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2.1《城市的空间结构 》(共39张PPT) 优秀课件

2.1《城市的空间结构 》(共39张PPT) 优秀课件
32
上海陆家嘴 纽约曼哈顿
东京新宿区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历史 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成为现在的某种功能区 社会 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民族、宗教信仰 行政 政府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 经济 主要因素
(1) 图中A、B、C对应的城市功能区 的名称是什么?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2) 结合材料说明上述功能分区成因
小区环境 小区绿化好、外部环境优雅 小区绿化较少、外部环境脏乱
位置
多在城市外缘 多靠近文化区、风景名胜区
多在内城 或靠近工业区
安福工业园区始建于2002年 4月,坐落于县城东郊。
园区距县城5公里,距离大广 高速9公里,吉福公路、安新 公路交汇于此。
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 工业园区和省级民营科技园, 园区面积扩调为9363.75亩。
活动:角色扮演
1. 假如你是拥有上亿资产富商,欲在安福投资一个大型百货公司,
你想建在哪儿?为什么?请为你的百货公司取个名字,并想一条 广告语。
2. 假如你是有远见的企业家,准备在安福投资一个大型工厂和一家
互联网公司,你认为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想一条广告语。
3. 假如你是房地产大鳄,携巨资到安福投资建房,看好哪个地块?
目前安福工业园区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食 品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矿产建材、林产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品牌鞋业 四大优势产业。目前园区已建成供水能力2万吨/日的自来水厂、220 千伏变电站及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座,为园区 供水、供电、治污提供坚强保障。
为保障园区企业的招工、培训工作,安福职业技术学校“退城进 园”,每年为企业培训2000余人次。随着 “三中心一广场”(行政 服务中心、商住中心、医疗中心、世纪广场)与1500余套公租房、 廉租房的投入使用以及园区小学、幼儿园的开工建设,推动了城园一 体化进程。

第四讲城市空间结构 PPT

第四讲城市空间结构 PPT

❖ 这六大片就是: ❖ (1)中心商业区(CBD)。 ❖ (2)批发商业与轻工业区。 ❖ (3)重工业区。 ❖ (4)住宅区。 ❖ (5)小核心。 ❖ (6)郊区与卫星城镇。 ❖ 九个区就是(见下图):
❖ 理论局限性与贡献:哈里斯与乌尔曼得多 核心模式比单纯得同心圆结合显得复杂 与接近实际,考虑到了城市地域发展得多 元结构,但仍然基于地租地价理论,支付租 金能力高得产业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对 各核心之间得职能讨论得较少。没有分 析不同核心之间得等级差别与在城市总 体发展中得地位。
❖ 一、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得影响
❖ 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得影响主要体 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建 设发展方针与政策上。。
❖ 城市规划得主要功能在于对城市土地与 空间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其核 心就是解决城市土地利用得规模与空间 结构问题。
❖ 城市总体规划决策决定了城市整体层面上 得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土地配置得合理程度、 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以 及城市建设得总体容量控制标准等。而城 市局部得地块使用功能、开发强度与环境 控制等取决于具体得规划控制要求。
❖ 1、城市形态,就是指城市各个要素(包括 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与公共 结构)得空间分布模式。
❖ 2、城市要素得相互作用,就是指城市要 素之间得相互关系,使之整合成为一个功 能实体,被称为子系统。
❖ 3、城市空间结构,就是指城市要素得空 间分布与相互作用得内在机制,使各个子 系统整合成为城市系统。
❖ 她认为城镇就是区域得核心,应建在位于 乡村中心得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得作 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并向 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与服务而存
在。她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地区 担负中心服务得范围,认为距离最近、最 便于提供货物与服务得地点,应位于圆形 商业地区得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施。
交通与基础设施空间规划应考虑 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战略,合 理规划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布局

交通与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应注重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 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
力支撑。
04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应注重长 期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经济
《城市空间结构》 ppt课件
• 城市空间结构概述 •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 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 •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与设计 • 城市空间结构的评价与展望
目录
01
城市空间结构概述
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实体空 间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形式, 包括住宅、商业、工业、交通、休闲 等设施的空间布局。
动态性
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经济的变 化,空间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和 改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地形 、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布局和形态有 着直接的影响。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人口的规 模、密度、分布等都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和政府干预也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规划、政策等手段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引导 和调控。
0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
01
自然条件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结构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城市的空间结构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高原地区相对较为 凉爽 。
•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 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 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 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 岸
练习: 探究活动1
(2)、经济地理区位: 城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
商品农业基地等
练习:探究活动3
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活动. 旅游、科技
小结:
①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 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
②城市经济地理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 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 据牛汉讲,《半棵树》是1972年 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 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 受触发而写的。这“半棵树”可以 说是暗指冯雪峰的,但又不完全是。 这首诗的象征意味极其鲜明,它更 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 着秉守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 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 统。
7.位于黄河沿岸,属于我国钢铁工业基地的 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 ) A.兰州 B.太原 C.郑州 D.包头
8.我国城市密度和规模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的地区有( )
A.青藏高寒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干旱区
D.东北平原地区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人口数量 少,分布稀疏,聚落也很少,大型 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谷地中,如 拉萨分布在藏南谷地中,西宁分布 在湟水谷地中,而在赤道附近的热 带地区,人口、聚落多分布在高原 上,平原、盆地上的人口较少,如 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密集地区——人流、物流集聚 沿河、沿湖、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城市供水 交通运输枢纽处——交通便利,便于客货集散 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贸易频繁 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旅游产业发达

城市空间结构 ppt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 ppt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
工业区
1.形成:市区内部工业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 工业区。 2.作用: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原有城 市的地域范围。 3.区位特点 ⑴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思考:为什么?) 提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⑵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思考:为什么?
提示: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
城市空间结构
地坛
用地布局
——有明显
月坛
日坛 的功能分区
和齐整的道
居住用地——商业用 地和工业用地之间
城市空间结构
二、城市功能分区
1、类型: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 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 特殊功能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
居住区
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也是城市中最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分化过程
工业革命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工业革命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背向 发展的状况。同时,低级居住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 系,高级居住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在一些特大城 市,兴建了卫星城。 注意: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居住区的主要原因, 它也是推动居住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2、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 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3、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的通 达性。
4、社会原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 教。
5、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城市空间结构
经济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商业付租意愿随距离变化 最大,住宅次之。距市中心越 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 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的融合
城市中心区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心区仍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商业、金融、文化等 重要功能仍集中在中心区。同时,由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也 面临着挑战。
郊区化与边缘化发展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郊区化和边缘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人们 开始向郊区迁移,导致郊区人口增加,城市边缘不断扩大。
工业革命时期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功能分区 和交通组织的初步规划,但空间结 构仍不够清晰。
现代城市规划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空 间结构逐渐重视土地利用、交通组 织和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出现了 多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CHAPTER 0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
集中式城市空间结构
01
02
03
04
城市中心
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例如,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
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智能科技的应用与推广
智能化建筑与智能化家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建筑和智 能化家居成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智能化建筑通过智能化系统实 现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自动化 控制,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 度。智能化家居则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 家庭生活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和节约能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形态
研究城市各种功能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包 括商业、居住、文化、教育、医疗等区域 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和演变规律,包 括城市天际线、地标、景观等的设计和管 理。
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

城市空间结构(共40张)ppt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共40张)ppt课件

历史因素的影响
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看 不到摩天大楼?
北京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B因素的影响
C
5
A
1
2
3
5
4
B
D 1、城市中心 2、运输带
3、1918年前的房屋
4、1918年后的住宅区
5、较远的村镇
A、中产阶级住宅区
B、中低产阶级住宅区
C、劳动阶级主要住宅区
C
D、底层工人阶级住宅区
《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北京有哪些城市功能分区呢?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城功市能 功能分区
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城市功能分区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中心区 文化区 混合区 郊区
c
1、城市功能区是指( ) A、 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B、 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的区域 C、 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建筑区 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
AB为住宅区的原因:
方便上下班、购物, 面积较大,地租相对便宜
BC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的原因:
对商业区、住宅区污染小; 地租最低
4.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社会
A.西方国家有些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形成贫民区是社会因素经济
B.南京的“河南村”和广州的“新疆村”的形成是历史因社素会
C.东莞市行政中心区的形成是行政因素
高楼底层通达度较好,
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能是够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 ;
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工业区
居民区
12、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8分)

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多屋住宅
独立平房
农业
中心商业区
工业及批发业区 多屋住宅区 独立平房区
城市边界
图2 阿朗索地租理论
距离
01
阿朗索 阿隆索认为土地的不同用 途在不同区位具有不同的 支付地租能力,并随着距 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形成不 同斜率的地租支付能力曲 线。
一、土地竞租理论
➢ 如何利用经济学工具研究城市?
两个经典 空间均衡
➢ 新发展理念深刻指出中国经济亟需实现的五个维度的转型,包括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 素驱动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及特征
1. 土地的概念
土地
经济学 管理学 地理学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 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 量。
是大自然赋予的收益。
一、土地竞租理论
➢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R
S
R
R1
R1
D1
R0
R0
D0
L
图3 土地供求曲线
04
S
D1
D0 L
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认为土地供求决 定地租水平,地租是使用土 地所付出的代价。
一、土地竞租理论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 级差地租Ⅰ ——土地肥力的差异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差异
模型
Alonso-MuthMills模型
研究城市内部房价和人口密度之间关系的工具。假设城市内部收入、城市便 利性、不同区位的住房与交通成本之和不变,即随着至市中心距离增大,房 价下降,而交通成本上升。这一空间均衡概念,还可预测不同类型群体的区 位选择,特别是富人和穷人的选择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 3.中心地理论
❖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 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 能的“孤立国”方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 国家是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 系,利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边形模 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即决定城镇数 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 1.农业区位论
❖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组织和 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农业活动在不 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择。
❖ 区位是指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以及该 空间与其它周围事物之间的经济联系。
❖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创,他 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 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 差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 系统地建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 区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
第四讲 城市空间结构
-
1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 因为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经 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区域实体,是各种人 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综合体,所以城市空间 结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各个学 科的研究角度不同,难以形成一个共同的概 念框架。尽管如此,许多学者还是对城市空 间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目前,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三种代 表性的观点:
-
13
❖ 2.工业区位论
❖ 工业区位论是指研究工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和优 化的理论。即研究工业企业或工业企业组合怎样 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分布从而获得最好效益的理论。
❖ 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他在 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和 1914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及资 本主义的理论》是工业区位的经典著作,前者对 工业区位进行纯理论的探讨,提出了工业区位的 基本理论;后者则结合实际,对德国从1861年以 来工业区位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及工业分布进行 了综合研究。
-
8
❖ 综合上述三种观点,城市空间结构可以 概括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历史 时期内,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其内在机制 (包括与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相 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
-
9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是在农业区位论、工业 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 来。
-
10
-
14
❖ 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局限性在于静态地、孤立地分析,是 一种静态地、局部均衡的微观区位理论, 同杜能的区位论一样,撇开了资本主义 生产追求最大利润原则,只考虑成本因 素;同时他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全竞争 为前提,没有论证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区位趋势。
-
15
❖ 此外,他对于工业区位指向的因素分析 也比较简单。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是第一个系统完整地论述工业区位的 理论,一直是西方区域科学和工业布局 的基本理论,他提出的投资效益分析是 工业区位论的出发点。今天在城市空间 结构中普遍采用的工业成组布局和最佳 区位论亦正是导源于其区位理论。
-
11
❖ 理论局限性: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对区位 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评介也褒贬 不一。当然,杜能理论的模式过于理想 化,假设前提条件过多,考虑因素也比 较简单,而且没有考虑资本主义商品生 产的首要目的便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特点, 所以显得有些单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
12
❖ 理论的贡献:杜能毕竟是进行了一项开 创性的艰苦工作,其理论为区位论的发 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从城市经济 学的角度来说,杜能学说的意义在于为 配置城市郊区(腹地)产业、合理利用 土地,使之更好地为城市服务及为促进 城乡一体化提构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 面,分别指城市结构要素空间分布和空 间作用的模式。
❖ 4.时间层面。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 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历史时期, 但每一历史阶段城市结构的演变还是显 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引入时间层面。
❖ 基于费利的概念框架,有的学者把城市 空间划分为静态活动空间(如建筑)和 动态活动空间(如交通网络)。
-
6
❖ 第三种观点是国外学者哈维在1973年提 出来的。在哈维之前,传统的城市研究 受到社会学科的方法和地理学科的方法 之间的学科界限的束缚。社会学科的城 市研究仅强调社会过程,而地理学科的 城市研究只注重空间形态。
-
7
❖ 因此,哈维认为,城市研究的跨学科框 架就是在社会学科的方法和地理学科的 方法之间建立“交互界面”,并在1973 年对城市空间结构概念的发展作了更为 精辟和明了的论述:任何城市理论必须 研究空间形态和作为其内在机制的社会 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
17
❖ 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 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 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 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服务 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 地区担负中心服务的范围,认为距离最 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 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
-
5
❖ 1.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个要素(包括 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共 结构)的空间分布模式。
❖ 2.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是指城市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整合成为一个功 能实体,被称为子系统。
❖ 3.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要素的空间 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使各个子 系统整合成为城市系统。
-
2
❖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学者费利在20世纪60年 代提出来的。作为早期的研究学者,费利试 图建立起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他认为, 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由以下四个层面组成:
❖ 1.城市结构包括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 环境三种要素。
❖ 2.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其 中空间属性是指上述三要素的空间特征。
-
4
❖ 第二种观点是国外学者鲍瑞纳在20世纪70 年代提出来的。他把系统理论应用到空间 结构的研究中,他认为,用系统理论的语 汇表述城市空间结构概念会更为严密,因 为系统理论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这正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本质所在;其次, 系统理论的中性立场使之能够适应于不同 的观点。所以,他认为城市系统有三个核 心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