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与我国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保障农业发展的根本。
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效益与竞争力。
培育与发展设施农业是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规模连年扩大,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生产效益也在持续提升。
但整体也面临着设施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当前应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益。
近些年,设施农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众多问题存在。
本文主要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做了如下概述。
一、设施农业概述设施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工技术手段,在小范围内创造或者改善环境气象因素,例如对自然光温进行改变,可以有效的为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是一种较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设施农业是近30年才兴起的一项生产技术体系,主要核心设施为环境安全型温室、蘑菇房、畜舍。
关键技术是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覆盖,夏季能够降低温度,防止苔藓,在寒冷冬季高透明高保温,还能将多余太阳光转换成为适合需要的光波,还有着较好的防尘抗污等功能。
栽种品种不同栽培技术也不相同,在设施使用和选择上也应根据品种进行选择。
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1、设施农业现状近些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各级政府也对设施农业给予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
设施农业通过有效运用生物潜能与自然环境,使得农业产量以及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市场风险抵抗力与竞争力也有所增强,是农业种植与养殖产业中效益较高的产业,也是经济效益增收的渠道之一。
2、设施农业存在问题①科技含量低由于部分地区受经济与技术等方面限制,温室发展结构比较简易,在环境控制方面能力也较低。
在栽培技术、管理方面主要靠以往掌握的技术经验,与实际要求的生产管理、数量化、指标化方面相差很大距离。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农民增收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政策实施存在不力的问题,市场供求失衡,缺乏技术支持等也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推动农民增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从提出农民增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意义农民增收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农民增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收入增长缓慢、政策实施不力、市场供求失衡、缺乏技术支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民增收问题关乎全国13亿人口的生计问题,直接影响着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其增收意味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农民增收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
只有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将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加强农民增收工作,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
【2000字】2. 正文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农民的土地流转问题。
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效率较低,土地碎片化严重,导致农业产出难以扩大规模,农民收入增长受限。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
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存在着低效益、高成本的问题,而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足,使得农民增收的动力不足。
市场竞争不足。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农民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
助农数据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助力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助农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助农数据。
以下是对这些数据的总结和分析。
一、农业产业发展情况1. 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农业总产值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9.65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粮食作物产值增长3.2%,经济作物产值增长4.2%,畜牧业产值增长2.9%,渔业产值增长3.1%。
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迅速。
2019年,优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达到33.6%,比2015年提高3.6个百分点;高效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达到31.4%,比2015年提高2.9个百分点。
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5%,比2015年提高5.5个百分点。
二、农民收入情况1.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同比增长8.9%。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2%,经营性收入增长6.8%,财产性收入增长9.9%,转移性收入增长11.2%。
2. 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42.5%,比2015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同时,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44.5%下降到2019年的39.5%。
三、助农政策落实情况1. 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2019年,我国农业补贴总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8.6%。
2. 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
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9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74亿元,同比增长18.2%。
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
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如何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探讨了一些可行的途径。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农业生产的效率被很大程度上决定,如果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收入,必然会导致农村贫穷和产业发展的滞涨。
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包括加强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创新模式,例如“互联网+农业”、“精准农业”,应提倡广泛推广创新模式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
第三,扶持小农户。
在我国农村里,存在很多小农户,他们的土地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活动不够复杂,产业结构较单一,而这些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经济。
为了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扶持这些小农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和市场支持,协助他们拓展多元化经济活动,以增加收入。
第四,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民特殊需求的农业生产和制度模式。
农合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贷款保险等服务。
同时,它们还可以吸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五,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
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这些教育和培训活动可以提高农民的社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补贴和扶持,以减轻农民的学习和培训成本,鼓励更多的农民参加这些培训和教育活动。
总之,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小农户,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等,以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既是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农业现代化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的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可以推动农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业转型,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其次,农业现代化是增进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匮乏问题,也可以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得到一定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加强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有效缓解农村人口过剩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存在着农民不愿意投入资金购买新设备、新技术的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距离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策略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推动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再次,加强农业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试论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1 我 国农 民收入现 状
改革 开放 以来 , 农业 经济迅速 发展 , 农 民收入 的途径呈 多 元化发展 , 整体保持高速发展 , 但是在新 的时代背 景下, 农 民收 入状况 不容乐观 , 认 识这一状 况 , 我们可 以首先从 收入本 身 以
收入 比
2 . 3 7 1 . 8 3 2 . 1 7 2 . 5 9 2 . 4 7 3 . 1 l 3 _ 3 3 3 _ 3 l 3 _ 3 3 3 . 2 3
2 . 3 供求关 系发生了变化 , 通过农业增收或提价来增 加农 民收入 的 空 间越 来越 小
及 支 出两 方 面 来 分 析 。
高对农产 品的多样化、 优质化、 专用化消费要求 。
( 3 ) 农 产 品结 构 中存 在 问题 , 严 重抑 制 了农 民增 收 。
2 . 2 农 村剩 余 劳 动 力大 量 增 加 , 转移 困难 , 使 农 民 非
农 收入 减少
( 1 ) 各级企业 吸纳农村剩 余劳动力 的能力下 降, 增 加农 民
试 论促 进农 民增 收的途径
冯 玲
( 重庆 市长寿 区凤城街道办事处 , 重庆 4 0 1 2 2 0 )
摘
要: 农业是我 国国民经济 的基础 , 农 民收入 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 农村社会 的稳定 。近几年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进
入 一个新的转折 时期, 农民增收问题 已成 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 的焦 点。结合农民收入 的实 际情况 , 阐述了对农业进行深层次改革, 调
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
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农村就业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农民增收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关系、农村就业的现状以及促进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密不可分。
农村就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还可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增收是通过农村就业实现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就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原有的传统农业形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农人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技能不足的问题。
其次,农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致使大量农民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
此外,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民在就业市场中面临诸多的限制和歧视。
三、促进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的途径为了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可以设立培训机构,为农民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需求。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村电商等方式,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要加强财政扶贫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最后,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等方式,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总结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农村就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以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就业与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
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
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
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
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
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
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大量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二)从生产过程看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
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
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
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农业发展与成就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每5年制定一中短期发展计划。
可以说,每一个发展计划的实施都使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重大发展。
2001年是中国实施第10个五年发展计划(即"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1、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5.08亿吨,比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
1978年以来;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1978-1999年;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由30.5%上升到75%。
1999年,乡镇企业有2000多万家,从业人员I.3亿人,增加值25000亿元,是1978年的110多倍;实现利润5580亿元,上交税金175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3倍和80多倍。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I/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1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74%;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贫困发生率26%下降到不足3%;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68下降到0.55。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两方面入手。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未来展望看好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认识到农业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国农业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问题意识、影响因素、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未来展望、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 引言1.1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渐减少,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基础。
我国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涵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多个品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居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偏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发展动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农业经济现状中,虽然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农业依旧是农村的支柱产业,直接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计。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解决。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效率偏低。
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严重,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转变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情况汇报总结
农民增收情况汇报总结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农民增收情况进行汇报总结。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等新型农产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特别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
再次,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不断推进。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实现了增收致富。
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规模化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工作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民增收政策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业发展重要措施
农业发展重要措施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粮食稳定供应、农民生活改善、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阐述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1 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耕地利用率和农产品生产效率。
1.2 推广优质品种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可追溯。
1.3 加强农资供应保障建立健全农资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农民获取正品正价的农业生产资料。
加大对农业生产资金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规模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2.1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逐步减少低效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高效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协调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色蔬菜等多种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2.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
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的农业经济组织深度合作,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2.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包装和运输等环节的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3.1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确保农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民增收—环境、现状、难点、出路
农民增收—环境、现状、难点、出路摘要:分析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环境、现状和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6条出路。
关键词:农民增收;环境;现状;难点;出路根据专题研究表明,1979-1986年,农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2.55%和39.99%。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而农民购买能力的提高又必须以增加其收入为前提。
从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1号文件”可以看出,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民收入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要把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把农民收入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联系,与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相联系。
1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环境1.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对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200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8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19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90%。
[2]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4.85亿农业劳动者的基本需求和权利,更要关注他们赡养的父母、抚养的子女的基本需求和权利。
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解决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
1.2入世的开放性竞争促生了农业创新环境我国是农产品产量大国,贸易小国。
我国谷物、棉花、油菜和肉类约占世界产量的1/4,花生、禽蛋、水产品和烟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0%~40%,而我国谷物的出口比重为3.54%,小麦进口占世界第一,农产品成本平均每年以约10%的速度递增。
[3]我国国情决定了“土地密集型”产品(谷物等)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花卉、蔬菜等)比较优势明显。
各地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促生了农业创新。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甘肃省临洮县遵循自然、科技、市场“三大规律”,进一步加大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调整力度,全县粮经比由80:20调整为78:22,夏秋比由33:67调整为32:68,粮经草比达72.90:25.40:1.70,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1 200多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520元,较上年净增60元。
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摘要】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从农民利益的角度而言,提高收入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从农村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公共事业落后,无一不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息息相关;从国民经济的大局看,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购买力也就没法提高,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就受到制约。
广大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不可能最终实现。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认清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仍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民;农业;收入问题;增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近13亿人口当中,农村人口占了接近70%。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
因此,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民收入问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特别是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
为此,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必须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包括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
1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论,认真规范政府涉农行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如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一番历史考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推动农村经济创新和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动力。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共出现过三个方面的大的创新:一是抛弃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二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结构创新;三是推广以育种为核心的农用先进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创新。
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困难分析
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困难分析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构建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
然而,农民增收仍存在着许多现状与困难。
首先,农民增收的现状是不平衡的。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城乡差距较大。
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农民在增收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如投资先进农业技术、参与农村电商等。
另一方面,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则面临更大的困难,如资金和技术资源不足、市场信息不畅等。
其次,农民增收的现状是低效的。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不够深入等问题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效率。
农业生产中存在耕地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产品贮存和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能力有限。
再次,农民增收的现状是不可持续的。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土地利用率低、农产品自给率高,农民增收的主要依靠是占有更多的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然而,土地资源有限,农民增收难以持续依赖土地扩张。
另外,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也限制了农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影响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除了现状外,农民增收还面临一系列困难。
首先,农民缺乏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普遍缺乏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农民增收的能力。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了农产品流通和加工能力的提升。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农民增收的自我提升能力受到限制。
再次,农民融入市场的障碍较高。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把农产品销售到市场,然而,农民融入市场的障碍较高。
一方面,农民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农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面临着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困难。
最后,农民增收还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业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土地被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农民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日益成为各国的焦点。
农村地区不仅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基地,也是众多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发展普遍滞后,农民收入增长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以“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题,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同时,农村地区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发展农村经济,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人力,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2、农业结构单一。
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农村劳动力流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许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无人问津。
4、政策支持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三、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下对策值得: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2、调整农业结构。
通过引导农民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和深加工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4、鼓励农民创业创新。
通过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农民增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是我国的重要基层经济,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收入的来源、构成和增收的现状及问题,我们组织了本次农民增收调研。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若干个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农业县和西部贫困地区,以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情况。
三、调研内容1. 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少数农民从事家庭手工业和服务业也有一定收入。
但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农业。
2. 农民收入的构成农民的收入构成中,农产品销售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其次是政府补贴和务工收入。
而非农产业的收入比例相对较低。
3. 增收的方式和障碍我们了解到,农民增收主要是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和政府扶贫政策来实现。
但是,农民增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比如土地流转问题、技术培训不足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等。
四、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农民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
2. 农民增收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3. 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增加非农业收入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五、建议为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开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合作社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总之,从以上调研来看,农民增收问题不可小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自身都能为此付出积极的努力,共同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区域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等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问题。
推广农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民培训等举措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分析农村区域的发展现状,探讨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2 问题提出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升农业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农业技术推广对策、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和农民培训计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村区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资金和技术投入有限,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仍然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局限。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一、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1.产量增长:我国水稻产量持续增长,稳居世界第一,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2.高品质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者对水稻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供给链缺失:水稻生产环节的大面积机械化难以实现,导致农民劳动力投入大。
4.农民收入不高:由于市场供应过剩,水稻价格长期低迷,农民收入不高。
二、水稻产业的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中,逐渐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种植,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2.品牌化:建立水稻品牌,提高水稻的知名度和销售额,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和产量,提高效益。
4.产业链延伸:将水稻产业与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等环节相结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三、水稻产业的对策1.加强科技研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研发新的稻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
2.推广机械化种植:加大机械化种植的力度,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的劳动投入。
3.培育优质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培育有机水稻、优质水稻等品牌,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附加值。
4.加强品牌营销:通过建立农产品直销渠道,增加品牌知名度,提高水稻的销售额。
5.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之,我国水稻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要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推广机械化种植,培育优质品牌,加强品牌营销,促进农民增收,我国水稻产业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_1
2024年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2024年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1街道位于市西北,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有农田10273亩、耕地4767亩、林业用地13650亩、茶园4445亩。
目前,总人口5099人,基本上都属于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他们迫切希望农业能增效,收入能增加。
一、农业发展现状目前,农业经济主要为粮食、茶叶等传统农作物种植,辅以苗木、烟叶种植及牲畜养殖,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户的生产经营上。
1、粮食种植。
主要为双季水稻和小麦,其中,双季稻毛收入约2200元/亩,纯收入约1000元/亩,小麦亩产可达1000斤/亩,纯收入约600元/亩。
种粮大户有:村熊旺生150亩、钱村杨有全280亩,汤村李永彬150亩。
2、茶叶种植。
茶叶正常情况每年机采三季,茶农不生产干茶,只买鲜叶,产量约600斤/亩/季,鲜叶价格约0.6元/斤,正常情况下毛收入1000元/亩,纯收入200元/亩。
种茶大户有村曾浩110亩,郎能信100亩,洪义文350亩,李五四、郎能进合伙280亩。
3、烟叶种植。
度,共种植烟叶900多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亩。
种烟大户有村李水生15亩,钱村李春水380亩,汤村徐造国60亩。
4、苗木种植。
苗木种植主要是苗木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值约60万元。
5、牲畜养殖:主要是村养羊专业合作社,每年养羊170只左右,养羊纯收入12万元。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小农意识强。
此次调研,我们选择参与座谈的对象均为各村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但在实际调研座谈的过程中,他们最关注的还是眼前的利益,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非常严重,缺少长期谋划和创新的想法。
2、土地流转难。
目前,种田大户承包政府国有水田和普通农户的散田,绝大部分签订的是只有一年期限的承包合同,这大大增加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今年是你种,明年就可能是别人种,所以种田大户们都不敢在承包田块上投入过多,每年都是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土质得不到改良,产量提高难,长期规划实施难度大,从而限制了农业种植的扩大发展和提质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工作的主题。
我国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公司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及市场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状增加收入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我国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农业的发展是全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不仅提供全民需要的衣食,而且农民的消费能力还关系到扩大市场需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问题,占绝对比例的农村人口是扩大市场需求的具有最大潜力的群体。
近年来,我国出现消费不足,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滞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富裕才是国家的富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十五”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城乡差距十分明显。
(一)农民生活状况有明显改善据统计局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253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增加1002元,增长率44.4%,其增长的原因主要有: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这主要是受政策支持和粮价回升的影响。
农民的生活状况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统计局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名义收入水平落后于城镇10年,实际值落后于城镇13年。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值相当于城镇居民1990年以前的水平,落后15年。
农民的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向提高生活质量,注重健康方向发展。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5.5%,比上年下降1.7%。
另外,农民支出中用于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的支出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其他支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向享受型、发展型结构转变。
虽然农村的消费结构较以前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村居民2/3的消费支出仍都用在吃、穿、用等基本生活上,农村恩格尔系数相当于城镇居民10年前的水平。
高档商品在普通老百姓家迅速普及,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但仍有差距。
现代家庭生活的许多耐用消费品,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平均水平落后城镇。
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居住环境舒适,但所占比例有限。
第一,面积增加,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比2000年增加4.9平方米,增长19.7%。
第二,住房条件改善,90.6%的农户居住的住房有卫生设备,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
第三,供暖条件改善,43.9%的农户住房拥有取暖设备。
第四,使用清洁燃料的用户增加,使用清洁燃料液化气和电的农户占13.6%,提高6.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农户不能使用清洁能源。
第五,饮用水的使用更加卫生,2005年71.5%农户饮用安全饮用水,提高9.9%,但仍有1/3/的农户不能享有安全用水。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原因就是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大幅增长。
以减免农业税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还增强了农业自身基础建设,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从2004年起,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实施优质专用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标准良田、现代农机械推进和粮食加工转化项目、实现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粮食生产加工有效衔接,促进粮食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其次,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我国超级稻的研究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实施种子工程中先后培育推广1200种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粮棉作物实现了2-3次大面积品种更新,在培育良种的同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大范围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乡镇企业发展取得良好效益2005年,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速度11.4%。
效益增长快于生产增长。
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水平1865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200亿元,上交税金42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速度2.1%、12.7%和14.8%。
结构进一步调整,乡镇企业中第二产业发展略快于第三产业发展,在第二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速度快于一般乡镇工业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国的工业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进入工业支持农业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工业支持农业,农业受到保护,工业化推进基于工业自身提供的剩余,工业部门的剩余以资金要素的形式流入农业,形成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此时的政府的发展政策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工业中取得一部分剩余来有效地解决农业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的社会发展问题,以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在农业内部,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增强农业和农村活力,发展县域经济,开辟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部分农民生活在县域,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就业在县域,收入来自于县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有以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随着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相应变化。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农村产业结构变动规律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民负担较重等。
这些问题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村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过小。
农村中70%的人口从事农业活动;在农林牧渔的产值结构中,农业比重过大,林牧渔的比重过小;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所占的比重过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过小;在粮食作物中,口粮的比重太大,饲料用粮的比重过小。
针对以上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应采取以下调整思路:1.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要调整农林牧渔的比例,降低种植业在农业区划中的比重,提高林牧渔的比重;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减少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饲料用粮、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注意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多生产些优质高效品种,淘汰落后品种。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节粮型畜产品,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和优势农产品。
同时,还要提升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2.发展农业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农业区域化是指根据该地区条件和特点,形成各类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布局结构。
而农业生产专业化则通常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从原有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分离越细、越多,说明农业专业化程度越高。
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布局,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的,即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区域化程度也越高,农业专业化程度也越高。
同时,要加强农业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调整农业区域布局结构、农作物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在种植业的区域布局方面,要求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效创汇农业,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求中部地区重点改造中低产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建设好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的生产基地;要求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把过去迫于生存压力而过度开垦的土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抓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旱地节水农业,还要完善退耕还林的配套政策,搞好水土保持和沙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发挥农业区划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展示乡土风俗民情,保护农耕文化,形成特色经济。
(二)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买方市场的背景下,要提高市场占有率与经济效益,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创办和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外引内联,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公司+农户”与“定单农业”生产模式,依据农户与公司签订的产销合同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拉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产值链条,并依据市场化、企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
解决现有农户的分散经营与集中市场的矛盾,化解与分担市场盲目性与滞后性产生的风险,促进生产规模的提高、专业生产的深化改革和农业结构的优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实现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1.商品化提高了农业市场化程度,但农业市场的发育和扩大却不像第二和第三产业市场化发育齐全,发展也没有那么迅速,影响力没有那么大,这是因为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一系列先天性弱点和特点。
现代农业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现代流通体系是市场有效运作的载体.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以农产品营销促销为增长点,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推进农产品市场的建设,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2.组织农户合作社,实现完成农产品统一进入市场,消除分散农民独自创市场的盲目性,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确保农民取得较高的销售收入。
3.组建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及时收集、汇总、分析、传播农产品产销信息,避免减少因农产品滞销而给农民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现象。
4.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和发展农贸市场、特产市场,努力扩大并积极利用销售网络,推销有特色的高价值的农产品,解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
5.健全市场各项制度,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打击欺行霸市,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良性运转。
(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从世界范围来看,由现代技术代替传统农业技术,是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没有或很少有现代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力现代化的主流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主要包括:良种化,包括良种研究、筛选和推广,在其他条件未改变的情况下,仅选用优良作物的种籽和禽畜幼种就可提高单位产量;化学化,即在种植业中用化学肥料、杀虫剂、除草剂等,在畜牧业中使用各种化学药物、催生激素等,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