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的生态作用
L i n y e y u a n y i三北防护林作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区域气候改善、土壤环境改良等方面皆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近年来,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我国于1978年将三北地区列入国家经济建设重点项目,以期能通过经济带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需深入分析三北防护林生态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1、三北防护林概述三北防护林,即我国华北、东北、西北所建设的生态工程,在人为因素及自然力的影响下,三北地区从原本的森林茂密之地成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荒芜地。
而后随着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三北防护林作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启蒙工程,其采用带、片、网结合的防护模式,构建了“绿色万里长城”,为我国生态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北防护林规划面积约为39亿亩,其中包括新疆、内蒙古、青海等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当前,在第一阶段,三北防护林在林种规划上及造林面积上皆取得较好的成就,其中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用材林、经济林等林种可为三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需加强对其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推动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发展。
2、三北防护林的生态作用(1)促进生态物质的循环有机物产生过程也可视为一个物质循环过程,据相关数据统计,地球每年以光合作用形式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大约为8.3×1010t,而陆地占其中的64%,其中,三北防护林森林面积约为2203.7万hm2,有机物质产生总量为1.24×108t,而通过数据转化可得,其每年能将2.3×109t的碳同化成有机物,极大程度的促进光与能量的循环。
在此期间,通过促进物质循环,可营造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从而保证我国生态工程的长足发展。
物质循环是保持生态活力的基础条件,林业可作为物质循环的纽带。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之北的区域内所建设的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沙漠化蔓延的趋势,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一、科学划定建设区域。
建设防护林需要先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取合适的种植树种和种植密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防护林的建设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产业相协调,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地表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寒冷,选定的树种需要具有适应环境的特性,能够耐干旱、抗风沙、耐寒等。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选定能够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防护林效益的树种进行种植。
三、加强监管和管理。
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树苗的质量进行检验,把握树苗种植的时间和合理的管理措施,防止废株、腐根等情况的发生,确保防护林的建设质量。
在防护林建设后,还需要加强对林区的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保障林区的生长发育。
四、重视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防自然灾害的需求,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因此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效益的考虑,注意防护林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让防护林不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环境的守护者。
五、整合各方资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体作用,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在筹划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市场激励等方式促进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护林建设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之,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建设和生态保护为原则,加强监管和管理,重视生态效益,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为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1. 引言1.1 概述三北防护林是中国防风固沙、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涉及国家生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
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三北地区面临着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严重挑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北防护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社会责任和民生工程。
通过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的解析,分析其意义、建设原则、指导原则、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以期为三北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其意义重大。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改善气候环境,减少干旱、风沙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气候、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2.2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原则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原则是指在三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遵循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具体的建设原则包括:1. 生态优先原则:在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时,要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优先考虑。
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树种、种植密度和规模,确保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最大化。
2. 多样性原则:在防护林建设中,要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选择多种树种植在一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防护林》
高频考点190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一提到“三北”地区,特别是西北,最先涌入脑海的可能就是漫漫黄沙,“黄土”、“干旱”、“沙漠”、“大风”似乎就是它的标签。
日益降低的植被覆盖率不仅使得地面形态日渐荒芜,更是引发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天气的原凶,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诞生了浩浩荡荡的“三北”工程。
国务院于1978年批准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在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沙尘暴的形成与西北内陆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多大风天气等因素有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抵御了冬季风,起到保护农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弱了沙尘暴的危害,同时”三北“防护林为全球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于推动全球生态治理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三北“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区域森林覆盖率,增加了碳储量,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拓展提升】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森林覆盖率低。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在太行山石质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发展果木经济林。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京4省市的110个县,工程建设总目标是:防护林比重由1986年的23.8%增加到41.1%,经济林比重由13.6%提高到27.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影响不符的是()A.阻挡西北方向的沙化B.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C.阻挡西北来向的沙尘暴D.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2.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A.封山育林,提高天然林存活率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C.提高木材蓄积量和生产力D.改善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答案】1.A 2.B【分析】1.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
它既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又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B、D选项符合;距离西北沙源较远,不能阻挡西北方向的沙化,但可阻挡西北来向的沙尘暴,C符合,A不符合,选择A项。
三北防护林简介
三北防护林简介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北方三个省区(内蒙古、甘肃、宁夏)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治理中的重要措施,其范围包括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原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工程,也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
三北防护林的背景是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百年来,北方地区的草地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人类活动的扰动,导致土壤风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张等严重问题。
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随着在三北地区的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区和城市化建设,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威胁。
这些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对三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而且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实行三北防护林计划。
自从引入该政策以来,三北地区的防护林总面积已经达到了665万公顷,其中大多数是树种及草地。
三北防护林项目的重点是改善北方沙漠化与水土流失状况,其中包括防护林、民生林、果木林、速生丰产林、退耕还林和草原综合治理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改善了当地的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成的林场与草场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并且减轻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威胁。
同时,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防护林和草场生产的木材和草原资源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在林果加工和家庭经济农业方面,更加显著。
多年来,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防护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示范区。
当然,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平衡,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三北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很多,因此保持防护林健康的状态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加大对当地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强社区参与和社会管理,提高林业监管力度,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谈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1 O・
林
业
科
技
情
报
2 0 o.9N . Or V 1 o4 7 3
谈 三 北 防护林 工 程 效 益 监 测 体 系建 设 的 必 要性
杨 贺道 苗 丽 芬
( 黑龙 江省林 业设 计研 究 院)
[ 摘
要] 通过对三 北防护林 工程及监测体 系建设的 必要性 的论 述 , 揭示 了工程监测体 系建设 的重要意义 。
自然环境变化 研究 的 支柱 是 监 测 、实 验和 信 息系 统 , 而地 面长期定位的生态 、环 境观 测和实 验系统 的建立 则是
重要 的基础 。为了深入研 究 区域 生态 系统结 构 、功能 及环
区乌孜别里 山 口,总 面积 4 69万平 方公里 ,占国土 面积 0,
的 4 .% ,接 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24
[ 关键 词】 三北 防护林 ; 工程效益; 监测体 系; 必要性
Ne e st n tu t g S p r i o y tm a b i c si OfCo sr c i u e v s n S se OfS n e y n i
Pr tc o Fo e tEn i e rn n ft o e t n r s g n e ig Be e i i
3 引种 成 功 的标 准
树木引种成功 的标 准是 :① 不需要特 殊 的栽 培 、保 护
措施 ,就能正常地生长 和发育 ;②提 供的产 品数 量和 品质
能达到原产地的平均水 平 ;③能够用 原有 的 繁殖 方式 正 常
繁殖 。
从外地或外 国引进的树 种 ,一定 要严格 按照 种子检疫 制度 ,做好检疫工作 。引进 已被 检疫 对象感 染的树 种或从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兴建的大型人工工程,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
由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年11 月启动,分3 个阶段、8 期工程进行。
预计于2050 年完成。
三北防护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局(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
工程自1978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建设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 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 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 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也是世界四大生物工程之首(美国的“罗斯福大草原工程” ,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北非五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的“绿色坝建设”和中国的“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有名的四大生物工程)三北地区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8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沙化土地的85%;水土流失面积240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67%。
三北地区也是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三北地区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宜林地面积3936 万公顷,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68.7%;全国近50 万平方千米可治理的沙化土地,90%集中在三北地区;黄土高原45 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上分布在三北地区。
我国实现到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和2050 年26%的战略目标,增值空间重点在三北地区。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工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以展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沙漠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的三个北方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大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暴源地,沙漠化、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 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库布其沙漠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已经从每年50 多次减少到现在的10 多次,沙漠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林茂粮丰的富饶之地。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绿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绿洲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过程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在沙漠边缘建设大型的人工林带,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展。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生态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三北防护林名词解释
三北防护林名词解释
三北防护林,即“三北”,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专门用于防止沙漠化进程,减缓土地荒漠化的一个古老的绿色防护带。
这条带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覆盖中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华北部的大片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防护林之一。
三北防护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作用有助于保护土地,减少土地沙漠化,形成针对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有效防御带。
它能够抵御入侵的沙尘暴,减少暴风雨、地震和旱灾等灾害的危害,还能抑制南北的气候差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保护植被资源。
三北防护林主要由水源林、草源林、沙漠治理林、林地保护林和林地绿化林组成。
水源林种植植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流失;草源林是指以灌木为主的植被,主要用来治理土壤;沙漠治理林侧重于土壤恢复,并采用它来防止风沙侵袭;林地保护林主要用来保护野生动植物;林地绿化林主要用于完善植被布局,吸收光照和降水,增加土壤水分。
此外,三北防护林还具有许多社会和经济价值,比如它可以为农民提供休闲和旅游业务,还可以提供木材和其他药材。
同时,它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有助于改善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
虽然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砍伐植树不当,非法人为干扰等。
为此,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实行行政处罚、严格实施林权,以及对外国游客等开展有效的监管,
而且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改善种植技术,科学管理三北林场,以提高效率和有效的维护防护林的环境。
总之,三北防护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同时多方参与,结合科学技术,加强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绿色保护带”的建设目标。
三北防护林的正面评价
三北防护林的正面评价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在北方地区实施的一项大型生态工程,旨在防止风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北防护林的正面评价:
1.环境改善: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北方地区的风沙灾害,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防护林带可以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居民区。
2.生态保护:该项目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3.经济效益: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防护林带的形成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机会。
4.社会影响:该项目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防护林的建设也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
5.国际示范:三北防护林成为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它展示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总体而言,三北防护林在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孟 凡 英 ( 黑龙江省双 鸭山市饶河县山里乡林业站 1 5 5 7 0 0 )
1 、 对 土 壤 水 分 的 调 节 作用 在5 ~ 9月 份 ( 生长季),林 带内 O  ̄2 0 c m 土 层 的水 分 比被 防护 对 象 低 8 % ~5 O %, 干 旱 季 节 最 明显 。在林 带 的背 风 面 2 5 H处 H ~1 5 H处最高, 比前 者高 1 0 %  ̄4 0 % 。在干早 工程 管 理 办公 室) 负 责 实施 。 工程 自1 9 7 8年 1 1月 启动 , 分 3个 阶 的土壤水分最低 。5 段、 8期 工 程 进 行 . 预计 于 2 0 5 0年 完 成 。 三 北 防 护 林 号 称 世 界 上 多风季节,林 网内各点间, 土壤剖面水分 垂直 变化明显的土层在 O  ̄2 0 c m 之 间, 2 0 c m以 下 差异 不大 。 农 作 物 幼 苗 期 的生 长 量 与 土 最大的生态工程。 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在林网 内, 土 壤蒸 发比在林网外减少 关键调 : 三北 : 防护林 ; 建 设 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 长城 活动 。1 9 7 9年 , 国家 决定在 1 5 %  ̄2 0 % , 水面蒸发减 少 2 0 %  ̄4 0 % 。植物蒸腾 因种类不 同而异, 西北 、 华 北北部 、 东北 西部风沙危 害 、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的地 区 , 建 设 股减少 2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0 % 。 大 型 防护 林 工程 , 即带 、 片、 网相 结 合 的“ 绿色万里长城 ” 。 2 、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 良效应 在 半干旱 的盐碱土 区, 林带庇护的土壤盐分 向下迁移 。 一般 三 北防护林 体系工程 是一项正在 我 国北方 实施 的宏伟 生态 土 壤 中碳 酸 钠 盐 多滞 留在 3 0 c m上 下 。 灌 木 林 带 下 土 壤 建设 工程 , 它是 我国林业 发展史上 的一大壮举 , 开 创 了 我 国林 业 杨 树 林 下 , 7 c m以下 的土 层 移 动 。 防 护 林 带 对 降 生态工程建设 的先 河。地跨 东北西部、 华北 北部和西北大 部分地 中 的硫 酸 盐 及 碳 酸 盐 则 往 4 区, 包括 我 国北 方 1 3个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的5 5 1 个县( 旗、 市、 低表层及耕作层 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 杨树林带下 O  ̄2 0 c m土 6 % 。 1 H ~1 l H 之 间减少 8 6 %  ̄9 0 % : 灌木林 带下 0 ~ 区) , 建 设 范 围 东起 黑龙 江 省 的 宾 县 , 西 至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乌 孜 层较旷野减少 6 别里 山口,东西长 4 4 8 0公里 , 南 北 宽 5 6 0 1 4 6 0公 里 , 总 面 积 3 0 c m土 层 比 旷 野 减 少 6 5 % ,林 带 背风 面 5 ~2 0 m处 减 少 5 8 % %。 4 0 6 . 9万 平 方 公 里 , 占 国土 面 积 的 4 2 . 4 % , 接近 我 国的半壁河 山。 75 也是 世界 四大 生物工程之 首 ( 美 国的“ 罗斯福 大草原 工程 ” , 苏联 3 、 防护林 的固沙和水土保持效应 不 同 区 域 和 不 同环 境 状 况 , 则 导 致 水 土 流 失 的 因 素 也 有 所 的“ 斯 大 林 改 造 大 自然 计 划 ” , 北非五 国 ( 摩 洛哥, 阿尔及利 亚, 突 尼斯, 利 比亚 , 埃及 ) 的“ 绿色 坝 建 设 ’ 铂 中 国 的“ 三北 ” 防护 林 工 程 不 同, 利 用 通 用 土 壤 流 失 方 程 可 进 行 区域 水 土 流 失 的 定量 描 述 。 是世界上有名 的四大生物工程. ) 该方程 为 : A=R K S L C P , 其中 A为土壤 流失量, R为降雨侵蚀力, K S L为坡度坡长 因子,c为作物经营 因子, P 三 北 地 区 是 中 国林 业 发 展 的重 点 、 难 点地 区, 沙 化 土 地 总 面 为土壤可侵蚀性 因子, 积达 1 4 8万 平 方千 米 , 占全 国沙 化 土 地 的 8 5 % ; 水土 流失面积 2 4 0 为土 壤 保 持 措 施 因子 。 ’ 三、 三 北 防护 林 对 农业 生产 的影 响 万平 方千米 , 占全 国的 6 7 % 。三北地 区也是我 国林业 发展潜 力最 由于 防护 林 的 营 造 形 成 了 以林 网为 主 体 的 生态 系统 , 改 善 了 大 的地 区,三 北地区 1 3个省 、 自治区、直 辖市现有宜林地 面积 3 9 3 6 万 公顷, 占全 国宜 林 地 面 积 的 6 8 . 7 % ; 全 国近 5 0万 平 方 千 米 农 田生态环境, 因而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和 产量 。 此外, 对 于草原 防护林 , 根据 国 内外经 验, 林地面 积应 占到 可治 理的沙化 土地 , 9 0 % 集中在三北地 区;黄土 高原 4 5 万 平方千 米 的水 土 流 失 面 积 , 基本上分布在三 北地区。 我 国 实现 到 2 0 2 0年 5 % 左右, l h m 防护林可庇护 2 0  ̄2 5 h m 。 草地 。 四、 在 生 态 效 益 方 面 森林覆盖 率达 到 2 3 % 和 2 0 5 0年 2 6 % 的战略 目标 , 增值 空间重点在 1 、 涵 养 水 源 效 益 三北 地区。三 北工程对于改善三北地 区的生态 环境, 提 高农业生 森林 涵养水源 的作用主要是 森林使 降水 有效地转 化为地下 产力, 增加农 民收入 , 促进 区域 发展 , 发展现代 林业 , 推进 生态 文 I 的径 流 量 , 调 节 降水 在 时 间和 空 间 上 分 明, 提高我 国在生态环保领域 的地位 具有十 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 径 流,补给枯 水期河川 三 北 防 护 林 对 区域 气 候 的 影 响 配 的 不均 衡 性 。 2 、 水 土 保 持 效 益 1 、 防风 效 益 不 同覆 盖 下 的平 均 土 壤 流 失 量 是 : 有林 地 0 . 8 t / h m ,疏 “ 三北” 防 护 林 体 系 由于 明 显 地 改 变 了 下 垫 面 性 质 , 使 平 均 据 测 定 , 5 . 5 4 t / h m 。 ,坡耕地 4 5 . 9 t / h m 。 。有 林 地 比坡 耕 地 风速 廓线发生较大 的改变, 因而产 生了 明显 的防风 效应,造林后 林及 未 成 林 地 1 5 . 1 t 。 风速 平均 降低 2 0 % 左右 。据三 北各地的测定, 林带 降低 风速 的 每年 每 公 顷 少 流 失 泥沙 4 3 、 农 业 增 产 效 益 有 效距离约相 当于林带高度 的 2 0  ̄2 5 倍 ,风速平 均降低 2 7 % ~ 40 % 。 据研 究,农 田防护林 的农业 增产效益 占产 量的 8 % ,据 宋兆 民的 黄淮 海平 原研 究 , 防护 林 每 年 每 公 顷可 增 产 粮 食 3 1 9 k g, 2 、 温 度 调 节 效 应 4 、 防风 固沙 效 益 林 带 对 大 范 围 的 空 气 温 度 的影 响表 现 出季 节 性 变 化 。 春 秋 季 据王广钦 等人 的研 究, 防护林可使雹灾和风 灾等灾害程 度减 有增温作用,平 均增温 0 . 5 ~2 ℃左 右, 夏 季具有 降温 作用, 平均 0 % ,每 公顷可减少灾害折算人 民币 1 3 1 . 9 6 元。 降低 6 ~1 0 T左 右, 冬季有升温作用 , 幅度为 1 ~3 ℃。 这种 良性 的 轻 3 5 、 提 高土壤肥 力效益 调节 作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 了 良好 的农业环境 。 据测 定 ,有 林地 有机 质 含量 比无 林地 多 1 0 3 8 7 . 4 k g/ h m , 3 、 空 气湿 度 调 节 效 应 由于湍流交换减弱, 风速 降低 等原 因使得被 防护地区 的蒸 发 水解 N 比无林地多 3 3 . 7 k g / h m 。 总之,三北防护林对整个三北地 区的气候 、 土壤 、 农业生产等 量平均 降低 1 4 % 左右 。这对 以旱作农业为主 的三北地 区具有十 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 有着重要 的意义 。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林 网 内相 对 湿 度 较 空 旷地 高 6 % ~1 0 % 。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思考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思考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为我国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并且为相关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工程的推进,三北防护林将显现出明显的综合效益。
依据近年工作进度可以得出,该工程建设是稳定生态的基础,以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植被面积为核心理念,使用先进技术建设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更强的防护林。
本文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思考引言: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我国建国初期进行了大面积土地开垦,导致相关地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问题随时间愈加严重且影响面积不断扩张。
三北防护林是党中央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对改善我国自然环境有重大意义。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1.社会效益三北工程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规模比较大的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发挥出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
该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我国之后的生态建设树立榜样,并提供宝贵工作经验。
首先,从工程开始建设至今,吸纳了许多专业人员参与建设。
营林造林工作促使林业产业得到发展,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
其次,三北地区周围的生存面积得到扩张。
防护林工程推进的过程中,该地的村镇环境以及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最后,群众的生态意识得到提升。
相关工程不仅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还转变了传统的生态建设理念。
工程区域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得到提升,对我国生态建设工程而言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三北工程的成功建设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提升了该工程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联合国颁发的专属奖章,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2.生态效益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建设区域的水土保持面积持续增长。
根据土壤腐蚀程度而言,极强度的水土流失减少了92%左右,强度流失面积减少95%。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面积从原来的31万公顷,增加至当前的180万公顷。
农田得到全面的保护后,农业生产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减少,抵御能力自然得到大幅度提升。
粮食产量相比之前而言,逐年得到稳步提升。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北精神是指解决中国北方三大生态问题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它
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保护:三北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最易恶
化的地区之一。
三北精神强调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等措施,保护和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对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缓解气
候变化、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管理:三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为
活动的影响导致水资源日益减少。
三北精神提倡通过水利工程建设、
水资源调配等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
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 经济发展:三北精神提倡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
过发展新能源、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促进三北地区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解决三北地区贫困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4. 国家安全:三北地区的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会直接威胁中国
的国家安全。
三北精神通过保护和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合理利用
水资源等措施,提高国家安全的整体水平。
总而言之,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是通过保护和改善三北地区生态
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可持续
发展。
它不仅对中国北方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摘要:1.三北精神的概念和内涵2.三北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三北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4.三北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5.三北工程对全球环境治理的贡献6.我国政府对三北工程的重视和支持7.三北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和传承正文:三北精神是我国在实施三北工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代表了中国人民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三北工程是我国在上世纪70 年代启动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主要任务是在我国北方的三个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
三北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于,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国政府果断决策,实施三北工程,力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三北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南侵,保护了农田和城市,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北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体现在,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张,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地表覆盖度,改善了气候条件,维护了生态平衡。
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北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显著。
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三北工程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林业、旅游业等,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在新时代,我国政府对三北工程依然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工程建设。
同时,三北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敢于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要继续发扬三北精神,为我国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论述
关于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论述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指我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旨在治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生态工程建设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和改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
3. 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工程。
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问题,另也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建设,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共同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回顾通过对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共同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而努力。
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旨在治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生态工程建设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北防护林的诗词
三北防护林的诗词摘要:一、三北防护林的概念与意义二、三北防护林的诗词创作背景三、三北防护林的诗词代表作品赏析四、三北防护林的诗词创作技巧与特点五、结语正文:一、三北防护林的概念与意义三北防护林,是指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防治沙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
它旨在构建一道绿色屏障,保护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启动以来,三北防护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三北防护林的诗词创作背景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的建设过程中,三北防护林成为了众多诗词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一批反映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歌颂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诗词作品应运而生。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三北防护林的壮美景色,还传达了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和敬意。
三、三北防护林的诗词代表作品赏析1.《三北防护林之歌》这首歌曲歌颂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伟大事业,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绿色家园的热爱。
歌词中写道:“千里北疆,绿色长城,挡住风沙,滋润心田。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三北防护林的雄伟壮观景象。
2.《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者》这首诗词赞美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者,他们勤劳、坚韧、无私奉献。
诗句:“戈壁滩上斗风沙,荒山野岭种绿芽。
”展示了建设者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四、三北防护林的诗词创作技巧与特点1.真实反映生活:三北防护林的诗词作品应以真实反映建设场景和生活情境为基础,让观众产生共鸣。
2.赞美劳动者: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无数劳动者付出了辛勤努力。
诗词作品应当赞美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3.弘扬绿色理念:作品应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传递绿色发展的理念。
4.艺术表现: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可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结语三北防护林的诗词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和敬意,展现了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的壮美画卷。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北防护林的神奇魅力,也能激发我们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
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
那么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风灾有哪些常见风型呢?
我国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三北防护林的生态作用,几乎人人皆知。
由于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作用,长期肆虐北方的沙尘暴近些年明显减少,更重要的是有效减缓了北方沙漠化的危机。
三北防护林工程,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民办国助形式,实行群众投工,多方集资,自力更生,国家扶持为辅的建设方针,走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建设之路。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造林中重视依靠科学技术。
我国在“流动沙地飞机播种造林”、“旱作林业丰产”、“窄林带、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的研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到1995年,完成人工造林18.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05%提高到8.28%,12%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其中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变成森海。
三北地区有1/3的县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1978年1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兴建“三北”防护林,即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简称“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一个大型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
这一工程要经过70年才能最后完成。
“三北”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少雨干旱,地表裸露,蒸发量大,生态平衡早已打破,风沙滚滚是常见的事。
黄土高原地区因夏秋季节集中的暴雨,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就达43万平方米。
平均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直接威胁着黄河两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保护原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三北”防护体系采取多种途径,如飞机播种、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建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等各种林木保护带,使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补充,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农业、林业、畜牧业协调发展,真正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1. 引言三北精神是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北方防护林”、“退耕还林”和“固沙治沙”的综合治理方案。
这一方案的实施旨在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并分析其对中国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三北精神的背景2.1 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北方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规模的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计,也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三北精神的提出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三北精神。
这一方案的核心包括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和固沙治沙。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草原和治理沙漠,三北精神旨在恢复北方地区的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3. 三北精神的实施3.1 建设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三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种植树木,形成防风、保水、固土的绿色屏障,有效防止沙尘暴和土壤侵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北方地区已经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了一系列防护林带,起到了显著的生态保护作用。
3.2 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三北精神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通过将农田退耕还林,恢复自然植被,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促进当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
3.3 固沙治沙固沙治沙是三北精神的第三个关键环节。
通过采取沙地固定、人工造林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防止沙漠扩张和沙尘暴的发生。
这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4. 三北精神的现实意义4.1 生态环境保护三北精神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和固沙治沙,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沙漠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
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
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平方公里。
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宁夏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沙漠化土地每年481平方公里,拓宽了沙区广大人民的生存窨。
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0.4%和29.1%,不仅实现了土地沙漠化逆转,而且进入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新阶段。
赤峰市治理开发沙地2100万亩,占沙化土地的58%;榆林沙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77年的18.1%上升到38.9%,沙化土地治理度达68.4%。
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山地等重点水土流失区,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按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共造林18460万亩,治理水土20多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已有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山西省昕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已由7175吨下降到3226吨。
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项重点工程,实施12年来,河北省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22%,已充分显示出“泽被当地,护卫京津”的效果,使风沙紧逼北京城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张家口市土壤侵蚀模数已由过去的5900吨下降到1540吨,官厅水库泥沙入库量由899吨减少到235吨,潘家口和密云两大水库泥沙入库量分别减少20%和60%。
辽宁省在辽西低山丘陵区营造水土保持林450多万亩,土壤侵蚀模数已由4500—5000吨下降到1500—2191吨,朝阳市水土流失控制面积达到70%以上。
在广大农区,把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基础设施,始终放在三北防护林体系优先发展的地位,共营造农田防护林3600多万亩,有3.23亿亩农田实现的林网化,占三北地区农田总面积的65%,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北灌溉农业区已建成跨地区、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在林网的保护下,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土地生产力大大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粮食的稳定增产。
近十年来,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九大农区中匀居前三位。
据专家测定,农防林的护田增产效益普遍在10%以上,有一此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高达30%以上。
吉林省在松辽平原营造了420万亩农田防护林,使4000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庇护,根除了“三刮四种”的现象,农防林年均增产效益达53亿斤,1998年粮食产量达354亿斤,是1997年的3.6倍。
黑龙江省三北工程建设区的7401万亩耕地有6345万亩得到有效保护,林网化水平达到90%。
护田增产效益15%,每年增产粮食47.6亿斤。
新疆农田林网化水平达到80%,4300万亩农田受到保护,农防林使粮食增产16—29%,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70万吨增加到825万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木材及林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改变以过去缺林少木的状况。
目前,三北地区活立木蓄积量达10.4亿立方米,年产木材655.6万立方米,不仅使民用材自给有余,而且由于木材产量的增加也带动了木材加工业和乡镇企业、多种经济的发展。
“四料”俱缺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变,特别是已建成了1870万亩薪炭林,加上林木抚育修枝,解决了600万户农民的燃料问题。
营造的牧防林保护了大面积草场,营造的7500万亩灌木林和上亿亩杨、柳、榆、槐树的枝叶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三北地区牲畜存栏数和畜牧业产值成倍增长。
林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北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已发展经济林5670万亩,建设了一批名、特、优、新果品基地,年产干鲜果品1228万吨,比1978年前增长了10倍,总产值达200多亿元。
甘肃省林果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1997年全省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达到300元,占收入的25%,有41个县的林果特产税收入超过100万元。
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力发展经济林,林业产值由9000万元增加到3亿元,有240个村、15万户农民靠林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各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十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的中国特色的林业生态建设路子。
具体讲,一是根据我国财力有限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多方集桨、群众投劳的工程建设投入机制;二是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情况,深化改革,制定和完善政策,重视用政策调动广大群众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三是从三北工程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出发,强化政府行为,深入进行宣传,领先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各行各业的力量参加工程建设;四是从三北地区地域辽阔、差异性大的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择优扶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规模推进的文革,建设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五是从三北工程的区情和民情出发,把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同当地经济发展和农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近期需要相结合,使环境治理与经济建设直辖市统一,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六是从三北地区自然条件严酷,造林难度大的实际出发,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林业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提高三北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均超过美国的“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前苏联的“斯大林改善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近年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新闻记者来我国考察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作为这项生态工程的主管单位,于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奖章。
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亲笔书写了“绿色长城”的光辉题词。
李鹏总理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长达4480公里,已成为阻止风沙南侵的绿色长城”。
这些来自世界的关注和国家领导的重视,使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深感肩负使命之重大,他们正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建设山川秀美新西北的要求,为建设全国完备的生态体系,为实现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为三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做着他们应有的贡献。
这项工程的主管单位——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座落在有“塞上明珠”之称的宁夏银川,是国家林业局负责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派出机构,是负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职能局,统筹管理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承担工程建设规划计划、督导检查、组织实施和协调服务。
局内设有办公室、营林处、工程监理处、治沙处、科技处、宣传处、国际合作处、计划财务处等职能处(室)。
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培养锻炼了一支以中青年干部为骨干,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专业知识和较强责任感的干部队伍。
在新世界即将到来之际,党和政府向全党全民发出了改造自然、治理国土、建设生态农业的总动员,并强调提出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北工程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坚信,随着工程的发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定会以新的成就叩开世纪之门,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整个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宏伟气魄。
进一步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10:04 | | 来源:经济日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启动实施的第一项林业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