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第一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禅意和人生哲理,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宽容。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领会。

2. 古代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教案。

2. 学生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的好奇心。

2. 诗的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注意停顿和韵律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背诵诗,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诗的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讲解诗的格律和形式。

(2)学生观察和模仿诗的韵律,体会古代诗歌的特点。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闭目静思,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宽容。

六、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代诗歌。

第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参观寺庙,了解寺庙的历史背景和僧侣的生活方式。

2. 学习和掌握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

3. 培养学生的宗教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寺庙的照片,地图等资料。

2. 教学材料:寺庙的历史背景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呈现一张寺庙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他们对寺庙的印象。

鼓励学生谈论寺庙的建筑、氛围、用途等方面。

2. 导入(15分钟):通过PPT或地图展示,介绍寺庙的历史背景,并详细解释寺庙的组成部分(山门、大雄宝殿、功德堂等)。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寺庙通常修建在山上或偏远地区。

3. 学习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30分钟):通过PPT或教材,依次介绍佛教的起源、基本概念(如佛陀、菩萨、八正道等)和教义(如四圣谛、轮回、因果报应等)。

解释这些概念和教义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

4. 参观寺庙(40分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山寺,了解寺庙设计和布局,感受佛教氛围。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寺庙中的细节,包括佛像、壁画、供奉物等。

5.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自由交流他们在寺庙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寺庙的历史背景、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佛教的文化和经典,并进行相关研究报告或展示。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宗教活动,增进对不同宗教及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参观寺庙和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理解:对学生在总结归纳环节的表达和研究报告的评价。

3. 学生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问和思考的能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想象并描绘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诗中表达的自然美和禅宗哲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意境的感悟和解释。

3.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2. 学生用书:《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及注释。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山寺和禅院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环境。

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诗意的环境中。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翻译。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应用:学生尝试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意境感受。

学生回顾所学,加深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选择一首其他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板书设计:诗歌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常建意境:山水、禅宗、宁静、自然主题: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融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8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学习目标: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背诵此诗。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此诗的意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我们可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都,全部。

“寂”,寂静,没有声音。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

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突破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4)课堂讨论与表达: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学生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清、观点不明的问题。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表达模板,引导学生学会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古寺或宁静的自然环境时,有没有过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意境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常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这种感悟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句的字、词、句解读: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详细解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字、词、句,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等。通过讲解这些关键词汇和句式,使学生掌握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举例:诗句“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重点解释“万籁”和“钟磬音”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所表达的宁静氛围。
二、核心素养目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首先,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领悟诗词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再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在解读诗词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最后,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升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览禅院,体验宁静与超然的七言绝句。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禅宗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设计
2.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仿写一首古诗,主题为描绘自然美景。
3.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点:对本节课所学的诗人背景、诗歌意境、修辞手法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2.强化情感态度:强调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3.布置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写作创作。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分享与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将讨论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悟《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韵律,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韵律,学习古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4.理解并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表达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是诗的盛世,一个一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让后人铭记。

常建就是这样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诗文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二、出示目标:出示目标,解读目标。

三、导学达标: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常建,唐代诗人。

2、鉴赏诗歌①、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④.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⑤.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四、课堂检测:1.背诵课文。

2.理解内容。

五、拓展延伸:拓展: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冶心灵意境相同的诗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f六、小结:作者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1、熟读、背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教学重点】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体会作者对幽雅寂静环境的热爱,以及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目意思是什么?是谁写呢?通过预习,大家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呢?常建(出示图片):唐代诗人。

一生仕途坎坷(做官的道路不顺利),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就像我们这首诗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样)。

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

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钟磬(qìng)万籁(lài)禅房(chán)(2)生词释义。

古寺: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人的房舍。

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高兴。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诗人王维的创作风格。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哲理,提升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3. 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了解诗人王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提问学生对《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背诵诗文。

2. 选取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

八、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王维的其他诗作,进行比较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常建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诵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感受诗文的意境。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常建的相关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准备1. 诗文原文及译文。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常建的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常建及其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字的正确朗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文的初步理解。

3.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互评、自评,提高朗读能力。

4. 图文并茂(1)教师展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感悟,与诗文相结合。

5. 深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

(2)书写课后感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2)了解诗人常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2. 诗歌的主题分析和意境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全文、生字词、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常建及其生活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2)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含义;(3)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

7. 作业布置(1)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小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禅院的诗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等,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艺术欣赏:邀请书法爱好者为学生展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与诗歌的结合之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层层深入着力营造的是一个幽深静寂的意境,在这过程中,诗人内心的杂念也被一层层地剥除,最终,归于宁静,归于清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想远离尘世的隐逸胸怀。

这是一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二、学生学情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差距大,这也是他们进入初中后第二次接触的古诗,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诗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②、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2、教学重点:(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教案一:《题破山寺后禅院》背景与作者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年代。

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禅宗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常建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诗歌背景:解析诗歌创作的年代背景及禅宗文化影响。

3.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常建及其文学成就。

2. 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 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禅宗思想及作者情感。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四、课后作业:1. 深入研究常建的其它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

教案二:《题破山寺后禅院》意象与修辞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提升内心感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 修辞手法:解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山寺禅院意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内容。

2. 分析意象: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修辞手法: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4.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闭目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山寺禅院景象。

四、课后作业:1. 搜集常建的其它诗歌,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创作一首以山寺禅院为题材的诗歌,尝试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案三:《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禅宗思想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

2. 培养学生对禅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

二、教学内容:1. 禅宗思想:介绍禅宗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2. 诗歌与禅宗:分析诗歌如何体现禅宗思想。

3. 人生智慧: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对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2)体会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和向往;(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2)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2)收集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进行对比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解决生字词的问题;(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合作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3)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和情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感受;3. 收集一首相关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 四、教学准备- 课文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破山寺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 2. 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技巧。

- 分组朗读,每组选择一段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 3. 理解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 4.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的结构,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

-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5. 拓展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情景。

-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破山寺后禅院。

##### 6. 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重点。

- 强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文的背诵。

- 写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 七、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情感- 景物描写- 写作手法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文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培养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5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清晨,太阳出来了,天也刚刚亮了些,我便独自一人来到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的破山寺。

这盼望已久的破山寺依然沉睡在一片清寂之中,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就如同我的人生一般,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

那小路两旁的竹子排列着,靠得紧紧的。

沿着这条小路往下走,尽头处便是僧侣们的住所——禅房。

那红花绿柳掩映着,古老的气氛漫漫散开。

这禅房让人感觉那般淡雅,寂静。

山的无限风光与阳光相辉映,还真是耐人寻味!这里的景色让我感到十分愉悦,就连鸟儿们也被这景色陶醉,如同饮了甜蜜的花酒,一个个都在忘我地唱着歌。

树下的潭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渐渐泛起微波,使我的顾虑与杂念都消失净尽了。

我也不禁与这迷人的景色融为了一体,安静地享受这大自然带给我的患了与无忧无虑。

万物都静了下来,一切声音都黯淡了许多,唯有僧人敲打的钟磬音如此的悠扬!《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2清晨,我漫步在一条小道上,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远处,一座古寺在竹林中若隐若现。

我很是惊讶,心想:这里居然有一所古寺,以前来散步时为何没有发现?我快步向前,寺院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敲了敲门,没有人应答。

我便推门走进这寺院中。

朝阳射下来的点点光芒,映照着肃穆的高林,让人感到十分的庄重。

猛然,在寺院的竹林深处,我发现了一条小路。

阳光透过竹叶在路上留下斑斑点点,一阵风吹来,竹子微微晃动,竹叶翩翩起舞,路上的斑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望着小路远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花木掩映着的经房更显得分外幽静。

我缓缓地走在小路上,观赏者那被誉为四君子的——竹子。

听着风吹过竹叶发出的轻响,呼吸着竹林中的新鲜空气,欣赏着古寺在阳光下的身姿。

忽然,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婉转的啼叫起来,在青山绿叶的光彩中欢声歌唱,歌声时而快时而缓,时而好似涓涓溪流,时而好似滚滚波涛。

我停下脚步,细听这只鸟儿的歌声,忘记了自己。

清潭照影,在我的心里顿时一片空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索诗词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朗读: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朗读之美。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古迹时,是否曾感受到过诗人在作品中描绘的那种宁静与悠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意境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常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对诗词中的画面、情感、哲理进行剖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理解诗人常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题目有深入的认识。
-通过讲解、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常建的生平事迹,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背景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强化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常建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五首诗词。

3.领悟诗词中的意象和哲理,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领悟诗词中的意象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常建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常建有哪些了解?他的诗歌有哪些特点?2.讲解诗词逐首讲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五首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哲理。

示例讲解《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景象,表达了向往禅意的情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描绘了清晨的古寺和阳光照耀下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表现了禅房周围环境的清幽。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禅意的领悟。

3.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五首诗词中,哪一首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汇报交流: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提醒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5.作业布置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五首诗词。

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五、课后拓展1.组织诗词鉴赏小组,开展课外活动,欣赏更多诗词。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品味诗词之美。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讨论氛围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诗词的领悟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3.课后作业布置适当,有利于巩固所学内容。

附:诗词原文及翻译1.《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2.《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古寺时,是否有过一种特殊的感受?”这种感觉可能与宁静、古朴、超脱有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常建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举例:诗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寺院的宁静。学生需要理解“万籁”与“钟磬音”的对比关系,以及这种对比如何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诵读比赛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通过精讲细练,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透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感到很欣喜的是,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条理不够明确。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一些口语表达的训练,如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情感和节奏朗读诗词,感受其传达的意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分享他们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自然景观与禅意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是诗的盛世,一个一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让后人铭记。

常建就是这样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诗文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二、作者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

生卒年和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

(解释: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三、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
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都,全部。

“寂”,寂静,没有声音。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

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

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