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我国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伦理困境及优化措施

公共政策伦理困境及优化措施

公共政策伦理困境及优化措施摘要:公共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民族地区的稳定,还要保证是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公众利益为伦理导向的。

目前,民族地区会陷入公共政策伦理困境当中,就是因为没有协调好双方的利益。

所以,为了社会可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尽量让民族地区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和利益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平衡。

从而有效的减少民族地区利益和矛盾的冲突,为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政策伦理困境;优化措施目前,我国政府通过实行公共政策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合理调控,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正义。

因为公共政策就是一个区域或者是一个地区的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分配[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民族地区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但是,民族地区的发展还会因为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开差距,出现贫富差距明显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给我国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严重的影响了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国的民族地区要及时的走出公共政策伦理困境。

一、公共政策伦理的现实意义(一)有效合理的实现民族地区资源的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民族地区的地域是非常广阔的,人员也非常稀少,资源却是十分充足的。

水能、风能、石油和草场等各种资源都很丰富。

但是,民族地区这种高投入,低产出,以消耗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

所以,面对这种有限资源和社会群众关注的问题,给政府的工作提高了要求。

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伦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方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并且严重的环境污染也给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伦理评价。

从而有效的推进民族地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有助于协调民族地区利益关系,提高民族地区伦理道德水平伦理主要是通过风俗、道德、舆论等一些非强制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公共政策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

公共政策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

公共政策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制定的决策和行动的总称,在当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往往带来不同的后果,有些政策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因此,公共政策评估和政策优化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评估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如何。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标是提供有关政策效果的准确、客观和全面的评估结果,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和优化。

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技术,对政策效果进行量化和预测。

定性研究方法则侧重于深入理解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社会影响,通过访谈、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细节和个案数据。

公共政策评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首先,政策评估需要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估的目标和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

其次,政策评估需要采用合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策评估还需要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实现对政策效果的全面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政策效果,更重要的是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政策优化是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评估结果和社会各方的反馈意见,对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政策优化需要政府决策者具有科学的决策能力和开放的决策态度,能够接受评估结果并主动进行政策调整。

只有通过政策优化,才能够使公共政策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公共政策评估和政策优化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它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还需要学术界、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参与和协作,才能够实现对公共政策的科学评估和及时优化,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决策参考。

公共选择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思考

公共选择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思考
的科 学 性 公共政 策是 一个 政策信息输入 、 转换 与输出 的过程 . 是把 政 策 系统外 的各 类信 息通 过 内部 和外部 的信道传 导 至政 策 主体 . 进入政 策系统转换机制 的处理后 . 为公 共政策方案输 出 . 用 成 作 于政策对象及其环境 . 达到政策具体 目标 的过程 从 这一 过程来 看. 政策产生是一 系列信 息处理与转换 的过程 . 间涉及到众 多 期 信息 的取舍 与决策者偏好 、 价值 的判断 为此 。 政策 制定 中信息
择理论的视 角对我 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 的完善提 出个人见解。
关键 词 : 共 选择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机 制 公 公 共选 择 理 论 的 基 本 思 想 ( ) 共 选 择 理论 的基 本 观 点 一 公 纵 观整个公共行 政学发展 的过程 .我们 不难发现传统公共 行 政 的 理 论 研 究 以往 是 建 立 在 这 样 一个 假 设 基 础 上 , 即忽 略个 体在政治领域 中 自利性选择 的研究 ,而默认政治 系统 内的每个 个体都是无私奉献 的利他 主义者。这种观点抛开 了个 体行 为选 择 在市 场和政府 领域 中的同质性特点 . 疑具有很大 的缺 陷性 。 无 对此 . 公共选择学派抛开传统观念 的束缚 . 开创性 地将经济学分 析 方法纳入 到政治决 策的过程 中.并认公共 领域政府及其工作 人员也是理性的“ 经济人 ” 和市 场主体一样 . . 他们 做 出行为选择 有 町能存在着实现 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倾 向 公共选择学派代 表 人 物 布 坎 南 及 其 追 随 者 坚 持 认 为 .同 一 个 人 不 会 因为 政 治 角 色 的转换 而改 变他们 自身在 经济领域 自私 自利 的一面 ,而成为大 公 无私 的 人 .所 以 .经济 人假 设 成 为 了公 共 选 择 理 论 的 逻 辑 起 . 点 即政治市场中的主体 包括政治家 、 政客 、 民和利益集 团与 选 市场 经 济 的 中 的 主 体 消 费 者 和 生 产 者 的行 为 目标 具 有 某 种 程 度 上的 一致性 不同之处在于 , 经济市场交易 的是私人 物品 , 经济 市 场 交 易 主 体 的 行 为 目标 是 利 润 的最 大化 :而 在 政 治 市 场 交 易 的是公共产品 .政治市场交易 主体 的行为 目标则表现 为公共 利 益 或 政 治 支 持 的 最大 化 ( ‘ 入 公 共选 择 理 论 分 析 对 公 共 政策 制 定 的意 义 一、 引 传统 的政治学 理论 认为 。政治家会 为了公 共利益而无私奉 献 .政 府 机 构 及 其 工作 人 员 政 策 失 败 的原 因 只 是 能 力 的 不 足 或 者偶 尔的操作失误 避免这种失败可 以通 过提高政府及其工作 人员 自身能力的方式得 以实现 而公共选 择理论则打破 了传统 政策分析 中这种完美利他主 义之 政治人假设的幻想 .认 为政 府 失灵 的出现很 大程 度上源 自于其对 自身 利益过分 追求 的动机 冈此 . 要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必须从传 统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王琦袁妙彧2005年第5期——政策聚焦公共政策是一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作为管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各项活动中。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学系统分析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而得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的结论。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增强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显得十分重要。

一、公共政策权威性的体现第一、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者是具有公共权威的政府。

公众对政策权威性认可,首先是由于它的制定者是公共权力的化身。

公共政策要真正体现其公共性,就必须始终代表整个国家的行为方向。

而确定这种方向的是国家的公共权威,即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只有国家的权威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才具有权威性。

第二、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的执行者是具有权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政策的执行人员必须是被法定的有执行政策权力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非此类人员不具备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

第三、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合法性上。

公共政策是经过特定的法律程序或依据公认及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程序制定出来,并由法定的公共部门执行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由于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取得合法权力的公共权力机关,是通过为大众所认可、接受的合法化过程产生的,那么,只要政策具有合法性,它就必然具有权威性。

第四、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执行方式的强制性上。

由于公共政策是强大的国家力量在支撑公共政策行为,政策对象必须接受和服从,如果违反或不遵守公共政策的规范和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就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强制性。

一项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有时需要部分对象为了全体利益而做出某些牺牲。

即使它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存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冲突的问题。

因而,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那些非自愿做出牺牲的对象来说就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中的消极因素及其优化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中的消极因素及其优化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中的消极 因素及其优化对策
◆ 韦 筱 毓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河池
5 4 7 0 0 0 )
【 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影响公共政 策有效执行的 关键 因素 。 失 和 对 某 些政 策 的放 弃 。 正 是 由于 公 共 政 策执 行 主 体在 公 共 政 策执 行 中的 种 种 消极 因素 导 二、 对政策执行主体 的优化对策
致 了公 共政 策执 行 不 能 达 到 预 期 效 果 。 本 文 分析 了我 国现 阶段 公 ( 1 ) 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 提 高政 策 执 行 主 体 的政 策 知 识水 平 共政策执行 主体 中的消极 因素 , 并提 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 以促 进 和政策执行 能力 。政策执行主体的专业 知识和业务 能力主要 是在 公共政 策的有效执行和 实施。 政治社会化过程 中系统地学习到的,也是通 过政 治社会化机制才 【 关键词 】 公共政策 执行 主体 消极 因素 对策 得 到 不 断 强化 的 。政 策 知 识 是 指 所 要执 行 政 策 的专 业 知识 及 其 相 关知识,这些方面 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是政策执行 主体提 高业 务 水 平 和职 业技 能 的基 础 ,决 定 了 政 策执 行 主 体在 执 行 政 策过 程 在 公共 政 策 执 行 的 实 际 过程 中 ,政 策 执 行 主 体 往 往 会 由于 自 中 的对 业 务 工作 的 熟练 程 度 、 责任 心 和 工 作 效 率 , 也 决 定 了他 们 在 身的态度 、 素质和能力等原 因, 消极 、 被动 、 低效地执行政策 , 甚至 实 际工 作 中对 政 策 信 息 的搜 集 、 筛选 、 处理 、 传 递能力和对政策信 影响和 阻挠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 为此, 针对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 息 的敏感程 度。执 行能力则包括执行政策过程 中所需要的多方面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确立原则的思考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确立原则的思考
个 国 家 、一 个 政 府 而 言 ,通 过 明确 的 标 准 与 原 则 确 立 公 正 、公 开 、科 学 、合 理 的公 共 政 策 评 估 主 体 ,对 于 政 策 是 否 有 效 实
原 则 、 独 立 化 原 则 、 多元 化 原 则 等 方
面对 公 共政 策评 估 主 体 进 行 确 立 , 以
买意义。
财力的有限 ,以及政 策是 否能够被评估等 原因的存在 , 就使得在政策的评估过程 中, 首先应该 明确评估的对象是什么政策 ,是 关于哪一方面 的政策。 二是 明确评估 目标。 评估 目标是政策评估之前的准备工作 ,通 过 目标来诊断政策有无带来任何社会问题 , 以及通过 目标界定是否实现了预期 ,并 用 以指导政策未来如何进行 以及采取何种 行
可少 , 这需要从 两方面加 以完善: 一是 明确 评估对象。任何 一项 公共政 策都是应该评
估 的 , 是 在 实 际操 作 中 , 但 由于 人 力 、 力 、 物
此 来指 导 评 估 主 体 工 作 的 展 开 ,这 些 对 我 国 公 共 政 策 的 发 展 具 有 重要 的 现
想 的效 果 , 在 评 估 的过 程 中 ,评 估 主
体 的 作 用发 挥 的 如 何 也 是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问题 . .因此 ,文章 认 为公 共政 策评
估 主 体 确 立 原 则 的 明 确 是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过 程 中 的 一 个 重要 的 环 节 .但 是 在 现 实操 作 过 程 中 ,政 策 评 估 主 体 确 立
关 于 评 估 主 体 确 立 的 问 题 , 却 一 直 困 扰
此 ,评估者在评估政策之前必须了解此项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确立 ,首先就是 端正其评估思想 ,即评估主体就要从思想 上明确 对公共政策评估重要意义的认识 。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个思考维度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个思考维度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个思考维度【摘要】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政策执行的现状、制约因素、提高效率的思考、监督与评估、人民群众参与等五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政府执行能力的加强、公众参与度的提高以及政策执行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探讨,提出了促进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政府执行能力,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政策执行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实现政策目标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

通过持续改进政策执行的方法和机制,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政策执行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关键词】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政府执行能力、公众参与、社会发展、监督与评估、制约因素、执行效率、良性循环、人民群众、思考维度、重要性、研究背景1. 引言1.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政策执行是政府治理的关键环节。

政府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目标,而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取决于政策执行的质量。

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实现治理目标,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政策执行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建立在其有效履行职责的基础上,而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只有政府能够有效执行政策,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政治稳定。

政策执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许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而政策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些目标的实现。

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民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策目标,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背景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一直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政策效果的实现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政策执行存在着不少难题,如执行效率低下、制约因素较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时效性与政策系统优化

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时效性与政策系统优化

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时效性与政策系统优化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攻坚时期。

新旧体制交替,各种矛盾凸显,随之众多公共政策应运而生。

公共政策的时效性是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公共政策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同时,公共政策的时效性贯穿于整个公共政策运行系统之中,是公共政策运行系统能否得到完善与优化的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时期政策环境的剖析,探寻时效性为政策运行系统优化带来的一条便捷路径。

关键词:转型时期时效性政策运行我们常用“转型时期”来形容我国现在正处于的发展阶段。

“转型时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从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

①这一概念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所谓转型具体指:“中国社会正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等等。

”②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替,各方面的社会矛盾凸显,是影响公共政策运行系统的主要政策环境,从转型时间的特点出发对公共政策的运行系统进行研究,能够较好的把握政策规律,优化政策运行程序,建立合理的政策运行机制。

公共政策的运行系统指一项公共政策从问题的认定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再到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等阶段在多样的政策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集合。

上述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政策准备阶段将突出的社会问题总结成有效信息传递给政策制定机构,政策制定机构在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下,根据社会现状及可行性分析制定出公共政策交由相关政策执行机构执行公共政策,政策的执行直接作用于目标群体并受政策的监督机构所监督,政策的监督机构同时也会即时的将监督结果反映给个部门。

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政策的运行系统要遵循相对封闭原则。

在封闭原则的要求下,政策运行系统的各要素必须完整,既不能冗余也不能缺失,并能够正常发挥其职能。

同时,应该做到信息输送顺畅、全责明确,避免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异常阻塞甚至中断。

关于优化我国现行公共决策机制的思考

关于优化我国现行公共决策机制的思考

对 于决策者 来说 , 是否 具有 民主 、 学、 科 务实的精 神 , 则是影
中国决策机 制发 生 的重大转 变 ,明 地 减少 了重大 决策 失 响决 策科学 化的一 个重要 内容 。有些 决策人 员在 决策过 程中不
误, 决策 更具有 灵活性 和适应 性 , 使 经济 保持 持续增 长 。 目前 , 我 搞 实际的调 查研究 , 直接 拍板, 有些 决策者缺乏 虚心学 习的精神 , 国在决策的科学 化和 民主 化方面总 体上看 是做得不错 的, 已经 向 现代 决策体 制迈 了一大步 。 ( ) 二 公共 决策对 公共 事业发展 的重要 性 不能广开 言路 , 思广益 , 自己本 身又缺乏 关于现 代决策 的科 集 而 学 知识 , 凭 自己的资历 、 仅 经验或 感觉来 决策 。还有 的决策者 因
要任 务: 同时进行 各种努 力, 真听取 群众意见 , 持和完 善共产 策所 不能达 到的 目的, 认 坚 导致“ 决策腐 败” 象 的发生 。除此之 外, 现
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 商制度 , 分发挥各类专 家和研 究咨 我 国在对 决策过 程的 民主法制监 督和 对决策 失误 责任人 政治法 充
集 体领 导, 反对个人 专断 , 定问题 时则要求 严格遵 守少 数服从 决
多数 的原 则, 同时还对书 记和委 员的 关系进 行 了调整 。
( ) 三 决策 的科学化 、 民主化 和法制化 程度 不 高 在 当前, 我国在 决策 制定过程 中和决策程序 本身都离 科学化
江泽 民时代时期 的政府决策延 续 了邓 小平时代 的一些特 点。
询机构 的作用, 加速 建立 民主 、 学的 决策 制度 , 步形成深 入了 科 逐 解民情 、 分反映 民意 、 泛集 中民智的 决策机制 , 充 广 推进 了决策 的 律责任 的制 裁等方面投 入 的力量还 不够 。 ( ) 四 决策者 素质亟 需提 高

公共选择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思考

公共选择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思考

《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中旬刊)总第692期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思想(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纵观整个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以往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基础上,即忽略个体在政治领域中自利性选择的研究,而默认政治系统内的每个个体都是无私奉献的利他主义者。

这种观点抛开了个体行为选择在市场和政府领域中的同质性特点,无疑具有很大的缺陷性。

对此,公共选择学派抛开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创性地将经济学分析方法纳入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并认公共领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和市场主体一样,他们做出行为选择有可能存在着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布坎南及其追随者坚持认为,同一个人不会因为政治角色的转换而改变他们自身在经济领域自私自利的一面,而成为大公无私的人。

所以,经济人假设成为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起点。

即政治市场中的主体包括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与市场经济的中的主体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目标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

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市场交易的是私人物品,经济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交易的是公共产品,政治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目标则表现为公共利益或政治支持的最大化。

(2)引入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意义传统的政治学理论认为,政治家会为了公共利益而无私奉献,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政策失败的原因只是能力的不足或者偶尔的操作失误。

避免这种失败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方式得以实现。

而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了传统政策分析中这种完美利他主义之政治人假设的幻想,认为政府失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其对自身利益过分追求的动机。

因此,要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从传统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大主体———政府入手,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力加以限制。

而从公共事务越来越复杂的现实情况以及政府能力有限的角度出发,要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化,也要求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化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主体参与方式的合理化。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存在的问题及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存在的问题及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班级:11春行政管理学号:1134001200258姓名:徐红公共政策评价是政策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政策系统、政策过程和政策结果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综合判断与评价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出决定公共政策的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公共政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相应地,公共政策评价重要性也相应突出。

通过公共政策评价可以科学地诊断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可以作为决定政策继续、修正、终止以及重新制定的重要依据,可以更好地发挥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作用,也是政策运行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

在现实的公共政策活动过程中,由于公共政策活动面广,参与者众多。

变化因素复杂,评价标准设定也变得十分困难,意味着政策评价面临着许多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评价主体以研究取代服务,以个人好恶取代科学,以评价的象征性意义取代无真正实质性评价的行动。

缺乏廉价有效地政策反馈渠道。

二、缺乏正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目前从事官方评价工作的人士绝大部分都非“内行人”,即使从事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多数都是研究社会科学出身的,很少有人兼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兼有思辨和公理化思维方式的长处。

因此,他们在进行政策评价时不可避免地倾向于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分析,用定性分析取代定量结论。

三、缺乏目标群体的政策评价参与机制。

公共政策效果如何,最终应该体现在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相关利益上面。

然而,实际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价过程中,决策者、执行者没有为目标群体提供表达意愿和利益需求的渠道,或者说渠道不畅,正是由于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致使政策制定有瑕疵,在瑕疵的政策导向与不规范化前提下制定出的政策,大多是低效率甚至存在公平缺失现象的,不能充分体现民众的诉求。

22418235_《货殖列传序》对当代公共政策系统功能优化的启示

22418235_《货殖列传序》对当代公共政策系统功能优化的启示

特别推荐《货殖列传序》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文章反映了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从不同地域环境分析各类商品流动,阐发了一种朴素的市场经济观念,充满了国家不干预、以经济利益诱导市场的思想,也体现了重农抑商等政策思想。

对当今优化和完善公共政策系统,推动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货殖列传序》中折射出的公共政策思想(一)肯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不同的政策在不同的时间,发挥着程度不等的功能。

从整体上说,社会的公共政策系统对社会的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引导、协调、控制、分配的作用。

《货殖列传序》中从“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到“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其中太公和管子都制定了一定的政策通过发挥了强制和引导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功能的调控,通过经济活动也实现了分配交换等,从而达到富强的目标,这也体现了政策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对政策功能的一些具体属性进行考察以后,还需要从宏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角度考察公共政策系统对社会生活的存在和运行所起的作用。

一方面要知道政策的具体功能属性,另一方面要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从全局上把握住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加深对政策功能具体属性的理解。

(二)揭示了行为主体的利益倾向性《货殖列传序》中描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引语指出了一切社会活动具有的经济目的,即“为利”,上至王候,下至百姓,皆“患穷”,是遍及人类的通病。

人心贪求富贵,当富贵者还要众求更大的财富时,体现了不同行为主体的逐利性,市场经济中的各个利益主体,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运行,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的晚餐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总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

谈谈公共政策研究的思考

谈谈公共政策研究的思考

谈谈公共政策研究的思考公共政策研究是对政府或公共机构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学科。

它涵盖了政策形成、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多个阶段,旨在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以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效果。

在进行公共政策研究时,有几个关键的思考点值得考虑。

首先,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选择至关重要。

由于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复杂性,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对于研究问题和结论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需要仔细考虑选择何种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来解决研究问题,并确保其与研究目的和数据可行性相匹配。

其次,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利益相关方需要被纳入考虑。

公共政策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应该确保政策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够真正反映社会各方的需求和利益。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参与,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具有透明度和民主性。

此外,政策研究应该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分析框架上并不足以解决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

因此,研究者需要积极与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合作,在研究中紧密结合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以提供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有实际帮助的建议。

最后,公共政策研究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

因此,在研究中应该建立起长期的研究机制和数据体系,以跟踪政策的实施结果,并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公共政策研究对于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多元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及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下,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公共政策结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优化

关于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优化
政 策 问题 , 供 咨询 、 提 建议 。 2 加 强体 制外 的政 策研 究 组 织发 展 , 、 使其 作 为 一种 民主 参 与力 量 , 决策 中发 挥积 极 作用 与 体制 内的政 策研 究组 织相 辅 在
相成 , 生 正 向合 力 , 成 强大 的决 策参 谋 后盾 。 产 形
关于 国公共决策休制 的优化
口 杨 柳
用技术 , 应用现 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 对各类信 息进行收集 、 工、 加 存 储传输 , 为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提供充足、 准确、 适用的信 息。
三、 公共决策咨询系统
l完 善体 制 内政 策研 究组 织 , 、 从法 律 上 保障 其 应有 地 位 。 要 在法 律 和制度 上 明确赋 予其 独 立地 位 , 经 费 、 事 、 政隶 从 人 行 属 关 系等 方面 , 其能 按 决策 科 学 内在 规律 , 观 公正 的研 究 使 客
大 问题 。
技 术 、 息和 组 织 设计等 我 国的 决策 体 制 主要有 三 种 , 信 即人
民代 表 大 会 制度 、 行政 领 导体 制 和 民主 集 中制 。
四、 共决策监控系统 公
l强化 人 大对 决策 的 监督 。宪法 》 定 , 国 实行 的是 “ 、 《 规 我 议
新 辐射 面 宽 、 明度 高 、 透 威慑 规 范中 央政 府 和地方 政 府对 经济 调节 、 场监 管 、 会管 理 、 市 社 公 代 社会 , 闻舆 论 监 督 以时 效性 强 、 力 大 的独 特优 势 , 对政 府 公 共决 策者 形 成 强 大 的舆论 压 力 , 是 共 服务 方面 的 决策 权限 和职 责 ,明确 规 定中央 政府 主要 对全 国 遏 制 官僚 主义 、 以权 谋私 等 腐 败现 象滋 生蔓 延 的有 力 武器 。口 性 和跨 省性 的 公共 事务 进行 宏观 性 决策和 协调 决策 ,地 方政府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构建思路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构建思路
研究 。
商等交 易伙伴 , 包括政 府部 门 、 也 本地居
评 估 主体 多
关 键 词 :政府 绩 效 评 估
元 化
民 、本 地社 区 、媒体 、环保 主义等 的压
力集 团 , 至包括 自然环 境 、 甚 人类后 代等
政 府 绩 效 评 估 主 体 多 元 化 的 体 。这 些利 益相 关 者与企 业 的 生存 和 发 理 论 基 础
是 指政 府 绩效 评 估主 体 由单 个 向 多个转 变 ,直 至 达 到 由多个 主体 共 同参 与 政府 绩效 评 估 ;这 意 味着 政 府绩 效评 估 主体
不仅 包 括 政府 部 门 ( 政府 组 织 的 自我评
论 , 在实践 中将 其进行 适应 性改造 , 并 为
政 府综 合 绩效 评 估提 供 了一 个科 学全 面
估和 上级评 估 )而且 包括 企业 、 众 、 , 公 社
会 中介 以及专 家 、 媒体 等 , 而形成 内部 从 评 估 和外 部评 估 相结 合 的科 学合 理 的评
的评 估框 架 , 根据利 益相 关者理 论 , 任何
政 府活动 的 “ 利益 相关者 ” 可 以作 为评 都
估 主体 而存在 , 因而 , 当前 学术界 把政府
绩 效评 估 主体 分 为 内部评 估 主体 和 外部 评 估主体 。
( )新 公 共 行 政 理 论 中的 社 会 公 平 二 理 念
估主 体结构 。
部分 ,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现离不开公 民、 企 业等主体 的参与。 ( ) 6) 三 3( 度绩 效考核 法 3 0度绩 效 考核 法 又称 全方 位绩 效 6
我 政 绩 评 主 多化 国府效估体元的
构 思 建 路

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思考

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思考

p cdr t sb c ue s eti m t d t tt ea a t p f, r eu s uj t s nf e os e ad l t h r i o e h e e s c ic h i o n v u e o t s e e iec ad u o t pb c ie s a tjde e ete u s t fc ny vl f ul pli o o g w t r r l m et fi n a e h e i oc s s u hh h e t e h s e dm n, e cac o t a e cm ui . e advl ad ne h i d m n y a n h u f m o e t A pbc i e cvns e iec ad u u m n ad l t n ply et ee , c ny vl j g et ea ao o s l o c f i s f i ui f f n a e d n vu i f pl cl ai , pbc i ea ao nt y t cnnao o t ota bhv rt ul ply l tn ol i h otutn h i i e o h e i oc v u i o n s e i i f e ply s e t n ad a ao, r e et t ipr n bs f t oc cni r i s e l t n ip vm n ad m o at i o h i o d ao n v u i m o n h e t a s e r
a ravlcm le ad sc l i n et i eedna e m no t r e te o p t n t oi ev om nf n pnet s et h e i y e , h l e a n r o d r s s s f e g wh dvl m no ogn aos m rf oal I r lyea ao o r t ad e p et rai t n a oe r e n i, l t n o n e o f z i r e a b . e t v u i f v a pbc ie p yd iprn re ip v g qat ad iec f ul pli l e a m o at i m r i t uly e c nyo i oc s a n t o n o n h l e i n f i f pb c i . ul ply i oc I C i , t t h t o o h ee p et oi si eea ao de i s rh t y t dvl m n o ply ec, l t n n n u o o i r f ha s s e o f c c n v u i o pli hs yt w eog aet n m sc l t si l i t f ie a nt d n uh n o f a oi s o , u n h o c s o e r a n t i r t o l a e r n d g l c c e

论优化我国公共决策信息系统

论优化我国公共决策信息系统
不健全 的困境 , 本文从技术视 角论述优化公共决策信息系统的路径 。
关键 词 :信息; 公共决策; 信息系统 ; 优化 中图分类号:9 16 C3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0 2 59 (09 1 1 1 2 1 0m28 20 )l m0 0w0

公共决策信 息系统是 由掌握信息技 术的专 门人才 组 成的, 从事信息收集 、 加工 、 递 、 传 贮存 、 出和反馈工作 , 输 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 公共决策信息系统 的主要任务 是把来 自各种 信息源 的决策信 息集中起来 ,进行科 学处 理, 转换成适合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 系统需要 的信息。现
当前我国公 共决策信 息系统 已初步建成 , 信息机构相 继成立 , 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 法制基础不断完善。 但就 目 前发展情况而言 , 国的公共决策信息系统相当薄弱 , 我 尚 处于刚刚起步不久 的探索 、 发展阶段 , 存在明显的不足 : ( ) 一 缺少专业性 强 、 素质高的信 息队伍 。一些决策者 缺乏信息观念 , 忽视信 息系统在公共决策 中的作用 , 对信 息 系统提供 的信息漠然视之 , 而仅凭个 人经验 、 意志主观 地进行决策 , 导致政策制定的盲 目性 。信息工作人员的计 算机水平较差 , 不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 用于信息处理工 作 中。在工作中信息 收集 与传递人员 由于种种考虑 , 有可 能对信息实行意向性 的选择或修饰 , 造成信息失真 。建设
公共决策信息系统是 一项 长期而艰 巨的系统工程 , 既需要
熟悉计算机业 务的专 门技术人员 ,更需要熟悉新 经济 、 懂 法律 、 会管理 , 既精通机关业务 、 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 素质 、 复合型人才 的公 务员队伍 , 目前政府最 缺少的正是 这一类人才。 ( ) 二 运行机制不健全。 信息收集 、 加工 、 传递 、 贮存 、 输 出和反馈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如下 : 是公众参 与渠道不 畅, 信息收集 的不完整或重复收 集 。信息系统收集民情 、 民意和吸纳公众参与决策 的渠道 不畅 , 使信息输入不足 , 而导致决策失误 ; 从 信息收集的不

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

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

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等方式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指导社会行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和优化研究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持续优化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从政策效果评估和优化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效果评估和优化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意义1. 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有效的依据,以了解政策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和其带来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或优化,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2. 为公众提供明确的信息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牵涉到全社会的利益和福祉。

通过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政府可以向公众披露政策的真实情况和政府的工作成果,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3. 为政策过程提供监测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是政策实施过程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三、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方法1. 定性评估法国内外很多政策评估研究针对政策效果的定性分析,使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政策对公众的反响和影响,以此进行政策效果评估。

2. 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法是定性评估法的补充和发展,它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较为全面地了解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和影响。

通常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量评估。

3. 组合评估法组合评估法是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从政策实施的多维度、多要素进行评估,以准确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四、公共政策效果评估优化的案例分析1. 优化社会救助政策社会救助是政府为基本生活困难群体提供的一项福利政策。

对社会救助政策效果评估的结果显示,在过去的时间里,该政策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资金渠道不畅、保障标准不够合理等。

基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社会救助政策,增加救助额度、完善资金渠道等,以真正提供有效、优质的福利服务。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当前的公共政策评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

重点探讨了政策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强数据支持和提升评估方法和技术作为完善途径。

结尾总结了当前政策评估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政策改进措施。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现状分析、完善途径、数据支持、评估方法、政策改进、发展方向、挑战、建议、政策制定、决策支持、政策效果、社会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政策对国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估,更是确保政策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政府制定实施的政策进行系统评估、监测和反馈,以实现政策目标和改进政策效果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存在一些现状问题,如评估方法和技术不够成熟、数据支持不足、评估结果不被充分利用等。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途径,对于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完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与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提出改进的完善途径。

通过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的迭代优化,提高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政策评估的重要性进行全面阐述,使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和认同政策评估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和意义,推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支持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政策评估与政策实施、政策效果监督的有机衔接,推动政策科学、民主和有效的实现。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本模板】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本模板】

广西桂林市2018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核酸都是含N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酸控制酶的合成B.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P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D.性激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2.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

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的功能可能是催化ATP的合成B.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C.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D.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D.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4.如图为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相关的概念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5
2 我国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
近几年 来 , 我国越来越 多的公共政策 制定部门认识到 了公共 政策 评
价对 于政策的制定具 有极大的意义 。 但是 , 现阶段 我国公共政策 评价 主 体系 统还需要从理 论和实践中进一 步完善 。 2. 1 公共政策 评价主体系统不 完整 现阶段 我国的公共政策 评价主体系统 主要是以政府 机关为 主 , 缺 乏 社会 组织和社会公众 的参与使得大多 数政府在评价 实践过程中 , 只是 根 据总 体安排 , 通过 自下而上的总 结报 告等形 式对 本部 门工 作进行 汇总 , 在此 基础上 , 由行政 机关对公共政策 作出评价 , 致 使在评价过程 中 , 只 重 视自 身评价 , 导致 进行意愿表达 的评 估主体 系统 不够 完整 , 而且 最后 作 出汇 总评价的也往 往是政府机关 。 2. 2 系统中的 评价主体缺乏客 观性 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价主体主要是以官方 为主, 即主 要是依靠各级政府 和党委下属的政策研究中心进行的。 从公共 政策制定人的角度看 , 这个角 色本身就是不独立的 。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其一 , 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经 费主要来源于行政拨款 , 这就决定了政策评估不能客观地评价政府的政策 。 其二 , 政府的政策评价会受到内在 ! 人事关系 ∀的影响 。 这就使得评价主体 在评价过程中难以保持立场和态度的科学性 、 客观性 。 2 . 3 系统中一部分评价主体的形式主义 在近来的公共政策评价实践中 , 有些 地方政 府非常 重视社 会组织 和 公众的代表参与 。 但是 , 由于有些 参与评 价过程 的社会 组织和 公众代 表 产生方式不尽合理 , 评价 参与 主体是 由上 级组 织指 定 , 而 非通过 选举 产 生 , 这样就会把一些与政府部门观点相 左的社会组 织和公众 代表排斥 在 外 , 从而导致评价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有所欠缺 。 2 . 4 系统中参与评价的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 公共政策的实 质是社会生活中各个利益团体之间互相协 调利益关系 作者 简介 : 王娇 ( 1984- ) 女 , 研究方向 : 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
2009 年 6 月 ( 总第 102 期 )
大众商务 Popular Business
No . 6, 2009 ( Cumu lative ly , NO. 102)
关于优化我国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思考
王娇
( 西北政 法大学 , 陕西西 安 710063) 摘 要 公共政 策评价对于公共 政策的制定意义 重大 , 合理、 有效的 公共 政策 评价 对公共 政策 制定、 执行、 调整 和创 新具 有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本文 通过一些优化 公共政策评价主 体系统的合理化 建议的提出 , 从而有利于公共 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 公共政 策评价 ; 评价主 体 ; 评价主体 系统 中 图分类号 : N 945. 1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8283 ( 200 9) 06- 0255 - 01
参考文献:
[ 1] 张金马 . 公共政策分析 : 概念 # 过程 # 方法 . 北京 : 人 民出版社 , 2004 . [ 2] ( 美 ) 帕顿 , ( 美 ) 沙维奇著 ; 孙兰芝等译 . 公共政策分析 和规划的 初步方法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 2002 . [ 3] 刘伯龙 , 竺乾威 . 当代中 国公共 政策 . 上 海: 复旦 大学出 版社 , 2000 .
的产物 。 因此 , 公共政策的评 价也应该 建立在 系统中 评价主 体共同 平等 协商的基础上 。 要平等地协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评估主体系统 之间掌握 的信息一定要是对称的 , 因为 造成缺乏 信息的 一方会 处于谈 判的弱 势地 位 , 这不利于该方的利益表达 , 会使政策更偏向于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 。
1 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相关论述
1. 1 公共政策 评价主体系统的 相关概念 公共政 策评价 , 是指采 用现代科学研 究方法对一个社 会或社 区或 特
定社 会群体的政策需 求 、 对拟定之中 的政策方案或 者已经付诸实 施的 政 策所 产生的效果 、 执行情况及其 带来 的各种 影响 等进 行的 客观 、 系统 化 的考 察和评价 。 公 共政策 评价主 体就是 直接或 者间接 地参与 公共政 策评价 过程 的 个人 、 团体或者组 织 。 在公共政 策评 价过程 中要 确定 政策 相关方 , 其 包 括三 类人或组织 , 一是参与政策 制定 或者执 行的 人员 , 二是 其利 益与 被 评价 的政策有直接或 间接关系的人 , 三是对政策表 示强烈关注 的人 。 公 共政 策评价主体可 以是政策相关方 中的任何个人或 组织 。 公共政 策评价主体系统 就是由参与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策制定或者执 行的人 员 、 其利 益与 被评价的政策有 直接或间接关系 的人 、 对政策 表示强烈关注 的人 这 三种 公共政策评价 主体组成的完整 系统 。 1. 2 系统中主 体之间的关系 在政策 评价主体系统中 , 参与政策制 定或者执行的人 员占有 主要 的 地位 , 他们是政策评 价中最重要的部 分 。 其利益与 被评价的政策 有直 接 或间 接关系的人 , 可 以帮助政策制定 者一同对公共 政策作出合理 有效 的 评价 。 对政策表示强 烈关注的人 , 他 们能够感受到 公共政策给自 己在 各 个方 面所带来的影响 , 他们的参与使 得公共政策评 价主体成为一 个完 整 的评 价体系 。 这三 种主体在进行评 价的过程中缺一 不可 。
3 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改进建议
3. 1 不断完善评价主体系统 针对目前评价主体不完善 的现状 , 评价应 实行政 府 、 党 的组织 、 权力 机关 ( 人大 ) 、 专业评估组织 ( 包 括大专 院校和 研究机 构 ) 、 社 会组织 和公 众特别是 ! 受到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 代表 ∀参 与等多元 评价主体 的结合 , 实现评估主体 ! 多元化 ∀, 尽量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评价 , 从 而形成一 个完整 、 有效的政策评价主体系统 。 尽量减少 政府在评价中所 占的权重 , 使各个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 地位平等 , 让系统 中的其 他主体 也积极 的参 与到政策评价中去 , 从而使他们齐心协力 、 集思广 益的对公共政 策作出最 后的汇总评价 。 3. 2 提高系统中评价主体的客观性 要实行公共政策评价 , 落实评价制度 , 提高公 共政策评价的科 学性和 客观性 , 必不可少的是建立独立的公共政策评价 组织 。 因为 , 评价组织的 建立, 有助于集中或造就大批从事公共政 策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的专门 人才 , 从而推 进公共 政策评 价工 作的深入进行 , 提高公共政策评价的科学水平 。 3. 3 实现系统中评价参与主体的代表性 在公共政策评价过程中 , 真正重 视社会 组织和 公众代 表的参 与 。 评 价主体系统应该是涵盖所有 公共政策 评价相 关方利 益的代 表 , 不论 是持 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看法的公众都要包括 在内 。 作为评价参 与主体的 代表, 应该由公开 、 民主的程 序选举产 生, 而与 政策执 行者有 利益关 系的 公共政策评价参 与主体 , 根据 具体 的情 况 , 按 照有关 的公 共政 策评 价法 规、 制度 , 决定是否应该回避 。 在评价 过程中 , 政府机 关 、 党 的组织 、 利益 相关组织和公众 代表 、 专业评 价组 织的 专家 , 都可以 进行 充分 的意 见表 达 , 这些代表也可以交叉询问 , 最后由独立的公共 政策评价组织 根据讨论 的结果做出公开的结论 。 3. 4 确保评价系统中有关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公共政策评价实际上是一种 信息活 动 , 其 特点是 公共政 策过程 的透 明和信息的公开 , 把公共政 策制定 、 执 行等各 方面的 情况做 出全面 、 科学 的描述并公布于 众 , 无 疑有 助于广 大群 众了 解并科 学地 评价 公共 政策 。 为了消除公共政策评价过程 中的信息 不对称 , 一方面 需要建 立一个 完善 的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 、 分析 , 以满足了 公共政策评价 的信息需 求 ; 另一方面 , 需要建立相应 的信息公 开机制 , 除了国 家法律 规定应 该保 密的信息之外 , 公共政策过程应做到公开透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