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

合集下载

找到影响历史进程的节点,便可轻松理清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

找到影响历史进程的节点,便可轻松理清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

找到影响历史进程的节点,便可轻松理清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上文,是之前曾写过的一篇梳理五胡十六国的文字,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

两晋南北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1、西晋结束三国纷争•节点一——西晋一统天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在此的两年前,公元263年,司马昭已派钟会、邓艾攻灭蜀汉。

公元280年,司马炎令杜预、王睿南下灭吴,至此三国归一,天下重新一统。

司马炎并非昏君,作为一个开国之君还是合格的,其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开创了“太康之治”,但司马炎自身的奢靡之风为晋朝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节点二——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西晋自公元265年建立,至公元316年灭亡,凡51年,其作为一个大一统朝代的时间其实也仅仅在司马炎生前,司马炎在公元290年去世后,傻儿子惠帝司马衷即位,帝国马上开始风雨飘摇。

八王之乱,起于公元291年,终于公元306年,本质上就是因为司马衷鲁钝,皇后贾南风弄权,引起了司马家族的内讧,参与者其实不止八王,因《晋书》将参与的八个诸侯王联合作传,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胜利而结束,但更大的混乱马上就到来了。

公元304年,八王之乱尚未结束之时,南匈奴刘渊便在太原起兵了。

公元311年,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公元316年,刘聪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由于此事件均发生在晋怀帝永嘉年间,故史称“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结果,便是五胡乱华和晋室衣冠南渡。

2、东晋和十六国公元317年,司马睿在王导的辅佐下在南京称帝,这便是东晋。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的门阀士族当权的朝代,王氏、庾氏、谢氏、桓氏四大世家依次掌控东晋103年的朝政。

东晋的政治相对比较稳定,我们的目光可以集中在北方的五胡十六国。

•节点一——后赵灭前赵,一统北方公元318年,刘渊的养子刘曜即位,国号“赵”,史称前赵。

公元319年,刘渊的大将石勒在河北即位,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1、春秋战国:2、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3、三国两晋南北朝:4、隋唐:5、宋元:6、明清:专题一先秦文明【单元综述】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发展和西周的强盛,到春秋时期开始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中国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的转变。

【知识网络】大变革时代军事上: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水利工程政治上:思想上:时期:表现专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秦汉) 【单元综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的时期。

政治方面,从国家制度来看,秦始皇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建立了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统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到汉代,统治者继续采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从地方制度看,否定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而西汉初年,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虽然时战时和,但是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形式主要有:战争、和亲、迁徙、设机构。

对外关系方面,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方面,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史学有杰出成就。

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知识网络】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秦王扫六合”建立起我国巩固灭亡:秦末农民战争政治:创立制度文化:,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经济:思想:民族:北;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政治:颁布,削夺侯国经济:将收归中央,统一思想:军事: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造纸术:前期发明,东汉改进。

数学:《九章算术》医学:华佗与麻沸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文学:司马迁《史记》秦汉文化汉朝的民族关系汉元帝时,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汉武帝时,;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 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歌
夏商周,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元谋人
云南元谋, 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 距今70——20万年
打制石器, 天然火。
打制石器,
天然火。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 距今1万8千年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河姆渡人
浙江余姚, 距今6000多年, 水稻, 磨制石器, 干栏式房屋, 黑色陶器, 猪、狗、水牛。
商朝
汤 前1600年 —— 前1046年 亳 ——殷(盘庚迁殷)
西周
周武王 前1046年 ——前771年 镐京(今西安)
东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春秋五霸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战国七雄
秦朝
嬴政 前221年 —— 前206年 咸阳
西汉
刘邦 前202年 ——8年(王莽夺权) 长安
半坡人
陕西西安, 距今5000多年,
炎帝、黄帝、蚩尤
黄河中下游, 距今4000多年
种植粟、蔬菜,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红色陶器, 猪、狗、牛、马、羊、鸡。
炎、黄联合在涿鹿打败蚩尤,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的禅让
距今4000多年 公共推举,首领让贤
夏朝
禹 前2070年 ——前1600年 阳城

220年 洛阳 221年 成都 222年 建业
曹丕
东汉
刘秀 25年 —— 220年
三国
刘备

洛阳

孙权

三 国 鼎 立
司马炎 265年 263年,魏灭蜀
西晋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三国(220—280年) 曹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刘备 东吴(222—280年):建邺、孙权 西晋(265—420年):洛阳、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业、司马睿(顾恺 之、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南方经济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魏—北齐 (《齐民要术》 西魏—北周
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任)、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二 十一条》、张勋复辟、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 后汉、后晋、后周)政权更替频繁 十国:割据、相对稳定
北宋(960—1127年):开封(汴京) 陈桥兵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禁 军、文臣当地方官、澶渊之盟、靖康 之变、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9年):临安(杭 州)、赵构、岳飞、韩世忠 程朱理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沈括与“十 二气历”、三大发明、宋词、《清明 上河图》
(2)战略相持:诱降、奴化、三光、 掠夺 汪伪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皖南事变 枣宜会战(张自忠) 豫湘桂战役 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百团大战 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整 风)
(3)战略反攻: 中共七大(1949年春、延 安、毛泽东思想)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 日、9月2日)

导言:中国历史发展线索

导言:中国历史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线索——朝代更替一、原始社会(一)原始人群(原始群居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2万年前1、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2、陕西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65万年前3、北京人:距今约50——40万年前(二)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5万多年前——四、五千年前1、山顶洞人:距今约2万多年前2、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1万年前⑪半坡氏族: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200年⑫河姆渡氏族:公元前5000年左右3、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000年左右⑪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年⑫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2300年⑬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多年⑭黄帝、尧、舜、禹的传说:距今4000——5000多年二、奴隶社会(一)形成——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600年)(二)发展——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46年)(三)强盛——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四)瓦解——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一)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2、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3、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4、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鼎立⑪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⑫蜀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⑬东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2、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3、东晋十六国⑪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⑫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4、南北朝⑪南朝①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②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③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④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⑫北朝①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②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③西魏:公元534年——公元557年④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⑤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2、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辽、宋、夏、金、元1、五代十国⑪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①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②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③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④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⑤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⑫十国①吴:公元901年——公元937年②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③吴越:公元907年——公元978年④楚:公元926年——公元951年⑤闽:公元909年——公元945年⑥南汉:公元917年——公元971年⑦荆南(南平):公元907年——公元963年⑧前蜀:公元907年——公元925年⑨后蜀:公元934年——公元965年⑩北汉:公元951年——公元979年2、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3、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4、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5、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6、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7、蒙古:公元1206年——公元1271年8、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六)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1、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2、后金:公元1616年——公元1636年3、清朝(1840年以前为古代,之后为近代):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中国历史概述: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概述: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概述: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中国历史丰富多彩,经历了众多王朝的更替、政治和社会变革以及重大的文化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奴隶制度到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断壮大和成熟。

本文将概述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历史1. 夏朝(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根据《史记》的记载,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夏朝是奴隶制社会的代表,禹开创了治水的传统,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尽管夏朝的存在仍存在争议,但其对后世的影响仍然深远。

2. 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王朝,其政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

商朝是一个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商朝人民的生活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

商朝时期,中国的文字开始出现,并且已经有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也是一个奴隶制社会。

周朝首先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朝的统治者是以周公为代表的贤臣,而东周时期,由于贵族间的内斗,国家逐渐衰败。

周朝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治的开始。

中古中国历史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是一个分裂和竞争的时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诸侯国在中国境内出现,各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和争夺。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活跃在国家中,例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这个时期的政治分裂最终被秦国所统一。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

尽管秦朝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深远。

古代历史发展线索

古代历史发展线索
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法兰克王 国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10世纪----13世纪----14世纪




政治:国家由分裂和南北对峙走向统一,中国疆域发 展为历史上最辽阔时期;文官体制、行省制度对后世 影响深远 文化: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 民族关系:从多个民族政权对峙到将边地少数民族在 内的全国各地置于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原与 边疆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对外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首创和巩固 文化:大一统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儒家思想逐 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民族关系:多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巩固 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的出现和发展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 3世纪----6世纪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 乱频繁,南北政权对峙,逐渐走向统一;形成 门阀士族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北方出战国:商业开始活跃 西汉:形成丝绸之路 唐朝:丝绸之路臻于全盛,推动中外经济交流;长安 是国际大都会,西域胡商聚居 宋: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明:朝贡贸易,严谨民间外贸 清:商业发展促使城市复兴;长江沿岸商品集散地; 北京是全国贸易中心;海禁到闭关,广州是重要通商 口岸
一、朝代的更替 二、各个朝代的历史特征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四、中国古代经济 五、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2)表现:
A.全面繁荣的文化,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B.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1)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科技处于世 界领先水平,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 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对外贸易空前 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 (2)表现:

新 高中历史线索

新 高中历史线索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中国历代朝代更替表(一)原始社会时期:1、原始人群阶段: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左右。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左右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左右2、氏族公社时期: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半坡氏族文化:河姆渡氏族文化: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4000年----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时期: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

镐京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间。

洛邑(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咸阳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长安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民族融合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洛阳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成都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建邺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洛阳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建康十六国:公元317年-----公元439年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建康北朝时期:公元439年-----公元581年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长安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长安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79年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东京夏:公元1038年---- 公元1227年金:公元1115年---- 公元1234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元朝:公元1206年---公元1271年---1279年---公元1368年大都明清——封建社会的衰落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应天(南京),北京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636年-- 1644年----公元1912年北京。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2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2
④文化——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文学艺术繁荣,并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①明朝制度的废除和的设立;
②清朝、
的设立
①农业:小农经济与市场的紧密结合。
②手工业:制瓷;丝织;资本主义萌芽。
③商业:的出现发展
④政策:;

①思想:的“心学”;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等人的思想)
③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奠定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④文化——与农耕相关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①诸侯争霸、兼并
②变法
①农业: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经营模式:。
②手工业:冶铁、炼钢。
③商业:民间商业开始兴起。
①思想:。(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②文化:数学:算筹计数法;天文:《》;文学:《》、。
北魏改革

①思想:儒学受挑战
②文化:《齐民要术》;书法、绘画。
隋唐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①政治——封建国家统一强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③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④对外关系——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明。
①夏朝:制;
②西周:制;
③西周:制;
①农业: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制。
②手工业:青铜时代。
③工商食官,手工业、商业由控制。
①官府垄断;
②书法发展。
春秋战国
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①政治——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同时也推动了民族融合,各国变法。
②经济——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从两个南北朝看宋辽、宋金与第一个南北朝定义契合程度

从两个南北朝看宋辽、宋金与第一个南北朝定义契合程度

从两个南北朝看宋辽、宋金与第一个南北朝定义契合程度作者:蒋丽萍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6期摘要:李治安先生提出中国历史上存在“第二个南北朝”,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历史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而两个南北朝得名定义有所不同,魏晋南北朝的地理、政权等复杂因素出现“第一个南北朝”这一概称,后宋辽、宋金及元在民间广泛使用“南朝”、“北朝”互称,“第二个南北朝”概念应运而生。

其中,宋辽、宋金契合第一个南北朝的程度从地缘传统及政治外交上有所不同,从地缘传统来看,宋金比宋辽更契合第一个南北朝的定义,从政治外交来看,宋辽比宋金更契合第一个南北朝的定义。

关键词:宋辽关系;宋金关系;第二个南北朝李治安先生在《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一文中提出“中国历史上存在‘第二个南北朝’”,且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与两个南北朝密切相关。

文章将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变化更迭及其整合分为了第一个南北朝与隋唐的“南朝化”、唐宋变革说与第二个南北朝的发展线索、明前期承袭元制颇多与南、北两线索的整合三大部分,并对第二个南北朝是否存在做了详细的分析。

李治安先生已经对前者做了很详细、全面的分析,相比之下,笔者认为两个南北朝相关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两个南北朝定义的角度不同第一个南北朝是魏国统一三国,晋继魏之后灭亡,中国自此进入分裂时期,北方和南方两个系统王朝的对立历史阶段。

其中北朝(386年至581年)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为主,南朝(420年至589年)以刘宋、南齐、南梁、南陈为主,这一概念目前为社会大众和学界普遍承认。

笔者以为此处所提第一个南北朝是立足于时间和地缘因素之上提出的,当是时中国大体上处于分裂情况,整体呈现南北对峙的形势,同时因政权更迭、版图变化频繁,统而称之,站在地理分据的角度上得名的“南北朝”。

而第二个南北朝与第一个南北朝相比,应用并不是那么普遍,并非所有人都认同。

笔者以为,第二个南北朝应是站在政治和地缘传统的相对角度确定的。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魏晋南北朝史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董卓之乱: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标志着军阀割据混战的开始。

↓↓↓↓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曹操孙策刘表……↓汉献帝迁许: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与袁绍争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曹“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取得统一北方的决定性胜利。

↓曹操南征,孙刘联手抗击: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曹操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操死。

子曹丕夺汉献帝位,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同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222年,吴蜀夷陵之战,刘备败。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29年,孙权称帝,建元黄武。

二、三国鼎立与其统治A、曹魏政权(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政权)1、建元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称魏公,设置魏国三公、尚书、侍中等官。

改组记室为秘书监。

中书、尚书、门下成为新的中枢;2、建安元年曹操在霸府设置校事和刺奸之职。

曹魏建国后,政治校事与御史台同为中央监察机构,互不统属;统治举措 3、曹操设置都督,集军权。

曹丕即位正式建立都督制;4、曹操唯才是举,三次颁布求贤令;5、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把管理选举权集于中央;1、颁布屯田令,实行屯田;经济 2、兴办水利灌溉事业;3、改革税制,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式颁布租调制;↓租调法始于三国的曹魏,租指田租,调指户调(征收绢帛)B、蜀汉政权(221年——263年,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政权)政治:限制豪强、整肃吏治、严明赏罚、任人唯贤、和抚夷戎(如七擒孟统治举措获,平定南中);经济:兴修水利、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发展生产;曹魏与蜀汉相争,诸葛亮五次北伐(公元228年——234年)C、孙吴政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277年)政治:限江自保、广揽人才;经济:征服山越、开发江南;三、短命王朝——西晋(公元265年——316年)A、建国与统一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279年,咸宁五年,晋武帝伐吴;↓280年,统一全国。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中国古代史专业是培养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文就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提供优秀论文题目200余个,其中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等专业。

希望各位需求者能够学以致用!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16、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17、清代司法检验制度中的洗冤与检骨18、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19、唐国史中的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以玄宗先天二年政变书写为中心20、唐宋州县治理的本土经验:从宋代司法职业化的趋向说起21、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22、论西周时期的“南国”23、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24、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25、中国唐律研究三十年26、“山人”与晚明政局27、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28、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盗砍案”的历史民族志29、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30、寻找最初的“仁”对先秦“仁”观念形成过程的文化考察31、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32、异地高考的历史参照: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33、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34、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35、秦汉律所见“质钱”考辨36、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37、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38、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39、《唐律》中的量刑制度及其历史贡献40、明清北京休闲空间格局研究41、《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42、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43、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44、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基于清代关中中部的分析45、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46、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47、从乡豪历史到士人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48、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49、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50、“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51、曹操与原始道教52、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53、“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54、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55、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56、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57、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58、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59、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60、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61、从清代新疆屯垦政策角度谈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为中心62、清中叶以降浙南乡村家族人口与家族经济63、经营地方:明清之际的济宁士绅社会64、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65、《郑芝龙航海图》考——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雪尔登中国地图》名实辩66、秦汉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空”67、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68、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69、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70、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71、“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7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年龄与空间分布7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74、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及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75、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76、清末“庙产兴学”与乡村权势的转移——以巴县为中心77、“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78、大清刑律草案签注考论79、清代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80、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开垦过程81、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82、清朝皇帝的中国观83、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84、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85、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86、十七世纪西方耶稣会士眼中的北京——以利玛窦、安文思、李明为中心的讨论87、“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88、鼎革与变迁:明清之际江南士人行为方式的转向89、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一个清代城市中民族关系的个案90、春秋官制与《周礼》比较研究——《周礼》成书年代再探讨91、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92、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会及其历史书写——以《魏书·官氏志》为中心93、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94、“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95、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96、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97、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98、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99、章学诚的“经世”观与清初“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建构100、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101、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流派102、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变迁103、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104、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105、官制、语言与司法——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之消长106、耶律阿保机建国方略考——兼论非汉族政权之汉化命题107、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108、论拓跋鲜卑之得名109、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110、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111、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112、清代宗教与国家关系简论113、从军事城堡到塞北都会——1429—1929年张家口城市性质的嬗变114、朝贡、礼仪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115、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116、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117、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118、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119、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120、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121、也论先秦时代的司寇122、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123、《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124、宋代妇女奁产所有权探析及其意义125、清朝《状式条例》研究126、“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127、秦汉时期的“夜作”128、汉代女性的工作129、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张家山汉简与秦简比较研究之一130、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131、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132、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133、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34、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135、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136、现代性抑或中国性历法在明末以来的法律命运137、宋代图经与九域图志:从资料到系统知识138、《唐律疏议》中的“及”字例析——传统中国的立法技术一瞥139、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赘述140、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141、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142、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43、东汉的豪族与吏治144、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145、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146、宋代籍帐制度探析——以户口统计为中心147、二十世纪以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148、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149、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150、何谓“唐宋变革”151、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152、北魏直勤考153、疾病与唐蕃战争154、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155、“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156、盛世叩阍:清前期的皇权政治与诉讼实践157、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158、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159、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160、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161、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162、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163、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164、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165、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166、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67、唐代的请托及其法律治理困境168、清代城市水环境问题探析:兼论相关史料的解读与运用169、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170、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171、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172、唐代石堡城、赤岭位置及唐蕃古道再考173、明代外交观念的演进——明太祖诏令文书所见之天下国家观174、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75、北魏境内胡族政策初探——从《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说起176、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177、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178、清代汉水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179、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80、“汉家”神化看两汉之际的天命竞夺181、明清南京内河水环境及其治理182、越南使臣与清代中越宗藩秩序183、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184、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开发与村落形成185、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186、西周时期“里”的性质187、清代文字狱研究述评188、永王璘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189、试论唐代长安佛教寺院的等级问题190、清代北方农田水利史研究综述191、试论金人的“中国观”192、清末地方官员学堂教育述论——以课吏馆和法政学堂为中心193、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194、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195、秦汉时期南岭交通的开发与南北交流196、“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197、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198、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199、汉代的流言与讹言200、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201、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202、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203、唐代判词中的实判——兼与拟判比较204、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205、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206、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207、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208、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209、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210、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211、二十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212、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213、明代太仓州的设置214、京房的《易》阴阳灾异论215、试论清朝前期封贡体系的基本特征216、利玛窦研究三十年217、谁主沉浮:农牧交错带城址与环境的解读——基于明代延绥长城诸边堡的考察218、“立家之道,闺室为重”——论唐代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关系219、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220、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221、春秋战国乡里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基层权力的建立222、两汉童蒙教育223、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

中国史 各阶段历史特征线索归纳

中国史 各阶段历史特征线索归纳

中国史各阶段历史特征线索归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石器为主的简单劳动工具。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中国时间轴发展历程

中国时间轴发展历程

PA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结束了南北朝时期,修建 了大运河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 时期之一,出现了"贞观之 治"和"开元盛世"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公元 907年-公元979年 ):这是一个分裂 时期,包括后梁 、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 朝代和南唐、吴 越、楚、闽、南 汉、荆南、北汉 等十个割据政权
汇报人: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公 元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建立的国家政权,它实现 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自成立以 来,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 和社会变革和发展。今天,中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 一,其未来将更加繁荣昌盛
现代
-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
XXX
谢谢观看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这是中 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首都频繁迁移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和 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古代
秦、汉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这是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修建 了万里长城等伟大工程
中古时代
PART 3
近古时代
近古时代
宋、元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 个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展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由蒙古人建立,实 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PART 4
近代
近代
明、清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 年):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 建立的封建王朝

魏晋到隋唐的知识线索

魏晋到隋唐的知识线索
魏晋到隋唐的知识线索
时间段
主要历史事件与知识点
魏晋时期
三国(220-280年)
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刘备建立蜀汉;孙权建立东吴,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西晋(266-316年)
司马炎建立西晋,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亡
东晋(3入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420-589年)
南方宋、齐、梁、陈更替;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更迭
民族融合加强,佛教、道教兴盛
隋朝
隋朝建立(581年)
杨坚篡位建立隋朝,结束南北分裂
开通大运河(589年)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创立科举制(隋炀帝时)
选拔官吏的方式变革,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隋朝灭亡(618年)
隋炀帝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隋朝灭亡
唐朝
唐朝建立(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开启盛唐时代
贞观之治(唐太宗)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开元盛世(唐玄宗)
唐朝达到鼎盛,经济、文化、艺术全面发展
安史之乱(755-763年)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社会动荡不安
五代十国(907-979年)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五代更迭,南方及边疆地区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整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整理

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整理一、我国古代历史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时期。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朝代和王朝,这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君臣相争、政治风云变幻为我国历史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我国历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大时期:古代和近代。

其中,古代我国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些历史阶段的演变,大都以朝代为单位,不同朝代的兴衰更迭,也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线索之一。

二、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整理在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主要着眼于我国古代历史,通过对古代朝代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初步认识,并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初步把握。

对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进行整理,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了我国历史的开始。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朝代,商朝的建立奠定了我国封建制度的基础。

而周朝则担负了继承商朝文化并对其发展的重要任务。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巩固。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战国纷争,思想文化繁荣,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3. 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而汉朝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文化、政治和军事成就影响深远。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一个典型时期,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南北朝鼎立,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交织复杂,令人啼笑皆非。

5. 隋唐五代时期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有魅力的朝代,其统一我国的成就值得赞扬。

而唐朝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使之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文化为近代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政治方面: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二、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
作者: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年第05期
两个南北朝所造成的南、北方隔离与差异,直接影响到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

恰恰是在唐宋变革前后,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呈现南、北复合状态而非单一。

这是深入探究考察中近古历史时应该予以格外注意的。

第一个南北朝、隋及唐前期的历史是循着“南朝”、“北朝”两条并行的线索来发展演化的。

隋及唐前期基本实行的是“北朝”制度,而后又在统一国度内实施了“南朝”线索与“北朝”线索的整合。

到中唐以后整合完毕,国家整体上向“南朝化”过渡。

第二个南北朝及其并行发展的两条线索,都确凿存在。

南宋承袭唐宋变革成果,它所代表的南朝线索充当主流,辽夏金元反映的北朝线索也作用显赫。

二者并存交融,先后经历元朝、明前期以北制为主导及明中叶为南制主导的三次整合,明后期最终汇合为一,此乃宋元明清历史的基本脉络和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