑散与金铃子散镇痛作用的研究 [J], 冯前进;王世民;冯玛莉;武玉鹏;杨艳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血竭外周镇痛效应的药理研究和反向药理学

中 的 困 难 , 立 传 统 药 物 药效 物质 的 现代 概 念 , 展 传 统 药 物 研 究 的反 向 药理 学 模 式 的方 法 学 , 为 提 出 传 统 药 物 建 发 作
研 发 领 域适 当 的 科 学 问 题 , 求 接 近 问题 本 质 的方 法 的 尝 试 , 指 出 目前 这 一 领 域 要 解 决 的 关 键 问 题 是 如 何 检 测 、 寻 并
ca iy n t e p a ma o o ia me h n s l rf i g h h r c l g c l c a im o t e e h o r g n l o i g o t e f h t n d u a d o k n f r h m a e i l b s s o is t ra a i f r t p a ma o o ia fia y d e t h o mo h r c e i t s o h t n d u ( o h r c l g c le f c u o t e c m c n c a a t rs i f t e e h o r g a c mp s t n o n h mia c o ii f ma y c e c l o c m p n n s wih mu tf l h r c l g c le fc s a d a t n t r e s ,t e o e a i n ld f i o ft e ma e il o o e t t l o d p a ma o o ia fe t n c i a g t ) h p r to a e i t n o h t ra i o n i
维普资讯
第2 7卷第 3期
20 0 8年 9月
中南 民 族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疗效观察

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82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服西咪替丁;治疗组42例服龙血竭胶囊,并都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
均为15d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ngxueji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Select January 2012 ~2014 years 1 month of 82 cases with typic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erformanc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n=40)service cimetidine;treatment group(n=42)service Longxuejie capsule and vitamin B1,vitamin B12. For 15 days for a cours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83.3%,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2.5%,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Longxueji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significant effect,worthy of clinical effect.Key words:Postherpetic neuralgia;Longxuejie capsule;Clinical observation帶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属于带状孢疹并发症范畴,其出现的频率极高,且病程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程明【期刊名称】《世界复合医学》【年(卷),期】2015(001)004【摘要】龙血竭是一种传统的镇痛抗炎药物,为进一步明确龙血竭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本文研究了来自剑叶龙血树的龙血竭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Dragon's blood,TFD)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在体实验评价TFD的镇痛效果及其急性毒性,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其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TRPV1和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2~20 mg/kg剂量的龙血竭总黄酮对福尔马林模型第Ⅱ相疼痛有显著抑制效果;0.02-2 mg每只小鼠剂量的TFD可以显著降低辣椒素引起的舔脚时间.上下法急性毒性实验表明TFD对小鼠的LD50大于5 g/kg.TFD 对1 u mol/L辣椒素所激发的TRPV1电流的最大抑制率为(50.6±2.2)%,半数抑制浓度为(10.6±0.8)ug/mL.TFD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电压门控性TTX-s和TTX-r型钠离子通道电流,其对TTX-s和TTX-r型钠通道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19.8±3.0)ug/mL和(36.3±4.6)μg/mL.TFD可升高TTX-s和TTX-r型钠通道的半激活电压,并降低它们的半失活电压.TFD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它的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在痛觉传输通路上同时对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和TRPV1受体进行调制而起作用.【总页数】8页(P312-319)【作者】程明【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66【相关文献】1.芫花根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王莉;郑维发;王建华;崔桂友;夏艳秋2.石荠苧总黄酮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J], 聂犇;余陈欢;王芳芳;白冰冰;熊耀康;吴巧凤3.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程明;4.龙血竭总黄酮对酸敏感离子通道的调控及其镇痛作用 [J], 陈素;马敏洁;王丽娜;杜培;林显光5.龙血竭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镇痛机制探讨 [J], 陈素;吴水才;曾毅;刘向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资料龙血竭

2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龙血竭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抗肺纤维化、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NOS活性等多种作用。
2.1抗炎、镇痛作用曹广军等对免加热工艺和传统工艺提取的龙血竭的抗炎、镇痛作用分别进行了实验。扭体实验表明免加热工艺提取的龙血竭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扭体次数显著减少。在体动物实验表明龙血竭及其3种主要化学成分剑叶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对非特异性广动力范嗣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具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龙血竭溶液浓度在0.05%时产生最大抑制率,3种单体化合物共同组合时可产生相类似的抑制率,说明龙血竭及其单体化合物可通过抑制WDR神经元放电而阻断疼痛经过脊髓背角的传导,产生镇痛效应。
2.6对NOS的影响陶鑫焱等采用双缩脲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龙血竭对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绒毛组织中NOS含量的影响及其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龙血竭通过降低绒毛组织中NOS活性,使NO合成减少,从而减弱NO舒张血管和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减少出血。
3药效学研究
3.1活血化瘀作用.能明显降低高粘滞血的粘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使红细胞电泳加快,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1临床应用
1.1心脑血管系统庆慧等…将4l8例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4例口服复方龙血竭胶囊28d,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王宁波以龙血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梁建博应用龙血竭乙醇外敷治疗新辅助化疗(PF)方案化疗引起的静脉炎42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以上提示龙血竭具有保护心肌、抗心绞痛及治疗局部化学性静脉炎等作用。
龙血竭胶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18例-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龙血竭胶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18例-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带状疱疹是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1].本病以突然发生、沿神经带状单侧分布、且密集成群的疱疹为主要特点,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本病传染性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发生疼痛,而疼痛较为持续、剧烈、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以及止痛的药物予以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2].我院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取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 年6 月~2014 年2 月门诊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36 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18 例.观察组118 例,年龄37~84 岁、平均60.5岁,男性52 例、女性66 例,病程为2 个月~1 年;对照组118 例,年龄39~83 岁、平均61 岁,男性62 例、女性56 例,病程为 3 个月~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神经病学》以及《疼痛诊断治疗学》的诊断标准[3]:急性带状疱疹病史;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4~6w 局部仍存在持续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者;查体可见带状疱疹遗留的皮损及色素沉着,呈带状分布,局部皮肤有触痛;根据以上即可诊断为本病.1.3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首先给予疼痛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沿神经或经络走行方向叩刺,刺激强度根据患者体质而定,一般以皮肤潮红但无渗血为度.叩刺结束后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将龙血竭胶囊分拆后加入到75%酒精溶液中,酒精含量以使龙血竭胶囊溶解成糊状为度,然后用棉签涂抹于病变疼痛处,3 次/d,根据疼痛次数,也可随之增加涂抹次数;同时口服龙血竭胶囊,3 次/d,4 粒/次.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阿昔洛韦片治疗.阿昔洛韦片每次400mg,3 次/d,甲钴胺胶囊500m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月,并定期随访.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疼痛消失,随访无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睡眠;有效:疼痛与治疗前有所缓解,但有时会影响睡眠;无效:疼痛依然,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疼痛改善程度.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t 检验,P0.05 说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3 讨论本病属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好发于任何年龄,临床以机体抵抗力较低以及老年人较为多发,年龄越大,症状越重,病程越长,越易遗留下神经痛的并发症[5].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胆湿热,或脾虚蕴湿再加外感毒邪,毒邪与湿热相互博结,经脉阻滞,外蒸肌肤而发,其后遗神经痛的主要是由于气血凝滞,经络阻隔,不通则痛[6].我院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取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龙血竭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其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痛,脓疮久不收口,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血竭皂苷,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原料,具有消炎,镇痛,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因此对神经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梅花针叩刺通过刺激体表阳性区和沿神经分布相应的穴位,可以通过体内的经络走向,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经脉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现代研究认为梅花针通过调整人体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状态,延长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时间,加强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李蓓,张安仁.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8):558-559.[2]于飞.中药联合针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11):93-94.[3]王婷,王万春,董冬香.疏肝活血止痛汤配合梅花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 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3):54-56.[4]薛愧玲.梅花针结合艾灸及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83-784.[5]苏惠钢.龙血竭胶囊在带状疱疹的局部治疗及护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9):149-150.[6]丁喜瑞,古永明,孔幸梅.梅花针叩刺配合神经根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 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983.。
龙血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龙血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作者:王彤王崇静王珩等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16期【摘要】目的:为龙血竭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龙血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结果:龙血竭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肛肠科疾病。
但是上市剂型仅有散剂、胶囊剂、片剂。
结论:龙血竭的应用范围较广,但是目前上市剂型较少,需要加强研究开发。
【关键词】龙血竭;临床应用;研究Research Survey o 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ragon’s Blood/WANG Tong,WANG Chong-jing,WANG H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6):154-156【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ragon’sblood.Method: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ragon’s blood were summarized.Result:Dragon’s blood was mainly used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diabetes and complications,skin diseases,gynaecology diseases and anorectal diseases.But listed dosage forms were only powder,capsule and tablets.Conclusion:Dragon’s blood has a wide application range,but listed dosage forms are less,i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Dragon’s bl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First-author’s address:Yan’an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Kunming 650051,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57龙血竭(Dragon’s blood)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的树脂,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及东南亚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S I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 1 V L2 O 1 I Z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00 O .1 .0 H H N
龙 血 竭 镇 痛 和 阻滞 神 经 传 导 作 用 的 实 验 研 究
关键 词 : 龙血竭; 镇痛; . s .0 80 0 .0 0 1 . 1 O 标 di1 .9 9 ii n 10 .8 5 2 1 .0 0 2 s
中图分类 号 : 2 2 5 R 8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8 5 2 1 )02 4 -2 10 - 0 ( 0 0 1 - 60 0 4
b n, b i 3 0 4, hn a Hu e 4 0 7 C ia)
Ab ta t Obet eT bev e nl s f c adboko nre od co d cdb rgn l d sr c : jci oosret ag i eet n l f ev nut ni ue yD ao Bo .Mehd nte v h a ec f c c i n o to sI h
C N Y l CHE u L U Xin — i g HE u—i , N S , I a g r n u
( ol eo i e i l n ier g,ot C lg Bo dc gne n Suh—C n a U i rt r ai a ts Mi u nR a , o 0 , u e f m aE i et l n e i f t n li , a a o d N .7 8 W — r v sy o N o ie y
血竭 的镇痛作用。并在 急性分 离的牛蛙 坐骨神 经干上 , 观察 龙血竭 对坐骨神 经动作 电位 幅值、 不应期 和传 导速度 的影 响。结果 龙血竭能明显延长小鼠舔足 、 甩尾 的痛 阂反 应时 间, 少醋酸致 小鼠扭体 次数 ; 减 牛蛙 坐骨神 经滴加龙血竭后 , 神 经干动作 电位幅值 明显 下降, 不应期延长 , 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龙血竭具有显 著的镇痛作用 , 可阻滞神经传导。 并
陈玉 立 陈 素 刘 向 明 , ,
(. 1 中南 民族大学 生物 医学工程 学 院 , 湖北 武汉 40 7 3 0 4; 2 中南 民族 大学药 学院 , 北 武 汉 . 湖 407 ) 3 0 4
摘要: 目的 观察龙血竭镇痛和阻滞神经传导的药理效应。方法 采用热板法、 光热辐射甩尾法和冰醋酸扭体法, 观察龙
Ex e i n a t y o a g sc Efe ta d Bl c fNe v nd to nd e y Dr g p r me t lS ud n An l e i f c n o k o r e Co uc i n I uc d b a — O sBl o n, o d
ce fl kig p ws t e fik n ala d t e wrti g n l e swe e o s r e e pe tv l fe dmi srto iso i n a ,h c i g ti n h ih n unb r r b e d r s c iey at ra c l v nitain. I h c e ioa n t e a ut s l—
h t lt e t l h n o a it n ts o h al n lc a a ei cd— i d c d w i i g ts ,h h n e f oh te ltn o —pa e ts , g ta d h t da i t n t et i a d ga il c t a i i r o e c n u e rt n t t ec a g so t e — h e b h a
td b l r g s it e v ,h mp i d c n u t i n e rco y p r d o h cin p t nilwee as b e e e p c iey e ul o ca i n r e t e a l u e, o d ci t a d r f tr e o ft e a t o e t r lo o s r d r s e t l f c t vy a i o a v v atra miit t n Re u t a o  ̄B o d ma k dy p o o g d t e ltn i so c i g p w n ik n al rd c d t e n m— f d n s ai . e r o s l Drg n s lo r e l rl n e h ae c e f ik n a s a d f c ig ti ,e u e h u l l b ro rti g n t ep e e c fDr g n e fw i n .I h r s n e o a o  ̄B o d t e a t n p tn ila l u e o e b l rg s it ev s d c e s d, e h l o ,h ci oe t mp i d ft u l o ca i n r e wa e r a e t o a t h f c h
c n u to eo iywa lwe e nd t er co) p ro sd ly d Co l in Dr g n Bl o a r mi e n le i fe t o d c in v lct sso r d a her fa tr, e id wa ea e . ncuso a o o d h sp o n nta ag scef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