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晋朝的历史故事-祖逖中流击楫

晋朝的历史故事-祖逖中流击楫

晋朝的历史故事-祖逖中流击楫

祖逖是从小就有大志向的人,他很勤勉。他生活在政局动荡时期,但并没有因此消沉或避世,而是一直勤勉奋发,挑起光复中原的重任。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上下五千年东晋故事

上下五千年东晋故事

上下五千年东晋故事

历史本身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东晋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下五千年东晋故事篇一:史上酒肉太子之最

话说晋武帝司马炎有个傻瓜儿子司马衷。当初司马炎把自己的才人谢玫赐予司马衷,这傻瓜还算争气,不久谢玫便生下司马遹。

这司马遹天资聪颖。有一天夜里,皇宫中失火,司马炎登楼观望,时年五岁的司马遹扯住司马炎的衣襟至暗处说:“夜里突然出事,应当防备可能的变故,不可以站在亮处,让别人看到君面。”

司马炎听后惊喜:这孙子太有才了!于是便在很大程度上看在司马遹的份上,让司马衷做了继任人。

可惜的是,这司马遹成年后却并不好学上进,整天介与左右随从变着花样玩耍,加之那皇后贾南凤指使宦官引诱,使司马遹变得奢侈挥霍又骄横暴虐。

身为皇太子,他月俸禄五十万钱,但经常预支两个月还不够花销。无奈之中,便在他的东宫开起酒肉店,做起酒肉等一干买卖捞点“外快”。

皇太子开的店,大概不敢有人收税赋,也用不着缴纳市场管理费、卫生检疫费、牲畜屠宰费和保护费之类的,所以买卖兴隆。

《资治通鉴》第八十三卷上说司马遹“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酤”是古代的一种清酒),手揣斤两,轻重不差。”

司马遹的生母原是屠夫家的女儿,也许是受外公的影响,司马遹对屠宰与卖酒肉尤其感兴趣,不仅自任酒肉铺子的大掌柜,还不时在柜台前做伙计。他能凭手感掂量出酒肉的分量,试称后斤两竟分毫不差,让顾客觉得难以置信。

如此“绝活”,要是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司马遹完全可能被树为商业战线“一抓准”标兵之类的先进典型。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

讲述东晋16国的故事问:古代真实答:东晋16国,即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在入侵中原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从夏代到东晋的小故事答:一、千古江山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东晋名相谢安故事的主要内容答: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图3)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图5)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图8)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图10)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图12)

东晋故事:陶侃运砖头(图14)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自己病死了。到了晋成帝的时候,历阳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进了建康。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东晋车胤,晋代孙康一二人的故事则用什么来概括问:东晋车胤,晋代孙康一二人的故事则用什么来概括答:囊萤映雪【注音】nángyíngyìngxuě【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勤学苦读.【相近词】囊萤照雪【字词解释】囊萤:...,。

历史逐鹿中原的成语故事

历史逐鹿中原的成语故事

历史逐⿅中原的成语故事

中原本来是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带,该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在多⽤中原来泛指整个中国,⽽逐⿅中原的成语来⾃东晋⼀段历史故事,⼩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逐⿅中原的历史故事

东晋时期,⼗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勒。

有⼀天,⽯勒设宴招待⾼丽的使⾂,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声地问⾂⼦徐光道:“我⽐得上⾃古以来的哪⼀位君王?”

徐光想了⼀会⼉说:“您⾮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祖,卓越的本领⼜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个⼈能⽐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吧!”

“⼈怎么能不了解⾃⼰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皇,当北⾯⽽事之,与韩彭竞鞭⽽争先⽿。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死谁⼿。”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祖刘邦,⼀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块⼉打猎,较量较量,未知“⿅死谁⼿”。

“逐⿅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来。后来,⼈们⽤“⿅死谁⼿”来⽐喻双⽅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引申指⽐赛双⽅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勒载记下》

逐⿅中原的故事点评

⾝为⼀国之君的皇帝⽯勒,醉酒后问徐光:“可以和哪位君王相媲美?”徐光圆滑处世,凭借着⼀番拍马匹的功夫,把皇帝这匹“马⼉”拍得是⼼花怒放!所幸,这个皇帝尚有⾃知之明,还没有被⼿下忽悠地找不到北。我们从⽯勒的⼀番⾔论不难看出,他的豪情,他对⾃⼰才能的欣赏。现实⽣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远的志向与⾃信。

魏晋南北朝故事典故

魏晋南北朝故事典故

魏晋南北朝故事典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典故。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故事典故:

1. 《七步成诗》:东晋时期,文学家谢灵运与当时权臣桓温相见,桓温向谢灵运提出了一个要求,只允许用七步的距离内快速走完的时间,写一首完整的诗。谢灵运接受挑战,并在眨眼之间完成了一首优美的诗。这个故事表达了谢灵运的才华和桓温对他的赞赏。

2. 《管仲遇鲍叔牙》:鲍叔牙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音乐家,管仲是鲍叔牙的朋友。有一次,鲍叔牙因为贫困而无法办理出行手续,管仲得知后主动前往帮助他,最终成功帮他解决了困境。这个故事显示了管仲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3. 《孔子拜师庄子》: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庄子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据说孔子曾经拜访庄子,希望能够向他学习。庄子则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张,表示自己的理念与孔子不同。这个故事展示了两位伟大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和对话。

4. 《琴瑟和鸣》: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阮籍的文人,在官方的音乐会上演奏琴,却与仲尼的弟子颜回在场的鼓声和谐地合奏起来。这个故事寓意着在和谐共处的氛围下,不同的才华可以相互辉映。

这些故事典故都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文风貌、社会风俗及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读的历史典故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

值得一读的历史典故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

值得⼀读的历史典故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是⼀段历史的经典产物,对于那个时代的背景来说,是有极⼤的影响意义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值得⼀读的历史典故故事,供⼤家参考。

历史典故故事1

卖狗嫁⼥

【出处】《晋书原传》。

【释义】⽤卖狗的钱嫁⼥⼉,形容⼈⾮常节俭。

【历史典故】

东晋有个⼤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跟母亲艰难度⽇,由于家境贫困,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等到他做官以后,本来可以享受⽣活,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全家只住在⼏间茅草房⾥。

不久,吴隐之的⼥⼉出嫁,⼈们猜想他这回⼀定能好好操办⼀下。谁知结婚当⽇,吴家仍然冷冷清清。⼤将军谢⽯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个仆⼈牵着⼀条狗⾛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姐今天出嫁,怎么⼀点筹办的样⼦都没有?”仆⼈皱着眉

说:“你可别提了,我家主⼈太节俭了,⼩姐今天出嫁,主⼈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还以为这回主⼈该破费⼀下了,谁知主⼈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也⽐我家主⼈⽓派啊!”

谢⽯的管家感叹道:“⼈⼈都说吴⼤⼈是少有的清官,以节俭出了名,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成长⼼语】

《左传·庄公⼆⼗四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也。”意思就是:节俭是善⾏中的⼤德,奢侈是邪恶中的⼤恶。勤俭是⼀种美德,还可以让⼈避免因为贪⼼⽽招来祸患。任何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如果轻易浪费,则是在糟蹋他⼈的劳动成果,是⼀种对他⼈不尊重的⾏为;勤俭节约,则会让他⼈对你⽣出崇敬之情。

历史典故故事2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

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晋朝历史故事篇一:北征五胡晋室南迁后,尽管江南当地富裕有余,但统治者依旧发动了数次北伐,希冀恢复故土,因而有了“北征五胡”一事。

在东晋成立后,南迁的晋人莫不希望发动北伐,收复在北方沦陷的家园。但由于世族已安居江南,南方丰富的资产使得重返北方的意愿不高。但是东晋建立后,依然进行了多次的北伐。东晋初期,朝廷采取以攻为守态度抵御北方。317年祖逖意图北伐,晋元帝给予充分支持,不仅从库存数千匹布帛中取出三千匹支援,晋元帝命祖逖相机收复中原。他招募流民建立军队北上,晋元帝还先后派自己的次子和司马飏出兵配合祖逖,并与当地坞堡合作,最后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领土,与石勒隔河相持。

但由于东晋发生内乱,朝廷于321年派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各军守寿阳,镇西将军祖逖不愿隶属其下,修武牢沿黄河防御,又得知朝廷内部王敦和刘隗矛盾重重,忧愤而死。王敦因为祖逖去世而不必顾虑遂叛变。祖逖军由其弟祖约率之,最后也随苏峻叛变。由于晋

朝内部矛盾,失地得而复失。晋成帝时则由庾亮、庾翼兄弟主持北伐,他们以荆州为中心,意图发动北伐。但是因被抵制,所以没有实现统一。庾氏兄弟相继去世后,朝廷先后由褚裒、殷浩、谢尚、桓温、司马勋等多次北伐。

346年晋穆帝时,桓温、周抚、司马无忌、毛穆之、袁乔等讨伐成汉,次年讨灭。349年石虎死,晋廷派褚裒北伐,失败。桓温多次破坏北伐,在褚裒北伐失败后引军东下武昌与殷浩争权。晋廷不许,改以殷浩、司马勋、谢尚负责北伐。352年殷浩联合羌将姚襄北伐前秦,被苻健击败。次年殷浩再度北伐,为姚襄所袭,殷浩被桓温弹劾罢免。354年桓温伐前秦,但由于苻健采坚壁清野战术,桓温又态度消极不进,最后晋军缺粮而撤退。356年,桓温讨伐河南姚襄,击溃之并攻占洛阳,修谒皇陵。358年桓温不顾朝廷要求其驻守经营洛阳,仅留毛穆之三千人守洛阳,自行南撤。等到晋哀帝及晋废帝(即司马奕)相继为帝之后,桓温已经控制兵权。

晋朝的历史故事-桓温北伐

晋朝的历史故事-桓温北伐

晋朝的历史故事-桓温北伐

随着后赵势⼒的覆灭,南⽅的东晋趁着北⽅内乱之际派兵北伐,他们派出了桓温和殷浩,后来结局如何?⼩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桓温北伐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

后赵国主⽯虎(⽯勒⼉⼦)死了以后,内部发⽣⼤乱,后赵⼤将冉闵称帝,建⽴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huǎng)建⽴的前燕⼜灭了冉魏。公元352年,⽒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了前秦。

后赵灭亡的时候,东晋的将军桓温向晋穆帝(东晋的第五个皇帝)上书,要求带兵北伐。桓温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他在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曾经进兵蜀地,灭掉了成汉,给东晋王朝⽴了⼤功。

但是东晋王朝内部⽭盾很⼤。晋穆帝表⾯上提升了桓温的职位,实际上⼜猜忌他。桓温要求北伐,晋穆帝没有同意,却另派了⼀个殷浩带兵北伐。

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打得⼤败,死伤了⼀万多⼈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

桓温⼜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公元354年,桓温统率晋军四万,从江陵出发,分兵三路,进攻长安。前秦国主苻健派兵五万在峣关抵抗,被晋军打得落花流⽔。苻健只好带了六千名⽼弱残兵,逃回长安,挖了深沟坚守。

桓温胜利进军,到了灞上。长安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向晋军投降。桓温发出告⽰,要百姓安居乐业。百姓欢天喜地,都牵了⽜,备了酒,到军营慰劳。

⾃从西晋灭亡以后,北⽅百姓受尽混战的痛苦。他们看到桓温的晋军,都⾼兴地流着眼泪说:“想不到今天还能够重新见到晋军。”

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

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

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

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局面,淝水之战就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争后我国南北朝开始了长期的割据分裂。

淝水之战

谢安派出的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他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扎下营来,等待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

苻融占领寿阳以后,又派部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胡彬水军的后路。晋军被围困起来,军粮一天天少下去,情况十分危急。

胡彬派出兵士偷偷送信给谢石告急,说:“现在敌人来势很猛,我军粮食快完,恐怕没法跟大军会合了。”

送信的晋兵偷越秦军阵地的时候,被秦兵捉住。这封告急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派快马到项城去告诉苻坚。

苻坚一连得到秦军前锋的捷报,更加骄傲起来。他把大军留在项城,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赶到寿阳,恨不得一口气把晋军吞掉。

他到了寿阳,跟苻融一商量,认为晋军已经不堪一击,就派了一个使者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那个派出的使者不是别人,恰恰是前几年在襄阳坚决抵抗过秦军、后来被俘虏的朱序。

朱序被俘以后,虽然被苻坚收用,在秦国当个尚书,但是心里还是向着晋朝。他到晋营见了谢石、谢玄,像见了亲人一样高兴,不但没按照苻坚的嘱咐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报。他说:“这次苻坚发动了百万人马攻打晋国,如果全部人马一集中,恐怕晋军没法抵挡。现在趁他们人马还没到齐的时候,你们赶快发起进攻,打败他们的前锋,挫伤他们的士气,就可以击溃秦军了。”

朱序走了以后,谢石再三考虑,认为寿阳的秦军兵力很强,没有把握打胜,还是坚守为好。谢安的儿子谢琰劝说谢石听朱序的话,尽

晋朝的历史故事-王马共天下

晋朝的历史故事-王马共天下

晋朝的历史故事-王马共天下

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他也代表了在五胡⼗六国之乱中汉族政权的象征,⽽实际的⼤权旁落于王⽒家族中,这其中的渊源深厚。⼩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王马共天下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还在晋朝官员⼿⾥。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琊(⾳lángyá)王司马睿(⾳ruì)继承皇位。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晋怀帝的时候,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他带去了⼀批北⽅的⼠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司马睿对王导⾔听计从,把他看作知⼼朋友。

司马睿刚到建康的时候,江南的⼀些⼤⼠族地主嫌他地位低,不怎么看得起他,也不来拜见他。为了这个,司马睿⼼⾥不踏实,要王导想个办法。

王导有个堂哥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王导把王敦请到建康,两个⼀商量,想出⼀个主意来。这年三⽉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xì)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到江边去,前⾯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来的⼤官、名⼠,⼀个个骑着⾼头⼤马跟在后⾯,排成⼀⽀⼗分威武的队伍。

这⼀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本来很多。⼤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排场,都轰动了。

江南有名的⼠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偷偷张望。他们⼀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吃⼀惊,怕⾃⼰怠慢了司马睿,⼀个接⼀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这⼀来,提⾼了司马睿在江南⼠族地主中的威望。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带的名⼠。只要把这两⼈拉过来,就不怕别⼈不跟着我们⾛。”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经典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篇一: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20xx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闻鸡起舞的历史故事

闻鸡起舞的历史故事

闻鸡起舞的历史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出自东晋时期。那时,后赵皇帝石勒病逝,内部混乱,百姓疾苦。东晋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西大将军、王羲之为长史,共同主持军务。一日,鸡鸣四起,谢安与王羲之闻声而起,开始练习武艺。这一举动迅速传遍军中,谢玄与刘牢之等人也起兵响应。在他们的带领下,晋军奋勇杀敌,成功平定了内乱。

闻鸡起舞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十分重要。首先,这个故事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在古代,习武是提高自身素质、保卫国家的重要途径。闻鸡起舞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武艺的崇尚,也展现了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精神风貌。其次,这个故事加强了人们的国防意识。东晋时期,国家分裂,百姓深受战乱之苦。谢安与王羲之闻鸡起舞,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增强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闻鸡起舞的故事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提倡早起。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早起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闻鸡起舞体现了勤奋的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谢安与王羲之闻鸡起舞,勤学苦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闻鸡起舞还提醒我们要加强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闻鸡起舞是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启示意义的故事。它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尚武精神,加强了国防意识,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要学习谢安和王羲之的勤奋精神,珍惜时间,加强身

体素质。同时,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历史文化传统,让闻鸡起舞的精神永存于世。

在未来的生活中,让我们汲取闻鸡起舞故事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这一段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

骑虎难下这个成语出自中国东晋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东晋成帝的时候,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乱的***。在战争的初期,有几路联军连连失利,军中粮食也快用完了。这种境况很让主帅陶侃着急,他生气地对温峤说:“你动员我来时,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现在交战不久,军粮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马上供应军粮,我只有撤军。”

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现在我军虽然乏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我们,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的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咱们只有一鼓作气坚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温峤劝说陶侃的“骑猛兽安可下哉”一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骑虎难下”。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来已经不可能,因而骑虎难下也含有进退两难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时候,一旦我们做出了决定,即使这个决定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不是最明智的,我们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回头或者撤退。这种情况下,“骑虎难下”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了。它表达了我们进退两难的处境,即想要前进又担心失败,想要撤退又无法挽回之前的投入和努力。因此,在做决定时,我们需要谨慎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和风险,以便做出更加明智和理性的决策。

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到你!

晋朝历史典故篇一:陶侃运砖头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自己病死了。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进了建康。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才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陶侃在王敦得势的时候,本来是王敦的部下。那时候,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调到广州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文言是“甓”,音pì)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叠叠运到屋里。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失败以后,东晋王朝才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回来,都高兴地互相庆贺。

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认真检查,从来不放松。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

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那么关于晋朝历史故事的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晋朝历史故事篇一:晋怀帝司马炽被毒死

王衍死后,一个武将叫苟曦派人带着几十艘船,几百个兵,一千斛粮食迎接天子,提出迁都仓垣(今属河南开封,苟曦控制区)。但是大臣们脑子都进水了,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搬到偏僻小城镇。苟曦的士兵失望而去,最后一个救生圈就这样漂向远方。

几天后,洛阳城里出现人吃人的事件,官员开始出逃。又过了几天,司马炽也决定逃走。然而这已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他们走出皇宫,经过南北纵横的铜驼大街时,又退了回来。因为这条昔日繁华喧闹的街早已冷冷清清,只剩下盗贼,看到他们这几个人衣衫华贵,上来就抢。司马炽惊恐之下又折回了皇宫。

311年6月,匈奴兵进入洛阳,司马炽躲到皇家园林里。可惜“捉迷藏”的空间实在太小了,匈奴兵很快找到了他。司马炽没有勇气自杀,乖乖地当了俘虏。

晋怀帝被押到平阳(今山西临汾,“汉”的都城后来迁到这里),刘聪任命他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全是虚号,没有实职。

刘聪看到以前高高在上的人拜服在脚下,得意洋洋。一次在宴会上对司马炽说:以前你为豫章王的时候,朕曾经到你那里,你说久闻朕的名声。把你写的乐府歌给朕看,还送给了朕柘木、良弓、银砚台,你记得吗?

司马炽说:臣怎么敢忘记呢?只是恨自己没有早早地看出陛下的帝王之相。

刘聪说:你们家骨肉相残,为什么那么厉害?

司马炽说:这不是人能决定的,是上天的意思吧。我们相互残杀,不是正好为陛下扫清障碍吗?如果和睦相处,陛下怎么能得到天下呢?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4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4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4则

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历史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历史故事(一)

三国归晋

晋(265~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

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军成功灭吴统一了天下。之后,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国家陷入混乱局面。名门望族和士绅豪强地主把持政治,官员也大多出自这些名门望族推举和荫恩的子孙、学生、亲朋,西晋的政治愈发腐败。316年,五胡(匈奴、鲜卑、羌、羯、氐)趁西晋发生内部混乱之际,进入中原,相继建立政权并攻打西晋,西晋就在这样的乱世中灭亡了。317年,晋皇室中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为了区分这两个朝代,史学界将之称为西晋、东晋,合称“两晋”。东晋建立后,已经沦为少数民族天下的北方相继出现了很多政权,东晋只保留半壁江山苟延残喘直至灭亡。

三国归晋

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当了皇帝。之后,经“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判斩刑,魏的政权落入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当了丞相执政。

司马昭掌握朝政大权,但他自己不做皇帝,想效仿曹操让自己的儿子曹丕称帝那样,将帝位留给儿子司马炎去做。后来,司马炎接替父亲掌管魏国朝政。265年,司马炎在洛阳逼魏帝曹奂让出帝位,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并没有开始过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而是审时度势地巩固自己的帝位。他知道父亲司马昭和祖父司马懿对曹氏所进行的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历史故事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

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

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

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

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三一七年,琅琊王

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

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由于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中原名门望族与江南的土居氏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氏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南方土居氏族则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

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南北氏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后来江南

氏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公元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

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

下去。公元三八五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

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

公元三九八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瘐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

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39年。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

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后被晋将谢琰、刘牢之击溃逃至海岛之上,直至公元四

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桓玄便借此机会发兵攻占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此时晋朝的四大家族中的谢、王、瘐三家已相继衰落,唯一有实

力与桓玄对抗的只有在对抗孙恩起义时才发展起来的实力人物——刘裕。于是,刘裕率

众击败桓玄,推恭帝司马德文即位,名义上恢复了晋王朝的统治,但实权却完全掌握在刘

裕自己手中。公元四二零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了宋国,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

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

一大业。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

社会文化的发展。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

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

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

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

为“五胡十六国”。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华夏文化,使之与汉

民族逐渐发展为同一生活习惯的民族,进而被汉族融合。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原北

方大体已形成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的人口构成形式,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

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东晋自晋元帝司马睿建国共历十一帝,前后一百零三年。在此期间,中国一直处于分

裂状态,而且到东晋灭亡之后,这种状态一直未能得到改变,随之到来的是另一个分裂时期——南北朝时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