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资料
三北防护林名词解释
三北防护林名词解释三北防护林指的是由中国政府提倡建立以秦岭、青藏高原、东北防护林植被带为基础,并采取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带状防护林体系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位于中国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覆盖了12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绵延大约4200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植被带系统。
“三北”指的是“秦岭、青藏高原和东北防护林”,这三种植被带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
秦岭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防护林,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是一个生态环境极其复杂的地区,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东北防护林北起黑龙江省,南至辽宁省,覆盖东北森林草原带,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三北防护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着重要的保护功能。
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它以植被、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为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水利类型。
秦岭植被有森林、山地草地、棉草草原、冻土草甸等;青藏高原植被有干旱草原、高寒草原、高山森林、湿地植物等;而东北防护林有红松林、白杨林、桦木林、小灌木林、沼泽林等特殊植被带。
这些植被带不仅能有效控制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有效的水土资源,而且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此外,三北防护林还是一个多样的生态体系,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供应地。
其中秦岭森林地区拥有濒危物种中国熊、金丝猴、丹顶鹤、三趾鸟、豹等哺乳动物,藏疆地区拥有濒危野生动物喜马拉雅藏羚羊、多毛暴象、雪豹、松鼠、黑虎等。
除此之外,这些森林还拥有珍稀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冷杉、白冰洋等,以及一些野生动植物,如同源物种和杂交物种。
三北防护林植被带既是中国的重要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水土等自然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北防护林的保护力度,在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之一,目的在于防止沙漠化和
水源减少。
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则是保证三北防护林能够成功种植的
关键。
1. 主要树种介绍
三北防护林主要采用了杨树、沙柳、沙柳杏、胡杨等树种进行造林。
这些树种都可以适应干旱、荒漠等环境,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能力,并且可以固定沙土。
2. 黑麦草播种及栽植
黑麦草是一种优秀的草本植物,能够有效保护水源和土壤,为生态环
境保护作出贡献。
在主要树种种植前,可以进行黑麦草的播种和栽植,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3. 种植技术
在种植主要树种时,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进行选址和栽植。
比如,杨树适宜在平坦或略微倾斜的地块上种植,而胡杨比较适合在盐碱地
或沙漠地区栽种。
同时,也需要注意树种之间的距离和密度,以保证
树木能够得到充分生长和发展。
4. 养护管理
在树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养护管理。
对于刚刚种植的树苗,需
要进行灌溉、施肥和除草等措施,以加速其生长和成活。
同时,还需
要定期巡视和剪枝,以保证树木的健康和发展。
综上所述,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包括主要树种的介绍、黑麦草的播种和栽植、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
这些技术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沙漠环境、稳定水源,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防沙绿化工程,即北方人的母亲河长江的源头、中国要线的黄河的上游和中国屋脊的长白山。
为了稳定沙化土地、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发展农牧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们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
在这样的工程建设中是很容易发现有害昆虫的,并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三北防护林的安全,人们不仅要进行病虫害监测,还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对三北防护林进行害虫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观察和调查,可以及时发现害虫的出现和分布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捕捉、留样检测和陷阱监测等。
并且还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通过无人机和卫星图像等手段,对范围较大的地区进行害虫监测,及时了解害虫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
三北防护林的害虫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这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中药杀虫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手段,如修建围栏、挖沟建坎等,阻止害虫的入侵和传播。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等进行防治,如利用大量的蜂类和鸟类等天敌捕食和控制害虫。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如喷洒、灌溉、熏蒸等方式来杀灭害虫。
中药杀虫是指利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来进行防治,如黄连、槐花等中草药的抑虫作用。
三北防护林的害虫防治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害虫防治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工作可以帮助农民和林业工作者提高害虫防治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三北防护林的害虫防治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
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农林部门、农民和林业工作者等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交流,在害虫防治的研究、技术和经验等方面进行共享和借鉴,共同保护和发展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三北防护林学习资料
外来物种
地中海实蝇
薇甘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想一想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有 所作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 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布达拉宫
“三北”防护林
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 有关的?这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除了用网捕杀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 减少,自然环境交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 的一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貌?
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
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北方的三个腹地,即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地区。
由于天然条件恶劣,这三个地区一直被沙漠化困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政府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旨在建立面积约4130万公顷的防沙治沙绿化带。
以下是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
一、治理区域三北防护林覆盖区域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三个省份,覆盖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政府要求建设防沙治沙绿化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散。
二、防沙治沙管控要求为了实现防沙治沙绿化带的建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包括:1. 禁止砍伐森林和采挖矿物资源政府要求在三北防护林范围内,严格控制采伐森林和开采矿物资源的行为。
这可以有效减少林地和土地的破坏程度,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 实行土地和水资源的管控制度政府建立了防沙治沙绿化带的土地和水资源的管控制度,任何人不得擅自占用土地和过度使用水资源,保证了绿化带建设的顺利进行。
3. 建设绿化带政府在这个区域内大力推行植树造林,补植荒山,种植抗风沙树种,适量增殖野生动植物,形成生态系统。
这一系列行动大大减少了沙漠化的范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4. 加强防风林护林员队伍建设防风林护林员是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力量,是防沙治沙的重要保障。
政府加强了防风林护林员队伍建设,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确保绿化带的建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结语: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了沙漠化的进一步扩散,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实施的防沙治沙管控要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绿化带的建设顺利进行,也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位于北纬37°以北、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三个省区的防护林体系。
由于这个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建设三北防护林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防止沙漠化扩展,促进经济发展。
在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林木害虫的威胁。
林木害虫是指危害树木健康和生长的昆虫。
害虫对三北防护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伐木虫害:伐木虫是指以树木为食的昆虫,它们会直接破坏林木的茎、皮、叶、果等部位,导致树木死亡或枯枝败叶。
伐木虫的主要种类有松毛虫、槐小尾虫等。
2. 齿瓣虫害:齿瓣虫是指以树枝为食的昆虫,它们会在树枝上钻洞,导致树枝枯死和脱落。
齿瓣虫的主要种类有阴麻蚜、槐曲小蠹等。
3. 叶螨害:叶螨是指以树叶为食的昆虫,它们会大量繁殖,吸食树叶中的汁液,导致树叶凋落和树木生长不良。
叶螨的主要种类有毛小蜂、松毛虫等。
为了有效防治林木害虫,保护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主要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通过引进天敌和天敌培养增殖,以天敌捕食破坏害虫,减少害虫种群数量。
可以引进寄生蜂、寄生蜱等天敌,对抑制害虫繁殖起到积极作用。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杀灭害虫。
但是化学防治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物理防治:利用声波、触须、光线等物理手段排遣或诱捕害虫,以减少害虫的危害。
可以利用声波设备产生高频率声波,对害虫产生排斥作用。
4. 集中割枝:对已经受到害虫侵害的树木进行集中割枝,减少害虫的寄生和繁殖环境。
5. 合理管理林分:合理管理林分,控制林木密度、树种组成和生长空间,加强林木的抗虫能力。
[北京雾霾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北京雾霾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篇一: 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概述,三北防护林-背景三北防护林即“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
三北防护林工程_三北防护林-概述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是项在中国北方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是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1大壮举,开创了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北方十三个省的55九个县,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
[]三北防护林工程为我国北方竖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万里长城,2003年,三北工程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全球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_三北防护林-背景三北防护林历史上,三北地区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
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8大沙漠、4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三北防护林工程_三北防护林-历史三北防护林1964年,周恩来总理就林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林业要以营林为基础。
公基备考:春季防风沙:三北防护林
公基备考:春季防风沙:三北防护林北方春季干燥多风沙,为防风治沙,国家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最为人熟知。
然而,很多人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西北、华北、东北的人工林”这个表面,具体内容不甚知晓。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下与“三北防护林”相关的考点。
一三北防护林的位置“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1978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出发,作出了在我国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孜别里山口,东至黑龙江省宾县,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向右划动查看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建设期限为73年,分3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主要目标是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15%;平原、绿洲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大部分水土流失侵蚀模数降低到轻度以下;沙地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面积不再扩大;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注意:在13个省级单位中,内蒙古是唯一一个横跨三北的省份。
三北防护林面积超过我国领土的四成。
三北防护林区涵盖我国的八大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心,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腾格里沙漠(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南部)、柴达木盆地沙漠(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新疆南部东端,罗泊湖以南、以东)、库布齐沙漠(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东北部,河套平原的西南部)三北防护林区涵盖我国的四大沙地是:科尔沁沙地(西辽河中下游,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浑善达克沙地(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中部)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高原)二三北防护林的造林方法及意义防护林建设要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
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一、任务概述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通过人工造林和人工种植植被,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程。
防沙治沙是指通过对沙漠化、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减少沙尘暴和沙害,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三北防护林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涉及到一系列的区域划分和管控要求。
二、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划分2.1 区域划分依据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划分依据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特点等因素。
同时,还考虑到区域内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了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区域划分依据主要包括:1.地理位置:主要位于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
2.气候条件: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气候干旱的地区。
3.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分布情况。
4.生态系统特点:包括土地荒漠化程度、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
2.2 区域划分范围根据划分依据,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主要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
三、防沙治沙管控要求3.1 防沙治沙目标防沙治沙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沙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育能力,修复退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综合治理措施,使沙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从而减少沙尘暴的频发和影响。
3.2 防沙治沙控制措施为了实现防沙治沙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1.造林植树:通过人工造林和植树,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
2.种草草原:进行合理的草原利用,控制过度放牧,恢复和保护草原植被,增加土壤保水保育能力。
3.沙地固沙:采用沙地固沙技术,包括固沙带、固沙林等,防止沙土风蚀,减少沙尘暴发生。
4.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包括修建护坡、护岸、沟渠等,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土环境。
三北防护林 自生原理
三北防护林自生原理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其
自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改善,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
了原有的荒漠化、沙化土地,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2. 生态系统恢复,植树造林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增
加了植被的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了沙
尘暴的发生频率,改善了当地的气候环境。
4. 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
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
5. 生态平衡,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可以促进当地生态平衡的
形成,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自生原理在于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保护水土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这一原理是基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解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三北防护林资料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197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三北防护林时明确指出:"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从文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马三北工程的自然和经济背景,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三北工程的历史使命。
概括地说:三北工程的主战场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牧业,建设主体是农牧民。
国家希望建设三北工程,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防风固沙与治穷致富协调发展,达到蓄水固土与兴林富民的多重目标。
防沙治沙是三大任务之一。
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
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
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
最根本的是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减轻对沙质土地的经营压力,反过来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
三北防护林实际上是通过阻挡来自蒙古、新疆的沙尘来实现减沙的目的,但同时也使得南下冷空气中的地面部分抬升,从而减少了华北地区低空区域南下冷空气的动力,在近年来,北极冷空气势力减弱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华北、东北、江苏、安徽地区成为南方湿气流控制的地区,从而形成雾霾,并且长期不能扩散。
现在强烈呼吁,砍掉三北防护林中的高大树木,改在沙地上种草,来减少沙尘暴,使南北空气自由流通,减少华北、东北的雾霾天气。
中国三北防护林
中国三北防护林概述中国的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的三个母亲河流域(黄河、长江和黑龙江)以北的防护林区。
该防护林建设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减缓和逆转中国北方荒漠化和沙漠化的趋势,以保护重要的生态和环境资源。
本文将对中国三北防护林的概念、建设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详细介绍。
概念中国三北防护林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78年,其目标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一座纵贯中国的防护林带,以减缓气候变化、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
该防护林带的总面积约为422.8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中国的18个省份,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青海、宁夏和甘肃。
建设历程中国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
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
草原退化、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的生态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防护林建设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固沙治理、修复退化草原等。
植树造林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通过种植抗风固沙树种,有效地减少了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荒漠化地区的投资,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防护林覆盖面积已达到154.8万平方公里。
同时,防护林减少了沙尘暴事件的次数和影响范围,改善了河流的水质和水量,有效地遏制了漫长荒漠化的趋势。
取得的成就中国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防护林带的建设有效地减缓了荒漠化和沙漠化的趋势。
防护林的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地的风蚀和水蚀,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其次,防护林带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建造大规模的防风林,控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设防风林带:在三北地区建设宽阔的防风林带,以阻挡风沙、降低风速、防止沙漠化。
营造混交林:采用多种树种混合种植,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保护天然林:加强对天然林的管护和培育,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发展经济林:在适宜的地区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林木,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加强科研:加强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北防护林简介
三北防护林简介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北方三个省区(内蒙古、甘肃、宁夏)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治理中的重要措施,其范围包括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原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工程,也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
三北防护林的背景是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百年来,北方地区的草地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人类活动的扰动,导致土壤风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张等严重问题。
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随着在三北地区的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区和城市化建设,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威胁。
这些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对三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而且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实行三北防护林计划。
自从引入该政策以来,三北地区的防护林总面积已经达到了665万公顷,其中大多数是树种及草地。
三北防护林项目的重点是改善北方沙漠化与水土流失状况,其中包括防护林、民生林、果木林、速生丰产林、退耕还林和草原综合治理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改善了当地的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成的林场与草场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并且减轻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威胁。
同时,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防护林和草场生产的木材和草原资源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在林果加工和家庭经济农业方面,更加显著。
多年来,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防护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示范区。
当然,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平衡,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三北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很多,因此保持防护林健康的状态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加大对当地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强社区参与和社会管理,提高林业监管力度,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
三北防护林主要林木害虫防治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林业防护工程,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水源和气候条件,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林木害虫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林木害虫是指在林木上为害而对林木生长和林木健康带来危害的昆虫。
由于三北地区干旱、寒冷和贫瘠的环境条件,使得林木生长相对困难,林木害虫的危害也相对较大。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要做好害虫监测和预防工作。
通过建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害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加强森林防火和日常管理工作,预防火灾和人为破坏引发害虫暴发。
要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生物,建立起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在三北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中可以引入对松毛虫等害虫有控制作用的细小蜂类。
还要加强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来进行害虫的防治。
通过合理选用、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还要加强害虫防治的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指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全方位地防治害虫。
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不断改进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要加强林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意识和能力,增强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林木害虫防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只有加强害虫防治工作,才能保障三北地区林木的健康生长,实现三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工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以展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沙漠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的三个北方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大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暴源地,沙漠化、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 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库布其沙漠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已经从每年50 多次减少到现在的10 多次,沙漠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林茂粮丰的富饶之地。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绿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绿洲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过程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在沙漠边缘建设大型的人工林带,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展。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生态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三北防护林名词解释
三北防护林名词解释
三北防护林,即“三北”,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专门用于防止沙漠化进程,减缓土地荒漠化的一个古老的绿色防护带。
这条带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覆盖中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华北部的大片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防护林之一。
三北防护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作用有助于保护土地,减少土地沙漠化,形成针对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有效防御带。
它能够抵御入侵的沙尘暴,减少暴风雨、地震和旱灾等灾害的危害,还能抑制南北的气候差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保护植被资源。
三北防护林主要由水源林、草源林、沙漠治理林、林地保护林和林地绿化林组成。
水源林种植植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流失;草源林是指以灌木为主的植被,主要用来治理土壤;沙漠治理林侧重于土壤恢复,并采用它来防止风沙侵袭;林地保护林主要用来保护野生动植物;林地绿化林主要用于完善植被布局,吸收光照和降水,增加土壤水分。
此外,三北防护林还具有许多社会和经济价值,比如它可以为农民提供休闲和旅游业务,还可以提供木材和其他药材。
同时,它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有助于改善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
虽然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砍伐植树不当,非法人为干扰等。
为此,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实行行政处罚、严格实施林权,以及对外国游客等开展有效的监管,
而且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改善种植技术,科学管理三北林场,以提高效率和有效的维护防护林的环境。
总之,三北防护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同时多方参与,结合科学技术,加强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绿色保护带”的建设目标。
三北防护林简介
03
水资源短缺
三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许多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河
流断流、湖泊干涸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PART 03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 与设计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体规划布局与原则
01
02
03
战略布局
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形成带状、网状、片状的 防护林体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包括植树造林、森林抚育、 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的
工作。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推动了林业产 业的发展,包括木材加工、林下 经济、森林旅游等方面,为区域
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善投资环境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 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了更 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 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倡导绿色生活
工程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展示中国环保成就
三北防护林工程作为中国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在环保领域的 决心和成就。
加强国际合作
工程积极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生态治理技术和经验。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回顾
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有效改 善了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 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 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 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 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全景图
三北规划整体图
三北防护林的实施措施
采取民办国助形式 实行群众投工 多方集资 自力更生
封山育林
农田防护林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
沙地治理
方格固沙
三北防护林的实践成果
从1978年正式实施以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 走过了35年的历程。我国在“流动沙地飞播种造 林”、“旱作林业丰产”、“窄林带、小网格式农 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 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的研 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都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 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世界之最”,1987年 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 位”。
Thank you!
三北防护林存在问题
1.1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 例如,树种单一,重人工造林轻封山育林;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 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同时,治理措施的质 量较差,重造林轻经营等,还有一些地区在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上不够 科学。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植树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态效益 不明显。 1.2林业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态环境建设,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林业只 当作产业部门或一般的专业经济部门看待,忽视了它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3社会发展需要与防护林建设的冲突 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三北地区能源、矿产开发和工业建设加快, 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建设任务空前繁重,过去营造的防护 林相当部分需要进行更新改造,而造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 明显减少、劳动成本大幅提升。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197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三北防护林时明确指出:"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从文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马三北工程的自然和经济背景,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三北工程的历史使命。
概括地说:三北工程的主战场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牧业,建设主体是农牧民。
国家希望建设三北工程,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防风固沙与治穷致富协调发展,达到蓄水固土与兴林富民的多重目标。
防沙治沙是三大任务之一。
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
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
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
最根本的是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减轻对沙质土地的经营压力,反过来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
三北防护林实际上是通过阻挡来自蒙古、新疆的沙尘来实现减沙的目的,但同时也使得南下冷空气中的地面部分抬升,从而减少了华北地区低空区域南下冷空气的动力,在近年来,北极冷空气势力减弱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华北、东北、江苏、安徽地区成为南方湿气流控制的地区,从而形成雾霾,并且长期不能扩散。
现在强烈呼吁,砍掉三北防护林中的高大树木,改在沙地上种草,来减少沙尘暴,使南北空气自由流通,减少华北、东北的雾霾天气。
(2010年)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和、渭河、洮河下游、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1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
从1978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4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
在总体规划中的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其中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
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
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规划要求;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这项工程,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民办国助形式,实行群众投工,多方集资,自力更生,国家扶持为辅的建设方针,走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建设之路。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造林中重视依靠科学技术。
我国在“流动沙地飞播种造林”、“旱作林业丰产”、“窄林带、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的研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到1995年,完成人工造林18.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05%提高到8.2%,12%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毛之地”边成森海。
三北地区有1/3的县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其规模和速度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世界之最”,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第三期于1996年启动,总投资78.57亿元,是前十五年总投资的2倍多,奋斗目标是在造林4万平方公里。
到20世纪末,从东北西部和内蒙东部京津与河北东北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等地区建成了一批不同等级的区域性防护体系,使三北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
三北防护林工程”原来一直在花大钱搞破坏!2009年008年11月20日新闻联播: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总结表彰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出席大会并讲话。
他强调,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先河,是惠及当代、荫及子孙、造福人类的历史丰碑,也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完善举措,坚定不移地将三北工程建设这项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会上表彰了100个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200名突出贡献者。
自然比科学家的力量更大———专访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博士内蒙古浑善达克是京津的风沙源之一。
7月上旬,本报记者随同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来到浑善达克腹地的正蓝旗,面前的4万亩草地,青草已长到近1米高,而5年前的此地还是沙漠。
过去5年中,科学家和当地政府、牧民所做的惟一一件事情,就是在帮助牧民维持生计的前提下,将这片退化草地封育起来,防止牲口进入破坏。
简单而有效的生态恢复试验,让中科院植物所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种树不如保树,种草不如保草。
在生态恢复上,撤下“人定胜天”的旗子,释放自然力,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认为,这一模式如果得到推广,人主动退到幕后,让自然唱主角———其效果可能远超国家每年投巨资建设的“三北”防护林。
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蒋高明博士。
记者: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天灾,还是人祸?蒋高明:人祸。
对草原最大的破坏是过度放牧,不给草原喘息的机会。
植被啃光后,土就保存不住了。
记者:5年前,你们又是如何治理这片草地的?蒋高明:2000年冬天,我们到了浑善达克腹地。
那里雪茫茫一片,很多地方一根草也没有。
我们围住了4万亩公用牧场,用传统的方式,设计了一层层的防护林带,建人工沙障,种柳树、榆树。
还搞飞播,撒山杏、沙棘和沙柳的种子,花了五六十万,结果都失败了。
记者:你们如何发现更好的治理模式?蒋高明:2002年6月,当地村支书乌日图的儿子胡赫图格到原来的沙窝子里玩,突然发现那里长出了草,草长到143cm。
这不是我们种的,我们种的树没有活,而我们没有管的地方,却长出了高草。
可见只要我们在一定时期内禁牧,自然生态很快就能恢复。
自然力比科学家的力量更大。
记者:如果让科学家抛弃原来的做法,岂不是很没有面子?你们花了钱,付出了努力,结果还不如不干。
蒋高明:如果我们花那么多钱还做不过大自然,那就应采取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退出。
科学需要发现,我们在这里的实验,最终有了这个发现,中科院在其他4个地方的实验,得出相同结论:封起来不动的地方,生态恢复要比花钱治理的地方好,太值了!如承认这个结果,那么“三北防护林”工程就可以停了。
记者:为什么认为“三北防护林”是无效的?蒋高明: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美国“罗斯福工程”号称人类有史以来的世界级造林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又为四大之首。
然而,除了“罗斯福工程”后来调整策略(护土、还草、人退、放弃造林),取得成功外,其余工程收效是不大的,甚至加速了生态退化。
“三北”中的很多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不适宜大面积森林分布。
树木消耗的水分远大于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黄秉维院士当年就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
试图通过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由不到5%提高到15%,代价巨大,水分、温度和风速等注定了这是个“童话”。
我们承认大西北经过人的努力,长出了不少树木,但这个代价是动用了后代的水资源。
其实,用树木去阻挡土地荒漠化的效果,远不如用草在源头“捂”土壤明显。
记者:为什么我国仍然在大力提倡造林防沙?蒋高明:这主要是认识的“误区”,“绿化祖国”常被等同于“树化祖国”。
中国的草原覆盖率为40%,森林不到16%,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在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方,天然分布的就是草原,硬要改变它,只能付出惨重代价。
20多年来,我们用了几百亿资金来“筑城”,尽管局部收效不小,但北京每年仍有沙尘暴。
绵延上千里的防护林,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由于普遍种纯林,在发生虫害时,一倒一大片。
这些惨痛的教训足以说明,违背自然规律的造林是得不偿失的。
记者:既然你们和浑善达克当地人知道这种方式是失败的,为什么还在继续这些徒劳无益的事?蒋高明:是利益驱动。
群众明知道树木不能活,为什么还要种?一是上面要他们种,二是种了有好处。
现行政策强调退耕还林,还林有钱,还草没钱或者钱很少,这样,老百姓当然会选种树了。
一些地方领导最热衷造林工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某些草原上的林业局将一株不足1.5米的獐子松报价300元!这些树木后来大部分死了,找谁算账去?治沙造林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实惠不言而喻。
即使造林成功,其投入产出比也不合算。
许多牧民甚至到目前为止,也不知道自己的土地被划进了“三北防护林”区。
钱肯定花出去了,但是林在哪?钱花到哪里去了?那些资金集中到几个容易通过验收的项目点上,这些点占不到治理区域面积的10%!这小块地方即使治住了,而大面积的退化依然在进行,这就是为什么出现“边治理、边退化”、“治理赶不上退化”的根本原因。
记者:如果按照你们的治理方式,效果怎样?成本是多少?蒋高明:连续5年的实验证明,在草原、半干旱荒漠地区,自然界有能力实现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