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一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 关锁国政策,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 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 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 世纪 30 年代,民族工业又有较快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深受时代的影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突出表现为中西合璧、不土不洋;20 世纪 50 年 代以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快 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1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题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
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
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材料说明( )A.农产品商品化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解析] 由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
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
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 C 项正确。
[答案] C2.(题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1843~1850 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年代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指数年代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指数18431 656.23 123.931847 2 167.44 162.1618441 724.12 128.961848 2 299.34 172.0218452 024.74 151.511849 2 354.98 176.1918462 208.36 165.221850 2 230.32推动表中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166.86[解析] 材料反映了白银价格上涨,不能体现出稳定的银本位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并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白银和制钱的比例,不是制钱的流通问题,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故 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9讲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专题二近代史部分第9讲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1主干知识排查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入侵,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3.影响: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条件(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
4.意义: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热考重点深化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考前抢分必备课件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4张PPT)

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 “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 观念。 (3)曲折发展阶段(1927年~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 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 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 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 谈起。
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近代化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近代化
力。
1.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
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 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 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 不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
起来的。
又受到列强的干涉和顽固派的阻挠,也没有或很少顾及到农 民利益,所以其前进的过程十分艰难和缓慢,即使在引进外 国先进技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许多弊端。如洋务 运动过程中只重视军事工业,辛亥革命前后只重视轻工业
等,使我国近代化的发展从一开始便出现发展畸形。
⑤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得失可以认识到,由地主阶级和
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原 因 特 点 自然经济解体、洋 19世纪六七十 双重压迫;资金少, 务运动诱导、外商 年代,产生 规模小,技术薄弱 企业刺激 帝国主义资本输 19世纪末,初 出、清政府扩大税 轻工业发展突出 步发展 源、戊戌变法等 1912年~1919 一战、辛亥革命影 时间短、发展不平衡 年,短暂春天 响 一战后到南京 一战后,又形成资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国民政府的成 本主义共同宰割中 有所发展的民族资本 立,困境 国的局面 企业纷纷破产 阶 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专题版,通用) 近代篇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

返回目录
基本线索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的经 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经济 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洋务运动过程中兴办了中 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一 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 天;1927—1936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面对美国加紧对华经济 侵略、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返回目录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命 题 趋 向 探 究
(3)洋务经济:①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② 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③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
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返回目录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生的背景。复习备考时应特别关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 洋务企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概况。
返回目录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命 题 趋 向 探 究
【图析考点】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返回目录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位。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就起抵制作用,外国
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起到促进其解体的作用。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是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刺激下产生的。这一经济成分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
到了抵制作用,也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同时也对外国资 本主义经济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高三二轮——第二单元工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设计:王玮审核:高三历史备课组使用时间:2016.3 课时:3节【考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
【知识主线】主线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主线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主线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考点梳理】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洋务运动)考点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各发展阶段的背景及表现)考点三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表现、规律和影响)【习题训练】1.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
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
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
A. 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B. 联合同业,共同发展C. 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D. 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2.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对表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棉纱市场B.中国土布生产遭遇洋布倾销的重大打击C.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生产仍具有相对优势D.甲午战争前传统经济结构解体较为缓慢3.下表为轮船招商局在1873年~1884年发展阶段商董(入股人)社会背景表,表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买办是洋务民用企业主要投资者B.轮船招商局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斥C.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D.轮船招商局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4.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
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整合突破 1.2.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

必修部分 第二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
第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明确考纲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5.大众传媒的发展。
宏观揽要架构
[解析] 由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 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等信息,并联系洋务运动的影响可知,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 C 项正确。当时洋务 运动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 A 项。集权制度使军 队在战场上缺乏灵活性,排除 B 项。D 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排除。
高频考点攻略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1.专题通 近代前期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有哪些? 提示:(1)封建自然经济,又称小农经济:主要表现为 封建地主经济和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具有自足性、 保守性、滞缓性等特点。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抵制 作用,同时又被它们逐渐瓦解着。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既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近代化;又压 制、排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命题解读]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意在 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 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 切,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排除 A 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 经济取代,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 情况,排除 D 项。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
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 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选C。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
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它的逐步
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
步破产的过程。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 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打击家庭 手工业,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 经济走向瓦解。故C项符合题意。
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 的必经阶段。
它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
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
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开
始于洋务运动,从近代化史观的视角可
对本讲及其相应内容进行全面考查。
高考例析
(2009· 高考江苏卷)20世
4.评价
(1)洋务企业未能真正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 (2)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考点二
1.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艰难发展
外资 (1)原因: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②_____ 洋务运动 企业刺激;③_________诱导。 (2)表现: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 发昌机器厂 以上海__________、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易混易错】 (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特指 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 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
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历史二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讲学习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月12日历史科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必修二第9课内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要在昨天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加深。
当然,我们首先还是要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昨天我们从整体上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在外国侵略者冲击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昨天完成作业的时候,同学们遇上了这么几个问题:(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究竟是怎么回事?自然经济解体后中国的小农经济究竟向何处去了?答案: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外国商品的入侵,先后经历了纺与织分离和织与耕分离两个阶段(简而言之,就是农民不再自给自足了,而是一方面购买外国产品,另一方面还出售原料给外国)。
最终,中国的小农家庭开始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商品经济中去。
整个流程见下图:(2)近代中国开明的士大夫(开明地主阶级)为什么要进行一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答案: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手段来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
通过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促进了近代教育发展),提升了中国国防实力,促进了落后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侵略。
但是,洋务运动仅仅引进技术而不去改变落后制度,最终未能改变中国落户命运。
(3)明清时期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萌芽哪里去了?答案: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侵略者廉价商品的入侵(人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其棉纱、棉布等商品物美价廉,而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由于受政策束缚,导致规模小、分散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于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首当其冲,因此很快消亡。
(4)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究竟与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没有关系?它为什么会发展起来?答案:如果大家通过课外阅读有自己的想法的话,我首先请你暂时把这些想法保留到大学。
在高中阶段,我们的答案是它们二者之间没有关系。
从理论上解释的话,古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植于封建社会,是在自然经济、官营手工业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而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西方列强入侵和国内洋务运动双重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社会产生的近代化畸形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全球史观
•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 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 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 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从中 可以看出:( ) • A 资本流动造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 • B 资本流动促进了近代工业在全球的发展 • C 资本流动催生了古老的民族工业 • D 资本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有现象 【答案】B 容矛盾; A、题干没体现;C、D两选项与题干内
自 然 经 济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心中有“树”
洋 务 企 业
近代 经济 结构 变动
(2)、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较快发展 短暂春天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初步发展 夹缝产生
消亡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1、开始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5、巨大打击:国民党统治后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20世纪初 4、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6、最后结局:三大改造
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六七十年代)
原因: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企业的诱导 c、外资企业的刺激
运用知识和描述阐述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工业的兴起
事物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 3、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 第四关:论证和探讨问题 实, 业的曲折发展 4、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复习目标: 1、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原因 2、洋务企业 3、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黄金时代 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5、资本主义在近代地位作用
我们的
梦从这里飞向 远方
专题四 第三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执教人:
徐龙显
2016年4月
复 习 步 骤
1考纲展示明确方向 2考点整合知能提升
3高频考点核心突破
4预测强化方法突破
1、最新考纲展示
最新考纲 晚清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化和民族
第一关:获取和 课程标准 解读信息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三关:调动和
3、高频考点核心突破
视角1 动
感悟真题
考情研析
从工业文明冲击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
定时空
选择1.(2015·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28)1852年,一 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 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 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 定限制语 关键词。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视角2 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对洋务运动观念、特点的认识
选择2、 (2015· 课标全国Ⅱ,28)奕力倡洋务,又因 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
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
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 【参考答案】(1)英、德、法三 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 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 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 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 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4、预测强化方法突破
命题探究 如何再考
命题思路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2016年两会提出法治助推经济迈入新常态
理解并列三点。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审题定位 解题关键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据题干材料情境,可知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
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
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选 A 项。 B 、 C 、 D 三项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答案 A
【考情分析】 角度一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综合论证近 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 【典例材料1】 (2014· 山东文综,38)(节选)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 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 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 论。
材料 丙:摘编自 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 道。 限定词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 母准备叫她守 “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 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 关键词 “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 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 关键句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审题:找限定词+求答项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丙并结合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 加以阐述。
外商企 业兴起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9世 纪末
初步 发展
1912~ 1919
短暂 春天
1927~ 1945
曲折 发展
1945~ 1949
日益 萎缩
自然经 济瓦解
洋务运 动兴起
清政 府放 宽设 厂的 限制
辛亥 革命 群众 反帝 爱国 运动
国民政府 前期经济 改革及官 僚资本的 挤压
官僚 资本 压榨 苛捐 杂税
(4)萎 缩:
三四十年代
原 因:官僚资本主义垄断、日本侵华,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5)消失: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有 国有
知识体系构建
外国商 品涌入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甲午 战后 列强 资本 输出 民 族 工 业 产 生
欧洲 列强 放松 侵略
抗战 期间 日本 搜刮
美国 商品 大量 涌入
复习重点: 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考点系统整合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
A? B?
自 然 经 济
C?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思考1 图中ABCD分别代表什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 外 商 企 业 B 自 然 经 济 开 始 解 体 C洋务企 业
D民族工业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
原因: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c、实业救国热潮 d、收回利权运动
(3)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原因: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洋务运动
2、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
“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 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这说明李鸿章( ) •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 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信息,说明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意识到洋务企业的创办会对近 代企业的产生起到诱导作用,故选A项。B、C两项说 法错误;D项无从体现,故排除。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史论与史据
• 4.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 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 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 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答案] D [解析] 解析 张謇作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也具有典型的革命性、妥协性 的双重特点,故D项说法有误。 答案 D
1 、《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
1912—1913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
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 )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答案】C[解析] 据题干可知,在一两 年内颁布如此多的法律法规,体现了政 府对实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实业 家的地位,有助于激发实业家的热情, 故C项正确。材料侧重于经济发展条例, 并没有牵涉工业布局的调整,A项错误; 题干只是有关发展实业的法律规范,对 社会其他方面没有规定,维护社会秩序 的作用难以达到,B项错误;仅这些法 律的颁布,达不到健全法律体系的效果, D项错误。
【考情分析】
角度二 中国史与世界史相连接 感悟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和阻力 典型材料2[2014· 重庆卷] (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 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 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