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说课稿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
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
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
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
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概况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
国自由主义之父”
“横眉冷对千夫指”
贰
从复苏走向觉醒
新文化运动——内容
材料一
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
民主,不仅指民主政治,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
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
×专制 民主
从蒙昧走向复苏 从复苏走向觉醒 从觉醒走向新生
壹
从蒙昧走向复苏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 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 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新文化运动——背景
材料一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 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颁发 了《祭孔令》,恢复前清的祭孔 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 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 教”,列入“宪法”。
卷尾语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 子在思想领域里一次反封建的 激烈斗争,它用新思想、新文化 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推动了中 国历史的发展。
当堂达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30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三、万象更新—思影响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 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 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 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 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一、新旧冲突—探背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书愤·蔡济民 风云变幻感沧桑, 拒虎谁知又进狼。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6.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
想解放运动。与这场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陈独秀、蔡元培 B.李大钊、康有为 C.鲁迅、魏源 D.胡适、梁启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三、万象更新—思影响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 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李时岳: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 运动课 件(30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重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 和意义
重 动?
点 与 难
依据:新文化运动 所倡导的思想在当 今社会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
依据:通过对新文 化运动兴起原因的 分析,使学生认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
点
客观评价新文化运 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动,有助于培养辩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
证唯物主义观点。 又对政治经济发挥
思想方面: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实质是把孔教作为自己恢复专制独裁的工 具。)
意图:使学生养成知识小结的习惯,增强构建宏观知识 体系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五 个 步 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1、导 入 新 课 2、讲 授 新 课 3、练 习 反 馈 4、小 节 提 升 5、板 书 设 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情感目标
学习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的历史
使命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2张PPT)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 1、内容: •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 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狂人日记》插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评价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 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 2. 运动的时间、 代表人物、兴起标 志、主要 阵地
时间:1915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 胡适等 兴起的标志:陈独秀《敬告青年》的 发表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 动课件( 共22张 PPT)
NEWS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创刊
陈独秀
当日上海滩有一言辞犀利的新读物《青年杂志》出街,其主编陈独秀大声疾 呼民众要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冲 击。可以预见,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将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

Q1:请依据材料一,指出北洋政府的内外政策?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
Q2:请用一个词概括北洋政府统治的特征?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 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 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 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1)开始标志:1915 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法文单词,意思是 新青年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3)代表人物:
1868.1.11
蔡元培
1879.10.9
陈独秀
1891.12.17 胡适
铸就了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辉煌——新文化运动。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内容:民主、科学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 伦理学说。
维护专制制度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
Q2:请用一个词概括北洋政府统治的特征?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 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 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 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1)开始标志:1915 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法文单词,意思是 新青年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3)代表人物:
1868.1.11
蔡元培
1879.10.9
陈独秀
1891.12.17 胡适
铸就了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辉煌——新文化运动。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内容:民主、科学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 伦理学说。
维护专制制度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说课课件PPT课件

果。
•
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和新式
学堂的创办”,“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思考辛亥
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从中认识
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第15页/共22页
• 2、 指名回答下列: • (1)新文化运动可分为几个阶段? •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代表人物、核
•
明确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李大钊及其贡献即可。教师在此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新
文化运动进入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将中国革命推进了一
个新的时期。
第17页/共22页
• 4、指名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哪些?(你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 本问题是难点,学生基本都能按照课本上的内 容回答出来。
第6页/共22页
• 二、说学情:
•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
亡的探索。 而本课是思想上的探索,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的。
•
特别其背景由于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孔子的思想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击破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地位,对孔子的质疑,八年级学生是不易理解的。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前后时期的变化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影响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思想解放的辨证关系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
• 各位老师,大家好! • 我是大隗一初中历史教师,李鸿。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文化运
• 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理出: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说课课件13张PPT

教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北大一幅画
北大一节课
4 讨论:提出质疑和问题
Page 9
教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Page 10
教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北洋政府:异端学说,洪水猛兽 “骄杨”的弟弟(青年知识分子):喜欢《新年青年》,真 乃良师益友。 “骄杨”的大伯(守旧文人):不遵传统,众叛亲离。 “骄杨”家的保姆(下层人民):陈独秀是谁?民主和科学 是什么?
他也觉得制度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唯有进行思想文化革新。
1 问题1:“骄杨”父亲出生在什么年代?当时的 中国什么样? 问题2:回顾所学知识,仁人志士进行哪些探索? 问题3:他为什么觉得要进行思想文化革新?
Page 4
教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Page 5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史料&歌曲
Page 2
教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Page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骄杨”父亲生平
1871年,出生于湖南。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亲送革命党人回国。 1913年,袁世凯屠杀革命党人,将其好友杀害。 1914年,袁世凯颁布《祭孔令》,借尊孔复古,专制独裁。
5 角色扮演: 分组代表不同阶层讨论对新文化 运动的看法。
Page 11
教学过程
主题升华:青年爱国
6 问题: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大家怎么 做才能不辱时代使命? Page 12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孩子还没吃过人 罢!救救孩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
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宗旨: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
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 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
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 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 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号称 “清末怪杰”。
陈
胡 适
生在南洋,学在 独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 则和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强调 写文章“不作无 病之呻吟”, “须言中有物”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2.领导者: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有___胡__适__、__李__大__钊__、__鲁__迅____等,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3.宣传阵地:《新青年》和__北__京__大__学__。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_旧__道__德_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__科__学。 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倡导新文学,_白__话__文__逐渐普及开来。
C.民主科学思想
D.尊孔复古思想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 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D)
3.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 泛宣传民主和科学。
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B ) ①康有为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梁启超 ⑤孙中山 ⑥李大钊 ⑦胡适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⑥⑦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5.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 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 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 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_旧__道__德_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__科__学。 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倡导新文学,_白__话__文__逐渐普及开来。
C.民主科学思想
D.尊孔复古思想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 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D)
3.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 泛宣传民主和科学。
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B ) ①康有为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梁启超 ⑤孙中山 ⑥李大钊 ⑦胡适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⑥⑦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5.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 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 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 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2张)

新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 代单表击人此物处编陈独辑秀母:版《文新本青样年》式杂志、《文学革命论》,推
文 及•代第表二作级: 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化 • 第三级鲁迅:《狂人日记》(白话小说),揭露封建礼
运 动
• 第教四级的吃人本质 胡• 适第五:级《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替代文
言文
洋• 单务击此运处动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戊戌变法 • 第三级 • 第四级
(君主立宪)
• 第五级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器物 制度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洋• 单务击此运处动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戊戌变法 • 第三级 • 第四级
(君主立宪)
• 第五级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D)
A.自强求富
B.变法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温故知新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1、中国人• 向第三西级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
如何?
• 第四级 • 第五级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你的明星偶像是谁—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2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 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 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时间:1915年;
标志:《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 、鲁迅等;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杂志。
陈独秀 《青《年新杂青志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 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和铺意垫义的作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爆发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 目的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材料: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
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 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 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王了,同胞 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分析白话文的普及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今天我们是否可以不学古文?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 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 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时间:1915年;
标志:《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 、鲁迅等;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杂志。
陈独秀 《青《年新杂青志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 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和铺意垫义的作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爆发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 目的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材料: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
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 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 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王了,同胞 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分析白话文的普及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今天我们是否可以不学古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1.培养学生从各种情境、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 所学解决相关问题。 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有效信息的 能力 。 2.指导学生运用思辨法、自主学习法及合作学习法 等。 依据:思辨法有利于学生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问 题;自主学习法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合作学习法 使学生在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中,学会沟通互助。
反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历 史学习,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习缺乏 主动性,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对于 历史的知识仅局限教材,课外知识十分有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不合时宜现象之二:
“包好,包好!这样 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 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意图:通过阅读这两段图文资 料,直观感知历史背景,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
1.以情景式教学为主,补充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 文资料。 依据: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走进历史人物、事 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合作探究、启发——发现法与讲授法等多种教学 手法结合。 依据: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与 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与肯定,激发学生积极性,创 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情境。
重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 和意义
重 动?
点 与 难
依据:新文化运动 所倡导的思想在当 今社会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
依据:通过对新文 化运动兴起原因的 分析,使学生认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
点
客观评价新文化运 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动,有助于培养辩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
证唯物主义观点。 又对政治经济发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一、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 紧侵略。(社会根源)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 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思想方面: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实质是把孔教作为自己恢复专制独裁的工 具。)
意图:使学生养成知识小结的习惯,增强构建宏观知识 体系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五 个 步 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1、导 入 新 课 2、讲 授 新 课 3、练 习 反 馈 4、小 节 提 升 5、板 书 设 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情感目标
学习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的历史
使命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说课内容
教材
1
2 学情
5
教学过程
4
学法
3
教法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地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重要
位 和
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 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作 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用 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来的五四爱国运动和
❖对策: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偏重于基 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兼顾知识性与趣味 性,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新文化运 动的起,掌握新 文化运动的内容 及意义。 ②全面 客观评价新文化 运动意义,培养 辩证分析问题的 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 相关史料和图片,并 结合教材,锻炼学 生从中提取有效历 史信息的能力。领 悟“论从史出,史论 结合”的历史思维 方法,培养学生自
讲坛上的教授
你认识图片 中人物吗?这场 由众多学者参加 的运动究竟是一 场怎样的运动, 对中国的历史进 程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我们应该 怎样看待呢?
胡 适 陈 独 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鲁
李迅 蔡大 元钊 培
辜鸿铭
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通过设问,为下文做铺垫,让学生 带着问题进入课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
1914年9月 25日,袁世凯颁 发祭孔告令说: “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 极。” 28日, 率领官员到孔庙 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 坛举行祭天仪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1.培养学生从各种情境、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 所学解决相关问题。 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有效信息的 能力 。 2.指导学生运用思辨法、自主学习法及合作学习法 等。 依据:思辨法有利于学生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问 题;自主学习法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合作学习法 使学生在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中,学会沟通互助。
反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历 史学习,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习缺乏 主动性,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对于 历史的知识仅局限教材,课外知识十分有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不合时宜现象之二:
“包好,包好!这样 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 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意图:通过阅读这两段图文资 料,直观感知历史背景,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
1.以情景式教学为主,补充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 文资料。 依据: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走进历史人物、事 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合作探究、启发——发现法与讲授法等多种教学 手法结合。 依据: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与 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与肯定,激发学生积极性,创 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情境。
重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 和意义
重 动?
点 与 难
依据:新文化运动 所倡导的思想在当 今社会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
依据:通过对新文 化运动兴起原因的 分析,使学生认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
点
客观评价新文化运 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动,有助于培养辩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
证唯物主义观点。 又对政治经济发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一、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 紧侵略。(社会根源)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 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思想方面: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实质是把孔教作为自己恢复专制独裁的工 具。)
意图:使学生养成知识小结的习惯,增强构建宏观知识 体系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五 个 步 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1、导 入 新 课 2、讲 授 新 课 3、练 习 反 馈 4、小 节 提 升 5、板 书 设 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情感目标
学习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的历史
使命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说课内容
教材
1
2 学情
5
教学过程
4
学法
3
教法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地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重要
位 和
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 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作 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用 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来的五四爱国运动和
❖对策: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偏重于基 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兼顾知识性与趣味 性,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新文化运 动的起,掌握新 文化运动的内容 及意义。 ②全面 客观评价新文化 运动意义,培养 辩证分析问题的 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 相关史料和图片,并 结合教材,锻炼学 生从中提取有效历 史信息的能力。领 悟“论从史出,史论 结合”的历史思维 方法,培养学生自
讲坛上的教授
你认识图片 中人物吗?这场 由众多学者参加 的运动究竟是一 场怎样的运动, 对中国的历史进 程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我们应该 怎样看待呢?
胡 适 陈 独 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鲁
李迅 蔡大 元钊 培
辜鸿铭
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通过设问,为下文做铺垫,让学生 带着问题进入课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 2 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课件( 共3 8 张P P T )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
1914年9月 25日,袁世凯颁 发祭孔告令说: “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 极。” 28日, 率领官员到孔庙 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 坛举行祭天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