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3-6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6.骆驼是沙漠之舟.()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23.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24.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25.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26.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27.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28.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2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3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3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五.按要求写句子.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31.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3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3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3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8.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九.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10.鲜花盛开. (用拟人手法)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6.骆驼是沙漠之舟.()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高职高考修辞手法

高职高考修辞手法

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 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 ,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 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乃是听觉 ,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⑤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
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 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 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 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 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 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 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借代
三、比拟:
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 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 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 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 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 乙事物来写。
性,是特征带本体的借喻。

修辞3-6

修辞3-6

学案三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五、对偶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音乐美、有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偶和对比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相近正对)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底天(相近正对)木匠打枷枷木匠翰林监斩斩翰林(相近正对)冰冷水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相近正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近正对)春风拂面千帆竞发碧水扬波百舸争流(相近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正对)十年磨一剑今朝小试锋刃跬步通万里明日大展鹏程(相近正对)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相承串对)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相承串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相承串对)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相反反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反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相反反对)六、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三年级修辞手法

三年级修辞手法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6、骆驼是沙漠之舟..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23、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24、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25、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26、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27、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28、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2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3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3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五、按要求写句子..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31、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3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3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3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8、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九、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10、鲜花盛开.. 用拟人手法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6、骆驼是沙漠之舟..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常见的6大修辞手法

常见的6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常见的6大修辞手法

常见的6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六种修辞手法

六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以达到强调、揭示、美化、感染等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六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和设问。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特性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生活气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事实,使其更突出、鲜明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相对事物依次排列,形成韵律美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鲜明,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5. 对仗:对仗是一种将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在词性、词义、语音、字形等方面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对仗可以使句子和谐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感。

6. 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强化表达效果。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突出问题的核心,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三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五、对偶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音乐美、有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偶和对比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相近正对)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底天(相近正对)木匠打枷枷木匠翰林监斩斩翰林(相近正对)冰冷水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相近正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近正对)春风拂面千帆竞发碧水扬波百舸争流(相近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正对)十年磨一剑今朝小试锋刃跬步通万里明日大展鹏程(相近正对)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相承串对)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相承串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相承串对)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相反反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反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相反反对)六、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七、设问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有时也可以不直接回答,而由下面的内容间接作答。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我们主沉浮!)八,反问(反诘)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义,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1、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练习三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3、(08湖北)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专栏标题。

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上句:下句:答案示例: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4、(07浙江)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B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解析对联题,不仅要考虑形式上的对仗整齐,更要注意同实际的联系。

本题着眼点有二:一是贺老师70岁寿辰,二是评价老师(或业绩,或风格)。

A项能体现贺寿,但“花甲”一词指60岁,与题干中的“70岁寿辰”不符;C项评价风格、业绩,未体现贺寿,与主题偏离;D 项也未体现贺寿。

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2004•湖南)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6、(09年全国卷Ⅰ)仿照下面的实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答案1、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哭不来的,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2、爱情是买不来的,有无真心,看你怎么灌溉;幸福是购不到的,可否如意,看你怎么呵护;永恒是唤不出的,能否长久,看你如何浇铸。

解析主要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的三个句子,意思要前后相联,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积极健康。

注意例句形式“…是…,有无…,看你…”,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有选择的表达意味,“工作”“业绩”“前途”有递进。

7、下面这首元曲的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何作用?《双调·蟾宫曲怀古》元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答: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赏析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叠题乌江亭》宋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8、“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学案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通感、双关、反复、反语、仿词、衬托以上是高考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格,但高考命题常常不受此约束,特别是诗词赏析题。

故对以下各种修辞格也必须了解。

(一)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凭借人们各种感官之间的相通之处,将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上。

如:1、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突然是一层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4、我像在一支雄浑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5、红杏枝头春意闹6、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二)双关——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词语的多义和谐音的条件,有意使词语具有双重意义。

如: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情有情)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黑暗社会革命之路)3、我失骄扬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开慧、柳直洵二位烈士)4、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是拆还是烧?(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三)反复(复沓)——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反复使用同一个语言部分。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连续反复)2、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连续反复)3、在我灰心的时候,你鼓励我;在我失败的时候,你鼓励我。

(间隔反复)4、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的确是死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间隔反复)(四)反语——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的方法,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以加强讽刺、批判等效果或表达亲昵感情,如:1、几个慈祥的老板娘到菜市场去搜集一些菜叶。

2、中国军人屠杀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3、(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实在标致极了。

4、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另有一种习惯性的反语,如:好容易熬过来了(五)仿词——巧妙地替换成语或熟语中的语素,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词。

如:1、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事,他都肩起来。

(仿“损人利己”,反义) 2、这种“都乐”牌钢笔质量极差,倒不如改名为“都悲”好呢。

(仿“都乐”,反义)3、路遥知马力,日久知威力。

(仿“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义) 4、洋为土用,土产洋化。

(仿“洋为中用”,近义)5、让贫穷落后的祖国也变成“洋洋大国”。

(仿“泱泱大国”,近义)(六)衬托——为突出主要事物,用性质相似、相近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

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注:衬托是诗歌中经常应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学案五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互文、顶真、用典、讳饰、呼告、回环(七)互文——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两个语句的意义具有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

也就是把综合述说变成分别述说,理解时须“还原”成综合述说。

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3、烟笼寒水月笼纱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6、朝歌夜弦,烟斜雾横7、位高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8、左手执刀剪,右手执绫罗 9、左一针,右一线 10、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1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1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八)顶真(联珠)——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紧凑的修辞方法。

如: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2、声音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

3、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县官急催租,租税从何出?5、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