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各章节小结(高考复习必备)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程。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总结化学知识,下面将对高三化学知识点做一个完整的总结。
第一章:物质与分子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需要熟记。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原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化合物的命名需要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和比例进行。
第二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反应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描述。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将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比例写成简化的分子式,并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离子与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来描述离子反应的简化描述。
电离:在溶液中,部分化合物由盐离解成离子,称为电离。
电离是使溶液具有导电性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其中,电子的失去称为氧化,电子的得到称为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比较物质的氧化态或使用氧化还原半反应方程式来判断反应物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第五章: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和物质的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摩尔质量:表示单位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
摩尔比例: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进行计算。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
第六章:气体与溶液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
PV = 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为气体的温度。
高三章节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章节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是中学科目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高三阶段,化学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对学生们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将从高三化学课程的不同章节入手,总结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三化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常被同学们感到困惑的一章。
在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有机官能团的特性、命名和结构、反应类型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的有机官能团,如醇、醚、酮、酯等,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此外,同学们还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烷、烯、炔等的命名方法,以及官能团的正确命名方法。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同学们正确理解有机化学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2. 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高三化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需要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与特点,如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理,以及酸碱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同学们还需要掌握酸碱中常见的计算题目,例如溶液的浓度计算、中和反应计算等。
此外,了解酸碱与盐的制备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对于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也十分有帮助。
3.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和焓变计算等。
表达式之间的转换往往是这一章节中常见的考点,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焓变。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掌握如何根据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计算。
4. 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实践性考察内容。
同学们需要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PH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能够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相关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摩尔、分子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等。
这些基础的计量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进行实验操作都非常重要。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
包括
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如反应物、生
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第二章: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及其特性和周期表的组织。
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周期表的组成、排列和特征。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反应。
包括金属的
导电性、延展性和反应性,以及非金属的不导电性和反应性。
第四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包括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包
括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
第六章: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主要介绍了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和应用。
包括氧气
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第七章:酸、碱和盐
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碱中的离子
理论,酸碱中的pH值和中和反应,以及盐的制备和用途。
以上是高一化学各章的核心内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高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电子在核外以云状分布,分为不同的能级和轨道。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律- 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2.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元素:如铁、铜、镍等。
- 稀土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
3.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氢离子的供体,碱是氢离子的受体。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
5.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
- 衍生物:烃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3. 官能团-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特定原子团。
- 常见官能团:羟基、羰基、羧基、氨基等。
4. 立体化学- 异构体:分子结构不同但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
- 顺反异构、光学异构等现象。
5.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
- 缩聚反应:单体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并生成小分子副产品。
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揭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5.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二、无机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
2. 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酸碱离子理论:酸是氢离子提供者,碱是氢氧根离子提供者。
3. 盐类水解- 盐在水中溶解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导致溶液酸碱性变化。
4.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反应-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的性质和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要骨架的化合物。
2. 烃类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特征是碳碳单键或双键、三键。
3. 官能团化学-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特定原子团。
4. 有机反应类型- 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等。
四、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2. 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溶液的配制、加热、冷却、萃取、蒸馏等。
3.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掌握数据记录、计算、图表绘制和误差分析等基本技能。
五、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 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
2.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计算。
3. 溶液浓度的计算- 掌握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浓度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高一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年学习阶段,在这一学年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各种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学习了原子的组成以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2. 周期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分类,掌握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
3. 元素的性质:学习了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氧化还原性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计算1.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了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2. 化学计算:熟悉了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化学计算等概念,掌握了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1. 离子反应:学习了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的特点,了解了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2. 电解质:认识了电解质的概念和离子化程度的影响,理解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四章:质量、物质与能量1. 相对原子质量:学习了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式。
2.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了解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3. 燃烧反应:掌握了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判断方法。
2. 电极电势:学习了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标准电极电势。
第六章:酸和碱1. pH值:了解了pH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酸碱滴定:学习了酸碱滴定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七章:盐和金属1. 盐的命名和性质:学习了盐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盐类的性质。
2. 金属的性质: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可塑性和导电性。
第八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 金属材料:学习了金属晶体的结构和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了金属合金的种类和应用。
2. 非金属材料:认识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应用。
高考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十分重视的一个考试,而化学作为其中一门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十分头疼的存在。
面对众多的知识点,如何有条理地总结并掌握,成为了考生们的一大难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化学,本文将对高考化学各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结构。
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的了解。
另外还介绍了原子核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等内容。
这些都是化学理论的基础,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章:化学的语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中常用的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等内容。
对于化学反应的描述和计算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这一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准确的化学名词和符号。
第三章:气体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状态,本章主要介绍了气体的性质和基本运动规律。
包括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气体的扩散和气压的测量等内容。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解决气体相关的计算题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溶解度等内容。
包括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判断和描述。
包括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变化等内容。
理解化学平衡对于后续的酸碱和电化学等章节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六章:酸碱酸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包括酸碱的定义、酸碱指示剂的选择等。
了解酸碱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酸碱滴定、电离度等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本章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计算。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半反应的书写和配平等内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理解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等章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必修每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1.2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及特征-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1.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非金属和金属非金属的特点及用途-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的基本组成及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原子的核式结构和层式结构2.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的周期性变化2.3 原子的化学键- 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和形成规律-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及应用第三章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反应3.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符号意义及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和计算方法3.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规律和应用3.3 化学平衡的法则- 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 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溶液和化学平衡4.1 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溶液的浓度、密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2 溶液的化学性质- 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 溶液的电离、电导和电解质的涉及4.3 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 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的联系和区别-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及应用以上是化学必修课程每章的知识点总结,涉及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反应,以及溶液和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
希望这些总结能够对学习化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各章节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各章节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涯。
在高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课程之一,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各章节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等内容。
在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不同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式与化合价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是化学物质的表示方式,包括分子式和离子式。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通过学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化合性质。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热力学,掌握了方程式的平衡条件和热化学计算方法。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和氧化还原态的变化。
第五章: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第六章:盐类反应盐类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盐类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盐类反应的生成和应用。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我们学习了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八章:氢及其化合物氢及其化合物是化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氢的性质和化合物的产生和性质,了解了氢的应用和氢能源的发展。
第九章:分子结构与化学键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了解了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化学键的稳定性。
第十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参数。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章节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章节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核的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存在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上。
2. 电子排布- 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填充在各个轨道上,遵循奥布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或组)。
-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
4. 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外层电子数等于族数。
- 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的电子排布特点是d轨道或d、f轨道上有电子。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2. 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极性分子: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存在电偶极。
- 非极性分子: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无电偶极。
3. 分子间力- 范德华力:分子间的瞬时偶极引起的弱相互作用。
- 氢键:一种特殊的偶极相互作用,影响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的极性。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 速率定律和反应级数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勒夏特列原理描述了平衡系统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H+的物质,碱是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2. pH值- pH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 pH 7为中性,pH < 7为酸性,pH > 7为碱性。
高二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高二化学是学生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阶段,它涵盖了诸多重要的章节和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二化学的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的限制条件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关系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能量变化计算第二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2. 电子共享和电子转移的规律3. 形成化学键的能力和影响因素4. 物质的性质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溶液和酸碱中的化学反应1. 溶液的分类及其溶解规律2. 酸碱中的离子理论和相关计算3.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4. 溶液和酸碱的浓度计算第四章:化学量与化学反应1. 化学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4. 反应平衡、浓度变化和化学平衡常数第五章:电和化学反应1. 电导性与电解质的分类2. 电容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3. 电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电池的构造4. 电化学电池的应用和电解与电镀第六章:物质结构与性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律规律2.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3. 势能曲线和化学反应的发生机理4. 分子键和分子形状的影响第七章:化学与人类生活、经济及可持续发展1. 燃烧和化学能的转化利用2. 化学材料的性质和应用3. 环境污染与机理防治4.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对高二化学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宽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章总结一、常见元素及其性质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元素,它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常见元素包括氧、氢、碳、氮、硫等。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在生活中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必要条件,氢气可以用作燃料,碳是有机物的基础。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在化学中,我们经常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分子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如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化学方程式能够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其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产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与各元素的原子符号相对应。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连接,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之间,金属键形成于金属之间。
不同的化学键会导致不同的物质性质。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物质量的增加或减少。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物质的粒度以及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在进行。
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形式。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产生正负电荷的变化。
通常,氧化指原子失去电子,还原指原子获得电子。
此类反应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和金属腐蚀等过程。
七、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酸性物质会释放H+离子,碱性物质会释放OH-离子。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H+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并生成盐。
八、化学平衡和溶液的饱和度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指标。
溶液的饱和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状态,进一步增加溶质无法再溶解。
高一化学每一章的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每一章的归纳总结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概念。
每一章的内容都涉及到不同的化学原理和实践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归纳总结高一化学每一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我们了解了古代化学的假说和实验方法,以及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同时,在这一章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变化。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第三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我们学习了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中的摩尔计算。
第四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燃烧与火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过程,以及不同材料的燃烧性质。
我们还学习了火焰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火焰进行实验和应用。
第六章:空气与氧气空气是我们周围常见的气体混合物,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我们还学习了氧气的制备和应用,包括氧气在燃烧和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空气污染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七章:金属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金属的提取和精炼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第八章:非金属非金属是与金属相对应的一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硫磺等。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 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化学键弱的多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专题一: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氧元素(O2、O3)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1,离子化合物(KNO3、NaOH)2,NaCl分子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1,共价化合物(CO2、H2O)2,共价单质(H2、O2、S、I2、P4)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专题二:第一单元一、反应速率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专题二:第二单元一、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2,所有燃烧反应3,金属和酸反应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5,浓硫酸等溶解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2,H2O+C====CO+H2(水煤气)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4,大多数分解反应5,硝酸铵的溶解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专题二:第三单元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4,吸氧腐蚀A中性溶液(水)B有氧气Fe和C→正极:2H2O+O2+4e—====4OH—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1,有自发的氧化反应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4,形成闭合回路二、化学电源1,氢氧燃料电池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2,常见化学电源银锌纽扣电池负极:正极:铅蓄电池负极:正极:三、电能→化学能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1,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直流电源4,构成闭合电路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 -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A.2Q1+Q2>4Q3B.2Q1+Q2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2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章节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按能量层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最低能量原理。
3.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分为s、p、d、f区,具有周期性和族性。
4.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2.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 离子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键,具有高熔点和硬度。
4. 分子的几何结构: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如VSEPR理论预测分子的形状。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3.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常数K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
4. 酸碱理论:包括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
四、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
2.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通常伴随热量释放。
4.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pH变化的溶液,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电子的转移,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通过电势差(E°)和标准电极电势预测反应方向。
3. 电化学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包括伏打电堆和伽伐尼电池。
4. 电化学系列:金属的还原性顺序,用于预测置换反应的可能性。
六、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环境、内能、焓、自由能等。
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能量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在化学中,物质的组成、性质、反应规律和能量变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质量、质量守恒定律、能量等。
这些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1.2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具有一定的性质。
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的相似性,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根据物质的组成形式和性质的异同,可以分为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知识的重要依据。
1.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物质的相变、物理状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变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
1.4 物质的能量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现。
能量是化学变化的重要参量,能量变化规律对于化学反应机理的解释和分析至关重要。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对于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2.2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原子的构建和性质原子的构建和性质包括原子的结构、质量、电荷、核反应、原子光谱和原子的化学键合等内容,了解原子的构建和性质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三、化学键和物质的结构3.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指两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化学高中每章总结知识点
化学高中每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使原子处于稳定状态。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于电子较大,约为电子的1836倍。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子的电荷为负,中子是中性的。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它按原子序数增长排列元素,同时显示了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周期表由横向的周期和纵向的族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是基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1.3 原子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电子结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因素。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符合一定的规则,例如能级、轨道、电子排布原理等。
第二章:化学键2.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化学键是在原子之间形成的连接力。
它使原子组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形成通常是为了使体系稳定,减少能量。
2.2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间的电静力相互吸引形成的,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对共享而形成,通常在非金属间形成。
2.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相互重叠并形成的电子迁移型键。
金属键的特点包括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延展性。
2.4 键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和键的方向性。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性质。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的转化过程。
化学反应时,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化合物。
3.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速率。
3.3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是放热反应也可以是吸热反应。
热释放和吸收的能量可以利用热化学研究。
3.4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两个方向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
反应物摩尔浓度和温度变化会影响平衡。
3.5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本章内容划分为三节。
第一节为元素周期表:它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且通过碱金属和卤素两个典型的族,引入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最后基本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等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是元素周期律:本节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第三节是化学键:介绍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和结构式,本节主要是为了选修内容和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基础。
全章内容的设计,通过实验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利用探究模式,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1
第二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2、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会判断晶体类型,会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
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4、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关系规律
5、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
2
第三章:化学中的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
从历年高考经典聚焦也不难看出,这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
从高考试题看,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
①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②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
③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④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⑤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
⑥速率、转化率、平衡移动等多种图象的分析。
要特别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图象结合的试题比较多。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
⑴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
⑵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
⑶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⑷应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问题;
3
⑸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
⑹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
⑺用图象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者根据图象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
⑻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平均式量的变化等。
预计以上考试内容和形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4
第四章:离子互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我们初中与高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目前为止仅限于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的总称。
特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快,相应离子间的反应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从本质上说,如果反应物的某些离子间能反应生成新物质而使溶液中的这些离子浓度减小,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5
第五章: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不同。
多数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 1 、 2 个 s 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比较复杂。
H 、 He 有 1 、 2 个电子, He 以外的希有气体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np 6 ,共有 8 个电子,第 IIIA 族到 VIIA 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sp 1-5 ,即有 3 — 7 个价电子。
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少,它们倾向于失去这些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多,它们倾向于得到电子。
第六章:金属元素
6
7
金属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大部分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电子,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非金属原子半径大,故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
金属的几种分类方法:
从冶金工业分
从密度分
从含量分
第七、八章:烃及烃的衍生物
有色金属(除Fe ,Cr ,Mn 以外的金属) 轻金属(密度小于 4.5g/cm 3
如K,Ca,Be,Mg,Al 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 4.5g/cm 3如Cu,Fe,Sn,Pb 黑色金属(Fe ,Cr ,Mn ) 常见金属(如Fe,Al,Cu 等) 稀有金属(如锆,铌,钼等)
有机物是以碳元素为基本组成元素的化合物。
碳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构成碳链和碳环,与无机物相比有如下特点:
(1)分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2)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导电性差,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4)多数有机物熔沸点低,易燃烧,受热易分解;
(5)有机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慢。
第九章:化学实验探究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
8
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
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