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清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一、导论防护林的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还能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生产力的发展。
近年来,沿海地区防护林的建设成效突出,为了深入研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本文将以毕业导师的角色,分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效,并着重探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历史回顾介绍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提出到实施的历程,说明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建设工程,其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此外,还应对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以及后续发展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影响。
三、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效评估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采样调查,评估防护林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土壤固碳、维护循环水源等方面的影响。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探究防护林工程对居民和当地经济的影响。
最后要明确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说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包括领导架构、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绩效管理、公共沟通、系统反馈等方面,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管理机制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针对管理机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及改进措施。
五、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研究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并计算出防护林的直接或间接贡献。
在研究过程中,还需探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
六、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研究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并计算出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在研究过程中,还需探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确保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海岸基干林带(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2.消浪林带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建设保护沿海防护林制度
2023-11-06CATALOGUE目录•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性•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挑战•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措施•保护沿海防护林的制度•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未来展望与建议01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沿海防护林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防止水土流失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海浪和风暴对沿海土壤的侵蚀,从而保护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
生态平衡沿海防护林可以作为一个屏障,减轻海浪和风暴对沿海居民和设施的破坏。
减缓海浪和风暴的影响通过防止水土流失和控制海岸线侵蚀,沿海防护林有助于降低洪涝风险,减少沿海地区的水灾损失。
降低洪涝风险防止自然灾害保护生物栖息地沿海防护林为许多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渔业资源沿海防护林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和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02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挑战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海岸线长且复杂,给防护林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挑战。
海岸线长且复杂风沙、盐碱影响地势差异大沿海地区常常受到风沙和盐碱的影响,对植被的生长和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沿海地区地势差异大,有些地方难以进行绿化作业。
03地理环境因素0201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不足资金缺乏防护林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种苗、人工、设施等费用,资金缺乏成为制约防护林建设的瓶颈。
政策支持不足有些地方政策对防护林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公众意识与参与度低公众认识不足很多公众对防护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参与度低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公众对防护林建设的参与度低,难以形成社会合力。
03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措施制定长远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合理布局防护林带和生态廊道,发挥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强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形成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合力。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论文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论文•相关推荐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论文1影响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功率的原因分析1.1农田林网建设效率较低存在滞后现象,且控制率较低近些年来,农田林网通常都定位在新垦区,由于该片区经过统一合理的规划,在用地方面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考量,相对来说建设难度较低。
在莆田市部分农村地区实行责任制农业生产之后,土地的经营管理被划分给个体农户,即使有关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的优惠政策已经广泛普及,但由于农民尚未形成系统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通常不会选择经济价值较低的木麻黄为主要种植植物。
另一方面,要征用农民的耕地建林或者收回被农民私自占用为耕地的农田防护林,难度性较大。
换个角度分析,假若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收回私自占用的耕地,由于无法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林地在长期受到当地民众破坏的情况下,建设成效较差,不能够达成建设防护林的实质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农田林网的建设工作严重滞后,对于整体防护林网络建设工作造成了漏洞,因而在林网控制方面效率低下,不能够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的价值。
就针对莆田市秀屿区而言,该地区内的东埔镇西埔围垦面积只有1200hm2,农田林网面积仅达到6hm2,林网的控制率只有25%,该情况反应了农田林网发展的滞后性,并且直接造成农田荒废情况严重,资源浪费尤为突出。
1.2岩岸山体祼露多海岸沿线山头众多,且植被较为稀疏,山体遭到群众私自挖土、私自采石的破坏较大。
再加之沿海区域长期受到海浪与台风侵蚀,泥沙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大量岩石与山体暴露在外,种植环境恶劣,林木存活率较低且生长缓慢。
另外,在群众滥砍滥伐的破坏下,土壤的平衡性失调进而贫瘠,大量土地难以再形成植物生长条件。
最后,大部分群众依靠开采矿石为主要经济来源,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私自开采矿石,造成了山体形态以及内部土壤结构的破坏,要恢复林木种植难度性较大。
譬如,莆田市双亭乡紫宵洞以及埭头镇大蚶山等,都在不同程度遭到了上述破坏。
1.3老林带更新难莆田市沿海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多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其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沿海防护林是指在沿海地区建设具有防护作用的森林体系,以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沿海防护林的建设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一、背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应运而生。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也是我国国土最开放、最容易受到污染和灾害影响的区域。
因此,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对于维护沿海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旨在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目标和任务:1.保护海岸线、固定沙丘、防止海水侵袭和风沙侵蚀,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2.减轻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提高沿海地区的防灾能力;3.优化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打造观赏、休闲、旅游和生态居住区;4.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体系设计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面积和空间分布:应根据沿海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规划防护林体系的面积和空间分布。
要注重保护高梯度生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种植树种:应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要注重保护濒危或珍稀物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保护措施:在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中,应当注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障种植树种的生长、抗风、抗虫、抗病等能力。
4.管理和维护: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体系,加强对防护林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防护林体系的功能。
四、实现途径1.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提供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
沿海防护林工程
层次分析法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效益影响分析
防护作用 (4) 区域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差异变化分析
缓冲 区各 指标 读取
指标 进行 标准 化处 理
综 合 指 数 法
1 n CEI = ∑ ciϖ i n i =1
生态 效益 评价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效益影响分析
固沙作用 (1) 沿海防护林工程固沙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效益影响分析
固沙作用 (2-1) 固沙效益评价各指标的提取
森林生产力 提取
土壤湿度指数 植被盖度 土壤侵蚀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效益影响分析
固沙作用 (2-2) 固沙效益评价各指标的提取
植被盖度
结合样地资料,运用 结合样地资料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提取研 运用 和遥感技术提取研 究区植被指数(NDVI、VARIg)和及地形 究区植被指数 、 和及地形 因子为自变量,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异常 因子为自变量,利用 倍标准差法进行异常 数据的筛选, 数据的筛选,并对定性变量进行数量化处 以植被盖度因子为因变量, 理,以植被盖度因子为因变量,通过逐步 回归构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 回归构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
参照土地部门全国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系统和2004年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森林 系统和 年国家林业局颁发的《 年国家林业局颁发的 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 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考虑遥感图像解 译的可操作性、 译的可操作性、区域沿海防护林分树种相对 单一的实际情况, 单一的实际情况,将国土资源部一级分类系 统中的林地、园地和草地归并为林业用地, 统中的林地、园地和草地归并为林业用地, 交通用地和居民地归并为居民建设地, 交通用地和居民地归并为居民建设地,并划 分主要防护树种。以相应林相图、电子图层、 分主要防护树种。以相应林相图、电子图层、 一类调查数据和野外采集的数据为基础, 一类调查数据和野外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通 过专家分类知识库系统, 过专家分类知识库系统,建立林地专家分类 系统,局部辅以监督分类、目视解译等处理 系统,局部辅以监督分类、 方法,实现各时期专题信息的提取。 方法,实现各时期专题信息的提取。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如下: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海域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海岸线受到严重侵蚀,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海洋资源受到过度开发。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岸线安全,提升海洋生态保护水平,特制定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二、建设目标
1. 建设一批海防护林带,保护海岸线,减少侵蚀,提升防护能力;
2. 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3. 护持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建设内容
1. 选址、规划和设计合适区域,确定海防护林建设地点;
2. 选择适宜树种,进行定植和抚育工作;
3. 强化护栽区域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海防护林带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建设措施
1. 加强科学研究,确定最适宜的海防护林树种;
2. 制定完善的海防护林建设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3.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海防护林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五、预期成效
1. 保护海岸线,减少海洋侵蚀的损失;
2. 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六、总体要求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取得显著成效。
浅谈以生态学原理促进海防林体系建设
浅谈以生态学原理促进海防林体系建设市地处亚热带中部,在森林生态的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代表性的树种为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五个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木,其森林的特征是乔、灌、草层次明显,如此的森林群降最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最大的生态效果,其系统也是最稳定的。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加快构筑全省千里海疆绿色屏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的一项工作责任。
笔者认为,市处在东南沿海,区域内的生态绿化工作都属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范畴,建设海防林体系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也要思考市地形南高北低,有山区、平原、滨海的自然条件。
所以,笔者建议,依照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建别同的生态系统,如北部滨海要紧建设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中部平原是市的中心区域,海防林建设既要说究生态效益,也要思考美观的需要,以城镇绿化为龙头,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系统;南部山区要紧建设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涵养系统。
这三个绿化生态系统,经过铁路公路水路的绿色通道系统连成一片,成为一具完整的生态络体系。
一、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二、城乡绿化一体化系统扩大城乡绿地覆盖面积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提高日子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城乡人民小康日子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南雷路景观大道,姚江最良江侯青江三江六岸,兰墅、舜北等休闲公园和一大批公共绿地的建成,市城区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纵观市,目前,农村绿化仍是薄弱环节,而改善农村绿化环境又是城乡统筹进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村庄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将来农村绿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镇村道路河堤绿化、公共绿地、房前屋后庭院绿化作为重点,美化和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并把镇村绿化和创建园林式村庄、森林城镇结合起来,与庭院经济、特色基地、苗木基地结合起来,在改善环境的并且,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镇村经济的协调进展。
达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林村交融,和谐繁荣的目标。
浅谈以生态学原理增进海防林体系建设
浅谈以生态学原理增进海防林体系建设市地处亚热带中部,在丛林生态的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代表性的树种为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五个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木,其丛林的特点是乔、灌、草层次明显,如此的丛林群落最适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具有最大的生态成效,其系统也是最稳固的。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加速构筑全省千里海疆绿色屏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定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的一项工作责任。
笔者以为,市处在东南沿海,区域内的生态绿化工作都属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范围,建设海防林体系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也要考虑市地形南高北低,有山区、平原、滨海的自然条件。
因此,笔者建议,依照地形地貌的转变来构建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北部滨海要紧建设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中部平原是市的中心区域,海防林建设既要讲究生态效益,也要考虑美观的需要,以城镇绿化为龙头,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系统;南部山区要紧建设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修养系统。
这三个绿化生态系统,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的绿色通道系统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
一、环湾景观防护林系统随着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市建设重心慢慢北移,湾时期即以后临。
建设环湾景观防护林工程势在必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在80年代已开始建设,但林带狭小,树种单一,投资较低,建设成效不大。
自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推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市及时制订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整体计划,市政府把海防林体系工程作为重点项目建设。
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分5年完成长23千米宽100米的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任务,近2年来,建设单位通过开沟、整地、加客土、加返盐阻隔物、播活地被物、选择耐盐碱树种等技术方法,种植林木20余万株,达到宁波市海防林建设技术规程的要求,种植地段林带初具规模。
同时踊跃开展平原林带林网建设和开发区绿化建设,随着沿海化工园区的建设,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有恶化的可能,目前以林带为主的绿化规模和以杨树、榆树为主的绿化树种远远不能适应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鉴于这一现状,要下大力气植树种草,对厂矿企业要种植一些抗污染性强的树种,做到绿化计划与工厂建设同步进行,而且做到同步实施,同步监督,同步验收,同步治理。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问题的探讨
林业 勘察设计
( 福建 ) 2 o 0 6年第 2期
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调查和分析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李风华等. 1 秃杉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和生长[] 亚热带林业科技.9 8 1 .1 ~ 1. J. 17 ( )2 6 29
[ ] 阮传成等. 2 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 [] 福建林业科技.94 2 ) J. 19 ( 1 增刊.4~ 7 7 7.
万 h 占全省 3 h m, 万 m 沙荒地的 7 % , 0 海岸红树林 0 1 h 水土保持林 38万 h 为沿海防护林建 .万 m, . m,
设 奠定 了基 础 。
“ 文化大革命” 期间: 沿海防护林遭到严重破坏 , 06 近 .7万 h m 的木麻黄林带和片林、 l0 k 的护 超 O0 m 路林被毁。至 17 年 , 98 全省大陆 56 m的沙岸线上还有近 13 万 h 3k .3 m 的宜林沙荒地 , 一些岸段形成新 的风口, 风沙危害继续发生。此外, 毁林造 田、 无序采石采矿 , 加剧了水土流失 , 2 世纪 8 年代初期 , 至 0 0 沿
维普资讯
20 o 6年 第 2
处, 市县级 l 处, 3 总保护面积 l.hI 32I 。总的看, I 2 沿海地区初步建成了“ 网、 相结合, 带、 片” 生态、 经济、 社
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 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 2 存在 问题 ’
2 1 沿海防护林体系质量不高、 . 功能作用不强 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总体质量不高 , 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结构简单 , 树种单一 , 林分质量不高 。据统计 , 0 年沿海地 区松类面积达 6 . 2 3 0 5 8万 hI 占有林地面积 4 .% , I, I 2 7 6 阔叶树面积仅 为 l. 90万 hl 占有林地面积的 1.% , I, I 2 3 8 林分平均蓄积仅为 1.5 m / m 。特别是基干林带 、 田林 网 4 35 Sh 农 的林分 , 大部分是木麻黄、 湿地松纯林 , 林分生长状况总体偏差 , 林分结构不合理 ,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 防护功能不强。②林带林网不健全 。全省基干林带普遍存在老化 、 断带 、 偏窄等问题 , 削弱了海防林 的防 御功能。据调查 , 在现有基干林带木麻黄面积 9 6 h 2 进入防护衰老期急需更新的达 38O m , 7 m 中, 0 1h 2 占木
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总结
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总结青岛市林业局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市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对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的产生了重大作用。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局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认真组织工程实施,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建设成效,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海岸线总长730.64公里。
全市海岸按地貌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三种类型。
基岩海岸全长322.9公里,占海岸线的44.2%,淤泥海岸全长270.9公里,占大陆海岸线长的37%,沙质海岸全长137.2公里,占大陆海岸线长度的18.8%。
建国以来,青岛市就开始建设沿海防护林。
特别是1999年,国家林业局将青岛市列入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以来,青岛市及沿海区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植树造林与修筑海堤、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滩育林,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单一的海岸防风固沙林带、防浪护堤林带向带、网、片相结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方向发展。
单纯的生态建设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粗放造林和经营向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基本合拢,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投资完成情况。
2003-2007年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计划任务为9.883万亩,实际完成9.883万亩。
计划投资27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7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50万元。
三、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在工程建设中,我局要求各工程建设区市对工程资金实行设专户,单独记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
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造林面积、树种和规格的不同,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并经计划部门批复后,又组织编制了工程实施方案,并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工程进行严格管理。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深入到沿海10个省(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今天,沿海各省林业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受启发。
大家深入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是大家以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印度洋海啸灾难的启示,紧密结合我国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查找出来的问题和研讨得到的对策,都十分全面、十分深刻,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为下一步调整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务林人进一步搞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我们林业部门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
会议开得很务实、很圆满,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是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
同时,我国沿海又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一直面临着海啸的威胁和风暴潮的危害。
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浪高6米多,康熙岭镇团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
我国的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年~XX年的历史资料看,平均每年有次台风登陆,每隔3年~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据统计,1990年~1999年的10年期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近几年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100亿元,呈现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
尽快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
在这个方面,林业大有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探讨
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探讨发表时间:2019-08-05T09:42:59.8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古力[导读] 从当前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上进行分析,沿海防护林的建造工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投资不合理的现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沿海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时期的重点的林业工程,主要是为了发挥抵御台风、暴风潮的侵袭作用,更好地保障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的措施。
第二期的工程进行了实施之后,就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虽然沿海防护林工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在进行建造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使其在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好相应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沿海防护林的建造工程,本文在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其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可以有力的促进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的进一步的发展和科学防护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1当前沿海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1.1投资结构不合理从当前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上进行分析,沿海防护林的建造工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投资不合理的现象,因为在沿海防护林的投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
主要的问题有,首先是纵深林的投资比例过高,就出现了建设重点不突出的现象,红树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的比例仅仅为总投资的20%,却发挥了主要的生态作用。
其次是红树林的恢复与保护的资金严重的不足,在规划的过程中重点任务和重点投资资金的不合理,就在造成了很难达到防护的目标。
最后是在投资的过程中,造林的工作应该与科技支撑、示范区的建设相协调的同步进行工作,但是目前来看对于科技支撑、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比较的薄弱。
1.2多头管理受到我国的环境生态部门的体制建设的影响,我国的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工作主要受到国土资环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管理的工作,在多部门的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之下,就容易出现管理的盲区,也会出现各个部门之间因为管理利益的纷争而造成严重的工程方面的损失,目前依旧是由于国家在此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管理作用,因此多头管理的状况难以转变,在职责划分等相应的工作的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基干林带建设的过程中尤为明显。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营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 梁 5
音, 史学正. 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 “ 壤水库” 从 土 分析 19 98洪水 [ ] 中国水土保持 ,9 8 J. 19
( 1 :2— 4 1 )3 3
福 建 省 沿 海 防护林 体 系 工 程 建设 营造 林 技 术 措 施 研 究
关键 词 ・沿 海防护 林体 系 生 态工程 营造 林技 术
福建 省位 于我 国东南 沿海 、 台湾海 峡 西 岸 , 海岸 线 总 长 334 m。沿 海 地 区是 福建 省经 济 最 发 达 、 2 k 城
市化进程最快 、 口最稠密的地区, 人 也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 口, 被誉为“ 黄金海岸 ” 在我省 国民经济 , 和社 会发展 的全 局 中具有 十分 重要 的作用 。由 于特殊 的地 理位 置和气 候条 件 的影 响 , 建常 遭受 台风 、 福 风 暴 、 啸等 自然 灾 害危害 , 海 每年 直接 登 陆的 台风有 3— 4次 , 成一 定影 响 的有 7— 造 8次 , 陆时沿 海地 区常 登
[ ] 林益民, 鹏 , 3 林 郭启荣 ,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 厦门 : 门 等. R. 厦 大学 出版社 ,0 1 20 . [ ] 包维楷 4 陈庆恒.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9 , J. 1 8 9
2 1 .4 m , .% ; 96h 占0 3 护岸林 6 1.2m , . %; 6 5 8h 占0 9 水土保持林 2 8 0 .3m , 7 8 ; 7 8 7 8h 占3 .% 水源涵养林 3
4 25 75 h 2 占 5 .% 。 0 2 .1m , 27 工程 区林木总蓄积量 72 5 3 万 i , 中林分 蓄积量 703 7 1. 1 i 其 1 3 .2万 I , T 占工 程区林 木总蓄积量的 I 。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一、工程背景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长达18340千米,另有约11159千米的岛屿海岸线,涉及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据统计,2004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到全国的69.3%。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受害最严重的地区。
据统计,1990年~1999年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严重影响着该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关心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万里等同志先后就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做出过重要批示。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指示,要求抓紧编制《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
为落实好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局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认真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抵御重大自然灾害,保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据统计,1949年~2004年,平均每年台风登陆6.9次,而每次台风登陆都伴有风暴潮的发生,一般每隔3~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外,还引起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给国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如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因受风沙侵蚀,在1750年~1950年的200年间,流沙向内陆移动了1600米,造成180公顷的耕地被埋,13个自然村被迫搬迁。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现状与总体规划
( 福建 ) 2 1 0 0年第 2期
福 建 省 沿海 防护林 体 系建设 工 程 现 状 与 总 体规 划
郭 瑞 华
( 建省林 业调 查规划 院 福 福 州 3 0 0 ) 503
摘
要
对福 建省 沿海 防护林 建设现 状进行 分析 , l 来福 建省 实施 的 沿海防护 林体 系 对 7年
建 设工程 所取 得 的成效进 行 综述 , 同时阐述 了福 建省 沿海 防护林 体 系建设 总 体布 局 和规 划建 设
重 点 。 出 了规 划 期 内全 省 沿海 防护林体 系建设 工程 的建设 内容 与规 模 。 提 关 键词 沿海 防护林 ; 工程建 设 ; 现状 ; 体规划 总 ¥ 2 . 7 72 文献标 识码 B 中图分 类号
生 态 公 益 林 中 : 点 生 态 公 益 林 5 33 0 7 m 占生 态 公 益 林 面 积 的 4 . % , 方 级 生 态 公 益 重 5 3 . h , 66 地
林 6 3 8 . h 占5 . %。按亚林种分 , 3 0 1 m , 3 4 6 防风固沙林 6 9 . 8 m , 3 0 7 h 占防护林 面积 的 8 3 ; 田 0 .% 农
积 1170 08 H 。森林覆盖率 5 .3 。 8 1.h 1 2 85%
有林地中 : 乔木林分 21064 7 m , 3 9 .h 占有林地面积的 7 .% ; 30 经济林 649 17 m , 10 竹林 1 1.h 占2 .%; 156 1O m , 6 0 ; 树林 824 m 。 7 0 .h 占 .% 红 7 .h
・
1 7. 5
林业勘察设计
( 福建) 2 l O O年第 2期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天地●撰文/李世东张炜启动背景中国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涉及辽宁等1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不含港澳台),大陆海岸线超1.83万公里,岛屿海岸线近1.16万公里。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00多个港口,13%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大城市,是中国内引外联、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被誉为“黄金海岸”,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这里地处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这里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域,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海人民与自然灾害作不懈的斗争,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到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仍有37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15.8%,平均侵蚀模数为300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遭受9次台风袭击,每年经济损失达29亿元。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万里等同志先后就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做出过重要指示。
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大连时多次指示:要加快沿海的绿化速度;1987年,万里副总理在约见林业部领导时指出:“沿海防护林很重要,要用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办法,营造起沿海绿色万里长城,这要当作一件大事去抓。
”为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中国政府决定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1987年2月,林业部在广东湛江召开了首次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经验交流会,当年7月,林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1988年7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农经〔1988〕174号文批复了该规划,标志着海防林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规划海防林的基本思路是结合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应用生态经济观点,在沿海地区建立起一个宏大的、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防护世界著名生态工程工程档案:198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林业部组织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启动一期工程,工程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1.8万公里,涉及沿海11个省(区、市)的195个县(市、区),规划造林249.1万公顷。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5.04
•【文号】林规发〔2017〕38号
•【施行日期】2017.05.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
2025年)》的通知
林规发〔2017〕38号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发展改革委,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市林业局、发展改革委:
为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促进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特此通知。
附件: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略)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5月4日。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各地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总结回顾各地沿海防护林建设的主要做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新机制,省厅从相关处室抽调了12位同志组成4个调研组,于11月19日至24日分赴福州、漳州、宁德、泉州、莆田五市和东山、漳浦、福清、平潭、霞浦、福鼎、惠安、秀屿八个县(市、区)和16个乡(镇)、8个国有林场进行调研。
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听取了当地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村、林场、林业站负责人和部分群众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和下一步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议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㈠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沿海防护林是我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林”、“保安林”,也是极为重要的“国防林”,是保障我省沿海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沿海地区就开始进行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并涌现出林人楷模谷文昌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1988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原国家林业部的统一部署,作出了全面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决定,经过沿海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沿海31个县(市、区)有林地面积已从1988年的1515万亩增加至目前的206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5%上升至54.9%,绿化程度达到92%;大陆海岸沿海基干林带达2478公里,占全省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的75%,,占宜林海岸线长度的91.5%;全省红树林面积达2.13万亩。
沿海地区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 其中国家级3处(漳江口、厦门珍稀海洋生物、晋江深沪湾),省级7处,市县级13处,总保护面积达198万亩,占全省湿地保护区面积231万亩的85.6%,其中涉及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13处,面积达8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