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
附件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
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附件1
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试行)
省教育厅
目录
前言 (3)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原则 (5)
三、建设容 (5)
(一)学生发展 (7)
(二)教师发展 (8)
五、应用服务 (10)
(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10)
(二)教学应用服务 (11)
(三)管理应用服务 (11)
(四)研训应用服务 (12)
(五)生活应用服务 (13)
六、数字资源 (13)
(一)建设趋势 (13)
(二)资源类别 (14)
(三)资源来源 (15)
(四)建设要求 (15)
七、基础设施 (16)
(一)校园网 (16)
(二)数据中心 (17)
(三)终端 (18)
(四)多媒体教室 (19)
(五)计算机教室 (19)
(六)教师研训室 (20)
(七)录播教室 (21)
(八)其他数字化环境 (21)
(一)组织架构 (22)
(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22)
(三)资金投入 (23)
(四)人员培训 (23)
(五)制度建设 (24)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
育水平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
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
行动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
江苏智慧校园情况汇报材料
江苏智慧校园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江苏省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引入先
进的信息技术,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下面,我将
就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各类学校普
遍推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网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学设备
和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
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其次,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果不断丰硕。在教学方面,学校利用智慧校园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有效提高了
教学效率和质量。在管理方面,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校园管
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再次,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一方面,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需要解决设备更新换代和维护成本高
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不够匹配,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最后,江苏省教育部门将继续加大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指南,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训,推
动智慧校园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综上所述,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
些挑战。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为学生和教师
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助力教育现代化进程。
江苏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办法【模板】
附件1:
江苏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省教育厅、原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教电〔2018〕1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苏教信〔2019〕1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审核认定依据审核认定依据《指导意见》所列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各市可以参照省级指标体系总体要求制定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的审核认定细则。
第三条审核认定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遴选过程公开透明;坚持应用驱动原则,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为核心;坚持融合创新原则,融合区域特色,以创新促发展;坚持示范引领原则,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第四条审核认定范围本次参加审核认定的学校包括全省各市中小学和高校。
第五条审核认定组织全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工作由省教育厅牵头,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会同三厅局有关职能处室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按照全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程序及要求做好具体组织落实工作。
第六条审核认定方式高校智慧校园审核认定采取自评申报、省级审核、联合认定方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审核认定采取自评申报、县、市、省三级审核、联合认定方式。
第七条审核认定程序
(一)学校自评申报各有关学校根据省市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及审核认定细则进行自评,并将申报材料上传至省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1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附件1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XX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
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试行)
江苏省教育厅
目录
前言 (3)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原则 (5)
三、建设内容 (5)
四、师生发展 (7)
(一)学生发展 (7)
(二)教师发展 (8)
五、应用服务 (10)
(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10)
(二)教学应用服务 (11)
(三)管理应用服务 (11)
(四)研训应用服务 (12)
(五)生活应用服务 (13)
六、数字资源 (13)
(一)建设趋势 (13)
(二)资源类别 (14)
(三)资源来源 (15)
(四)建设要求 (15)
七、基础设施 (16)
(一)校园网 (16)
(二)数据中心 (17)
(三)终端 (18)
(四)多媒体教室 (19)
(五)计算机教室 (19)
(六)教师研训室 (20)
(七)录播教室 (21)
(八)其他数字化环境 (21)
八、保障机制 (22)
(一)组织架构 (22)
(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22)
(三)资金投入 (23)
(四)人员培训 (23)
(五)制度建设 (24)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数字化校园达标建设。
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性指标
附件1
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性指标
(中小学)
1.校园网络接入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和互联网,并实现千兆进校,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和活动场所,有1—2项体现方向性、前瞻性、应用广泛的教育信息化装备与设施。
2.招生入学、编班排课、教学研修、师生评价、校园安全与管理服务等主要教育教学业务实现信息化。
3.近三年90%以上教师接受过县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专题培训,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达100%。
4.近三年学校师生在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类大赛及奖项,有成果公开发表或在市级以上活动观摩交流。
5.参加过共同体项目或结对帮扶计划,或在江苏“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中有突出表现。
6.近三年无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
附件2
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推荐表区
2
附件3
江苏省智慧校园项目联系人信息表
区
3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24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
正文:
----------------------------------------------------------------------------------------------------------------------------------------------------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
苏政办发〔2015〕2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7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现就推进智慧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
方式和工作推进机制的创新。创建智能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环境,提升教师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于教学、善于评价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2.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统筹做好智慧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推进集约化建设、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和应用水平的同时,明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智慧教育建设重点,实施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鼓励形成各自特色。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XX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
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智慧云,智慧学——网络化的教育体系促进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使用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0年第6期(总第378期)▲管理智库
智慧云,智慧学
——网络化的教育体系促进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使用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刘青
【摘要】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快落实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此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在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工作的必需品,在构建网络化的路上,智慧环境已经得到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络和智慧教室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网络化的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建成。
【关键词】创新;智慧教室;网络化;互动
一、议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网络化的教育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冗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 建设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此目标中提到了“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我认为这和网络化的教育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就是依据这个目标,为昆山的学校、家长、教师提供实现这一现代化教学目标的良好环境。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也是大势所趋,而资源共享则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环境。
第三条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运营维护经费列入预算并实施。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工作,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第二章校园环境网络化
第四条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应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有中层管理机构,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学专职教师,并有1-2名专职网络管理员。
第五条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第六条计算机网络教室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生机比符合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小学达到10:1,初中达到8:1,高中达到6: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所有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一定数量交互式教学系统。义务教育阶段按规模建有1-2个可容纳整班阅读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要建有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学习教室及有关智能实验室等功能教室,职业学校要建有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
江苏省智慧校园(2023最新改进版)创建佐证材料
江苏省智慧校园(2023最新改进版)创建佐
证材料
本文档为江苏省智慧校园项目2023年最新改进版的创建佐证材料。以下是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相关信息:
1. 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智慧校园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智慧校园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环境,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项目目标
江苏省智慧校园项目的目标如下:
- 智慧化管理:建立全面覆盖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各项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 智慧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兴趣。
- 智慧化服务:优化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3. 主要改进措施
为实现以上目标,江苏省智慧校园项目将采取以下主要改进措施:
- 建设全省统一的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学校资源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学管理等模块,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 推广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工具,如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
- 构建校园网络环境,覆盖全校各个教学区域和宿舍楼,保障师生上网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
- 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研究情况和行为进行精准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
4. 项目成果和效益
江苏省智慧校园项目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成果和效益:
- 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 提高学生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1.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附件1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的有机集成和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和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校长办公会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信息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应用为中心,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逐步达到为师生、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和辅助决策的建设目标,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校范围内各单位所拥有或负责管理运行的与数字
化校园相关的基础网络、信息化公共平台、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固定电话网络、广播系统、录播教室、数字监控网络及其相关网络接入设备、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四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高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学校数字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负责审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维管理及校园网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
4.8中小学智慧校园如何建设?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开展建设。
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XX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从智慧环境、数字资源、应用能力、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着手。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
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够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安全。学校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
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建设。通过自建、引进、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应用能力
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
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够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依托省、市、县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建设,并与省、市、县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各网络空间有效应用,各类应用系统无缝集成,
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五)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