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治练习题
高考模拟题汇编: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202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高考模拟题汇编——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以下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禹涂山(今重庆真武山)娶妻的记载,由此可知最为可信的结论是()文献名称作者、朝代内容《蜀王本纪》西汉扬雄“(禹)涂山娶妻,生子名启。
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华阳国志》西晋常環“禹娶妻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后祠,庙铭存焉”A.夏朝不断加强对重庆地区管理B.重庆地区水患灾害较为频繁C.重庆地区是夏王朝的亲族所在D.启是大禹与涂氏所生的嫡子2.(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这一变化反映了()A.阶级分化产生并日益明显B.宗法观念影响家天下政权C.权贵阶层垄断了国家权力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转型3.(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
但盘龙城仅仅是商王朝南下的一个据点或臣服于商的一个重要方国中心,其控制的范围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法确定。
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址发现后,又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到达江西中部。
西周疆域的四至虽然比商代清楚了许多,但也存在这类情况。
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由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受阻C.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D.早期国家的统治力量还很有限4.(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据古籍记载,夏、商、周三朝不断有接待“四夷”的活动,如“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高考历史复习习题中国古代政治史先秦部分真题模拟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先秦)选择题(32分)1、《史记》记载,上古时期“(舜)三年丧举,禹亦让舜子,如舜让尧子。
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
”在西周时期也有和这种现象相似的史实。
以下属于这种史实的是()A、诸侯兵汇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B、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C、周公……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D、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2、姓氏是中国古代产生的区别人们族群的重要标志。
然而,姓与氏并不相同。
周谷城在《中国政治史》里记载“姓为限制婚姻的,氏为分别贵贱的……同血统者不得结婚……有国土者便算是贵”。
按照这种说法,一下哪个应为氏:()A、姜B、赵C、嬴D、姬3、《孟子》记载: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体现了后世在评价夏商周嬗代过程中的那种政治诉求()A、肯定氏族社会中民主精神,反对独裁政治B、展现出普通民众对社会统一的强烈愿望C、符合中国古代大一统社会的客观发展实际D、凸显儒家学说在当时社会中的一家独尊的地位4、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等级制度比较复杂,以下几种说法中,与西周分封等级实际不相符的是()A、诸侯有五等爵位,自上而下是公、侯、伯、子、男B、诸侯之下为卿大夫,卿大夫下为士,士下为庶人C、卿大夫分为两等,上等为卿,下等为大夫D、西周时期政治等级最高的是为诸侯中的公爵5、春秋时期,霸主为确立自己的地位,不断通过会盟的方式确立权威。
如齐桓公北杏之盟,以平定宋国内乱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霸主会盟的实质是()A、诸侯国统治者谋求自身的威望与权力的展示性会议B、周王室通过一定手段维护其统治的集会C、中原诸侯国表示对外征伐的决议机构D、分封制瓦解后争夺国家决策权的会议6、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纷纷大肆招揽人才。
(完整版)先秦政治练习题
姓名: 班级:先秦政治制度1.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土地 1 000千亩150千亩100千亩60千亩军队六军三军三军一军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③通过分封制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4.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世袭统治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6.“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并订立盟约指出:“诛不孝,无易树子(即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无以妾为妻。
”这说明会盟者 ( )A.积极传承孔子“动之以礼”的思想B.反对嫡长子继承制C.企图以诸侯霸主之位取代周天子D.欲维护宗法制传统7.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天津专用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课时规范练1先秦时期政治含解析新人教版
1 / 51 1的政治1说:“有夏多罪,天数殛之。
庚对:“天其永我新邑。
”;周武时:“盈,之。
”以下与资料要旨最符合的是()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长久所控制 治者借抬高自 治者借治 2.(201日照二模)国在泰山下封地,叫作祊b ēn g )田周郑国作 为祭祀泰国封地,地(今昌)。
公元前715两国协商,本着就封地互反应出()展促使了土地私有化侯国交往更实利益 侯国封地观点冷淡 D.礼制制度已失掉力 3.(2018湖南衡阳月考)(刻器上的文兹宝簠,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后代孙永用享孝于大宗()A.宗法关系 B关系影响政治生活C.祭祀旨神授D.僭越周礼被截止4.(2018湖一模)倬:“源挹些封君与周王室之,也倚仗带,用先人崇敬⋯⋯不停增强亲的体制,获得了道德。
”明() A 关系与政治 B.宗法制下的家族凝集力C.家国同构促使西展D.周王经过中央集权5.(2018天津南的封;从横切面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色是()A.公 B.家国一体 C.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2 / 521 / 51 .公元前707年,周庄公的王室卿便与周兵军“射王中肩本质上()A .否定承制的合法性证了宗法制的杂乱C.反应了制度的崩溃D .认庄公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中积厚流光。
内容上既有一般,更表、女大 量增添繁华操和民族时令教育;作者既有宦、学究宿儒,也有一般百姓;形式上作,也有箴言文、碑刻;方式上既有谆谆教理激励,也族条则。
—延论明展及其践》 资料二织与国一,形成宗国家。
古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破,成粹的地区国影西方治国模式的不一样。
西周崇尚礼制礼制涵括了典章制度、礼仪仪式、范三个方面,以主治理国 家的范。
西周的礼制的感化力,开始打破狭窄的织的限制,经过共同字、惯,向更高展。
它使一个根、由不一样的王朝拥有了心理上与文化属感。
展反马人依法治马人崇尚法治马法在治理国调 社会关系挥了重要作用。
先秦考试题库
先秦考试题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历史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
在学习先秦历史和思想时,考试题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知识。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先秦考试题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先秦思想家被誉为“天下第一先哲”?A. 孔子B. 孟子C. 孔伋D. 孛端2.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下列哪种现象?A. 各国之间的战争B. 不同思想流派的辩论C. 人们对艺术创作的评价D. 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3. “法治”思想在先秦时期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惠施C. 韩非D. 墨子4. 著名的《道德经》是哪位先秦思想家的代表作?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老子5. 下列哪位先秦思想家被称为“冶金鬼才”?A. 鲁班B. 鲁仲连C. 鲁戈D. 阖闾二、判断题1. 孟子认为“性恶论”,人性本恶。
A. 对B. 错2.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尊重生命和爱心相互之间的尊重。
A. 对B. 错3.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过度干预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A. 对B. 错4.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主张重视法律和规章。
A. 对B. 错5. 孟子的思想深受孔子的影响,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孔子的思想核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简要介绍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3. 请简要介绍法家思想的主要立场及其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的作用。
4. 请简要介绍墨家的主张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
5. 请简要介绍农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农耕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论述题1. “先秦诸子百家,各具特色,互相对立,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请结合对先秦诸子不同思想流派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2. “先秦时期思想家们的思想无不蕴含了对人生、社会、宇宙等诸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家国天下+微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家国天下》微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得分易错点拨1 商周政体下中央权力很难实现高度集中,原因如下:(1)分封制下,诸侯爵位世袭,在自己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诸侯独立性过强限制了权力的集中。
(2)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和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就会减弱。
1.西周建立了分封制度,这种制度下“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
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
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这反映了分封制下(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等级森严的制度特征C.尚未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2023·武汉模拟)周厉王时期,诸侯一旦对天子的行为不满,就可以不来朝见天子,甚至可对发生在国都的“国人(平民)暴动”行为不来救援。
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联合反对暴政B.分封制逐渐瓦解C.周王室的权威衰微D.平民漠视宗法制3.(2023·营口模拟)春秋时期卿大夫虽是诸侯的臣属,但对本宗族全体族人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卿大夫的家臣只把卿大夫当成自己的君主而效忠于他,除此之外,不臣服于任何人。
这有助于( )A.消除诸侯争霸战争的危害B.推动宗法关系不断强化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巩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易错点拨2 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不利于国家统一在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地方独立性逐渐增强,诸侯国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从而为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尤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分封的诸侯独立性较强,在周王实力衰弱的情况下,各诸侯国“以蕃屏周”的作用逐渐丧失,而且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导致中央王朝失去了对地方诸侯的有效管理和实际控制。
所以分封制对“大一统”的国家统一极易产生隐患和威胁,破坏社会秩序的团结、稳定,导致国家社会秩序崩塌。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二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二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测试卷高三历史卷Ⅰ单选题部分(每题3分,共81分)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化B.体制尚未健全C.地方相对独立D.君主专制出现2.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B.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
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5.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第 2 页第 3 页族力量十分强大9.《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10.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
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A.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调动了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C.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D.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1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练习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1.(2019·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24)《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答案 A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其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武王分封功臣,故B 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故D项错误。
2.(2018·洛阳一模,24)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答案 A解析由材料中西周时期虽然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3.(2018·重庆一模,2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造成士、庶阶层“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增强了地方离心力,从而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C项正确。
4.(2019·济南调研,24)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考点01+先秦政治(综合训练题)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考点01 先秦政治(训练题)一、选择题1.历史上,关于夏朝存在着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夏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但是根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原理来看,夏朝应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因为该时期( ) A.自禹至桀袭14世,共传17君,历四五百年。
B.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文物价值非常高。
C.大禹的父亲鲧,是传说中第一个筑城的人。
D.广泛使用金属工具,文字发展成熟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 ) A.国家统一安定 B.王权高度集中C.实行血缘政治 D.违背历史潮流3.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現象( )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 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4.《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后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这反映商朝末期( )A.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C.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D.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5.商朝时期,因人居住于王都之内,但仍然是聚族而居,按血缘形成一定的族邑。
因此,商都的居民点多散布于宫殿、宗庙区四周,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形态。
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原则B.宗法思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C.都城的各功能区已严格区分D.家族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6.《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
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
据此可知( )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7.“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测试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013年9月10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墨子③韩非④朱熹⑤亚里士多德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2.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3.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5.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6.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B.日用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C.南方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开发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7.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A.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 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D.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8.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
鹏版先秦政治经济文化限时训练打印
先秦的政治限时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温州月考]“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C.考古学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2.[2016·惠州二调]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
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A.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C.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D.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3.[2016·江苏淮安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4.[2016·衡阳月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5.[2016·山西诊断]“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D.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6.[2016·惠州调研]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7.[2015·河南商丘模拟]“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先秦政治史练习
先秦政治史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3.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
”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A.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D.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 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C.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D. 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6.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讲到,“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种君臣隶属关系。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
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唐山模拟)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
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
“成周”的修建意在()A.维护分封制度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分封制是西周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中建都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被分封的诸侯国与王畿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是其建都达成的结果而非意图,故B项错误;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主要分布于宋,且位于王畿以南,故C 项错误。
答案 D2.(2019·云南昆明质检)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
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
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A.开放扩散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D.自成体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都邑数量大增分布分散,青铜器铭文遍布四面八方,可知周朝文明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贵贱有序的礼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文明自成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9·湖南雅礼中学模拟)“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B.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解析材料未提及宗法制,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礼乐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天子与诸侯存在等级差别,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9·四川成都模拟)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代实行严格的爵位制度,对此有人指出“让天子与诸侯等不同等级的贵族一样,都有相应的爵位,因此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
这表明该制度()A.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B.限制了周王的专制权力C.造成周王室势力的没落D.为分封制的实施创造条件【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实行的爵位制度是把诸侯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不是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所有贵族,不会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故A项错误;周代实行严格爵位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周天子的权力,巩固统治,而材料“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说明有人主张限制周王的专制权力,故B项正确;周王室势力的没落是由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造成,故C 项错误;周代爵位制是对分封制下诸侯的等级规定,二者同时存在,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名校联盟联考)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答案】D【解析】A项“皇权专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实行皇帝制度;B项“地方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根据材料“国家元首委派”“推行天下一统”可知,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项正确。
3.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这客观上有利于()A.防范诸侯割据B.扩大统治区域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不能防范诸侯割据,排除A项;“扩大统治区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商朝残余力量”,排除C项;据材料“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可知,分封到这些地方的诸侯会把周统治中心的经济、文化等传播到这些地方,客观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政治练习题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政治练习题1.《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宗法制成为主导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不在于突出国王的集权与否,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商王占卜问政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班级:
先秦政治制度
1.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3.《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4.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
A.贵族拥有世袭统治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6.“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并订立盟约指出:“诛不孝,无易树子(即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无以妾为妻。
”这说明会盟者 ( )
A.积极传承孔子“动之以礼”的思想
B.反对嫡长子继承制
C.企图以诸侯霸主之位取代周天子
D.欲维护宗法制传统
7.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8.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 )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8.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9.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其实质是 ( )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11.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
国演义》、电视就《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二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又指什么?
(2)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能概括商君所为对秦的历史作用的原文。
重点内容提示:
商周政治制度
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的理解
先秦政治制度
1—5 BBBAC 6—11 DDABCA
(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2)“倾临国而雄诸侯”
先秦政治制度
1—5 BBBAC 6—11 DDABCA
(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2)“倾临国而雄诸侯”
先秦政治制度
1—5 BBBAC 6—11 DDABCA
(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2)“倾临国而雄诸侯”
先秦政治制度
1—5 BBBAC 6—11 DDABCA
(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2)“倾临国而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