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静明园哪些宝塔你知道多少
解读光绪重修静明园工程_基于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研究_杨菁

1171 静明园——北京水源和西郊景观焦点玉泉山位于北京城西北10km左右,属于西山支脉(图1)。
其山体呈南北走向,纵深约1 300m,东西最宽处约450m,山的主峰高出地面不过90m ①,但它的3座山峰构成略似马鞍形状的轮廓,山形秀美。
自金代以来,玉泉山泉水即是北京城内饮水的一处重要源头,元、明时期玉泉山更因“玉泉垂虹”位列“燕京八景”之一而闻名。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玉泉山建立行宫,名为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玉泉山澄心园正式更名为静明园。
此时的静明园构景主要围绕泉水,是一内向型山水园林。
乾隆年间配合西郊水利整治和清漪园工程,经过3次集中建设,玉泉山静明园形成了内有“五湖绕三峰”②,外有高水湖、养水湖、泄水湖的山水格局,园区内盛期有40余组建筑(图2)。
清帝并不在静明园中居住,水源涵养、祈雨和游憩是其主要功能。
从西郊整体景观布局来看,静明园南北二峰上的2座大塔是其园林构景的主要标志,也是西郊园林对景、借景的焦点。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西郊园林俱罹浩劫。
同治和光绪年解读光绪重修静明园工程——基于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研究On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of Jingming Garden in Guangxu Period—A Study Based on Yangshi Lei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Photographs摘 要:清代三山五园中的玉泉山静明园在光绪年间得到了部分重修。
通过对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综合分析,基本厘清了这次重修的过程和意义,得出静明园和颐和园在光绪重修中是统一规划的结论。
重修后的静明园园林建筑规模仅有乾嘉时期的1/3,但其主要功能都得到了恢复,是光绪皇家园林建设中以规模最小实现最大效果的杰出范例。
这次重修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看与被看”艺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玉泉山静明园;重修工程;样式雷图档;历史照片文章编号:1000-6664(2012)11-0117-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1-18; 修回日期:2012-06-08Abstract: Jingming Garden in Jade Spring Hill, one of the so-called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Gardens in Qing Dynasty, was restored in Guangxu Peri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Yangshi Lei Archives, Qing court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photographs, this article generally clarifies the process and intent of the restoration, and obtains the conclusion that Jingming Garden and Summer Palace were under the same master planning in Guangxu restoration. Although the restored landscape of Jingming Garden is only one third compared to the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all its main function has been restored. This restoration project is another example in Guangxu period of the imperial gardens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 with minimum projects. Also the project emphasize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principle, viewing and being viewed.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ing Ming Garden of Jade Spring Hill; restoration project; Yangshi Lei Archives; historical photograph间集中进行了2次涉及静明园的重修工程。
中国名塔

中华名塔园位于汉口解放公园中心岛。
四面环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
园内最高塔“步月塔”,系仿清风阁。
周围分布了五十多座名塔。
塔园前有拥翠桥,后有水榭,中有回廊,更显中国园林的古朴典雅。
E-mail文化传播网据《新华词典》和《辞海》的定义,塔为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为梵文Stupa的音译,汉代随佛教传入中国,用于藏舍利、经卷等。
通常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平面以方形和八角形为多;层数一般为单数。
用木、砖、石等材料建筑。
塔的类型有楼阁式、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数种。
感谢武汉解放公园建造了《中华名塔园》,使我们能不出远门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这一面。
注:塔的说明文字均来自塔上的说明牌。
由于时间所限,仅得到这40座。
来到拥翠桥,即可看到高耸的步月塔。
五十多座中华名塔就散落于周围的绿荫中。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琉璃万寿塔在河北承德市狮子沟北岸须弥福寿之庙北端,是八角七层琉璃塔。
其形制与北京香山琉璃塔完全相同。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
玉泉山玉峰塔玉峰塔位于北京玉泉山顶,是北京地理位臵最高的古塔。
它又名定光塔,是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塔,为清乾隆时仿照江南所建三塔的仅存者。
此塔虽仿镇江金山寺塔而建,却具北方建筑特点。
塔高33米。
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建成。
玉泉山妙高塔在北京玉泉山北隅小峰上,是砖石塔。
此塔为形制特殊的金刚宝座塔,中塔为喇嘛式塔,特别高大,四角小塔塔刹尤为细长,形如锥子,故又称锥子塔。
建于清乾隆年间。
武汉兴福寺塔在湖北武汉市武昌洪山宝通寺西侧。
为八角四层仿木结构石塔,高11.25米。
各层门龛佛像雕刻精致,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建。
传说夏至中午时分此塔无影,所以又称无影塔。
广东六格花塔在广东广州市六格寺内。
为八角多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
塔高57.6米,壮观华丽,如冲霄花柱。
重建于北宋织圣四年(1097年)。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雁塔路。
为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
高64米,由著名高僧玄奘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所建。
玉泉寺铁塔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玉泉山上有两个法力高强的妖精,一条青龙和一只白虎。这龙和虎在一起能有什么好事?老话说得好啊,“一山不容二虎”这一山更不能容得下一龙一虎啦!要不然怎么会有龙争虎斗这个成语呢?所以,这一龙一虎,经常打架斗殴,整个玉泉山的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百姓苦不堪言又能怎么办呢?只有去找当地的土地公,百姓从牙缝里挤出的肉啊,酒啊,水果啊,去找土地公,土地公一开始还是很高兴,心想:我好歹也是个仙,还怕这俩妖精不成?于是登上云头,飞往妖精打架的地方。这时俩妖精正打得正起劲,脚下一片狼藉,还有村民的哀嚎声,土地按落云头大喊:俩妖精,住手!今天我土地爷收了你们!俩妖精打得正凶,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都齐齐住了手,回过头看见一个老儿站在云朵上,只见这老儿佝偻着身子,一看都没什么气势。俩妖精大笑,青龙说:小老儿,看你身单力薄,还当什么土地神,我劝你赶快钻进你的土地庙玩去,等我杀了白虎,我就是这地方的大王,到时候你来孝敬我吧!白虎一听不高兴了:凭什么我会被你这条大青虫打败,要称王肯定是我白虎啊!说着两个妖精又打了起来,丝毫不把土地公放在眼里,土地公一听,气急了,冲上前去和俩妖精打在一起,结果怎么着?土地公完败,被打得鼻青脸肿,好不凄惨。土地公拖着佝偻的身子回到了土地庙,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俩妖精道行都在千年以上,小老儿我打也打不过,怎么办?土地公非常忧愁,看着两只妖精继续为非作歹,百姓苦上加苦,土地公更忧愁了。
有一天玉泉寺的土地公出门去散心,突然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离玉泉寺不远有一个小溪塔的地方,受水妖骚扰,常年水患,当地百姓在苏州定了一尊十万斤的宝塔,准备用来镇压水患的。十万斤当然是人力不可能运得动的,这事惊动了观音菩萨,菩萨决定趁晚上偷偷将宝塔运到小溪塔。到小溪塔要经过玉泉寺,土地公心生了一计:何不想方设法将这宝塔留下镇压青龙和白虎这俩妖精呢?
玉泉院里面各个殿的介绍

玉泉院里面各个殿的介绍玉泉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泉路95号。
作为杭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玉泉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建筑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访。
玉泉院内分为数个殿宇,每个殿宇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介绍:一、梵音阁梵音阁位于玉泉院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
梵音阁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阁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观音菩萨等佛教神像,是玉泉院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阁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代佛经和佛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三清殿三清殿是玉泉院内的一座道教建筑,供奉着道家三清祖师。
殿内的三尊神像形象逼真,令人肃然起敬。
三清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殿内还有许多道教文化遗物和历史文献,对于了解中国道教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观音阁观音阁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
阁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神像,阁顶上还有一座观音塔,是玉泉院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观音阁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阁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代文物和历史文献,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天王殿天王殿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供奉着佛教四大天王的神像。
殿内的天王神像形象雄伟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天王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殿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代佛教文物和历史文献,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藏经楼藏经楼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
楼内保存着许多古代佛经和佛教文献,是中国南方著名的藏经之地。
藏经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楼内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钟楼钟楼是玉泉院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
钟楼高约20米,钟声悠扬,声音清脆悦耳。
钟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钟楼内还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对于了解中国古代钟表制作技术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玉泉山上的宝塔(续3):琉璃塔、华藏塔和镇海塔

玉泉山上的宝塔(续3):琉璃塔、华藏塔和镇海塔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给您介绍下玉泉山,静明园里剩下的三座宝塔,其中有一座呢,甚至可以说全北京,乃到全中国,都可以算是最难见到其真身的一座宝塔。
上期中,已经和您聊了两座静明园里的宝塔,现在咱从第三座宝塔开始和您继续往下聊。
这第三座宝塔,就是圣缘寺里的琉璃塔。
它在玉泉山静明园内,东岳庙的南边儿,它是一座规模较小,但为四进院落的佛寺。
其中第四进院落内,有别具姿态的琉璃塔一座。
这琉璃塔,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琉璃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属砖砌结构,东南西北四个正面较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斜面稍窄一些。
上下分为3组,共七级。
塔身通高16米,整座塔身,使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镶嵌而成。
其在造型、高度、颜色上,与颐和园的多宝琉璃塔基本一样。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双胞胎。
两座塔建成的时间也比较相近,极有可能是使用的是同一图样。
这座优雅的,圣缘寺里的琉璃塔,并不像通常的塔一样坐落在山顶,而是矗立在圣缘寺,向阳的一座小山的斜坡上,它所处的位置较低凹,一般不宜看到。
塔身的瓦片黄绿相间,流光溢彩。
从塔上俯瞰,庙宇有八面,每面都有数百个小壁龛,每个壁龛里都有一尊佛像。
鎏金塔顶上有须弥座,束腰上雕有八尊佛像,上为火焰珠,塔顶用八根鎏金链子固定,76年地震时塔顶坠落,后被修复。
此佛塔以及其内众多的佛像,是为了实现,建造一座佛塔的最高级的目的即:汇聚所有的神灵。
故此赐其名曰“圣缘”。
这座塔是如此华美,当地人俗称之为“北京万塔之最”。
在乾隆时期,在北京,共修有四座琉璃塔,它们分别位于玉泉山静明园中的圣缘寺,颐和园清漪园北坡的花承阁;香山静宜园的昭庙,圆明园附园、长春园中的法慧寺;四塔中唯独长春园法慧寺琉璃塔形式最为独特,建造最为精美,是否与北海毁掉的琉璃塔形制相同,不得而知。
但长春园法慧寺内的琉璃塔,也被八国联军烧毁,现北京,只剩下三座琉璃塔。
这第四座和第五座为,华藏海禅寺内的华藏塔和镇海塔。
玉泉山静明园读后感

玉泉山静明园读后感读过玉泉山静明园,我以为,访道曾经必定是这样的,玄衣轻马,一路轻尘,人烟罕至的山脚下,抬眼望去,绿树掩映中,一座古观坐落半山腰,远离俗世,如世外桃源,云遮雾绕,若仙家福地。
然而,当我从拥挤的公交车上挤下来,步行一段,拐进通向玉泉山静明园的一段道路,所有的想象都支离破碎了。
触目所见,竟是一条现代的柏油马路,笔直地指向一个气派的道观大门。
并不见青苔石阶,也没有穿风竹林。
路两边商铺林立,店名繁多,种类丰富,与寻常街巷并无不同。
马路边,摆水果摊的,摆小吃摊的,一股世俗的味道充斥其间。
购票处几个字太过刺目,而一身道士装扮却负责检票的道长,就更令人大跌眼镜。
一直不喜欢过于商业化的包装和开发,所以更喜欢自然山川间流连,很少进入名刹古寺之类的旅游胜地。
但,既来之,则安之,且游且览吧。
在院门对面的台阶上坐定,静静地等候着。
晨风吹来,摇动树枝,摇出了一地的斑驳阳光,身后竹林传来细细的沙响声,蝉儿不知藏在哪儿,欢快地鸣唱着。
呼吸平缓了,心绪也宁静了下来。
那朵玫瑰花也轻轻颔首。
种玫瑰的会是什么人呢?会是一位年轻的道长吗?他是否是刚修行不久,道行不深,还割舍不下红尘的牵绊?抑或是一位年轻的女道长?这一路走来,才知道,这座观中,也有女道长。
或许,这座院中,住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女道长了,她定是喜欢玫瑰花的艳丽,就像所有女子都喜欢一样,又或者,她也憧憬红尘的浪漫呢?正在我暗自猜想的时候,一位年老的女道长从院中出现。
她约莫五十光景,脸上皱纹很明显,而且,她的左腿似乎不灵便,走路一瘸一瘸的。
难道她是此间主人?我不禁疑惑。
出来后,只见她坐在了门侧的台阶上,不言语,就那么安静地坐着。
我望着她,心想,或许她是只是此间主人的道友吧。
再看那株玫瑰,才注意到,那花儿,并不是种在花盆里的,而是用几片瓦围成圆筒状,充当了花盆。
我突然醒悟到,玫瑰为什么一定是种在花盆里的?就像玫瑰为什么一定是代表爱情的?凡此种种,只不过是我们的怀抱了太多的含义,于是普通的玫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贴上了格式化的标签。
你知道“三山五园”是如何命名的吗?

你知道“三山五园”是如何命名的吗?提起“三山五园”之景观,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圆明园、颐和园、香山等,但其各个景观名称的由来却鲜为人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三山五园”是清朝北京西北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成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三山五园”区域被划定为西郊皇家园林保护区,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写入报告。
佛香阁(1900年拍摄,拍摄者不详)历史上,北京西郊皇家园林荟萃,早在清代就素有“五园三山”的称誉,而近代则称之为“三山五园”。
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山”为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五园”为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尤其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式营建畅春园始,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代皇帝精心营造和扩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风景秀美、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区。
其实,“三山五园”之说,清史中尚未见到明确的记载。
目前见到最早的关于“五园三山”或“三山五园”的记载,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朝“五部”侍郎鲍源深所著《补竹轩诗文稿》中所写到的:“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
”由此可见,“三山五园”一词是民间对以圆明园为中心的皇家园林荟萃的美誉。
应当说皇家园林的命名是十分讲究的,不但要有吉祥之意,还要有意境,既要含蓄,也要深刻,还要简洁、明快,几乎每个园林的名称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探其渊源,或引经据典,或借景生意,并多由皇帝钦定或御赐。
法慧寺多宝琉璃塔遗址“三山”之命名万寿山得名缘于乾隆皇帝给“孝圣”皇太后祝寿万寿山在颐和园内,为燕山余脉,元朝称瓮山,其山前湖泊称金海。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给“孝圣”皇太后祝寿,乾隆皇帝传谕:“瓮山著称万寿山,金海著称昆明湖。
”此后,“瓮山”遂更名为“万寿山”,“金海”更名为“昆明湖”,意为祝老太后“万寿无疆”。
中国古塔欣赏(70幅)

中国古塔欣赏(70幅)中国古塔介绍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古塔分类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
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
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佛教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著名古塔西安大雁塔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
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
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
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美丽的玉泉山共31页

这个石桌、石凳是毛主席 经常散步小憩的地方。
金丝楠木殿旁年代久远的银 杏大树,也散发着帝王之气。
玉泉湖旁 的真武祠 牌楼, “元极神 霄”由乾 隆题额。
玉泉山里的道观 “真武庙”, 乾隆题殿额为 《辰居资佑》。
地臧洞之一: 观音洞外景
观音洞中精 美的石刻佛 像。
洞中的摩崖石刻— —菩萨石像和乾隆 御笔
那年早秋,我在北京部队党校学习。期间,我去拜访一位在京做事的 老乡时,有幸认识了中央警卫局某团的一位首长。是日,他带领我们 参观了玉泉山“静明园”。 一进去,“真的个神啊!”里面真叫个大,真叫个美呀!青山绿水、 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万籁俱寂,与外面喧嚣的京城街市截然是两重 天地,真真的一个世外桃源…… 怪不得皇帝老儿就喜欢这个地方。据 介绍,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玉泉山的景致,并总结出了十六景:“廓然 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因综绘、绣壁综绘、溪田 课耕、清凉蝉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 涵虚、裂帛湖光、云处钟声、翠云嘉荫”。我们如同“刘姥姥进了大 观园”,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那是哪个景,只觉得双眼已不 够用,跟着走马观花、胡乱观望,抓紧拍照,拍了些珍贵照片,现贴 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幢是“天下第一泉” 御碑,另一幢上面刻有 “御题玉泉山天下第一 泉”碑文。
这两幢石碑下面 的湖边,有白玉 栏杆围出一汪清 水,那就是泉眼 所在,现在早就 没有泉水“趵突” 了,甚至看不见 一点涟漪,惟有 北面有人工瀑布。
相传如果水将湖中的小圆石淹没, 那么北京城将受灭顶之灾。
毛主席曾经的住所, 大殿全部由极其珍贵 的金丝楠木建造而成。
”玉泉趵突“乾隆御碑矗立在 山崖上的一座古建筑前面,下 面的石砌崖墙上镶嵌着两幢石 碑。为什么叫“玉泉趵突”呢? 其实自金代以来,这一景一直 叫“玉泉垂虹”,但乾隆皇帝 有个爱好,就是希望把天下美 景统统搬到北京来,就好像他 下了江南,觉得江南风光无限 好,就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直接 搬到北京,修了个苏州街,这 样的例子很多,可是趵突泉他 搬不过来啊,据说经过他多次 实地考察,认为玉泉山的水是 从石缝中流出的,不能形成瀑 布“垂虹”的景致,更像趵突 泉,就把名字给改成“玉泉趵 突”了,并作诗留史:“玉泉 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 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 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 未能免俗且雷同”。
(完整版)古典园林分析之静明园

三、历史沿革
玉泉山呈南北走向,纵深约 1300 米,东西最宽处约 450 米。山的主峰高出地面 不过 450米,但它的两个侧峰拱伏于主峰南北,与主峰相呼应而构成略似马鞍形状的 轮廓,从东面的昆明湖一带看去,山形尤为清丽。
与香山行宫相同,玉泉山行宫园林建设始于辽代,在金代得到发展并且达到一个 小高潮,元、明两代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到清代的乾隆朝到达其鼎盛时期, 最后于清末乱世逐渐衰落。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辽金时期的肇始 草创,元明时期的继承发展,以及清代的鼎盛和衰落。由于玉泉山静明园发展的历史 背景与香山静宜园大致相同,所以关于各朝代的历史背景在此不再费言冗述。
(一)、辽金时期的肇始草创
玉泉山既是北京郊外的风景游览胜地,又能提供北京城以丰沛的高质量水源。所以历史上的几 个朝代对于这里的风景建设,也往往结合于水利的开发而作通盘的考虑。
1、辽代
辽会同元年(938 年),辽得燕云十六州,升幽州为南京,成为辽代陪都之一。由于佛教盛 行,南京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著名的如昊天寺,开泰寺,竹林寺,大觉寺等,其中不少是 附建园林的。城西北郊玉泉山一带的佛寺,大多依托山岳自然风景而成为皇帝驻跸游幸 的风景名胜。由于玉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成为兴建离宫别苑的首选之地。辽开泰二年(1014 年)辽圣宗耶律隆绪首创玉泉山皇帝行宫,成为北京西郊最早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皇权寓意浓厚。 布局宫苑合一,政治色彩浓厚。建筑物体量高 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 辉煌。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 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园林之血脉—水体 园林之肌肤—植物
二、皇家园林之静明园
静明园(玉泉山)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西。占地75 公顷,其中水面13公顷。为“三山五园”之一。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宫)。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行宫,初名澄心园,三十一年(1692) 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1860、1900 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焚毁。辛亥革命后,一度开办玉泉山汽水公司,时亦开放游览。 1949年后,为国家机关使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园内景物繁多,较著名的有:玉泉,玉 峰塔,华藏塔,澄照关,楞伽洞。2006年0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京三山五园的概况

北京三山五园的概况
三山:
1.万寿山- 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与昆明湖共同构成了著名的颐
和园主体景观。
万寿山上有佛香阁、排云殿等众多古建筑群。
2.香山- 西山山脉的一部分,以秋季红叶著名,清代时在山顶
建有静宜园,如今的香山公园内仍保留着多处历史遗迹如碧云寺、双清别墅等。
3.玉泉山- 素有“燕京八景”之一美誉的“玉泉趵突”,其上
的园林为静明园,曾是清朝皇室的避暑行宫,拥有珍珠泉、玉峰塔等名胜。
五园:
1.颐和园- 前身为清漪园,是清朝时期皇家的大型山水园林,
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以及长廊、石舫、十七孔桥等众多景点,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2.静宜园- 位于香山之上,现已成为香山公园一部分,是清朝
皇家的避暑和狩猎之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
3.静明园- 即今玉泉山及周边园林区域,以其泉水清澈甘美而
著称,园林小巧玲珑,环境幽雅。
4.畅春园- 是康熙皇帝所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原址在北京海
淀区北京大学一带,后遭战火损毁严重,现仅存部分遗迹。
5.圆明园- 清代最宏大的一座皇家园林,由圆明、长春、绮春
三园组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为遗址公园。
玉泉昔日此垂虹 不改千秋翻趵突燕京八景之一玉泉趵突

金代,相传金章宗打猎时看上了这里的山水,在山麓间 建芙蓉殿,辟为玉泉行宫。玉泉山有三个石洞,皆有泉涌出,泉 水逶迤曲折,其流若虹,章宗因而定名“玉泉垂虹”,列为当 年的“燕京八景”之一。元代时,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兴建照化
乾隆初来玉泉山时曾写《玉泉垂虹》诗:“涌湍千丈落垂 虹,风卷银涛一望中。声震林梢趋众壑,光浮练影挂长空。跳波 激石珠丸碎,溅沫飞花玉屑红。自此恩波流处处,公田时雨泽应 同。”但后来,乾隆皇帝多次观察,认为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 并没有形成瀑布,不能叫“玉泉垂虹”,而泉水“喷雾如珠”,很 像济南的趵突泉,所以改名为“玉泉趵突”,并写诗云:“玉泉 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 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
皇帝们深知水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对水的质量和口味要求非 常高。乾隆皇帝曾说过:“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 由于当时北京城内水井的水质不佳,明、清宫廷的饮用水都是用水 车从西郊玉泉山运来,玉泉山的泉水是明清时期宫廷饮用水的主要 水源。《清稗类钞》载:“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
242
文化·生活 寻游京城 TRAVELED BEIJING 栏目主持:陆杨
玉泉昔日此垂虹 不改千秋翻趵突
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趵突
从香山的半山腰往东眺望,会看到一处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神秘的小 山丘。山丘上矗立的两座宝塔,玉峰塔和妙高塔更是香山地区标志性建 筑。这里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玉泉趵突”的所在——北京玉泉山。玉 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山因泉而得名。这里的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 玉”,故称为“玉泉”。明初王英有诗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 泉同。”
玉泉山静明园分析景名介绍

乾隆在《丽瞩轩》诗写到“虚窗面面听松涛,峰顶
开轩据最高。碧涧深潭常在望,春风秋月总宜遭。
”
宝珠湖和风篁清听
在玉泉山北峰东麓山根的碎石中,有两眼清
泉,经过修建疏导,喷射飞涌,如玉如珠,在山
前形成一座清澈的小湖。两股清泉乾隆命名为“
宝珠泉”和“涌玉泉”,小湖便是宝珠湖。乾隆
壮观,有后抱厦三楹。从殿前东西圆光门穿过,
可分别到达南侧的清贮斋和北侧的阆风斋。
多宝琉璃塔是一座楼阁式和密檐式相结合的
五彩琉璃砖塔。塔身呈八角形,四个正面较宽,
四个斜面较窄。塔高16米,底座为汉白玉须弥座
,共七层。
乾隆对琉璃塔情有独钟,在《多宝佛塔颂》
的序文中写道:“五色琉璃合成宝塔,八面七层
,高五丈余;黄碧彩翠,杂落相间;飞檐宝铎,
缅甸之意。”
东岳庙和清凉禅窟
东岳庙又称天齐庙, 位于玉泉山西麓,西宫
门内,座东面西,是静明园占地最多、殿堂既多
又宏伟的大型道观,俗称西大庙,庙前由正面和
南北两侧共三座牌楼,圈成了一个宽阔的庙前广
场。三座牌楼各有两面匾额,中为天门启瑞、日
观照华,左为云霏溥泽、寿鼎元符,右为受生灵
府,玉策神区。
清凉禅窟是一座封闭的小型寺庙园林,紧邻
的形式雕刻有海浪,海浪中翻腾着龙和海狮、海
马等海兽。平台上面是八角形塔基,塔基上是一
层须弥座,须弥座束腰的八方石板上,雕刻着八
幅佛教故事图案,内容是佛珠释迦牟尼《八相成
道图》。画面中释迦牟尼及弟子、摩耶夫人、侍
女、魔王等人物和动物形象,造型生动,精细真
实。
华藏海塔虽不比定光塔高大,但从山下望去,
也颇为静美壮观,是一件“无材不石,无石不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背景图

。
延安宝塔山 延安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 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 上有塔,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 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19 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 红五星。国家邮电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中 也屡屡出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 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句 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 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 米,楼阁式砖塔,C.P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 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 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革命旧址之中。宝塔山上,历史文 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 成荫,花草争艳。延安旅游集团公司成 立后,又投入大量资金,在山下修仿古式山门、上 山踏步道,整修了摘星楼、烽火台、新 添置了巨型大钟一座,巨型大鼓一尊。喻名“平安 钟”、“太平鼓”,游人击之金声玉 振,山鸣谷应,“一击则身体健康,喜气满庭;二 击则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三击则国泰 民安、普天同庆”。山上还修建了休闲观光设施和 风味小吃,游人在游览之余还可。装饰 了大量的泛光和霓虹灯具,一到夜间,宝塔、摘星 楼、烽火台、上山道满山绿树相映在各 色灯影中,恍若仙境,映照得山城延安更加秀美壮 丽。宝塔山是延安最重要的游览区之 一,中外宾客无不登山凭眺,纵观圣地全貌。众口 一词:“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 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 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 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 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 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 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 以太宁官琼华岛为中心营 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 池。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 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 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 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 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后,党和ZF拨巨资予以 修茸,并定为全国重点 保护单位。北海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8公顷 (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 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它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 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 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 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 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 术的瑰宝。
中国建筑史—佛塔.

· 楼阁式塔代表—3 、开元寺塔
A 、简介
定州开元寺塔座落在河北省历史文 化名城定州市内 , 因建在开元寺中 而得名 ,开元寺早已毁,寺中建筑 唯存此塔 。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真 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落 成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 1052年) 。兴建此塔的原因,一
是为了供奉开元寺大僧人令能奉旨 从西竺取回的佛经; 二是军事所需, 登塔可望辽国军情 ,,所以此塔又 名料敌塔 。塔高83.7米 ,是我国现 存最高的砖塔 ,也是全世界同时期 同结构建筑物中最高的建筑物 ,著 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将其誉为 “中华第一塔”
· 特征 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相同 ,有八种不同的风格 。塔的每层结构都 表达着一种宗教意义 。覆钵式塔基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 ,从下向 上分别是:
· 基座: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多角形 ,其中圆形很少见 ,最 多见的式方形 ,采用须弥座式建造 , 即通常是方形或- {亚}-字形 折线式束腰 。在基座半腰部位雕有伏莲或仰莲 ,有的还有狮子 。 多角形的基座是方形的折角 ,每个转交折五个尖角 。基座上多有 台阶 ,称为“金刚圈 ”,用以承托塔身 。 藏式喇嘛塔的基座很 宽大 ,有的开辟为房间 ,用于存放物品或居住喇嘛。
齐云塔初建为木塔 ,后毁于雷火 。 现存之齐云塔 ,为金大定十五年
(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 , 故又 称"金方塔" ,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 , 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B 、特征 · 塔边长7.8米,通高35米,13
层 。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 木构式斗拱 ,顶覆宝瓶式塔刹, , 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 ,玲珑挺 拔 ,古雅秀丽 。每层南边开一 拱门 ,可以登临眺望 。 旧与清 凉台、腾兰墓、断文碑、夜半
佛塔介绍
玉泉山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水资源
玉泉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山麓, 颐和园西侧。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纵深1300米,东西最宽处 约450米,主峰海拔100米。
玉峰路/玉泉山路(路口)
玉泉山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明、清两代,宫廷用水,皆从玉泉运来,并成为民间用水泉源 之一。
主要景点
依金朝行宫的遗迹,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玉泉山设置离宫,名为澄心园,后改名为静明园。 静明园 是清代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园在玉泉山之阳。 静明园门内是勤政殿,园内湖畔左临清泉,右仰玉峰 塔。玉泉水源处有座龙王庙,外郭前是乾隆皇帝御笔题书的“玉泉趵突(涌出的意思)”的石碑,左右有题有 “天下第一泉”和“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的两块石碑,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此水向东流入万寿山的昆明湖, 再远到北京什刹海注入太液池,成为运河,流经通州汇入白河。南边是观音洞、清以禅窟。右边是达吕祖庙,庙 后有吕公洞,洞上有七重塔,称之为华藏塔。西侧有一寺一塔,为圣缘寺和琉璃塔。北方的最高峰处有一座七重 的玉峰塔。是金朝行宫的遗址。北有妙高塔,原为妙高寺,寺已崩塌,今仅剩一塔。还有双石牌坊、玉宸宝殿、 华严寺、垂虹桥等景点。
乾隆品尝了玉泉之水,认为它是最适人的饮用水,远胜过他地名泉,所以赐名“天下第一泉”,把“玉泉垂 虹”改为“玉泉趵突”。玉泉山中的泉,有玉泉、涵漪斋泉、迸珠泉、裂帛泉、试墨泉、宝珠泉、涌玉泉、静影 涵虚泉等。
乾隆命名的园内胜景达十六处之多: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因综绘、绣壁综绘、溪 田课耕、清凉蝉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处钟声、翠云嘉 荫。 乾隆虽然对突出十六景致所命名,但他认为:“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 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吾安能以十六景概之。”乾隆对这里 的清音斋、华滋馆、冠峰亭、观音洞、赏遇楼、飞云、试墨泉、分鉴曲、写琴廊、延缘厅、犁云亭、罗汉洞、如 如室、层明宇、进珠泉、心远阁共十六处,分别作了题咏。
中学地理知识点:人民币上的真实景点

中学地理知识点:人民币上的真实景点珠穆朗玛峰资料图片:珠穆朗玛峰。
第四套人民币10元背面(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地位正如它的高度,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
第四套人民币中10元的纸币选择它做背面图案。
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从中国境内眺望珠峰,它像一座金字塔,威严地耸立在一排雪峰之间。
这张钱币整体色调以蓝色为主,设计它的时候就考虑到珠峰适合这种冷色调来表现。
长江三峡湖北省秭归县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桃花盛开。
长江三峡曾经三次入选人民币,目前流通中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5元和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元都选用三峡作为背面图案。
第四套人民币选用的是三峡中最有代表性的巫峡景观。
巫峡西起巫山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的官渡口,长40公里,峡内奇峰突兀,群山莽莽,峰回江转,船行其间,经过巫山十二峰,峰峰各有特色,风景千姿百态。
第五套人民币的10元纸币是空中俯瞰三峡,这个角度更能展示山高水急,让我们从难以亲历的高度观赏三峡美景。
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景观。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这里的壮观风景成为第四套人民币50元的背面图案。
壶口位于陕西省宜川县与山西省吉县交界处,在此之前,黄河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峡谷之中,当流至壶口时,宽约400米的河床突然收缩到四五十米,河水奔腾倾泻而下,犹如从一巨型壶口倾倒出,所以起名“壶口”。
由于河水的侵蚀作用,壶口瀑布每年都会向上游移动一小段距离,现在10元钱币上这个场景,几百年后会永远地消失在咆哮的黄河水中。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国家的名片上怎么能少了这“天下第一”的风景?桂林风光登上了第五套人民币的20元券和1990年发行的“外汇兑换券”的50元券。
桂林山水是一种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
桂林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沉淀在海底的钙质逐渐转变为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岩。
石灰岩的特点是可以被水侵蚀、雕刻成各种形状,桂林山水可以说是大自然以水为刻刀的伟大作品。
南天一柱第四套人民币2元背面(天涯海角-南天一柱)钱币上的图案做了艺术处理——让巨石屹立在大浪之中,显得雄浑壮观,实际上这块石头的位置是在沙滩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泉山静明园哪些宝塔你知道多少
站在颐和园中向西望,可以看见不远处一座山上,一座宝塔拔然而立。
成为颐和园的重要的借景,为颐和园增色不少。
这座宝塔就是加玉泉山静明园众多宝塔中的一座。
它的名字叫做玉峰塔。
除了玉峰塔,还有华藏海塔、圣缘寺琉璃塔、妙高塔等。
这些宝塔你了解多少。
玉泉山的塔分布图
先说玉峰塔。
玉峰塔也叫做定光塔,它座塔在静明园的最高处,其实也是北京地势最高的一座塔。
本塔是仿江省镇江的慈寿塔建造的,建于乾隆年间,在塔中供奉着定光佛像。
玉峰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高47.7米,全身浅杏黄色,上下共7层。
檐角下悬有塔铃。
塔顶由八条垂脊交汇而成,上置葫芦宝珠形铜刹。
玉峰塔
圣缘寺琉璃塔和颐和园的华承阁琉璃塔形制是一样的。
圣缘寺在玉泉山的西麓,是一座规模较小的佛寺,琉璃塔矗立在寺内的一个小山坡上。
这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琉璃砖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东南西北四个正面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斜面稍窄一些。
上下分为3组,共七级。
塔身通高16米,整座塔身使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镶嵌而成。
玉泉山北峰的妙高塔,创建于乾隆初年,则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塔身洁白,覆钵上镶嵌着黄色琉璃环带,再加上蓝天白云掩映的金色塔刹,简直完美无缺。
华藏海塔的资料很少,附带一张1875年的照片一张。
华藏海塔老照片
顺便说一下静明园的历史,她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
创建的时间要早于颐和园和圆明园。
1680年这里就已经建起了行宫,当时的名字是“澄心园”,1692年这座园林更名静明园。
到了乾隆时期,形成了三十六景,发展到了顶峰。
不幸的是1860年随着其它园林毁于英法联军之中。
整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