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全册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全册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浮力的应用(一)武穴市实验中学童志勋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浮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的知识。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部分了解浮力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这节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比较紧密,按两课时设计,这是第一课时。

学生分析任何学习都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体客体不断的相互作用,学生个体主动地探索、主动地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设计、教材中鼓励他们亲手操作,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真正做到发现学生正常思维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重点:本节打破陈旧的课堂知识结构,挖掘课程新理念,搜寻新课程的探究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比学会几个知识点更重要。

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流程本设计分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一部分以提问、设疑导入,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并讨论、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认识: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物体要悬浮,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老而现代的力学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教案_17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老而现代的力学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教案_17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1节《压强》【教材分析】《压强》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

本节内容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通过以前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对探究的七个要素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能用压强的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实验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学会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1、压力与重力在什么情况下大小相等。

2、科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1、利用科学探究的结论建立压强概念。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1、教法:引导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

2、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资源】气球、玻璃水槽、沙子、砝码盒、压力小桌、小木块、橡皮泥、细线、塑料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钉床碎大石”的杂技表演,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设问:表演者的质量本来就比较大,身上又压了一块很大的石头,还有人用铁锤使劲地敲打,这么大的力作用在钉床上,前面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钉床也会给表演者一个很大的作用力。

九年级物理 第14章 压强与浮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14章 压强与浮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4章压强与浮力教案一、【自主学习】1、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作用点在物体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压物体,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物理学上通常用____ 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_______。

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3、液体由于受_____力的作用和具有___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向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

4、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

[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a)(b)(c)(d)(1)根据图____________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b)、(c)可验证: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___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人—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

5、测量液体压强工具叫______,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6、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证明了_____________,1标准大气压约为___________Pa 或为____高的水银柱。

大气压强会随高度增大而______,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

7、最早较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增大而__________;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高山上鸡蛋煮不熟的原因是:①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而,②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减小而。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第五节 浮力教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第五节 浮力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五节浮力教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五节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三、德育目标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浮力的利用.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木块、弹簧测力计、烧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新课教学(一)演示实验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

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学生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

)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演示实验: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学生实验: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共 1 页第 1 页(二)板书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1.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浮力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浮力教案 新人教版
4、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5、讲解教材例题。
6、F浮=G排= ρ液g V排
7、练习。
五、小结
浮力计算:1、称量法:F浮=G-G’
板书、2、阿基米德:F浮=G排
教学后记:
3、思维向导(课件)
4、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课件)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板书课题:浮力)
(板书:一、浮力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②、将石块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G示 。
③、浮力的大小:F浮=G-G’(称重法)板书:
四、阿基米德定律
1、分析手受到的浮力大小。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6、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法提示
观察、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常见的力有哪些。
4、生活中的浮力(板书课题:浮力)
2、分析船所受的浮力大小。
3、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①、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
②、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必须测那些量?
③、课件演示阿基米德实验。
步骤:a、测出G物b、测出浸入水中物体重量Gc、F浮=G物-Gd、测出G桶+水 e、测出G桶 f、G排=G桶+水-G桶h、结论:F浮=G排
湖南省浏阳市赤马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浮力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浮力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范文)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浮力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范文)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浮力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范文)第一篇: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浮力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范文)浮力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学、自述、自己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根据对已知知识的理解,通过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掌握获取未知规律的方法,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借助情感因素,通过教师和悦的讲述,学生自发上台讲述,现场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并及时给以鼓励,在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对本节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三、教学难点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1、教师演示空香脂盒(金属)、玻璃球、水槽、水、电视投影2、学生分组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水、水槽、废牙膏皮、橡皮泥、铁钉、塑料瓶、橡胶管。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分组:把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观察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讨论一下问题:(1)浸没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为什么?(2)为什么木块浮起,铁块下沉?(3)铁块、木块体积相同,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学生实验并讨论。

师小结: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它的物重小于同体积的水的重力,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木块上浮,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它的物重大于同体积的水的重力,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铁块下沉。

讲述:轮船是有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的,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学习本节内容后就会知道其道理。

(二)进行新课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废牙膏皮、水、烧杯完成两个实验。

(1)把橡皮泥、废牙膏皮放入水中观察起浮沉情况?(2)要使橡皮泥浮于水面上应怎么办?(3)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师: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动手实验,谁能总结一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生:因为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橡皮泥会下沉;当把橡皮泥做成空心时,虽然自身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放如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了,当然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初中九年级物理 高邑县三中 第十四章教案● 本章教材综述:本章学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内容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本章总体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3、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本章知识结构:本章知识结构:压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强的公式:___________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液体压强的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连通器的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_________;深度●本章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认识浮力。

●本章教学建议1、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

2、研究液体压强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结论。

3、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通过看录像知道实验过程和事实,了解大气压强大小的由来。

4、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重在解释实际问题。

5、浮力教学中,注意复习力、二力平衡、密度及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

●本章分配建议: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压强1课时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课时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第五节浮力2课时复习与总结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压强浮力教案

压强浮力教案

压强浮力教案教案标题:压强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计算压强和浮力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出浮力的概念,并与压强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验证浮力的存在,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压强和浮力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于船只、潜水艇等物体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拓展学生对于浮力的应用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压强和浮力的重要性及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水槽、不同重量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应用。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2. 练习成绩:通过练习题的成绩评定学生对于压强和浮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简单计算。

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4.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5.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

难点:压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科学探究式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沙子、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四人一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钉钉子)这个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压力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这节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种常见的力――压力,什么是压力?“压”──即“挤压”的意思, 在实际中,那些现象属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作用呢?根据以上实例,参照板图,师生共同分析压力的特点.并给出压力的定义.压力: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说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猜想:我们看一个动画,请仔细观察并做好比较。

(牛和拖拉机)牛车和拖拉机对地面都有一个压力,这两个压力的效果相同吗?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比牛车重的多的拖拉机反而陷不到泥里呢?)对此你有何猜想?学生猜想:压力效果可能与可能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举例: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图钉对墙的压力等3.探究: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现在就让我们利用手边的器材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吧。

1)介绍器材: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压力(填大小或相等)受力面积(填大小或相等)压力效果3)学生交流分析归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板书)4. 猜一猜在这个问题中,能否因为A 的压力大于B, 就认为A 比B 压痕深呢? 你能判断出哪种情况下的压痕深吗?(学生说明判断方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即 压强=受力面积压力二). 压强:(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是比较压力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 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显著,也就是压强越大.根据压强的定义可以推导出计算压强的公式.(2)公式: 如果用p 表示压强, F 表示压力, S 表示受力面积.(3)单位: 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在国际单位制中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 ”表示。

1帕=1牛/米2例如: p =300牛/米2=300帕. 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300牛。

教师拿出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说明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并指出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常用单位还有:百帕(hPa )和千帕(kPa )等。

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2m 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

(学生练习)三)应用.(1)减小压强的方法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

因此需要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你知道人们在造房子时是如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吗?(学生讨论)可见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子?(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骆驼、钢轨等此处应多举一些例子)读图:13.1-4,13.1-6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2)增大压强的方法:一)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拿一支削尖了的铅笔,用两只手的食指顶住铝笔的两端进行实验,然后找同学利用S Fp =来解释此现象.S F p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子?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1.归纳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教学反思:第二节液体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峡大坝中的有关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演示: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学生: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

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

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引导类比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 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 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

这时,你有何感受?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4.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

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

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

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臵(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臵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

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知识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节大气的压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2.渗透等效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1)桌面上实验器材清单:吸管、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纸杯、缝衣针、硬纸片、塑料吸盘、气球各一个。

(2)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臵一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罗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

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臵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

)再来一个: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

看我变变变,瞧,进去了!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讲授新课:同学回忆一下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有同学可能会讲,空气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我倒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来知道它的存在,这大气压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呢?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介绍半球构造,再请同学抽气后拉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