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培训

促进合理用药文化
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培训有助于 推动医疗机构内部形成合理用药 的文化氛围,提高医生和患者对
药物使用的认知和理解。
未来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处方点评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未来处方点评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实现对处方的自动审核、分析和反馈,提高点评效率 和准确性。
个性化用药指导
指导医生用药
合理用药的规范可以指导医生在开具 处方时遵循相关原则,减少不合理用 药现象的发生。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互动关系
相互促进
处方点评可以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合理用药的改进; 同时,合理用药的规范也可以为处方点评提供指导和依据。
共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二者相互 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更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提高医生和药师的专业素养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 用药水平,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的认 知和理解,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推动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科研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创新,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加先进、便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处方点评的实践与案例分 析
处方点评的流程与方法
处方收集与筛选
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 处方数据,按照一定标
准进行筛选和分类。
处方点评
问题处方反馈
持续改进
由专业药师对处方进行点 评,包括药物选择、用法 用量、配伍禁忌等方面。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

药师对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总结 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医生反馈,提出改进 意见和建议。
02 处方点评的实施
点评标准的制定
制定统一的处方点评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制定适合本机构的处方点评标准,明确点评的 指标、方法和流程。
定期更新标准
根据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进展,定期更新处方点评标准,以适应医疗技术的进 步和药物品种的变化。
合理用药的定义和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安全性、 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安全性是指药物治疗要确保患 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 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 作用。
有效性是指药物治疗要针对患 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 和个体差异,达到预期的治疗 效果。
合理用药的定义和原则
01
经济性是指药物治疗要考虑患者 的经济负担,避免过度治疗和浪 费。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
目录
• 处方点评概述 • 处方点评的实施 • 合理用药的策略与建议 •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处方点评概述
处方点评的定义
处方点评是指医疗机构药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评估其是否符 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规定,以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过程。
处方点评能够促进医生合理用药,减少不 必要的药品使用和浪费,提高医疗质量和 效率。
促进医药信息交流
提升药师专业水平
处方点评过程中,药师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和交流能够促进医药信息交流,提高医生 对药品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处方点评是药师专业工作的一部分,通过 处方点评能够提升药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 素质。
处方点评的流程和方法
建立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制度

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处方的开具、调剂、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特制定《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制度》。
二、参考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7〕53号)4.《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三、名词定义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四、内容(一)门诊处方点评1.每月由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抽查当月门诊处方100张,对中成药、抗菌药物、精麻药品进行专项点评。
2. 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的要求,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3.处方点评依据处方项目填写的完整性、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剂量的准确性以及处方限量以及临床诊断,从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疗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潜在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经济性。
4.要求处方合格率≥95%,每月公布处方点评结果,对于处方开具不合格的医师或未按照规定审核处方的药师,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相关办法予以处理。
(二)住院病历点评1.每月由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点评病历不少于30份。
2.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在医院处方点评专家组的指导下,对病历进行点评,并对重点患者撰写药历。
3.具体点评内容参照“门诊处方点评”。
4.病历点评结果以适当形式反馈给院领导、相关临床科室及医院职能部门。
5.经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干预后,药剂科再随机抽查该临床科室病历30份,评价合理用药干预效果,并上报药事会。
临床合理用药持续质量改进(处方点评)

临床合理用药持续质量改进(处方点评)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药品的使用质量更是要求严格。
因此,如何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合理用药并持续质量改进显得尤为关键。
而处方点评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处方点评的含义、目的、实施步骤及推广过程进行介绍。
1. 处方点评的含义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和评价,检查处方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管理政策和规定,同时对处方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进行评估,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建议,以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处方点评不仅可以促进医生的合理用药,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 处方点评的目的处方点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生的合理用药和维护患者的健康。
具体来说,处方点评有以下几个目的:(1)评价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处方点评可以评价处方中药品组合的合理性、正确性和科学性,检查处方是否存在药物过量、重复或冲突等问题,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指导医生合理用药通过对处方的评价和审核,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医生遵循药物使用规范和处方规范,从而提高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
(3)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处方点评可以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相关的改进意见,进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4)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通过处方点评,可以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3. 处方点评的实施步骤(1)收集处方数据:首先,需要将医院、门诊、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发出的处方进行收集,整理成数据库。
如今,很多医院都采用电子处方,可以将处方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和采集。
(2)处方预审核: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初步审核,检查处方中是否有重复用药、短期变更用药和交互作用等现象,排除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

停药后或减量,不良反应是否能自行消失 是否需要治疗 是否可考虑继续用药,同时对症治疗
二、医疗机构用药风险及防范
药品治 疗风险
来源
已知风险(ADR)
用药错误(ME)
药品缺陷
假药劣药
药品质量问题
潜在风险 未知风险
--无法避免的
--可以避免的
其他不确定因素
信息缺失,如年龄、性 别、人种、药物与药 物之间、药物与疾病 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
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
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合理用药的要求
医生
医生处方--适合患者个体的临床需求 选择恰当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间隔、给药途径和方法 了解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 药源性肝损害 酮康唑 壮骨关节丸
抗结核药 ➢ 药源性肾损害
(NSAIDS,龙胆泻肝丸)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药物原因
药物及代谢物;添加剂、稳定剂等赋形剂;杂质;剂型等
机体原因
种族、性别、年龄、生理、血型、合并症、病理状态等
用药原因 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等
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用药种类与ADR发生率
21
经第18届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1964年采用,第52届 2000年修改
关于超适应症或超说明书用药
美国FDA
“当无现存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治疗病人时, 若医生觉得有挽救生命、重新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 的希望,则在取得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医生 应该不受限制地使用尚未经证实的或是新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措施。
)
加强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患者,女,4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医师开具处方:头孢呋辛酯片0.25g,每 日两次;对乙酰氨基酚片0.5g,必要时服用。药师点评:该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 头孢呋辛酯片剂量偏高,建议调整为0.125g,每日两次。
问题处方剖析及改进建议
问题处方一
患者,男,30岁,因感冒就诊。医师开具处方:罗红霉素胶囊0.15g,每日两次;复方氨酚烷胺胶囊1粒,每日 三次。药师点评:该处方存在用药不适宜问题,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而感冒多为 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并不适宜。建议改为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等。
在用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 情进行充分了解和明确诊断。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
药物选择
优先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价格合理的药物。
用法用量
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 法用量,避免超剂量或长期使
用。
药物治疗选择与调整策略
初始治疗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选 择合适的初始治疗药物。
组建由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多学科专业人员 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患者诊疗过程。
强化药师作用
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师制定和 优化治疗方案,提供药物治疗建议。
3
加强沟通与协作
各学科专业人员应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患者 病情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能力
加强临床医师培训
提高医师对药物特性、用药指征、 剂量等方面的认识,促进合理用 药。
提升药师专业水平
药师应积极参与处方点评工作,加 强对处方的审核和用药指导。
基层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答案2022年

基层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答案2022年1、抢救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首选:() [单选题] *A 、去甲肾上腺素B 、麻黄碱C 、异丙肾上腺素D 、肾上腺素E、多巴胺(正确答案)2、青霉素 G 最常见不良反应:() [单选题] *A、二重感染B、过敏反应(正确答案)C、胃肠道反应D、肝肾损害E、耳毒性E、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且β﹣内酰胺酶过敏患者,可选用:() [单选题] *A 、苯唑西林B 、红霉素(正确答案)C 、氨苄西林D 、羧苄西林E 、头孢唑啉4、大环内酯类中抗肺炎支原体作用最强的是:() [单选题] *A、红霉素B、麦迪霉素C 、克拉霉素D 、阿奇霉素(正确答案)E 、螺旋霉素5、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腹泻可选用:() [单选题] *A、氨苄西林B左氧氟沙星(正确答案)C磺胺醋酰D、TMPE、万古霉素6、可引起假膜性肠炎的药物是() [单选题] *A 、万古霉素B 、克林霉素(正确答案)C 、罗红霉素D 、乙酰螺旋霉素E 、青霉素 V7、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主要是因为前者可:() [单选题] *A 、抑制β﹣内酰胺酶(正确答案)B 、延缓阿莫西林经肾小管分泌C 、提高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D 、减少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E 、扩大阿莫西林的抗菌谱8、对产生青毒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单选题] *A、氯唑西林(正确答案)B 、卡那霉素C 、氯霉素D 、氨苄西林E 、羧苄西林9、穿琥宁注射液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为:() [单选题] *A 、急性血管内溶血B 、血小板减少症(正确答案)C 、肾功能损害D 、肝功能损害E、过敏性休克10、葛根素注射液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为主 [单选题] *A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正确答案)B 、血小板减少症C 、肾功能损害D 、血管刺激症E 、头痛、头晕、面部潮红等11、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辨证用药(正确答案)B 、使用前应正确阅读说明书(正确答案)C 、严格剂量(正确答案)D 、疗程合理(正确答案)E 、控制滴速(正确答案)12、关于中药注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中药注射剂是经过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分离而制作的灭菌制剂,应当西药看待,无需辨证使用。
基层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

基层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1. 引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基层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线,对于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层医院的角度探讨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的相关内容。
2. 合理用药的意义合理用药是指在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兼顾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因素,合理选用并正确使用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可以保证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3. 基层医院的合理用药措施基层医院在合理用药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医生和药师是基层医院的药物使用和处方点评的关键人员。
因此,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对于提升医生和药师的合理用药能力至关重要。
基层医院可以开展定期的药物知识培训课程,提供最新的药物治疗指南和用药准则,使医生和药师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基本知识。
3.2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注重实证医学证据的医疗模式。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用药方案,可以提高医生的规范化用药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滥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3.3 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在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过程中,医生可能会遇到用药方面的困难。
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可以征求药师、临床药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员的意见,共同商讨合理的治疗方案、用药方案,提高医生的合理用药能力。
4. 处方点评的重要性处方点评是指医生在开立处方后,由药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对药方进行评价和指导。
处方点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5. 基层医院的处方点评措施基层医院在处方点评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5.1 建立处方审核制度基层医院可以建立处方审核制度,由药师对每一份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物的品种、剂量、用法等符合规范,减少处方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正式 加入WHO国际 药品监测合作 计划组织
2004年,卫生部 和国家药监局联 合发布《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与监 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
ADR处理原则:减量或停药;对症治疗;尽快上报 具体措施:
及时停药,祛除病因(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加速排泄,延缓吸收(针对剂量相关的药品) 使用拮抗药(利用药物的相互拮抗) 治疗受损器官(按疾病诊疗技术操作常规执行) 对症处理(如药疹,药物热等)
25
不良反应的处理
临床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该不良反应是否对脏器产生实质性损害; 能否耐受; 该患者原发病是否允许停止或减量治疗; 是否停药或减量; 停药后或减量,不良反应是否能自行消失 是否需要治疗 是否可考虑继续用药,同时对症治疗
二、医疗机构用药风险及防范
合理用药的核心
安全 有效 经济 适当
安全--药物治疗的效果-风险比,临床要求药物治疗获得最 大治疗效果,而承受最小风险 有效--指药物产生预期的效果 经济--尽可能用低的医药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 效果,强调临床治疗的疗效与费用的相对关系 适当--体现在临床用药的多个环节上,包括个体化的药物 选择及药物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等
合理用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之一
合理用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治疗过程
选择药物、确定剂 量、剂型、给药途 径,直至纠正疾病 状态的全过程
对病变部位 病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转变为治疗效应
治疗学
与受体结合 发挥药理作用
药效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
吸收 进入体内
到达作用部位 有效浓度
药代动力学
药 师 审核、调剂处方,确保安全用药 护 士 正确执行医嘱 患 者 良好的依从性
不合理用药
--应用不安全药物 --药物使用方法不当 (风险>治疗作用)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过度使用或剂量、疗程不足)
激素滥用 输液的过度使用 过分依赖注射给药途径 大处方,多药合用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1961
1965
1968
1968
1970
1972
1974
1975
角膜结膜炎
硬化性腹膜炎
1970 至少2257人 Project contents
1970 300余人 1948
1974
1974 1970
1975
1975 1971
1975
1975 1971
已烯雌酚 少女阴道腺癌
23
我国ADR监测的发展历程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药物原因 药物及代谢物;添加剂、稳定剂等赋形剂;杂质;剂型等 机体原因 种族、性别、年龄、生理、血型、合并症、病理状态等 用药原因 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等
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用药种类与ADR发生率
并用药种类 5种 6~10种 11~15种 16~20种 ADR发生率 4.2% 7.4% 24.2% 40%
美国--有关“药品未注册用法”的权威资料主要有以下三种,包 括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Drug Evaluations、US Pharmacopoeia:Drug Information和American Hospital Formulary Service:Drug Information。
英国--The Royal College of P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出 版的杂志Medicines for Children被临床医生广泛引用
使用“药品未注册用法”
患者的知情权
告知患者治疗步骤、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危险。 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决于该用法的危险程度、偏离 标准操作的程度及用药目的等。
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 药间隔和疗程)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
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 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合理用药的要求
医 生
医生处方--适合患者个体的临床需求 选择恰当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间隔、给药途径和方法 了解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医疗纠纷 •医疗诉讼 •药品质量事故
药物不 良反应
ADR不包括伪劣药品、用药过量、用药不当等原因 所致的药物反应;ADE的发生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 果关系,可能与用药过量、用药不当等有关。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 首剂效应 撤药反应 毒性作用 继发反应
A型不良反应,是由药
理作用增强所致,可预 测,一般呈剂量依赖性
上市前药物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
观察时间短
病种单一 多数情况下排除老人、孕妇和儿童 审批时依据理论的发展
ADR监测的必要性
欲发现ADR需观察病例数(95%)
ADR 发生率 1/100 1/1,000 1/2,000 1/10,000 需观察的病例数 1例 300 3,000 6,000 30,000 2例 480 4,800 9,600 48,000 3例 650 6,500 13,000 65,000
已知风险(ADR) --无法避免的 --可以避免的
药品治 疗风险 来 源
用药错误(ME)
其他不确定因素 信息缺失,如年龄、 性别、人种、药物与
损伤
药品缺陷 假药劣药 药品质量问题
致残
或 死亡
药物之间、药物与疾 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潜在风险 未知风险
可预防的风险 无法避免的风险
药品治疗风险的来源
ADR
中国ADR监测年鉴
1995年,正 式实行药品 不良反应监 察报告制度 1999年并入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评价中心, 更名为“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中心 ”
2011年,卫生部 发布新的《药品 不良反应报告与 监测管理办法》 ,进一步细化了 ADR报告和监测 制度
1989年,卫生 部组建ADR监 察中心
合理用药不是绝对标准
合理用药是相对标准 (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模式、计量指标和统一检验尺度) 绝对的合理用药难以达到,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 临床用药千变万化 个体化用药、新进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
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方法 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
处 方 审 核
审方依据: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其他权威 参考书及文献 --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实时分析、评价,干预
我国临床工作中,医生应书面告知患者“药品未注 册用法”的性质和该用法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 的危险,并在患者表示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后果
治疗延误,失败,不良反应加重, 导致药源性疾病
社会后果
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病人投诉 社会资源浪费,病人负担增加 误导医药产业发展
合理用药评价
合理用药(5R)
To the Right patient Give the Right drug 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dose By the Right route
医生 药师
护师
调剂 给药 开处方
患者依从性 监测
患者
治疗风险可发生在患者用药的任意环节 (医生、护士、药师、患者)
医疗机构潜在用药风险
超适应症高危药品的管控
中药的安全性
3
药品质量安全
29
1.关于超适应症或超说明书用药
含义: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给药方法或剂量不 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 内容:包括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症或给药途 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不同的用法 “药品未注册用法”:通常经过广泛研究,已有大 量文献报道。
使用“药品未注册用法”应具备的条件
1 2 3 4 5 无合理的替代药品 用药目的不是试验研究
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批准
有合理的医学实践证据
保护患者的知情权
使用“药品未注册用法”
合理的医学实践证据 如有充分的文献报道、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多年临 床实践证明及申请扩大药品适应症的研究结果等。
处 方 点 评
评估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药品调剂后的应用评价,不同于处方审核 建立对不合理用药的监测、制约和干预机制
合理用药的管理
医院职能 管理部门
促进合理用药
建立临床药师制 开展处方点评和 不合理用药干预 药师审查处方, 保证用药适宜性
医生
系统 工程
药师
护士
患者教育
临床检验 和检查
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管理
★上市前发现的问题只是 “冰山一角” ★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
ADR监测的必要性
ADR发现及管理时滞
药品 不良反应 受害人/数 上市年份 1887 警觉年份 1953 证实年份 1959 管制年份 1974
非那西丁 肾损害肾损害、2000余人, 溶血 溶血 异丙基肾 严重心律失常、 上腺素气 心衰 雾剂 皮炎 心得宁 死亡约3500 人 死亡500余 人
后效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致癌 致畸 致突变
B型不良反应,与药理 作用无关,不可预测, 与剂量无关 C型不良反应,长期应 用时出现,潜伏期长,
难以预测,机理不明
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持续时间 严重程度 发生条件
药品不
良反应 药源性 疾 病
持续时间
短,多为 一过性 持续时间 长
一般反应程度轻重 专指正常剂量和正常用
沙利度胺 Thalidomide(反应停)
60`s初 -反应停事件 1968年-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 (WHO) 1971年-全球ADR数据库(瑞士日内瓦) ADR报告监察制度: 美国-1954年 英国-1964年 瑞典-1965年 日本-1967年 中国-1989年 卫生部组建中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