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法标准规范

合集下载

大鼠小鼠给药标准操作规程

大鼠小鼠给药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实验人员进行大、小鼠给药的操作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大、小鼠的给药操作。

职责.1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2 实验动物中心技术员负责指导、教学;.3 实验人员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并严格遵守本规程。

规程.1 大小鼠常用的给药方法有:灌胃给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肌肉注射。

.2 灌胃给药操作规程(如图).2.1 灌胃针、注射器规格的选择.2.1.1 小鼠:灌胃针针长 5-7cm,直径 0.9-1.5mm,1mL 注射器.2.1.2 大鼠:灌胃针针长 6-8cm,直径 1-2mm,2.5-5mL 注射器.2.2 将灌胃针与注射器连接好并吸入一定量药液放置一旁备用;.2.3 左手保定实验动物,使之身体呈垂直或略向后仰,颈部拉直。

.2.4 右手持灌胃器,沿体壁用灌胃针测量口角至最后肋骨之间的长度,作为插入灌胃针的深度。

然后经口角插入口腔,与食管呈一直线,轻轻转动针头,刺激动物的吞咽,再将灌胃针沿上颚壁缓慢插入食管,小鼠插入深度约为2-3cm,大鼠插入深度约为 3-4cm,通过食管的膈肌部位时略有抵抗感。

.2.5 如动物正常呼吸且无异常挣扎行为,即可注入受试物。

如遇阻力应抽出灌胃针重新插入。

.2.6 剂量:小鼠约为 0.1-0.3ml/10g 体重,大鼠约为 1-2ml/100g 体重。

.2.7 注意事项:灌胃时需要先了解食道和气管的结构避免误插进入气管4.3 皮内注射操作规程(如图).3.1 注射部位:选实验动物颈背部皮肤或小鼠腋下约 1cm 处皮肤;.3.2 提前剪毛,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 15-30°角刺入皮肤浅层,向上挑起并稍刺入,将药液注入皮内。

.3.3 注射后皮肤隆起一白色小皮丘,皮肤上毛孔变大。

.3.4 剂量:小鼠不超过 0.05ml/次,大鼠不超过 0.1ml/次。

.4 皮下注射操作规程(如图).4.1 注射部位:选实验动物颈背部皮下;.4.2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用注射针头取一锐角角度刺入皮下;.4.3 将针头轻轻左右摆动,易摆动表示已刺入皮下,再轻轻抽吸,如无回血,可缓慢地将药物注入皮下。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医院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经过胃液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给药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无法吞咽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口服给药不适用。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该方法适用于紧急抢救、需要快速效果的情况,如心肺复苏、严重感染等。

但静脉注射需要专业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严密监测。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通过肌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长效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肌肉注射相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但需要注射量较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缓慢持续作用的药物,如胰岛素、激素等。

皮下注射相对比较安全,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射量较小。

5.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药物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吸入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如皮肤贴药、眼药水、耳鼻喉滴剂、直肠给药等,根据疾病的不同和患者的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体格特点、病情、药物特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版本号:HLYY00)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

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

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口服给药操作评分标准

口服给药操作评分标准
10
2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能否自行口服、有无吞咽困难及用药后的反应等。交代所
用药物的名称、服药时的注意事项和服药后的反应等。(少做一项扣5分)
15
3
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得到准确应答后将药发给患者,递送温开水,协助将药服
下。(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5
4
对年老、体弱、小儿及危重患者应当喂服,如为鼻饲患者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灌注药物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灌注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至中心药房进行配制。(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5
4
取药时根据服药卡上的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进行核对。(未
不得分,少一项扣1分)
6
5
将药盘及温开水置于发药车上,洗手,再次核对。(少做一项扣2分)
2
6
熟悉操作目的。(未口述不得分)
1
操作流程质
1:70

1
按规定时间,将发药车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少一项扣2分)
口服给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分值
扣分及原因
准备质量20分
1
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扣1分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2
用物齐全:发药车、清洁药盘、服药卡、药杯、量杯、滴管、乳钵、药匙、温开水、
小毛巾。(少一种扣1分)
3
3
查对医嘱和服药卡,将服药卡按床号顺序插在药盘小孔内,再放入洗净的药杯,送
2
15
5
发药后再次核对∖(未作不得分)
5
6
清理用物,清洁药盘。(少做一项扣2分)
5
7
洗手,必要时记录。(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护士规范给药规定

护士规范给药规定

护士规范给药规定
护士在给药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 仔细核对患者身份:在给药之前,护士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确保给药的是正确的
患者。

2. 准备药物:护士在给药之前必须准备药物。

这包括核对药物的标签与医嘱是否匹配,并正确计算药物剂量。

3. 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护士必须根据医嘱和药物的特性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这可
能是口服、注射、静脉推注等。

4. 遵守洁净环境:护士在给药之前必须保持洁净的环境,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以
防止交叉感染。

5. 注射技术与方法:护士必须具备正确的注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药物的正确给予。

这包括正确选择注射器、注射部位和注射技巧。

6. 仔细观察患者反应:护士在给药之后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7. 记录与报告:护士在给药之后必须准确记录药物的给予时间、剂量和途径,并及时
报告相关信息给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

8. 药物存储和处置:护士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储存药物,并正确处理过期或不再使用
的药物。

以上是一些护士在给药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以确保药物的正确给予和患者的安全。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禁忌症等信息,并提供必要的药物教育
给患者和家属。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文(二篇)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文(二篇)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文引言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药物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能够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护理人员给药的一些规范要求。

1.药物准备1.1 在给药前,护理人员应查阅患者的医嘱并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保给药的准确性。

1.2 护理人员在给药前应将准备好的药物进行核对,确认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与医嘱一致。

1.3 药物应在准备和给药过程中保持干净、无污染。

护理人员应遵循手卫生和无菌操作的要求。

2.给药途径2.1 护理人员在给药前应了解药物的适宜途径,并根据医嘱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2.2 当给药途径为口服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正确的服药方法,并帮助患者将药物服用。

2.3 当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时,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并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

3.给药时间3.1 护理人员应准确记录每次给药的时间,并严格遵守给药时间要求。

3.2 当患者无法按时给药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协商调整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4.给药剂量4.1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等因素计算给药剂量,并核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2 给药剂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药物的副作用或疗效不佳,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正确的剂量。

4.3 在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5.给药记录5.1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每次给药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等。

5.2 给药记录应完整、清晰地展示给药过程,以便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评估和处理。

6.患者安全6.1 在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等信息,以避免给予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

6.2 当给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通知医生、给予急救等。

结论护理人员给药的规范操作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制定用药规范标准

制定用药规范标准

制定用药规范标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的广泛应用,制定用药规范标准变得至关重要。

合理用药既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本文将从制定用药规范的必要性、标准的制定流程以及标准对医疗领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制定用药规范标准的必要性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和临床应用的广泛,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变得日益凸显。

药物的规范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制定用药规范标准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一环。

2. 制定用药规范标准的流程(1)收集和评估证据:制定用药规范标准的第一步是收集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科学证据。

这些证据可以来自于临床试验、药物研发和流行病学研究等领域。

然后,对这些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制定指南建议:在评估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专业的指南建议来指导医生和患者的药物选择和使用。

这些指南建议通常包括用药适应症、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用药时机以及治疗期限等内容。

(3)外部专家评审:为了确保制定的用药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邀请外部专家对指南建议进行评审。

这些专家通常包括医生、药师和流行病学家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4)发布和推广:完成用药规范标准的制定后,需要通过科学期刊或相关机构进行发布和推广。

同时,还需要制定推广计划,向医生和患者普及和宣传这些规范标准。

3. 用药规范标准对医疗领域的影响(1)提高医疗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规范标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医生可以根据规范标准进行临床决策,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药物滥用。

(2)降低医疗成本:合理用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支出,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制定用药规范可以通过减少药物滥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系统和社会的总体医疗成本。

(3)促进医学进步:制定用药规范标准需要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这将促进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
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常见的护理人员给药规范的一些要点:
1. 药物核对:在给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处方是否正确,并正确识别药物。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以及比对患者的身份证件。

同时,核对患者的处方是否符合医嘱,并核实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

2. 药物准备: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准备药物,包括正确计量和配制。

药物准备时应使用合适的药物容器,并确保准备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 药物给予方式: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要正确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护理人员需确保给药途径的正确性以及注射方法的安全性。

4. 给药时间和频率: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和频率给药,以确保药物的持续有效性。

同时,需要掌握药物的服用顺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药物存储和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正确存储、管理和维护药物。

药物的存储条件和过期日期需要注意,以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药物。

6. 药物记录和报告: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记录每次给药的时间、剂量、途径和药物反应等信息,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7. 药物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和教育。

包括正确用药知识、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以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总之,护理人员给药规范是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正确、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减少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药物知识,遵循规范操作程序,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

用药标准最新规范

用药标准最新规范

用药标准最新规范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下是针对用药标准的最新规范:一、药品选择原则1. 优先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药品。

2.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药品。

3. 避免使用过期、变质或未经批准的药品。

二、用药剂量和频率1.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处方的剂量和频率给药。

2. 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3. 避免过量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三、药物相互作用1.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 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供医生参考。

3. 药师在配药时应检查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提醒患者。

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2. 患者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不断优化用药方案。

五、药品管理和储存1. 药品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储存,避免光照、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

2. 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淘汰过期药品。

3. 药品应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使用。

六、患者教育1.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识。

2. 教育患者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作用、副作用和禁忌。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高用药依从性。

七、监管和指导1.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确保用药规范的执行。

2.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用药规范的培训和考核。

3. 鼓励医疗机构之间交流用药经验,共同提高用药水平。

八、总结用药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用药标准的最新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教育,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积极参与到用药规范的实施中,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用药环境。

医院合理用药监控标准

医院合理用药监控标准

附件:医院合理用药监控判断标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长沙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等法律、规章和医院[2015】21号、[2016]5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判断标准。

一、合理用药检查的判断标准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则为合理: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2、药物选择适当;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6、符合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

二、不合理用药检查的判断标准不合理用药包括用药不适宜、不规范处方(医嘱)、超常处方(医嘱)(一)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适宜:1、适应证不适宜的;2、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3、用法用量不适宜的;4、联合用药不适宜的;5、重复给药的;6、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7、抗菌药预防使用时机不恰当的:预防用药时机为切皮前0. 5-lh;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于1500ml须有追加抗菌药。

8、抗菌药预防使用疗程不恰当的:I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个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III类(污染)切口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3-7天;9、II、III类切口手术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不合理而术后感染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延长、抗菌药使用费用增加的。

(二)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规范处方(医瞩):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体重或日、月龄;5、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医嘱)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开具中药饮片或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结果,病历医嘱未辩证或辩证无记录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包括处方颜色、用量、证明文件等);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16、须明确滴注速度的特殊品种药品未明确滴注速度滴注时间的;17、使用抗菌药病志中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完善的;18、使用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未在病志记录中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变更原因进行说明的;19、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须有抗菌药物特殊用药申请单及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的会诊意见,病志中须有副高及以上医生的查房意见的。

给药规定

给药规定

护理给药规定一、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查”“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查内容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五对内容1、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2、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3、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核查制度4、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5、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二、给药原则: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1)实习护士(2)无证护士(3)进修护士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

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

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三、给药途径:(1)护士可执行给药途径: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2)护士不能执行的给药途径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四、给药程序:医生开出医嘱、处方↓护士接受医嘱↓护士执行三查五对原则↓护士遵医嘱给药↓进行用药后的评估五、给药时间:(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

(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六、操作步骤:1.给药前准备:(1)洗手(2)准备物品:(3)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信息核查:a.确认病人身份(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腕带)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

(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肌内注射法评分规范

肌内注射法评分规范

肌内注射法评分规范
概述
肌内注射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法,适用于需要快速吸收
药物的情况。

为了规范肌内注射法的评分标准,以下是一套简要的
评分规范。

评分指标
1. 注射部位选择:
- 首选部位:上臂三角肌、臀部髂腰肌、大腿外侧肌肉。

- 次选部位:肱三头肌、臀部枕骨上肌。

- 避免注射到神经血管束区域。

2. 注射角度:
- 注射角度应与肌肉纤维方向垂直。

- 对肌肉较薄的部位,可选择45度角注射。

3. 注射深度:
- 成人注射深度约为2-3cm,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4. 注射前准备:
- 患者和医生都要洗手并佩戴洁净一次性手套。

-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注射器。

5. 注射操作:
- 慢慢进针,有感觉到肌肉阻力时即可停止。

- 缓慢注射药物,注意药物不要漏出注射部位。

6. 注射后处理:
- 注射完成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渗漏。

注意事项
- 在注射过程中,注意避免刺激到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

- 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防交叉感染。

- 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避免频繁注射造成部位损伤。

根据以上的评分规范,可以有效提高肌内注射法的安全性和准
确性。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请医生和护士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操作,
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临床试验给药方法相关标准

临床试验给药方法相关标准

临床试验给药方法相关标准
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法需要符合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临床试验给药方法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1.ICH-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ICH-GCP是一组国际标
准,制定了关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伦理和科学质量的指导方针。

ICH-GCP要求研究人员在试验中采取合适的药物管理和给药方
法,并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ISO 14155:ISO 14155是关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国际标准,
其中包括了一些与药物给药有关的指南,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3.FDA CFR(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美国FDA制定了
一系列关于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法规,其中包括21 CFR Part 312,
涉及临床试验的管理。

药物的给药方法和管理在其中是重要的
方面。

4.EMA(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
了一些关于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的指南,涉及了给药的方面。

5.国家和地区性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自己的法规和指南,
规定了临床试验的实施标准,包括药物的给药方法。

6.SOPs(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临床试验团队通常
会根据适用的法规和标准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详细描述药物的
给药方法、剂量调整、记录等方面的具体步骤。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研究人员和试验团队应当根据适用的法规和标准,制定并遵守相关的药物管理和给药方法的规程。

此外,与药品监管机构的合作和咨询也是确保试验合规性的重要步骤。

医院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及自理药品使用规定

医院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及自理药品使用规定

医院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及自理药品使用规定1.目的规范医疗工作中患者自备药品及自我给药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定。

2.标准2.1 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医院原则上不主张患者使用自备药品和自我给药。

2.2 若患者坚持要使用自备药品,按照以下的原则处理:2.2.1 住院期间,患者可以使用的自备药品仅限于用于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且长期服用、疗效肯定的药品。

2.2.2 患者必须确认自备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并签署《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

自备药品必须为国药准字号或进字号的药品,对没有我国批文的药品不予使用。

2.2.3 患者自备的药品必须包装完整且在有效期内无须特殊条件储存,并经医师和护士确认后,才予使用。

医师和护士确认有困难时,必须请药师确认。

2.2.4 患者使用的自备药品,必须获得主诊医生的同意并开具医嘱(在药品名称前加“@”),同时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服用自备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2.2.5 患者必须将自备药品交由病区保管,由护士根据医嘱给药。

2.2.6 患者使用自备药品时,护士必须填写《患者使用自备药品情况登记表》,且该表必须随病历保存。

2.2.7 患者住院期间不得使用没有医生医嘱的药品。

2.3 自我给药的管理:2.3.1 患者在住院期间原则上由护士给药到口,但由本院配发的无须特殊条件储存的外用药膏等非处方药品(OTC),允许患者自我给药。

药学部应该制订允许患者自我给药的药品清单。

2.3.2 允许患者自我给药时,医生应在医嘱中注明“自我给药”。

护士应对患者自我给药进行指导和监督,并提醒患者有问题应该随时咨询护士或医生。

2.3.3 患者应妥善保管药品,并在使用自我给药的药品后填写《自我给药使用登记表》,护士应该每天检查并签名。

出院时该表格必须归入病历保存。

医院护士规范给药规定

医院护士规范给药规定

医院护士规范给药规定
1.护士在给药之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包括姓名、年龄和住院号码,以确保给药
的准确性。

2.护士应了解患者的药物配方和剂量,并确保准备正确的药物和剂量。

3.在给药之前,护士应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并注意任何过期或变质的药物。

过期药物
应立即予以销毁。

4.护士应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方法,比如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确保
给药器材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5.在给药之前,护士应仔细检查药物标签,并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给药方式的准确性。

6.护士应使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如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消毒剂,以确保给药过程的无
菌性。

7.护士应妥善记录药物的给药时间、剂量和途径,并及时汇报给主管医生或护士长。

8.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并报告医生。

9.护士应在给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10.护士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更新临床知识和技能,提高给药的安全性和质量。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

护理人员给药规范护理人员给药规范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正确的给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理人员作为临床实际操作的主要人员,必须掌握合适的给药技巧和规范,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以下是护理人员给药规范:一、药品储存规范1. 库存药品的储藏应符合规定,按照药品特性分类存放,注意避光、防潮、防止高温等.2. 毒性较强的药品,如抗肿瘤药,应单独储藏并密切观察药品的变化。

3. 在使用检查前,要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没有过期。

4. 禁止在同一药柜、药箱中摆放氧气瓶、火源等易燃易爆物品。

二、药品配制规范1. 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配制方法和配药计算进行操作。

2. 配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环境安全,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设备,防止交叉感染。

3. 配制前要对药品的质量作初步检查,如外表、保存期限等。

三、口服药的给药规范1. 口服前要查询医嘱,证明患者已正确了解了药物的用法、用量和规定时间,严格按医嘱给予口服药物。

2. 给患者服药前,要先给患者洗手,并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让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适当地弯曲膝盖,将枕头调节到合适高度,头略向后仰;3. 次要的应指导药物的服用时间和配餐,应在用药前和用药时告诉患者。

四、静脉药物的给药规范1. 静脉注射前,护理人员要充分查询医嘱,确认注射的药品、剂量、注射方法和速度等。

2. 在注射前要查询患者的基础情况,如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

将药品正确转移到镇定室中以减少眼睑反射的影响;3. 静脉注射时应先消毒穿刺点,用适当的方式固定静脉针或浅静脉管。

4. 静脉注射应慢慢推注,尤其对于心脏病患者、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婴幼儿等特殊患者,应特别注重注射速度和药物治疗效果。

五、皮下注射用药规范1. 皮下注射前要查询医嘱,并要对药品的质量作初步检查。

2. 皮下注射时应先进行洗手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并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

3. 通过皮下注射管或皮下注射针缓慢注射药物。

给药法(各种注射)

给药法(各种注射)
,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注射给药法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及处理
疼痛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局部反应,可能是由于针头刺激或药物刺激 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无痛针头、减慢注射速度、局部热敷等。
红肿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处理方法 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炎药膏、避免进一步刺激等。
孕妇
孕妇在注射给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 物并调整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注射给药时需要关 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青霉素治疗。在皮试确认无过敏后,医生为其开具了青霉素肌肉注射的处方。护 士在执行医嘱时,选择了合适的注射部位和针头,并准确掌握了注射技巧,成功为患者进行了青霉素注射。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 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对 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抽有生 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进行注射; 注射时如发生药物外溢应立即停止注 入并拔出针头,局部用5%~10%硫酸 镁湿敷。
04
注射给药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配伍禁忌
案例二
患儿王某,因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医生为其开具了胰岛素皮下注射的处方。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向 患儿家长详细解释了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患儿进行胰岛素注射。通过 护士的耐心指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药物的性质

护士发药规范

护士发药规范

口服药给药服务规范
一、规范要求
遵照医嘱准确、准时、安全发给病人口服药
二、规范程序
1、护士接收住户药品时,要清点数量、检查有效期,确认无误后与家属共同签字。

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2、药品接收后,立即通知医生,等医嘱开好后,护士将口服药抄写在服药本。

并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发放口服药时要遵守三查七对的原则。

确保病人服药到口
4、口服药发放到“失智”老人时,要检查老人口腔,是否服药到口严防藏药
5、告知家属、患者口服药的注意事项及用法。

6、如特殊情况老人不能及时服药时,要将药品发给护理员,将服药的注意事项告知护理员,进行双签字后方可离去。

2015.9.15
养护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药法标准规范
(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1)实习生(2)助理护士(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

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

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处方
护士接受医嘱
药剂人员接受处方、医嘱并调剂
护士执行三查五读原则
护士遵医嘱给药
进行用药后的评估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

(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洗手
2)准备物品:做好三查: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3)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

即: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的必要性,提高积极主动配合用药的能力。

用药评估:
(1)给药错误
a.当发现给药错误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b.当发现静脉给药错误时,立即将输液瓶及执行单封存,待质量安全控制委员会督查处理。

c.怀疑有药物副作用或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上报主管医生、护士长、质量安全控制委员会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并将药品相关包装封存送药房备检,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药物反应症状,在病历中所有过敏信息记录栏上填写过敏药物名称。

注意事项:
(1)在每次给药的操作中,5R至少要进行3次核对,询问过敏史
(2)处方上未明确书写药品剂量时,必须向医生确认,不易辨认的有疑问的必须与医生核对后用药。

(3).护士给药时应高度专注,其她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打搅给药者(特殊情况例外)。

(4).口服药:
a、发药时能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后再走。

b、一定要做到前一个患者服药后,再按顺序发下一个患者的药;
c、患者不在病室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

一旦患者回来应及时发药。

d、若患者拒绝服药,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映。

e、若患者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

增加或停用某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

f、危重患者、小儿、老人应喂服。

g、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处理。

h、患者自行进行某些服药的管理时,护士必须对患者的服用情况进行确认.
j、如果一次服用的药物过多,事先与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几粒及不违反服药原则的前提下,商定服药的顺序。

k、需要护士帮助服药时,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将患者的口腔湿润,将药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内含服药将药物放在臼齿和脸颊之间,使用唾液将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较快,给药后必须严密观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将含服药吞服,将导致药效延迟失去使用意义。

(6)通便用的栓剂,使用前先做直肠指检,确认有无大便淤积在直肠内,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剂外,直肠给药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肤给药必须首先注意皮肤的清洁度。

(8)注射给药,一定注意不要让针头扎了自己的手指,给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备查对。

(9)牢记静脉注射IV、皮下注射SC、肌肉注射IM、皮内注射ID
(10)皮下注射确保针头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并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询问患者有无剧痛、麻木,注射后给与局部按摩促进吸收,但是胰岛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时间的改变。

(11)肌肉注射必须确保注入肌肉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12)皮内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13)静脉注射的核对工作绝对不可忽视丝毫,必须完全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按照医嘱和药物种类、患者病情等确定注射速度,静脉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输液前必须注射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输液途中加入药物必须注意药物的稀释浓度(尤其是钾等),并注意摇匀,在必要时才使用延长管和三通,以减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险。

必须保证输液管中无气泡混入,确认针头在血管内,输液中经常检查输液速度是否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