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TCS基因泡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合集下载

转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分析

转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分析

因7 4 1 杨差异比较 可知 , c K与 C C 7 0 、 C C 5 3 、 C C 8 4 差异极显著。
1 : ∞ t ' 08
本试验所用转双抗虫基因 7 4 1 杨e b 2 9 ( 以下简称 B T 1 ) 和转 Bt C r Y 3 A基 因 7 4 1杨 ( 以下简称 B T 3 ) C C7 0 、 C C2 2 、 C C 7 1 、 C C5 3、 CC 8 4、 C C 3 1 6个株系及未转 基因对照 7 4 1 杨( 以下简称 CK) 。 1 . 3 杨树林土壤取样 试验采 用随机 抽样的方法 , 每个小区随机抽取 l 株样株 , 沿 树基 部开始挖 , 挖 至主根要距 主根 稍远一 点挖 , 以防挖断毛根 。 使主根暴露 , 从主根上剪取毛根放入事先标记好 的袋子 中。若基 部有 毛根 , 可直接取 , 只要确保所取根为选定 的树 即可 。 1 - 4 室 内微生物测定
1 . 4 . 1 培养基 的选 择 : 真菌选 用马丁 氏培养基 、 稀释至 1 0 — 2 的菌悬液 5 O O 1 ;细菌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使 用稀释 至
l O 一 5的菌悬液 1 0 0“l 。 1 . 4 . 2根际土 壤微生 物测定 方法 : ( 根际 一般指 围绕根表 面 l 一 2 mm厚 , 受根 系分泌物控制的土壤 薄层 ) 将根 系 自土 壤中取 出, 除 去根 外大部分土 , 轻轻 抖动除 去松散附在根 上的土粒 , 称 取1 0 克根系 , 置于盛有 9 m l 无菌水 的烧瓶 中 , 振荡 1 5 m i n , 制成 根际土菌悬液。取 5 ml 上述根际土菌悬液 置于表面皿 中, 利用水 分蒸发法换算得到根 际土的重量 。 将上述悬液 以 1 o 倍梯度法稀 释成系列浓度 , 按 稀释平板法取样接种培养 , 并计数 。 1 . 4 . 3 根表土壤微生物 测定方法 ( 含部分根 内菌 ) : 将洗 过根 际土的根 系在无菌水 中再洗 一次 , 取出, 用无菌 滤纸吸干 , 用无 菌剪 刀剪 成小段 , 称取根 的重量 , 在无 菌研钵 中充分研磨 , 用移 液枪加入无菌水并记录 , 将碎根 吸入 盛有无菌水的无菌试管 中, 振荡 5 a r i n , 即得根表菌悬液。 将上述悬液以 l 0 倍梯度 法稀释成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张永强,赵志模(西南大学植保学院, 重庆 400716)摘要:转基因作物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或者是为了抵抗病虫害。

目前转基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极大成功。

然而经过基因饰变的作物对非目标生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许多人在认可转基因作物的同时,也认为,目的基因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和发展可能会改变生态环境中的物种组成,加快许多濒危物种的灭绝速度,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和影响。

本文例举了一些最近发表的有关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仍是热点课题之一,但是对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说法不一。

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transgenic crops)是指利用生物转基因技术,将从动物、微生物、人类、远缘植物中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作物细胞或组织,并使其表达而产生理想性状的作物。

其目的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或者是为了抵抗病虫害。

将抗病虫害基因引入作物中,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通过基因修饰可以提高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可以增强作物在逆境中的生态适应性。

目前,转基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极大成功。

然而经过基因饰变的作物对非目标生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种子休眠期的改变、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对有害生物和逆境的耐受性以及作物具有的生长优势,都有可能提高转基因作物的生存和繁殖力,使其可能成为入侵性杂草,它能够在引入的持续存在并能入侵及改变其他栖息地,从而增加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破坏自然种群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经济和生态系统将造成严重后果。

许多人在认可转基因作物的同时,也认为,目的基因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和发展可能会改变生态环境中的物种组成,加快许多濒危物种的灭绝速度,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和影响。

1 目前获得的转基因作物类型据报道,目前全世界已分离植物目的基因近百个,获得转基因作物近200种,进行商业化生产的作物有50多个,主要有以下类型:1.1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这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类型,目前涉及的除草剂主要有草甘膦、草铵膦、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溴苯腈、2,4-D等,已进行商业化生产的作物有烟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甜菜、小麦、亚麻、水稻等。

泡桐生长与土壤因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泡桐生长与土壤因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摘要 [ 目的 ] 为造林地 选择和 科学 管理 土壤提供 参考 。[ 方法 ] 用 小波去噪 , 立偏 最小二 乘 回归模 型 , 影响 泡桐 人 工棘 生长 的土 利 建 对 壤 主导性 因子进行探 讨 。[ 结果] 泡桐与 土壤 中大部分 因子 存在显 著或 极 显著 的相 关关 系, 影响 泡桐 生长 的土壤 主 导 因子 是 有效磷 、 有 机 质 。[ 结论 ] 偏最 小二 乘 回归对泡桐 生长与土壤 因子分析 的模 型合理 可信 , 精确度 高 , 靠性较强 , 一定使 用价值 。 可 有 关键词 泡桐 ; 小波去噪 ; 土壤 因子 ; 最小二 乘回 归 偏 中图分类 号 ¥ 9 . 文献标 识码 A 724 3 文章 编号 0 1 — 6 12 o )7 O6 5 0 57 6 1(08c 一 20 — 2 r
1l An ls fP rilLe s c  ̄ ay i o a t a tSt s a m Re rs in o e i ad n/ o l n E F co s g eso M d lOlP low a Gr wl a d sm a tr a
YU Qine l ( igagCt oet ueu Xnyn , nr40 0 ) a ta Xnyn i FrsyB r , igag Hea 5 10 y r a l Abt c l betel ersac i dt rvd f ec 0 eslco f f rs tnln n h i t c ̄ s a t O j i 1 e rha r cv h e me opoi r e nef e er r山 e t no oet i adadt s e i ei a ao e c nf i m n f o 、M t dl et i l eh osl o tbi e a l at qae ersinmoe wt ae t os gt t yt anf tso lo h rwh o a /w / p nai 1 eutl alhdpra l s sur rges dl i w vl &nin s d h m i a o fs 1 nt go t fpuo na l ttn.R sl s t le s o h e i o u e cr o e a o s

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关潇1‎,吴刚2‎,王敏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武汉43‎0070)‎摘要:‎在大田‎环境下种植‎转Bt基因‎水稻(HH‎I与Bt-‎SY63)‎和亲本对照‎非转Bt基‎因水稻(M‎H63与S‎Y63),‎分别在稻田‎休耕期、水‎稻苗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转基‎因水稻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非转‎基因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转基‎因组也具有‎类似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转‎Bt基因组‎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影响;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组‎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总量差异不‎显著,转B‎t基因水稻‎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随季节变化‎趋势明显,‎转基因组与‎非转基因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教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中图‎分类号:‎Q7‎85;S5‎11;S1‎5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046-‎07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0‎6收稿日期‎:‎2014-‎12-16‎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4‎ZX080‎12-00‎5);华中‎农业大学创‎新团队B类‎培育项目(‎2013P‎Y046)‎作者简介:‎关‎潇(19‎78-),‎女,山西怀‎仁人,博士‎,研究方向‎为遗传资源‎与生物安全‎,(电话)‎18971‎62112‎6(电子信‎箱)cyn‎thia8‎15@12‎6.com‎。

生物多样性与安全-彭耀峰的期末论文

生物多样性与安全-彭耀峰的期末论文

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彭耀峰学号:3130103174摘要: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释放风险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中,种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能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但是,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力度有大有小,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评价不一,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基因作物种类、试验技术和原则等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Abstract:However,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lanted in large area and made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lease and environmental risk problem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them, the effect of planting transgenic crop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crops, transgenic crops can cause changes in the number and structure of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However, impac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on soil microbial dynamics of big and small, short duration, reviews, this paper summarizes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genic crop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species, test technology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accuracy of evaluation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proposed the further research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微生物安全性评价土壤生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壤微生物对几乎所有作物主要营养的循环、土壤物质的交换以及土壤的能量流起着重要作用。

泡桐丛枝病防治措施探究

泡桐丛枝病防治措施探究

评估标准
根据防治前后的病情指数、发病率、病情严 重程度等指标,以及防治成本和经济效益等 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改进方向和建议
改进方向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病情的泡桐丛枝病,制 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
建议
加强泡桐丛枝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加强科研和技术创 新,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加强 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林业工作者的防治
控制灌溉
合理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泡桐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降低病害的发生 。
04
化学防治措施
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
药剂选择
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化学药剂,如内吸性杀菌剂、保 护性杀菌剂等。
使用方法
根据药剂的特性和防治对象,采用不 同的使用方法,如喷雾、涂抹、灌根 等,确保药剂能够充分接触到病原体 。
泡桐丛枝病严重影响泡桐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树冠畸形、枝条丛生、叶片黄化等症 状。
病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甚至全株死亡,给泡桐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泡桐丛枝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难以根除,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02
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泡桐丛枝病的爆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 破坏,通过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原菌 的传播,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配合使用
可以将化学防治与其他防 治措施配合使用,以提高 防治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保护和利用
保护天敌昆虫
对于泡桐丛枝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可以通过保护其天敌昆虫来控制其数量,从而降低病害的传播速度 。
利用天敌昆虫
有些天敌昆虫可以捕食泡桐丛枝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昆虫来控制病害的传播。

花椒叶和土壤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花椒叶和土壤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花椒叶和土壤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川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植物,化感作用是花椒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而花椒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花椒化感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系统研究花椒如何影响土壤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解决花椒连作障碍。

本文主要以大红袍(10a生)花椒叶和种植过花椒的土壤的浸提液浇灌花椒幼苗进行试验,分析叶浸提液与土壤浸提液对非花椒生长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主要结果如下:1.花椒叶浸提液和土壤浸提液减少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

本试验中未施加浸提液的土样中根际微生物明显高于非根际区,在经过花椒叶浸提液处理后,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都有所减少,这样将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效养分的供给减少,进而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

2.施加花椒叶浸提液和土壤浸提液,以及花椒幼苗的栽种,对不同土样中的土壤酶各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在浸提液处理下,水解酶之间及氧化还原酶之间各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3.施加花椒叶浸提液和土壤浸提液均抑制了根际土中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叶浸提液还抑制了无苗土中全磷含量,土壤浸提液还抑制了无苗土中全氮含量与根际土全磷、有机质含量。

但两种浸提液均促进了根际土中有效磷和水解性氮含量、根外土中全磷含量,叶浸提液促进了根际土中全磷含量,土壤浸提液促进了根外土中有效磷含量。

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能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

4.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土样中有不同的相关性。

全氮含量在施加叶浸提液的土样中与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

水解性氮含量在施加叶浸提液的土样中与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

全磷含量在施加叶浸提液的土样中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在施加土壤浸提液的土样中与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多。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作者:李林来源:《食品界》2016年第10期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只有科学、先进的转基因技术,才能保证人们食用的转基因食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由于这些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加入了新型的基因,有可能会有一些风险,对植物种植的安全性和食品的安全性会产生影响。

因此对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和质检需要更加严格的步骤和技术规范。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分析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只有将转基因植物放在满足要求的空间环境中,才能让转基因植物更好的生长。

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性分析。

转基因植物和非转基因植物的植株没有较大的差别。

包括转基因水稻,杨树、芦笋和甜瓜等植物的生长势和非转基因没有太大的差别。

通常相对于非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的植物长,势较差。

两种植物的种子活力和越冬能力有一定的区别,包括棉花,烟草、马铃薯和油菜在内的转基因植物的种子活力不高,导致无法提高植物的越冬能力。

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性主要表现在抗草剂、抗病虫和抗逆等方面。

如果转基因植物脱离了特定的生存环境,就会丧失生竞争能力。

转基因植物的生殖隔离距离分析。

技术人员在田间试验过程中,为避免基因出现漂流的情况,需要采取生殖隔离措施。

植物的生殖特性,环境条件和传粉方式不同,导致的隔离距离也有所不同。

因为转基因植物携带有除草剂抗性标记和抗生素抗性标记。

所以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对花粉传播距离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

根据研究会得出很多科学经验和有效数据。

技术人员可以将缓冲作物带设置在转基因作物周围。

这样可以减少花粉的传播距离。

转基因植物和近缘野生种的可交配性分析。

根据地理环境和物种的需求,可以确定近缘野生种和转基因植株的可交配性,但是二者的交配情况较复杂。

泡桐、杨树叶水浸液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泡桐、杨树叶水浸液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402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年
从质量浓度 20 mg/mL 时差距开始显现, 大豆在水浸液质 量浓度为 50 mg/mL 时依旧保持着很高的发芽速率, 在水 浸液质量浓度大于 50 mg/mL 以后其发芽率有着显著的下 降。 在质量浓度为 100 mg/mL 时发芽率为 0。 小麦玉米种 子在水浸液质量浓度升高的过程中其发芽率也随之降 低,总体上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小麦种子。但小麦种 子在水浸液质量浓度为 10~20mg/mL 时发芽率下降有较 小的放缓。且可以发现在水浸液质量浓度为 100 mg/mL 时,玉米种子仍有萌发。 2.2.2 对种子发芽速率(GS)的影响 图 4 为不同浓度泡桐叶水浸液对小麦、玉米和大豆 发芽速率的影响
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已然成为紧缺资源, 再加上近几年国家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大力提倡退耕还 林,因此使农林复合系统的耕作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把 林业和农业(农、牧、副、渔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能更充分的利用环境中 的资源和能量。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 采取农林复合系统的模式将能产生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收 益[1]。但是由于化感作用的存在,复合系统中各种植物的 关系影响着该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在河南省大 部分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树种为杨树和泡桐,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等,但目前关于这些树种对农作物生 长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还很少。 化感作用是近年来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重视的 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植物的化感作用是用以表达不同种属 间的植物在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相互 有益的作用,也包括抑制和有害的作用,即有相生、相克 两个方面的含义。植物化感物质是植物体分泌到环境中的 代谢物或次生代谢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或种 子等均可分泌化感物质,通过淋溶、 挥发、 残体分解和根系

泡桐优良无性系筛选及育苗技术研究

泡桐优良无性系筛选及育苗技术研究

泡桐优良无性系筛选及育苗技术研究泡桐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种,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良好的适应性,在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泡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其中无性系筛选及育苗技术在泡桐的扩繁和良种选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泡桐优良无性系筛选及育苗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泡桐优良无性系筛选1. 无性系筛选的目的和意义泡桐的性状具有遗传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遗传优势。

通过无性系筛选可以挑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优良个体,用于良种选育和扩繁。

这有助于提高泡桐树种的整体品质,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资源。

(1)观测比较法:对泡桐种苗进行生长观测和性状比较,挑选出生长迅速、树形良好、花色鲜艳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无性系材料。

(2)组织培养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和繁殖泡桐的无性系材料。

在进行泡桐无性系筛选时,要注意选材的严谨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植株性状的全面考察。

挑选出的无性系材料要具有遗传稳定、繁殖力强、抗逆性高等优良特性。

二、泡桐育苗技术研究1. 泡桐育苗技术的影响因素(1)种子质量:良种选育时应选择种子质量好的母株,以确保种子的质量。

(2)育苗基质:合理选择育苗基质,保证其通气性和保水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育苗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泡桐幼苗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1)定植育苗:选择适宜时期将泡桐种子定植于育苗基质中,进行良种选育。

(2)扦插育苗:选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泡桐母株进行扦插,繁殖出良种。

在进行泡桐育苗时,要严格控制育苗基质的湿度,避免幼苗发生根部病害。

注意及时去除杂草,保持育苗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三、结语泡桐优良无性系筛选及育苗技术的研究对于泡桐树种的良种选育和扩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泡桐无性系材料的精心筛选和优良个体的繁殖育苗,可以有效提高泡桐的整体品质和生产效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泡桐的良种选育和繁殖技术的提升助力。

TCS基因转化泡桐及抗病能力

TCS基因转化泡桐及抗病能力
的蛋 白 质 ,R P 可 以 分 成 2 类 :一 类 是 单 链 蛋 白 I ( yeI) 另 一 类 则 是 双 链 蛋 白 ( y e I 。T p I T p , T p I) y eI 是 由 功 能 与 T p y eI蛋 白 基 本 相 同 的 肽 链 A 和 具 有 凝 集 素 活 性 的肽 链 B通 过 二 硫 键 相 连 形 成 ( r ei Fi r g o e a. 1 9 ) 现 在 对 转 基 因 植 物 进 行 的 抗 病 试 验 t 1 98 。 ,
白 ( r hsnhn)是 从 中 药 栝 楼 ( r oa te tc oa ti i Ti snhs c kro i 块 根 中 分 离 得 到 的 一 种 T p il i iw ) y eI核 糖 体 灭 活 蛋 白 , 于 能 特 异 地 抑 制 原 核 生 物 的 蛋 白 质 复 由 制 过 程 , 而 抑 制 病 毒 的 生 长 和 繁 殖 , 一 类 广 谱 从 是
2e 幼 苗 进 行 继 代 培 养 获 得 快 繁 体 系 。 以 健 壮 瓶 m的
苗 的愈伤组织 、 茎段 、 茎尖 作为基 因转化 的受 体 。转
Ke r s: Pa lwn a e o g t y wo d u o i l n a a;T e e CS g n ;a r b ce i m— d a e g o a t ru me i t d;s a i t ;v r s r ss a c tbl y i i e it n e u
考 泡 桐 ( a lw i ln aa) 种 球 , 萌 发 后 1~ P uo na eo g t 的 取
取泡桐茎 尖 、 茎段及 愈伤组织 , 刻伤后分别 接种在分 化培养基 上进行 预培 养 3~ 9天 。用无 菌水 将含 有

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赵振利;童琳琳;邓敏捷;董焱鹏;范国强【摘要】为鉴定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以毛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20 mg/L或60 mg/L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的丛枝病苗为实验材料,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检测毛泡桐幼苗4个样品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到的1622个蛋白质中,共得到35个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在这35个差异表达蛋白中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质膜ATP酶和光合系统II 10 kDa多肽等蛋白质表达差异显著,且主要参与了光合生物碳固定、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泡桐丛枝病;MMS;iTRAQ;蛋白质;差异表达【作者】赵振利;童琳琳;邓敏捷;董焱鹏;范国强【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43泡桐 (Paulowuia spp.) 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树种和速生用材,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被各地广泛应用于乐器、家具、建筑和工艺品等方面。

泡桐丛枝病 (PaWB) 是一种由植原体侵染泡桐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其发病率高,被感染的泡桐会出现腋芽丛生,叶片变小发黄,节间变短,花变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死亡。

这一病害严重影响了泡桐的生长发育,阻碍了泡桐产业的发展。

因此,进行泡桐丛枝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抵抗病原体入侵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1]。

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离不开蛋白质,分析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

间作类型对新造泡桐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间作类型对新造泡桐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响。结果 表明 :与对照处理相 比,各 问作处理均 能显著 降低 0 ~2 0 c m土层 土壤 的养 分含量 ( P<0 . 0 5 ),其 中间作 白术降低 土壤有 机质 、全氮 、全 磷 、全 钾 、有效 磷 、速效钾 、钙 、镁 、铁 、锰 、铜和锌等 养分 的含 量
最为显著 ( P<0 . 0 5),分别 降低 了 3 2 . 7 6 %、7 %、6 . 9 1 %、1 2 . 9 7 %、2 3 . 9 3 %、3 1 . 7 2 %、1 6 . 7 4 %、3 4 . 6 5 %、 1 9 . 3 7 %、1 9 . 0 3 %、3 1 . 6 8 %和5 6 . 8 2 %。间作对 2 O~4 0 c m土层 土壤 的养分含量 影响不显 著 。与对 照处理相 比 ,各 间作处理新 造泡桐林胸径 和树高 的生长量 ( P<0 . 0 5)均为显著降低 ,其中间作 自术 的泡桐林 胸径和树 高的生长量减 少最为显 著 ,分别减 少 了 2 9 . 2 5 %和 2 4 . 3 2 %。泡桐林 的生 长量与土壤有 机质 、全磷 、有效磷 、 速效 钾 、锰 、铜 的含量显著相关 ( P<0 . 0 5),泡桐生长受 有效磷和锰含量 的影响更大 。综上所述 ,泡桐与西
瓜 、白术 、射干等浅根作物 间作 显著降低 了表层 土壤养 分的含量 ,且显著影 响了新造 泡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 ; 间作 白术 降低土壤表层养分 含量最为显著 。间作类型对 2 0 c m以下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影 响不显 著。因此 ,建议
新造泡桐林不进行 间作 ,当泡桐林吸收根 系生 长到土层 2 0 c m 以下时才开始开展 间作工作 。 关键词 :新造 泡桐林 ,间作类型 ,土壤养分含 量 ,生长量
E f e c t s o n t h e g r o wt h o f t h e n e w P a u l o w n i a f o r t u n e i p l a n t a t i o n a n d

不同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不同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不 同转基 因作物对土壤微 生物的影响
王 敏 . 关 潇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 1 0 0 0 1 2 )

要: 转基 因作物 大面积种植 在农 业生产上取得 了巨大 的经济 效益 , 然而, 随之而来的环境释放 风险问题也引
起 了人们 的广泛关注 。其 中, 种植转基 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注 的焦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转基 因 棉花 、 玉米和水稻等 大宗农作 物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 、 种类 以及群 落结构的影响 , 以期为转基 因作 物环境释 放安全评估提供指导 , 同时使人们 能正确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 全问题 。
Ke y wo r d s : g e n e t i c ll a y mo d i i f e d c r o p s ; s o i l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r e l e a s e s a f e t y ; g e n e t i c ll a y mo d i i f e d o r g a n i s ms s a f e t y
关键词 : 转 基因作物 ; 土壤微生物 ; 环境释放安全 ; 转基 因生物安全
中 图分 类 号 : S 1 5 4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4 8 1 ( 2 0 1 5 ) 0 2 — 0 2 2 9 — 0 5
Th e Ef fe c t s o f Di fe r e n t Ge n e t i c a l l y Mo d i ie f d Cr o p s o n S o i l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转PeTLP基因‘南林895’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外源基因分子检测

转PeTLP基因‘南林895’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外源基因分子检测

浙江林业科技,2018,38(4):28-37J Zhejiang For Sci Technoldoi:10.3969/j.issn.1001-3776.2018.04.005转PeTLP基因‘南林895’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外源基因分子检测马晓星1,孙伟博1,魏辉1,刘铃1,于翔2,王璞1,诸葛强1(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植物科学中心,横滨日本 230-0045)摘要:转基因技术是当今林木分子育种的手段之一,但其生物安全性问题广受关注。

本研究选择进入田间试验的转PeTLP(类甜蛋白)基因‘南林895’杨Populus deltoides× P. euramericana cv. ‘Nanlin 895’为材料,开展转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外源基因分子检测等分析。

结果显示,转基因杨树在进入田间试验一年后,外源基因仍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根系周围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无显著影响;对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分子检测也显示外源基因未有向周围土壤微生物扩散现象;叶片化感作用试验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未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 ramose Hort.种子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

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转PeTLP基因‘南林895’杨在进入田间试验后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南林895’杨;田间试验;生物安全性;PeTLP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776(2018)04-0028-10Effect of Transgenic Populus deltoides ×P. euramericanna cv.‘Nanlin 895’ with PeTLP on SoilMicrobe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n Exogenous GenesMA Xiao-xing1,SUN Wei-bo1,WEI Hui1,LIU Ling1,YU Xiang2,WANG Pu1,ZHUGE Qiang1(1.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Southern China, College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2. RIKEN Plant Science Center, Yokohama 230-0045, Japan)Abstract: Transgenic Populus deltoides× P. euramericana cv. ‘Nanlin 895’ with PeTLP gene were selected for molecular analysis and biosafet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ogenous gene could be detected after one year plantation of transgenic poplars in the open fiel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bes around root system between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indicating that the transgenic plants with PeTLP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microbes. Molecular analysis on total DNA of soil microbes showed that the exogenous gene did not transfer to the soil microbes. Allelopathy effect of leaf of transgenic ‘Nanlin 895’ showed that i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ed growth of 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e Hort.Key words: transgenic plants; Populus deltoides ×P. enramericanna cv. ‘Nanlin 895’; field trial; biosafety; PeTLP杨属Populus由于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产量高、轮伐期短以及用途广泛等优点,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收稿日期:2018-05-15;修回日期:2018-06-22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8ZX08020002);国家林业局生物安全与遗传资源管理项目(KJZXSA2018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5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作者简介:马晓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1098130946@。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3000字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3000字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3000字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改变了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出现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

然而,转基因作物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周围的植物和昆虫等生物产生影响,从而威胁到生物多样性。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杀虫剂或除草剂的使用,影响到周围的昆虫和植物。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生长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越来越多的耐药性转基因作物在抗病虫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这也可能导致虫害或病原体的耐药性增强。

如果虫害或病原体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不断增强,那么就需要使用更多或更强的杀虫剂或抗生素来控制它们,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基因流失转基因作物中导入的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等方式流失到野生的近缘物种中,从而对野生物种产生影响。

这种基因流失可能导致野生物种的基因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二、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潜在风险除了影响生态环境外,转基因生物还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风险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例如,转基因作物中导入的基因可能会导致人类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者导致食物中毒。

2. 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生物群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转Bt基因作物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生态风险性_袁一杨

转Bt基因作物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生态风险性_袁一杨

应用昆虫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4, 51(5): 1143−1148. DOI: 10.7679/j.issn.2095−1353.2014.136* 资助项目: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2ZX08011002) **通讯作者,E-mail: gef@收稿日期:2014-08-21,接受日期:2014-09-02转Bt 基因作物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生态风险性*袁一杨 戈 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摘 要 土壤节肢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关心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生态安全性。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节肢动物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土壤跳虫、螨类、甲虫、水生昆虫等节肢动物对不同转基因作物响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全面的开展转基因作物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生态风险分析,土壤跳虫,螨类,甲虫,水生昆虫The ecological risk of transgenic crops to soil arthropodsYUAN Yi-Yang GE F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est Insects & Rodents, Institute of Zo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 Soil-dwelling arthropods carry out critical nutrient cycling process in the soil ecosystem. Since the adoption of genetic modified (GM) crop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negative effects of GM crops on this ecosystem. We here review the impacts of transgenic plants on non-target soil organisms, and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ponses of non-target soil arthropods, including springtails, mites, beetles and aquatic insects, to various GM crops. We hope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GM crops to the soil ecosystem.Key words transgenic crops,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soil collembola, mite, beetle, aquatic insect从1996年到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5亿 hm 2(James ,2013)。

种植转Bt基因棉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种植转Bt基因棉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种植转Bt基因棉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工将外源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使植物获得某些新的特性或者改善现有特性的一种育种方法。

转Bt基因棉通过将产生杀虫物质的Bt毒素基因插入棉花基因组中,使得棉花具有了抗虫能力。

然而,人们开始关注的是通过转Bt基因棉种植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土壤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及作物生长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转Bt基因棉的应用,对土壤生物、微生物以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的评价。

本研究拟通过对转Bt基因棉与未转基因棉耕作土壤的对比分析,探究种植转Bt基因棉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对于减少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推动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在田间试验中,通过采集不同期间转Bt基因棉及未转基因棉的土样,利用生物学定量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生物量,以及酶活性等指标,分析转Bt基因棉与未转基因棉土壤生物活性的差异,探究种植转Bt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野外田间定位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样品处理,包括画横线法及软抽法采集;2.使用微生物生长培养基等方法,进行数量计数及测定指标;3.利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分析基因改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2.探究Bt基因棉及未转基因棉耕作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活性的差异;3.为解决基因改造棉花栽培的生态问题提供实证数据和理论基础。

六、研究意义通过对转Bt基因棉及未转基因棉所耕作的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比较分析,可以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基因工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提供有力的证据。

同时,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和品质可以供转基因作物的培养、推广及开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e p rme twa o d ce ee mi e t e s e is a d q a t y o co r a i s lt dfo r i o p ee s l x e i n s c n u t d t d tr n p c e n u ni mir o g n s ioae m z s h r ol o h tf ms r h t n g n c p u o n a u ig d l t n p ae meh d h a tramo p 0o y,c l r h r ce , t i i gr a t n,p y i- r s e i a lw i sn iui l t t o .T e b ce r h 1g a o i u t a c a a t r san n e ci ul s o hs o lgc n ic e c r i e e su id s se t a y o ia a d b o h mi a tat w r td e y t mai l .Re u t s o ta r n g n c p u o i n r a e h u e l l s cl s l h w tt s e i a wn a ic e s d t e n mb ro s h a l f r io p e a t r b i u l ,whl h p c e n u n i n i n ci o c t sc a g d l t o a e i h h z s h r b c e a o v o sy e i i t e s e is a d q a t y o f g d a t my ee h n e i l c mp d w t t e e tf u a n te r h c nr lg o p o t r u .T eg n r f c ra d R io u r o n n n fn i o o h e e ao Mu o n h z p swe d mi a ti u g mmu i e ,a d B c u n b c ei l o e c nt s n a i si a tra mmu i i U c n.
t s h r n g n c p u o n a h d n f c n t e mi r ba i e i . ・ i .T e t s e i a l w i a O e e t h c o ild v r t e a o s y Ke wo d y r s 陀 Sg n e e;P uo n a o l c o s a 1w i :S i mir b e
第4 o卷 第 4期
21 0 2年 4月








V 14 . o . 0 No 4
Apr 2 2 . 01
J URNAL OF NOR HEAS ORE TRY U VE I Y O T TF S NI RS T

高 尚坤
( 山东农业大学 , 泰安 ,70 8 211)
基 因 泡 桐 对 土 壤 微 生 物 的 影 响 )
刘 静 黄艳艳 罗 磊 冯殿齐
(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 玉 升 牛 庆 霖
( 山东农业大学)
摘 要 采 用稀 释平板 法对转基 因泡桐根 际土壤 微 生物 的数 量与种类进行测定 , 并对 细菌茵株培养 性状、 茵 体形 态、 色反应 、 染 生理生化等性状进行 了分析 , 结果表 明: 转基 因泡桐根 际土壤 与对照组相 比 , 细菌种类及数量 明 显增 多, 真菌和放线 茵种类和数量 没有发 生变化 ; 菌茵群 中以毛霉属和 根霉属为主 , 真 细菌 茵群 中以芽孢杆菌属为 主 , 对 土 壤 微 生物 的 多样 性 无 影 响 。 但 关键词 T S 因; C 基 泡桐 ; 土壤 微 生 物 分 类 号 s9 .3 74 3 72 4 ;s 1 .
et eerhIs tt o on a) i Y se g i Qnl ( h nogA r ut a U i ri ) /ora o o h s yR sac ntue f u t i ;Lu uhn ,Nu igi S adn gi l rl n es / Ju l N a — r i M T n c u v t y n f es F rsyU ie i . 2 1 ,0 4 . 4 - 5 at oet nvr t - 0 4 ( ) - 1 4 r sy 2
S ad n g c k r n esy Ti 7 0 8 P .C ia ; i J g Hun ayn L oLi egDaq( o. hn ogA r u ua U i r t, a n2 1 1 , .R hn ) Lu i , agY na , u e,F n i iF r i l v i a n n
I at o rn gneP uo naw t e e T S o o co e/ a h nk n C lg f 1n C nevtn mp cs fT a se i a lw i i G n C n S i Mirbs G oS agu ( o eeo at osra o , h l l P i
自 18 9 3年转 基 因植 物 ¨ 首 次 问世 以来 , 基 转
作用 , 随着 各种 抗虫 、 抗病 等转基 因作 物 的不断选 育 种植 , 这种 变化 对土 壤 微 生物 存 在 潜 在危 险 而可 能 造成对 农业 生产 系统 的影响 [- ] 12 。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