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2024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9.28命题人:刘红卫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教材理解(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1.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分析不恰当的是()A.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具有人情美、人性美的女性形象,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B.摒弃宏大叙事,着眼于日常生活情景,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丰满而又鲜活;语言清新、俊逸,富有诗意,极具感染力。

C.采用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扬了人物的人性美;自动铅笔盒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D.有着相同的叙述视角,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阅读以下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一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红烛》节选)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想象,联结北冰洋和太平洋,使得意象异常之大,显示其宏伟、壮观。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呼喊,也是时代号角。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详细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详细答案)

2021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境内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是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内涵。

这与北方民族政权的环伺紧逼,以致宋朝一再面临存亡继绝的现实威胁息息相关。

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

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欧阳修:《本论》),以期“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胡安国:《春秋传序》),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不乱华,进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

推及与诸民族政权的外交关系上,宋朝在军事失利委曲求和时,宁可接受交纳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而拒绝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这一民族主义基调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回声,而南宋远比北宋高亢。

《春秋》学因发挥“尊王攘夷”大义而再度跃居显学,士大夫论兵也成为风尚,不啻是民族主义主旋律在经学与军事学上的反映。

诗词散文等主流文学,都有由爱国主义基色构成的绵延不绝的作品,“表白了他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申的爱国心”(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这种民族主义也融入市民文艺的叙事性作品。

在宋学鼓吹下,民族大义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尽忠报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已是上至将相下至士庶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

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

在大宋史视野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宋并峙的民族政权,一方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

金亡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金史》)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

今人在重新评价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复杂关系时,自应秉持民族平等的价值观。

对大宋史时段所有民族战争,一方面既要放在历史条件下评断每次战争各方的是非曲直,另一方面也应从中华民族通过长期冲突与融合方始形成的历史大趋势中去评判。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

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

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

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

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

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

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

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

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

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

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会员独享】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会员独享】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部)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与.会(yù)熨.帖(yùn)喘.气(chuǎn)觊觎..已久(jìyú)B.攻讦.(jié)缉.拿(jī)档.次(dǎng)令人咋.舌(zhǎ)C.标识.(zhì)舞蹈.(dǎo)羞赧.(nǎn)浑身解.数(jiě)D.浸.渍(jìn)踮.脚(diǎn)晕.车(yùn)向晚跫.音(qióng)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名副其实分到扬镳融汇贯通集腋成裘B.绿草如茵屈指可数邪门歪道明察秋毫C.泱泱大国锱铢必较世外桃园投机取巧D.掉以轻心变本加利相提并论嘘寒问暖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了,在这里,竹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涵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浮躁的心态回归平和。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明确装饰B.情韵明确装饰C.情韵明晰装点D.情调明晰装点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了解作为高中生接受文明礼仪教育遵守礼仪规范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B.校团委组织的“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一年级捐了两万元,高二年级捐了一万五千元,而高三年级则多达四万三千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C.这并列的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后边用了分号,(因为分句内部出现逗号)所以第二个分句后边也应该用分号。

D.别林期基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

”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张之为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

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

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

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

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

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

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但这个故事却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

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

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 (2020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而后乃今培风B . 此小大之辩也C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D . 字而幼孩2.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B .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C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D .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3.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 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B . 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C . 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D . 胡盈罗绮遍身罗绮者4.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少长咸集火尚足以明也B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舞幽壑之潜蛟C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始舍于其址D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顺流而东也5. (2分)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B . 导大窾,因其固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臣之所好者道也D . 乃中《经首》之会乃有二十八骑6. (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狄人攻之B . 事之以珠玉而不受C .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D . 民相连而从之7. (2分)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B .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C .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D .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8. (2分) (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洎牧以谗诛”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戍卒叫,函谷举D . 故不我若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9. (2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月考) 以下中国乐曲,不出自阿炳的作品是()A . 《二泉映月》B . 《听松》C . 《寒春风曲》D . 《十面埋伏》10. (2分) (2019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全书本于历史,真实地记录了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黄巾起义,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百余年间的史实。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3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因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

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糜的文化载体。

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

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

爱美是人的天性。

由于素纸不能滿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

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

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成、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乃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

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小明在上课时,教室突然摇晃起来。

小明获救后回忆说,当时他在二楼,没超过20秒左右吧,楼就塌了。

D、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4。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

无能为也已 B。

何厌之有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下列句子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①函封之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使使以闻大王④群臣怪之⑤共其乏困⑥既祖,取道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且君尝为晋军赐矣A.④⑥ B。

④⑧ C。

②⑥ D。

①③6。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何厌之有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⑤给贡职如郡县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⑦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⑧金千斤,邑万家⑨大王来何操⑩山峦为晴雪所洗A。

①⑤/②⑧⑨/③⑦/④⑥⑩B。

①⑤/②⑧/③⑦⑨/④⑥⑩C。

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⑩D。

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⑩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陛,是宫殿的台阶。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以“陛下”代称皇上,后来“陛下”成为尊称帝王的称谓。

B。

“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

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

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诸侯王、皇太后、皇后的尊称。

C。

儒家经典《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如无注释,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世称“春秋三传”指的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也记述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共33篇。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数不胜数。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

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

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

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

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

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_0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_0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试卷说明:2016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江明娥审校:晏宾芳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qiú)麦糟(cáo)刀俎(zǔ)短小精悍(gàn)B. 塑料(shuò)屏息(bǐng)沉浮(fóu)忸怩不安(ní)C. 创伤(chuāng)忤视(wǔ)说服(shuō)戮力齐心(lù)D. 青荇(xìng)目眩(xuán)叱骂(chì)痛入骨髓(su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株连家具店国家栋梁B.廖廓宣泄遭谒制黄粱美梦C.簸箕拇指橘子洲神州飞船D.?视欠收万户侯秋豪无犯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就是反败北。

到街上走一走就会知道,一提起败北分子,那是有口皆碑,人人痛骂。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表情澎湃。

C.有些表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明媚”,飘飘然忘乎所以。

D.在北纬30°线上,奇不雅绝景俯拾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遗址等。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十?一”旅游黄金周,天气宜人。

南昌绳金塔的庙会、婺源的“古装穿越”“秋收运动会”等活动都博得了不少人气。

B、“到底去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爸爸对着眼睛看着电视、嘴里嗑着瓜子、双手玩着手机的女儿吼道。

C.归隐是旧时文人抱负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古到今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共57分)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 )ﻩ颓圮.(qǐ)ﻩ犒.赏(kào )ﻩ未雨绸缪.(móu )B. 思忖.(cǔn) 漫溯.(sù )ﻩ瞋.目(chēn)忸怩不安(niǔ ní )..C. 濡.(rǔ)缕ﻩ青荇.(xìng)刀俎.(zǔ)被八创.(chuāng)D。

青苔.(tái)ﻩ粗糙.(cāo)ﻩ拊.心(fù)叱咤.风云(ch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ﻩ蒿草ﻩﻩ绵里藏针揠苗助长B.辽廓目炫ﻩ一筹莫展ﻩﻩ沧海桑田C.愁怅ﻩ苍茫ﻩﻩ轻歌曼舞ﻩ融会贯通D.寂寞ﻩﻩ璀璨ﻩﻩ变本加利ﻩ张灯结彩3。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有加。

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图书馆“宝库”“殿堂”,“知识公园"。

A.崇敬ﻩﻩﻩ望而生畏ﻩﻩ不仅是ﻩ而且是B.尊崇ﻩﻩ望而生畏ﻩ不应是ﻩﻩﻩ而应是C。

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

尊崇ﻩﻩﻩ敬而远之ﻩ不仅是ﻩﻩ而且是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的田园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生活。

C。

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面对消费市场的“寒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杞人忧天,应该千方百计拉动国内消费.....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境内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是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内涵。

这与北方民族政权的环伺紧逼,以致宋朝一再面临存亡继绝的现实威胁息息相关。

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

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欧阳修:《本论》),以期“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胡安国:《春秋传序》),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不乱华,进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

推及与诸民族政权的外交关系上,宋朝在军事失利委曲求和时,宁可接受交纳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而拒绝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这一民族主义基调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回声,而南宋远比北宋高亢。

《春秋》学因发挥“尊王攘夷”大义而再度跃居显学,士大夫论兵也成为风尚,不啻是民族主义主旋律在经学与军事学上的反映。

诗词散文等主流文学,都有由爱国主义基色构成的绵延不绝的作品,“表白了他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申的爱国心”(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这种民族主义也融入市民文艺的叙事性作品。

在宋学鼓吹下,民族大义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尽忠报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已是上至将相下至士庶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

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

在大宋史视野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宋并峙的民族政权,一方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

金亡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金史》)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

今人在重新评价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复杂关系时,自应秉持民族平等的价值观。

对大宋史时段所有民族战争,一方面既要放在历史条件下评断每次战争各方的是非曲直,另一方面也应从中华民族通过长期冲突与融合方始形成的历史大趋势中去评判。

元朝再次完成统一大业,无疑是大宋史时段各民族冲突与诸政权互动的历史性结局。

在这一长时段中,确实时断时续地伴随着血与火的民族战争,但也应看到,相关政权达到地缘政治相对均势的和平时期,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而宋朝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这样,就不至于因肯定统一而对宋朝长期而顽强的抵抗不以为然。

正是有赖于这种抵抗战争,保卫了宋朝先进的社会经济,相对弱化了骑马民族政权的原始野蛮性,相应减轻了大统一进程中社会破坏力度。

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民族气节与忽必烈所成就的统一大业之间的历史悖论,也可以各有其值得肯定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儒学是宋代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宋儒希望确立民族自信,用夏变夷,进而力图夷不乱华,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

B.宋朝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的内涵,这和北方民族政权一再威胁到宋朝存亡断绝的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C.民族主义影响到了宋朝的外交,宋朝向外族求和,因接受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所以不再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D.与宋朝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同时,也形成了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多民族混合的主体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论述宋朝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一些表现,并引用了一些资料作为论据。

B.文章第二段从文化领域论述宋朝民族主义的表现,指出民族大义成为宋朝全民共识。

C.文章认为,民族主义在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中同样存在,并引用有关史料加强论证。

D.文章从大宋史视野的角度论述民族关系中的民族主义,着重论述了民族平等的价值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应根据历史条件去评判大宋史时段民族战争各方的是非,也应从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角度去评判这些民族战争。

B.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关系复杂,肯定一方不等于否定另一方,因此,我们肯定元朝再次完成统一大业,不应否定宋朝长期而顽强的抵抗。

C.如果没有宋朝对元朝的抵抗,就无法保卫宋朝先进的社会经济,也不能减轻大统一进程中的破坏力度,文天祥和忽必烈也就没有现在的历史地位。

D.在大宋史时段各民族冲突与诸政权互动的长久的历史中,宋朝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相关政权地缘政治相对均势的和平时期,起主导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断桥蒋寒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

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

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

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

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

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

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

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

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

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通过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文章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不同人物在修桥问题上完全不同的立场和复杂心情。

D.小说通过描述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 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 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

2020年参加HSK (新汉语水平考试) 等国际汉语考试的全球各类考生达到600万人次。

汉语也愈发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也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

在很多欧美国家,出生于精英家庭的小孩,从小学习中文已成为当地一种流行趋势,这使得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更受欢迎。

不少家庭纷纷开出高薪聘请华人保姆,帮助子女更好地学习中文。

近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公布了一项对上千名英国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文被英国家长选为“未来最有用”的语言,51%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中文。

过去10年间,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小学生翻了四番,汉语现已是法国初、中等教育里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各国汉语教学正在由普及型、兴趣型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机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

”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学员规模持续扩大,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民众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进入社区、植入草根,形成了校内校外互动,各职业、各年龄段、各种身份学员广泛参与的热烈氛围。

”目前,学历教育、学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汉语国际教(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汉语为什么这么热? 其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国渴望更多地借鉴中国经验,而汉语无疑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其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好汉语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正如一些荷兰家长指出的那样“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

其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彰显出大国的气质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与合作,也使得汉语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

(摘编自《南方网》)材料四:具体来看,“汉语热”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欧美各国高中生学习中文的比例跟其他外语比起来并不高,中文仍是小语种的一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