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设计一个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2.设计模拟情境,如让学生扮演项目经理、规划师等角色,参与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制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相关知识。
3.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和经济发展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教师通过展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具体问题,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等。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通过播放西气东输工程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程背景和实施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官体验。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贴近实际,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亮点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让学生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2
第二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程标准: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西气东输为例,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以西气东输为例,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图片更客观地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图像材料的能力2.通过阅读对对材料重点的提取,培养归纳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3.通过对西气东输个案的分析更好地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学习,认识我国资源的地区不平衡性,培养节约的理念2.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二.学习重点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学习难点1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推广到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和理解2.学会从多方面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引导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五.教具:教材、视频、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资源。
比如大家每天喝的水,还有家里使用的煤气,天然气等等。
现在福州居民基本上使用上了天然气,不要以为你们家里每天做饭使用的天然气是埋藏在福州的地下,其实这些天然气而是从印尼买来的。
从印尼运来的液态天然气,在福建接收总站,把液态天然气转换为气态,体积膨胀600倍后,再调压输送到各个门站。
这个过程就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田佩佩)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大费周章地把天然气从印尼运过来?【学生回答】因为福建天然气资源少,印尼天然气便宜【教师讲述】大家说的都对,福建天然气资源少,并不是天然气的资源富集区,仅有的资源不能满足本身的需求。
正是由于区域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且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像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他都是可以流动的,而自然资源,是固定的,如铁矿,就是这里有,这里就有铁矿资源,你不能把它挪到别的地方,如果开采了,那就是商品,不是自然资源)因此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最后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起说明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的总结,必修一为自然地理,必修二为人文地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每个区域都是自然和人文的综合体。
而本节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又是必修三的总结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必须要对相应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知识做了解。
学生已经学习的自然、人文、区域知识,在这一节中能得到综合的应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整的必然性;2、理解西气东输的三方面原因;3、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4、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显示展示一组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和油气田分布图,分析图片根据以前的知识回答问题,通过图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然后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联系上一组图片得出结论:我国的资源分布和我国的经济格局不相适应。
提问:我国的资源分布和我国的经济格局不相适应。
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提问:同学们目前知道我国先后制定了哪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案?学生回答: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晋煤外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共4页)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杜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线。
(2)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辩论的形式,对地理信息和资科进行分析和加工,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掌握问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辩论要求】l、“三不”原则:不可念材料,不可进行人身攻击,不可抛开辩题滔滔不绝。
2、发言需起立,辩论有秩序;观点明确语言需简练,论据有力思路宽,声音洪亮吐字清,思路偏时立上岸,机会有限需争取,勇敢挑战立场坚。
【辩手任务】一辩:列出要点——简明扼要(到讲台发言)工辩:查漏质疑——切中要害三辩:答疑解惑——灵活应变四辩:总结陈词——画龙点睛(到讲台发言)【辩论思路指导】一、课本知识结构二、辩论思路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的分析思路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要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的分析思路注意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双向分析,注意利和弊的双向分析,注意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双向分析。
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面向对手原地发言)优势,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案背景1.模块:必修3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整理归纳,加强理解。
(2)逻辑分析法: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进而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2”,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3”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背景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思辨能力。难点在于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分析方法。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结合教材,绘制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图。
2.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谈谈自己对这一项目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具体的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理解其实际运作过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3.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2.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对资源调配的认识。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深度。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探究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点、终点、途径地区、输送介质等。
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资源调配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激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情况。
2.强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利用GIS软件,让学生模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资源分布和调配的影响。
-引导学生运用GIS技术,探讨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的效益和可行性。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认识,为今后参与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
2.利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责任担当,使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地图、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问题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国家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关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性的地图,并简要说明造成这种不均衡性的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内容包括工程背景、意义、影响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注意事项:
1.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节课前将作业提交给教师。
高中地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五、教学思路(过程):图表点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读图5.2“我国东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站全国的比例(1998)”,得出结论:东中西部各自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各地区进一步发展。
让学生懂得读扇形图,并提高在读图中总结知识的能力。
知识联系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联系第三章第一节图3.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
读图思考:读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分析天然气的突出优点和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得出结论:我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让学生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资料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三: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资料补充:大庆油田产量在逐年递减和中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资料,得出结论: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习主题Ⅱ:案例分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引导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着眼对各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不仅只局限于输气管道的建设,还会激活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让学生明确分析问题应该抓住整体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读图分析影响一: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读图5.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明确两个“效应”。
(1)西气东输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2)投资效应,促进形成锌的经济增长点。
让学生掌握读联系图的方法,并能从读图中归纳总结。
分析归纳影响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归纳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 背景1.1 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是中国油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管道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2004年开始,西气东输工程已投资超过26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1.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不同地区的资源互相调配,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正是一种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典型案例。
通过经济手段,使得国内石油气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实现了地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西气东输的建设2.1 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全长约4300公里,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600亿元。
该工程主要由四条管道组成,分别为西北、中间、东北和中海油线路。
其中,西北线路和中间线路已建成投产,东北和中海油线路正在建设中。
2.2 工程进展情况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其中,西北线路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投入运营;中间线路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0年通气;东北线路于2012年动工,目前正在建设中;中海油线路于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
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西北、中间和中海油三大输气干线,以及多条支流。
3. 西气东输的意义3.1 促进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能够有效地输送至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西气东输工程还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
3.2 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我国不再仅依靠对外进口天然气,而是实现了国内资源的大规模调配,保障了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这对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4.1 资源配置要考虑跨区域调配资源配置是建设我国资源能力和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而跨区域调配是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朝阳区)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的分析,说出西部自然地理特征、能源类型以及分布;
2、通过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图,说出东、西部资源蕴藏、开发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并分析当地的区域能源开发状况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读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图和中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图,分析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环境优势;
4、通过西电东送北线的分析,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教学资源的处理:
增加了中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图、西电东送北线案例,重源地、弱需求地、丢沿线。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自然条件
必要性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天然气加工厂、输气管道等,加深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
2.开展课外研究活动,如让学生调查我国其他跨区域调配工程,了解其背后的地理意义。
3.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分析西气东输工程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评价他人的成果,如:“请同学们互相评价一下,哪个小组的分析最为全面?”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同学们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5.作业小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份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是结合我国其他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其背后的地理意义。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等,以加深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作业小结,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复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意义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式,认识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3.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从地理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得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不论是地表资源还是地下资源,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
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能源矿物南少北多,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西南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
这种资源的整体性分布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合理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本课标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我国今后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
因此,应通过两步来实现这一课标:首先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
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结合GIS软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信息分析技能。
4.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模拟规划、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较浓厚,但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地图、图表分析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综合分析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活动中,需要加强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使其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途径省份、输气能力等。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通过GIS软件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西气东输工程规划、分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2.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3.你认为我国还需要进行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什么?
每个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补充。通过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五)总结归纳,500字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能源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引发学生对资源调配的思考。
-基础知识讲解:详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输气量、工程规模等。
-深入分析: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案例拓展: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总结共同特点和差异。
(二)讲授新知,500字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技术难点、输气量、受益地区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资源跨区域调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刚才我所讲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意义和方式,掌握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及影响。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路径及效益,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3.掌握地理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你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承担哪些责任?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包括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主要惠及地区等。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资源需求的地区差异等。
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包括资源调查、资源评估、调配方案制定、工程建设等。
4.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
3.教师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包括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主要惠及地区等,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如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资源需求的地区差异等,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属于人教版必修三地理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资源调配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作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对于学生理解资源配置的地理意义、掌握资源调配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5.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及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运用相关图表和文字信息,结合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分析,理解西气东输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西气东输”为例,学会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方法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和实施的原因
★新课学习:从国家层面上概述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实施西气东
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能源消
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并
且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视频)经典中国辉煌30年之西气东输,谈谈观后感。
生:略。
(活动)分组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对中西部地区
二、对东部地区
三、对区际联系
(教师指导)一和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要全面,包括生态
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也要注意区分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三,
结合图5.5和图5.6,认识东西部的优势互补和中央政府的协调。
(师生归纳)一、对西部地区: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推
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3、缓解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
力;4,工程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易遭破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