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评析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心理学家马斯洛、苏蒂奇、等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派。
它关注个人及其潜能的充分实现,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和精神生活,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之中。
它把西方的心理学和东方宗教文化成功地结合了起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在意识、意识训练、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回答了一些以往的心理学所无法回答的问题,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
1 超个人心理学产生任何一种心理学思想、学说、和学派,既非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的,促使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无力解决当时的很多社会矛盾。
战后,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价值瓦解、理想泯灭、人性裂变、毒品泛滥等社会问题严重。
同时,人本主义过分强调自我实现的弊端,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狂似文化。
就像维兹说的一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变为宗教……基本上是自我朝拜。
”这迫切要求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文化来改变这种现状。
马斯洛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他著名的需要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增添了超越性的需要。
其次,东方文化的传入。
这些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道家、禅宗,印度哲学和印度佛教,伊斯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以及日本的神道和禅宗。
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注重灵性的修持和个人意识的超越,强调以静制动、天人合一。
这恰是西方心理学所缺乏的,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引起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把这种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 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2.1 意识理论:意识状态的转变和意识发展的模式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内容。
意识状态的转变其核心是意识论,它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基础,在超个人心理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一、简介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 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
苏蒂奇(AnthonyJ.Sutich,1907—1976) 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 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 到1960年代中期, 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 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 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 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 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
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 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 或超个人心理学。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 那么, 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 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
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 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 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 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 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 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
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 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地综合, 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 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 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超个人运动及超个人(精神)心理辅导与治疗学简介
格罗夫(Grof)则在他的未来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Future)一书中谈到超个人心理学,他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是将人类“精神”(Spirituality)视为宇宙的发展机制及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人们必须要重视此“精神”层面的发展以便更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超个人心理学要研究人类所有的经验,包括了出现在非日常意识(Non- consciousness)层次的心灵体会与反应:冥想实践的观察、各种宗教信仰操练修持,神秘体验的喜悦、精神应急状态,治幻疗法,催眠疗法、经验性心理治疗及濒死的各种情况。这许多的超个人的经验包括了心理上死亡与重生的经历,宇宙意识的感应,与其它人、物、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合一的神秘体验;亦有些人感受到上帝或上天的光照,不同超感觉的发生,与原型(archetype)存在物的相遇,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体验。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特点
说实在的,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目的是发展人的潜能,体现人的真爱,真性情,它真是没有什么框架与统一标准。在经过不断的反省观察,我综合出下列数点:
1、它是包容性的(inclusive)。由于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是无框架的,只要是能帮助一个人恢复其全人的健康(生理、心理、与精神),无论用什么方法,它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他不与此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基础所抵触,例如,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人是可以完全控制的,与动物一样是刺激反应体,它的方法仍可被利用在超个人辅导与治疗上。之所以采用它是因为它是有效的,是帮助人达到整合的一个工具,一个手段,我们是可以接受,而不是排斥它,但接受它,并不表示它适应于所有的情况,也不说明它的理论基础是被完全接纳的。其它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尤其是Carl Jung的动力精神分析学可以说是超个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梦的疗法,原型理论,人的阴暗面的重要都是超个人理论不可缺的一面。而人本主义,人本治疗,其实仔细的了解,超个人理论是奠基于其上而再发展再突破的基础,例如Frankle的意义治疗,Carl Rogers的无条件的关怀,Maslow的形而上价值(meta-value),都是超个人辅导的重要思想。超个人辅导与治疗没有偏见,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排斥,只有包容,交换与分享。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与佛教涅盘说的相通之处_詹伟鸿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与佛教涅槃说的相通之处詹伟鸿(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南昌 330022)提要: 超个人心理学是以超越性精神体验为研究对象,它吸收东方许多传统的哲学、宗教理论。
涅槃作为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理论与涅槃有相同之处,两者在人性基础、通往超越性精神体验的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分歧。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涅槃;意识谱中图分类号: B84-0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6)05-0221-04一、超个人心理学与涅槃思想简介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 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马斯洛(A.H.M aslo w)、萨蒂奇(A.J.Su-ti ch)等人在吸收道教、佛教、禅宗、瑜伽等传统东方文明成果之后建立的一种当代心理学流派。
它继马斯洛开创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自称为心理学的 第四势力 。
从字面上讲, 超个人 一词的含义是超越个体的人或精神,即超越通常的自我的界限,超越时空的人类意识的扩展和转换,萨蒂奇在说明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曾指出: 这种新出现的超个人心理学特别关注对成长、个人和种族的超越需要、终极价值、统一的意识、高峰体验、存在价值、神入、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极乐、惊叹、终极意义、超越自我、精神、一体性、宇宙意识、个人与种族的协同一致、最高的人际了解、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最高的觉知、反应与表达,以及相关的概念、经验和活动等实证的与科学的研究,对它们的认真贯彻实施和研究发现。
[1]不难看出,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是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超越精神和信念系统。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研究致幻剂、静修、僧侣和神秘家的经验记载以及临床上的观察,揭示一些神秘经验的奥秘,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内外部经验和行为。
由于人类意识心理的极端复杂,作为超个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类高级精神生活和意识状态转换更具极大的难度和主观色彩,因此他们大多主张心理学理论体系和方法的整合。
人本主义心理学_超个人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石
人 文 论 坛191INTELLIGENCE对于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语料库可以提供一种规模大、效率高、检索快捷的新的教具,使翻译教学更科学、更规范。
它可以提供其他译员的惯用翻译策略以及常用词汇和术语翻译,并且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译文质量和反馈修改意见。
语料库可以使学习者更快的提取学习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例证。
Bowker(1998)发现,在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术语的准确使用以及习惯表达方面,借助语料库所完成的译文比用传统资源所完成的译文质量要高。
5、机器翻译和机辅翻译自20世纪80年代,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这一新范式的出现,开创了机器翻译的新视野,出现了第三代机器翻译方法即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它可以分为基于统计方法的机器翻译和基于实例方法的机器翻译两大类,这两类都是以平行语料库为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使机器在语料库中检索到相同或相近的翻译例子,自动生成机器翻译产品。
这大大提高了翻译速度和机器自动进行翻译产品转换的处理能力,降低了人为劳动时间的消耗。
依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成果所发现的翻译特点,还可以推动机辅翻译软件的开发来提高翻译效率。
四、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具有语料丰富真实,规模大,检索方便快捷,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更具说服力,可以提供统计数据验证现行的理论等优势,同时它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用于翻译研究的语料和语料库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控制变量也各不相同,研究结果呈现多样化,目前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主要局限于印欧语系,现有的研究成果用于非印欧语系是否适用,是否所有的语言都呈现出翻译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在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和译者研究等方面分析了大量真实的数据验证了现行的理论假设,在翻译实践研究方面尤其是用于翻译教学,译员培训和字典编纂,同时也促进了机器翻译和机辅翻译软件开发,由于目前国内这一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给大家呈现了翻译研究的美好前景和潜在价值。
马斯洛超越性人格的特征
在《Z理论》中,马斯洛区分了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
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它是这样一种过程:不断地实现潜能,完成天职、命运或禀性,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
这种人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
超越型自我实现则是指超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这种人更多地意识到存在的王国,生活在存在水平即目的水平或内在价值水平,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经常有统一的意识或高原体验(plateau experiences),也曾经有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s),并伴随着启示或对宇宙人生的领悟。
因此,在马斯洛看来,有两种不同水平的自我实现者,一种是个人水平上的,另一种是超个人水平上的,前者主要是人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者主要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马斯洛对超越水平上的自我实现者(以下简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的描述,是他为超个人心理学所做的奠基性工作之一。
马斯洛发现,超越者不仅存在于宗教界人士、诗人、知识界人士、音乐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企业家、事业家、经理、教育家、政界人物中。
他详细访谈和观察过三、四十人,对另外一、二百人也进行了一般的交谈和研究。
他承认,他对超越者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接触而不是审慎的、最后的研究,不一定合乎正规印证的科学的要求。
其样本也只集中于他所认为的最好的样本上,不一定有很高的代表性。
故而其研究结果只能算作前科学的。
但他强调,他的每一个论点都是可以加以验证的。
两种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均具有前述自我实现者的全部描述特征。
不同的是,高峰体验、高原体验与存在认知在超越者身上存在着或较多地存在着,而在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者身上则不存在或只有较少的存在。
除此以外,超越者还较多地具有下列特征:(1)对于超越者,高峰体验和高原体验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制高点,是生命的见证和生活的最宝贵的方面。
超个人心理学治疗
三.超个人心理治疗
• 1.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定义 • 超个人心理治疗是对于传统的主流治疗加以整合 ,根据患者的独特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 2. 超个人心理治疗基本原则 • (1)。精神成长原则 • (2)。“天人合一”的原则 • (3)。超越性原则 • (4)。整体性原则 • (5)。多样性原则 • (6)。发展性原则
二。超个人心理学定义
• 1.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 • 超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些超个人的体验,意识的 扩展或延伸的体验,超越了通常自我的限度,超 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2.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特点 • (1)。超越性。 • (2)。广泛性。 • (3)。深刻性。 • (4)。终极性。 • (5)。精神性。 • (6)。意义性。
• • • • •
2.现代心理学分裂特点 (1)。研究课题破碎。 (2)。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分裂。 (3)。科学家与实践者分裂。 (4)。组织结构解体。
• • • • • •
3.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 (1)。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பைடு நூலகம்)。女性主义心理学。 (3)。进化心理学。 (4)。超个人心理学。 (5)。积极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和治疗
张 同 延 教授
一.心理学的发展史
• 1。现代心理学的困境 • (1)。冯特、铁钦纳等以意识内容为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是实验内省。 • (2)。布伦塔诺为代表,以意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非实 验研究摸式。 • (3)。佛洛伊德、荣格为代表,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 临床法。 • (4)。高尔顿、詹姆斯为代表,以适应行为为研究对象 ,应用研究模式。
• 3.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态度 • (1).大自然对人是基本友好,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 • (2)。世界万物的非二元性 • (3)。最适宜的心理健康状态 • (4)。具有包容性 • (5)。在场、留心和不反应性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关注人生价值、人类幸福等终极问题,可以引领社会 价值观的转变和升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促进人类心灵成长
超个人心理学致力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可以促进人类 心灵的成长和拓展,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05 超个人心理学的争议与挑战
学科定位与范式争议
01
背景
超个人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是 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 生物。该流派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关 注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提 高人类对自身心灵和潜能的认识和理 解。
不同宗教文化的比较
比较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体验和心理健康 状况,以揭示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独特作用。
自我超越与心理健康关系
自我超越的概念与内涵
阐述自我超越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包括自我超 越如何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
自我超越与心理适应
研究自我超越如何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挑战和困难,以 及如何通过培养自我超越的能力来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研究如何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实现个人目标等方式来 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宗教体验与信仰问题
1 2 3
宗教体验的心理机制
研究宗教体验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包括信仰的形 成、宗教情感的体验、宗教行为的动机等。
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
探讨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信仰如何 帮助个体应对压力、缓解焦虑、增强社会支持等 。
实证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超个人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 改进与创新。
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
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引言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是两种在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讨论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观点的特点、区别和应用。
传统心理学传统心理学,也称为常规心理学,是指那些关注个体认知、行为和人类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传统心理学以实证研究为主,强调对个体内心活动的测量和观察。
以下是传统心理学的几个重要观点: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传统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强调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控制。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环境刺激来塑造的,忽视了个体内心的思考和感受。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来了解个体的思考方式和信息加工过程。
发展心理学传统心理学还包括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通过观察和测试,心理学家研究了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也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或深层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的一种扩展和补充。
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人的内在潜力和对意义的追求。
以下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几个重要观点:自我实现超个人心理学注重人的自我实现,即追求个人的最高潜力和自我发展。
人们通过实现自我的目标、追求生活中的意义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经验性疗法超个人心理学提倡经验性疗法,即通过人际关系、体验和情感表达来帮助个体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与传统心理学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不同,经验性疗法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回应。
自我意识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是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核心。
个体通过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发展出自我意识,并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传统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区别传统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
传统心理学更关注个体的可观察行为和认知过程,强调实证研究和实证验证。
而超个人心理学更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自我实现和意义追求,强调主观体验和人的潜力。
超个人心理治疗
超个人心理治疗认为灵性是人类本质的一 部分,通过关注灵性成长,个体可以获得 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意义。
整合身心
强调自我实现
超个人心理治疗注重身心整合,通过身体 感知、情绪调节等方式,促进个体的身心 健康。
超个人心理治疗鼓励个体追求自我实现,通 过发掘自身潜能、追求内心真实等方式,实 现自我价值。
02 超个人心理治疗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01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潜能,超个人心理治疗继
承了这一观点,并将其作为治疗的核心目标。
02 03
重视人的主观经验和感受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强调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 的整合。超个人心理治疗同样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通过探索个体的内 心世界来促进其成长。
接受督导与培训
定期接受专业督导和培训,反思自己的治疗过程 ,不断改进和提高治疗效果。
06 超个人心理治疗挑战与前 景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挑战一
理论框架的多样性
应对策略
整合不同理论,形成统一、系统的超个人心理 治疗理论框架。
挑战二
实践经验的缺乏
应对策略
加强实践培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治疗师的专业 素养。
05
趋势三: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6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超个人心理治疗将实现更加 精准的患者画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社会和个人影响
社会影响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发展将推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促进心理健康服务 的普及和优化。
对社会和个人影响
个人影响
对于患者而言,超个人心理治疗将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 提升生活质量。对于治疗师而言,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发展将要求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个人职业 成长。
趋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趋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作者:杨韶刚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学流派,超个人心理学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
但是其思想渊源却既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西方古代思想家如普罗泰格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人性及其潜能的理解,也可追溯到古代东方哲学和宗教,如印度文化中的瑜珈功、东南亚各国的佛教、中国的道家学说、日本和中国的禅宗、伊斯兰教的泛神论神秘主义等。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些古代东方的思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西方的有识之士,如W.詹姆斯、CG.荣格等人都在他们的研究中呼吁人们关注这些在一般人看来貌似神秘的心理现象。
在他们看来,这些现象并不神秘,只是在目前情况下还难以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已。
不能因为它们难以研究,就把它们丢弃不管,任意地由宗教、巫士和骗子们根据各自的需要来加以解释。
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呐喊声中,打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旗号走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它强调研究人的尊严和价值,发掘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探索人生存在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超个人的发展倾向,这是一种对于人格健康成长的不断追求,它包含着许多自我超越的特征和动机。
但是,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关注的是正常而健康的人,他们虽然承认有超个人心理现象的存在,但没有多少人愿意潜心研究它们。
即使是那些关注人的内在潜能和自我实现的人,也不愿意超出其特定的研究范围。
超个人心理学要想有所发展,就不得不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分化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另外,在60年代的西方主流心理学中有许多值得怀疑的信念指导着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例如,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主流心理学认为,人一旦在生理上长大成人,其心理发展便基本停止,因此,大多数关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
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人的心理是可以终生发展的。
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当时的主流心理学主要以病理学为依据,认为心理健康只不过是身体上“没有病”而已。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马斯洛是众所周知的人本心理学创始人,但他晚年的思想发展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马斯洛去世后30年来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超个人心理学与后现代思潮的兴起,马斯洛晚年的思想日益显露出其前瞻性、原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一、马斯洛与超个人心理学的诞生马斯洛早在1950年代就越来越对东方文化感兴趣。
特别是1959年以后,他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
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
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
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 psychology),随后又提议用“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这一术语。
他还提出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许多新观念。
马斯洛的思想越来越超出人本心理学的范畴,走向超人本心理学的方向。
他认为这种新的研究领域为人提供了一个新形象、新概念或新界定,可同时包容人性中的深度层面和高度层面。
他越来越意识到人本心理学的局限,并有意修正第三势力心理学。
有时他称这新的心理学为“高度心理学”,有时称其为“第四势力的革命”或“第四势力心理学”或“第四心理学”。
他说他向往的是超越性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超人本的或超个人的心理学。
1967年,马斯洛就在学术界公开宣称这种新心理学及其刊物的诞生。
谈到他资助各种学术机构和学术活动的情况,他说:“我一直大力支持美国人本心理学会和《人本心理学杂志》,现在它们都可以自立了,因此我该转而协助新兴的《超人本心理学杂志》(本文作者注:正式出刊时名为《超个人心理学杂志》)。
”1968年,马斯洛在他的著作《存在心理学探索》第二版前言中写道:“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为…更高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个人或超人本心理学做准备,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等概念。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性研究及其启示
第2 2卷第 4期 ( 06 2 0)
河西学院学报
Vo. . (0 6 I 2 No 2 0 ) 2 4
超 个 人 心 理 学 的 人 性 研 究及 其 启示
陈 小 萍
(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甘肃 兰州 7 0 0 3 00)
于 理 想 主 义 陛观 。
关键词 : 性;主 流心理 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贡 献;缺陷 人
中图分类号:B 40 8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2— 0 2 2 0 )0 5 0( 06 4— 0 7 0 1— 0 4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这是人类从 古至 今对 自己永恒 的提 问。人最 不 了解 的就是 自己,最渴望 了
收稿 日期 :2 0.93 0 50.0
作者简介 :陈小萍 (90一 ) 18 ,女,甘 肃兰州人,西北 师范 大学教育 学院心理学专业 20 级研 究生 ,研 究方向:心理学理 04
论 。
.
7 1.
维普资讯
陈 小萍:超个人 心理 学的人 性研 究及 其启 示
( )冯特: “ 一 当代实验 心理学 的创 始人,坚持认 为 实验方法可 以用来 研究心理 的基本过 程,但不能用来研 究
更高级 的心理过程 ,对于后者 只能采用各种形式的 自然观 察 ,对 高级心 理过 程 的本 质可 以从对 诸如 宗教 、社 会 习 识经验的研究 ,人本主义 开始注重对人性 的研究 ,增加对 人的了解,但 “ 由于它在人性 的先天与后 天 ,自然性 与社 会性 等关系方面的理解 的偏差 ,把个人本位 主义作为 自身 的精神 要点和理论依据 。在其 引导下 ,个人本位 主义 偏于 自我 中心倾 向,这 就使 自我实 现的理想蒙上 了一层 阴影, 建立在 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的小我观念 实在 太狭隘 了,过于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可以看出,还原主义的错误,只在于其把高级复杂的现象全部归结于所分出的比较简单、低级的现象并企图用后者对前者进行解释说明,而与其是否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并从之获取有利于对复杂现象认识的资料无关。因为,分析的方法,从复杂的整体事物中分析出不同的部分或成分,确定这些部分或成分的性质和功能,而后通过对这些部分或成分的综合,最终找到复杂事物的整体功能是如何发生和实现的,这是科学发展史上被证明为有效的科学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而且适用于社会科学,甚至也适用于心理学的研究。我们都知道,联想主义是主张对心理活动进行元素分析的,构造主义者冯特等也是如此,机能主义者安吉尔也并不反对“将心理生活分析为它的元素形式”[5](p53)。甚至最为强调整体作用的格式塔心理学也并不完全否定分析,只不过是主张用“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来代替“不自然的人为的分析”[6](p331)罢了。上述的心理学派别根本不是还原主义,也从未有人把他们看作还原主义。从上可见,科学研究中不管怎样要求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只要研究者不曾忽视、否认或遗忘复杂事物的整体特性,在将它分析为简单、低级的成分时,还念念不忘地关心要将它们予以整合,从而复制出或恢复其原有的整体特性(也可能未能完满实现),就不能把他们称为还原主义者。
浅析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浅析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流派,超个人心理学诞生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它的产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充分发展的集中体现。
本文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内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探究。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研究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末,苏蒂奇和马斯洛创建了超个人心理学会(ATP)[1],标志着超个人心理学真正产生。
一般来说,超个人心理学就是一门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学科,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门学科[2]。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超个人心理学依然采用心理学常用的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坚持对象中心的研究原则,多学科的研究原则以及跨文化的研究原则等。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民众努力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包括马斯洛和苏蒂奇等人经常对于超人本主义的讨论和商议,他们认为当今的社会现有的一些人本观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加上人们对精神层面更高的追求,人本主义当中有关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的观点越来越显示出局限和不足,因此需要将外在的世界以及环境以及自我结合来,寻求一种更加全面和开放的范式来理解人性,从而达到超越个体超出自我这样的一个的领域。
而不能以一种不充分的范式去理解人性。
因此开展了各种研究。
四、超个人心理学对人性的观点(一)人的内在是智慧的源头且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分析学派当中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看成是冰山下最深层的部分,包含着大量的欲望和冲动,而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则认为正因为有着大量的潜意识存在,往往巨大的智慧也在其中。
因此苏蒂奇等人借鉴和发展了荣格的观点,认为个体必须挖掘自己不被发现的巨大潜能和智慧。
使内在智慧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以便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内心的整合。
因此,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智慧以及表现的自我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许金声教授简介及其著作主要论点
许金声教授是我国研究和推介人本心理学的第一批学者,由于参与推动了我国八七年前后兴起的“马斯洛热”,影响较大,被誉为中国马斯洛。
他独创的人格三要素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许教授在其新著《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一书中为我们揭示了健康人格以及潜能开发的秘密。
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予以评述:一、“三赢”的成功观:“我好,你好,世界好”作者对于成功学在我国的流行表示了密切的关注,并从人格理论的角度揭示了成功学在我国流行的原因,指出其流行是由中国人的普遍人格从归属型转向自尊型的大趋势所决定的。
作者在综述了各种成功心理学及商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赢的成功观。
认为只有体现了我好,你好,世界好价值取向的成功,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这正是作者对充斥着金钱至上和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做出的深刻反省:现在人们所普遍追求的那种急功近利的成功能经得起考验吗?二、“人格三要素”:智慧力、道德力和意志力作者在该书第二部分《人格三要素》中,阐明了构成自我实现人格的三种基本力量或要素:即智慧力、道德力和意志力,并通过对类似学说上溯几千年的考察,发现人格三要素结构具有人类种属遗传的基础。
许教授的人格三要素理论为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增添了一块理论基石,我认为这是许教授对人本心理学发展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许教授对道德力的阐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汉语中,德就是得的意思,所谓道德就是得道。
道就是宇宙真理。
作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把道德力定义为:个体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类、大自然、宇宙以及存在本身的一种真诚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道德力的发挥,人可以建立一种关联性,产生认同感或者同一感。
并通过对与自我以外事物关联性的体验,获得意义感,从而获得行为的动力。
作者认为道德力是达到高度自我实现的关键所在。
只要一个人的精神达到了相当高的真诚,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都会有自我实现。
作者把道德力作为人格的基本要素,是对西方心理学所沿袭的智力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是走向东西方心理学整合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它的主要理论是什么?罗洛梅曾批评超个人心理学的"超个人"其实已经远离了心理学,因为心理学从来是研究个人的。
不过在七十年代马斯洛提出了他的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他称此为心理学的第四浪潮。
不过这一浪潮到现在也显然没有得到实现,而更多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来看待。
超个人心理学最著名的理论家肯恩提出了意识光谱理论,来阐述普通心理\宗教灵修心理的发展。
但他的问题似乎在与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构架来整合所有宗教等等。
同时基础于印度教吠檀多哲学玛哈塞的"我是谁"的探索也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主题之一。
也就是所谓灵性的探索。
超个人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
存在最严谨的科学研究,但也存在服用致幻药物的治疗。
至少在当前中国,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新事物。
超个人心理学药物致幻,是否是一种高峰体验,或者是一种扭曲的感觉,它对心理的研究有什么作用?现在在一些研究中已经发现,药物所导致的高峰体验和东方禅修所导致的高峰体验的脑波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作为高峰体验,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中被认识为可以作为一种对于心理疾病康复和人类体验幸福感的基础。
超感官认知属于超个人心理学内的概念吗?又属于又可以不属于。
超个人心理学旨在探讨寻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其研究领域包括人生价值、宗教经验、生死体认、意识领悟、宇宙觉知、内在协同、人类幸福等。
而超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领域,指超感知觉,包括传心术(或心电感应)(telepathy)和千里眼(clairvoyance);另一类属实体领域,包括心灵致动(psychokinesis,简称PK),即通过心灵的作用而使物体移动或运动。
超个人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包括超心理学。
但也不是那么绝对! 超个人心理学和超心理学也存在目标上的不同。
浅谈超个人心理学
这 种 心理学 为第 四势 力心理 学 . 或超个 人心 理学 。
学 . 力于把 人本 主义 心理学 的基 本精 神引 向极致 致 并 突破 后者 所提 出的理 论框架 如其在关 于 人生 意
义 的肯定 、 究 和 阐释 上 , 对人 类 高 级 心理 活 动 研 在
的 重 视 、 究 和 解 释 上 , 对 心 理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扩 研 在
一
、
什 么是 超 个 人 心 理 学
超 个 人 心 理 学 ( a sesnlpyh lg ) 2 t np r a scooy 是 0 r o 世 纪6 年 代末 至 7 年代 初 在 美 国兴 起 的一 种 心理 0 0
学 流派 。它 是人本 心理 学充 分发 展 的结 果 . 可 以 也 说 它 是 人 本 心 理 学 的派 生 物 。苏 蒂 奇 ( nh n J A to y. S t h10 - 1 7 ) 其 主编 的《 本 心理 学杂 志 》 ui , 7 9 6 在 c 9 人
简言之理学 。 是试 图将世 界精 神传 统 的智慧整合 到 现 代心 理学 的知识 系统 中的一个 学派
意识 的存 在 ( 个人 心理学 命名 的基本 涵义 在此 ) 超 ,
承认 神秘 莫测 的非理 性直 觉 的最高 的认 识 作用 . 否 认 心理学 为科 学而 只将 之归结 为一种 知识 等等
神 传统 的联 系 。 个人 心理学 对世 界精 神传 统和 现 超 代 心理 学持 同等尊 重态 度 .试 图将 二 者结合 起来 . 并 加 以创造 性地综 合 。进而 提供 一种 包含 身体 、 心 理 和精 神 (o y mid  ̄Mt 的架 构 来 全 面地 认 bd- n- ) 识 我 们 自己 。