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课例研究 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

合集下载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实践教科研训一体化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实践教科研训一体化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实践教科研训一体化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而教科研训一体化则是近年来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项新的理念。

教科研训一体化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基于实践,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而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则是落实教科研训一体化理念的具体实践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理念出发,探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实践方式,分析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实践方式,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一节课或者某个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挖掘其中的教学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案。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和课程要求有清晰的把握,需要有较好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实践方式,也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综合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时,不仅需要对所教学科目的教育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有全面的观察和总结。

教师需要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兼顾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科研训一体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课例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需求。

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究,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可以更具体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在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理念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课例研究正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实践方式,也可以促进教学团队的协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教学观点和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促进教学团队的协作与交流。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园本教研合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文化的核心在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共同的目标、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共同推动教学的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围绕着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来展开讨论。

一、营造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园本教研合作文化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为了使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具有积极、和谐、互助和共同发展的合作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这样的氛围?一是要营造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二是要营造一个开放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和分享;三是要鼓励教师之间合作学习的意愿和热情,让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分享资源和经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管理制度要想让园本教研合作文化得以顺利实施,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园本教研管理制度,使得每个教师都能够有序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园本教研工作委员会,由负责教研工作的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和协调园本教研工作。

同时要建立教研工作的领导支持机制,使得教研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制定合理的教研计划和教研项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制定符合园本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教研项目,并且要完善教研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研日程计划、教研任务、教研报告、教研评估等。

3、规范教研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建立教研资料库,对教研成果进行分类、归档和管理,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料资源支撑。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时向前沿实践推广应用。

三、提升教师教育素养,促进教育教学的进步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而教师教育素养是推进此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也应该注重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

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究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在教育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是教师间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激发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必要性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专业人士,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希望通过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增进专业认识,掌握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间开展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心得,促进共同发展就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建构,有助于教师间互通信息,加强交流,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建构,还有利于形成教师间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锻炼了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教师们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信念和纽带,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构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需要从教师间的相互信任、共同目标和团队意识着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育和促进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互信互助的伙伴关系。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的前提是教师之间要相互信任,建立起团队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要彼此尊重,互相倾听,不断交流,形成合作共赢的氛围。

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需要教师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奋斗。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要相互分享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

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建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激发教师们的合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享、教学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形成规范的制度和程序。

善用课例研究 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以黄石市L高中生物教研组为例

善用课例研究 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以黄石市L高中生物教研组为例

长, 并对教育 目 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l 方式”“ 、教师评价手段”“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 、教学手
顾泠沅教授认 为课例研究的一般步骤为 :问题—设 + 的运用” “ 段 、 板书设 计” “ 、 学生学习投入 状态” “ 、教学设
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 ,即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 l 8 计” 个观察点分工合作进行课堂观察。 大家发现两个班 教学 , 按备课计划授课 , 然后反思教学, 最后进行经验总 I 的教学效果有差别,主要在学生参与度和学生对知识的 结 。而北京大学的陈向明教授认为课 例研究分为以下步 I 理解度上 , 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什 骤:1准备: () 教师组成小组, 根据 目 前面临的问题一起讨 : () 3课后检测。通过小测试、 课后作业或调查问卷对 论, 形成研究主题( 学生合作学习”。2计划: 如“ )( ) 教师小 { 本堂授课内容进行检测,检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组共同设计教案, 包括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长期目标以及 l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本次检测的结果与课堂观察得出的
生学习效率、 探讨研究教材 、 准备复习备考 等 ; 其次 , 成员 : 同课 异构 , 索适 合学生 的学 习模式 ; 内容 : 民教 过 探 定 人
间的关系是平等、 互助和支持的, 在合作中, 成员间相互 l 育出版社高中《 生物》 必修 3 第五章第 1 生态系统的 节《 学习, 相互促进, 不断反思, 不断探求, 如教研组的集体备 l 结构)8 一 9 ; > 8 P2定人员( P 分工)主讲教师 F z 其他 8 : 和 , 课、 听课评课 、 校本课程开发等; 第三 , 成员通过自我反 1 名成员分别负责一个点, 进行课堂观察。 首先授课教师从
务和培训 功能 的重要作用 。

善用课例研究 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以湖北省黄石市L高中某教研组为例

善用课例研究 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以湖北省黄石市L高中某教研组为例
三 、 课 例 研 究 在 教 研 组 建 设 中 的 作 用
探 索 提 高教 学 质 量 的规 律 ; ( )帮 助 青 年 教 师进 修 提 3
高 .互帮互 学 ; ( )指导 学生课 外学 科活 动 。 4 ”
教研 组 肩负 着 教学 、教 研 、教 师 培训 、教 师 管理 等 多 项任 务 ,是 提高 教育 教 学质 量 和促进 教 师成 长 不可 替 代 的组 织 。合作 文 化是 优 秀教 研组 的特 质 之一 ,构建 具 有 合作 文 化 的学 习 型教研 组 能起 到 开展教 改 实 践 、研 究 教 育 问题 、促 进教 师 专业 发展 、构建 和谐 同事 关系 ,彰 显 教研组 研究 、服 务和培 训功 能的重 要作用 。
文 通 过 某教 研 组 的 课 例 研 究 活 动 为 例 ,探 讨 如 何 利 用 课 例 研 究 构 建 教 研 组 的 合 作 文 化 。
关 键 词 :课 例 研 究 ;教 研 组 合 作 文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5 8 2 1 )5 0 2 — 3 3 6 1 0 6 (0 2 1 — 0 1 0 二 、 教 研 组 合 作 文 化 的 特 点
共 同反思 ,平 等对 话 ,互 相交 流 ,共 同成 长 。其 三 ,以
进 和完 善教 学 理论 ,把教 师 的经 验 总结通 过 反 思与 探 索 提炼 成有 规律 的东西 ,
课 题 研 究 为载 体 ,构建 教 研 、科 研 、培 训 “ 位 一体 ” 三 的 培训 模式 ,提高 培训 实效 。明确 各层 次研 究 目标 ,解
决好 训 与研 ,理 论 与实 践 的有机 结 合 。因 此 ,教 师 的校 本培 训应 落 实在 解决 自我教 学 的真 实 问题 ,提 升 自身 的 教学 水 平 ,提高 教 学质 量 ,促进 自身专 业 化发 展 的落 脚

构建教研组文化 推动教研活动开展

构建教研组文化 推动教研活动开展
的课堂行为设定 了指南 , 发展 了广大 l 教师的教学理念 。 I
四、互 助 带 动 发 展 f 中的困难接踵而至 , 教学一线的课改
实验也使教师时常感到迷惑 和无 助。 教研 活动 以课程 实施 过程 中教 l
我 如 我们坚持每周学科教研组活动 J 师所 面对 的各种 具体 问题为 研究 对 I 们 一 直 在 思 考 : 何 确 立 老 师 们 个
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组文化影响着学 i 的工作思路 , 来” 为活跃教研组的学 f
为使数学老师在教中研, 在学中
校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 『 习气氛奠定了基础。 每个学期我校都 J , 研 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课改实验,
提高 。我校 数学教研组 作为一个 温 l 聘请专家到校作数场讲座 , 这些专家 l 我们认真规划安排 、确立教研课题。
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 J ” 更 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评价手段, J 《 促 标准》 ,畅谈学习体会, 交流实践感 新理念和反思传统教学已成为广大 l 进主体发展》 ,使得教研组内教师总 I 对老师的阅读理解还要作书面检 想;
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 { 数 是在课 改前和课改 初期就 能够率先 l , 查 以促进教师的阅读 ;2 每学年用 ()

教研组研究和讨论改进工作的根本 l 是由于他们的引领和表率, 使我校对 l 不仅成 为学生成长 的场所 , 同时也成
目的。 开展各项活动不仅使教研组 的 l 外公开教学屡获佳绩 , 使得数学教 研 I 为教 师成就事业 、 不断学 习和提高 的
组教师素质有特色,课堂预设有特 I 习型 组 织 。 ” 学 活动内容更加充实, 而且统一了教师 l 对新课程下课改评价 的认识 , 师 l , 为教 教学过程有特色 。 色 I 随 着 课 程 改 革 的深 入 开 展 , 学 教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教研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教研方法,已经逐渐被广泛采用。

课例研究是以课程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单位,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究教学策略和方法,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因此它对于学校教研文化的引领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例研究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案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它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同时也是科学的、系统的和细节化的。

教师通过研究教学案例,可以从中获得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思想,提高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其次,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研究型教学。

课例研究注重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实践教学中汲取研究内容,因此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常规操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第三,课例研究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

课例研究强调教学实践,注重学生的视角,能够更好的反应教学实际,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回归教学初衷,让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和激情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

第四,课例研究可以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建设。

教研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体现。

课例研究可以推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教师之间形成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教育教学理念共享的共同体,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的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总之,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教研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可以为学校教研文化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引领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课例研究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研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园本教研合作是指在幼儿教育领域,园本教师与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之间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教育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园的持续发展。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可采取以下策略:一、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园本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应共同明确合作的目标,明确为幼儿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宗旨。

还应共同明确价值观,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原则等,确保合作的方向和价值观的一致性。

二、建立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需要建立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园本教师可以向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请教问题,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可以对园本实践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双向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双方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进步。

三、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困惑,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园本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参与教育研究和专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鼓励创新和实践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需要鼓励创新和实践。

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并与园本教师一同探索解决方法。

园本教师也应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改进教育研究的成果。

六、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氛围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需要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氛围。

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应尊重园本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育观念;园本教师也应信任和尊重教育研究者、教育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

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氛围,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逐步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园的持续发展,为幼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支持。

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究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是指在教研组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共同追求教学目标,发挥团队协作力量,实现优质教育的一种文化。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形成,不仅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同、沟通、合作和信任,也需要具体的制度和文化建设的支持。

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共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互相交流经验和资源,使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促进教研组成员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教研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教学方式和经验,帮助教研组成员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3.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小学语文教研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小学语文教研组的成员应该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抛弃竞争和争功的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2.建立共识。

小学语文教研组的成员应该在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上达成一致,并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来实现目标。

3.积极沟通交流。

小学语文教研组成员之间应该积极开展互相交流和沟通,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制定规范和制度。

小学语文教研组应该建立规范和制度,如会议制度、职责分工制度等,以确保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1.注意团队成员的不同需求。

小学语文教研组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特长、经验和需求,有些成员可能更注重实践经验,有些成员则注重理论研究。

因此,在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照顾到团队成员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2.警惕个人主义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摒弃个人主义思想,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整体利益。

语文教研组团队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学习网络,推动学科共同发展

语文教研组团队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学习网络,推动学科共同发展

语文教研组团队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学习网络,推动学科共同发展2023年的中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在向着更加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语文教研组作为中小学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因此,如何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推动学科的共同发展,搭建学习网络,成为了当下非常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语文教研组的作用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力军,语文教研组承担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任务,而团队合作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科教育质量,而这也是为什么语文教研组具有重要作用。

团队合作的作用团队合作是一种以集体合作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它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可以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进而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科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搭建学习网络,推动学科共同发展虽然团队合作的优势很多,但实际中常常因为意见不一致、思路不同等原因,导致合作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如何搭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网络,推动学科共同发展,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教研组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团队成员应该共同拥有的学术理念、科研意识。

通过在团队内部的交流和讨论,可以相互学习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进而推动学科的共同发展。

其次,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学习平台。

教研组成员之间应该建立一个能够充分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学术讨论、交流心得,共同研究解决一些教学案例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内部交流,也可以扩展外部的交流,与其他教研组成员共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

最后,鼓励团队成员间的教学互助。

无论是在教学资料分享,还是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们都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到自己的教学,同时也能够帮助团队内其他成员更好地展开教学。

结语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力军,教研组在学科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5年第4期文/ 吴新升为了激发教师主动参与“课、研、修”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小学围绕《开展课例研究,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这一课题开展了较有成效的引导工作。

引导教研组内的课例研究活动,就是带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

学校组织教学干部和相关教研组长,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研究思路,制定课例研究计划。

如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名师们的精品课例,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丰富教师教育智慧,提高教师教学艺术;让学校的“精品”优质课获得者引领课堂,与其他教师充分探讨交流;教研组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参与研究的教研组组长需要依据引领方案,制定本教研组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教学环节的不同方面确定研究课例的内容。

每名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引导下,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现状,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参与课例研究。

帮助教师挖掘每个课例的特点,完善优点,克服不足。

评课时,教研组组长也要从生成性、随机性、灵活性等机动因素进行立体评价。

为了能让教师们领略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学校还针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反映出的困惑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定期观摩和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

基本模式为:选课、撰文—引领、观摩—研讨、积淀。

即教导处和各位年级组长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选择名师典型课例光盘,了解名师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等。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及浏览网络搜集资料,由专人撰写包括授课教师的简介、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本课教学设计特点的文章,下载课文原文,结合学校教师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观看课例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学团队合作教研组

教学团队合作教研组

教学团队合作教研组教学团队合作教研组是一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通过与团队成员合作、交流和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还可以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文将从教学团队的构建、合作方式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构建教学团队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相互激励、共同发展的教师组成的工作团队。

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全面考虑成员的专业素质: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共同探讨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成员之间的专业背景和擅长领域应有一定的差异,以便能够相互补充,形成互补性强的团队。

2. 确定明确的团队目标: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团队的目标应与学校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个体成员的需求和成长。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

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座谈交流等方式来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教学团队的合作方式教学团队的成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合作与研究:1. 共同备课:团队成员可以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设计出更富有创意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材。

2. 互相观摩:团队成员可以相互进行课堂观摩,发现和学习对方的教学亮点和特点,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教学资源共享:团队成员可以分享自己所创造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等,以便更多地受益于其他成员的经验和成果。

4. 定期研讨会:团队成员可以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以研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互相评估和反思。

三、教学团队的效果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与研究,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教学创意和灵感。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一、文化的构建1.协作文化协作文化是园本教研合作的基础。

园所需要营造一种鼓励教师协作、支持教师协作、鼓励分享和交流的氛围。

管理者应该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考,确保教育教学不再只是个人的责任,而是共同的责任。

同时,还需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成功案例,帮助大家共同成长。

2.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园本教研合作的关键。

而要营造创新文化,就必须要有一种态度,鼓励教师思考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

同时,管理者应该建立和扶持一个积极的团队,鼓励团队成员寻找、实践、评估和分享新的办法,以推动教育教学的革新。

3.学习文化学习文化是园本教研合作的必要条件。

为了促进合作和共同成长,需要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共同学习并分享新的知识、技能和资源。

园所应该提供课外学习机会,支持教师参加研讨会、工作坊、在线课程等,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4.反思文化反思文化是园本教研合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更好的途径和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支持的反思环境,鼓励教师互相交流经验和反思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以及支持他们制定行动计划来改进自己的实践。

二、策略的构建1.明确目标和主题园本教研合作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主题,以便教师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

管理者应该与教师共同制定目标和主题,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并理解整体的目标和愿景。

在制定目标和主题时,应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师们的兴趣和能力、园所的特色和文化,以确保目标和主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制定教研计划教研计划是园本教研合作的基本工具。

计划应该包括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形式和评估方法等。

教师应该在计划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工作要求,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管理者应该监督和支持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信息和经验的共享,以增强教研活动的成效。

教研组协作共学共同成长

教研组协作共学共同成长

教研组协作共学共同成长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研组的协作共学可以促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从而共同成长。

本文将从教研组的角度出发,探讨教研组协作共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教研组协作共学的重要性教研组协作共学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往往孤军奋战,无法及时获得反馈和指导。

而教研组的存在可以让教师们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研组的协作共学,教师可以获得及时的专业指导,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教研组协作共学的实施方法1.定期组织交流讨论会教研组可以定期组织交流讨论会,让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交流讨论会可以分为专题研讨、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方法探讨等形式,让教师们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2.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教研组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们相互观摩,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

通过观摩活动,教师们可以借鉴他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建立教师合作研究小组教研组可以根据不同学科或教学内容,组建教师合作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研究某一教学领域的问题,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分享研究成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4.开展教学评课活动教研组可以定期组织教学评课活动,让教师们相互评课,互相学习、提供建议。

通过评课活动,教师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获得他人的指导和鼓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研组协作共学带来的好处教研组协作共学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组的协作共学可以让教师们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的协作共学可以让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好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

3.增强团队凝聚力。

教研组的协作共学可以让教师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形成紧密的团队氛围,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园本教研合作已经成为了教师发展、教学改进的必然选择。

园本教研合作是指园区内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园所的整体发展。

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共识,建立机制,推动实践。

二、构建策略1. 建立共识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共识。

教师需要意识到教研合作对自己、对学校、对学生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

学校领导需要通过教师大会、专题研讨等形式,向教师传达教研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参与进来。

还可以通过邀请一些成功的园本教研合作案例分享经验,来激发教师的兴趣,促进共识的形成。

2. 制定规章建立园本教研合作的规章制度,是构建合作文化的关键。

学校可以根据教研合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教研合作的流程、时间和规范。

制定规章不仅可以规范教研合作的过程,也有利于监督和评估合作工作的成效。

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建立教研合作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参与教研合作。

3. 提供支持学校和园区需要为园本教研合作提供持续的支持。

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增强合作意识;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确保教研合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还可以建立教研合作的信息平台,帮助教师进行交流和共享经验,促进教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4. 引导实践学校和园区需要通过引导实践,来促进园本教研合作的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教研项目、组织观摩课、进行教学反思等方式,使教师们能够将教研成果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在引导实践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加强对教研成果的总结和分享,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进而推动整个园区的教研合作文化的发展。

5. 加强评估要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了解教研合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师的参与情况、教研成果的应用情况、教研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教研合作文化对于园本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进园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教研合作文化是园本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一些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策略。

加强园本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教师是园本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持续性的教师培训和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技能,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心和教学信念。

园本可以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供在线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促进园本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共享资源的平台。

教研合作文化的核心是共享资源和经验,通过与他园的教师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园本可以成立教研小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园本可以建立共享资源库,将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和资源整理归纳,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形成园本之间的共享文化。

强化园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交流和合作是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基础,通过与他园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视野,开拓思路,促进共同进步。

园本可以抓住各类教育活动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班和学术论坛,与其他园本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园本还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教育项目和活动,进行跨园本的教研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增进园本之间的合作和共识,形成园本教研合作文化。

加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领导和管理。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建设需要园本领导者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鼓励教师进行教研合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园本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对教研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顺利推进。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摘要】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对于教育领域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探讨了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强调了其在促进教育教研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我们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价值观、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创新和分享经验等构建策略。

在我们总结了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构建这种文化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园本教研合作文化、构建策略、团队合作、沟通机制、学习氛围、创新、分享经验、互相尊重、教育发展、合作文化、教研团队、发展趋势、引导思想、教学改革、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学探究。

1. 引言1.1 为什么重要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分享经验和资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教师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也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教师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可以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2 园本教研合作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园本教研合作文化是指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方教师们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和文化。

这种合作文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建构合作学习文化,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建构合作学习文化,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建构合作学习文化,提升园本教研实效作者:周昌碧何明蓉来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年第12期园本教研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建构合作学习的园本教研文化,则是提升园本教研实效性,提高教师反思、实践能力的基础。

如何通过构建合作学习文化,提升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呢?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以基于活动课程的幼儿发展研究为突破口,采用“一课多研”的园本教研方式,通过园长、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三位一体”聚集智慧、形成合力,与教师积极互动,共同经历学习、实践、研究,使园本教研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过程。

一、园长“保驾护航”园长作为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在园本教研中应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园本教研长效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1.完善教师梯队化培养制度。

园长应立足幼儿园实际,完善各项规划、计划,为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梯队成长打好制度基础。

如,在《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中构建科学的队伍培养框架;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三年培养方案》中对教师专业化培养按三个层次(入格型、成长型、经验型)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步骤及策略;在《教师学期培训计划》中,应有所侧重地对教师的读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组织技能技巧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落实到学期、学月。

2.落实学习培训保障机制。

加强读书推荐和指导。

定期给教师推荐新书,并对每位教师读专业类书籍及刊物、写读书笔记的数量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

建立经费保障。

保证教师学习培训有足够的经费,确保每学期给教研组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由业务园长自主支配,保证园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园本教研质量监控制度。

幼儿园建立《幼儿园教研活动质量评价体系》,对各组教研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各教研组也可以随时检核教研活动质量,灵活调整园本教研的内容、组织策略。

二、业务园长“跟进领航”业务园长作为园本教研的直接责任人,应具体参与研究,走进园本教研现场,这有助于业务园长更准确地把握园本教研的目标和方向。

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组文化是指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

它是教研组内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教研组整体发展的核心要素。

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教研组的共同目标、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沟通机制等方面。

教研组文化建设应明确共同目标。

教研组成员应明确教研的目标和方向,共同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明确了共同的目标,教研组才能形成合力,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教研组文化建设需要倡导合作精神。

教研组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合作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教研组文化建设需要鼓励创新思维。

教研组成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活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第四,教研组文化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研组成员应自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教研组应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如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研组文化建设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教研组成员之间应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及时交流教学心得和问题,共同研究和探讨。

同时,教研组应建立健全的会议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及时总结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教研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研组成员应明确共同目标,倡导合作精神,鼓励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推动教研组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只有通过良好的文化建设,教研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课例研究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摘要:教研组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合作文化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某教研组的课例研究活动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课例研究构建教研组的合作文化。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研组合作文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21-03教研组是专门从事教学、教研的基层组织,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研组的任务《教育大辞典》将教研组界定为:“学校按学科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本学科的教学。

在中国,中学设立教研组,其主要任务是:(1)理解和运用教学大纲和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搜集积累教学资料,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考试命题、评卷及质量评估分析,督促本组教师对学生自习、实验、实习加强指导;(2)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钻研教学理论,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3)帮助青年教师进修提高,互帮互学;(4)指导学生课外学科活动。

”教研组肩负着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师管理等多项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成长不可替代的组织。

合作文化是优秀教研组的特质之一,构建具有合作文化的学习型教研组能起到开展教改实践、研究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和谐同事关系,彰显教研组研究、服务和培训功能的重要作用。

二、教研组合作文化的特点教研组合作文化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要基于组内教师自愿,成员有共同的愿景,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探讨研究教材、准备复习备考等。

其次,成员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和支持的,在合作中,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断反思,不断探求,如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校本课程开发等。

最后是成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持续学习,达到整个教研组的共同发展。

找到构建教研组合作文化的载体,无疑是目前教研组建设迫切的需求。

三、课例研究在教研组建设中的作用1.课例研究的步骤。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来源于日本,近些年被引进到我国,它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对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顾泠沅教授认为课例研究的一般步骤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即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教学,按备课计划授课,然后反思教学,最后进行经验总结。

而北京大学的陈向明教授认为课例研究分为以下步骤:①准备:教师组成小组,根据目前面临的问题一起讨论,形成研究主题(如“学生合作学习”)。

②计划:教师小组共同设计教案,包括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长期目标以及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收集数据的计划,提供选择本方式的理由等。

③授课:小组共同上课,通常由一位教师执教,其他人观察和记录,有时还有大学研究人员参与,有条件的学校同时进行录像或录音。

④反思:授课教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过程做简要说明,然后观课者对课堂活动和效果进行描述、解释、分析和评价。

如果上课后不立刻进行评议,有的授课教师(或教师小组)会将整节课进行逐字逐句的文字整理,在之后的评议会上与大家分享。

然后大家一起共享观察记录和看法,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准备—计划—授课—反思,形成螺旋上升不断推进的过程。

那么,现实中学校如何以课例研究为抓手加强教研组的管理和建设呢?2.l高中生物组的课例研究。

2009年起黄石市有3所高中开始进行教研组建设研究,当时l高中是其中最为薄弱的高中,两年间,该校通过教研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形成了基于问题解决的“集体备课——上课并观课——课后检测——研讨反思——再设计再反思”课例研究模式,通过制定主题、分工合作、课堂观察、组长引领和研究反思等一系列组合运作,使各教研组形成了和谐的合作文化,快速成长了一批省、市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新秀。

下面以该校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生物组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例研究,形成教研组合作文化。

(1)课前研讨。

坚持“三定”原则,即定主题(目标):通过同课异构,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

定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1 节《生态系统的结构》p88~p92。

定人员(分工):主讲教师f和z。

其他8名成员分别负责一个点,进行课堂观察。

首先授课教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方面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接着其他组员谈自己对本课教学的理解或者就感兴趣的内容对授课教师提问。

教研组全体成员通过集体备课形式共同研讨,或研讨一单元的教学核心目标,或研讨前后单元知识衔接,或研讨某一教学法……所有集体讨论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人人有任务,人人发表看法,保障了研讨的有效性。

(2)上课并观课。

授课教师f和z分别用第2节和第7节课,在2班和3班教授同一节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内其他8名教师按“教师顾及学生面”、“师生互动方式”、“教师评价手段”、“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手段的运用”、“板书设计”、“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教学设计”8个观察点分工合作进行课堂观察。

大家发现两个班的教学效果有差别,主要在学生参与度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课后检测。

通过小测试、课后作业或调查问卷对本节授课内容进行检测,检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本次检测的结果与课堂观察得出的数据一致,两个班中学生参与度较低,且对教师深层次问题理解不透彻的班级,课后检测得分较低。

(4)研讨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差距?两个不同基础的班级在授课时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才是适合学生的?……围绕老师们的困惑,教研组开展了第二次集体研讨,本次研讨重在全员反思。

这是f老师的第一次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问题式教学层层推进,学生通过对物质是近乎封闭式的池塘生态系统的分析,深入领悟作为一个系统的池塘生物群落内部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以看到f老师在第一次反思中更多讲到了自己对教学的设计,而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反思。

接着,小组内成员就自己观察的点纷纷作出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骨干教师l老师谈到“新版生物教材的编写,主要突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办法,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其中切合学生生活为主的问题,有一定深度……在教学环节中要合理设计教学程序,以这些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你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①一般的食物链有几个营养级?②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食性如何?说明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总结出不超过五个营养级……但是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如‘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还有什么没有表示出来呢?’最后还是老师向学生提的问。

这说明什么呢?一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问题与问题间的跨度太大,学生容易掉链子。

二是不同基础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一样,你这个班的学生基础不怎么好,学习习惯也不好,既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今后我们要共同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意识。

”授课的f老师和z老师都点头赞同,之后其他老师纷纷畅谈自己的思考,大家共同探讨,气氛热烈。

(5)再设计再反思。

在第二次的研讨结束后,敢于尝试的f老师根据同事们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进行了一课多轮,第二次课后,f老师又有了新的感悟:“第一节课是在2班讲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根据课后学生的反馈结果,学生对这节课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参与度上……这一点第一节课做得不好,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尽管学生也学到了,但还是被动了一些,所以第二节课在这方面改进了很多,很多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来讨论,让学生来得结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大大获得了提升,教学效果好了很多,可见新课改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应是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要重视学生的一些意外答案,并且要加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比老师要开阔得多,所以会有很多老师所想不到的答案出现,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先肯定再逐渐加以引导,最终还是要引导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对于这种突发情况,千万不要以不理睬和否定来打击学生,否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对比f老师前后感悟的不同,可以看到他在同伴互助中开始真正反思和剖析问题了。

作为组长的n老师从专业引领的角度写到“整个课堂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只满足于思考讨论教师设定的话题,分组讨论中没有发现差异性的结果,这一方面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和深入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如何设疑和设疑的难易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的教学中不用暗示按代谢类型划分或者提供多个划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有选择地进行分类,然后相互交流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讨论问题的技能,享受分组合作的乐趣。

”虽然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但他仍从f老师一课多轮和反思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也促进了自我的成长。

同时作为组长他对全组教研工作有自我定位的思考:“我觉得我校生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经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行动中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在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多样性的教学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还能很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是这项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将是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个共同学习,不同角色定位的反思跃然纸上。

这次课例研究,有主题、有分工、有协作、有分享,大家在平等合作中共同成长。

四、课例研究对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课例实例展示,可以认为:课例研究是教研组合作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1.课例研究促进教研组活动由“泛”转“实”。

首先课例研究立足常态的课堂教学,与教师的工作息息相关,摒弃了华而不实的“作秀”研究,符合教师实际需要。

其次,主题化的研究内容使教研组活动更有针对性,基于问题的研究使活动目的性更强,避免了教研活动的随意性。

第三,课例研究可操作性强,易于被教师掌握和接受,使人人都能参与教研活动。

2.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使教师们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例研究是反思——改进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反思中探求,在探求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教师们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吸取知识和经验,达到个人的专业提升。

3.课例研究鼓励成员的合作与分享。

课例研究是一个统筹和计划、分工和协作、整合和分享的过程,它通过同一个活动主题把组内成员紧密团结起来,人人有任务,集体共成果,课例研究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将教师们发动起来,促进个人和整个教研组的共同成长。

课例研究使教研组充满分享、平等、互助、合作的氛围,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们乐教乐学的精神家园,让教师们在成长中共享进步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