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第十二讲 归中、歧化和不交叉规律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六张神图帮你顺利过渡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六张神图帮你顺利过渡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本文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教学目标的差别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知识体系的差别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
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
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
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与延伸点的衔接(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衔接(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的衔接(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五)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六)化学计算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衔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为特级教师,本文将详细探讨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现知识点有效衔接的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有其特殊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点衔接。
例如,学生在这个阶段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验、模型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师要实现知识点衔接,必须对教材和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
3. 巧妙设计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实现知识点衔接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实验、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原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思考。
这样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4.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衔接。
例如,在教授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记忆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实践与课后巩固相结合知识点的衔接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实现,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归中 歧化反应规律
含有同一元素得不同价态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只含有该元素中间价态得物质得反应叫做归中反应。
发生归中反应得条件就是要符合中间价态理论:含有同一元素得不同价态得两种物质,只有当这种元素有中间价态时,才有可能发生归中反应。
而且高低价态变化得结果就是生成该元素得中间价态。
归中反应得特点就是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就是同一种物质。
利用中间价态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二氧化硫可用浓硫酸干燥(因为不存在+5价得硫)。
C+CO2=2COSO2+2H2S=3S↓+2H2OH2SO3+2H2S=3S↓+3H2OH2S+3H2SO4(浓)=4SO2+4H2O2Fe3++Fe=3Fe2+6HCl+KClO3=KCl+3Cl2↑+3H2O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Ca(ClO)2+4HCl(浓)=2Cl2↑+CaCl2+2H2OCuO+Cu=Cu2O2Na+Na2O2=2Na2O1。
邻位转化规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得化合价升高或者降低到相邻得价态。
如:S有-2,0,+4,+6得价态,如果就是0价得S参加反应,则升高到临近得+4,或降低到临近得-2、2。
跳位转化规律一般都满足邻位规律,但就是如果遇到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则会被氧化为高价态或还原为低价态、如:—2价得S如果遇到一般得氧化剂,则被氧化到0价【2H2S+SO2====3S↓+2H2O】(反应方式不唯一,图示为配平方法),但如果遇到强氧化剂,则可能被氧化到+6价。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得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得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得规律,不会出现交错现象、如在反应【2Na2S+SO2====2Na2O+3S】中,Na2S中得S就是—2价,它跟SO2反应后生成S为0价得S、3.价态归中规律不同价态得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就是两种价态只能相互靠近或最多达到相同得价态,而绝不会出现高价态变低、低价态变高得交叉现象。
中高考化学衔接知识点
中高考化学衔接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在中学阶段,化学主要分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
对于考生来说,中考和高考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阶段,而化学作为必考科目,也成为了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门挑战。
因此,了解中高考化学的衔接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基础知识在中学化学学习中,不同学段的基础知识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的内容。
例如,中学化学都会涉及到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因此,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进行巩固,并熟悉高中的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中高考化学中必考的一项内容。
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而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学习到复杂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平衡。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复习,并重点掌握高中学习中的平衡常数、平衡条件等知识点,能够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这一内容。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中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而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会深入学习速率方程、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内容。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中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一步学习高中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考查。
四、化学电量与化学计量化学电量与化学计量是中高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初中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计量问题,如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等。
而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会学习到电量的概念、电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等内容。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并学习高中学习中的电化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相关考查。
五、溶液的浓度与营养溶液的浓度与营养是中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知识点。
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而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学习溶液的碳酸氢根等相关知识。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并学习高中学习中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考查。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核心知识梳理归纳: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 +H2O。
3.应用(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辨析易错易混(1)向浓H2SO4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 A,也可能是2N A()(2)1 mol Cl2与Ca(OH)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3)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 A()(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最低()(5)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答案(1)√(2)×(3)×(4)×(5)×解析(1)H2SO4(浓)+3H2S===4S↓+4H2OH2SO4(浓)+H2S===SO2↑+S↓+2H2O前一反应中1 mol浓H2SO4转移6N A电子,后一反应中转移2N A电子。
(2)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Cl2和Ca(OH)2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N A。
(3)所以转移电子数应为5N A 。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物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氧化还原基本规律
我们努力做温州最好的教育二、氧化还原基本规律1、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举例:氢气和氧气点燃,实验室制备氯气分析得失电子的数目是否守恒,2、岐化规律歧化反应:,又称作。
岐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
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实例:氯气和水,氯气和氢氧化钠3、归中规律归中反应:。
也称“反歧化反应”。
常用于方程式的书写,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能发生,否则不反应,如SO2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
实例: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4、不交叉规律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要降低,低价要升高,它们最多变为同一价态,不可能发生交叉现象。
这一规律常用于量的关系的确定,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等。
实例:硫化氢和浓硫酸的反应5、强弱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进行,一般为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常用于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比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参照二、5)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 衔 接 问 题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4)Cl 、SO4
_
2_
检验;
(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
2、深入钻研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 材,准确把握教学的“度”
教材的处理要“瞻前”和“顾后”
所谓“瞻前”,是指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除了要 着眼于该部分教材,还要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 已教过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到新知识 和技能的生长点,达到释疑深化知识的目的。 “ 顾后 ” ,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 眼于该部分内容,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怎个高中 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 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 合价,原大纲要求 “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 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 见物质的组成,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 “掌握”其应用;
• 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增加要求的有:
(4)新课标要求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原大纲中要求“掌握” 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 性,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 硝酸,“了解”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 碱的通性;
课程评价
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学生的化学学习道路上,初中的阶段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从零基础的学习状态,逐渐过渡到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还需要学会如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
本文将详细探讨几种初中化学知识衔接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 明确知识体系结构在学习初中化学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化学并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着严谨结构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握住这个结构,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有效衔接。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这一部分时,学生需要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制备方法等,同时还要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样,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学生就可以将其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注重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实验原理,还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验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实验机会,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保证。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预习习惯:在上课前,学生需要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发现疑问,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笔记: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认真听讲,及时记录重点内容和老师强调的知识点。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课后复习:课后,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知识点,及时解决疑问。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习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可以独立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法。
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作者:孙桂霞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6期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在初中是启蒙学科,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单计算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导致部分学生刚跨入高一,就感到很难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高一新学期刚开始,在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学生成了化学“学困生”。
课上听不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很大,甚至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状态。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对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初高中化学的对比1.知识要求不同初中化学体现了“少易浅”的特点。
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从实际生活出发,并且本着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原则,这样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而高一的教材往往是内容概括、抽象和复杂,知识面广,理论分析深刻。
两套教材在内容和相关要求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2.教师教学不同由于化学教学内容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
初中化学内容较少,难度不大,要求不高,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难点知识可以反复讲解,多次练习,从而得以巩固。
而高中化学内容丰富,要求高,难度大,进度快,对于某些难点知识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反复强调,而且高中侧重于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就会使一部分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3.学习方式的不同在初中化学中,学生主要是采用记忆、重现、模仿等较为机械的学习方法,而高中化学的学习更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若高一新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必将遇到许多学习障碍。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对策1.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的衔接,需要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比分析找到知识内容的衔接点。
(1)需要补充的知识。
这里是指在初中提到但不作要求,而在高中化学没出现但要求的知识。
归中、歧化反应规律
含有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只含有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归中反应。
发生归中反应的条件是要符合中间价态理论:含有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只有当这种元素有中间价态时,才有可能发生归中反应。
而且高低价态变化的结果是生成该元素的中间价态。
归中反应的特点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种物质。
利用中间价态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二氧化硫可用浓硫酸干燥(因为不存在+5价的硫)。
C+CO2=2COSO2+2H2S=3S↓+2H2OH2SO3+2H2S=3S↓+3H2OH2S+3H2SO4(浓)=4SO2+4H2O2Fe3++Fe=3Fe2+6HCl+KClO3=KCl+3Cl2↑+3H2O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Ca(ClO)2+4HCl(浓)=2Cl2↑+CaCl2+2H2OCuO+Cu=Cu2O2Na+Na2O2 =2Na2O1.邻位转化规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者降低到相邻的价态。
如:S有-2,0,+4,+6的价态,如果是0价的S参加反应,则升高到临近的+4,或降低到临近的-2。
2. 跳位转化规律一般都满足邻位规律,但是如果遇到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则会被氧化为高价态或还原为低价态。
如:-2价的S如果遇到一般的氧化剂,则被氧化到0价【2H2S+SO2====3S↓+2H2O】(反应方式不唯一,图示为配平方法),但如果遇到强氧化剂,则可能被氧化到+6价。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如在反应【2Na2S+SO2====2Na2O+3S】中,Na2S中的S是-2价,它跟SO2反应后生成S为0价的S。
3.价态归中规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是两种价态只能相互靠近或最多达到相同的价态,而绝不会出现高价态变低、低价态变高的交叉现象。
初中化学交叉分类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交叉分类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交叉分类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中的交叉分类概念,并能够通过实例应用这一概念。
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将交叉分类概念与实际化学问题相结合。
教学方法:示例演练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呈现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化学中的不同分类概念联系起来。
二、讲解交叉分类概念
1.解释交叉分类概念的含义:在化学中,很多概念会涉及到不同分类,而这些分类之间可能会有交叉关系。
2.通过实例解释交叉分类概念的具体应用,如根据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结构来分类。
三、讨论案例
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个关于交叉分类概念的案例,例如如何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看法,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四、实验操作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根据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并观察实验结果验证分类方法的有效性。
五、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交叉分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练习题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化学中的交叉分类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概念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管理}初高中化学衔接专业复习讲义
{教育管理}初高中化学衔接专业复习讲义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元素及化合物一、水氢1.水的组成和性质(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比水轻,能浮在水面上。
(2)水的化学性质①能与可溶性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反应生成对应的碱Na2O+H2O===②能与可溶性酸性氧化物(CO2、SO3等)反应生成对应的酸CO2+H2O===③能与部分盐反应CuSO4+5H2O===2.氢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1)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加压降温变成无色液体,再降温变成雪状固体。
氢气能合成氨,能用来制盐酸,可作高能燃料;还可以用来制取单晶硅和制备金属材料。
(2)氢气的化学性质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在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H2+O2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且在氢气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时能爆炸。
因此,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氢气具有还原性:H2+CuO二、碳和碳的化合物1.碳的几种单质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无定形炭(如:活性炭、木炭、焦炭、炭黑)。
碳的几种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
注:(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像这种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指碳元素、原子;而炭是含有碳元素的天然产物经过碳化而形成的多种碳的单质,如木炭、活性炭等。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
(1)可燃性:充分燃烧:C+O2不充分燃烧:C+O2(2)还原性:碳和氧化铜:C+CuO碳和二氧化碳:C+CO2碳和水(水煤气的制取):C+H2O3.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1)物理性质及用途CO2是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雪状的固体干冰,干冰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初中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衔接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体系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教师要善于将繁杂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至关重要。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更高级的化学知识。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三、巧妙运用举例,使知识点更具实际意义初中化学知识点繁多,抽象难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举例,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举例时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形成知识网络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复杂,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探究化学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情境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初升高化学衔接知识网络
超强化学干货,初升高的童鞋们收好了!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材衔接问题,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
尤其是化学,不少高中生都表示初中化学简单,高中却很难。
那么
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衔接初升高化学?
下面6张图,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
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二)
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三)
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四)
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五)
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六)
化学计算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其实初升高化学课程反差的原因在于,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
而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样,化学则显得更加晦涩也较难理解。
浅议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浅议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作者:薛蔚花来源:《饮食科学》 2013年第12期薛蔚花渭南市前进路中学,陕西渭南714000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048-02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有时会听到高中的教师朋友抱怨升入高中的学生底子太差,教起来太费劲;有时碰到以前毕业的学生,特别是高一的学生也说不能适应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时而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
我作为一名曾经担任高中化学教学,现在担任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因为要求的不同,所以在衔接上就会出现问题,那我们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可以做哪些工作,从而使之能更好地衔接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及对于初、高中知识如何有效衔接的思考,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二。
一、原子结构示意图——选学中的必学内容原子结构示意图这部分内容出现在初中粤教版化学教材的知识视窗里,是课外阅读的内容。
但是对于离子概念的理解,明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却是根本,所以在原子结构示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能因为其是阅读内容就将其忽略,当然在初中阶段我们也不能任意地拔高这部分内容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详细地介绍前20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每一位同学都要能够熟练地画出前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因为前20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是很强的,对于初三的学生掌握起来是没有难度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熟练地画出前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且有如此强的排布规律也让学生感到十分的神奇,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归中,歧化反应和不交叉规律
重难点五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统一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必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有失电子的物质必有得电子的物质同时存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共同存在于统一体中应用:判断元素价态的高低,分析反应产物的化合价。
2.强弱规律
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有较强还原性的有还原性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即: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有还原性>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有还原性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应用:
①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弱的物质;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弱的物质;
②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或判断氧化剂和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发生反应。
3.先后规律
(1)一种氧化剂同时遇到几种有还原性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有还原性,待最强的有还原性被氧化后,多余的氧化剂再依还原性强弱顺序氧化。
例如,在向由Zn、Fe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之后,由于Zn与Fe的还原性强弱关系为Zn>Fe,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先H2SO4+Zn===ZnSO4+H2↑
后H2SO4+Fe===FeSO4+H2↑
(2)一种有还原性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被还原。
如:将Zn片插入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Cu2+首先被还原成金属单质。
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
4.价态规律
(1)性质表现规律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如+7价Mn、+6价S,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所在物质只能作氧化剂。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如SO2和+4价S,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所在物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有还原性。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如-2价S,它的原子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所在物质只能作有还原性。
④含多种元素的物质,其性质为这些元素的综合体现,如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中同一种元素的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
歧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
如:ClO2+2NaOH===NaCl+NaClO+H2O。
应用: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
(3)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之为归中反应,反之也称“反歧化反应”。
如:
2H2S+S+4O2===3S02+2H2O。
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能发生。
同一元素的相邻价态不反应,如Fe与Fe2+,S与SO2,SO2与浓H2SO4等物质之间均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的产物。
(4)不交叉规律
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要降低,低价要升高,它们最多变为同一价态,不可能发生交叉现象。
应用: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2F2+2H2O==4HF+O2
B. C+H2O△
===CO+H2
C. 2Na+2H2O==2NaOH+H2↑
D. Cl2+H2O==HCl+HClO
2.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HCO3-→CO2
B. MnO4-→Mn2+
C. FeO→Fe3O4
D. H3AlO3→HAlO2
3.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
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6.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H2+Cl2点燃
===2H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2H2O
电解
===2H2↑
+O2↑
④CuO+2HNO3==Cu(NO3)2+H2O ⑤2HgO△
===2Hg+O2↑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④⑤10.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 H2SO3>I->Fe2+>NO
B. I->Fe2+>H2SO3>NO
C. Fe2+>I->H2SO3>NO
D. NO>Fe2+>H2SO3>I-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至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B. 物质在变化中失去电子,此物质是氧化剂
C. 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即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发生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
B. 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C. 还原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 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物质
14.已知反应:①2A-+C2==2C-+A2②2C-+B2==2B-+C2③2D-+C2==2C-+D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A2>B2>C2>D2
B. D-不能被B2氧化
C. 氧化能力:B2>C2>D2
D. 还原性:A->B-
16.在反应HgS+O2==Hg+SO2中,氧化剂和还原产物分别是( )
A. O2,Hg
B. HgS ,Hg
C. O2,Hg和SO2
D. O2,SO2
18.水作为还原剂的反应是( )
A. 2Na+2H2O==2NaOH+H2↑
B. SO3+H2O==H2SO4
C. 2F2+2H2O=4HF+O2
D. 2H2+O2点燃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